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设年代心得体会(实用7篇)

时间:2023-10-07 12:35:04 作者:LZ文人 心得体会 最新建设年代心得体会(实用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一

《觉醒年代》以19《青年杂志》问世,到19《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现,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与历史卷轴。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欲图根本之救亡”,一些先进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先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者在一片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并借此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致敬革命先驱,刻画鲜活人物群像

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拥有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演绎了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全剧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并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觉醒年代》既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表现了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还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付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个个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尖锐交锋,勾勒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由于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等《觉醒年代》出品方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其中,著名制作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党史专家、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曾执导过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等优秀作品的张永新执导。而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更令《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对于《觉醒年代》这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点剧目,剧组上下都抱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进行每一场戏的创作,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年代的特殊性,该剧对于背景细节的把控尤为重要。张永新透露,剧中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子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摄出最佳效果,北大红楼建筑甚至按照1:1.2的比例进行了复刻。

导演张永新“量体裁衣,穿针引线”,将主创团队的群体智慧发挥到极致。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艺术创作中以导演为核心,认真钻研历史和党史,剧中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张桐介绍:“《觉醒年代》剧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但真实还原了老北京的街道、风沙,哪怕仅仅是一片不起眼的墙头上的苔藓都不会忽略。”于和伟则表示:“这是一台好戏。我轻易不这么说,也从未这么期待过一部我演的戏。我战战兢兢,又信心满满。这部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

值得一提的是,《觉醒年代》中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位纯粹、执着而充满活力的青年革命者,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着真理的方向、追寻着真正适用于中国道路的理论思想。在“南陈北李”思想影响全中国的那个年代,青年毛泽东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虽然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但他不拘于自己的身份,更不拘于别人的冷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成长为一代伟人。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年轻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现在舒适的生活是在建设年代的基础上实现的。建设年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学习到了忍困顽抗的劲头、不屈不挠的信心以及慷慨赴义的精神。

第一段:建设年代的艰难曲折

回溯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物质匮乏、经济薄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国家而努力。那时,一方面要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又要增强国家的防御力,加强对外交往,这就要求全民族要付出全力。这一时期,不仅是国家领导人,而且是普通百姓都要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建国后的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第二段:建设年代的艰苦卓绝

尽管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但是为了建设国家,许多深爱祖国的人士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他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建设年代这个时期开创了祖国和人民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他们是劳动者、工程师、科技人员、士兵、教师、学生等等。他们以祖国为重,去创造伟大的事业,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去铸就伟大的业绩,他们的奉献让我们的祖国走上了威武雄壮之路。

第三段:建设年代的精神支柱

所有的胜利都是靠精神支柱而来的。建设年代的精神支柱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忍困顽抗、不屈不挠、追求进步、慷慨赴义。这些精神在建设年代得到充分的体现,贯穿在那个时期的方方面面,成为众人共同的信仰。正是这些精神支撑,才使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四段:建设年代给予后人的启示

建设年代留给我们的是传承和发扬这个时期的精神,不断为国家、为人民献身奉献。这些精神支柱,在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忍困顽抗的劲头、不屈不挠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问题和困难;无私奉献、慷慨赴义的精神可以让我们体现出真正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在现实工作和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第五段:我的感悟

建设年代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启发,作为一名年轻的社会工作者,我更应该去发扬建设年代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付出更多的心血。既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就应该更好地珍惜它,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应该铭记建设年代历史,让这个时期的精神支柱在我心中永不泯灭。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三

建设年代,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这是一个宝贵的历史时期,也是全国各行各业积极奋斗的年代。在这个时期,我国经历了丰硕的成果和深刻的变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勤劳与艰辛兼备的年代

回顾建设年代,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勤劳而艰辛的年代。勤劳的人民,开垦荒地,抢修战场,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等等,每一个人都在用力地干着,在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联系,分享给这个民族的大家庭。然而,另一方面,这个年代也是非常艰辛的,各行业和各领域都面临着众多的苦难和困境,这需要人民有着坚强的毅力和韧劲,才能顶住压力,战胜挑战。

第二段:全民奋斗的年代

建设年代可以说是全民都在奋斗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做自己的事情,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领域大力探索,医务工作者根据本职工作力保国民健康,教育工作者坚持培养新人才,干部工人协同努力为建设国家创造了很多的机遇和条件。

第三段:不畏困难 顽强拼搏

在建设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勤劳和努力,还有当时人民面对着的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农业生产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等。许多人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拼搏,不惧沉重负担,努力奋斗,用顽强的毅力不断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军民爱国者,是中国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和灵魂。

第四段:合作共赢 求同存异

在建设年代,人们彼此合作,团结奋斗,互相帮助,一起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念,但是他们都能够相互理解,互相合作,以相同的目标为基础而创造出最大程度的价值,并且合作的成绩远远超乎单打独斗的门槛。这是一个共赢、求同存异的时代,许多优秀的人才能够通过合作得益,不仅自己走向成功,更为建设国家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段:革新变化 永不止步

建设年代不仅是个改革创新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不断革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均得到了纵向发展和横向扩张的时期。当时人们不仅仅是不断的试错和革新,还在稳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案,尽可能地开展多元化的思考模式,强化自己的动力,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智慧。

综上所述,建设年代虽然已经被历史长河淹没,但是它所留下的影响和印迹,已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学习的范例。让我们一起回场建设年代的历史之路,缅怀历史,继承先人的衣钵,不断积淀自我,砥砺前行,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四

五四春雷人觉醒,雄狮怒吼震西方。1前,中国的热血青年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创造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利新高峰。

民族振兴,道阻且长,大担当呼唤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在家乡脱贫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时代楷模张富清,曾立下赫赫战功,却选择隐形埋名,继续在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默默奉献,简朴的作风描绘出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终表现在具体的行动、有力的'作为中。兴事立业,共产党员既要有我又要忘我,越是巨浪来临,越要迎浪而上,在自身领域埋头苦干、争先创优,做时代的奋楫者,书写励志有为的人生答卷。

时代浪尖,风口涌现,大担当必须当自强。中国共产党在烽火岁月中诞生,来路崎岖难行,前路注定纷繁复杂,共产党人的事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自我革新、自我建设。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未来仍在人民,共产党人要始终做到以群众之心为己心,敢于冲破利益的藩篱,以壮士断腕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姿态祛疾除疴,破除前进路上的中、阻、梗,叙好鱼水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共产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淬炼出一支铁一样的队伍,在新的征程上铿锵前进。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五

建设年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胜利后进入的时代,经过了十年动荡和艰苦卓绝的建设,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心血和汗水的历史时期。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当追溯建设年代,增强爱国意识,接受先辈们的教育。以下,笔者就个人对建设年代的几点体会进行分享。

一、建设年代是伟大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动荡时期,国家几乎没有发展的空间,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落后为国家的战略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建设年代,无论是在国家建设方面还是军备建设方面,中国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桥梁和建筑,都源于建设年代的精神和成果。因此,建设年代是伟大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敬佩之情。

二、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封闭的政治环境导致了一系列低效的政策和方案。在建设年代,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承认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适用于建设年代,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年轻人,它是一种普适的哲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多一份创造力

建设年代,中国条件艰苦,各种创新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针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实验,创造出了各种钳工、电子电器等物品,并且其中许多成果得以应用到今天。这种创造力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在一个更加全球化的世界里,需要的是更多的创造力。

四、拒绝浮躁

在建设年代,学生对于学习是严肃的,做事是一丝不苟,这与当今大学生的浮躁相比,是如此的不同。在当今大学生的眼中,他们的世界总是快速、多变,管不了太多琐碎的事情。但是对于当年的先辈来说,则是全心全意为国家建设付出的时光。即使是很有经验的专家也知道,慢而准才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我们需要从建设年代汲取这种认真的态度,远离浮躁。

五、珍惜我们的今天

当我们国家刚刚成立时,人们的物质条件十分的贫穷,但是他们却有一颗为社会不断进步尝试各种科研、尝试各阶段实事求是的精神。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一段低谷时期,我们拥有了相对富裕的物质条件,但是有多少人还有这样的心态呢?因此我们需要珍惜我们拥有的东西,并且用起来。

总之,建设年代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时期,他们之所以我们的先辈,是因为他们为国家拼搏和努力;而他们所带来时代的力量,仍将人们推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六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时期。作为生活在那个奔腾年代的人,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变革与希望。回首过往,我体会到了奔腾年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也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奔腾年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过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收入也逐渐增加。这使得我们有能力购买更多的物质享受,享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好处。此外,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如电视、电话、取暖设备等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其次,在奔腾年代,教育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知识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亲眼目睹了奔腾年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学校、新教材、新课程应运而生,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使得每一个子女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全民普及高中教育的推动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知识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为国家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在奔腾年代,人民生活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品味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满足,而是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比如,人们开始注重身心健康,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有的人追求自由自在的旅行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还有的人投身于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快乐方式。

此外,在奔腾年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解放。过去束缚人们思想与行动的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更多的自由。特别是在性别平等方面,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女性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追求自己的事业与幸福。此外,对于婚姻、家庭等传统观念的颠覆也为人们的婚姻模式、家庭观念带来了新的思路。这种社会风气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更加宽广的未来,鼓励人们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

回望奔腾年代,我深深体会到了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魅力。那是一个悄然无声改变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品质与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也更加开放、包容。作为当代人,我们继续追求进步,同时也应该铭记奔腾年代的历史,珍惜当下的生活,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年代心得体会篇七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到19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为叙事空间。这是一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世。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进分子登上歷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

电视剧《觉醒年代》真实细致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写出了一批民族先进分子,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探索思想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艰辛而曲折。该剧以艺术典型化的方式,表现了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胜出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走上革命道路。这些内容让这部剧的歷史叙事,处处闪耀灼人的思想光辉。

“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剧中,郭心刚这个角色没有历史原型,但他是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缩影。在那个时代,国家不需要那些年轻人居庙堂之高,需要的正是像郭心刚这样摆脱社会冷气,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的爱国志士。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份少年气,使他们能把心头的热血挥洒向革命的战场。

致敬建党革命先驱塑造刻画生动鲜活人物群像

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以“青春”为帆开启人生的远航

青春很短,只不过一瞬就远去。在这有限的年华中,有的人虚度光阴,有的人碌碌无为,但也有的人不断挑战自己砥砺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挥洒汗水。青春很长,需要我们去好好经营。习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的,如何挑起重担,如何让自己在未来反思中不悔恨羞愧?不断树立理想、担当奋斗和学习本领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人的精神接棒,在无悔的青春中,不负人民,无我奉献。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以国之重任为己任,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