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契约精神的演讲稿(通用7篇)

时间:2023-09-12 11:58:34 作者:JQ文豪 演讲稿 最新契约精神的演讲稿(通用7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诚实守信为荣》。

山下的村民闻讯赶来,却没有看见狼,羊正在好好的吃草。孩子不禁大笑起来,人们才知道上了当,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第二天,孩子忘记了村民的话,又一次欺骗了大家。第三天,狼真的来了,而村民们谁也不愿意相信他了。结果,狼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试想,如果放羊的孩子没有前两次的欺骗大家,他的羊会被狼全部吃光吗?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格的体现。

所以,我呼唤“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以“诚实守信”为荣!谢谢大家!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二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是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的一种交际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书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诚信心灵的契约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璀璨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些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唤。比如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代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华夏代明长河中,诚信精神日积月累,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深厚的代化底蕴。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中国古代社会,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爱戴、信任。作为诚信的启蒙教育,“狼来了”的故事广泛在社会流传。故事给我们的警示是: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就会有麻烦。“撒谎”的最大害处不仅使放羊的孩子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损失了羊群,重要的是损害了他自己的“人格”。

诗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誉,是无价的财富;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小朋友们说诚信就是那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

让我们插上诚信的翅膀,自由飞翔,飞过广袤蓝天,飞过沧山泱水,飞过人生绵延的河流与险峻的山峦,飞到乌云散尽,飞到阳光普照;飞到潇洒飘逸,飞到神采飞扬!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

诚实守信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诚和“信”是不自欺,是内心和外部行为合一的道德修养境界。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原因是内心总会有冲突,他一方面知道要为善去恶,而另一方面他还为情欲所蔽。“欲动情胜”,所以其内心总会有不自愿遵行道德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是真、是善、是美,是真、善、美的统一,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才能达到这一美好境界。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他们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起码要求。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四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风起云涌,道德沦丧如决堤之水,诚信缺失也就随之泛滥成灾。我们谁都无法否认市场经济中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但我们更无法否认诚信永远像一朵不凋零的鲜花,它的芬芳宜人,它高雅迷人,一直吸引着完美的灵魂向它靠拢。 20xx 年5月份,《扬子晚报》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xx区某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被人们认为素质低下的农民借去的呢?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民就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来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不能不震颤人的心灵,它在拷问每一个在诚信危机重压下的人们,难道我们真的就应该背信弃义、惟利是图,视诚信如粪土吗?难道我们就真的应该将诚信摧残得面目全非、无地自容吗? 也许你会说我们整天生活在平静如水的校园,这些事情离我们很远。诚然,这类事情离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诚信却近在我们的身旁,它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埋藏,它时时在我们的耳畔呐喊。近几年来,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据湖南大学和中国勤工俭学在线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5%的贷款学生承认从不考虑还贷问题。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拖欠贷款率已经高达20%。一个在新时期成长的大学生,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接受国家帮助的人,居然在顺利毕业之后,把贷款一事忘得干干净净,将诚信二字践踏得粉身碎骨……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他的胸怀承载山川;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他的壮丽净化人的心灵;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心灵,他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同学们,让我们守住诚信的阵地,笑看诚信之花的绚丽绽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诚信是立人之本,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诚信是齐家之道,只有相互信任,家庭才会和睦;诚信交友之基,只有以诚待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一诺千金》一集中,我们看到了运哥对于诚信的认识的转变,更看到了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诚信故事的身影。

做人最珍贵的品德是诚实。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应该成为我们做人做事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诚信待人,最终危害到的只能是自己。王先生想替他们订课外教材,增加课外知识,所以找运哥帮忙去寄一封信。结果运哥没有按时替王先生把信寄出去,“时间错过了就没了”,运哥想看的关于飞机知识的书籍自然也没有了。由此可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可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一时无法实现自己的诺言。但这些外在的理由都不能成为违背诺言的借口,如果不能保证做到就不应该轻易承诺。每一次有意或无意的“违约”都只会让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降低。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诚信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习惯都会受到大人的影响。故事里,王先生给大家讲述了曾子的故事:曾子因妻子一句话,便杀猪给儿子吃。这不仅是兑现妻子的承诺,更是一种父母言传身教的表现。“孩子小,年幼无知,他会听从父母的教导,如果你对孩子欺骗,那么孩子就会用这种方式来欺骗别人。如果母亲欺骗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而且早早晚晚会欺骗母亲的。”这并不是王先生为了教育学生而故意说的话。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只是一张白纸,这幅画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会被涂上什么颜色,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要想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家长也应该向曾子夫妇学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平时的说话方式和处事手段。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轻易承诺而不去兑现,要知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孩子的未来。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小事,只要家长坚持诚信待人,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慢慢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最终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运哥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最要紧的就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讲胡话都是不可取的,而那种为了一个谎言而不得不撒更多谎言的行为更应该避免。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以诚待人,才能感受到生命之中更多的自在和美好。

古语说得好:“诚信所至,金石为开。”一语道破天机,极为精妙地表述了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不管是同学朋友之间,还是在生意场上,都要始终如一地以诚为本,以信为根。惟有如此,友谊之花方可常开不凋,财富方可滚滚而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在古代,以诚信受到赞誉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古时有一商人,从集市买回一头脚有伤的驴子,不料后来被儿子卖给别人,商人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找到那位买病驴的商人,说明缘由并拉回了驴子,因为他认为,以诚信为本,是做人也是做买卖的最不可丢弃的信条。

诚信是增进情感的润滑剂。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邻里发生这样那样的误会,那么消除误会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诚信待人,诚信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以心换心,就会消除误会,增进情感。朋友受挫失落流泪时,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劝慰的话语,也许会驱散朋友心中的乌云。朋友成功喜悦时,你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一句祝贺的话语,更能鼓励友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诚信不但体现在朋友之间,更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种社会公德。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许多地方设立了无人售报亭、无人售票车、无人雨伞处。这些都市新风景既方便了群众,又检验了市民的社会公德。在这里有人买报刊杂志照样付款,坐车照样掏腰包,雨停后将伞及时送回。这些皆是于细微处所见的精神风貌。而有的人总要抛弃诚信,用卑劣的手段窃取一点蝇头小利,买报坐车不付钱,用伞不归还。因此,人不能丢掉这个包含在人字里的美德———诚信。

诚信体现着一种精神,不只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撞机事件中,中方以真诚客观的态度对待此事,而美方却百般推托抵赖,致使事件久久不能解决;巴以双方的冲突,双方若能以诚信为本进行谈判,双方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百姓遭难,世界也多了一片和平的空间。

诚信所至,金石为开。请不要丢弃诚信,它是为人之本,处世之根。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五

大家好!

我迅速坐到座位上,拿出书复习着,等待考试来临。时间似乎慢了许多,开始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时间老人好像比蜗牛还慢。

啊!终于到了,见老师捧着一堆试卷,我的心怦怦直跳。试卷发下来后我便提起手中的笔,在空中挥舞了几下,开始埋头做了起来。整张试卷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文字使人有些头晕目眩,可我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认真地做着。突然,我心里一凉,头脑一片空白,然后是心跳加速——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我紧张起来就像是饿狼嘲我大吼一声般的打着寒颤,恐怕这第一名保不住了,不行!我环顾四周恨不得把所有人的答案都看一遍,我终于选择了一个确切些的答案做在那里。做着做着,又一道难题挡在我面前:“鸟的天堂的作者是谁”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唉,屋漏偏逢连年雨,我抱怨着。我瞟了一眼同桌,又看了看别人的试卷,令我惊奇而又烦恼的是他们的也是空白,这下我可是焦急万分了!

没办法,我冥思苦想了好久,但这不可能凭空想出答案。我更急了,笔尖竟颤动起来,我已不知所措了。

这时,我恨不得打开语文书找到答案来抄,对呀,我为什么不翻书呢?为了得到第一名,我有了这样大胆的想法,索性打开书抄,可正准备翻时,咔!我愣住了。这可是作弊呀!顿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这样,我的思维一下子到了这边,又紧紧跟着到了那边,就似魔鬼掏着我的心一样,使我无比痛苦。

半晌,我终于做好了决定,我还是选择了真实,连前面瞟到的答案也划去了。交卷后,我浑身轻松。我虽然丢失了荣誉,可却拥有了比荣誉更可贵的财富,那就是诚信。而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将不止一次,更多的遇到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可无论怎样,我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那是因为正确的选择只有一个——诚信。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是诚信呢?我认为诚信是由“诚”与“信”相互联系的。“诚”是一个人内在的一种品质,代表真诚、诚实、诚恳。“信”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讲信用,守信用,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就是诚实守信,表里如一。

在今天,诚信一般指真诚,诚实,诚心诚意,不撒谎,讲信用,守承诺,不违约。诚信就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首先,诚信应该是一种自我约束。人都难免有功利之心,在利益面前恪守诚信,需要有一种自我约束的精神。背弃诚信的人即使一时得利,也终将被人所唾弃。有的同学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宁可说谎欺骗家长、老师的话,诚信意识比较薄弱,需要培养约束力。

(一)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做到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培养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果我们自己,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诚信,那么明天该会多么明净!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做诚信的人,创造美好明天吧篇四:诚信演讲稿讲诚信,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同学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诚信,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中国古语“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说:“君子养心莫过于诚”,李白《侠客行》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些名言都是在告诉我们讲诚信的重要,告诉我们挺直的脊梁,要靠诚信支撑。说到底,诚信是我们人生的通行证,诚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讲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不做假事,光明磊落。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在这里我不谈那些长久流传的“曾子杀猪取信”、“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的古代诚信故事,也不谈那些令我们深恶痛绝的毒奶粉、瘦肉精和塑化剂等失信的现在实例。我只讲几个看似很小的事。

振振有辞:“洗五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这个城市。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德国夜深人静时也没有敢人闯红灯,因为失信的代价是惨痛的。

多年前,北大一位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着急报到。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改变了我的一生。讲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

的魅力不止于此。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这个问题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次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践蹋自己的诚信,用虚伪的学习态度和虚假的学习成绩欺骗老师,欺骗家长,那么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必将是悲剧性的。因为这样的人难以在社会中立足。试想一下,你现在愿意和考试作弊的同学做朋友吗?你将来愿意和考试作弊的同学在事业上合作吗?你愿意有这样的上级或下属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是物以类聚。

前几天考试,我在最后一个考场监考,考前我就说,我们在最后一个考场,只能说明我们以前学习习惯不好,基础差,成绩低。这些我们都能通过努力改变,不用自卑。但是我们坚决不能作弊。那样诚信就没有了,人格就没有了,会让别人看不起,会被别人鄙视。这是原则问题。结果,那天的考场纪律非常好。

我有一个梦想:如果人人都讲自尊,人人都讲诚信,人人都不需要监督。

讲诚信就是始终用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是把眼光放得非常长远,是追求未来更大的发展。

做人需要讲道德,讲道德赢来尊严。做人需要讲诚信,讲诚信赢得未来。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契约精神的演讲稿篇七

大家好!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诚信”二字在我们周围已是频频出现,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诚信”无一不应该摆在首位。

记得早在孩提时代,就听到过“狼来了”的故事,朦胧中便意识到小孩子如果撒谎是会遭殃的。显然,我国的文化历来是讲究诚信的。这个故事也通俗又深刻地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要讲诚信。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诚信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少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诚信体系,当然,一个企业也同样不能忽视信用管理。

有句广告词叫做“真诚到永远”。相信我刚说出它来的时候,你们一定猜出来了。对!它就是青岛海尔集团的广告语。海尔集团自从十多年前果断的砸毁了自己生产的近百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起,“诚信”便造就了“海尔”今天的良好信誉和知名度。这一砸便砸出了“海尔人”的真诚,砸出了整个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至今也流传了几千年。虽然它也曾苍白无力,也曾留下过许多令人叹息的故事,但真理永远会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闪闪发光。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朋友们,抖落你满身的疲惫与困扰吧!走出世俗的阴影,抛开虚假与欺骗,为了我们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义无反顾的与诚信签个约吧!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

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

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