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奖金分配会议内容 月奖金分配方案(大全5篇)

时间:2023-10-09 14:55:35 作者:MJ笔神 方案 2023年奖金分配会议内容 月奖金分配方案(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奖金分配会议内容篇一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透过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奖金,提高员工的工作用心性以及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公司效益目标的实现。

公司全体员工

依据集团绩效考核规定和xx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秉持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分配发放公司奖金。

1、人力资源部依据奖金分配原则、发放办法将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发放给各部门、车间。

2、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并发放奖金,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到达80%(含80%)以上,各种假期均不计算出勤率。

依据奖金分配原则,现初步拟定以下几种奖金分配方案

方案一

确定公司奖金总额,公司高层领导研究决定中层干部的奖金总额,从公司分配奖金总额中扣除后,对奖金剩余总额求公司剩余员工的人均奖金应得额,然后根据各部门、车间的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确定各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总额。

该方案具体实施细则:

1、公司高层可组建临时奖金分配小组,透过小组会议来确定公司中层干部的奖金总额。

2、公司高层领导确定中层干部奖金总额的依据

车间主任级:公司高层领导可根据总调度室对各车间主任的绩效考核量化结果以及月生产奖、安全奖、设备奖评比结果以及对各车间主任工作表现的主观评价来确定各车间主任的应得奖金总额。

部门经理级:公司高层领导可根据各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量化结果以及对各部门经理工作表现的主观评价来确定各部门经理的应得奖金总额。

3、公司高层确定中层干部奖金总额的方法

4、该方案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计算方法

则根据方案一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为

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为

5、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注:此奖金分配方案奖金有余额。

余额产生原因:在计算人均应得奖金总额时,其基数是公司全部一般员工,包括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而在计算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时,是以部门、车间内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计提的。

方案二

确定公司奖金分配总额,计算人均奖金应得额,根据各部门、各车间的人员数量确定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分配总额。

该方案具体实施细则:

则人均奖金数额=

然后,计算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总额。

则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总额=

最后,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注:此奖金分配方案奖金也有余额。

余额产生原因:在计算人均应得奖金总额时,其基数是公司全部一般员工,包括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而在计算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时,是以部门、车间内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计提的。

方案三

公司现有的奖金分配办法,透过个人奖金计算公式直接求得个人应得奖金数额,将奖金直接分给个人。

个人奖金计算方法

个人奖金=工资基数×公司绩效×个人绩效×固浮比×50%

此方案是直接计算员工个人奖金应得额,是否有剩余可由比较得出。

1、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到达90%(不含90%)以上,获得全部奖金;

3、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达不到80%,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4、xx年10月份前终止劳动合同关联的,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5、xx年因偷盗行为受到公司处罚或记过以上处分者,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奖金分配会议内容篇二

高等学校工资制度变迁与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变革紧密相连,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到分类分级管理,从强调工资的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分配到微观逐步放权搞活,体现了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从计划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相适应的历史变革趋势。

建国以来,国家进行了四次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主要是建立货币化工资制度,统一了各种分配形式和工资标准。

1985年实现了企业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分离,企业收入分配逐步走向市场,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开始进行创收以搞活分配。

1993年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政府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了不同的工资制度模式与工资序列,从形式上将过去紧密联系的两类人员进行了制度分离,第一次引进了“活工资”的概念;也正是这一时期,事业单位及高校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逐步增大。

2006年,伴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国家在对公务员实施工资制度改革的同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既不同于机关公务员,也不同于企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以用人和分配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人事制度改革方兴未艾,不断深入。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后十年左右时间,以岗位津贴制度为突破口,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强化了工资的激励功能。

这一阶段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一是1998年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高校人才引进领域具有开创意义,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二是1999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随后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即16号文件。

三是在国家“985计划”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先实施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岗位津贴制度,突破了以往政府指令与指导为主的改革路径,引领全国高校开展了“象牙塔内的薪资革命”。

四是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即59号文件,在收入分配上进一步加力,给予高校四个方面自主权,激励高校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和制度创新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如建立符合人才市场特点与契约规则的协议薪酬,符合团队协作与竞争特点的团队薪酬,符合教师职业和优秀拔尖人才流动能力特点的年薪制等等。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前不久,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2013年包括教育在内的全国城镇19个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标志着工资收入问题的透明化正在加大,不同行业工资水平比较机制和调查制度呼之欲出。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研究分会组织的2011年和2013年部分高校教师收入情况调查分析,更显示出了超前意识和时代意义,是高校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奖金分配会议内容篇三

根据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通知》(遂人社办发〔20xx〕66号)要求,制定机关xx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奖分配方案。

坚持公平、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公务员个人平时考核得分和年终考核得分与目标绩效考核奖分配挂钩。

个人目标奖分为基础目标绩效考核奖和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目标奖按照本人职级计算应发数,基础目标绩效考核奖在目标奖的基础上扣除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的实发数。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是根据个人平时考核得分和年终考核得分进行再次分配后的奖金。

(一)个人系数计算

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平时考核得分(70%)+年终考核得分(30%))的总分,除以本单位全体在编在职职工年度考核结果总分之和,即为个人系数。

(二)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金基数确定

将在编在职职工的单位优胜奖部分拿出来,其总金额作为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的.基数。

(三)个人所得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金的计算

个人系数乘以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金基数,即为个人奖励性目标绩效考核奖金数。

奖金分配会议内容篇四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透过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奖金,提高员工的工作用心性以及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公司效益目标的实现。

公司全体员工

依据集团绩效考核规定和xx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秉持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分配发放公司奖金。

1、人力资源部依据奖金分配原则、发放办法将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发放给各部门、车间。

2、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并发放奖金,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到达80%(含80%)以上,各种假期均不计算出勤率。

依据奖金分配原则,现初步拟定以下几种奖金分配方案

方案一

确定公司奖金总额,公司高层领导研究决定中层干部的奖金总额,从公司分配奖金总额中扣除后,对奖金剩余总额求公司剩余员工的人均奖金应得额,然后根据各部门、车间的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确定各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总额。

该方案具体实施细则:

1、公司高层可组建临时奖金分配小组,透过小组会议来确定公司中层干部的奖金总额。

2、公司高层领导确定中层干部奖金总额的依据

车间主任级:公司高层领导可根据总调度室对各车间主任的绩效考核量化结果以及月生产奖、安全奖、设备奖评比结果以及对各车间主任工作表现的主观评价来确定各车间主任的应得奖金总额。

部门经理级:公司高层领导可根据各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量化结果以及对各部门经理工作表现的主观评价来确定各部门经理的应得奖金总额。

3、公司高层确定中层干部奖金总额的方法

4、该方案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计算方法

则根据方案一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为

各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为

5、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注:此奖金分配方案奖金有余额。

余额产生原因:在计算人均应得奖金总额时,其基数是公司全部一般员工,包括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而在计算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时,是以部门、车间内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计提的。

方案二

确定公司奖金分配总额,计算人均奖金应得额,根据各部门、各车间的人员数量确定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分配总额。

该方案具体实施细则:

则人均奖金数额=

然后,计算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总额。

则各部门、车间的应得奖金总额=

最后,各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秉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制定本部门、车间的奖金分配办法,做到既保证分配公平,又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注:此奖金分配方案奖金也有余额。

余额产生原因:在计算人均应得奖金总额时,其基数是公司全部一般员工,包括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而在计算部门、车间应得奖金总额时,是以部门、车间内具备奖金发放资格的人员数量计提的。

方案三

公司现有的奖金分配办法,透过个人奖金计算公式直接求得个人应得奖金数额,将奖金直接分给个人。

个人奖金计算方法

个人奖金=工资基数×公司绩效×个人绩效×固浮比×50%

此方案是直接计算员工个人奖金应得额,是否有剩余可由比较得出。

七、补充规定

1、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到达90%(不含90%)以上,获得全部奖金;

3、属公司合同工且月出勤率达不到80%,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4、xx年10月份前终止劳动合同关联的,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5、xx年因偷盗行为受到公司处罚或记过以上处分者,不具备奖金发放资格。

八、奖金余额的再分配

奖金分配请示

奖金分配方案本站锦五篇

奖金分配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奖金分配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销售团队业绩奖金方案

奖金申请报告范文四篇

销售团队提成分配方案

奖金分配会议内容篇五

促进年终奖金分配科学化,更好的体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的关系,达成业绩高者收入高的目标,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力相结合原则

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奖金分配与绩效挂钩的原则

公司全体部门

1、年度整体总奖金提取(拿销售提成人员不再享受年终奖金分配,只发放过节费)。

2、按公司年度利润提取年终奖金总额,即提取公司利润的多少百分点,建议公司根据达到多少利润值可以提取2%-5%个利润点。计算公式:设年度利润为m,年终奖金提取总额为:m*2%。或者按: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完成的比例按不同档次比例计提。说明:由财务核算全年税后净利润,由公司决定提留股东权益、分红、公司提留资金比例后,按剩余比例乘以目标利润完成比例确定年终奖金总额。例如:

1、未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1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1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1%。

2、超额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3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3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3%。

3、部门奖金总额提取:按部门贡献大小系数提取部门奖金总额,部门贡献系数暂设定范围为:0.8-1.5,每个部门之间的系数差为0.1.

4、个人奖金分配

部门主管对本部员工做出初评(参考本人年度出勤、奖罚及岗位及工作表现),并根据部门奖金总额分出部门员工所分配金额,交由行政人事部复评后送总经理审批。个人年度考核系数取数标准如下:

个人奖金计算公式:个人奖金=部门奖金总额*(个人绩效系数/考核总系数之和)*其他

5、年度绩效说明

(1)、试用期的员工不参与考评,只发放过节费;

(2)、员工出勤与年终奖金挂钩(不含产假和工伤休假):在80小时以内(含80小时)不和奖金挂钩,超过80小时后则与奖金挂钩,体对应如下表:

(5)、员工旷工工时与年终奖金挂钩比例对应下表:

(8)年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额外损失的员工不参与年度考评。

(9)当年年终奖金发放前,离职或解雇者,不参与年终奖金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