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11 10:10:27 作者:QJ墨客 工作总结 2023年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篇一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一)、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二)、认真组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 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

治思想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切实履职,依法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做到了边学习边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学习工作两不误。

(三)、认真执行党群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年初社科联从市委宣传部单列后,根据市委宣传部签订的责任书确定的今年党风廉政的目标任务,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勤政工作为重点,并把党风廉政工作任务与全市社科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研究、一并落实。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组织学习《中国^v^党内监督条例》、《中国^v^纪律处分条例》、《中国^v^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和丽江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社科联从单列为一个单位开始就重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已建立健全社科联机关工作规则16项。即社科联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公文处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及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公开承诺制度、首问首办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按各项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根据社科联工作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市社科联工作职能,明确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所应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到责权利的统一。

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在行政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有关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经费开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主席“一支笔”审批,大额开支通过提交主席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后决定。

(一)、为推动丽江市社科联学会工作,积极参与举办丽江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具体对学术年会筹备工作给协助配合,并向研讨会提交论文3篇。

(二)、组织市、县社科联负责人参加省社科联4月份在楚雄举办的全省2008年社科联工作会议,并就近年来丽江市社科联工作和经验与其他州市社科联作了交流和探讨。

(三)、两次参与了丽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民族文化调研活动,深入一区四县调研民族文化,对丽江纳西文化、华坪傈僳族民族文化调研、永胜他留人民族文化、宁蒗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和韩规文化进行了深入扎实的调研。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社科学会的领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并提请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v^丽江市委办公室、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丽办通[2008]50号),加强了丽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管理,指导和推动各学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使学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县级社会科学工作

社科联领导经与市委领导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汇报和沟通,得到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社科联全面工作的开展。由^v^丽江市委办公室印发了《^v^丽江市委办公室、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社会科学工作的通知》(丽办通[2008]51号),进一步加强了县级社会科学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理论服务。

四、强化科研工作职能

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篇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二、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艺术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到20xx年,实现文化艺术人才总量增加一倍,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市、县、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分布合理、结构优化。

(二)结构目标:学历结构、职级结构、专业结构等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提高到50%,本科学历人员达到3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由28.1%提升到50%,职称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40岁以下人员占65%以上;艺术编导、创作、文化科研、文化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状况明显改善,基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全面充实壮大。

(三)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才招聘、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造就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以培养高层次文艺人才为抓手,重点扶持锻造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声望、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杰出艺术成就的著名艺术家及在表演艺术、美术创作、文艺理论研究、文化科研等方面专业拔尖、成绩突出的文艺名家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整个文化人才梯队建设,使他们成为文化战线的领军人物。一是高薪聘请。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优惠政策,突破编制限制,高薪聘用一批文艺高尖人才。二是与中省大专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青年专业人才。加大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文艺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使他们成为文艺领域的中坚力量。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参与艺术实践。继续完善对外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途径培训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扩充知识容量、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

(二)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规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剧院人员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规范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建立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依托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学校,以及国家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传播渠道,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推进乡镇文化站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县文体局管理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专用。配齐配好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村、社区专(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建立乡镇文化站为副科建制的激励制度,村、社区文化宣传干事工资待遇可参照村(社区)“两委会”干部标准落实,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就业。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到2020年,力争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5-8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达到2名专职人员,确保乡、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文化行政人才队伍。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行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解决文化行政人才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等根本问题,大力提高文化行政人才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文化建设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和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做好文化行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参加各种在职教育。加强对机关行政人员的公务监督,有效保证文化行政效率和文化行政队伍的廉洁性。

(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努力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艺术鉴赏能力、对艺术生产和艺术市场需求的预见分析决策能力、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指导发展的组织能力、开拓市场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协调能力。积极探索适合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式,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制定经营管理人才专项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和资助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在职教育。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发展。培养一大批熟悉文化发展政策、了解经济和法律、掌握较高营销策略、具备先进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行家。

四、体制机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文化行政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高层人才的选拔、培养带动和引导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通过基层推荐、转接评审、讨论决定、公示等程序把市直文化单位、各县文化单位及文化企业中一些品德高尚、业绩突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较大贡献、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行政管理领导队伍中来。科级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处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文化事业单位一把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任、聘任、选任、考任等多种任用形式,行政副职积极推行聘用制。鼓励干部交流轮岗,文化系统每年干部交流轮岗的比例不应低于同级干部总数的10%,有计划地选派文化局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人才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市、县文化单位要不断扩大培训的范围和规模,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领域,不断增强教育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积极协调推动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鲁迅艺术学校等专业教育机构设置相关文化教育学科、增加相关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我市文艺培训、进修基地,确保人才培训、再教育工作常态化。根据需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别人才的短期培训班、研讨班,切实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市直文化单位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3次,每次培训人员不低于50人;各县区文化系统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2次,培训总人数要达到100人(次)以上。鼓励文艺人才接受继续教育,采用送出去学习的形式,选送文艺人才,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专业骨干到省内外高校进修深造,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全市文化系统每年送出去进修深造人员要达到50人以上。二是积极搭建人才参与实践锻炼的平台。对人才交任务、给项目,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行业先锋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使其施展才能有舞台,发展事业有空间,实现价值有条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三是广泛开展交流活动。结合文化重点工作实施和重要课题研究,组织学术论坛、学术讲座、交流会、研修班等,为人才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四是积极组织人才开展考察和调研活动。带领人才深入一线,到现场、到实地进行调研、采风、考察,进行更生动、更直观的学习,开阔人才视野,启发人才思路,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新灵感。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力求人尽其才。一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深化文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才尽其用,进一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破格使用制度。高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充实文化人才队伍。探索试行以聘代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管理办法,优秀人才可通过“绿色通道”破格晋升职称;业务成就突出的可作为学科带头人使用;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作为业务领导人选推荐、培养和使用。推进建立名人工作室、签约经纪公司等各类按市场规则经营的文化人才运作模式,发挥“名牌效应”和“明星效应”,促进人才“出大名”、“成大家”。二是灵活机动共享人才。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共享机制,坚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兼任职务、聘请顾问、项目竞标、课题合作等形式,建立与延安籍在外的文化艺术人才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的人才共享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文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分发挥市外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劳酬相适尊重创造。建立科学评价人才的体系和合理的分配制度,重业绩、重贡献,在评价标准和分配机制建立中,向优秀人才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变依资历、学历、职称等因素为主确定报酬的做法,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允许和鼓励各类人才以资本、管理、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和鼓励优秀人才兼职兼薪。文化产业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增强人才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一是每年对选拔出来的杰出优秀人才授予荣誉,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按照《延安市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对创作出的文艺精品分级分类给予重奖。三是创新引进文化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的特殊政策,在户籍、住房、职称、薪酬待遇、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倾斜。四是为人才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重点课题、重要演出、重大题材创作以及研究、考察、采风、举办或参加展会、研讨会等创造条件、提供资助。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要依靠各县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有效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根据本县区实际,制定具体的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区文体局要发挥人才具体管理和使用的主体作用,配合县区政府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文体主管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争取各方面对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的支持,加大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要把培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市县财政按50-100万安排资金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三)搞好管理服务。完善“延安市文化艺术人才信息库”,建立“延安市文化名家”数据库,建立名家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建立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联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听取他们对文化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对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关心人才的生活,帮助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人才休假、疗养制度。

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篇三

1、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并结合集团公司党委和公司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理论联系实际,全面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中心组会议,强化中心引领作用。全年召开中心组会议3次,扩大会议2次,参与人员覆盖到公司管理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和全体党员,主要传达学习上级最新指示和研究布置公司党建工作开展等内容。

3、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观看党的十九大现场直播、学习新《党章》和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国资委、集团党委关于十九大精神的会议等,并结合党员实际工作发表多篇学习感言。

4、全年完成两次党员考学工作,完成率100%。党员考学是2019年为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党员考学,检验理论学习情况,促进党员学习的积极性。

5、开展“党员专题实践课堂”。组织党员骨干深入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感受党在中国革命道路上铿锵历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员的优良传统,重新宣读入党誓词,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二)认真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1、持续做好党(团)员下一线活动,开展党政工团助力企业经营活动,公司党委、团委、工会在全年分别以不同形式深入一线、开展慰问活动,发挥党政工团先锋模范作用。

2、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集团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公司内进行整风运动,班子领导率先带领各分管部门进行自检自查,明确行动纲领,加强了各级管理干部的作风建设。

3、组织党员亮牌上岗。要求全体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做好日常工作,勇于接受监督。4月中旬起,通过佩带党徽、在工作岗位设立党员标牌的形式,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夯实党组织基础建设工作

1、制定《党员组织生活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各党支部的目标管理与评定,完善日常组织活动管理,促进党员自觉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投身到党的各项活动中来。严格执行党费缴交工作,按时保质按照新规收缴党费,并按时向上级党委缴交党费,做好费用档案存档和备查工作。

2、重新梳理在职党员信息整理和录入工作,在集团公司统一要求下,党委组织全体党员重新核对个人档案信息,统一填写要求,实现全体党员信息更新准确、全面、到位。规范办理党员关系调入、调出组织关系手续,对已离职仍在册党员,及时与其联系,帮助解决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截止到11月底,成功完成20名党员的关系转办工作。

3、积极宣传党员入党流程,紧跟上级党委年度党员发展工作,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和沟通,严格按入党流程办理,做到流程合规、审查合规、手续合规。

四、纪检监察工作

(一)加强廉政教育,认真落实管理干部廉洁从业各项规定

1、组织部门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共19人签订《廉政责任书》,进一步建立和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

2、举办《廉洁从业承诺书》签订大会,二级部管理干部和关键岗位员工共120多人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使每位人员紧绷廉政这根弦。

3、坚持廉政座谈会制度,及时组织新聘任和轮岗二级部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廉政座谈,做到了教育在先,防范在先,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二)围绕公司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工作

1、会同预算室、采购室及业务部门实地考察了合作商家41个;参加市场活动推广、销售商品供应、金矿镇改造工程、安防监控系统等项目60多次公开招标会和议价会,涉及金额2233.5万元,节约资金约233.69万元,纪委对所有项目招投标过程进行了监督,充分发挥了纪检部门的作用。

2、加大效能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公司制订的招投标管理规定,将纪检监察程序前移至确定拟考察合作单位名单阶段,纪委参与厂家考察20余次,强化了公司的纪检监察力度。

3、公开纪检监察通道,与预算室沟通,畅通纪检监督执纪诉求通道,将纪委投诉电话置于招投标文件醒目处,警示各级党员干 部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三)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切实做好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1、在春节等佳节前夕,给公司二级部以上所有领导管理干部发廉政短信。

2、以“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了2019年纪律教育学习月和廉政警示月活动,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观看廉政教育片。

3、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总率先为公司全体党员讲授《中国共产党巡视条例》,警示党内干部要明晰相关制度凡事按规矩办事,牢牢把握住做事底线。

二、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设和谐包容大企业。

(一)开展“送健康、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活动

1、以人为本,关爱职工身心健康。全年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三次,关注职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特殊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专项检查,同时,对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老员工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健康体检,使员工们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爱惜身体。

2、根据上级工会相关政策,按照配额比例给有需要的员工购买二次医疗补充医保,惠及员工30余人。暑期,还特邀广东省健康研究院的中医理疗师,免费为员工提供“医疗联合、送您健康”为主题中医理疗咨询,现场解答员工中医理疗护理知识。

3、根据“2019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总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优质服务工作,同时创新工会工作形式,与公司核心经营任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举办生日会活动为契机,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到同行业公园学习考察,这是公司历年来首次全员学习考察活动。

4、持续做好“关爱员工、夏日送清凉”慰问活动。暑假旅游旺季,工会提前为员工送到清凉解渴的酸奶、柠檬茶、冰毛巾、星巴克卡和甜品卡等5个品种。暑假期间,为更好的服务于员工,工会及时向员工发放美食福利券,与后勤部沟通丰富员工食堂菜品,联系外部商家免费试吃等活动,让员工吃的舒心,工作安心。

(二)广泛开展员工文化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1、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和“威武文明之师”的活动。活动围绕公司经营活动展开,贯穿全年,激励全体员工不断发力,努力提高岗位工作技能,展现岗位工作特点,持续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开展“秀出你我风采”活动,年中,结合集团公司企业年度企业文化活动安排,在全公司抽调12名优秀的羽毛球爱好者代表公司参加集团公司年度羽毛球赛,活动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3、开展员工爬山、徒步、摄影、骑行等团队户外活动,深度挖掘员工们喜爱的健康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员工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民主管理,坚持企务公开,完善管理制度到位。

1、年中,公司召开了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职工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共收到16个部门职工代表的建议205条,会议通过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人选,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全体员工,结合《工会委员职责》(试行版)选举产生本届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和文体委员,委员们就工会下半年重点工作展开讨论。

2、修订《送温暖工程管理规范》文件。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工会为更好的服务于工会会员,规范管理相关文件,势在必行。同时,严格执行工会财务各项规章制度,督促会员足额、按时缴纳会费。

3、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建立qq、微信等信息沟通群、微信公众号欢乐之声,使职工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积极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重大问题,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为企业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4、加大企务公开力度,使员工们对公司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广大员工们参与管理意识,加强了公司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2019年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的建设方面工作

1、党的制度与企业运营管理制度文件结合不到位。

2、党员管理需进一步细化,与绩效考核机制相融合。

3、党员组织生活开展与岗位实际工作相冲突问题。

(二)纪委相关工作

1、完善和强化纪检监查人员执纪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加强纪委在企业经营中的监督力度。

(三)工会工作

1、工会工作创新力度同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盼还有差距。

2、面对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和员工群众的期待,工会活动形式创新不够。

3、因公司场地有限,建立“职工之家”事项没有实现。

2020年党建工作计划

一、抓住重心

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心,以党纪工团企文多位一体,提升企业人和氛围。坚持党领导一切,明确纪检监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为企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二、氛围营造

1、营造民主和谐的企业氛围。完善企务公开制度、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及民主管理工作措施,注重谈心沟通和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工作,以利于及时反馈收集信息,利于将职工的智慧、诉求及时发挥和落到实处,保证民主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2、营造有利于公司员工成长的工作学习氛围。打基础、补短板,提升技能水平,持续开展岗位大练兵、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挖掘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抓好职工各项技能培训,引导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继续助学“圆梦计划”工作,鼓励员工边学习边工作,积极参与国家认证的各类学历技能培训,提升自我价值。

3、营造健康向上、情趣盎然的文化生活氛围。建立职工文化活动的常态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如:举办青年职工联谊会、职工“篮球、羽毛球、游泳、跑步”等比赛,积极推荐优秀队员参加集团工会举办的各项赛事。

4、营造和谐充满关爱的工作生活氛围。 开展好一系列帮扶慰问活动,不断促进帮扶工作趋向常态化。即四爱四送“关爱员工、关爱女员工、关爱退伍军人、关爱退休员工;春送健康、夏送清凉、秋送知识、冬送温暖”。

三、开拓创新

1、推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团支部的组织作用,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继续开展党政工团助力“百日会战”活动,分批次、有针对性的择选党(团)员补充到关键岗位,辅助园区旺季经营创收和服务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党员组织生活管理方法》,组织全体党员充分讨论,把管理评分向横向发展,将制度与实际岗位相结合、与公司经营活动相结合,促进党员积极主动投身到工作中,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3、创新各项活动开展形式。开展“我的美食菜单”活动,广泛收集员工认为较好的合作商家,与其建立合作,定期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活动,满足员工的味蕾。开展“健康你我他”活动,关爱自己、关心他人,引入外部保健专家授课,教授基础身体护理和保健常识,让员工在在学习中学会爱护自己、爱护家人、爱护身边的同事,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共建和谐家园

1、2020年完成新一届党委中心组、纪委换届选举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抓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畅所欲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认识不足,取长补短。

3、丰富员工生活、提高文化氛围,开拓沟通渠道,提升企业员工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增强团结合作能力,开辟未来20年发展新篇章。

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篇四

面向21世纪,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20xx年,医院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人才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

1、大力弘扬先进,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2、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使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施展了才华。通过干部岗位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人尽其才。

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更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的科研活动,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20xx年医院科研立项两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

4、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60多人。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20xx年医院考取1名研究生。

5、多次为医务人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以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20xx年,医院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针对各科工作特点,讨论医疗事故隐患;还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培训及急救技术训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一些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生们更觉受益匪浅。

6、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引进人才。20xx年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选拔录用了品学兼优的应届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11名。装修了新分配人员集体宿舍,并完善了生活、通讯设施,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并充分施展才华,为加强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打好了基础。

20xx年还从外省三级医院引进了1名肾内科硕士研究生。为留住人才,奖励给引进的专业人才120平方米的新住房一套,并浮动两级工资。

7、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深造。20xx年,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心血管、肿瘤、妇科、内分泌等专科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见效快,受益面广。

人才高地的构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掉以轻心。医学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县人民医院正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20xx年12月10日

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总结 社科人才建设工作总结篇五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引进机制。学校在人才选拔引进中,深入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岗选人,择优聘用、合约管理制度,建立了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程序,提高人才引进层次和质量;对学校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采取更加灵活和特殊的政策加大对高端领军人才及团队培养和引进力度。

二是优化人才使用开发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分批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和工勤服务人员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完善配套制度,推进人员管理模式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健全和推进分类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人才培训进修制度、高级专家延退和退休人员返聘制度等。

三是强化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学校进一步规范岗位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品德、能力和业绩综合考察,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以岗位履职考核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津贴发放、职务晋升与聘任制度。完善职称评审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开、标准严格、程序规范、具有引导激励作用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建立完善职员晋升通道,规范晋升条件、程序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职员晋升常态化。

四是健全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学校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努力完善校内分配方法,使之与岗位聘任制度相配套,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步提高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薪酬及福利待遇。进一步完善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或成绩的奖励制度。

五是建立人才交流配置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机制,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的任职和工作要求,逐步建立教师及各类人员的转岗和退出机制。发挥学校人才交流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与利用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吸纳各类外部人才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待聘、落聘和其他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一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党委行政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实行人才队伍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人才工作在单位和干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

二是充分发挥专家教授治学治教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务评审委员会指导咨询、审议评价的重要作用,健全专家教授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和学校重要活动的制度,落实专家教授在教学科研中的管理职责和主导作用,定期组织教授读书班等学习调研活动,不断提升专家教授治学治教的能力。

三是努力强化人才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人才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全优秀教师及师德师风先进评比表彰制度,建立师德师风评议问责制和学术道德规范监控机制,将评议监控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不良和学术道德不端“一票否决制”。

四是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进程。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计划”,快速提升学校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骨干教师出国(境)深造和合作研修,组织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分批到国(境)外培训学习。实施“海外智力引进计划”,努力引进具有国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才采取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开发、校内兼职等形式,通过灵活聘用、柔性引进、提供合作项目经费资助等方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五是逐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学校采取争取专项支持、增加预算编制、调整经费结构等措施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师资培养经费、人才引进经费、出国培训经费、干部培训经费等。在学科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团队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中按比例列支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各学院从切块经费和其他收入中列支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人才培养专项费用。

六是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落实各学院各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修订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学校人才信息数据库。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