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4 13:07:51 作者:纸韵 党团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模板14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教学需求。教案模板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板书设计 :           。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4.国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民族生命进程中崎岖险阻的道路。

3.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荆幸连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在回答青年们提出的问题时说的一句话。他的话包含一个真理: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学习、钻研,仅他运算过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营业员张秉贵,热情接待顾客,二十六年如一日,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在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练习写作中,开始时决心蛮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点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要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断”的精神,才能达到成功的境地。   辩证法认为,和一切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一样,失败和成功也是可能互相转化的,对一个有志者来说,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据说,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当初学习写作时,曾被报社、出版社连续退回了743份稿子,但接踵而来的失败并没有把他吓倒,他把这些退稿信当作动力、镜子,从中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一生中出版了560多本著作。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失败而不馁,受挫而不懈,按既定目标坚持到底的精神。   坚持需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而这种毅力则来源于对革命理想的信仰,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创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1.文章在开头引用了巴斯德的名言,你能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替代吗?   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论证“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作者列举了3个名人的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事例。   4.“贵在坚持”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做才能使“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用文中原句回答)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5.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运用__________说理,而本文则以__________ 来说理。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含有坚持精神的即可)2.要成功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3.马克思坚持写作四十年,完成《资本论》;陈景润夜以继日l钻研,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张秉贵二十六年如一日,热情接待顾客。 4.“贵在坚持”的关键在于要知难而进,不要因失败而灰心失望。从失败中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才能使“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结合生活实际来谈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比喻举事例。

小学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

板书设计: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崎岖阻抑丛山叠岭绝壁断崖亦复如此。

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为“南陈北李”,李大钊逝世后陈毅写诗悼念他。这篇小品散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当时,有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李大钊站在时代制高点上,预见到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于是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二、朗读课文。先找位男生范读,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然后齐读共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四、思考文章行文思路的特点:

五、问题研究。

1.文中多次提及“趣味”,该如何理解?

可联系高尔基《海燕》一文中“战斗的欢乐”一句来理解,种种趣味就指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幸福与快乐的感受。

2.关心比喻说理,文章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丰富。

让学生划出所有比喻,联系上下文分析含义与作用。完成练习二。

六、联系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社会和个人谈一谈读本文后的感想。

七、作业。

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记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教学是主要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一课时。

1.搜集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2.处理文中重点字词(不理解的和重要的),熟读课文,尽量带有感情。

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世人瞩目。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走过一段充满艰难险阻和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最艰难的时候,正是无数的英雄人物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赢的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些英雄人物可称之为雄健的国民,这种精神可称之为雄健的精神。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李大钊同志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体会一下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一下雄健精神的内涵。

1.记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并选三个词连词成段。

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生合作听记,并自选三个词连词成段。

2.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3.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重音、感情等。

师生合作读文后,找生评价;互相交流不懂的语句,师生共同解决;生交流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生说作者的写作思路,达成共识。

写作思路。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b.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c.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d.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e.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师生共同讨论标题的读法。

生读文后,其他生评价,师适当点评。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文中艰难的国运是指:回环曲折、崎岖险阻;当时我国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意思正确即可,师对生的回答尽量给予肯定。)。

3.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文中所提到的雄健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有感情的读文回答。

生读文后回答:.“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4.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生读文后四人结组讨论回答: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表现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的雄健豪壮的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师对生的回答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5.领会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后,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结合作者生平自由谈,可引用作者的名言。)。

6.你还知道哪些人和李大钊一样,也可以称之为雄健的国民?(生结合所学,自由发言,列举英雄人物。)。

7.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文中提到了很多的“趣味”,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生自由结组讨论后回答。)。

四人结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1.请用“国民之所以雄健,是因为他们……”的句式说一句话。(生自由说。)。

2.仿写第三段,把“旅行”换成其它词语,用“有时……有时……,”“固是……愈是……愈能……”的句式。(思考后口头表达。)。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有李大钊这样的“至情之人”,才作得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至情之文”。他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正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不懈努力的洪迈精神的反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了题目所蕴涵的意义;通过合作探究分析了比喻说理的特点,深刻地理解了雄健的精神的内涵和作者的豪情壮志;通过拓展延伸了解到,国运昌盛之时依然需要雄健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另外,用所给句式说话和仿写也有利于学生协作水平的提高。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而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仰慕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五、教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谈个性化阅读感受:

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比喻,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3.课前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2、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

3、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

1、思考体会。

2、读题目。】。

三、朗读体味。

1、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2、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派代表发言。

3、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学生活动:

朗读。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发言。】。

四、合作研讨。

1、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2、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3、谈谈“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

4、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交流发言。】。

四、比喻明确、整理:

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一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一一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学生活动:

1、整理。】。

五、体验反思: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1、讨论交流。】。

六、巩固训练:

《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及练习

随着高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能力题占分比例逐步提高。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本站小编整理了,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三、阅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为什么说“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2、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

5、文中哪些话是作者发出的“土地的誓言”?

三1、因为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2、春天和秋天的景物风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写的。

3、作者家乡在北方,望江乡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土地无比怀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愿为故乡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感情,突出了抗日必胜的信念。

5、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能写到后一句即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爱国主义篇章,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就的民族精神颂。文章读下来,极具感染力,可读可诵可探讨。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能互动交流,平等对话,那么,这样的一篇气魄雄健豪壮的民族精神的颂歌,在学生的心里一定能激发出满腔豪情和爱国热情来,在课堂上呈现一片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教学环节,架构师生之间的对话平台,以期实现我的活力语文课堂的构想。

生1: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的感情。

生2:我的内心是激动的,豪迈的。

生3:我想起了我们民族屈辱的历史,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历史。

生4:我就想着自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争光。(师生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20年代,即在我国处在艰难中的时候,写下的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国歌》一样激励着中国人民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请同学们读课题,根据课文的主题,指导学生应该重读雄健的国民,凸现文本的豪迈气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师范读,再让学生们放声自由朗读,谈:你读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1:我感受到文章透出一种强烈的雄健的精神。

师:感受深刻准确,雄健的精神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精神,知道吗?

(生1作沉思状),

师:还没想好,是吧?

(生1向我微笑点头)。

师:等下考虑好了再来说,好吗?(点头坐下)。

生2:我从文中感受到,愈是艰难困苦,我们愈要坚强勇敢,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师:这也就是雄健的精神的涵义。

生3:我读到一个民族同一个人是一样的,民族的进程不可能是平坦的,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师:从民族的进程联想到人生道路,都需要雄健的精神支撑。

生4:我发现本文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说理,使文章生动起来。

师:真是慧眼识珠,从本文比喻的妙用来谈自己读后的第一感受,与众不同。

生4(急忙的):而且作者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族标志性的事物,如长江、黄河、扬子江等来比喻民族精神,十分恰当。

师:评析得很到位。

生1:有。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终于解了出来,那一刻感到很快乐,很自豪。

师:这是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功,为自己骄傲,给自己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生2:去挑战某一种活动,也会带来快乐和美好的趣味。

师:比如说呢?

生2:比如说我学习篮球投篮,一次一次地投,都投不中,坚持到第十二次,投出的那个球才投中了篮。这是我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而品尝到的美好的趣味。

师:在失败面前,坚持,不气馁,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生3:有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发现对手们实力很强,因此赛前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竞争不过别人,会名落孙山。幸好自己还能顶住内外压力,把比赛进行到底,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我的感受是:面临困难和挑战,如果能战胜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应该就是文中所指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

师:是的,这种美趣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能催生出强大的自信心和人内在蕴藏着的力量,能带给我们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去体验这种趣味,去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它能让勇敢者更勇敢,让懦弱者变坚强。让我们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战斗着,快乐着!

学生大多数的看法是赞成,觉得用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其乐无穷,对国对人也有很多的益处。有少数学生持不同的看法,也说出自己的理由。

面对爱国主题的文章,心里总是没底、发怵:因为爱国这一主题实在太大,太空泛,一则很容易上成政治课或说教课,枯燥乏味,别说学生不愿意听,连执教老师也可能是在课堂上勉强支撑着,苦熬着,心里与学生们一样,巴不得下课的铃声早点响起。

针对这一点,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则学生不大愿意谈爱国,有时是觉得没话可说,谈来谈去就那么几句话;有时是认为在同学们面前谈爱国,怕别人会笑话,说他(她)假等等。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较难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我在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1、在导入环节,请同学们听《国歌》,谈感受。学生会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等主题展开,先在上课初营造一份与祖国紧密联系的情感氛围。

2、听读、初读课文后,谈谈你对课文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4、文章结尾处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大的答题自由度,并联系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给师生之间的对话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扩展,谈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畅所欲言,无所拘束,这为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这节课上,老师教得投入、彰显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也在爱国篇章的激情感染下迸发出来,师生和文本不留痕迹地交融、互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

面对爱国主题的文章,心里总是没底、发怵:因为“爱国”这一主题实在太大,太空泛,一则很容易上成政治课或说教课,枯燥乏味,别说学生不愿意听,连执教老师也可能是在课堂上勉强支撑着,苦熬着,心里与学生们一样,巴不得下课的铃声早点响起。

针对这一点,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则学生不大愿意谈“爱国”,有时是觉得没话可说,谈来谈去就那么几句话;有时是认为在同学们面前谈“爱国”,怕别人会笑话,说他(她)假等等。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较难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我在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1、在导入环节,请同学们听《国歌》,谈感受。学生会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等主题展开,先在上课初营造一份与祖国紧密联系的情感氛围。

2、听读、初读课文后,谈谈你对课文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4、文章结尾处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大的答题自由度,并联系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给师生之间的对话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扩展,谈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畅所欲言,无所拘束,这为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这节课上,老师教得投入、彰显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也在爱国篇章的激情感染下迸发出来,师生和文本不留痕迹地交融、互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           。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作者邮箱: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

本课设计的优点:

本课堂实践的不足:

因为检测七课字词,固在讲课过程中课文范读没有时间放录音,这是本课的一大败笔,只为了追求课堂任务要完成,时间上紧张使得课的结束匆忙。

改进方法:

调整课堂字词检测方式和时间;。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感情。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文章每个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意义。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来比喻愈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这一段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通过两层意思,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题目。

第五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结构上照应了第二段。

二、研读与赏析。

1.怎样理解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精神。就是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一种壮美的美?

其实,这种种美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进行了说理?

文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穿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总之,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体验与反思。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四、美诗放送。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教师的情感意识,是提高课堂的得要环节。教师有情感的教,学生有情感的学,教师教得有趣有味,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这就形成了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这也是我不断学习的地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读后感

读后感。

在1923年12月20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战士完成了一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文章。以散文的形式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一篇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演讲稿。文章较短,只有区区5个小段,但文中的每个字都渗透出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句子优美生动但又不失说服力让我们倍感震撼。本文作者还十分有功底,都有了一系列比喻来说理。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仅有一句话:“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就仅仅只有这一短短的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人的一生都不会一直平稳安定的,都是会经历风风雨雨,遭遇挫折,困难与打击的。但我们在这一系列的困难都需要坚定的信念,一如既往的勇气促使鼓励自己冲过去,跨过坎。啊,这种精神是这一句宝贵的,我必须拥有它使到自己不给生活中的困难击倒。文章虽短,好句却不只这一句哦!文章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又是这样的好句子:“我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去,似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出扬子江及黄河汹涌奔流的自然景观就如同我们中华民族坚持不泄,豪迈的精神。

好词好句。

就像黄河中流淌的水珠、水流,不计其数。但是在水珠、水流之下埋葬的可是永恒的“精神”——精神!我们必须继承李大钊前辈所说的民族精神。让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拥有那珍贵的信念,勇气,不顾一切的民族精神,奋力的投身于祖国的发展之中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这篇短文一共五段。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一泻万里,我们民族的前进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让人信服。在推理过程中,层层设喻,饱含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概括起来说,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关于比喻的运用。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读者看到,作者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品味。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

参考答案: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试分组或在全班讨论。

设题意图,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建议。

一、本文适于朗读。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二、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应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

三、最好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没有条件的,由教师介绍,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李正西)。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有李大钊这样的“至情之人”,才作得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至情之文”。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浑厚古朴,刚健扎实,正是他“诚实、谦和”,“有些儒雅”,“有些朴质,有些凡俗”(鲁迅《〈守常全集〉题记》)的精神气质的表现。他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正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不懈努力的洪迈精神的反映。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

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遁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文章开篇就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气势磅礴、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了反复说明“拿出雄健的精神”,冲破险阻这个论点,文章引譬连类,用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极富说服力。用旅途生活经验来说明冲破崎岖险路会产生“奇趣横生”的享受,生动贴切而又极富感染力。这就给文章造成了一种壮志凌云的气势。

文章顺势而下,说明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这是何等阔大的胸襟怀抱。作者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是的,目光短浅,趣味低级,畏惧斗争的人们,在“奇绝壮绝”的崎岖险阻面前,只会垂头丧气,移不动脚步。惟有像有雄健的精神的李大钊这样的革命者,才会有这样鞭时代罡风的英雄气概,才会有这样惊风雨、泣鬼神的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也才有可能体会出其中“壮美的趣味”。这一句,字字千钧,既是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深情的颂赞和鼓励,也是对畏难者、怯弱者、歧路徘徊者的儆戒和鞭策。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名作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