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心得体会(优质6篇)

时间:2023-10-01 20:49:16 作者:文轩 心得体会 课程心得体会(优质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程心得体会篇一

xxxx年的xx月xx日到xx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刑法学》精品课程的网络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对刑法学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网络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孙国祥教授的讲解使我对刑法学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对案件的分析解决能力。本科的教学定位与教学方式应当同硕士研究生教学不同,本科刑法学是打基础,所以课堂的理论讲授是基础,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理论教学的教授除了老师讲解之外,需要很好的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老师对于理论难点和重点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来进行;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参考文献,让学生撰写学术观点综述,小论文,老师进行批阅。

但是一般刑法学课程的开设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刚刚接触法律,所以要针对他们开展真正的案例教学是很困难的。加之,案例教学是需要小班开设,这样效果好,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为了节约资源,都是大班开设课程,很难开展刑法的案例教学。鉴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进行案例教学,但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得变通进行。比如案例讨论可以通过分小组,将课堂外与课堂内相结合,课外按组讨论,课内交流,当然课内交流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刑法学教学改革对刑法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刑法学教学改革要改变原来老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等都成为大学教师教学的必备技能。上课用课件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可被课件限制,课件不要过多文字,适当运用表、图、视频会有很好效果。在新的教改下,教师不再只是依靠课本、粉笔和黑板单纯的讲解刑法学的知识,而是要注重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刑事案件辩论、刑事案件审判观摩等方式进行法律技术、理论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大学法学教师要积极面对挑战,转变教师角色,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大学教师。

刘伟博士讲到的案例的收集与选取方法给予我很大的启示。案例的来源包括:自编案例,实务部门的真实案件,案例型教材的案例,报刊杂志刊载,司考真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和资讯传递速度与更新速度的加快,老师应当注意案例更新。

在课后讨论过程中,大家根据布置的讨论思考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相互交流心得,进行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思想碰撞,为此大家建立了刑法之家qq群,将经验交流从课堂带到课后,从培训中延伸到了培训结束后,为今后不断汲取好的经验和分享教学心得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是此次培训的另一重要收获。

比如关于分论的教学开展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刑法分论的教学内容实在太多了,几乎不可能将所有内容讲解完毕,而且重点罪名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较重要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有老师提出,分则的教学应该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辩论为手段。当然对于案例的选择大家认为非常重要,也是难点所在。有老师分享经验——“采用对抗案例教学法。重要罪名事先安排典型案件,学生分组作为控方和辩方,课前准备好后,课堂用20分钟左右完成案件对抗。多年来检验,教学效果好。”也有老师举例:“比如梁丽案的讨论,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盗窃罪和侵占罪的比较学习深入了解刑法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些经验对我的今后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根据课程培训提供的网址,我仔细看了南京大学的刑法学精品课建设,其中授课录像的制作印象很深,按照课程的章节顺序排下来,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这点值得借鉴。

结合正在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刑法学》,我认为今后要进一步重视案例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将选择案例、讨论案例、课堂交流、讨论引导和点评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强化同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将理论基础与司法实践、司法考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体系。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对《刑法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勇于探索,不断的完善刑法学教学。

课程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我完成了一门课程,对其中所学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课程概述

这门课程是一门关于X领域的课程,持续了三个月。这门课程主要包含了X的综合介绍,X与Y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X进行研究、实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这门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实践等,让我能够逐渐掌握X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段:学习成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成果。首先,我了解了X的相关领域的全貌,深入了解了X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X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全方位地进行X的研究和实验,并掌握了X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业务领域进行交叉学习和应用,加强准确理解和操作。

第三段:具体体验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获得了很多具体的体验。最令我深刻记忆的是在X实验室的体验。在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实验,提高了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X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每一次实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第四段:如何应用

我认为,学习了X的知识和技能后,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工作中。特别是X技术可以被应用到许多行业、企业和组织的业务中。例如,在X应用到医疗行业中,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X应用到金融领域中,可以提高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应用X技术和知识。

第五段:总结

在此次课程学习中,我深刻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过程。只要有一份认真和耐心,我们就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最后,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X技术,同时也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未来。

课程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学生,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坐在教室里听课的过程,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来到大学,我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对于每门课程,我都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课程后心得体会也逐渐成为我教育生涯中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程学习和课程后的思考中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听讲并勤于思考。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不是简单记忆和背诵就能掌握的,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应用。所以,即使是听起来很枯燥的内容,也要认真听讲并反复思考。并且,积极互动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第三段:课后学习

在课堂学习后,我们必须要花时间去做课后作业,阅读参考书和学习笔记,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自律性。因为只有自己对学习有强烈的动机和规划,才能够在学习上取得长期稳定的进展。

第四段:思考与总结

课程后的思考和总结是将所学习的知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体系的过程。在课后,我们可以通过参考学习材料、与同学讨论、回顾笔记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和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同时,思考和总结还包括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和评价,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实践和应用

最后,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问题都是具体而微的,需要我们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情况来综合思考和解决。因此,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寻找并开拓适合自己的应用场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六段:结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无论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因此,我认为在学习课程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应用的意识,尽可能寻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更多的收益。

课程心得体会篇四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创课程的研讨会,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创课程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教学设计、评价策略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有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段:深化自己的认知

在创课程的研讨会上,我深入了解了创课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创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思想,也是一种深度学习的体验。通过创新的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课程的过程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过程,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多个学科领域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和转化这些知识,形成更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第三段:为学生设计规划

教师在创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创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比如兴趣点、生活经验、新闻事件等多个方面出发,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案,学生可以在更多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点,并积极参与其中。

第四段:创造平衡点,推动教育发展

创课程的过程充满着挑战和可能性。在创造课程新思维的同时,教育者也将如何重构教育体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人才发展的水平?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输出需求?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需要教育者共同思考。

第五段:总结

创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及方法,它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多个学科领域知识,以更好地处理和转化这些知识,形成更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同时,教育者也应尝试为学生设计规划,并为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课程心得体会篇五

刚听老师通知要上这门课的时候,大家都很疑惑。

教务处提供的课程表上仅有的“就业指导”四个大字更让我们不知所以然,毕竟就业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事情。

在听过姚朝华老师的这门课之后才知道,这门课程对于我们之后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而在大三开设这门课,除了为以后的真正的就业指导做准备外,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规划自己接下来大四的生活,不让时间被浪费掉,有效充分的利用大学剩余时间来有针对性的对就业而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也可对自己重新作一番全面深刻的审视,剖析了自我特性,明确了人生定位,把握了发展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对自我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人生是一个旅程,要想走好就必须有一张地图。

古往今来无数航海家都是凭着他们的毅力和一张地图完成他们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我们的人生路上要经历许多的风浪,就好比扬帆远航,如果盲目的在这片大海上飘荡,这样的远航永远都看不到彼岸美丽的风景。

我们身边有无数的身影,在人群中徘徊,他们没有目标,只追求一时的满足。

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就如同为我们的人生画一张地图,让我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奋斗目标,然后向着这个方向,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职业是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人的整个事业发展,影响着个人的家庭幸福程度。

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它也应该给人们带来最大的精神满足。

它不仅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满足个人潜能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业生涯规划使我们了解只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完整地规划,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会被社会淘汰,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我们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我们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个人努力工作。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我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激发个人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而要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扬长避短,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格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像许多刚进大学的同学一样,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分配我的时间,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规划。

我总是想船到桥头自然直,想那么多干嘛。

但是自从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方向的过日子,我应该有一个前行的领路人——理想,有了理想我就会像在百米冲刺一样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拼搏。

我们大学生面临着工作就业压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使我们更好地进入社会。

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而又催人奋进的时代,有希望也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和目标,在接下来的大四阶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实现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有了目标的指导,今后我们在面对众多优秀的对手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大三的下学期,也说的上是在大学的最后一个能认真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上了一门课程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导我们的老师。

我不是说擦老师的鞋,的确是从心的赞扬,的确大帅上的课完全不会感到一丝的疲倦,整节课80分钟,精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生动有趣,每个星期都会期待着这堂课,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逃课,同时也学习了很多有关“前途”的知识,从前我觉得“前途”这个词是一个形容词,总听到有人说,“啊,这小子有前途啊”,然而现在我觉得这个词是个名词,真真实实存在的一种信仰,一盏明灯,让我找到了前面的路,不至于漂泊在人群之中。

“著名的哈佛调查报告”大帅上课用的最多的例子,也是最有力的一个例子,从来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而且也经得起考验。

“日本选手的马拉松比赛”这个例子也是我印象很深的例子,因为两个例子在之前也会看到过,同样都是说明目标的重要性,第一个例子,可能会有些模糊不清,不明白到底目标的作用在哪,然而第二个目标就正好验证的目标的重要性,好比第一个是论点,第二个是论据。

把一个大目标分减成无数个小目标,然后逐个击破,达到最终把一个大目标完成的方法。

看似马拉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不可能的挑战,只要学会方法,40多公里,也只是跑几圈400米而已。

来说说我自己想到的例子,乔布斯。

他是我的偶像,为什么选他为偶像,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了苹果,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个人人格魅力,他给予别人的感觉是孤傲的,狂妄的,对于对手微软的成功,他给予的评价是“小偷”,因为盖茨就是看了乔布斯他们的图形界面,加入到自己的系统中,才有了现在windows和mac的.竞争。

从乔布斯的自传,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有着我对于艺术的追求,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去判断一个设计是好是坏,对于下属辛辛苦苦的一个设计说否认就否认,所以说他是孤傲的。

但因为他独特的角度,把握住潮流的趋势,才有了一系列苹果产品。

一开始把自己的车库当做办公室,再到卖出第一块主板,再到设计系统,一件产品,能看得出来这是有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层层递进不断的去实现。

每个年轻人都会有自己当老板的心态,不用被人指指点点,没有一系列的规条,是什么阻止了这么多老板的出现,却仅仅只有寥寥可数的老板成为举世无双的名人,改变了这个社会?是心态,还有的是对于自己认可的事情没有持肯定的态度,没有一系列的有力方法去组织。

金钱,这个社会最有力的一个资本,从前都是想着说,假如我有钱了就会怎么做,怎么去使用这笔钱,怎么去构建我的理想,落实我的计划。

反观社会上所有的老板,他们的发展可以说是坎坷,没有后台,没有靠山,靠的是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不为失败找借口,有了激励的例子,更应该去奋斗,去改变现状,只有不满现状的人,才会去反抗,不为生活的压力,挫折打败。

所以学习这门课,体会很深,理解很深,认识更深,明白目标的重要性。

生涯,不是一两年,不是几个十年,而是一个人的一生。

课程心得体会篇六

以前就曾听哪些学长学姐们说过高二的学农生活将成为我们三年高中生活 中最快乐的三天,现在,在真正经历过“学农”这件大事件之后,我也终于有了 发言权, 能够用亲身的体会来谈谈学农这件小事。

虽然, 它仍然无法担起一个 “最” 字,但它仍然带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收获。

而在这次活动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有两件,即学唱手语歌曲《爱因为在心 中》和观看基地的同学们表演的芭蕾舞。

刚到基地搬入宿舍时,我就发现在宿舍楼的门厅里的那块黑板上,有着完整 的《爱因为在心中》的歌词,当时就特别激动,因为这首歌有着我对高一(5) 班太多太多的回忆,开心的、难过的……后来,突然看到手机上薛嘉慧发来的信 息, 是那种特别激动的语气, 问我说 “你们有没有看到门口那块黑板上的歌词?” , 我又笑了,毕竟没有人忘记 5 班。在心中激动是一回事,在现场和那么多人一起 再次听到这首歌又是一回事,当它的前奏响起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难以用语言 来形容,当大家就这么站着,一起静静地聆听的时候,我是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 什么叫做笑着笑着就哭了。再回头看看身边哪些原来 5 班的同学,都是沉默的。

再讲讲基地同学们表演的芭蕾舞。因为我们这次去的是特殊技能学校,因 此这所学校里有大量的聋哑学生, 而在倒数第二天晚上为我们献上一场精彩的芭 蕾舞盛宴的就是这群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但在我们心中却依旧美丽的小姑 娘们。

她们随着优美的音乐, 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舞台中央旋转、 跳跃, 舞姿很美, 真的,然而我们就是从中看出了很多辛酸与无奈,总是会想,如果她们能够听得 到声音,是不是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一曲终了,现场的观众们仍然沉浸在其中, 久久不能自拔,当主持人号召大家全体起立,再次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鼓一鼓掌 时,大家仿佛才如梦初醒,然后,惊觉震撼。

两天半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们对自己身边的同学有了更 多更新的了解,了解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无 数欢乐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