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25:27 作者:WJ王杰 演讲稿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我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道德观念、智慧与勇气、历史与现实以及读书的意义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物塑造是《三国演义》的一大亮点。小说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这些人物每个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刘备忠诚仁爱、关羽信义勇敢、张飞刚直豪爽,在与曹操的对抗中显示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我深感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其次,道德观念是这部作品所传递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的众多人物都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信仰。他们在面临困境和诱惑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例如,在曹操围困寿春时,吕布被兵变台诛,但他拒绝出卖自己的主公,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忠诚。此外,诸葛亮也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观念的人物,他在谋划战略时,总是考虑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私利。这种塑造出来的道德观念,给予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真谛。

智慧与勇气也是《三国演义》中令人敬佩的品质。刘备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蜀国,除了他的仁爱之心外还有其睿智之处。他不仅对人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能够善于运用策略。而诸葛亮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备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时,许多人物如赵云、关羽等也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激情。这些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令我深受鼓舞,让我明白只有具备智慧和勇气,才能在面对困境时取得胜利。

历史与现实也是我在阅读《三国演义》后得到的另一个体会。小说中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历史时期,但其中却融入了大量真实的历史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三国争霸的历程。而这些历史故事也引发我对现实社会的一些思考,让我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最后,读书的意义是我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最深刻的感悟之一。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真切地感受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还能够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格局。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开阔视野和提升内涵的途径。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意识到阅读对于我的人生发展是多么重要,我也会更加热爱读书,不断丰富自己。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它通过人物塑造、道德观念、智慧与勇气、历史与现实以及读书的意义等方面深刻地触动了我。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道德与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对读书的信念。感谢《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二

读三国,做一个像关羽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读三国,做一个像夏候惇一样的热血真英雄。

读三国,做一个具有超级阳刚之气的人。

……

《红楼梦》中有一回袭人说宝玉的话:“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再者,也没个刚气儿。”这句话其实是袭人不客气地批评宝玉太女人化了。男孩子就要有点阳刚气,一个男人若有“脂粉气”,说话娘娘腔,做事优柔寡断,没有担当,缺乏主见,婆婆妈妈,胆小怕事……其实是特别不好的。

自古以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要有点刚气儿。汪老师认为,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较好的让小孩子明白什么是男子汉,什么是热血男儿,什么是英雄本色。

就在前些天,我在给学生讲名著《三国演义》时,汪老师重点讲到了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夏候惇。他是曹操的老乡,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特别勇猛善战。

汪老师重点和同学们精讲了第十八回《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他把自己受伤的眼睛塞进嘴巴吃了,同学们在课堂中都听得异常兴奋,简直不敢相信有这事。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繞阵而走。惇不舍,亦繞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

细读以上文字,罗贯中用极简,生动、细腻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热血汉子,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汪老师不得不对罗贯中的文笔服气。

此处,以写夏侯惇为主,没有华丽的铺陈,没有多余的描写,从动作,语言上一气呵成!

汪老师再来分析情节,夏候惇被曹性射中左眼,在战场上直接拔箭吃掉受伤的眼睛,这真是铁血真汉子啊!

至于他吃眼珠的理由是“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这样写也反映出夏侯惇自己的道德观、伦理观是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

当了解到这些中国文化背景后,我们才能明白夏候惇为什么当时要把自己受伤的眼睛吃掉。他这样做并不是粗野的表现!而是缘于以上原因,所以他啖睛时,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在当时封建社会里,这恰恰是一个人重孝之表现。

另外,从小说的情节来讲,当时夏候惇能忍受左眼被曹性射中的剧痛,直接用手拔箭,连眼珠也一起拔出,这绝非平常人能忍受的痛苦。并且他在负伤后,杀掉了曹性,报了一箭之仇。可见夏侯惇的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大多数人一只眼睛伤到这样之后,恐怕直接用手捂住眼睛,然后另一只眼睛也睁不开了,直接后退跑人完事。但是,夏候惇一次重大的负伤,没有让他放弃职守,继续战斗,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关羽刮骨疗毒后,大家都称赞关羽了不起,夏候惇眼睛受伤瞎掉了,忍着剧痛继续战斗杀敌,可以说也是真正的英雄本色,亦着实了不起。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孩子就要有胆色,有刚气,有豪迈的一面。

一部《三国演义》汪老师读出了英雄本色,读出了男儿当自强的霸气……颇让人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来被誉为是一部关于智谋和武勇的经典之作。我在阅读了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之后,深感其内涵深远,给予我许多启示和触动。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概括地分享我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三国演义为我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的特点。小说中塑造的众多角色各具特色,一方面展示了他们智勇双全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欲望、野心以及对权力的奋斗。作为人类,我们都希望攀登到更高的地位并获得尊重和崇拜,然而这种渴望常常会导致欺骗、背叛和暴力。通过三国演义,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这让我更加谨慎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欲望。

其次,三国演义深刻地揭示了“道义”与现实的矛盾。小说中的许多场景描述了英雄们忠诚于信仰、向往和平和善待百姓的理想,然而这些理想常常被残酷和现实的政治斗争所玷污。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提醒了我这个时代的读者,要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不可兼得。然而,作为一个人,我们仍然应该追求道义和正义,并尽力在现实挑战中保持真实的内心,履行自己的责任。

第三,三国演义中充满了智谋和策略的对决。小说中的许多英雄角色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无论是刘备的巧妙联合,曹操的巧取豪夺,还是诸葛亮的智谋算计,他们以出色的智谋和策略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通过阅读这些智谋对决的描写,我得以领悟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以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聪明地解决问题。

第四,三国演义也倡导了坚持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的信念。小说中的英雄们,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诸葛亮,都是自己的时代的改革者和领袖。他们不但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坚信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当时的困局。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意识到任何一个个体都有扭转命运和改变世界的潜力,只要我们努力并坚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三国演义给予了我对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认识。小说中的英雄们并非独自战斗,而是与志同道合的将士们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胜利。无论是与弟兄兄弟关系密切的刘备、张飞、关羽,还是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起忠诚与信任的刘备和诸葛亮,他们都展现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通过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只有通过鼓舞和带领他人才能实现更为宏伟的目标。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它,我深受启发和触动。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揭示了道义与现实的矛盾。它教会了我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激励我追求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改变世界。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些启示,并用之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成为更好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四

看完《三国演义》以后,我仿佛看见子桃园三结义的誓言、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和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关羽、火烧粮仓、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的关羽、七擒孟获的计谋,探泪斩马谡的不舍、造木牛流马的聪慧,还有那爱惜贤士的曹操……三国啊!你真令我佩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从曹操、刘备、关云长、张飞、赵云、诸葛亮最为重要。这几个人里面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关云长他有勇有谋、视死如归,为了刘备和兄弟他愿意赴汤蹈火。而且他的毅力也非常的坚强,在中了周瑜的毒箭以后,他的手中了毒没法再战,直到有一天“神医”华佗来到关云长的营地,在得知了关云长中毒以后,立马给他医治,需要切开肉。把骨头上的毒给弄掉,可是关云长却一点都不怕,并且在这疗伤时还一边在下棋;治完以后,还像一个没事人一样,可见他的毅力是多么坚强。

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才智过人、料事如神、胸有成竹。识人心,识天象,这一对词,很符合他。在“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故意刁难他,逼他十天之里内让他造出十万根箭,诸葛亮答应了,并且只让鲁肃帮他找二十条船,和一些草人,利用曹操谨慎、怕死的性格,成功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来支箭。

周瑜也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五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揭示。下面,我将用五个段落来分享我对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想谈谈对于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的喜爱。三国演义以汉末乱世为背景,描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在这个时代的奋斗和争权夺势的故事。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和形象,让人无法忘怀。曹操机智、刚毅,刘备仁厚、宽宏,关羽忠诚勇猛,赵云则英勇善战。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他们的战斗和智慧。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步谋略的展开都令人屏息凝神。

接着,我想谈谈读完三国演义后的人生感悟。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曾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其中最令我动容的要数关云长的壮烈牺牲以及刘备和诸葛亮的父子情深。关云长的忠诚和英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为国家和理想而奉献的伟大意义。而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感,则让我思考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不论是为了国家、为了亲人,还是为了理想,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奋斗并付出努力。同时,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段,我想谈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和谋略。三国时期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治家们必须要有一套高超的智谋来应对各种挑战。小说中的人物机智聪明,总能够想出各种巧妙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曹操在赤壁一战中的火烧连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利用了风向和水势的特点,成功击败了敌军。同时,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这些谋略让我深刻明白,智慧和谋略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我想谈谈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正义和邪恶的思考。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绘为邪恶的代表,而刘备和孙权则是正义的象征。曹操对于权力的欲望和残忍手段让人深感憎恶,而刘备和孙权则追求的是和平和安定。然而,小说中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灰暗面,像是孔明一直瞒着刘备利用草船借箭、诈降曹军等等。这让我明白到,人性的善恶都是相对的,正义和邪恶不是完全分明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选择如何控制自己,用善良的一面来克服邪恶。

最后一段,我想谈谈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中的忠诚、正义、智慧等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影响了中国戏剧、电视剧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人生经验。这本书不仅让人流连忘返,也让我明白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赞美和描绘,三国演义也展示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我相信,这部伟大的作品将会继续影响和激励着人们,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六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 —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老师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老师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老师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老师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四):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七

有一本书,它的名字家喻户晓,讲述了20xx年前左右的故事,它还被誉“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时期,一位叫罗贯中的小说家记录的,从黄巾起义起,到西晋统一终,主要描写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国(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人物,有讲义气的刘备、生性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还有勇敢无畏的关羽……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所以被人称为“伏龙先生”他精通书法,曾三次气周瑜,结果却把周瑜气死了!可见智慧的强大。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一次周瑜要在赤壁火烧曹操,站在山头突然病倒了,诸葛亮去看望周瑜写了八个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说,十一月二十日,他去“借”风,保管是东南风。周瑜的病马上飘到九霄云外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勤奋好学,遇事冷静、沉着,理性解决问题,不要像周瑜一样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嫉妒,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八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三国演义》,它由明朝作者罗贯中所写,讲述了三国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开始争权争地,其中以刘备、孙权、曹操为首的魏、蜀、吴三国最为争烈,而讲了一个个关于三国的战事与兴衰。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许多多的精彩,令人难忘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火烧赤壁》这个故事。讲述曹操拥有百万雄兵和战船,只因一时大意而倒致差点身亡的事,不仅如此,里面还有《草船借箭》、《单刀付会》、《大意失荆州》等故事,令人百看不厌,十分吸引人。

《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特点是那样鲜明。刘备重情重义、关羽义气却大意、张飞豪爽、曹操诡计多端、诸葛亮足智多谋。一个个鲜明人物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然而这本书讲述战争年代的时节和种种国家的兴亡史,时而令人提心吊胆、时而令人忧心、时而令人欢喜。

我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