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用19篇)

时间:2023-12-27 23:29:13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完成标志着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以下是一些优秀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来撰写自己的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造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多,从根源上看是由于财权事权不对等所导致的,其解决就是寻求县乡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合理配置。

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况。

年建立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但同时出现许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现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膨胀,这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而目。

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进而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制度,缓解县乡财政的困难,再通过县乡财政支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职能的实现,还牵涉到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败。

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财权事权不对等。

财权上收,县乡政府财源减少。

财力向中央集中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央75%,地方25%的财政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将地方财力通过二次分配上收中央。

从结果来看,财力上收的效果明显。

地方级财政自给能力由1987年的1.o3降到的o.59,以年均4%的速度下降,其中,省级为1.6%,地市级为5.1%,县级为3.4%,乡级为4%。

从乡镇、县级、地市级到省级,层层需要依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过日子。

这样一来,在县乡财源减少和财权不断上收的双重冲击下,县乡财政困难明显。

事权下放,县乡政府事权负担过重。

县乡财政事权负担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县乡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中央、省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负担,如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些大额支出事项,将这些事权责任都压到县乡财政头上,导致其沉重的负担。

由于行政集权体制及人事上的行政任命制,我国高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威,而上下级政府的财政却是相互独立的,上级政府很容易把各种事权责任尽量推诿到下级政府,即事权下放。

如中央只给承诺不给钱,将一些政策负担转移到地方政府的身上,形成所谓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情况。

我国上级政府诸种下放事权的行为大大增加了县乡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决县乡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角度,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要事随钱走,财力与责任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上级层层剥夺县乡财力的状况。

完善法治,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各级行政官员只重视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视本地民众的实际要求,这必然导致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内在的稳定性。

因此,应加快推动我国法制化财政的建设步伐,以法制来规范和监督财政。

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使之明确,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改变目前县乡政府集中过多的事权,与其掌握的财权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促进财政的法制化发展。

界定政府之间的事权,应以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为标准,属于全国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属于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再按受益范围的大小由相应级次的政府来提供,跨区域的事务由中央协调,与受益地方共同承担。

对于科学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以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为例,应该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的办法,切实减轻基层财政的负担。

目前,教育支出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对大多数县乡财政而言,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至少在70%。

目前,法律规定财政的教育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而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与其重要地位是不配套的。

因此,应该把以县为主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这样才能发展事业的同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保障县乡政府的财力,强化其财源建设。

目前来看,县乡政府通过可以发展民营经济,利用民营经济的优势来增加财源。

民营经济因为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

首先,要引导规模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从上到下实现以大带小策略。

其次,要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互助组织,利用县乡政府的信息优势,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

最后,要激励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政府可以利用集体土地产权收益、公共财政催化三种核心力量启动农户自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机制,促进财源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债务问题。

首先,要明确县乡的债务规模,只有明确了才能有效控制。

对于乡镇、村债务,要认真清理,分清性质,分清责任,不能将所有债务都由县乡财政偿还。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

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

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

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

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

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真正成为龙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例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高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

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

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01.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优化师资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使之能够胜任专业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生态现状看,“双师”教师比例较小,有企业工作背景和创业经验的更少,难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通过分批对教师进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使专业课教师都能够既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每位教师都能够承担1至2门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珠三角相关企业对应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脱产实习、寒暑假实习、影子实习等方式实现。

此外,通过提高企业专业人士兼职的比例,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训部分的教学,是保障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对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

1、虚拟实训软件。

构建以“工商管理实训软件”为基础的校内实训项目,用于学生的校内实训模拟,把主干课做为模拟实训的主要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它不仅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校内利用场地打造学生创业基地,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都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敢动手,能动手,会动手,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1)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必须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

(2)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一到两个产学研结合项目,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课要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完成课内实训任务,切实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法转变。

(4)努力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加快精品课程建设速度,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核心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职业证书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理论课时偏多的专业课程进行压缩,增开新的有助于就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按照能力模块调整教学计划。

(2)教材。尽量选用近两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作为教学使用教材。

(3)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多媒体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整合各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对教学质量的控制。

1、内审制度。组建工商管理专业内审小组,建设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完成授课和对学生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2、外审制度。由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委派外审专家对各学校进行审查,包括抽查、审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以及教师评价的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等。

3、企业反馈制度。珠三角中小企业定期向毕业生所在学校反馈毕业生使用情况,学校及时对相关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调整。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为进一步攻读工商管理类本科及研究生(mba)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满足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其次要满足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培养宽口径、多出路的毕业生,最后还要兼顾课程配置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以及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一部分:

1.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2.“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3.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4.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6.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7.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8.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9.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10.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11.企业成长研究。

12.知识管理研究。

13.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14.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15.全球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16.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7.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18.企业并购研究。

19.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企业中的运用。

20.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21.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22.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23.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24.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2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26.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27.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9.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再造。

30.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研究。

31.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32.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

33.企业管理创新。

34.企业发展与知识管理。

35.建立健全企业多层次监督约束机制。

36.市场竞争中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7.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38.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39.企业管理体系研究。

40.企业信用评估研究。

第二部分:

1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状况分析。

2汽车制造业的纳税筹划。

3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4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设计分析。

5企业利润操纵现象与对策问题研究。

6判断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财务分析方法。

7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8电子商务会计研究。

9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0“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1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2面向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关于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

14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5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

16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17我国营业税现状及改革趋势。

18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19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筹资方案选择。

20膨胀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

22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23产税开征的利与弊。

24我国消费税的改革与完善。

25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6流量表及其分析。

27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8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第三部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质量控制的实施途径。

3民营小型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初探。

4.企业实施tqm的有效途径。

5.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探讨。

6.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7.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研究。

8.企业研究与开发薄弱探因。

9.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延伸与监控。

10.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及其防范。

11.无形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小议。

12.企业合资中外资控股,购买问题探析。

13.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探析。

14.提高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企业中应用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16.实施名牌战略的认识与实践。

17.关于核心能力的系统思考。

18.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问题研究。

19.循环经济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

20.离职现象研究。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21世纪是连锁超市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我国连锁超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加入wto以后,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连锁零售业正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零售连锁商的夹击,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库存管理的好坏。

xx集团是国内以连锁方式经营超市的专业集团公司之一,随着规模的扩大,xx连锁超市在存货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的核心思想是中国连锁零售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其关键在于改进库存管理模式。

然后文章据此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中国连锁零售业的库存管理模式的一些建议。

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xx超市存货采购、储备,物流配送流程,存货周转率指标,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xx超市的存货管理在存货结构控制、存货周转率分析和存货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寻求一种先进的存货管理模式。

关键词:超市清查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含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二)存货清查的含义: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存货清查的方法采用实地盘点法。

存货清查按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按清查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三)存货管理对超市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提高资产运作效率。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存货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技术改造的全过程。

提高存货管理水平,能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经营的着眼点是某个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

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和服务。

而存货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高效的存货管理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才能节约成本开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可以使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具有较大的机动性,适应市场不规则的突然变化,以免失去商机。

4.有利于企业及时高效的做出生产经营决策。

生产经营决策就是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对企业总体发展和各种经营活动的经营目标、方案和策略做出正确的抉择的工作,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寻找问题、制订方案、选择评价方案的活动。

而存货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经营活动,而且它还为企业管理层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所以它有利于企业及时高效的做出生产经营决策。

二、某某超市简介。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制。

公司规模:400人以上。

成立年份:

注册资金:500万。

经营范围:超市,百货。

经营区域:xx市全市。

经营体系:仓库—门店。

人员构成:仓库经理门店经理。

仓管员司机搬运员店员理货员补货员。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1.1选题背景。

2019年,成都市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确定为主要目标之一。经过四五年时间的城乡统筹试验,成都市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成都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85.09亿元,比2019年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205元,比2019年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70.19亿元,比2019年增长4.4%'。具体到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近年来,在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种植业发展规划,传统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2同步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2019年末,成都市粮食作物产量达到274.78万吨,与上年产量相比稍有减少,为2019年产量的98.5%;油菜产量达23.86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达494.69万吨,增长2.2%3。养殖业方面,通过调整畜禽结构和倡导规模养殖,成都市建成了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场。2019年成都市获得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5个,蛋鸡养殖场6个,肉鸡养殖场8个;获得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奶牛养殖场2个,蛋鸡养殖场3个,肉鸡养殖场1个,肉(獭)兔养殖场3个4。

然而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洪费、暴雨、泥石流、冰雹、雪灾、地震、禽流感、猪流感、植物病虫害等各种灾害给原本承受灾害能力就很弱的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不仅会延缓农业发展速度、阻碍农民增收、妨碍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增长,最终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还会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农业防灾减灾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5月四川省被批准为六个恢复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省份之一,为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相对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概念,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而实施的农业保险或农业保险制度,它能够有效分散农业风险以及分摊损失,是世界各国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手段。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在稳定农民收入,保障农业资本安全,改善农民信贷、经济地位,进而稳定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是完善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阀”。xx大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多次出台文件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作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四川省、成都市也十分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川府函(2019)96号)、《关于开展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川财金(2019〕14号)、《关于印发〈成都市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农险组(2019)2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完善成都市农业保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农险组(2019)2号)等文件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由此可见,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才刚起步,面临着的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出台,制度设计极不完善、相关政策也很不成熟,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各主体行为协调性亦有待加强,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道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1.1.2选题意义。

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基础地位仍较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还有待加强。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很多,特别是中国发展滞后的农业保险,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需求。因此,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迫在眉睫。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特别是2019年在都江堰市和2019年在都江堰市、彭州市、蒲江县试点的称猴桃保险的做法,不仅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践行着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借鉴,因此,本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内容。

(2)简单阐释农业保险的基本原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的功能与特征。

(3)分析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概括介绍成都市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运作模式和财政补贴情况。

(5)以成都市探索创新的称猴桃保险模式为例从相关制度建设、实施细则、实施状况、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对称猴桃保险发展模式进行简单评价。

(6)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基于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简介,对国内不同模式间进行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运作模式,然后以成都市探索创新的称猴桃保险模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得出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1.4.2研究的技术路线。

1.5研究的重点。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它与我国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对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乡收入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拉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还包括我国的财政分权。

在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所谓财政分权,主要是指财政权力从中央向地方的转移,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对本地的财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即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将财政收入分配到经济发展中、文化建设中、卫生事业中,或者投入到城市建设、投入到农业发展,所有这些都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财政分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财政分权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快,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加快了。

这与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是,根据我们对不同地区经济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反而逐渐拉大,在这样的背景后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

与此同时,要保证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

投入力度越大,当地的农业经济速度增长得越快,城乡收入的差距才会越小。

虽然进行了农业经济投入,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却更大程度上加大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力度,这样只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二、政策建议。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拉大,与财政分权有着一定的联系。

只有做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做好财政分配、尽可能地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才能够逐渐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政府倡导先富带动后富,农村补给城市,追求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施行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也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城乡收入逐渐拉大。

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但是却没能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可见,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是明显不足的。

要解决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必须加快农村建设,增加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农支出。

尽可能扩大农业支出在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够一步步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在不断增长,但是,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导致城乡经济在农业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依然不断拉大距离的最主要原因。

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地方政府虽然实现了财政分权,却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

虽然已经加大了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但是与对城市经济的投入力度相比,还是比较低。

既然已经实现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就要发挥出财政分权的优势,尽可能收集地方信息,将财政进行合理配置。

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地方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实行政策倾斜,照顾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投入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农村经济发展财政经费,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表面的相较于以前的增加农业收入。

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大于或等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包括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对贫困人口进行财政补贴,对农民进行务农补贴,并且要大力投入农村教育经费的力度,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可能在生活条件上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为当地农民谋福利、谋出路。

比如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生态养殖业、发展水果种植业、发展药材种植业、香菇种植业等等。

只有找准了当地农民的出路,才能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城乡收入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它将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虽然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但并没有缓解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为农民找到发展的出路,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雪松,冉光和.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济,,(01).

[2]宁满秀.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

[3]蔡忠雁.财政分权、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一般而言,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相比,基层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来完成对工作任务的管理,相对而言,对人的管理技能的要求弱一点。目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即知识的储备,知识无法转化为技术技能,造成毕业生很少具有特定的行业和岗位技能,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技能和实践培养具有行业背景或特定技术的管理类毕业生,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青睐通用型基层管理人才。

从笔者所在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90%以上都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就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而手,其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因此,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通用管理能力,即不仅要全而了解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3、涉外型管理人才将备受青睐。

珠三角从号称“世界工厂”之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趋势就一直在加速发展。近几年,利用外资优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具有优势的内资企业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外资企业纷纷实行人才本地化策略,这些变化趋势对外语水平较好,初具国际经营理念,能与中外工作人员协同工作的新型基层管理人才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契机,这样的毕业生将更具就业优势。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需要发挥企业和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作用,如发挥好由大学教授、企业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等。具体而言,应以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为导向,以珠三角经济发展趋势为指引,同时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提升学生通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哲学、思想政治、艺术史、产品制造;二是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商业环境、财务管理与决策、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沟通和战略管理。

(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知识和能力关系的影响。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50到200人规模的企业占了70%。将近55%的用人单位认为其比较适合基层管理者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可以在市场营销和文员的岗位发展。最受重视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包括:行政管理能力,商品销售能力和客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基层生产或服务管理能力及仓库管理能力等。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排名前五位的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排前三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既重视管理素质,也重视思想道德品质,还看中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以及洞察和分析能力。此外,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

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完成的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再从能力中提炼出知识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学习的过程,既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知识学习,又必须通过各种实习实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然后通过报告、考试让学生从工作实践中抽离出具体的理论,重新形成其对理论的认知。

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我在××××大学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感慨万分。我首先要对我的导师×××教授表示感谢。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我教益颇深。

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修改直至论文的完成,无不渗透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生活上,×老师更是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表示学生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校期间,我学到的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本领,还有对科学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会产生积极影响。感谢××××大学哲学研究所所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使我在哲学的殿堂中受益匪浅,感谢各位恩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窗舍友,感谢给予我很多帮助的同学们,三年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珍贵友谊,让我倍感珍惜。

多年来,父母和亲戚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爱护和支持。父母的爱护和朋友的支持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使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过的宝贵时光,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眷恋。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感谢我最敬爱的老师和我最亲爱的同学,他们在我这两年半的研宄生生活中给我的关心与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在导师卜伟教授的指导下,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卜伟教授。卜伟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到最后定稿,我都得到了卜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卜老师结合研究方法论课程,多次为我修改论文与我反复讨论,使我的论文得以逐步完善。卜老师严谨的治学学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我,激励我今后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此,我对卜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其次,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特别是牛立洁同学,她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与我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在论文排版和校对过程中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还有我的同门及师弟和师妹们,在例会的时候积极的参与我论文修改的讨论,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使我的论文得以逐步完善。

最后,还要感谢研宄生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是他们引导我深入了解和掌握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使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在这里,再次诚挚感谢所有陪我走过研究生学习的老师和同学们!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研究生生活在这个季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两年半的求学生涯中,在老师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下,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更多的是收获和进步,在即将离幵学校之际,回顾这两年半以来的历程,心情难以平静。

从选题到查阅大量文献,从开题到完成论文初稿,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论文完成之际,真诚的感谢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王灏教授。王老师不仅在论文的选题、构思、修改、定稿过程中多次抽出宝贵的时间细致耐心的给我提出意见,还多次对我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并教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无疑是我的宝贵财富并将助推我继续前进。同时,王灏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高洁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也是我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

其次,感谢佟栋老师和张娜老师。你们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为我的专业课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使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知识为我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保障。同时也十分感谢你们对我论文思路和模型选取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的论文更趋完善。

再次,真诚的感谢我的同学们。两年半的时间里正是由于你们的陪伴,我的学习和生活才更加美满和精彩;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我才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才变得更加成熟。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始终是我的坚强后盾,是我自信的来源,尤其是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们的鼓励是我冲破艰难险阻的法宝,你们的殷切希望是激励我勇往直前的动力。

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人,生活因为你们而更加美好精彩。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导师卜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卜伟教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博学务实的专业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三年来卜伟教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在本文的选题及后期的研究过程中,卜伟教授给予了非常全面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极大地推动了论文的进展工作。在即将毕业之际,再次对卜伟教授曾经给予的帮助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论文写作期间,董肖丹、於怀英、刘彬、李起龙等同学对我论文的研宄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你们始终如一地在学业上支持着我,家庭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鼓励着我。所谓君子豹变,希望未来能够不断修炼,不断进步,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昨曰收到恩师王勇教授发来的邮件,打开一看,不禁面红耳赤,热泪盈眶。邮件大致意思是王老师析出了我这篇拙作的一部分,投给了日本某刊物。为学生,在学术方面不积极主动,处处让王老师费心,深感惭愧。

回想两年半的研宄生生涯,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让我成长了很多。最大的荣幸是王老师能收我为徒,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每次拿论文给王老师看时,内心总是无比紧张,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完全上不了台面。但是王老师的指点方式异于别人,其他老师喜欢将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自己认为能写的方向告诉学生,而王老师却是按照我们学生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指导,发掘我们每个人不同的闪光点。我的小论文和毕业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王老师正在研宄的范畴里,但他依然没有否定我当时的构想,并力所能及地告诉我如何能写出新意。所以,后期我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毕业论文应该说和王老师的这种指导方式有很大关系。感恩老师对我的殷切期待,感恩老师对我的淳淳教诲,此情毕生不忘。唯一遗憾的是自己年龄有些大,以后不一定有机会能将学术道路进行到底了,但是一想到引领自己走过的这段学术之路的是王勇教授,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感谢王宝平老师,江静老师,金俊老师,张新朋老师,肖平老师以及其他各位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过我的老师。感谢同志社大学日文中心的各位老师,在我留学期间给予我的指导和照顾。最后,还要感谢同窗们的包容和陪伴,关心和鼓励。

希望这篇论文不是我求知人生中的句点,而是一个大大的逗点,为美好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在社会的大舞台里发光发热。也衷心祝福王勇教授及上述所有老师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又是一年柳树花红,习习暖风吹皱了樱桃河水,也吹动了不忍又无可奈何的离情。

考博的行李似乎还未放定,转眼却已不得不再次启程。有开始就会有结束,这是定数,谁也无法改变。因此,读博开始的那一天,其实就已注定了今日的离别,只是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它来的过于突然。读博的日子里,有过埋首苦读,有过苦苦思索,有过指点江山,有过放浪形骸,哭过笑过吵过闹过,彷徨过无奈过漫骂过,如今这些都已一笑而过。

导师文贵良先生,善良、谦逊、博学又平易近人,颇具中国传统文人风度。

自我入学以来,文老师便一直悉心教我做人为文的道理,让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这些都是日后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行将毕业,愿将我内心最诚挚的祝福和感谢献给文老师,愿他一切安好、顺利。论文写毕,方知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之为不虚。

论文写作过程中,除导师文贵良先生外,还得到了诸多学界前辈、良朋益友的葙助和支持。读博过程中给我们开设课程的王晓明教授、杨扬教授、朱国华教授、殷国明教授等都带我进入学术探索的新阶段。除此之外,聊城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韩立群教授、聊城大学前文学院院长石兴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马以鑫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上海大学中文系王光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丽教授、浦东干部学院李冲锋博士等业界前辈都对我的论文给予高度关注,论文中的一些想法就直接源自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关注的目光是催促我前行的动力,也使我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敢过于懈怠。前辈们的为人为文,让我终生受用,在此深表感谢。

还有那些让我爱恨交织的博士同学们。离开的也好,坚守的也罢,读博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用世俗眼光看,己然痴、傻、呆、善的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学术信仰、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们是灯红酒绿深处一道独特的光芒,虽然不耀眼夺目却异常有力量。在他们面前,我自惭形秽,只得目送他们在光辉的事业道路上渐行渐远。自二零零七年便与我一同“奋战”的老战友刘本才,在自己的古文字领域里自得其乐、其乐无穷,似乎找到了自己终生的挚爱;侃侃而谈的慧慧大师整日热心公益事业,以致于耽误了自己的论文写作;身体虚弱的姚大怀同志对论文精益求精,为寻找材料“南上北下、东征西讨”,其对学术的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大智惹愚的河南小伙勇敢兄,怀瑞着对老婆儿子的思念夜以继日地搞学术、弄论文,眼见得本就不富裕的头上毛发日渐稀少,大有演变成“地中海”的势头;虽然身在美利坚、内心却农民气十足的丽军君至今还孤身一人“潜伏”在美帝国主义那里,只待换得那一纸留学证明以翻身成“绿毛龟”……求学的时光里,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他们都给我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也使得枯燥、乏味的读博生活变得稍稍有些生息。只待将来再聚首,莫忘今日同窗情,愿这些“傻傻”的博士们日后能前途一片大好,万里江川,立马横刀笑傲!

最后,我要将论文献给父母。二老虽通些文墨,我猜也难以真正读懂我码的这许多字,然而我又深信,他们看到这厚厚一沓纸时,也定是快乐而欣慰的,这对我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经济管理行为在事业单位中以极为关键的内容与形式融于其制度中,在实施经济管理行为时须依据一定策略方可确保其有效进行。本文就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现状、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的作用以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相应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的数量庞大,其涉及职能范围极广,还承担着发展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任。因此,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及时高效开展,对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来源也日渐广泛,这就要求其在经济管理中更具风险意识,方可确保该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于其发展极为重要。主要原因如下:在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该单位资本效益最大化;由于经济管理存在一定双属性,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事业单位经济体制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须将产品所产生的效益情况纳入该单位的经济管理中,方可促进其经济收益的有效提高。

(一)优质人才欠缺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未能对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予以足够重视。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本单位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且经管方面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也较为缺乏,使得大部分时间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均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负责。导致经济管理停留于财务层面,预算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均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进而导致其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本单位发展步伐。

(二)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部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而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很多事业单位在相关政策及规定方面仍较为缺乏,这就使得其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中缺乏相应依据。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将传统管理方法用于现代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导致其经济管理难以进行彻底改变,进而致使经济管理所拥有的实际意义未能得以真正发挥。

(三)资金、资源大量浪费

当前,一部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欠缺合理性,尚未将财政拨款纳入单位实际需要与发展重点方面,很多单位将资金用以盲目建设,从而使得很大一部分建设工作缺乏实用性。比如,在部分事业单位,某一新任领导上任后,为了提高该单位业绩多会通过项目建设,然而这些建设项目的实用性却未得到充分考虑,使得大量资金与资源被浪费。

(四)单位内部财务风险尚未被充分认识

以往事业单位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国家支持,因而不存在经济风险,这也导致很多事业单位领导人未能充分认识本单位财务方面所存在的风险。而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费用来源更为多样化,因而其经济存在一定风险。很多单位领导人受计划经济影响,对本单位财务风险未能进行充分认识,从而导致该单位资金使用无规则、无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一)加大优秀经管人才培养的力度

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经管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在确保本单位实现所需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事业单位须不断提升其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供高品质人才,吸引优秀队员。此外,还应强化对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可通过建立专业部门来主导本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通过专业部门与专业人才来处理专业工作,从而促进单位员工对经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其经济管理意识。

(二)强化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力度

加大对事业单位机构内部经济管理行为的改革力度,在遵循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在后续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须将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彻底落到实处,以防止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果。

(三)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

财务预算是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对下一年度资金分配进行规划时应以当年及往年资金使用具体情况为参考,以达到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收支平衡。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时将公共机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预算,并于年终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与分析,以为下年财务预算提供科学参考。

(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更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摒弃原有的落后思想,尽可能地对经济管理中易出现的财务风险予以规避。因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强化经济管理部门领导人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对本单位财务运作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以促进本单位风险应对能力的有效提高。

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行为可促进其稳步发展。增强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培养优质人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财务预算管理等措施均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更为稳定、健康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对于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和帮助,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作用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并没有采取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了解不够。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我国出台的相应农业经济管理法规和制度并没有足够重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技术存在不足。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农业经济与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对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农业经济管理应达到的效果。

1、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管理,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2、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在进行农业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能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如果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深入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就能够将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机制能够使我能农业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时通过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实现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提升农业产品的整体质量,使我国的农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性的体制管理。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1、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要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质量,首先要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我国的相关农业发展部门应当针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应当出台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定期地进行农业经济教育和培训,让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能够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自身的职能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要想达到更好的农业发展效果就要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让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当中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就需要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利益最大化,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英。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

[2]朴香玉,崔洙男。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

[3]李成梅。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07)。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有着体制改革的显像特质。

从基本国情来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当时企业生产缺少市场竞争的推动,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出国家计划内的产品,而技术研发则主要是在各大研究院所进行,企业内并没有技术研发的要求,也没进行技术研发的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资本的不断注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这带来了激烈的产品和技术竞争,也使企业不断加强对外部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借鉴。

然而,作为发展中国,我国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技术的不对称促使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对于发达国家主要依靠自主研发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来说,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再创新无疑是一条有效地途径,这可以避免原始创新所存在的风险。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自身发展的。

二战后,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先进的外部技术进而进行改良型渐进创新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技术领先国。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1976年的调查,1953-1973年的21年时间里,全世界共出现50项主要技术创新,其中90%左右属于改良型渐进技术创新,可见,改良型创新的绩效丝毫不亚于原始性创新,而从引进先进技术出发的改良型创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技术引进是一种途径,关键是要看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情况,如果仅仅是引进和使用,那么必定会对外部技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技术引进的主体仍然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中国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拥有商标的企业仅占40%。

很多企业有制造没创造,没有知识产权。

我国企业目前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达50%以上,技术引进为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引进,如光纤制造装备100%依靠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都依靠进口,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将不太理想,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模仿仍将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这说明,虽然我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引进了各项先进技术,但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分析能力尚显较弱,二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掌握先进技术,形成自主发展的技术成份。

如2015年我国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达到320.43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只有81.86亿元,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不强,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未能较快地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仍在继续,技术后发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企业技术融合的路径依赖。

经济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路径依赖性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变迁和制度演进上,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

路径依赖的存在会有利于现有技术经济制度发展,而不利于其他技术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使得强者越强,弱者恒弱。

路径依赖的理论研究。

路径依赖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之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来,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在诺斯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中,主要指出了三点:第一,制度同技术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会使制度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强化,即沿着良性循环轨道得以迅速优化,或者顺着原来的错误继续下滑,弄得不好,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一旦被锁定,要脱身而出就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变迁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的影响外,还受市场中交易因素的的影响,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就会变得不重要。

第三,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政策行为者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这是各种制度模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路径依赖源于制度演进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又通过制度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来表现。

具体来说,规模效应指的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当制度主体改变现有制度形式而采用另一种新的制度形式的时候,由于惯性力量的存在,会使新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实施规模也会由此受到限制,这便会带来新制度实施成本的提高,但是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和范围的扩大,其原始成本投入会随着相关制度实施情况所能够带来的规模扩大而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类似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的情况。

示范效应指的是新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效益会带来人们的行为追赶和效仿学习,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采用该制度,加速新制度的实施和扩散,这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但是越多的群体采用某项制度,该项制度今后的改变和转型就越困难。

协调效应指的是制度及与其配套的相关规则的协调关系,即制度主体之间为了既定的利益而相互配合的活动,这就带来了一种现象对既定制度补充和协调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会引起利益连带效应,这就像一个链条,其中任何一环发生断裂势必会引起整个链条的松散。

在制度变迁中,当与既定制度相配套的相关规则建立起来之后,任何改变既定制度的行为都会对整个制度链条产生危机,不仅对制度利益主体,而且对配套制度的相关利益者都会产生影响。

适应性预期指的是实施制度的主体者对已经产生效益的制度及其配套体系的心理预期会随着效益的增加而增强,并且会随着该种制度体系的实施而继续对未来的利益进行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建立便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新制度会产生潜在的抵抗力。

路径依赖所体现的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涉及的主体行为具有强化性和稳定性,要想用其他某种新的制度代替现有制度,就必须要打破现存的路径依赖,这不仅是个制度的重新制定和实施问题,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行为主体的各方面的配合,包括组织体系、生产体系、观念体系等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

在制度或者决策产生之初,往往是随机事件决定着制度的状态,配合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必定会有大量的原始投资成本,随着制度实施程度的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其投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并且会有大量的行为主体参与到制度的推广过程中来,示范效应得以产生;共同利益使既定环境下相关主体行为联系更为密切,从而刺激了协调效应的产生,这种效应会使行为主体之间产生一种依赖原有的制度框架、不愿做任何改变的现象,久而久之,行为主体的惰性就表现出来,并派生出很多非正式的共同规则出现,沿用着这些制度链条便会使行为主体产生适应性的预期;当适应性的预期状态稳定时,对原有制度的改变就变得较为困难。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近些年,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成长在世界范围内是众所周知的,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市场角逐的加快,使当局意识到当下农业经济转型的情形之紧迫。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着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多元化挑战,农业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农业经济管理概念的推行,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使我国农业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实现与国际市场相互流动多匹配的国际化合作方式,与全球经济共赢共存。

1.1农产品质量怠忽。

某些地区,为了提升农业经济指数,对农业生产管理较重视,利用各项机械技术、过度应用农药抑虫技术、积极使用新品种等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未切实考虑到开荒种植是否根据当地的地域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及这些增产增量的技术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忽了质量控制,结果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失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污染荒漠化,食品农药残留过量。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以后,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到种族的优质传承,同时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人才塑造的局限性。

一般单位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成为符合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现实运用中执行教学环节仍存在不足,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有限,单一的管理机制是否可以判断良莠不齐的人员队伍可以将经济管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有效的执行能力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管理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还未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在部分乡镇准公共服务中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框架,人才是经济管理中的直接参与实施者,关注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扩充其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3核心动力匮乏。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壮年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重返建设家乡想法的人少之又少,这些都极大影响到农村人力资源开拓的难度。同时,劳务输出地区由于重要劳动力的缺乏使劳动力向着女人化、儿童化、老年化的倾向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留守村落,在这样的人口质量和结构基础上,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势必遇到很多困难。

1.4管理体制薄弱。

如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过去约束条件过于严格的计划经济已不能适应当前潮流。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经济结构间的`不相顺应,管理机构存在体制的一些不足,与国内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间还是有差距的。由于处于发展上升期,一些管理者执行力欠缺,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举措未形成深刻的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协调不和谐,在思想上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求的。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致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适应不良。

1.5信息化建设短缺。

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单单是农业的生产、人才的培养、管理、消费这些内容,同时还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耕种、收成、储藏、运输、产品加工、销售、跨行业数据挖掘和研究等多环节)需要拓展分析和创新,调整生产,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长久优势发展。但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大部分未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收集信息渠道较单一,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能够利用大数据实现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

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画上句点。回想三年的研宄生学习生活,不禁感慨万千。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毛锐教授。导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从容冷静而又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受益终生。导师不仅授我以文,更教我做人。如果没有导师的关心和指导,这篇论文是无法完成的。恩师之情,永记于心。在此,谨向导师毛锐教授致以最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学院里各位老师在学习中的谆谆教导,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感谢各位老师在生活中的无私帮助,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感谢各位老师见证我们的成长成熟,我们会更有勇气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感谢同窗及师弟师妹的帮助和支持,愿友谊长存!感谢父母和家人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父母和家人永远是我奋勇前行的动力。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少紕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感谢两年来各位孜孜不倦对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感谢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教授,感谢她为我翻译项目报告的细心指导,也感谢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对我进行无私的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翻译项目和这篇翻译报告。

感谢所有与我度过这两年时光的同学。虽然两年时光转瞬即逝,但是我将会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最后要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他们永远无条件的关爱与支持,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在求知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我在××××大学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感慨万分。我首先要对我的导师×××教授表示感谢。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我教益颇深。

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修改直至论文的完成,无不渗透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生活上,×老师更是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表示学生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校期间,我学到的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本领,还有对科学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会产生积极影响。感谢××××大学哲学研究所所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使我在哲学的殿堂中受益匪浅,感谢各位恩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窗舍友,感谢给予我很多帮助的同学们,三年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珍贵友谊,让我倍感珍惜。

多年来,父母和亲戚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爱护和支持。父母的爱护和朋友的支持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使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农业是我国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为此,我国将农业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畅想,以求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得到更新与优化,经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第一部分:

1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初探。

2高校融资贷款的风险控制。

3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5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

6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7企业存货管理探讨。

8.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9.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10.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11.企业成长研究。

12.知识管理研究。

13.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14.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15.全球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16.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7.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18.企业并购研究。

19.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企业中的运用。

20.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21.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22.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23.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24.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2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26.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27.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二部分:

1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状况分析。

2汽车制造业的纳税筹划。

3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4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设计分析。

5企业利润操纵现象与对策问题研究。

6判断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财务分析方法。

7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8电子商务会计研究。

9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0“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1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2面向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关于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

14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5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

16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17我国营业税现状及改革趋势。

18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19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筹资方案选择。

20膨胀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2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再造。

23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研究。

24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25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

第三部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质量控制的实施途径。

3民营小型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初探。

4.企业实施tqm的有效途径。

5.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探讨。

6.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7.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研究。

8.企业研究与开发薄弱探因。

9.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延伸与监控。

10.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及其防范。

11.无形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小议。

12.企业合资中外资控股,购买问题探析。

13.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探析。

14.提高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企业中应用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16.实施名牌战略的认识与实践。

17.关于核心能力的系统思考。

18.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问题研究。

19.循环经济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

20.离职现象研究。

2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

22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23产税开征的利与弊。

24我国消费税的改革与完善。

25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6流量表及其分析。

27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8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新时期,要解放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一、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肓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如何多样化、如何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思想上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2)市场不发育,体系不健全。在现阶段,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自然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还根深蒂固。

市场主体的条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市场不发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量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不少要进入市场的主体的条件及其行为又不符合进入市场的要求。

(3)法制不健全,法治观念淡薄。建立法治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实行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由于和科技含量。

四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

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到位的紧迫感。

面对初级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总的方向和目标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观念,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监管对象。

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职能上来,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监管执法的对象上,要从有形市场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全面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

在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向现代化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在内部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上,要逐步弱化从所有制和条线出发的监管工作思路,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条线管理转向以市场主体行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项职能的全方位监管。

四、如何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全省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都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弄懂弄通,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弄懂弄通。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

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

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

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收购市场管理;积极参与对棉花、化肥、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强对农资市场、节日市场、食品市场、旅游市场等的监管力度。要深入开展打假、打私、打骗、反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国家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三要大力支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技术融合是一个综合整合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行为。

几十年来,中国企业技术融合在复制模仿、自主创新和合作开发中交织进行。

这是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进行的企业行为,这项活动本身存在思维和习惯定势的影响,即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体现出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

虽然路径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融合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也会保持技术载体自身的特色,善加利用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问题提出。

世纪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强,那么就会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进而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提供较高的基础平台,这也就代表着知识已经由经济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

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知识和技术所代表的利益均衡已经变得十分关键。

现代经济中,众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得科技者得天下,这种观点无疑与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密切相关。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迅速:从20世纪初只占5%左右,40~5年代上升至40%左右,70~8年代升至60%左右,9年代高达80%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得以实现,这一贡献更是高达90%左右;而重大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也在快速缩短,2世纪初大约为3年,2世纪中叶大致为1年,到了2世纪末缩短为5年。

这些都表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然而,就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技术升级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的企业利用资本和生产要素优势,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对技术市场的垄断局面,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通常都远离世界技术的前沿阵地。

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技术渗透的深入,技术扩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技术发展的速度,发展中国家通常会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方式来带动国家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凸显,技术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

伴随着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的扩散是我国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以技术为基础,大力提高中国核心技术的占有,这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更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这得益于技术的快速进步,而技术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度这一外围要素的保障。

对于一个主体而言,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围要素,都存在一定的刚性力量,使得主体方向的发展出现路径依赖。

中国企业技术融合模式的演进。

技术融合的整体发展。

从世界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依靠不断发展的技术水平,技术进步推动了工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空间的大幅度扩展。

就技术进步自身而言,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发性的技术创新,即依靠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技术,表现为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扩散性技术,即通过引进和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来刺激和调动自身的技术参与,实现本国产业技术的增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的技术进步必然要融入世界技术发展的环节当中。

在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技术扩散,并以此来带动自身的技术升级。

因此,近些年来,中国对外寻求技术帮助的项目数越来越多,伴随着技术引进进程的加快,在中国工业发展的链条上,技术融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总体而言,复制模仿、合作开发以及自主创新是三种主要的技术融合模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复制模仿是主要的技术融合模式,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为了能够拥有更多地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及更多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成为主要推崇的技术融合模式,期间,企业也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加速了技术升级的进程。

实际上,这三种模式之间并没有清晰地时间划分,往往交织进行。

复制模仿与自主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在科技体制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逐渐把自主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关键步骤,企业技术引进的所有权有所提升。

过去那种由于选择国外已趋成熟期甚至过时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滞后性逐渐在发生着变化,那种拿来即用的生搬硬套的弊端逐渐被企业和国家所认识。

于是,在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大变化下,企业技术发展的重点也在发生着转移和倾斜,代表我国技术总体水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发新产品投入,企业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以及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逐年上升。

合作开发。

为了更好的实施技术引进工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8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广泛的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中以技术交流和技术学习、科技合作为重。

合作技术开发是带来技术升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时候,我国企业多数以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为主,因此,合作开发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模仿生产的成份。

技术融合的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