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6 13:52:32 作者:笔尘 毕业论文

思想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经典思想篇章,与大家分享并共同欣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因此,时代要进步,那大学生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了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重点教材,这是一部经典作品,从多方面呈现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所要求的时代感和科学性,针对性,为把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大学生思修发展及大学生成才的实际,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指导方针,遵循大学生思修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遵循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发展的基本历程,遵循思修政治教育内在的知识体系,展开社会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一部汇聚了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质量,高格调,高标准的精品教材。

所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解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地和方向。我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互相矛盾冲突的。它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不可分割抵触。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要独立,学会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像高尔基前辈说的:“我对于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懂得要学以致用。此外,我们还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然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为提高自身素养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策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今后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成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从各方面发展并完善自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研究论文

在将公益活动引入“思修”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把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内外的社会公益活动编排进日常教学计划中,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宣传引导学生加入学校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组织,指导学生发起成立志愿者协会,在活动开展、干部管理、宣传报道等方面提供指导,并把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和考评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的衔接与互补。

(1)利用课堂积极宣传公益活动和公益行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会利用课堂机会,通过教师课程介绍使学生明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为系统学习打下情感基础,做好心理铺垫。同时,充分发挥朋辈育人的作用,通过志愿者骨干分子的宣讲,使新生感知公益活动的丰富内容,了解公益活动的社会作用及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激发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

(2)鼓励学生搭建志愿服务组织,帮助学生联系各种公益活动平台。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方便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与配合学生们自己以学院为单位筹建公益组织,搭建社会公益平台,“思修”课教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为学生们提供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并帮助学生多方联系各种实践平台,保障了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例如,笔者作为指导教师,会指导学生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和协会纳新计划,为本学期顺利开展公益活动打下基础。召开志愿者协会骨干分子会议,制定公益活动及纳新计划等。帮学生联系诸如环保宣传,“红丝带”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校园铲除冰雪、打扫食堂和教学楼等义务劳动,和学生一起慰问孤儿院、养老院,鼓励学生参与“七色光”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蓓蕾”计划、支教等活动,支持学生举办诸如“感恩节”主题晚会等形式的公益晚会,呼吁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常做相助之事等等。

(3)积极利用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微公益”活动形式。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从主要的形式和作用来看,更符合“微公益”的特点。即鼓励大学生主体以“力所能及”、“善小而为”的小事着手,例如随手捡起垃圾、关掉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扶老人或需要帮助的人过马路、捐出闲置的书籍和衣物给更需要的人等这类生活小事。以及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以一种更为灵活和便捷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例如在甄别过消息的真伪的前提下,帮忙转发一条求助消息、点击关注公益信息、参与正规公益平台发起的一些筹款等公益活动(如“水滴筹”)等等,通过长久地坚持参与这些力所能及,随时随地、随手可做的小事,同样可以见微知着,养成关注公益、参与公益的习惯,成为大学生一种长久的品质。

(4)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纳入课程考评体系。在期末的`课程考评中,公益活动将作为一项重要考评内容计入到期末总成绩中。根据参与活动的意义、影响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每次活动进行量化累计计入总分数,最高比例占期末总成绩的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

-----建筑与安全工程系*土木11-1班。

如何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的人生话题。世界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的自我意识,有了人的感情世界,而爱情就包含在这丰富的感情世界中。在现实中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与人生的关系,爱情才会给人生带来幸福。

关键词:爱情人生价值观关系责任。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世界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的自我意识,有了人的感情世界,而爱情就包含在这丰富的感情世界中。爱情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地,也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现实生活的幸福,而且也反映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如亲人之爱,朋友之请或同志之义明显区别出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她和自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依存,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双方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爱情是人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爱情与你相逢,那就应该用心呵护,倍加珍惜。

(一)爱情的内涵。

爱情的内涵在于彼此欣赏,彼此尊重,互相关爱,不欺瞒,不隐藏,最重要的就是心系彼此„一起共患难,共进退,永远有个温暖的怀抱。有一个人爱着你,而你,也一样的爱着他/她。可是其中所蕴藏的东西,却要靠自己去慢慢的挖掘。

作为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爱情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发展中,男女双方必须始终处于平等互爱的地位。单恋虽然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但它却不是互爱意义上的爱情,它只能从内部消耗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从而造成心灵创伤,因而是不可取的。

第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两颗心相撞发出的共鸣,男女一旦相爱,就会要求相互忠贞,并且排斥任何第三者亲近双方中的一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很形象地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爱情是一棵苍松而不是一枝昙花,爱情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义务因素,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整个恋爱过程之中,而且延续到婚后的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的不断深化、充实和提高上,恰如莎士比亚所说: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事实上,爱情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基础。真正的爱情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但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爱情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具有阶段性。

第四,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爱情虽然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私情,但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爱情的内涵、本质以及追求爱情的方式,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爱情的道德性是指爱情中蕴涵着对对方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二)爱情的特征。

爱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是彼此心灵的感应,既然选择了爱,就要真诚的对待它,珍惜它,在他(她)困难时予以支持,失败时与以鼓励,在他(她)开心时,一起快乐,悲伤时给他(她)安慰。而不是在拥有时无视它的存在,而在失去后才知道后悔莫及。爱一个人就要他(她)永远幸福,做他(她)永远的避风港,保护他(她),哪怕一丁点的伤害。真正的爱一个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次深情的拥抱,一个深深的吻,一句不变的誓言,一件不退色的信物„这一切在真爱面前时索而无味,暗而无光的。

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4、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5、不能片面的或者功利化的对待爱情。

二、爱情对于人生一些方面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地爱情观(杜绝那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思想)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并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从而是双方都获得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不必多说。当我们一遍遍地看到有人为爱痴情,为爱奉献,为爱等待,为爱忘我的时候,看到有人为爱而神采奕奕,为爱而痛哭流涕,为爱而坚守一生,为爱而放弃一切的时候,我们都能体会大爱情的巨大力量。人一生的幸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爱情,对爱情的向往和礼赞属于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校园里的爱情固然美好,街头上牵手的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也更让人感动。?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和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要建立起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否则爱情是不会长久的。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集体、道德、博爱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一)大学生如何协调爱情与学习。

(二)正确的爱情与道德的关系。

德要求,恋爱的前提是双方平等、互相尊重;?选择恋爱对象时应注意对方的道德品质。恋爱过程中应互教互助、真诚相待,纯洁专一;恋爱行为要含蓄文明、自尊自重、自制自爱。

(三)要培养爱的能力。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四)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五)当爱情受挫折时,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7)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爱情与人生,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三、爱情与人生的认识。

(一)、爱情和人生有哪些联系?

爱情是否足以影响到人生,以前的我不明白,但随着长大一点,随着见到的事物多了一点,也许我懂了。人生中应该包含爱情,二者是整体与部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对于一个人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两样东西:事业与家。而家中就包含有爱情。爱情比之人生,就好像润滑剂比之发动机,没有爱情,人生将苦涩无比,难以高速运转并提前报废。而有了爱情,则可以拥有澎湃动力,努力拼搏,创造高度。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爱情的人生将会是如何地不完整,将会是如何地缺乏激情与动力。“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这句话就形象的解释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前机智指挥,灵活应对,在建国后大气磅礴,进退有余,将中国的外交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为世界也留下了不凡的精彩。周恩来人生何其精彩,但其背后却是邓颖超默默支持,无私奉献爱,没有爱情的支持,也许他就无法走地如此惊艳全球。居里夫人名誉世界,其对科学的贡献就是爱因斯坦也公开尊重。但若不是她的丈夫能抵抗巨大的压力,帮助居里夫人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给予她无限的爱情支持,也许她就不会发现镭,也许就不会获得两次诺贝尔奖。我们记住它的璀璨光辉,人生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应该记住她背后爱情的润物细无声。人生离开爱情不完整,无爱情的人生会在消沉中迷失方向,而无人生的爱情更加容易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缺失指向标。可如果明确人生观,不论是在迷雾中还是在沙漠里,都会有指向未来的箭头提醒着,引导着,给我们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人生对爱情的作用体现在其对爱情的导向作用。有的人会因为爱情的远离而结束人生,有的人却会因为爱情的远离而奋发追逐人生,同样的原因却会完全相反的结果,原因便是迷途中人生观是否明确。人生之于爱情,便是那木板之于罗丝,得到便有可能,得不到便注定灭亡。爱情与人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不断地摩擦中组成有机统一整体。

爱情的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爱情与人生的相互促进则引领入另一种境界。性爱的吸引,使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友情区分开来:理想的契合,使爱情表现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投入以极大地热情;责任的承担,让爱情不再是自私的享受,而是自愿地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理解和把握爱情、人生的真谛或本质,并融入到社会历史中区,才能真正理解爱情与人生。有时候,希望时间为自己停下,就这样和喜欢的人地老天荒;有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来话;有时候,在自己脆弱的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不愿别人看到我的伤口;有时候,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不顾一切收拾我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二)爱情对人生起到的作用。

正确的爱情带动完美人生的发展,如果说爱情在人生起到多大作用,这要看爱情的含量和积累出的厚度有多少,这是对未来婚姻起到决定性的问题,再长的生活,也是从一开始,如果从爱情到婚姻一直都保持着良好默契和相处,那么,继续的走好,就会感情越来越深厚,累积的生活动力自然就会很多,人生就会更加美好。一些名言也很好阐述了这个道理。

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柏拉图。

水会流失,火会熄灭,而爱情却能和命运抗衡。

——纳撒尼尔?李。

爱情使所有的人变成雄辩家这话说得绝对正确。

——罗格林。

没有什么绳索能比爱情拧成的双股线更经拉,经拽。

——罗?伯顿。

爱情,是爱情,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维吉尔。

爱情是不受制约的;一旦制度想施淫威,爱神就会振翅远走高飞;爱神和其他诸神一样,也是自由自在的。

——乔叟。

爱情有着奇妙的魔力,它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倾倒。

——瑟伯与怀特。

(三)成功的人生需要什么样的爱情观?

爱情的正确认识应该是体现在双方能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对方,包括心和性!

真正的爱情是:双方的相互爱惜、相互体贴、相互尊重、相互珍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相互的信任、责任和义务!它们应该是统一的有机体,缺一虽然不能不缺,但却显然会留有遗憾的。

四、为了成就美好人生,对于爱情我们应该怎样?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其次,要正确对待爱情的有与无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高层建筑要有经济的基础,任何事要在吃饱饭前提下开展。作为人类最高级的感情,爱情绝对是一种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就必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部分人可以享用,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所以,如果我们终其一生也没爱情的话,要坦然面对,不要感伤。其实这就是老祖宗常说的福份的问题!多做好事,多积德吧,下辈子会有的!

再次要有一个合适的爱情期望值,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想象的爱情常常是王子对灰姑娘,现实的爱情是讲门当户对,要看双方的学识、职业、家境是否相当。我们不要期望有贵族式的爱情,因为我们是平民;我们不要期望如梁祝一般的爱情,因为我们生在现代;我们也不要期望取个天仙嫁个王子,因为我们的命只值那么几两重。

再之,要充分认识爱情的各大作用,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寻找爱情。只有。

明白你想要的是怎样的爱情,你才会最大可能的遇到你的爱情。如果你要的是男女之间的欢愉,就找一份天真的爱情;如果你要的是一个美满的婚姻,就找一份权衡各方的爱情;如果你要的是借爱情激发灵感,就找一个浪漫到极点的爱情;如果你只要解除你的寂寞,就找一个红颜知己式的爱情。唯其如此,才不会在爱的路上碰得头破血流而不知东南西北。也只有当你明白你在找什么的时候,才会避免一场又一场的人间爱情悲剧。

再之,摆正爱情的位置。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庄子》中记载着一个叫尾生的男子,与一女子相约在一个桥梁下见面,女子没有赴约,而河床涨水了,尾生不肯离开,抱着桥梁的柱子淹死了。“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没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了,等不着就不等,“你若无心我便休,各自相忘于江湖”,何必如此离名轻死呢?书中嘲笑尾生这一类的傻家伙,“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

五、作者小记。

人生就是为了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爱的过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痛不欲生!如果,你感动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让我们将爱情与事业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用正确的爱情观迎接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陈秉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2]苏芩。《从零开始学攻心术》[m]。中信出版社。2010.3[3]岳晓东。《爱情中的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4]周毅。《粉色年华的困惑》[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6[5]魏静。论当代社会爱情的道德责任[a]。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研究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将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加入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组织开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思修”课的重视程度和课程兴趣,改善“思修”课的授课效果,加深大学生上“思修”课的“获得感”是摆在每个课程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思修”课的改革,当务之急是在与时俱进的做好理论教学部分之外,加强“思修”课的实践教学部分,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更大的参与空间,通过切身的参与、体验来吸收、理解“思修”课的理论内容。当前,“思修”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遍做法包括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拍摄“微电影”、宣传时代楷模事迹或邀请时代榜样做事迹报告等,然而由于受到场地、人员、成本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实践教学方式却很难形成一种常态化。为克服这些限制因素,笔者将参加公益活动作为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大学生参与、加入各种公益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突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绩效。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用此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锻炼能力,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摄取有很多渠道,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可以说,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这其中,实践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实践能够有效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实践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某些实践环节,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对专业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课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的指导,但是课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论知识的前沿阵地,这里可以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料,可以提供正规的实验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鲜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普遍存在逃、混对待的状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逃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电脑、听mp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2.大学生课堂问题原因简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有很多原因。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方式,加上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导致各种课堂问题出现。

从课堂讲授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因循守旧,与其说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还不如说对着教材照抄照搬,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讲,所接受的也只是陈旧的知识体系,而且加上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向往。

从课堂管理方面来看,一般的大学对旷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旷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次迟到可以记为一次旷课等,但是对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如何惩罚,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课堂管理的漏洞。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目前的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能够带来未来就业效益的各种课程,而且更加倾向于立竿见影的课程,例如英语,但是对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各门课却缺乏相应的兴趣。加上有些同学整日奔波于考研、考证、出国、积累各种就业经验、打工等事情,课堂上分心和逃课现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三、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实践。

就目前学生上课的状况来看,对他们影响比较深远的因素之一便是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好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强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然而对于新形势而言,实践经验显得更为重要。暂且不说实践经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单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接受程度而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会显得更受欢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因此课堂上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坚守的主旨,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1.打破学生的'老套观念。

作为教师而言,课堂教授是主要任务之一,把教材内容和信息传达给学生是一个基本的工作任务。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同于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就给该课程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那即是—这是一门政治课,是宣传口号的阵地。因此,最初的印象就给该门课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障碍,在这种观念的统领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大为减弱,很多学生第一感觉就是任课教师会用一种老套的“填鸭式”的教授方式进行授课,而且课堂一定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想开好这门课,首先就要打破学生的这种老套观念,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或者网络资源来导人新课。尤其是第一堂课,应摆脱传统的强调课程重要性的引人方式,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参与的感觉。这样,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会大大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2.上好第一堂课。

其实,学生自身有很多的想法无法实现,而且学生缺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给每个学生一定的时间做课前演讲。本人授课的班级都是两个或者三个班的合班,学生有各种好的想法或者困惑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不太现实,但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堂课都有一个我称为“课前分享”的环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疑难的、困惑的等问题,然后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三分钟小演讲,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按照学生的人数决定每次上课的演讲人数,具体哪一周可以自己选择,课前我会做好表格,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把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写要做“分享”的时间,然后回去准备,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利用下课时间安排演讲的顺序。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自己,实践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ppt,“分享”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其中,有动漫的、游戏的、热爱的家乡的、热门电影分析的、唱歌的、表演魔术的,等等。总之,学生的想法很奇特,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每个学生都很期待自己展示的时间。虽然时间有限,但是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展示自己,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课堂与课下活动相结合。

把学生课下的各项活动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先给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做社会调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作业。从本人教授班级的效果来看,这项工作学生基本都能够认真对待,交上来的作业也都比较好。他们大多采取数码拍摄的手段,利用电脑进行一定的加工,或配以文字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交,或加上音乐和文字以ppt的形式上交。学生抓取的素材大都是身边经常出现的生活琐事。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把自身的很多缺点和发现的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并且注意改善。例如,有学生拍摄到校园里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不守秩序等,这类事件平时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但往往意识不到,当学生把这种现象当作一个问题来看待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自己行为的某些不足之处,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在这项工作中走“捷径”,从网络世界里搜寻相关素材进行加工,也有个别学生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完成这项课下活动,学生都从教材从课堂上走出来了,并且开始去关注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更可嘉的是开始去寻找自身的问题。这样一来,从课上走到课下,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教育教学的绩效得以实现。

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课堂使用频率广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途径之一。多媒体有多种形式,多彩的图片、适合的短片以及影响力大的影片都可以作为多媒体的一种出现在课堂上,而且,往往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例如,本人上课的时候曾经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学生从主人公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的进取和目标的作用,很多学生泪流满面地看完影片,但结局是以微笑来结束的。课后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这样的片子不多,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选择。这样,虽然是课堂教学,但却是课堂实践,给学生提供吸取经验的机会,从中提升自身的素质,走生活和学习的捷径,这样的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发挥思想品德课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打破原来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灌输的模式,转而实现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电子教案的教学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新课,从诞生至今仅经过一轮教学实践.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挖透教材内容,全面深刻领会教材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处理好教学中四方面的关系;做好三方面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张社争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大学,716000刊名:中国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chinaadult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g72关键词:教学效果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研究论文

公益活动,从普遍认识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无偿地、志愿地、有组织地服务于公共利益,从而满足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活动。社会成员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是对中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公益活动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愿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社会优良传统的需要,同时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理想,加深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责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公益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与“思修”课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将两者相结合,通过“思修”课的理论教学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好理论教育和价值宣传,同时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自我反思,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行为选择,提高道德意识,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此提升大学生对理论教育的理解力和认可度,提高“思修”课的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善高校“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团体活动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团体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辅导,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团体活动教学法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符合大学生德育教育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它担负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要教育学生的任务。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教学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团体活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率。

一、团体教学法的含义。

团体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辅导,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使用团体活动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感觉等方式,手脚并用,开展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游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强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受到教育。

二、团体活动教学法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对团体活动教学法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实施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团体活动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实践进行如下的设计:

1.课前准备。

团体(如小组)是团体活动的基础,团体活动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所以首先要构建团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堂课上就要精心设计组建活动小组。一般在第一次课上,可设计一个“相逢是缘”的团体活动,花10到20分钟时间,以班为单位,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一般一个小组8~9人),由班长组阁选小组长,然后,自由组合,分配小组长,教师放《相逢是首歌》。

2.课堂实施。

在课堂上实施团体教学活动。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相应的采用适当的团体活动、团体讨论、团体游戏等,让学生在团体内进行,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活动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运用团体活动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基础”课实施团体活动教学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求教师巧妙主导教学过程,采取和借助多种手段充分展示课程知识所包含的“问题”和现实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二、“基础”课中实施团体活动教学法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团体活动的创设要符合教学内容。

创设团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学习内容。所以创设的团体活动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符合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在进行团体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目的,教学重点设计出了教学活动,但学生不买账,不来气,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得到发挥。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团体活动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挖掘团体活动形式。

团体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多看(观察)、多听、多想(思考),多说(表达)、多做(操作)、多感受(体验)、多合作(交流)也就是要求学生参与。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的。在探索学生团体活动教学的形式时,教师要充分设计,要做调查工作,充分了解上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背景,了解学生的需求,使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特点。这就对教师要求较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要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团体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扭转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枯燥难懂的纯理论”的思维定式;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让学生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论的怪圈,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3]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6)。

[5]陈瑞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作者简介:何莲,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科研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副教授,硕士,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研部)。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摘要:科研项目号skb160“民办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是安徽省人文社会科研项目。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此项目的支撑论文之一。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案例讲解、剖析案例、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案例教学是教学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教育部指定课程,是任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婚姻观、职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制素质,促进依法治国。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有的缺少现代教学设施,有的课时不足,有的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情况都需要改进、提高。这些状况,关系到大学生是成为国家人才,还是堕落成党国罪犯的抉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培养大学生法制素质,关系到国运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案例教学属于重要的弥补手段。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很重要。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可是,即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有的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或偷工减料,或肆意拼凑教学内容。也有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内容与主题不符合,张冠李戴,如同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是盲人摸象,或是教师需要进修,或是教师备课不足,或是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教学迫在眉睫。

案例教学资料比较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参考书是配套课本。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案例教学参考书。即使在网上搜索,也难以查找合适资料。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确实资料紧缺,研究人员极少。案例教学开拓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途径,增加了趣味性。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自己钻研案例教学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及适合教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备课,认真搞好案例教学,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进行案例讲解,剖析案例,使大学生对道德、法制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案例应该适当、适量。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案例讲解,可放在某知识点讲解开头,引出要点。如,讲解第七章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前,可以结合维护法制,依法处决掉贪污受贿黑恶杀人的死刑犯胡长清的ppt资料,展示法制风采,强调反腐败、扫黑除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案例讲解,可以放在某知识点讲解结尾,进行总结。如,在讲述第八章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后,可以举例,佘详林杀妻冤案来龙去脉,把ppt演示给学生,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大学生。刑事诉讼法既是依法打击罪犯的工具,又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案例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思考题。例如,某案例讲述“学生甲借学生证给乙,用于在校园内开店,办理中国移动开户业务。一年后,甲收到法院传票,原告(即中国移动)说他拖欠电话费7073元。甲找到乙,乙说原来是帮丙的男友办的业务,现乙、丙两人处朋友已经分手了,乙找不到其男友丙了。甲是否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违约责任呢?答案:此合同,以甲的学生证开办的,甲是合同当事人,而且甲同意将学生证借给乙、由乙开办业务,合同不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形,应有效。甲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甲让乙代理自己签订合同后,将合同业务转让给乙。乙又另行转让给他人的,属于合同权利、义务同时转让,虽然甲并没有实际使用此业务,也仍然应受此合同约束,且承担合同违约赔偿法律责任。甲只需向乙追究责任即可。乙承担责任后,可根据与丙及其男友之间的转让协议,向丙或其相应男友或向两人追究责任,具体是向丙追究还是向丙和其相应男友两人追究连带责任,要看当初乙和丙及其此男友之间的约定协议或合同内容。”

以实际事实为依据,以各种法律为准绳,维护法治,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合法权益,很重要。搞好案例教学,以案学法,是从实际出发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是法治知识、法律素质普及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存储量大。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演示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学生的法制理念从何养成?依法治理国家,从何谈起?道德教育、普法教育,有利于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有利于增强国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13亿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如果没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则会导致社会日益腐败、日益黑暗,若长此以往,则党国难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教学通过案例解析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一大批有道德素养与法制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08.

[2]马卫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06.

[3]陈传明,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2.

[4]马莹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点评、学生参与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崭新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鉴于其特点,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建议的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科学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家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分八章,涵盖三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的全部内容及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第四章讲述道德的起源、作用、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第五、第六章讲述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三大领域的道德素质。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第七和第八章的全部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内容广泛,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因此命题时也常常从现实问题入手,考生在复习时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如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德等内容联系,典型先进人物事迹与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相联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择业观创业观内容相联系,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道德建设相联系,网络问题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相联系等。

第四,增加人文知识。

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典故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过程中,需要继承的精华。因此,命题者常常以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等作为题干,对此,考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人文知识,读懂题干,然后准确定位题干考查的知识点,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如考研真题单选第12题: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第五,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易混淆概念,如“法制与法治”,“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拘役与拘传、拘留)等,各位考生要注意区分。命题者对此非常“青睐”,各位考生要足够重视。

总之,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复习,提醒考生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了解命题规律,注意总结答题技巧与答题方法,以提升答题能力。

中国大学网考研频道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大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基础》课是一门塑造灵魂、培养大学生道德与法律品质的课程,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2]在高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基础》课中获取有益的知识,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模式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情况。有些《基础》课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当中一讲到底,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当然有些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看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可是老师这个角色却缺少了他原本应有的一种导向的作用,使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整个课堂教学脱离了对象的存在,没有了针对性。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现有的学习需要,对《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老师把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来。

1、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教学中得到普遍采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帮助。我国学界对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后逐年升温,至今方兴未艾。[3]在参与式教学中,同学们在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如课堂教学中的方案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反馈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可以参与如何来实施这个方案,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参与方案。要保障参与式教学设计目标的实现首先就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参与式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分析、受教育对象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设计、实施条件、学时数安排、教学评价指标等环节。

2、发挥学生主体性――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从一种被动的听课模式转化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使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易实现。老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服务,既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比如,在第一章讲到追求远大理想时,就可以结合大一新生的心理来展开,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正怀揣着自己的理想等待一步步地实现,谈各自的理想就很好。在整个过程中,讨论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能缺少了老师的点评与指引,或许一句透彻的点评可以升华整个讨论的高度,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个中道理,并彻底领悟。讨论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增强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很好地学会知识。

3、增强教学实效性――实践的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仅是在传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4]。实践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就是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同学们能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中。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基础》课如果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没有真正的实践,就犹如空中楼阁,是没有现实的根基的。比如第四章中,我们知道道德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道德不是会背诵多少内容,而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如何去践行它。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教学基地,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服务社会,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比如师范院校的支教活动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实际来进行实践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http://burl=vlg-s2qg0ouzq7w4oy_my_twae15evhgukrhbmxkyfmdfhse2sbdrcvzknfndxod.

[3]鄢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论文

摘要: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这些不足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法律基础。

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这些不足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而且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荣辱观。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

1、这门课帮助我们很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

5、课堂气氛活跃,课程教学不死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更易吸收,同时注重实践;

8、这门课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刚上大学茫然的日子里,他教给我对事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次次的心灵撞击之感。

2、教材中实例不多;

3、讨论可以多一些,提高我们自觉探索书本的能力,提高求知欲;

4、多一些实例内容,能够使我们更感兴趣;

5、多一点互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6、这门课的感觉所强调的内容与中小学所说得并没有很大突破,依旧是剩饭重嚼;

7、理论性太强,没有加入更多的实践性课题;

8、建议课件内容增加时代感、时尚性;

9、建议多放一些影片,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受教育等。总结:

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进步创造有效的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学来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提升,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对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探索,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进步。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之引入到健康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并指导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南疆的高职学生来说,恰逢新疆经济座谈会的召开,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势必提上日程。因此,在南疆高职思政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此来保证南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对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研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状态的变化,导致每一个个体价值观表现出较大的个体性,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时代教育的开放性特征。研究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教育对南疆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

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使得价值观教育在该地区高职思政教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学的使命和立足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和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理想的个体。但是,从目前南疆的社会现实及其高职思政教学现状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冲击和文化碰撞,传统价值观和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有所流失,使得南疆高职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育的土壤,这就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工作是否凸显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二、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传统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更多强调的是对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发展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弘扬中国精神;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而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也从根本上把控了时代文化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但是,具体到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会被社会中现存的各类思潮所影响。比如受到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会在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的抉择中徘徊,甚至做出与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想相违背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呆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础》教学应该提升涉及面,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过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文化要素进行高度重视和教育,从而让学生丧失了理性思考,生活中会出现盲目爱国等现象。由此可看出,南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充分的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引导作用。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的价值观教育不利于高职学生个性的顺利实现,在根本上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单向度。

从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上来看,不少思政课堂价值观引导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占据主要的方式,同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虽然在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多数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广泛地开辟教学路径,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才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上达到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中的实践。

(一)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环境。

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培养创造有效的环境。对于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将他们引入到教学实践情境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第一,可以广泛地借助于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素材来进行理论教学引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更好地来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第二,应该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微信、微博、网站教学等诸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来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心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形成符合时代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除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南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正确认识,有效防止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同时,还可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呈现相结合,比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去查究错误的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抑制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设计,制造精彩高效的教学环节。

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实践、法律精神、人格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教学环节中持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学活动,以某一话题为核心来展开演讲活动、学生讲课、学者讲座等活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活化的教学环节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感和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式教学讨论,不断地延伸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合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他们自我认识的过程,也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塑造,对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并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为学生价值观养成奠定有效基础。第一,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充分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来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接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发展。第二,应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实践层面来对他们的价值观树立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来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语对于南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实现他们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心灵成长,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来推进教学效果,通过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创造有效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学模范、创先进,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现实状况的真实了解,我们经过的仔细的调查。调查结果:

乱丢垃圾“丢掉了文明”

大学生道德观——节约粮食。

无偿献血。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众所周知,血液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也是维持一个人生存的必需品,现在每个医院里用来补充病人的血液是供不应求,许多急需要用血的病人难以找到合适的血液!当我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一些无偿献血的巴士,也会看到少量的人去献血,我认为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或者是“责任”,前几天,我们宿舍就有两位同学在校园门口献血了,我个人认为他们非常有爱心,我们应该向他们两位学习!

课桌“文化”

如今课桌文化越来越风靡校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年在三味书屋中刻下大“早”字是众所周知的,他是为了警醒自己不再迟到而刻的,是一种励志的行为。而如今的80后、90后们却将其内含变味了。认为课桌文化内心世界的展示,一种特别的广告,一种时尚。在中小学的课桌上,“免费送号”、“打击小广告”等字,学生们只要有个同学在上面留言则后面便会跟随这其他反驳的话语。而在大学校园中的课桌上则刻着诸如“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是坠落人”、“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这样孤单一辈子”等,这都是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心声。还有一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其内容均为数学公式、英语单词、政治观点、历史事件等教学内容,以方便自己考试。

课桌文化虽然使的学生们展示了自己,但却是不可取的行为。使得洁净的课桌变得不雅观,影响学生上课使得学生上课不专心。而在课桌写着数学公式、英语单词更是一种不可取的使得学生变得懒惰不诚信,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大学生考试作弊之我感。

大学生是什么概念,读大学是为了什么。当然,一般的人都会说大学生是个知识份子,读大学是为了如何做人,如何社交,如何为自己的前途奋斗。然艾,我看见大学生为了考试不挂科,通常都已作弊等等方式通过考试。我认为这种大学生,在学校读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为了好玩。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我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这种人却在大学生中站一部分。我做为13级新一届的大学生。想问这一部分人作弊到时候。想想自己的父母拿钱等你读大学是为了什么。同时,我也对这一部分人说读书是为了自己不要专门只想贪图享乐。我也希望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劝劝自己身边的大学生“一起创造我们21世纪新大学生的作风”。

作为新生代的力量,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思想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道德为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但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令人担忧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向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值得人们去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至关重要。一方面作为教学过程主体的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育人实效;另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必须注意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修养方法,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和行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应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进行学习,寓教于课堂讲授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充分体现教育方法、途径的综合性特点。尤其要重视社会参与性,要开辟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服务等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使用图、文、声三维传递信息,使教学更加快捷方便,直观真切,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在过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重视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在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结合、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结合,落实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面却显薄弱。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从词源看,“方法”的英文是“method”,德文是“methode”,该词源于希腊文“methodos”,其意为“某种事物的‘引申’”,“某种事物的内在逻辑与结构的‘追踪’”。什么是方法?概括地说,方法是指向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称之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总称。具体讲,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之间起着中介桥梁作用。教学内容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增长和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为了把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需要有现代化的、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体系,具有层次性。首先是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其二是普通教学法,适用于各科教学的通用方法;其三是各种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法就属于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和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评价、对照、内省,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动机,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一个大类,既是辅助课堂讲授的重要方法,又是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法是由该课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目的决定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深刻地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它应该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超越传统注入式教学的“主—客体”对立的狭义认识论框架,克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的缺陷,树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主体互动观念,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交往的地位,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发挥,建立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这一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的革命,推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确立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即教育教学应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同时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实现教育的两种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为教师创设的道德实践情景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要不断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准学生关注的热点,存在的疑点、难点,把教学要求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使学生由“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知、道德和情操的能动主体,学生不只是做笔记、死记硬背,而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作出判断,形成观点,在这一系列主动行为中,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寻求知识。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评价,对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根本信任。结构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反复强调,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而教育者最好不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为任何人不论是认识一个图式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或是发明创造一个东西,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他看来,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才得以向环境学习、适应及至改造环境的,因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还体现“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现代德育走向。当前各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是贴近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生带进现实世界,激励学生努力去交往、创造、劳动;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获得个人德行的完美。学生的生活领域很广泛,面临的生活问题很丰富,也很具体。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义务,但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性不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实践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日常道德实践生活中丰富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道德判断力。让学生参与、体验、评价课堂内外的“真实的道德情景”,启发和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挖掘自我教育的心理潜能,把自我意识的发展转化为自我教育的条件,完成学生个人品德的内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还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