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16篇)

时间:2023-10-12 10:28:10 作者:雅蕊 文秘知识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16篇)

通过考试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春天和夏天的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游园不值是宋朝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写诗人去友人园中观赏春色,主人不在,但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想像满园春色感到快慰。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了诗人可能与友人林子方夜宿净慈寺,于是再次放眼饱览西湖美景。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应怜、小扣、潋滟、空蒙、相宜、毕竟、映日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2、指导学生想像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休验诗意及古诗的节奏、韵律。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让学生说。

(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

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的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学生自学古诗。

3、教师点拔:

a、弄清古今词意的不同。(让学生说,然后教师补充)

游,游玩。不值,没有遇到。怜,爱惜。扉,柴门。应,大概。

b、调整词序。

应怜屐齿印苍苔调换为应怜苍苔屐齿印。

c、补充主语。

4、品读:

a、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要点: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

c、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

这首诗先写做了什么?后写看见了什么?

一、总结学习《游园不值》的方法:

1、你是怎样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的?

2、学习方法:想像意境,体验情感;有语气地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我感悟、体验,同学间讨论交流。

3、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

二、点拔、提示参考

1、介绍作者:

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杨万里,南宋时期江西吉水人。

2、解释字词句。

饮,饮酒。潋滟,小波荡漾的样子。空蒙,水气迷蒙。

欲,想要。

宜,好的。毕竟,到底。接天,一望无际。别样,特别。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下。

3、品读。

a、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了西湖“水光”与“天色”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象进行了形象地描绘。读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诱人的西湖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与众不同,上联抒情,下联写景。诗中描写的正是六月,正是莲藕花叶的极盛期。因此触目皆是荷叶,一碧万倾。

4、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季节的景物?表达的共同感情是什么?读要体现出什么感受?

四、巩固练习:

根据诗句画景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大约在我记事起,我身边总流行这样一个词“music,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音乐使战士振奋,使学生励志,使国人奋发,展示了一个个风格独特的国家。

我的哥哥姐姐和长辈们都热衷于音乐,他们唱的歌都十分流行,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对音乐产生了莫名的好奇,由于考试成绩不错,父母奖励了一个mp3给我,我高兴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下载了几十首流行歌曲,如:《稻香》《舞娘》《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dimbs》《天下》……当天,我听了整整一天的音乐,虽然听得晕头转向,但我的心却是激昂的:摇滚让我狂放,柔情令我感叹,尖叫使我爆发……我的内心仿佛一下子得到了满足,涌动着一股激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了解到每首歌都有自己的美。周杰伦的歌令人振奋和感慨;she的歌是可爱迷人的……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声音,给广大观众过足了瘾。我的内心就一个字“爽!是的,作为一个爱音乐的人,你为音乐奉献是值得的,就像你为音乐而生,而音乐只为你生一样。

从我爱上音乐的那一刻起,我全身心的灵魂已注入音乐,对我而言,欣赏音乐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毕竟音乐是我生命的全部。音乐,你带给了我活力。iloveyou!音乐,世界因有了你而更加丰富多彩。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就利用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预备时间开展起带领孩子们背诵古诗文的活动,迄今为止,他们不但早已把《课程标准》要求的八十首古诗背完,而且已经又背了很多首,现在正在背诵新教育实验《中华古诗文诵读本》。所以,对这几首小诗他们并不陌生。关键是如何使他们真正地弄懂诗意、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拓展阅读,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课前预习:1、回家查找这几首诗的诗意;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3、了解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搜集几篇有关他的诗作(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

一、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已经在班长的带领下开始边用书打着节拍边陶醉在大声背诵这三首诗的气氛中。“独坐敬亭山......”看到这种现象,我二话没说,也边用手打着节拍,边和他们一起高声背诵起来。两、三遍过后,我将手高高举起,在空中做了个“t”,示意孩子们停下之后,用惊讶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看你们又陶醉了。无论怎样,也得等我把话说完呀。”于是,我趁机给他们出示了自学步骤:以小组的形式,1、检查诗的朗读情况(主要针对学困生而言);2、对照书上的重点词语,结合自己事先查到的诗意,讨论学习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要互相交流诗句和整首诗的意思);3、理解诗意之后,继续读诗,讨论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4、把自己看作诗人,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出这首诗。

同学们根据我的要求,开始一步步地小组讨论着自学了(我边巡视边了解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二、汇报讨论交流:

1、小组展开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得感情最投入。

先后有四五个小组进行了朗读比赛。由于同学们热情很高。最后采取了让同学们自读的方式。

2、小组一块先说重点字的意思,再说诗意,看哪组同学积极踊跃?

李泽齐小组首先进行了表演,李成坤、毕凯鹏小组接着汇报。

3、指小组简介李白,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韩旭、于海洋小组对李白相继进行了简略介绍,并介绍了作者写诗的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王政勋、刘原铭小组的同学对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说明: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心情。(从“尽”、“孤”、“独”、“闲”、“只有”等词可以看出。)

5、带着这种感情,想着诗人当时的心情,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体会这种感情。

三、小组讨论:你还知道作者写的哪些诗?通过朗读交流之后,每人至少背诵一首(集体没有背过的),并想想作者诗的风格。多数同学都很快地又背了一首。

四、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给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并在旁边题诗(课上未完,只好拓展到课下)。

五、开展诗配画的展示活动(张贴互相学习)。

《宿建德江》的教学与《独坐敬亭山》的教学方式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有三点:

1、导入  方式不同。

上课铃响后,看到其他同学坐好了,只有刘洋还未进教室,我不仅问道:“刘洋这片孤云到哪儿闲游去了?”同学们听了,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你们想象的都很合理。咱们现在不等他了,还不知他什么时候能云游回来。下面我问问,第一首诗你们学得怎么样?”“都会了。”“吹牛吧?会默写吗?”“不吹牛,当然会!不信,我们就写写!”“写写就写写。你们现在开始默写吧。”同学们刚写了一、二句,刘洋就进来了。

2、对诗题进行了指导。

看到诗题有个“宿”字,怕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指名同学对诗题进行了讲解。

3、交流讨论中,发现多数同学们对诗的最后一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理解的有偏颇。我重点对这句话进行了指导。

令人兴奋的是,孩子们不仅在交流的过程中谈到了与之风格相近的王维,还谈到了谢灵运。我感到非常高兴。至于,我为什么要采取让四人一组一起交流的方式,我想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提供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而已。

本星期的手抄报内容为古诗配画(非课本上学得诗)。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佚名

第一学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附:板书设计 :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第二学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1.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2. 了解变奏曲式的相关知识。

3. 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4. 启发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体会歌曲内在的情感,表现歌曲的意境。

2. 辨别弦乐合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3. 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朗诵著名诗人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月儿高》片段)

2. 教师提问:此首诗作者抒发了何种感受,背景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李白、《月下独酌》,诗人以明月、身影为伴,对月高歌,抒发的是作者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琵琶独奏等。

3. 师:古往今来,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也是文人骚客吟唱的对象。因为月亮倾注了无尽的情思,寄托着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提起月亮,胸中涌起无限期望。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月亮的赞歌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歌唱、赞美月亮,一起学习第一单元《月亮颂》。(出示月亮图片)

二、欣赏琵琶独奏曲《月儿高》

师:月亮,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月中有美丽的嫦娥,有古老的传说。(欣赏嫦娥奔月动画)让人感到月亮也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灵性和感悟。那份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与她相关的优美音乐作品。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月亮的呢?刚才大家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琵琶独奏曲《月儿高》的片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月儿高》这首作品。

1. 聆听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问题:

(1)在聆听中,想象乐曲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月儿高》的旋律有何特点?音色是怎样的?

(3)琵琶属于哪个乐器组?

2. 学生回答问题:

(1)乐曲描绘了晴朗夜空、明月高挂的情景。

(2)用舒展的旋律,清亮的音色,典雅的风格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月夜之中。

师可提示:这首乐曲的旋律是(舒展、紧张)?音色是怎样的(明亮、暗淡)?

(3)琵琶:是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组。

师补充:弹拨乐器琵琶常用的定弦法是a、d、e、a低音区浑厚、低沉;中音区柔和、明亮;高音区清脆、坚实。

三、学唱歌曲《月之故乡》

1. 最佳的赏月时间是哪一天?说一说这一天我们都要做什么? (八月十五,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

2. 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中秋节的一些小知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3. 中秋节这天我们都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却一直漂流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首思念故乡的歌曲《月之故乡》。

4. 欣赏歌曲《月之故乡》后,让学生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月夜思乡、心系中华的共同情愫。)

5. 发声练习:(解决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切分节奏型和临时变化音的音准问题。)

1=c 4/4

#4 — 3 —|2 3 #4 3 —||

lu lu lu lu lu lu

6. 视唱乐谱。(《月之故乡》歌曲学习)

7. 填唱歌词。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哪些地方应做强弱处理?

感受乐曲的力度变化:当唱到“看月亮,思故乡”时,声音和感情要有推进,而后的“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复原速,最后的结束渐慢、渐轻,把人带入遐想的空间。

8. 今年的春节,两只熊猫团团、圆圆在台北的动物园和宝岛台湾的同胞们一起过年。它们带着我们的期盼和思念,更带去了我们的祝福和挂牵。让我们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作品。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大熊猫团团、圆圆的生活照)

四、欣赏《二泉映月》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提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亮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类对月亮也倾诉了无数的人生梦想。下面请欣赏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对月的感情流露。

1.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主题,结合阿炳的身世,你从音乐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能说出痛苦、辛酸的心情。能力强的学生还说出音乐优美、朴实、时而也激动。

2. 介绍民间音乐家阿炳。(《二泉映月》电影片段)

4. 听赏后,请学生稍加议论,共同归纳有三个乐句。各句之间以什么为划分标志?如何正确判别?各句之间主要是音区逐渐向高发展,表现作者不安于现状,要斗争的激动心情。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5. 初听《二泉映月》。

在主题a的基础上变奏五次。高潮部分在第四次变奏。

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深化主题。

乐曲第一变奏变化大,它是将a句缩减,b句保持不变,而将c句伸展变奏发展而成。而碎弓的演奏,隐含着凄楚之情。

乐曲第二变奏系用a句微变,b句不变,c句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中出现新的高点音。变宫音“7”的出现使旋律具有离调的性质,音乐情绪有所转折,表现出对新生活的向往。

乐曲第三变奏的a句变化不大。但b句中出现了长音“2”,这和前面乐段仅属一音之差,但乐思却迥异,可谓妙笔,它使音乐产生了疑问的语气。清角音“4”的出现,使音乐具有新的情调。这一乐段音乐色彩较为暗淡,或许是作者回忆起了过去的不幸。

乐曲第四变奏,旋律挺拔高昂,起伏动荡较大,随着速度的自然加快,情绪一步紧似一步。而用强力度﹑小抖弓和顶点音奏出的旋律,推出了全曲的高潮,音乐似冲天的巨浪,感情的潮水掀开了压抑的闸门奔泻而出。这是盲艺人积压多年的愤怒情绪的爆发。

第五变奏是以全曲最低音开始做为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旋律最后几拍,听来果敢﹑雄健,这是作者性格和意志的表现。

7. 变奏曲式。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比如:把主题材料称为传统月饼、变奏分别在传统月饼的基础上变化重复发展成五仁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等,学生会有很好的理解。

8.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视频片段,思考二胡独奏与弦乐合奏。

教师提示学生从音色、风格、表现手法上分析。总结二胡演奏音色质朴,有民族风味。弦乐合奏音色丰满,音响敦厚。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歌曲《月之故乡》,深刻体会到了游子们借“月”思乡的真挚情感。只要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心”歌唱,相信一定会字字带情、声声感人的。《二泉映月》被作为民族器乐曲中珍贵的遗产,它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完乐曲后泪流满面地说:“此乐曲应跪下来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真正优秀的民间音乐才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了解自己的音乐,喜欢自己的音乐并向世界宣传我们的音乐。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暴雨:泛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1、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

2、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

暴雨具有“集中性和“强度大的特征,出现时雨势倾盆,短时内会造成洼地积水,径流陡增,河水猛涨等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由于我国季风明显,全年雨量多集中在5-9月,因此次期间被定为“汛期。“汛期是气象部门预报服务工作中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段。

在我国暴雨形成的灾害也非常多。如:

1、2017年7月1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的袭击,造成城区内大部分道路积水,交通几乎陷入全面瘫痪状态。

2、房山区银狐洞景区,公路冲成乱石沟。一场持续近6小时的暴雨将房山区银狐洞景区一条长约2公里的路面完全冲垮。路基也被雨水冲成一条乱石沟,水有半米多深,水流湍急。山上的三个村子、五个煤窑交通运输全部中断。

3、2017年07月,台风带来的持续暴雨,致使中国台湾中南部地区多处发生泥石流和山洪,当地灾情加重。造成21人死亡、9人失踪,农业灾害总损失超过23亿元台币。渔业设施损失超过7000万元台币。洪灾造成中南部地区21万户居民停电,经抢修,至4日深夜尚有1。3万余户停电,其中8000余户因道路塌方及桥梁断裂而无法进行抢修。供水方面,未恢复正常供水的有20万户。洪灾造成中南部地区公路塌方94处,尚有50处没有抢修开通。铁路部分路段因路基受损停驶。

4、雨灾给伊犁州直造成严重损失。2017年7月18日—20日,伊犁州直境内突降暴雨(降雨量103毫米),导致2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2449公倾,绝收面积15414公倾,死亡大小牲畜268头(只),倒塌民房3596户6816间;形成危房13508户25423间,漏雨房屋67246间,共造成经济损失638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942万元)。11月1日至3日降雨持续三天,居民住房普遍漏雨,有相当数量的房屋已成危房。据统计:州直10308户41233人受灾,倒塌房屋3344间,有15430间民宅漏雨、裂缝变成危房倒塌棚圈368座,此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871万元。

5、2017年09月,四川省,发生在川东、川北地区的暴雨灾害,已造成19人死亡,21人失踪,40人重伤。24小时降雨量达253.2毫米,江河水位陡涨,并引发山洪暴发及多处泥石流、山体滑坡,目前全县有60个乡镇、10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7人,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

6、广东省,西江、北江、珠三角高水位运行状态还将持续数日,暴雨浸泡多日江河湖库,排水后,水灾造成广东54人死亡24亿元损失。

7、2017年4月湖南衡阳市城区及衡阳县、衡南县突遭暴风雨袭击,风力最大达9级,最大风速达23米/秒。百年古树连根拔起,瓦片乱飞,冰雹足有半个拳头大,街道广告牌被暴风卷起后訇然倒地。此次暴风雨灾害已造成7人死亡,207人受伤。倒塌房屋2430间,其中居民住房1800间,700户农民无家可归。灾区22条高压电全部瘫痪,衡阳县全境停电。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06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366。9公倾,受灾人口约40万。

8、2017年6月中旬以来中国台湾南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已造成农业损失逾21.77亿元,创下了中国台湾农业雨害损失金额的最高纪录。。。

雨多还带来许多的山泥倾泻:

1、2017年08月,香港广泛地区持续下大雨。至少二十四宗水浸、二十宗山泥倾泻和三十宗大树倒塌的报告。大屿山交通受山泥倾泻影响,严重受阻。受到连场暴雨的影响,大屿山多处山泥倾泻。大屿山两条主要干道,路面受到多处山泥泻影响需要封闭。二百多名游客在大屿山昂平天坛大佛游览后,被大雨所困。有的地方还水浸,水深一米多。还发生撞车事故,1人受伤。

2、印度金融都市孟买连续两日受热带暴风雨的袭击,六十余人死于暴风雨引致的山泥倾泻和洪水泛滥。大多数孟买死者是山边棚户区的居民,很多人是全家同遭活埋。暴雨造成一些地方交通受阻,电力供应和通讯联络中断。孟买市一千二百万人口中,有六成居住在贫民区。孟买市的学校均已停课,校园被用作临时避难所,收容无家可归的灾民。

3、2017年12月,菲律宾中部及南部的暴雨及山泥倾泻,死亡人数已经增加到至少151人,多人仍然失踪。地天气持续恶劣,道路受阻,电力供应和对外通讯中断,令救援工作非常困难,不少灾民就徒手挖掘,搜索失踪的家人。

雨少也会造成旱灾:

干旱:干旱是一种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也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干旱还伴随着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则会引起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在我国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干旱引起水资源持续减少,水危机日益突出;二是湖泊水位因干旱而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三是干旱导致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展。

1、2017年非洲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36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仅1983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

2、2017年2月,江西遭遇150年来最大的旱灾,连续一星期森林火险等级高达五级。2月中旬以来,江西天气连晴,气温显着偏高,持续的高温造成江西各地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灾频繁发生。

3、2017年08月,受降雨严重偏少影响,自六月中旬开始,湖南湘西自治州出现旱情。随着晴热高温天气持续近二个月,该州旱情进一步加剧。该州有二百一十八个乡镇、二千五百多个村、一百八十六万人口受灾,近二百四十万亩农作物和果林因旱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一亿多元。持续旱灾还造成该州部分地区农作物绝收和居民饮水困难。在受灾严重的古丈县断龙山乡,四千五百亩水稻因灾绝收。受持续旱灾影响,七百多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4、2017年3月,内蒙古又遭受春夏连旱。干旱最严重的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持续干旱达380天,是1957年有气象记载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的干旱使内蒙古部分地区粮食严重减产。全区有4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占总播面积的65%,其中因旱未播面积480万亩,播后未出苗的280万亩,减产三至五成的1500万亩。再加上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粮田面积约500万亩,因此,粮食减产已成定局。特大干旱使全区畜牧业损失严重。严重的旱灾还给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全区有211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全区不同程度缺粮人口达500万人,缺粮总数达10亿公斤。严重的旱灾还对以后的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没雨旱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门忽略了自然环境。这些灾难也是人类自己一手做成的。或许这些灾难就是要警戒人类,让人类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人类始终会毁灭掉自己,毁灭掉自己的家园。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怪雨:

梅雨

6月中旬东亚季风推进到江淮流域。此时,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江南的梅子熟了,人们也称之为“梅雨。此时空气湿度较大,东西极易发霉,也有人称之为“霉雨。

梅雨对各行各业都有较大的影响,早梅年份容易造成烂麦场。梅雨量多的年份相对来讲暴雨、大暴雨较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比如1954年、1969年、1972年、1991年。梅雨量特少或空梅易形成干旱,造成人、畜饮用水都很困难,农田干枯开裂造成秋季减产。一般情况下,适当的梅雨将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因梅雨前一般比较少雨,梅雨的到来将补充插秧用水。梅雨期间在做好防汛的同时还要做好适当蓄水工作,以备夏季晴热少雨、高温季节用水。

酸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

目前,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我国长江以南也存在连片的酸雨区域。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酸雨危害环境。这种危害包括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

酸雨对人类的影响,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秃头〃,但是否真正会导致秃头,科学家们仍再努力研究,但大家还是少淋雨为妙。酸污染对人类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哮喘、乾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硫酸随着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酸雨也造成暴露在外的雕像受到侵蚀,这造成文化资产的破坏,令许多人担忧。

泥雨

3月10日,整个朝鲜地区都受到了严重的沙尘暴袭击,而在朝鲜首都平壤、沙里院等局部地区更出现了泥雨现象。平壤、沙里院等地先出现泥雨现象,之后在朝鲜全国范围内刮起漫天的沙尘暴,整个天空都呈现出昏黄色,能见度只有200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交通安全。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一、化学用语:

2、常见离子(包括化合价表中的原子团);

3、常见物质化学式;

4、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共约30个---见“化学方程式复习方法二”);

5、常见元素化合价

6、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表单元格

二、概念理论类

1、物质分类概念---要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化合物与单质、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

2、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4、原子、离子、分子及元素的关系

5、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数关系

6、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

7、质量守恒定律及本质原因

8、温室效应、燃烧、着火点

9、石油分馏、煤的综合利用

10、几位科学家及贡献

三、物质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稀有气体

3、地壳中元素含量

4、软水与硬水及区别

6、空气及水污染

7、生物体、海水的元素含量前六位

四、应用理解

1、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化合价的表示及相关计算、离子符号的书写

3、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4、硬水软化、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

5、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

6、影响物质化学性质的因素---元素组成、分子构成、原子空间排布

7、固定变量法探究着火条件、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8、读懂化学反应圈点示意图

五、操作

1、液体量取、固体称量;液体加热;液体转移;

2、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收集及验满;

3、二氧化碳、氧气的检验

4、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的验纯

5、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取方法、发生装置选择及原理

6、集气瓶排空、多功能瓶的应用

7、药品的取用及原则(量的问题、剩余处理等)

8、安全原则---三不、会闻、防火、防毒、防污染

初中化学的终极记忆方法

1、上课跟着老师动口说。很多同学上课不愿意开口说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一定记得:只有会说才会写,不会说一定不会写!

2、小时候大家背诵古诗,都是用嘴巴念,不动笔写的,但是我的记忆的过程确是手、眼、耳、嘴都用到的,一边写,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这样会非常牢固!比如记忆元素周期表,我就边写边看边听听记,这样写几遍就有很深印象了,自然就记住了!

4、睡觉前,回忆白天老师所讲的东西,回忆老师总结的东西,回忆做错的题,而不是倒头大睡。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慢慢培养,目前我知道跟我有这种相同方法的有,数学白超老师和2014年怀柔区中考状元刘允洁同学!

5、另一个方法不适应于每一个孩子,我的父亲也是老师,从小对我比较严格,所以在家里,非常突然的,我的父亲就会拿出各科的一些问题来问我,有时候答上来了,会非常的自信,开心;答不上来,会对这个问题记忆很深。所以,如果您和孩子关系非常不多,建议您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6、记忆的终极方法,可能大家会觉得可笑,就是多练!多做多练多看,比什么都管用!我不相信理科学得好的同学不是从题海战术中爬出来的!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白杨礼赞

1. 作者: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2.线索:作者对绿的情感

3.经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

4.绿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意义: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5.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6.修辞手法作用:增强文章语言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优美

7.主题:作者借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8.字词积累:涸澈 淅沥 猗郁 蕈菌 揠苗助长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 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3)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 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贝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4)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5)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趣沙漠者 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6)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7)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 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8)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 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9)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 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遵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10)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1)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曰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2)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 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曰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 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6.作者为什么囚绿?请用课文原文回家。

7. 段(3)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8.段(4)加波浪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9.说说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深刻含义。

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1.作者:邓超

2.文中'看花的主人''他''你'都是指周恩来;人称变化,是感情的直接流露,表现作者对周恩来深厚的感情。

3.字词积累:甬道 浮想联翩 澎湃

4.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1作者: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

2主题:本文同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发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悟。

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九

祖祖辈辈耕耘在这里

当我们接受过来时

芬芳的泥土依旧如故

这里曾经一片荒芜

祖辈们带来了希望的花蕾

世世代代繁衍到现在

残存的稻香挥之不去

后来玉米开始流传开来

我们在田埂边种植起来

我们尝到了玉米的香甜

这味道让我们实在难以忘怀

有人开始抛弃单调的稻谷

有人田地里种满了玉米

玉米比稻谷来的更加赚钱

很多很多的人抛弃了稻谷

很多很多的人开始忘乎所有

“玉米才应该是我们要种植的东西”

“这才是属于我们真真正正的财富”

田陇边上,一位年迈的老人家

手心里搓揉着变味的泥土无言

没有人知道玉米来自遥远的地方

而稻谷才是属于我们的食粮

他们成天叫嚷着这是我们的玉米

我们一定要好好栽培好他们

稻谷这种老气过时的东西

现在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

我爱这土地--《脚踏一方土》设计与实施(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我爱这土地

----

[设计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把中心内容定位为了解土地,教材列举了三个参考活动项目:看看我们的土地,讲讲土地的故事和谈谈土地的含义。

本设计就以此为蓝本和参考。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词设计为:回顾历史、锁住现实、重温经典。

本活动的目标设计为: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培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2、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认识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加强对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

4、通过对话,课堂作文,增强环保意识。

[参加人员]

语文教师、九八班全体学生

[实施过程]

一、预习

1、查找地理方面的书籍,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列出表格,并思考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

2、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故事,讲给大家听。

3、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艺作品,思考土地的象征意义及产生的原因。

4、大胆想象:“假如我是一抹绿色”,该如何面对现实、面对人类。

二、开场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肺腑之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流泪。对于土,掉落脐带的我们是断不了奶的孩子,它有着可贵的卑微,可喜的质朴,可塑的纤柔,即使远离故土,人们也总是对它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走进“土地世界”。

三、金色的土地

1、用数据来显示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结合这些数据,谈谈自己获取的主要信息,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2、展示现实生活中你所拍到的照片,讲述你的见闻,面对满目疮痍的土地,面对不断被侵占的土地,你有何感想?认为应该实施哪些具体措施来改善这一局面。

3、为保护土地写一则宣传语。

四、土地的故事

1、成语、俗语大比拼

全班被分为北半球与南半球进行抢答,并累计,说说你积累的有关土地的成语或俗语。

2、故事会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告诉了我们祖先对土地的顶礼膜拜;社稷坛的五色土诉说着开拓疆土、成就霸业乃统治者的目标;而自古以来,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土地”的故事。

五、土地之韵

1、交流碰撞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请同学们谈谈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

2、土地之韵

在文学家看来,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他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以特殊的含义,请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有关土地的文艺作品,其他同学思考土地的含义并与大家交流。

六、作文和要求

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常常带来环境的严重破坏,“假如我是一抹绿色”,该如何去做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大胆构思。(注意不要空谈)

[有关资料]

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利用状况面积/108hm2占全国土地面积%

耕地

牧场

有林地

茶果热作等园地

疏林、灌木林

江河水库等内陆水域

宜农荒地

城填道路及工矿用地

沙漠

戈壁

沙漠化土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

岩石裸地

其他1.33

2.86

1.22

0.02

0.44

0.27

0.35

0.67

0.60

0.56

0.17

0.05

0.46

0.5913.9

29.8

12.7

0.2

4.6

2.8

3.7

6.9

6.3

5.8

1.7

0.6

4.8

6.2

全国土地总计9.59100.0

2、愿化泥土巴金(节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这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他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3、地之子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上。望着白的云,彩色的虹,也望着碧蓝的晴空。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4、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活动收获]

顿时,我听见了艾青啼血的呼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随着戴望舒残损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体会了爱的坚贞伟大,同舒婷一起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手记

[课前引导]

有一种情怀总是令人感动不已,有一种思念总是令人魂牵梦绕,有一种东西总是在心中挥之不去,土地,一个普通的词汇,却在无数人心中显得那样神圣,不可动摇。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山海经》中“息壤”的传说,历代帝王把开拓疆土作为毕生的追求目标,无数赤子抛头胪、洒热血,誓死保卫它,文人墨客尽情赞美它……土地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着每个人的心,然而,在现代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土地却惨遭践踏,变得满目疮痍,让人不寒而粟,尤其是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学生在感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波。带着这样的惊奇与疑惑让学生去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学生会更有激情和欲望,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积极地思维、交流和合作。

[实施指导]

按照好、中、差及男女生搭配的原则,把学生分为六大组,每组9个人。各自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分头去收集、整理材料,组内交流,丰富并充实材料,统一思想观点,并推举发言代表。各组代表发言时,要讲清道理,列举实例。数据要充分、准确;例子要鲜活,有代表性;朗读文章要准确、流畅,有感情。各组间可就同一问题展开辩论,同学之间自由交谈感想和认识,在别人发言时要保持友好、礼貌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做好活动笔记。

[课后感悟]

真是太令人意想不到了,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课堂效果来看,这堂课真的很精彩,它来自于好的创意;来自于充分的准备;来自于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关注;来自于对学生世界的凝视和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突出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综合性学习的原则是:重过程而非结果;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感悟而非老师的讲解传授;重全员参与而非面问少数。本着这样的指向和原则,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放手发动全体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搜集、整理材料。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是鲜活的、深刻的,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学会了交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增长了见闻。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对自己如何做到环保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这次活动,更坚定了我的“每个学生潜力无穷”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动手、去实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万别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他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都得以丰富、提升,要记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决不可代替。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一

水是生命之源,而土地是生命之根。

当一个人远离故乡,都会思念故土。正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虽然我还未曾远离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我知道为了梦想,终有一天我将去远行,也不知要去多久,何时才能归来。我会想这土地如同想着我的母亲。

我和父母亲住在太平乡的一个山村里,屋边多山多树,每天都能享受来自林间那无比悦耳的虫鸣鸟叫,这应该是一种恬淡的幸福。大城市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很美丽,令很多人向往。于我,家里的一豆灯光就足以照亮我的心房。我想走出山村,是远方有一种力量在召唤,但我知道根就在这里。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二

我对每株禾苗

都是粗心大意的态度

我们经常劳动到天黑

太阳在黄昏里

疲倦地躲进云床睡觉

一盆墨水污染了天

我们在黑幕里依稀还能分清东西

最终,不得不离开土地

沿着常年熟悉的小路

回家

只留下那贫瘠的土地

在黑夜里无聊

它世世代代

养育着我们的生命

饥饿的硕果

其实,我的心早已不在

这遍土地上了

我在创造新的生机

新的活法

我的希冀

在土地里孕育出了

鲜花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三

社会实践蔬菜课的老师略微发福,头发稀疏。他将教我们种地,尽管西装革履的他很难让人联想到农民。

心目中农民的形象该是爷爷那样——消瘦的身上总是穿着一件泛黄的汗衫,上面有几块洗不去的汗渍和几个烟蒂烧出的洞。单薄的身子一年四季淹没在山坡上、田野间,没有西北汉子的豪野粗犷,却有江南特有的硬朗清爽。

老师领我们到了一片荒野,目之所及尽是野花杂草,恍惚间看到了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就像这方荒野失去了水的滋养,老年斑像散沙似的衍生在岁月的褶皱里,稀疏的胡须生长着野草的沧桑。

我家的地也荒着。早些年父亲在外工作不便照看农田,想把田地转给别人,爷爷硬是一个人揽下了所有农活。那时他的身体还硬朗,所以父亲也就由他去了。那时我还小,常常会跟着爷爷一起下地。

记得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田哪个好不种,不种田饭都没得吃。小小的我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是胡乱地点头。爷爷见了却很高兴,沧桑的脸幻做一朵灿烂的菊花。有时他还会变戏法似的从不知哪个口袋里摸出一块糖果给我,算对我的奖赏。我就嚼着糖果坐在田埂上,痴笑地看着他在禾苗垄间往来穿梭。这时刻,田泥上覆盖着的那一层肥水,就会映照出两张甜甜的笑脸了。

锄头起落,光阴荏苒。这些年,爷爷岁数大了,腿脚也有些不便,在父亲和伯伯的几番劝说下,他才终于答应不再种田。当时他同样说了那句话:哪个好不种田,不种田饭都没得吃。只是眼神里少了当年的清亮,多了让人心酸的无奈。尽管如此,他还是会时常整个上午或下午泡在山上,那顶污黄的草帽浮游在家对面的翠山上,却足以让周围明亮的绿色刹那间黯然失色。

扛着锄头走过一辈子的爷爷,在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辛劳而快乐,平淡而知足,对土地自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正因为这样,他希望这份感情可以延续,同时又希望后代能比自己出色。

种田的子孙没出息,这是如今父母们大同小异的教子良药。其实现如今,利用科技手法种田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隐士不也扛起锄头,清苦却享乐于田园之中,任这厚德载物的大自然陶冶性情么?就像爷爷说的那样,没了种田的人,我们便要没饭吃。

无论现在将来我做什么,我只知道要专心地做好本分的事,像爷爷那样足够平凡。

揩去汗水,我弯下腰干得更卖力了……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四

烈日,炎热,透不过气,汗浸透了整个身子,脸充当了散热工具,任它红得发烫,烫得发紫。天空没有一件东西可以阻挡直刺的阳光,大地祼露在肆虐的火球下,河边有几棵树可以乘凉或歇息。忍!还是得忍!不乘这个时候抢时间,到天黑就不好做了。还是直一下身子,喘口气吧,随便撸一把,手掌上全是汗,撩起衣角来擦一下,手也趁势在衣服上磨一下,深吸一口气,握紧镰刀,还是叉开两腿猫下腰去,任稻穗在头顶跳动,草帽上簌簌地响。

“现在至少连割二十把再直起来!”我下定了决心。左手的虎口张得不能再大,粗糙的手已在与稻秆的摩擦中变得麻木,两株一割,两排12株稻,我能在右手镰刀的移动中六下便收入虎口,再用左手的余力顺势一甩,将稻齐整地放在身后。一口气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再努力地直起腰板,望望身后“开辟”出来的近六七米长的“跑道”煞有成就感。一丝凉风轻得不易让人察觉,但汗湿的衣背、脸颊立刻如沐冰雨,深深地吸气,似乎空气中充满了清凉,但吸入胸中,依然是那么燥热,口干得不行,虽然肚里已被水灌得“泛滥成灾”,不住地要溢出来,但嘴巴还是想喝。

望着长达百米以上的目标,总觉得在煎熬一般,更觉得漫漫无期的是每一块田都会有这样的十条“稻路”。父亲决定在一天半割完,他是中午从工厂里下班扒一口饭后开始到晚上七八点,天完全黑了,这样算是半天。一天呢,早上看不见五指的时候他的小船开始动了,我和母亲在小船上吃早饭,父亲划大半小时的船到达田边,我们便乘着曙光开始劳作,中饭在铝锅里,铝锅用好几层破衣服包裹着,等到中午吃的时候还会有一点热气。这样三人到傍晚基本能割完了,因为有三亩多地嘛。我和母亲虽然很努力,但总没有父亲割得多。

母亲以前只是在家绣花,从未下过地,也从未干过农活,嫁给父亲后,什么累活苦活都学会了,都承受了,都精通了,一个清瘦的女子便变得粗黑而虚胖了。每每想到母亲坚忍的样子,痛苦而强颜的表情,我忍不住想哭。泪水湿透了我的心脏,浸润了我的灵魂。

那一天半过后,便是看老天爷的脸色了,如果脸色好,就让稻子在地里躺上一两天,如果不好,那就在第二天进行紧急的.脱粒工作了。父亲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像脱粒机、电线、排风扇、长凳、竹榻(用来筛谷)、竹垫、蛇皮袋、麻袋、绳子、竹箩筐、扁担等,因此前一天晚上要到半夜才能睡,而且第二天要很早装上大水泥船(两吨半的),我们总是叮叮当当地在晨曦中提携着从家里走向河边大船。父亲也会请舅舅他们来帮忙。那时候我总以为他们这些大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总是不会累的。

脱粒是很扎人的活,稻穗上下来的芒刺会进入全身,只要是裸露的地方总是又红又粗又痒,难受得很。不过,累的不是这个,是不停地弯腰起身脱粒、在泥泞中艰难地来回走动,拉动脱粒机、挑起沉重的谷担、排筛、装袋、扛入船中。几个人一天下来都能倒下不动了。

等谷收了,晒谷就又得天照应了。田里的草还要晒干拿回家来烧。

又过上几天,是酷暑难当的日子,便要赶着插秧。上午是不能插秧种田的,因为怕被下午的太阳晒死,只有下午种的能在晚上的工夫活过来。所以一早拔秧、扎秧、砌成垛,下午一到一点过了,就立刻抓紧时间插秧,否则等到晚上插不完,秧就不好用了。那水高出泥土几公分,比田埂稍低一些。人一踩上去,像踩在沸腾的开水中似的,脚都要烫着,幸好泥下是凉的,所以烫红的不是脚掌,而是与水接触的脚脖子。

“汗滴禾下土”,一点也不过分。仔细点,你可以看得到水在向上蒸腾着热气,袅袅上升地泛着晕,低下头,整个脸就像在与蒸屉接触。背上是无法躲避的恶毒的太阳,地上是不断蒸发的热水,有时还有一两只蚂蟥叮住你的腿不放,非得将它扯下来不可,血便顺着伤口汩汩地流。

哦,忘不了的岁月,忘不了的黑土地,忘不了的背影!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五

醇厚的乡音,把铿锵定在了黄土上。

如山的背脊,宛如原野的雕像。

斑渍的旱烟袋,已被岁月染成了沧桑。

我瞧见那黝黑的手臂,化成了铸造的钢墙。

老牛的牟叫将他的山歌打散。

他笑呵呵的挥起长鞭,化成战将。

我以为,他手中的长鞭是江山。

指点千军,万马奔跑的雄健。

当岁月老了,,时光淡了,老牛歇了。

我才惊觉,光阴偷走了他的辉煌。

他的手臂,已变成枯朽泥墙。

仿佛点滴风雨便能将之摧残。

我小心翼翼的收藏着他的沧桑。

他却回我一声禀然。

那不变的黄土地上,夕阳将他伛偻的身躯拉扯成金蚕。

我含混的看见,

压弯的背脊,重叠成了厚重的.城墙。

九年级第一单元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六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运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年头,仍然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果实累累。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海棠花似乎是个有情物,它用它美艳的花,酸甜的果来报答喜爱它的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

第三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业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第四个片断是: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五个片断是:“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