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通用5篇)

时间:2023-10-09 04:18:47 作者:GZ才子 毕业论文 最新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摘要:自从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就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开放时代,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好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抓起,使企业得以平稳、健康的发展。

本文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快速消费品行业现状、内部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从财务管理角度对快速消费品企业应如何进行营销内控管理提出个人见解,希望能为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实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快速消费品企业;现状;营销内控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营利目的,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规定严格的执行标准,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销售部门是龙头,生产部门是执行,财务部门是保障,综合部门是后勤依托。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及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营销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而电力营销工作固有的“服务性强、整体性强、技术性强、政策性强”特点,也对营销基础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北公司利用营销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稽查系统有效对各级营销人员工作质量开展监控,实现营销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管控;加强数据管理,扎实做好数据整理工作,通过“工作质量、制度执行、资料管理、责任落实”检查、考核,落实基础工作执行情况,全面提高了基础管理。

关键词:营销;基础数据;提升策略

1营销基础管理当前现状

1.1业扩报装业务管理现状

各县公司业扩报装人员对业扩报装环节时限要求和考核节点含糊不清。

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工单环节出现多次回退,且营销系统中回退原因注明为“信息录入错误”。

(2)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供电营业规则》中相关规定条款要求含糊不清,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业扩报装工作。

(3)业扩报装流程中,“中间检查”环节被多次回退。

1.2抄表、收费管理现状

抄表管理是营销管理的基础,看似是很简单的一项工作,但其工作质量密切联系着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经营成果“颗粒归仓”和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

目前,各县供电公司仍存在抄表不到位,存在估抄、漏抄、错抄现象。

被迫进行系统估抄;三是抄表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未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造成用户电量累加,引起电费增高,致使95598热点问题数量不断增高,影响公司供电服务工作质量。

1.3客户基础档案管理现状

(1)由于员工风险意识薄弱,部分新装增容用电客户在基础资料不齐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给予受理业扩报装业务,并完成现场装表接电工作,致使客户基础资料缺失严重,基础管理较薄弱。

(2)业扩报装人员对已受理的用电客户资料未及时归档管理,造成客户有效证明证件及供用电合同缺失现象,档案基础资料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3)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进行营销系统客户基础信息录入时,未对客户真实资料进行认真核实,凭大脑记忆印象录入客户基础信息,造成系统中客户信息与实际现场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系统中不对应、不完全客户信息的不断产生,影响营销基础数据完整性指标。

2提升策略

2.1营销系统基础数据质量

2.1.1加强数据管理,认真扎实做好数据整理工作

(1)认真梳理、排查问题。

目前,各部门、各单位积累的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数据源头存在问题,可能在用户提供数据时存在数据项不完善、不准确,或在数据录入时发生错误;二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不确定的操作内容,在进行系统操作时抱有侥幸心理,以试一试的想法进行流程操作,造成数据错误等。

(2)对症下药,分类处理。

一是认真把好数据入口关,即异常产生数据源头,严格管控。

二是针对新出现的问题,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管控措施和实施细则,具体详细责任分工。

(3)细致过滤,适时监测。

一是各单位对部分基础数据定时核对,如业扩报装资料完整性、业扩报装业务受理及时性、业扩报装时限达标率等定期监测抽查。

二是在政策调整时,及时开展相应的信息核对和修改工作,确保政策切实得到贯彻执行。

三是借助稽查系统有利条件,不断开展数据监督、整改、整理工作。

2.1.2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营销基础数据质量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信息化管理软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按固定格式填写基础数据,可以发现常规错误,利于查询和统计。

对于构建系统基础数据标准化,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客户档案内容及填写顺序上实行标准化管理。

二是档案资料或工单内容要尽量填写全面,不要有空白项。

(2)在系统中实现技术层面的限制。

除了在基础数据前提整理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的质量以外,在操作人员输入营销信息系统的时候,系统也要能够进行一定自我判断,以提高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

(3)充分利用数据查询功能,通过营销系统数据查询项进行系统数据查询。

如:计量点电能表接线方式不相同、运行互感器“安装方式”非空等。

2.1.3明确提升重点,深度查摆问题,将每一步工作落到实处

公司将“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列为“基础管理提升年”核心内容,抓基层就是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带动基层工作的全面提升;强基础就是落实好工作专业化的要求,落实政策、制度执行力,巩固营销基础根基;练基本功就是以提升全员业务素质为核心,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

通过“四查”即“工作质量、制度执行、资料管理、责任落实”四个方面落实重点执行情况,针对每一类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做到发现一起规避一类,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习惯,从根本源头杜绝“不规范、不完整”数据的产生。

2.1.4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同类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营销部依据营销系统、稽查系统对业扩报装、电费电价、优质服务等进行系统抽查,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明察与暗访的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单位问题查摆和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目前,通过营销稽查平台监控各项业务执行情况,能够做到业务处理“事前有预测、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跟踪”,进一步降低各级营销管控风险,全面提升业务管控力、日常业务执行力,实现营销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而监控、分析、整改、监控四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从而加强量、质、价、费的有效管控。

2.2建立数据工作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营销各部门、各单位在营销基础数据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根本上杜绝了许多不规范问题的发生,从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先进典型的管理经验,但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建立数据工作的长效机制。

2.2.1要制定数据管理的相应制度

数据管理制度是数据工作有章可循的依据,是提高数据质量的保证。

在制度建设中,要突出重点,对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数据,严格把握工作开展的程序及标准,确保规范操作、减少或避免发生错误。

2.2.2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督

要把数据错误率降到最小程度,除把握好数据工作的各环节之外,还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督。

为此,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工;对已录入的数据要认真复核,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要实时跟踪,认真抽查,确保数据增量的准确无误,从整体上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2.2.3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数据整理工作不仅涉及到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营业及电费部、计量部,也涉及到各县供电公司的各供电营业所。

所以,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尤为重要,也是建立数据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3结束语

通过应用营销系统、营销稽查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营销基础数据开展在线分析,实现了营销基础有效管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营销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基础数据异常从源头得到了有效杜绝。

10月份存在异常数据项3项,异常基础数据93条,营销数据质量不断趋于常态化管理,各项数据准确、完整,为公司各项应用业务发展和公司今后优质服务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三

我国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投资即存在风险,我国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我国企业的投资对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投资者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资的风险。有风险的对象一般是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里面的力量较微弱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一般来说,都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个预估值,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了技术上的风险、市场接纳程度上的风险和财务上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投资管理上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很多企业还较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规划、控制企业风险。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比较随性、不规范,没有提高到专业管理的高度去大力推行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2。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构和制度对于风险管理,一般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责权制度,直接导致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在企业生产发展环境如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投资活动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评估,将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控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具有对风险的识别、对识别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里,这种机制还比较少建立。

3。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寻找全面的投资信息,并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和相关风险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如何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宏观分析,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要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能源、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要预测企业本身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在确定了投资环境良好前提下,要进一步确定投资的规模。目前我们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在企业财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相当于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注意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不能盲目地搞多样化,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另外,在运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投资,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行业的分散。通过风险评估,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但是,由于行业的跨度较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再次,投资多元化的时机选择。企业投资多元化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企业本身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企业在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第四,管理协同与投资相关性。从投资组合看,投资种类越多,组合风险就越小,完全负相关的项目组合,风险也最小,但这只是一个角度。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并不尽然,企业进入多个不相干领域后,管理工作会加重,对业务的陌生,会导致管理上的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失误相应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反而会加剧企业的投资风险。

总之,投资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加强投资前、投资中及投资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承认投资风险的客观存在并认清其投资回报不确定性的本质,掌握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四

电力企业营销的思想定位是以市场为导向,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细分市场,重点突破,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电力企业的特点

1.1电力商品自身的特点

1.1.1无形性。

电力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其他指标如电压、频率、波形来表现。

1.1.2非储存性。

一旦形成电力输出,便无法储存,电力商品的产、供、销必须依靠各级电力输送网络来完成。

1.2电力商品市场的特点

1.2.1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

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

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1.2.2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

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

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

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不同。

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

1.2.3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

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的。

电力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

各个电力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2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市场营销管理观念薄弱,部门机制不完善

2.1.1市场营销管理观念薄弱。

供电企业作为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巩固和发展市场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电力供不应求,使整个供电企业按照严密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发展靠政府、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电力从上网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电力的需求均靠计划来调节,以实现电力的产、供、销一致。

这种大锅饭局面造成了领导层和员工的营销管理观念淡薄。

2.1.2供电部门机制不完善。

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应该是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效益。

但大多数供电部门,或是没有建立起电力营销职能,或是缺乏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有效协调。

我国供电部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内部缺乏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使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

2.1.3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过高的电价水平抑制了用户的用电需求。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它不仅影响电力供应,而且影响电力销售。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现行电价政策、测算制定电价的方法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在不同地区,由于价外加价等种种原因,相同性质的用电在同一省份内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电价不一样,同一城市内不同居住区的用户电价也不一样,农村与农村更是不一样。

电价五花八门,国家规定的与用户缴纳的大不一样,许多地区电价奇高,不仅制约了电力销售市场的拓展,而且影响了家电在农村的普及率。

为此,应坚决取缔“中间层”的价外加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这是净化拓展电力销售市场的长远战略。

3电力营销市场策略浅析

3.1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五

电力企业营销的思想定位是以市场为导向,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细分市场,重点突破,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电力企业的特点

1.1电力商品自身的特点

1.1.1无形性。

电力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其他指标如电压、频率、波形来表现。

1.1.2非储存性。

一旦形成电力输出,便无法储存,电力商品的产、供、销必须依靠各级电力输送网络来完成。

1.2电力商品市场的特点

1.2.1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

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

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1.2.2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

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

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

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不同。

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

1.2.3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

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的。

电力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

各个电力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2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市场营销管理观念薄弱,部门机制不完善

2.1.1市场营销管理观念薄弱。

供电企业作为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巩固和发展市场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电力供不应求,使整个供电企业按照严密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发展靠政府、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电力从上网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电力的需求均靠计划来调节,以实现电力的产、供、销一致。

这种大锅饭局面造成了领导层和员工的营销管理观念淡薄。

2.1.2供电部门机制不完善。

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应该是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效益。

但大多数供电部门,或是没有建立起电力营销职能,或是缺乏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有效协调。

我国供电部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内部缺乏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使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

2.1.3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过高的电价水平抑制了用户的用电需求。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它不仅影响电力供应,而且影响电力销售。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现行电价政策、测算制定电价的方法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在不同地区,由于价外加价等种种原因,相同性质的用电在同一省份内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电价不一样,同一城市内不同居住区的用户电价也不一样,农村与农村更是不一样。

电价五花八门,国家规定的与用户缴纳的大不一样,许多地区电价奇高,不仅制约了电力销售市场的拓展,而且影响了家电在农村的普及率。

为此,应坚决取缔“中间层”的价外加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这是净化拓展电力销售市场的长远战略。

3电力营销市场策略浅析

3.1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

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机制

按市场经济规律,对电厂发电量实行竞价上网和峰谷平分时上网电价,降低电能源头成本,发供电企业合理分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

提高电力能源的竞争力,稳定和发展电力已有的市场份额,这对电力营销至关重要。

尤其是大工业中的高耗能企业,电费额度大,占成本比例高,对电价较为敏感。

应就这类企业进行电力产品市场及电力外延产品市场的调研,采取灵活的电价政策,直接增强这类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间接促进电力市场增长。

3.3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

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充分利用季节性电能,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

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策划鼓励用户科学利用电能,积极研究可供客户选择的电价机制,要利用负荷率电价、节日电价、蓄热(冷)电价、可停电电价、季节性电价、居民低谷用电电价引导用户,提供客户自由选择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不断提高电网均衡用电水平和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