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24 19:54:33 作者:JQ文豪 工作总结 2023年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一

本周,我们五年级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在上课前,我们组的老师就对着教师用书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共同研讨了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

(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

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2÷6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二

感谢年轻教师申盼飞老师的加入,让数学组充满了活力,知识点的教法灵活多样,自己在授课上也有提高。

导入:蝴蝶、枫叶的动画效果,很好的演示了轴对称图形的'实质。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接着看图案判断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练习一巩固。

活动二:动画演示,多边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够与另一个多边形重合,我们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练习二巩固。

思考: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动画演示: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看图思考:1、对称轴和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位置关系;

2、对称点所连线段于对称轴的交点到两个对应点的距离。

得出,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引出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进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本节课,讲授与练习结合,导学案与班班通结合,学生思考深入,课堂容量大,效果不错。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三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四

观看了这节视频课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请列举你在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观看了本节课的视频后,我觉得老师能把一节练习课上得如此的活灵活现,真的很不容易,可见老师对教材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和创新的。本节课并没有死板的换算练习,而是从头到尾体现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圳一步的认识,不仅仅是换算,而且还包括体会了不同的凑钱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再比如就四年级教学“统计”教学的实例来说吧。教学中,课本中设计的是先用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告诉学生泰山、华山等几大名山的高度,然后让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最后再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知识。我想,课本中的设计告诉我们教师的也只是方法而已,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课本上的例子去教学。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针对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教学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同一个目标。在教学中,我就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例子,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各小组长汇报出各小组人数,教师用简单的统计表板书汇报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绘制出四年级(1)班各小组人数统计图,由于学生统计的知识就是班级各小组的实际人数,学生参与兴趣比较浓,完成速度也很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各小组长汇报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同样用简单的统计表板书汇报的结果,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能从统计图中也能直接看出我们班各小组男女、生人数,同学们还能绘制出新的统计图吗?这样一来,学生在好奇、想尝试、有自信的氛围中,很自然的有独立完成的,也有与周围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的,而且完成的效果都很好,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学生的相互指正,共同归纳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知识,而且当我再次回到课本上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时,学生的正确率同样很高。这应该就是课堂教学中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回到学生的身边的作用吧!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五

这学期学校加大了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要求各个教研组长必须上一节小组合作探究的课,我选择的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去游乐园》。

《去游乐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师把这节教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铺路搭桥,逐字逐句地分析过程,认真细致地归纳方法。但是,这样包办代替的最终结果却是以牺牲学生独特的'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换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我调控、感悟方法、比较分析、内化吸收,最终所获得的比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机械的模仿要有意义得多。

整节课我以故事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园”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计算12×5=,教材并列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了对不同计算策略的尊重与肯定,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对学生要求的,先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样既学习了竖式的计算,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竖式的计算道理和过程。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特别的棒,争先恐后的想上台展示自己怕想法,愿意上台展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一个计算,孩子们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看来这节课的知识孩子们掌握的不错。这也是我这个学期对孩子们训练的重点。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七

通过国培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要想学生喜欢数学,就必须改变自己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要能深入研究、探索、思考、把静态的资源变为动态,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边不爱学到主动学。

一、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了教学中如何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国培学习,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以这次远程国培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国培,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要坚持写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回顾这次国培学习,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很多的,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同时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很难有机会倾情表达。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八

“同学们,你任意说出今年的一个日期,老师就能说出这一天是星期几,大家相信吗?”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激发。有的学生说:“我不信,一年365天,您怎么能记得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相信,您那么聪明,背几天就能记住!”我接着说:“好吧,请几位同学任意说一个日期,看看老师能不能准确说出是星期几?”当我迅速、准确说出每一个日期是星期几后,我看到了学生惊奇的目光。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怀着饱满的热情进入到对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课后,有的学生跟我说:“褚老师,这方法太有用了,以后我不用看日历,就能够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了!”这节课让我欣慰的不仅是学生在课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且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采取多种策略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在生活中运用规律。这一节平凡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却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

为了上这节课,各个校区都派出优秀的数学教师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争取上课的机会,我校区这次参与竞争的任务落在了我的身上。接到任务时心里很坦然,心想我每周都在上思维训练课,有大量的素材供我选择,上一节思维训练课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静下心来琢磨这件事的时候,真心觉得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如何体现集团课程理念,体现芳草教育的思想,体现校区特色、学科特色,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我们之前做的工作还不够。例如,我们各个年级搜集了很多素材,但如何整合利用素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却没有很好的办法。如何体现芳草教育育人目标中的“自信乐群、充满活力;会学善用,充满好奇”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现在重任在肩,促使我反思过去的思维训练课的缺陷,必须重新设计一节“凸显价值”的思维训练课。

价值何在?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父亲给我出的一道数学题,内容就是如果能够知道一年当中的任意一天是几号,就能马上知道是星期几。过去了20多年,我一直在用这个方法。小时候的一个经历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一定是有价值的!我如果教给学生,他们会不会像我一样深深记在心中呢?我决定试一试。可仅仅是一道题,怎么就能上成一节思维训练课?如何体现课程特色?我又陷入了沉思。本年级学生刚刚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和年月日的知识,正好可以体现知识间的整合。这样的'学习内容,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我坚定了备好这节课的信心。在后面的研究过程中,我的数学教师团队用行动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帮着出谋划策;试讲过程中,在导师的指引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思维训练课教学设计初步确定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为“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有深度,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集团决定让我在教科研年会那天上这节《星期几?我知道!》数学思维训练课。

回顾整个准备过程,由一个思考点,到形成教学设计,直至教学后的反思,经过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点”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线”能让学生获得方法;“面”能让学生提高能力,而最终形成的数学思维训练“十性”好比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支撑学生向上的“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培养出“自信乐群、充满活力,会学善用、充满好奇”的芳草学子。

大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反思篇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主要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每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复习,学生明白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掌握了一些数学转化思想。

上了这节复习课,我感到很欣慰。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及学习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认为学生们只会利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机械的进行计算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认为他们只重视结果,对经历的数学过程是很模糊的,甚至根本不记得了。结果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巡视我发现,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积极发言,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即动口,又动手,通过语言和图示等方法来讲解,使倾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过几分钟以后,每个小组几乎都得出了令我满意的结果。明白了每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知道用的是什么转化方法:如数方格法、割补法等。这样的学习方式短时高效,全员参与,取长补短,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看来,只要放手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教师只要适时引导、适时点拨,帮学生解决困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