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10-14 06:18:45 作者:字海 党团范文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安全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因此在制定安全教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下面是一些来自优秀教师的初中教案分享,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细读课文2、3、4节,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预设:

一、名句引出

出示句子:

(1)指名读这段话。

(2)引出——圆明园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无处不激情,但都应该以朗读为本,一个导入,通过读读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圆明园是很了不起的,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第二自然段导入

出示圆明园图和第二自然段。

(1)仔细读读这段话,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理解这两个词语

(2)1860年10月6日那一天,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北京城里来了一批强盗,点燃起一把熊熊大火,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将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给毁灭了,化为了一片灰烬。(补全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3)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第二自然段的两个重点词语“举世闻名”和“众星拱月”入手,既理解了词语,又丰厚了情感——圆明园很了不起。接着引入“毁灭”,学生心中的愤怒、惋惜之情就迸发出来了。)

三、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词、句就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还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字词

出示: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蓬莱瑶台玲珑剔透金碧辉煌众星拱月

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烟云笼罩统统掠走销毁罪证任意破坏

注意:“剔”和“量”的读音

b、比较两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概括地写了圆明园的价值以及毁灭后所带来的损失。)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排列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四、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昔日的圆明园里到底有些什么?他的价值何在?读第三自然段,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

交流:圆明园里有什么呢?

(2)交流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板书有……也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也有……)

指导朗读

b、圆明园中还有些什么?

模仿各地的风景名胜

诗情画意的建筑(还有……)

西洋建筑(不仅……还有……)

齐读这两句话,赞美圆明园建筑之多!

小结:用连词介绍得更条理。

(出示组图)

c、当你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出示句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图片和重点句朗读的指导,充分让学生理解园内景观的风格各异、千姿百态,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熏陶。)

(3)补充资料:圆明园里著名的景点有四十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圆明园内。

课件出示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碧桐书院、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学生自由读)

难怪作者这样说:

出示句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设计意图:昔日的圆明园巳不复存在,它的宏伟壮观只能通过文中的文字去品味、去想象,适当地拓展课外的资料,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的宏伟景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产生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4)指导背诵:选择其中一句背下来。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其实,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来看看句话。

(出示句子: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生读)(看图片)

b、写话:用上一些连词向大家介绍这些历史文物,并且写出这些文物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在书本的旁边。(学生试着写)

c、段落比较:

师小结:所以说我们写文章并不是越详细就越好,应该有详有略,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部分。

(设计意图:将第三自然段中学到写作方法运用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平时的写作并不是把每一部分都写得越详细越好,巧妙地进行了写法的指导。)

五、总结

法国的大作家雨果要这样说:

(出示句子:“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设计意图: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结尾,将学生对圆明园的赞叹、喜爱之情进一步升华,下节课再学圆明园的毁灭就水到渠成了,更能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该痛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篇三

:圆明园是中国灿烂文化历史中的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本篇文章讲述了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无情的摧毁的记录,同学们要好好看看哦!

(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 -----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 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 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根据回答板书)

(4)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根据回答板书)

(5) 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篇四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大家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板书课题:让我们大家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大家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大家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的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是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教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大家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们为我们大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们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大家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大家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大家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大家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

(5)下面我们大家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

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

映水兰香远山天北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名师教案及反思篇五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

(5)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

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

映水兰香远山天北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