2023年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 我的孩子是快乐的中等生读后感之一(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18:26:17 作者:紫薇儿 文秘知识 2023年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 我的孩子是快乐的中等生读后感之一(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篇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应彩云老师幼儿教学案例随笔《孩子是天,我是云》时,以为自己看错,反复读了几遍,真是不解其意。老师是崇高的,怎么能是云,飘忽不定呢?随着一页一页翻开,跳入眼帘的是一行行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从序言到案例,直至教育随笔,才让我一点一点感受到这蓝天与彩云之间的情缘。

一、从序言到后记,感受应老师的成长轨迹

应老师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幼儿教师,千万老师中的一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幼儿教师,是千万教师中出类拔萃的好老师。从前者到后者,这中间的路,这成长的轨迹,正如人们所说的:伟大的人,不是后来人所想象的那样,他们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而他们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朴实……一个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孩子,每天所做的.是接待、晨检、剪指甲、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分餐点,不断重复、机械,甚至烦人的平凡小事,一天忙完一天、一年过后又一年,这是千万教师的人生教学轨迹。

应老师,你与众不同,你有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成长环境(中国最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工作环境(现代的开放城市、超前时尚的气息)。外面的世界缤纷又精彩,可你没有被诱惑,不转行、不跳槽,而是脚踏实地,从一名年轻的普通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比赛,一步一个脚印的磨炼,摸爬滚打,有泪水、有欢笑、有付出、有迷惘,经过不懈的坚持,执着的追求终于成功了。当鲜花、掌声、荣誉集于一身时,你没有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高升的阶梯,你依然是你――本溪路幼儿园的应老师。多少年不离不弃,耕耘着,坚守着。这就是应老师的成长轨迹。

想一想,比一比,年轻的我也曾是一名满腔热情的老师,也曾为当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放弃另一份不错的职业,在教学上曾渐露头角。但当有了婚姻家庭,成了人妻人母,一切就变得顺其自然、安于现状。应老师,你真的让我佩服!

二、从案例到评析,感受应老师的教育理念

纵观应老师诸多的教学案例,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中班教学活动《日历》,整个设计,不仅认识年、月、日、星期、节日、生日,还回想过去一年,设想新年的好心情,国家的、班级的、自己的事情。这一节课,足以体现应老师与孩子们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宽、想象力丰富。我们也上过“看日历、找生日”的活动,是大班的,当时只是设计了认识年、月、日、星期,给自己找生日几个重要环节,经过几次的尝试教学,总觉得内容过多、幼儿接受不好、概念不清等。相比之下,显得我们的信息闭塞,知识贫乏,与应老师差距很大。

三、从随笔到反思,感受应老师的人格魅力

是啊,当孩子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时,我们当老师的都能略知一二,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纵观当前的五大领域教学,只局限于教参的预设与孩子的知识积累,教师大多不敢涉及过多的生活经验,而且整体素质也非常有限,于是上起课来,总觉得老师和孩子的知识面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

我反复拜读应老师的作品,逐步地感悟到应老师之所以能够成长为独树一帜的名师,在于她不是把“教书”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也不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份热爱的工作,而是执着的追求,把它融进生命里,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理想。

这正是应老师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至此,我才刚刚读懂书名《孩子是天,我是云》。

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篇二

读着顾城的.诗总是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的诗总会给我一种真。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让我特别的钟爱。他的这首诗让我感到了一种孩子纯真的美,悲凉又神圣。他会让你看到在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一个纯真的孩子在那繁闹的世界里呐喊,挣扎。他向往着光明,但是也不诅咒黑暗。他只是向往着那笨拙的自由。

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孩子,却能让我看到那个在现实和梦想里挣扎的纯真的孩子,让我每每沉沦在这个孩子美丽的梦中,却也为这个孩子纯真的梦而伤感,而哭泣。我希望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像这个孩子一样美好而纯真的梦。但是不要像这个孩子一样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梦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

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篇三

看过应彩云老师不少的书和教学现场,大凡抵不过我对《孩子是天我是云》这一书的喜爱,在幼教第一战线已近二十年,从惘然不懂到与孩子融成一片的教学,此书也给我颇多的感触。

中国式的教育是严谨的,但也带来教育乐趣的流失,领导的重压及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往往给我们套上控制、服从的师生关系,即便是带着初入职的喜悦与轻松,也会在日日中消滞,然而这本书却在细细品阅中注入一股清流,真心感受一种老师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师生情感及平等和谐、互动式的师生关系,体验一种老师平凡的快乐,也真正感受到儿童是主体这一句话。就如文中应老师所提到的:在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在孩子的天空里,努力飞舞,努力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云……”这就是应老师与孩子之间相互关系的最好隐喻。应老师与孩子建立了对话、接纳、共建和共享的互动的交互主体的.关系。

“老师的故事”“让孩子说心里话”等都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协商、交流。最为喜悦的是从书中感受这一位特级教师所带给的语言魅力,她通过自己亲生经历的大量案例进行了详实而又生动的解析,阐述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语言的魅力,提炼了适宜性提问的策略、教师的语言回应的策略。诗意般的的语言、充满教学智慧的案例带给我一种全新感受,孩子也可以这么学,老师也可以这么教。

回顾近二十年的教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孩子怀有关爱的老师,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可以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然而这些与书中的一些案例相比,我还是觉得做得不足,我可以与孩子们轻松地聊天,走入其世界,但却甚少用肢体语言表示我对他们发处内心的喜爱,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需要拥抱的,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却可以准确地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和意向,而肌肤之亲就是最好的感觉表达,正如应老师所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慷慨地使用这样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呢?”

我知道,我不能离开这些。”“渐渐地,在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在孩子的天空里,努力飞舞,努力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云。”是老师,都该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篇四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基本资料我的孩子是“中等生”作者:方刚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本书免费装帧:isan:内容简介简介: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长达的跟踪调查表明:20年前,只有1%的中国家长质疑“高分低能”和“教育体制”问题;20年后,只有20%的家长坚定支持精英教育,而80%的家长程度不同的对精英教育模式提出了异议。其实,他们不仅仅只是在发牢骚,这些家长已经在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刚博士新作《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记录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12年间走过的路。作为心理学教授、社会学博士的父亲,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全书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引导我们一起思考关于快乐、规训、成长、亲情、爱的`话题。书目:举报失效目录凤凰书库1自序1.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1.做一个快乐、智慧的女性主义者2.为什么生你3.希望你是女孩儿4.教养5.读什么书6.如何做学生7.性问题8.打猎去?9.布老虎10.你将是“精神贵族”11.与你告别1.成长印迹2.襁褓里的孙子3.男人这个性别4.名字的寓意5.游戏无模式6.“好爸爸”7.想哭就哭8.抛弃性别歧视9.卸掉期望的重轭10.妻子想生男孩儿11.产房外的表情12.布娃娃13.儿子的婴儿期教育(1)14.儿子的婴儿期教育(2)1.把菜刀当玩具2.使劲儿地娇宠他3.“我们爱你”4.温馨絮语(1)5.温馨絮语(2)1.入托前后(1)2.入托前后(2)3.入托前后(3)4.不开启的贺卡5.老奶奶的承诺6.批评名著7.赞美他8.协商9.一大于二10.“贵族幼儿园”11.准备好了再做父母12.男孩子的第二次“断乳”13.“这叫阴茎,你也有呀”14.温馨絮语1.“大饼”与“讨厌鬼”2.死亡话题3.自由地涂画4.和孩子玩5.漆黑的晚上6.宠爱教育(1)7.宠爱教育(2)8.儿子的“谎言”9.一位网友的质疑10.防盗门与小号11.带谁去旅游12.“漂亮的小熊”13.儿子的消费经14.温馨絮语(1)15.温馨絮语(2)1.儿子与书2.你幸福了吗3.与儿子同眠4.鼓励的作用5.学习维权(1)6.学习维权(2)7.告诉我,但不要打我8.睡前游戏9.“非典”时期的快乐爸爸10.心永远悬着11.我喜欢你12.“学生银行”事件的“另类观点”13.裸女玻璃门与儿子的性教育14.温馨絮语1

我的孩子很聪慧我的孩子很健康篇五

九岁的小女孩小馨罹患极罕见,长在眼窝上的“恶性横纹肌瘤”,面对突如其来重病,小馨用乐观与勇气令人心疼,小馨的妈妈争取小馨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回学校上学,因为再大的病痛,都阻挡不了他想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心。

九岁的`小馨用超乎常人的自信与努力和癌症病魔对抗的精神令人敬佩,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沮丧和难过时想想任何一种难题都是一个考验,书中主角小馨用正面开朗的心迎向困难,有父母和同学的支持更是小馨强力的后盾,小馨的妈妈用她们的故事无私的分享想让更多人能了解,让我们站在他们角度着想,当我们对他们病症有更多了解,才能更懂得如何帮助他们,即使是一个小小微笑与鼓励正是最好的良药。

经历痛苦而懂得感恩并学会而更愿意慷慨付出,在书中提起一句话“我从不去想什么,只珍惜自己还拥有的”,人们常在失去才能更明白生命的可贵,当你拥有健康的身体却又想拥有财富,有了财富又不知足的想拥有更高的名利,却不知道唯有健康与单纯的一颗心才是富足的根本。看完这本书我们应该学习聆听和用谦卑态度去面对生命中每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