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有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10:34:45 作者:QJ墨客 评语寄语 2023年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有感(通用8篇)

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成就。能够创造经典作品的人,往往具备独到的见解和创造力。经典电影是永恒的,我们不妨再次观赏一遍。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一

我对于《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的喜爱,虽说达不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程度,但也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书的主人公那艰苦卓绝的音乐生涯和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都深深地影响到我。

约翰克里斯多夫出生在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他们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祖父曾是王府乐队的总指挥,父亲经常酗酒,母亲善良却怕事,以致家境逐渐败落。

约翰克里斯多夫虽长得不好看,但是精神世界极为丰富,对新奇世界的憧憬、对人世的向往使他从小就萌发了做大人物的想法,后来不负众望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天才。其实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天生是个音乐家,后来阴差阳错走上了文学道路,于是他只能用文学形式表现音乐,可想而知音乐在本书中占的分量。

他对音乐的兴趣是由他祖父培养的,后来他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爱好,于是天天逼他练琴。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这让他对音乐厌恶透顶,但同时音乐已占据了他的内心世界。书中具体描写了祖父和舅舅在他的音乐道路上对他的帮助,比如祖父留心随时把孙子很长的曲调整理起来加入伴奏,取名为《童年遣兴》。并帮他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后来大公爵给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再世莫扎特”的夸耀,这使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也为他的成功音乐道路埋下伏笔。其实在整部小说中,作者却没有对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音乐作细节描写,也没有将音乐定格在特定的形式和层次上,这正是需要读者需用心去阅读其内涵。

曾经很多人说约翰克里斯多夫是贝多芬的化身,罗曼·罗兰自己却说约翰克里斯多夫是贝多芬式的英雄,他那曲折的一生为他所创造音乐增加了现实感。从书的开篇约翰克里斯多夫就是被河流、大风和大钟唤醒,而后,音乐又伴随了他整整一生,使他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帮他克服了人生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最终又辅佐他的心灵复归平静的大海,又使他顺利抵达人生的彼岸,所以音乐在此书中占的比例是可想而知的,纵然我们无法拥有那超人的音乐天赋,但是我们能从他追寻音乐的道路中体会到自信、自强。

于是约翰克里斯多夫消沉了下去,我庆幸他消沉下去因为他是一个人,有肉体、有感觉、有灵魂的人,我又庆幸他没有永久的消沉下去,在他舅舅的帮助下他找回了自己。说到他舅舅其实还有他的母亲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易莎——他的母亲和他之间的感情,作者是大手笔的细节描写,在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四孝的典故,那么外国故事中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孝顺之心也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境界,特别是他冒着生面危险回国陪母亲最后一晚,那一幕不知会牵动多少人的心弦,让多少人的心灵颤动。当然在那不可忽视的亲情中不会少了舅舅,虽然作者没着力用事例印证约翰克里斯多夫对舅舅高托夫列特的敬爱,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说明了舅舅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音乐、生活中的作用。

爱情,亲情都说了当然不能忘记友情,奥利维出现在一个最平静的时期。如果硬是要分的话,约翰克里斯多夫属于理想者,奥利维是现实者,他们两个在这方面结合得相当完美,因为他们彼此拥有如此纯洁的友谊而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约翰克里斯多夫将这份友谊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因为他大胆让爱,将心仪的女孩让给奥利维并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而且约翰克里斯多夫为了奥利维改掉了自己几十年粗声大气的习惯,为了奥利维去跟别人决斗,可以说是为了朋友能上刀山下火海,可谓两肋插刀。当然他会得到朋友的回报,奥里维一直是他精神的支持者,甚至最后为他付出了生命,可以说没有奥里维就没有约翰克里斯多夫事业的颠峰。其实他那丰富的情感源于情感的冲动和心中的那份坚守的正义感,这既是他的优点又是他的致命弱点。他甚至为了搭救姑娘而杀死警察,最后不得不因此过上逃亡的.生活,又甚至为了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去揭示一个不应该由他来负责的误会。当然他的情感升华到最高境界就是爱国情感了,他的血管里流动的是沸腾的日耳曼民族的血液,所以即使在逃亡的过程中也始终不忘他的祖国。

虽然丛书的开端一直到结尾,约翰克里斯多夫那份坚守的精神一直打动着我,那份坚持在中国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小的时候受人欺侮从来没有屈服,而后来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出于对音乐的尊重,竟然对一个唯一肯雇佣他并付给他丰厚薪水的公爵说“我绝不是您的奴隶,我爱说什么就什么!”他毅然辞去了那份优厚的工作。在音乐中他会手舞足蹈,心潮澎湃,但是他自己的世界是单纯、宁静的,直到晚年,他和葛拉齐亚的爱情才是真正的自由。不幸的是,最终葛拉齐亚还是先离他而去,读到这里也不尽让人潸然泪下啊!

夜静得出奇,只能听到窗外呼啸的狂风。合上《约翰克里斯多夫》,突然心中如释重负。或许我们不会有约翰克里斯多夫那么艰苦的音乐生涯,也不会有约翰克里斯多夫那曲折坎坷的命运,虽然约翰克里斯多夫离我们远去,但就如同罗曼·罗兰所说“他用重生代替了死亡”,这是精神的重生,像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那句名言“我曾经奋斗,曾经流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一歇,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生”,这句话一直会燃烧在每一个喜欢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人的心中。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二

假期,我在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一本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刚翻开我就被故事里曲折的情节吸引住了。

小说中的主人公克里斯多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贫穷的音乐世家,他从小就为了理想不断努力,在音乐生涯上经历了许多坎坷与不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和沉沦,而是将别人的嘲笑与诋毁当做成功的路标,勇往直前,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大师。

克里斯多夫在嘲笑与批评声中日渐成熟,不但没有向世俗和命运低头,而且不断向前迈出新的步伐。想一想,如果他在反对声中气馁、自暴自弃,有怎会成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呢?()他会有那样不凡的伟绩么?不会,正是他在异国他乡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才能使他征服命运,成就事业。

而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学生,在父母的骄纵下幸福地生活着。偶尔学习上遇到问题,自己都不动脑筋,有困难就想退缩。现在看来,我是多么应该自己独立面对问题或者困难,想办法解决呀!

即使读过这本书,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所处的时代和国情,但是至少他教会了我遇到挫折不能退缩,不能屈服于挫折;不能放弃梦想,放弃希望,放弃憧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到来的困难或挫折,才能使我们的未来更精彩!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部长篇小说叙说了小主人公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贫穷的音乐家庭,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令人瞩目的青年音乐家。他在困苦和艰难中成长,受到了许多磨难。他正直善良、愤世嫉俗、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他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友谊,同时靠着个人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伟大的音乐大师。

小说最后一章——《生命之光》中对于克里斯朵夫在生命弥留之际对美好回忆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我。文中这样写到:钟声复起,天已黎明!美妙的音乐在空中回旋。它们是从远方来的`,从那边的村子里……他整个人生像莱茵河般在眼前流着。他所爱的人们仿佛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的一生就像这条充满生气的莱茵河,静静地流向遥远的天边……这么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不禁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

读了这部长篇小说,也使我深深懂得:在成长的道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我要以克里斯朵夫为榜样,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做一个勤奋努力的好学生。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四

做事不要太绝对,凡事留一线,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不要让自己陷入绝境。

克里斯多夫,年纪轻轻,意气风发,有着横溢的才华,大公爵的宠爱,大好的前程,周围的人无不是恭恭敬敬,赞不绝口。这就让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他痛恨德国人的“虚伪”,殊不知这才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他随意批评他人的“过错”,——他认为不正确的地方,不论在谁面前都失去了那份恭敬,那份谦虚。

他甚至可以在亲王们夸赞某个艺术前辈时,去诋毁他们,诋毁那些音乐成就远高于他的大师,换来的是大公爵冷冷的回答。“听你的话,先生,有时人家竟会疑心你不是德国人。”这也就注定了他人生一次巨大挫折的开始,也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毕竟克里斯多夫有着过人的音乐才华,即使他狂傲,社会的主流都在孤立他,但总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为他所倾倒。可现实中的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所谓的特长也只是强于身边的人而已,只是爱好。我们没有狂傲的本钱。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后果,权衡利弊,为自己留好后路。否则,我们不一定会像克里斯朵夫一样浴火重生,而会越陷越深,最后走向灭亡。

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虚,懂得尊重他人,知道不能随心所欲发表言论,吸取克里斯多夫遭遇挫折的教训,少走弯路,做事留一线,顺利地走上人生巅峰!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五

许多作家,词人写出很多作品,而从未有一篇为人关注,他们在失落沮丧的同时却仍在无休止的循环着,他们依旧写着编着,他们从不知道,读者对他们所作的作品从未有任何感触,在读者的心里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压在箱底沉默于世的。这便是言之无物。

”言之有物“这个道理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中小约翰的舅舅教会我的,高脱弗列特虽只是一个不懂艺术的小贩,从未接触所谓的.上层人的生活,而他所唱的曲子却使得小约翰为之着迷。不用作者特别说明我们也能够知道,高托弗列特唱的一定不是什么高深的充满技巧的曲子,也许只是前人留下的,以及来自自然的普通的歌。这些歌或是记叙了前人的历史,或是表现了自然生物的美妙,它们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点:内容丰富。我想这也就是这些曲子能被传唱的原因。小说中提到小约翰曾让舅舅听自己作的曲子,这些曲子曾让他在祖父那里收到了夸奖在舅舅口中却成了无聊的东西。舅舅的要求并不高,不是华丽的辞藻,炫耀似的技术,言之有物就够了。

言之有物,我认为人们常说的灵感一词有相近之处,人有了就灵感,就是有了想表达的东西,当他把灵感注于创作,一件独具匠心的富有灵魂的艺术品便形成了。

小说中还提到祖父的创作,我认为他的创作只是为了创作,他工于名利,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写的东西东西只能深藏在柜底,他所谓的作品只是单调的符号而已,内涵是空的,听得人听过一遍后马上忘记了。这不禁使我想起古代诗人与现代某些诗人的差距,古人的诗有离愁,有感秋,有立志,有咏物,读过后在心中总会掀起不小的波浪,而如今某些诗人除了表面的形式还能使他们的作品称之为试,其他诗的特质都不见了。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六

做事不要太绝对,凡事留一线,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不要让自己陷入绝境。

克里斯多夫,年纪轻轻,意气风发,有着横溢的才华,大公爵的宠爱,大好的前程,周围的人无不是恭恭敬敬,赞不绝口。这就让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他痛恨德国人的“虚伪”,殊不知这才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他随意批评他人的“过错”,——他认为不正确的地方,不论在谁面前都失去了那份恭敬,那份谦虚。

他甚至可以在亲王们夸赞某个艺术前辈时,去诋毁他们,诋毁那些音乐成就远高于他的大师,换来的是大公爵冷冷的回答。“听你的.话,先生,有时人家竟会疑心你不是德国人。”这也就注定了他人生一次巨大挫折的开始,也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毕竟克里斯多夫有着过人的音乐才华,即使他狂傲,社会的主流都在孤立他,但总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为他所倾倒。可现实中的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所谓的特长也只是强于身边的人而已,只是爱好。我们没有狂傲的本钱。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后果,权衡利弊,为自己留好后路。否则,我们不一定会像克里斯朵夫一样浴火重生,而会越陷越深,最后走向灭亡。

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虚,懂得尊重他人,知道不言论,吸取克里斯多夫遭遇挫折的教训,少走弯路,做事留一线,顺利地走上人生巅峰!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七

——题记

提及创新总是会在大脑中想到各种火是奇怪,或是高端的事物。也正是这些创新,在推动社会向前一步一步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创新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分寸的,有一些属于超于当代的产物,即使一时不会被世人接受,但是总有一天会被理解;还有一种,则是一种无稽之谈,至始至终不会被后人所认同。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相信每个人都用过智能手机,超大的屏幕,炫丽的动画效果,简约的风格,对每一个人都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屏多点触控手机这种理念刚刚被提出来的,很多人对此根本不抱任何希望,认为这种产品不会被热销。批评手机缺少物理按键,会不方便输入操作;批评手机屏幕过大,容易破碎;批评手机造价太高,性价比很低等等。但是,如潮水的批评在iphone4的出世后都烟消云散了,首日销售超过60万部,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创新,把我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大屏多点触控的时代。这就是一种超越当代的伟大创新。

但是,克里斯多夫的那种创新,似乎更像是一种无稽之谈。

他刻意的创新,让观众们无法理解,演奏结束,等来的不是嘘声,更不是掌声,而是一片静默,毫无生机。一个音乐家最可悲的不是被创作的音乐被否定,而是观众听过之后没有丝毫的反应,得不到任何评价。这种创新,就像是一种无稽之谈,始终不能被人理解。

所以,创新,超于当代固然好,如果变成无稽之谈,就不好了!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篇八

《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史诗巨制,我读了三个多月,每一次读都不胜的感慨,这本书所带给我的震撼。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也许我的词语匮乏,不足以来讴歌罗曼罗兰的伟大,是他带着我们走向了精神社会更高的层面。诚如译者傅雷所讲:“《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就是这样的一部伟大小说,带给我内心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感动。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小克利斯朵夫的可爱和编织童话故事的能力所吸引,也许一开始作者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个孤独的心是如何的成大,莱茵河的星辰和草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小时候最亲切的东西,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可怜的老祖父在的儿子身上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却神气的发现小克里斯多夫早熟的音乐才能,为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开始,面对家道越来越贫困的境地,小约翰克里斯多夫从小就养成了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在这儿不得不提米希尔,小约翰的父亲,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恶,没有责任,很讨厌,可是当我们看到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失去了爱人,看穿了周围虚伪的面孔的时候,也和他父亲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体会到,他父亲是一个英雄式的悲剧人物,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产物,鲁伊莎像所有天下的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内心涌动的感情,是不为人知的。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启航星。只有你遇到了,才会看到未来是美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启航星是高脱伏烈特,当他们坐在莱茵河畔听着风声,哼着古老的歌调的时候,约翰克利斯朵夫心灵的另一扇窗打开了。当他迷失自我,醉倒在街边的时候,是高脱伏烈特的一句“米希尔,你就是米希尔”唤醒了在父亲坟前跪着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怎么来评价这个依流浪为乐,客死他乡的大智若愚的高脱伏烈特呢。我只能抱以崇敬的心向他致敬。

年龄的增长也代表着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情。当暧昧的情感只需要一个方向的时候,那便同性的友谊也可能转换为爱情,成熟需要一个标志,萨日娜的出现就是这个转折点,也许静静的就好,留在心底里最温存的感觉,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的死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留在心底永久的遗憾,也许每个人一辈子或多或少都有过,正如罗曼罗兰写到的“克里斯朵夫也知道,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不受攻击的隐秘的地方,牢牢地保存着萨皮纳的影子。那是生命的狂流冲不掉的。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爱人的坟墓。他们在其中成年累月地睡着,什么也不来惊醒他们,可是早晚有一天,我们知道的,墓穴会重新打开。死者会从坟墓里出来,用她褪色的嘴唇向爱人微笑;她们原来潜伏在爱人胸中,像儿童睡在母腹里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他的感情也得到了新生,阿达的出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真正的明白,爱情需要找一个共同建设的堡垒,而不是一个人去建造,一个人搞破坏。然而真正的苦难是他不得不踏上离乡的火车,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离开过家乡。这样复杂的心情我想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如今是轮到克利斯朵夫来经历这些途程了;他已经踏上前人的旧路。泪眼晶莹,他望着不得不诀别的乡土隐没在云雾里……早先他不是渴望离乡的吗?——是的,但一朝真的走了出来,又觉得心碎肠断。人非禽兽,怎么能远离故土而无动于衷呢?苦也罢,乐也罢,你总是跟它一平生活过来的;乡土是你的伴侣,是你的母亲:你在她心中睡过,在她怀里躺过,深深爱过的”

在巴黎和在德国的日子是不一样,在经历了童年的贫困,青年爱情的曲折,流浪他乡的无奈,似乎幸运永远与克利斯朵夫无缘,可是他并不因此被打倒,而是不断的前行,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就这样,他保存着自己最真的一面,怕他和世俗一样,慢慢消失。

约翰克利斯朵夫遇到了他人生的知己——奥里维,这是他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是他性格的互补,提到他,不免提到他的姐姐安多纳德,她是这本书里最坚强的最伟大的女性,把一生的信仰和爱给了弟弟,也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辈子难以忘怀的人,一个人的爱情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从他们第一次相遇便这样注定,他们的爱情将藏在心底,苦难给了安多纳德一颗孤独和隐忍的心,使她忘掉了自己,这是她的悲哀,可是谁能不说她是高尚的呢。奥里维的出现是代表了巴黎的先进思想文化,也是克里斯多夫人生的有一份财富,他的死,给克里斯多夫的打击如同自己死掉,作者曾经在奥里维去世后这样写到:人生的苦难是不能得一知己。有些同伴,有些萍水相逢的熟人,那或许还可能。大家把朋友这个名称随便滥用了,其实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个朋友。而这还是很少的人所能有的福气。这种幸福太美满,一朝得而复失的时候你简直活不下去。它无形中充实了你的生活。它消灭了,生活就变得空虚:不但丧失了所爱的人,并且丧失了一切爱的意义。就是这样,约翰克利斯朵夫迷失了,陷入了一场情欲的陷阱,恰巧真正爱他的人出现拉了他一把,格拉奇亚是一颗伟大的心不在孤独,记得我在读到格拉奇亚在背后帮助克利斯朵夫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便是,你孤独的时候,不知道有一个人在想着你,念着你,帮助你,所以伟大的人是永远不会孤独的,她的出现使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再次泛起波澜,尽管没有结合在一起可是他们的生命已经连在一起,人生最值得珍视的是,遇到了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扶手到老。当格拉奇犽亚突然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再像奥里维去世那样感情冲动,而是很安静的面对一切。

我们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这些人点缀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也点缀了他们的生命,过客和走进生命的人都值得珍视,在克利斯朵夫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在他最后弥留之际都在向他微笑,萨日娜,苏兹老人,高烈伏加特,阿达,亚诺夫妻,阿娜。正如古教堂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下的拉丁铭文: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他带着我们走向了一个精神的世界,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脚下的路上。

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要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当克里斯度多夫在弥留之际,我的眼泪禁不住的留下来了,从孩提到成人,最后到死亡,我相信每位读者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孤独的灵魂在人世间里如何战斗。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他,我深信,他的生命将永远不会凋谢。有一天我也老了,睡意沉沉,回想起曾经这样的一个强者,我是否可以告诉自己:是否像他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战斗过。约翰克利斯朵夫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是值得我们正在迷失的青年学习的,这样一个英雄的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