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蚂蚁课后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优质9篇)

时间:2023-09-25 05:51:57 作者:琴心月 合同范本 2023年科学蚂蚁课后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优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一

课文浅显易懂,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教学时,我设计了几处句式和说话训练点。

一为:“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看看图,用“蚂蚁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满头大汗。”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借助于课文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和自己的想象后说出了:“蚂蚁有的扛,有的拖,个个满头大汗。”“蚂蚁有的推,有的拽,个个满头大汗。”从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二:“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展开你的想象,蝈蝈会怎么取笑蚂蚁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说“哈哈!小蚂蚁,你们真是傻,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呀?”有的说“蚂蚁呀,看看我们多舒服呀!你们真是不会享受呀!”学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学完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蝈蝈,谁让你夏天时不搬粮食呢,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吧!”有的说:“蝈蝈呀,还记得夏天时你取笑蚂蚁吗?其实你才是傻瓜呢。”还有的说“蝈蝈,现在你后悔了吧,可已经晚了呀!”学生的回答正是指明了课文主题: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借此来充实蚂蚁和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二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借助点子图、表格)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把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点子图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数字化。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看到算式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联想到算式,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把本节课算理的渗透和算法的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

第三个层次,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结合点子图来理解乘法竖式,强化深入理解。

第二个练习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为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所以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之后,没有进一步总结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区别和共通之处,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三

在《蚂蚁搬家》这一节课上,我先用录像片将孩子们带入蚂蚁的世界,让他们认识、观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蚂蚁和动画片中的蚂蚁,再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蚂蚁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认识进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演、欣赏,很快进入状态,画得很好。而且蚂蚁的花纹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张。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发挥,我不禁沾沾自喜,同时也问自己:是否还能引导他们再发展?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橡皮泥、可不可以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没想到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蓝底黄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我也做了一只!"我一看,原来是用彩纸折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用各种方法制作的蚂蚁和其它的小昆虫。

于是,我采用集体合作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表现,进行课后延伸,在制作的过程中加一指导。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制作平面或立体的昆虫。提高孩子的学习认识,内化情感。把制作好的小昆虫来编故事、做游戏。这一过程符合学生好动、易兴奋、好探索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四

1、能够掌握钻、爬等基本运动技能。

2、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感受游戏活动的愉快。

3、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1、引导宝宝们走过障碍物时要小心,走平衡木时要抬头、两臂平举保持平衡成功过关。

2、宝宝在运"豆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豆豆"掉下来。

1、拱形门、垫子、沙包若干,小筐,蚂蚁头饰。

2、欢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按游戏内容创设活动场地。

(一)导入部分

1、"蚂蚁宝宝"和"蚂蚁妈妈"一起到户外,随音乐做动作锻炼。

2、导入语:"蚂蚁宝宝们都饿了,我们一起找食物吧!"

(二)游戏活动

1、师生一起熟悉情景场地提问:"宝宝们看一看,我们运豆豆要经过什么地方?"

3、幼儿说儿歌后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1、鼓励、表扬宝宝们今天的成果,体验成功感。

2、和妈妈一起听音乐回家,将食物运回家。

关键经验点拨

1、"蚂蚁宝宝"分成两队比赛:看哪队运得多运得快,听音乐出发。

2、"蚂蚁宝宝"要成功地走过独木桥,爬过"草地",将"豆豆"放到后背上按原路返回。

创新点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把"豆豆"放在哪运输?比如:用胳膊夹住等等儿歌小蚂蚁,好朋友大家一起运豆豆过大桥,爬草地勤劳努力不停息。

本节课是一节体育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五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借助点子图、表格)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把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点子图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数字化。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看到算式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联想到算式,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把本节课算理的渗透和算法的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

第三个层次,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结合点子图来理解乘法竖式,强化深入理解。

第二个练习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为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所以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之后,没有进一步总结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区别和共通之处,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呢?本节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到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烦琐的问题,而是抓住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描写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的句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古人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传统教学的精髓,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一篇文章内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读者,靠讲解、分析,靠老师的告诉,即使学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体验、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得靠反复吟诵、入情入境、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采用的方法如何,实践证明,课文是读懂的,只有让学生读出味来了,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默读课文8——13自然段,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师生读,表演读,把学生从课堂带进文本,再从文本带进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的生词,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小蚂蚁说的三句话,制成幻灯片,结合教学内容来展示,能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突现文本价值。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七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努力”为主题。本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本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个自然段写树很高,第2—7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的对话。既写出了大树之高,也就是蚂蚁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大,也写出了巨人的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8—13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表现了蚂蚁决心爬到天上去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任务对话——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学生在反复诵读对话的多数中,体会本文所讲述的道理。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经常给学生进行生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倾听孩子们的读书声,倾听他们是否能读出不同身份的人声音的特点,是否能读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质。当其朗读不足时,及时加以指导、练习;当其最后配乐朗读重点句子时,适当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情感。孩子们朗读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故事所带给的精神。

第一,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采用男女生赛读的方式;在理解“抬头仰望”一词时,请生做动作体会,体会看的辛苦并读好本句;在读“我能行!”这句时,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体会自信;文末的中心句,采取老师层层深入的引导。在体会蚂蚁有坚持不懈时,我请孩子们思考:“面对这么高的树,小小的蚂蚁爬树上天会非常的不容易。你觉得它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去面对呢?”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如果烈日当空,蚂蚁怎么做?”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第二,注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开始出现的树很矮,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做出判断。开始有学生根据“很高很高”判断出树太矮了,我把树升高一截,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棵树是插入云霄”,看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我喜在心里。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请学生说出从课文里哪些地方读出蚂蚁很小很小?学生进一步深入走进文本,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还注意从孩子们的“说”上来倾听。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说的机会多,内容多,形式也多。丰富的口头活动使孩子们的思维、情感、认知等不断处于此起彼伏的状态。当讲到巨人的样子时,我出示了巨人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强壮,高大,有力气),从而理解这就是“身材魁伟”的意思。在讲到巨人胆小退缩时,请孩子们讲巨人还会怎么说,来理解巨人的害怕懦弱才会“连连告退”。比较,当课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巨人和蚂蚁身材的差距,我立刻用图作比较,引导孩子们发现两者的不同,前者高大,后者弱小。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了解巨人的胆小蚂蚁的勇敢坚持,也为体会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最后让学生谈体会,大家仿佛一直认同,如“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就能成功”等观点,没有凸显个性。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这种情况,多做一些指导,等等,多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才会有缤纷的答案,充分凸显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八

通俗地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如何通过“有形”的训练来提升学生“无形”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天的蚂蚁》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

练习1

在上天的路上,即使(),小蚂蚁也不(),即使(),小蚂蚁也不()。

生:即使遇到暴风骤雨,小蚂蚁也绝不退缩。

生:即使摔了又摔,小蚂蚁也决不放弃。

通过这样的小练习,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拓展想象,发展语言,提升语感,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文本主题。

练习2:

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坚持不懈。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充满自信。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永不放弃。

耗时少,收获大,小练习的功劳高,当然,有效的阅读是完成小练习的最好铺垫。

科学蚂蚁课后反思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3)精选几个学生上台做动作。师:谁能从这些动作中任选两个不同动作,并用上“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来说话。

(4) 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学生练习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3、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 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

(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习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四、想象延续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