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1篇)

时间:2023-10-13 20:11:07 作者:笔砚 活动 2023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1篇)

初二教案的撰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浏览以下的中班教案范文,相信您能够获得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一

各种调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用到,特别是做菜的时候,调料是必备用品。孩子在用餐时间实际上都在接触不同的调料,在园用餐期间也会发现孩子们说:好香、好甜、怎么有点咸等等。大班幼儿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常见的调料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调料,用调料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让幼儿通过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功能进行辨别各种调料。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调配调料知道简单的使用方法,体验调配调料的乐趣。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让幼儿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

3、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调配调料的乐趣。

1、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分类放好,贴上序号标签和相应汉字,勺子若干。

2、单一味道的(甜、咸、酸、香、辣、无味)海带若干碗,海带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厨师帽一顶。

一、第一关考验,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

教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顶厨师帽。谁戴的呀?(厨师)那你们想做一名小厨师吗?

教师:可是要想成为一名厨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们必须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灵,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小厨师。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通过三关考验,其中表现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这顶厨师帽,成为一名小厨师!

老师可以最后问尝没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尝的是什么味道?好吃吗?你喜欢什么味道的?或者老师自己尝一下没味道的海带。

二、第二关考验,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出示1-6号装好调料的杯子,引出各种调料。

教师:看!厨师在里面放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起加在菜里可以使食物变的更加美味。

教师:刚才第一关考验时,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灵,都尝出了这些菜的味道,可是这第二关考验可就要难一些了,这次要我们小朋友动脑筋想这些杯子里都是什么东西?”

教师:“谁来说说1号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可以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陆续说出2-6号杯子中的调料,老师撕掉号码,露出里面的文字: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教师小结:“这六个杯子里的东西分别是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关考验我们也通过啦!小朋友们本领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别灵,把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说出来了。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叫调料,把它们加在菜里可以让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这些调料,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调料吗?(如妈妈厨房里)三、第三关考验,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

教师: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啦!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海带和调料,要请你们自己来拌一拌。

教师:在拌海带时先放一点点盐,尝一尝,如果有点淡,可以再放一点点,太咸了可以加点糖。接下来,你喜欢什么味道的,就放一点点那种味道的调料,再尝一尝。如果你喜欢辣的,那就放一点点辣油,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放,不然等会你又不喜欢吃了。放调料时拿调料碗里的勺子,哪只碗里拿的放回哪只碗里,拌海带用自己碗里的勺子。能不能拿调料碗里的勺子来拌海带?(不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拌出来的海带最好吃,就可以戴上这顶厨师帽,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厨师!

老师可以示范一下拌海带的要求。

幼儿利用调料拌海带,老师巡回指导。

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中的调料,和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贴切。在材料选择方面,试上的时候材料很多,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比较,所以今天用了单一的海带。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分三关来考验幼儿:第一关,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第二关,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第三关,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环节比较紧凑,就是我在活动中缺乏活力,让气氛显得有点尴尬。孩子们也畏畏缩缩,使得活动也比较平淡,都是我说的比较多。可以引导幼儿多仔细观察,多说一些。

我在语言组织上还要简练些,语气也要有重点,孩子们就能抓住重点来回答了。第一关时,可以让幼儿都来品尝一下厨师拌的海带,让幼儿多说说里面的味道。在第二关让幼儿认识调料时,可以让幼儿对调料再仔细比较一下,这样幼儿在自己操作时能更好的进行。第三关幼儿在拌好海带后,可以给同伴也尝一尝,这样他们的情绪会更高涨。

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要给与点评,加些鼓励的话,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活动。作为老师要给孩子更很多的空间,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二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资源收集及环境创设: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一、组织幼儿玩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三、小结水的特性,自由观察教室周围的图片或自由玩水。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三

1、对探索平面镜成像现象感兴趣,感知物体成像数量与镜子摆放方式的关系。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索的乐趣。

1、感知物体成像数量与镜子摆放方式的关系。

2、能发现镜子摆放和观察角度的变化,会影响镜子里蝴蝶数量的变化。

镜子18面,蝴蝶卡片9只,幼儿统计表8张,教师统计表1张、笔9只。

(一)情景导入,经验回顾。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两面镜子的摆放方式。

1、教师提问:咦!如果蝴蝶宝宝在两面镜子前跳舞,镜子里会出现几只蝴蝶宝宝?(幼儿猜测)

2、教师:有不同的答案,那你们先想一想,试一试两面镜子可以怎样摆放?

3、老师出示ppt讲解并小结:两面镜子可以成并排摆放、面对面摆放、夹角摆放。

(三)玩镜子,初步感知镜子成像的'有趣现象。

2、幼儿猜测。

3、教师讲解实验要求:两个小朋友一组,按照记录表上的摆放方式去摆放镜子,然后再让蝴蝶宝宝照一照,数一数,看看镜子里会出现了几只蝴蝶宝宝?最后将答案记录到“蝴蝶”这一栏下。

3、幼儿分组实验、记录。

4、师幼一起分享小组实验结果,并统计到大表格上。

5、教师小结:当用“并排”的方式照蝴蝶时,两面镜子就变成了一面镜子,镜子里就只有一只蝴蝶;当用“面对面”和“夹角”的方法来照蝴蝶时,镜子里出现了不同数量的蝴蝶宝宝。

(四)幼儿再次实验操作,探索让镜子里的蝴蝶变得更多。

1、教师:如果我们用这两种方式(面对面和夹角)让镜子里的蝴蝶变得更多,你有什么好方法?我们再来试一试。

2、教师讲解实验要求:两个小朋友一组,就用这种“面对面”放和“夹角”的方法来照蝴蝶,要让镜子里的蝴蝶变更多。把实验结果记在心中,并上台告诉大家“你用了什么好方法让镜子里的蝴蝶变得更多”。

2、幼儿实验。

3、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4、老师出示视频总结:两面镜子夹角摆放时,左右摆动其中的一面镜子,夹角越小,蝴蝶越多。就像我们的小嘴巴一样,越来越小,蝴蝶宝宝越来越多。两面镜子面对面摆放时,镜子靠得越来越近时,从上面或旁边就会看到更多的蝴蝶。

(五)延伸活动。如果用三面镜子、四面镜子或更多的镜子,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试试看吧。

1、活动前,对参与活动的幼儿进行自主“找好朋友”分组。(因为对刚升入大班的幼儿来说,同伴将的合作意识还不够稳定。)

2、观察镜子里的蝴蝶时,尝试在不同的角度去“看”。

3、提示幼儿点数镜子里的蝴蝶数量。

4、教师出示的总结视频里,要有镜子运动的距离标识,幼儿就可以更直观的感知到两面镜子间的距离在发生变化。并且在镜子距离变化时,镜子里的蝴蝶也在发生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四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

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

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

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五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转移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多媒体课件。

3.木板玩具、蛛侠玩具、n次贴

一、慶术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大胆猜想)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展示小胶囊翻滚)

提问:你们猜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滚?

2.幼儿尝试(空胶囊)

追问:为什么老师的胶囊可以翻滚,你们的却不能?(发现胶囊中有东西)

小结:小胶囊里有一样魔法材料,所以能使小胶囊翻滚。而你们手中的小胶囊是空胶囊所以不能让小囊翻滚。

二、猜测操作,感知原理

(一)观察现象,大胆猪(探索胶囊中的魔法材料)

1.出示材料,请幼儿进行初步猜想。

提问:哪个材料才是真正的魔法材料呢?(记录自已的猜测)

2.幼儿操作,尝试不同材料放入胶囊内。(发现魔法材料)

3.分享交流。(记录操作结果,进行魔术表演)

小结:魔法材料是小钢珠。胶囊内放入小钢珠,会让小胶囊翻跟头

(二)观看视颏,感知原理(简单梳理小胶囊翻滚的原理)

重点提间:为什么小钢珠能让小胶囊翻滚?为什么其他材料不能呢?

(插放原理视频)

三、思维拓展,活动延伸(发现重心转移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1.玩具中的现象(现成玩具:翻滚吧,蜘蛛侠:翻滚吧,木板侠)

提问:这是什么玩具?它会翻滚吗?

2.日用品里的.现象(n次贴:翻滚吧,纸片侠)

提问: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上往下翻滚呢?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六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所在家庭、园所、社区文化中去提炼。正当《纲要》的新精神渗透到我的教育观念时,我班幼儿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天,小朋友们象平常一样到卫生间洗手准备吃点心。突然,有几个孩子慌慌张张的跑出来,嘴里还大喊着:“不得了了,卫生间有毒蜘蛛,会把我们咬死的!”孩子们吓得都不敢进去洗手了,后来还是保育老师把蜘蛛赶跑了,孩子们才战战兢兢的进了卫生间。孩子们对蜘蛛害怕的情绪看在我的眼里,也记在了我的心里: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蜘蛛呢?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活动,让幼儿对蜘蛛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主探索有关蜘蛛的知识;其次,请幼儿把收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在这个自主探索和准备的过程中,个别孩子居然发现科学书中的错误:“老师,书上说蜘蛛是昆虫,但是我上网查到蜘蛛根本不是虫,是节肢动物!”孩子们探索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所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探索科学的快乐。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是节肢动物,有吐丝结网的特性。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蜘蛛,对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厌恶的情绪。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课件: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蜘蛛结网的动画。

2、彩条、橡皮筋、毛线、幼儿电脑、水彩笔、白纸。

3、在活动室贴上幼儿活动前自己收集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1、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请幼儿观察:今天活动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幼儿自由观察贴在墙上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2、师告诉幼儿:这些图片都是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真能干!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请小朋友们来看看。然后展示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让幼儿观看。

3、师请幼儿讨论:

(1)你看到蜘蛛心里有什么感觉?

(2)蜘蛛是我们的朋友吗?你喜欢它吗?

4、将幼儿分成两派:喜欢蜘蛛的坐到一边,讨厌蜘蛛的坐到一边。

5、请幼儿分组商量:为什么喜欢(讨厌)蜘蛛?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

6、请幼儿分组起来论述自己喜欢(讨厌)蜘蛛的理由,并鼓励幼儿用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7、师小结:两组的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蜘蛛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蜘蛛的小知识吧!

8、展示课件:蜘蛛织网和捕食蚊子的过程。看完后请幼儿讨论:

(2)你对蜘蛛有什么新的看法?有改变吗?(幼儿可以重新选择到哪组)

9、师小结:蜘蛛有织网的本领,蜘蛛的身体内有毒,但是它的毒是为了捕捉猎物,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攻击我们。而且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害虫,所以蜘蛛对我们是有益的。

11、开辩论会:

(1)幼儿分组讨论、商量。

(2)幼儿分组发言,讲出蜘蛛是昆虫(不是昆虫)的理由。

13、师小结:昆虫应该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的特征,但是蜘蛛的身体、却只有头、腹两部分,而且有四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

14、请嘉宾给两组幼儿发小礼物。

15、请幼儿扮成好忙好忙的蜘蛛,自由组合结蜘蛛网:

(1)把彩条摆放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橡皮筋构成蜘蛛网

(3)在电脑上画蜘蛛网。

(4)用毛线粘贴蜘蛛网。

12、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活动结束。

1、请幼儿继续收集和蜘蛛同类的节肢动物。

2、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建构蜘蛛网。

3、在表演区摆放蜘蛛和各种小昆虫的头饰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七

1.寻找探索生活中常用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发现用身体说话的乐趣。

2.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知道在有些情況下,用身体说话更有用。

寻找探索生活中常用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所代表的含义。

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知道在有些情況下,用身体说话更有用。

1经验准备:对生活中常见的手勢、肢体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2实物准备:ppt课件、视频课件、4张图片(印有小动物、时间、地点等若干)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势和肢体语言。

1、教师使用手勢向幼儿问好。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师:这就是手势,只要一些手部动作就可以表达向你们问好的意思了。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手势无处不在,你们还知道什么手势呢?(幼儿演示手势)

2、出示肌体动作图片,幼儿观察并讨论

提问;这个手势表达什么意思?

提问;除了手势还有什么动作,表达了什么意思?

师:有的时候,手势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就可以更清楚的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意思了。

二、解读绘本,尝试解决动物王国内的问题

1、出示《动物王国》故事背景介绍。

2、出示小猴和小松鼠的图片

提问:小松鼠在想什么?(想吃饭)

提问:小松鼠怎样告诉小猴子我想吃饭?怎样做手势?(幼儿上台演示)

师:原来可以用简单的手势告诉对方自己要干什么。

3、出示猫头和狐狸的图片

提问:猫头鹰在想什么?(想知道现在的时间)

提问:现在的时间是多少?是白天还是晚上?(晚上9点)

提问:怎么知道是晚上9点?(有月亮)

提问:9点的手势怎么做?晚上的手势,月亮的手势怎么做呢?

提问:晚上8点怎么做?

师:我们有的时候也可以用手势来表示数字和时间。

4、出示小猫和小狗的图片

提问:小猫想做什么?(想去医院看望小兔子)

提问:医院的手势怎么做?(幼儿演示)

师:手势有的时候还可以表示符号。

5出示有时间、医院符号和小兔的图片。(幼儿上台演示手势)

三、理解游戏规则,合作完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师:老师给你们一张图,这张图里有三样东西,一个小动物,一个是时间,还有一个是它在干什么,你们三个人一组把它们表演出来,不可以说出来,你们的表演要让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你们才算成功。

2.小组讨论演示动作。

3.各组分别上台表演后出示图片验证。

四、观看视频,并讨论

1、观察交通指挥手势视频并尝试理解视频。

提问:交通警察为什么要用手势,不直接告诉司机呢?

2、讨论在什么时候的情况下,用身体说话更好。

3、小结。

师:在一些特别吵闹或者特别安静的地方,用身体来说话更好。

师:手势需要有彼此的默契,同样一个动作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都知道它的意思了。在需要的时候就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师:生活中的残疾人,聋哑人很不幸,上天剥夺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但他们同样需要沟通,感谢手勢给予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环境与材料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一次备课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九

1、认识夏天主要特征,感受夏天生活,学习自我保护。

2、感受和体验生活中解热的方法,获得一些生活常识与经验。

1、经常带幼儿观察夏天,感受夏天里人、事物的特点。

2、夏天挂图。

1、认识夏天

(1)提出问题:夏天是什么样的?

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说。

(2)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后再说。

2、夏天的太阳

(1)通过感受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太阳很厉害,阳光特别强烈,出门时要抹防晒霜,戴上帽子或打伞。

(2)每天要晒太阳,这样能增进身体健康,但不能晒时间过长,不然会晒伤皮肤。

3、怎么使自己凉快起来

(1)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散热的'方法。

(2)教师帮幼儿提升经验。

(3)天热时要在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以免中暑,并注意多喝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十

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一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一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在活动开始前,利用晨间活动,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活动结束后,利用户外活动,让孩子找找幼儿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

课后带幼儿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桃树、柳树,枇杷树,柳树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广玉兰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十一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和幼儿一起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1.让幼儿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让幼儿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发现“物体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

3.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多媒体、台灯、小熊、各种形状纸、水彩笔等。

一、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通过演示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小熊)

演示1.(开灯)看墙上有什么?(小熊的影子)。关上灯,还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没有光,就不能有影子)。

演示2.开灯有光了,我把小熊放在台灯后面,看墙上有小熊的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怎样让它有?为什么?(只有小熊在前面挡住光,才会有影子)。

小结:没有光就不会有影子;只有光,没有东西挡住光,也不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只有物体挡住光,才会有影子。小熊挡住光就有小熊的影子,小朋友挡住光就有小朋友的影子,老师的手挡住光就有手的影子。

请小朋友站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影子,伸伸手,跳一跳。请小朋友说一说,还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太阳光、月光、烛光、火光等都能照出影子)。

二、改变光的位置,或者改变物体的位置与姿势,观察影子的变化。

小结:光的'位置变了,影子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