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数学教案(实用13篇)

时间:2023-11-16 11:21:16 作者:QJ墨客 毕业论文 一年级数学数学教案(实用13篇)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估方式。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教学案例,希望对您编写一年级教案有所启发。

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1.开展摸一摸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2.开展滚一滚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3.开展堆一堆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4.开展搭一搭活动。

(1)活动导入: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5.开展数一数活动。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规律,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算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实物投影仪

(一)、估算及具体应用练习

1、书第56页第7题。

(1)、先让学生看图明白问题的含义,(左边有17个杯子,右边有18个杯子,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能装36个杯子的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2)、再让学生先估算,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17+18=35,3536,所以能装的下。

2、书第56页第9题。

小明

小亮

小丽

10m

15m

(1)、3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她可能投多远?

(2)、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小丽投了()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做第(1)题时,可从小丽第二名中,估计出即比10米大,但小于15米。所以猜可能是11米、12米、13米、14米。

做第(2)题时,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算出小丽投了13米。15-2=13(米)

做第(3)题时,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提:小明和小亮一共投了多少米?

谁第1名?谁第3名?

小丽比小明多投了多少米?......

(二)、找规律

1、做第56页的第8题

21

23

41

43

33

53

35

55

小组讨论观察规律,说说表格中的规律。

汇报:第1张表格,横着看相差1,如:21、22、23。竖着相差10。如21、31、41。

第2张表格,横着看相差10,如:33、43、53,竖着相差1。如:33、34、35。

2、接着往下写。

1247()()

23568()()()()

12358()()

先观察,找出规律,再独立做,并说说规律。

(三)、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估一估,找一找

21

23

41

43

33

53

35

55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一、谈话引入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学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在教学中,设置合作学习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索学习。

3、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4、在情景导入中渗透德育,通过学生欣赏神舟6号视频,树立学生要努力学习知识的信心,在认数的困难,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

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过程:

出示(神舟6号视频)。

同学们,看了神舟6号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想成为一名宇航腾燕员到太空探索它的秘密吗?(想)想成为宇航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较硬的知识。那我们就从现在努力学习吧!

神舟6号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据,“神舟6号在太空飞行了115小时,绕地球77圈,行程3250000千米。”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有困难吗?哦!3250000不会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数。

1、认识万级计数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那些计数单位?(从左往右板书:万千百十个)。

它们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10)也就是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师:今天,我们就从最高位的万继续往下数,同桌合作拨一拨,会有什么发现?。

(1)在万位上一万一万地再往下数,一万、二万、……九万、十万。

万位上拨了十颗珠,表示多少个十万?可以这样表示吗?(不能)应该去掉万位上的十颗珠,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相邻间的计数单位进率是10.)十万位上一颗珠表示多少?表示十万。(板书:十万)。

(2)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的在数下去,又发现10个十万是一百万。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板书:百万)。

(3)10个十万是一百万。如果百万位上拨了10颗珠呢?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又得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千万)。

2、今天,我们又学习哪些计数单位?(从右往左万百万十万万)。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写数。

五万写作:50000(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万位上是5,个、十、百、千位上没有,要写0占位。)。

百一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二万(小组合作,并汇报。)(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一些数有什么特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在汇报。)。

3、像这样的整万数,在生活中有很多。我国20xx年茶叶、甘蔗、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个、十、百、千位上都是板书:千(出示茶叶的ppt),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数。(77个万是770000)引导学生说一说:多少个万是多少。(出示甘蔗、油菜籽的ppt)引导学生完成。

4、认识数位顺序表。师:按照我国对计数的习惯,从右边数起,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它们属于个级(板书:个级)。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万级,(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1、读一读,比一比。

85和850000850和85000008500和85000000。

可以先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再交流,读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在后面4个0前面加一短竖,这样就可以使个级和万级区分得更清楚。)说说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看上去,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多了4个0;读的时候后面的数要再前面数的基础上多读一个计数单位“万”)。

2、第2题。独立在书上完成,展示汇报。

3、第1题。读数感受整万数。

今天你在整万数的读、写中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整万数的读、写。

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一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