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7-08 08:54:17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掷地有声。这表明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吹响了新形势下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的号角,标志着全党上下迈入了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我们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理念,杜绝鸣金收兵的思想,不观望、不等待,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一以贯之坚持从严治党,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推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持续深入转变作风。

从今年2月开始,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更高期盼相比,活动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作风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全市上下要深刻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基本经验和推进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在“真、实、严、干”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良好的作风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确保提升南宁首位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在“真”上较劲,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只有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什么都讲认真,我们才能干得了实事、做得出实绩。市委强调在“真”字上较劲,就是要以讲认真的态度,持续用力在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思想上真重视、整改上真心改、措施上真到位、制度上真管用,切实把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人民群众的赞许。

要在“实”上着力,落实责任、强化执行。当前,南宁市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全市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

要在“严”上用功,从严管理、从严肃纪。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从严肃纪。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成于严”的意识,坚持严的标准、严的举措、严的纪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要在“干”中见效,转化成果、推动发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任务十分繁重。对南宁来说,只有实干,才有实力的增强,才会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才能加快实现首位度的大提升。全市各级干部必须把“实干”放在第一位,以实干统领各项工作,真干实干苦干,干出成效,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良好的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昨天,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市委会议,传达学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把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全力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耕,市委副书记钱三雄以及其他市委参加会议。市领导葛益平、余梅生等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联系理论和实践、纵观历史和现实,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对我们深化对新常态下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新发展理念深入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会议强调,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理解经济发展面临的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深刻认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要在思想上确立新发展理念,切实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老旧做法,真正来一次思想大转变。要在谋划上坚持高标准,对照先进地区,提升工作标杆,改变安于现状的心态,打造一批发展亮点,真正来一次理念大提升。要在推进上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短板”问题入手,找到结合点、切入点、突破口,完善一系列政策和机制,真正来一次工作大突破。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产品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企业从小而多转向精而强、平台从低小散转向高大聚、方式从单纯制造转向制造服务化、动力从侧重管理控制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加强制度供给,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供给质量。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全面把握、正确理解。要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加大新发展理念学习教育培训力度,更加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切实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新年伊始,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是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指明路径、开启发展新境界的指挥棒,也是引领湖北“十三五”发展落脚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上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以增强发展新动能为着力点,推动创新发展,坚持把“双创”作为引领湖北发展的第一引擎。

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设“创新湖北”,就是要让创新成为湖北的特质、底色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湖北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创新湖北”,重在建设。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文化,凝聚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让思想解放的火花在荆楚大地绽放,让创新创造创业的源泉在荆楚大地涌流。

创新实质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要始终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突破口,通过出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改革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制度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突出创新改革,必须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成科教强省。

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布局、产业发展和软硬实力三个协调。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当今中国,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今日湖北,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战略支点率先全面小康。我们要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发展关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效能。

坚持协调发展,要切实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贯穿的“全面”总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考虑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联系、精神与物质联系、人与自然联系等,实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要按照支点建设的定位和要求,深化战略顶层设计,深入推动以构建战略支点为核心统领的“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通过“两圈两带”总体战略统揽全局,覆盖全省,整体推进支点建设。在继续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基础上,全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协调推动武汉城市圈、三峡城市群、襄十随、宜荆荆城市群发展,努力开创多极带动、多极支撑的发展局面。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做好资源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提高绿色gdp,让百姓共享美丽湖北、健康湖北的民生福祉,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湖北富强、中国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加快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以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以江、湖、山、库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以治理雾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扶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市县、生态乡村等创建活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要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着力点,推动开放发展,强化湖北开放新理念,构建开放新体系,找准开放新抓手。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的湖北,更应强化开放的新理念,找准开放新抓手,拓展开放新领域,打造开放新体系,全方位提升湖北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内外联动发展。

在区域开放发展上,大力推动省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东接长三角,中与湘赣皖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西连成渝经济区。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国际区域开放合作,加快策划和推进湖北武汉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对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发展。在开放内容上,要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把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加大“大通关”等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在引进的同时放开脚步走出去。在开放举措上,要坚持和完善发展湖北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积极营造亲商、利商、留商的投资环境,形成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着力点,推动共享发展,更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大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更大力度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共享发展新理念,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秉承历史的责任,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也明确了湖北在“十三五”时期建设“五个湖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支持自主创业。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健全多层次的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疫病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发展方向,被清晰地表述在五个词汇当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引领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重磅文件的通篇。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中共中央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的说明,《建议》的起草工作始于今年2月10日。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

这也是中共中央近20xx年来首次向全会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表示,《建议》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第三,“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建议》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其中,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

根据《建议》,“十三五”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为此,“十三五”期间(20xx-20xx年)将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增长底线是6.5%以上

作为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编制的首个5年规划,《建议》对增长方式、增长目标的考量都与过去有了巨大的区别。根据《建议》,未来5年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经济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等。

他表示,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根据就《建议》作的说明,要确保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标,20xx年至20xx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实际上,经济总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速持续放慢是一个规律。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如果按7%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在6.5%左右时,20xx年人均gdp在1.1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中国人均gdp会更高一些,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的标准。“如果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则等于是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那时还只是高收入国家的下游水平。”蔡志洲说。

《建议》涵盖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三五”规划建议受益股大盘点

xx届五中全会闭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也出炉了。根据各大券商研报,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龙头股。

美丽中国

环保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之一,已经板上钉钉之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相关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已经写入五年规划,环保产业链也愈发引人注目。太平洋证券、渤海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广证恒生、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中投证券等十多家券商发布了关于环保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报告,力挺环保产业链投资机会。

粗略统计,蒙草抗旱成为近期环保产业链表现最好的个股,10月以来涨幅高达79.3%,成为该行业龙头股。此外,大禹节水、福建金森、永清环保、丰林集团、万邦达、中电环保等个股涨幅也超过30%。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也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列出的此次五年规划的十大目标之一。以此推论,农业信息化、农机板块两大概念是较为确定受益十三五规划概念板块。农业信息化概念股在a股市场还较为稀缺,目前智慧农业、神州信息两公司确定有农业信息化业务。农机板块方面主要有一拖股份、新研股份、星光农机等个股。

健康中国

继“美丽中国”概念去年横空出世以来,健康中国概念也在近期得到了热烈响应,相关标的近期股价暴涨。专家表现,健康中国有望写进十三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论,医药医疗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概率也不小。

统计,九安医疗成为该概念板块龙头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127%。另外乐金健康、蒙发利涨幅超过80%,健康元、宝莱特、华邦健康、海虹控股、仟源药业等个股涨幅超过40%。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目前主要包含3d打印、机器人等两大概念板块。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民近期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数据显示,金自天正、博实股份、赛象科技、gqy视讯、沈阳机床、海源机械、华丽家族、三丰智能等个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50%,领涨概念板块。

数据中国

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辞都或多或少与科技有关,尤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产业有望受益“十三五”规划。

数据统计,大数据概念股中,同有科技、拓尔思、天玑科技等个股概念较为纯正;云计算概念股中,超图软件、国脉科技、紫光股份等个股近期涨幅较大;信息安全板块中,北信源、蓝盾股份、任子行、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等个股近期走势较强。

二胎概念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已得到xx届五中全会确认。二级市场上,频频收购幼教资源的威创股份无疑受益二胎放开,婴儿保育设备龙头戴维医疗、奶粉生产商贝因美等,受益最为直接。

国企改革

“改革体制机制”也是“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之一,国企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促进。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主要有军工领域的改制整合,央企层面的整合以及地方国企的改革。

此外还可关注电科四大天王国睿科技、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以及内生外延高成长、低估值的军工平台型“民参军”公司的银河电子和军工测试龙头,工业4.0新宠东华测试。

央企改革概念股,市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等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则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身上。

新能源汽车

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来已久,近段时间更是频频发布各种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产业链无疑是受益最大的。

锂电池产业链方面,多氟多、国轩高科、欣旺达、沧州明珠等个股是龙头;下游充电桩,上海普天、动力源等个股表现最佳;整车、汽车部件方面,比亚迪、宇通客车、江淮汽车、万向钱潮等个股龙头效应显著。

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在减排技术主线下,建议关注中电远达,相关公司还有凯美特气;在减排设备主线下,建议关注中材节能和华光股份。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六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发展方向,被清晰地表述在五个词汇当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引领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重磅文件的通篇。

20xx年来,首次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中共中央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的说明,《建议》的起草工作始于今年2月10日。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

这也是中共中央近20xx年来首次向全会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表示,《建议》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第三,“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建议》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其中,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

根据《建议》,“十三五”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为此,“十三五”期间(20xx-20xx年)将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增长底线是6.5%以上

作为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编制的首个5年规划,《建议》对增长方式、增长目标的考量都与过去有了巨大的区别。根据《建议》,未来5年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经济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等。

他表示,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根据就《建议》作的说明,要确保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标,20xx年至20xx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实际上,经济总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速持续放慢是一个规律。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如果按7%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在6.5%左右时,20xx年人均gdp在1.1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中国人均gdp会更高一些,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的标准。“如果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则等于是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那时还只是高收入国家的下游水平。”蔡志洲说。

《建议》涵盖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三五”规划建议受益股大盘点

xx届五中全会闭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也出炉了。根据各大券商研报,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龙头股。

美丽中国

环保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之一,已经板上钉钉之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相关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已经写入五年规划,环保产业链也愈发引人注目。太平洋证券、渤海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广证恒生、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中投证券等十多家券商发布了关于环保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报告,力挺环保产业链投资机会。

粗略统计,蒙草抗旱成为近期环保产业链表现最好的个股,10月以来涨幅高达79.3%,成为该行业龙头股。此外,大禹节水、福建金森、永清环保、丰林集团、万邦达、中电环保等个股涨幅也超过30%。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也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列出的此次五年规划的十大目标之一。以此推论,农业信息化、农机板块两大概念是较为确定受益十三五规划概念板块。农业信息化概念股在a股市场还较为稀缺,目前智慧农业、神州信息两公司确定有农业信息化业务。农机板块方面主要有一拖股份、新研股份、星光农机等个股。

健康中国

继“美丽中国”概念去年横空出世以来,健康中国概念也在近期得到了热烈响应,相关标的近期股价暴涨。专家表现,健康中国有望写进十三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论,医药医疗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概率也不小。

统计,九安医疗成为该概念板块龙头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127%。另外乐金健康、蒙发利涨幅超过80%,健康元、宝莱特、华邦健康、海虹控股、仟源药业等个股涨幅超过40%。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目前主要包含3d打印、机器人等两大概念板块。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民近期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数据显示,金自天正、博实股份、赛象科技、gqy视讯、沈阳机床、海源机械、华丽家族、三丰智能等个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50%,领涨概念板块。

数据中国

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辞都或多或少与科技有关,尤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产业有望受益“十三五”规划。

数据统计,大数据概念股中,同有科技、拓尔思、天玑科技等个股概念较为纯正;云计算概念股中,超图软件、国脉科技、紫光股份等个股近期涨幅较大;信息安全板块中,北信源、蓝盾股份、任子行、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等个股近期走势较强。

二胎概念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已得到xx届五中全会确认。二级市场上,频频收购幼教资源的威创股份无疑受益二胎放开,婴儿保育设备龙头戴维医疗、奶粉生产商贝因美等,受益最为直接。

国企改革

“改革体制机制”也是“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之一,国企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促进。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主要有军工领域的改制整合,央企层面的整合以及地方国企的改革。

此外还可关注电科四大天王国睿科技、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以及内生外延高成长、低估值的军工平台型“民参军”公司的银河电子和军工测试龙头,工业4.0新宠东华测试。

央企改革概念股,市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等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则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身上。

新能源汽车

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来已久,近段时间更是频频发布各种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产业链无疑是受益最大的。

锂电池产业链方面,多氟多、国轩高科、欣旺达、沧州明珠等个股是龙头;下游充电桩,上海普天、动力源等个股表现最佳;整车、汽车部件方面,比亚迪、宇通客车、江淮汽车、万向钱潮等个股龙头效应显著。

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在减排技术主线下,建议关注中电远达,相关公司还有凯美特气;在减排设备主线下,建议关注中材节能和华光股份。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七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新年伊始,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是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指明路径、开启发展新境界的指挥棒,也是引领湖北“十三五”发展落脚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上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以增强发展新动能为着力点,推动创新发展,坚持把“双创”作为引领湖北发展的第一引擎。

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设“创新湖北”,就是要让创新成为湖北的特质、底色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湖北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创新湖北”,重在建设。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文化,凝聚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让思想解放的火花在荆楚大地绽放,让创新创造创业的源泉在荆楚大地涌流。

创新实质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要始终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突破口,通过出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改革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制度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突出创新改革,必须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成科教强省。

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布局、产业发展和软硬实力三个协调。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当今中国,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今日湖北,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战略支点率先全面小康。我们要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发展关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效能。

坚持协调发展,要切实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贯穿的“全面”总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考虑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联系、精神与物质联系、人与自然联系等,实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要按照支点建设的定位和要求,深化战略顶层设计,深入推动以构建战略支点为核心统领的“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通过“两圈两带”总体战略统揽全局,覆盖全省,整体推进支点建设。在继续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基础上,全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协调推动武汉城市圈、三峡城市群、襄十随、宜荆荆城市群发展,努力开创多极带动、多极支撑的发展局面。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做好资源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提高绿色gdp,让百姓共享美丽湖北、健康湖北的民生福祉,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湖北富强、中国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加快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以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以江、湖、山、库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以治理雾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扶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市县、生态乡村等创建活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要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着力点,推动开放发展,强化湖北开放新理念,构建开放新体系,找准开放新抓手。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的湖北,更应强化开放的新理念,找准开放新抓手,拓展开放新领域,打造开放新体系,全方位提升湖北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内外联动发展。

在区域开放发展上,大力推动省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东接长三角,中与湘赣皖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西连成渝经济区。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国际区域开放合作,加快策划和推进湖北武汉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对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发展。在开放内容上,要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把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加大“大通关”等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在引进的同时放开脚步走出去。在开放举措上,要坚持和完善发展湖北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积极营造亲商、利商、留商的投资环境,形成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着力点,推动共享发展,更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大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更大力度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共享发展新理念,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秉承历史的责任,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也明确了湖北在“十三五”时期建设“五个湖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支持自主创业。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健全多层次的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疫病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八

只有把握好形,才能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强调,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这提示我们,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前提是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如何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呢?科学的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科学把握新常态的特点、规律和趋势。

在发展方位上既看“时”又看“势”

所谓时,是指时局、时机、时点;所谓势,是指态势、趋势、走势。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注意看时,又要注重看势。

时是新常态静态属性的反映。看时,就是观察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处的时代坐标,全面把握我们面临的时机、背景、条件。应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此进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阶段,也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艰难复苏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必然反映。

势是新常态动态属性的体现。看势,就是观察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处的历史坐标,准确把握其面临的变革、走向、趋势。应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来势,看到在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虽然有所回落,但综观全球,它仍是一列快速行进的火车,对世界经济发挥着有力带动作用;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大势,看到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以低端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已难以为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已刻不容缓;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走势,看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逐渐增强,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发生,市场在探索产业发展方向中的力量进一步显现。

只有审时度势,把时与势有机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静而动,才能对新常态的发展方位了然于胸。只有审时度势,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抢抓经济发展先机,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争取经济发展的更大作为。

在发展升级上既看“形”又看“型”

所谓形,是指形状、形态、形式;所谓型,是指类别、结构、性质。不执着于形而在意于型,注重根据形的变化用心塑型,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成功之道。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注意看形,又要注重看型。

形是新常态的外在表现。看形,应把握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态势,把握经济存量的规模和经济增量的变化,把握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和质量效益。

型反映新常态的内在规律。看型,应看到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大转型。把握发展方式的转变,认清经济发展正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把握经济结构的转变,认清经济结构正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把握动力支撑的转变,认清经济发展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改革促动、开放带动;把握增长领域的转变,认清经济发展空间正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只有把握好形,才能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型是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反映,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特征所在。只有自觉在塑型上下功夫、求实效,才能以新方式适应新常态、以新结构引领新常态、以新动力支撑新常态、以新业态拓展新常态,全面打造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升级版。

在发展机遇上既看“近”又看“远”

所谓近,是指眼前、近期、现在;所谓远,是指今后、长远、未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远近结合起来,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注意看近,又要注重看远。

正视新常态“最痛处”、解决“最难处”、争取“最好处”。看近,应正确对待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暂时困难、结构调整的“阵痛”,积极化危为机,着力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促改革,实现即期经济发展目标。

看到新常态带来更多更长远的发展机遇。看远,应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的增速换挡,有利于克服资源消耗多、效率低下、产能过剩、泡沫积聚等痼疾,为进一步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腾出空间;新常态下的结构优化,有利于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新常态下的动力转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统筹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不断激发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只有在“近”字上聚焦,才能立足当下,从现在做起,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只有具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开阔胸襟、做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及早谋划,才能抓住我国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实现经济发展长远目标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应该如何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进而在清晰地把握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宏观环境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充分认识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即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到当前的中高速增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行周期,经济增速在波动中放缓,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回落至6.9%。这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已有的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被满足。进入新常态,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的变化集中显现,这既表现在需求侧,也表现在供给侧。

从需求侧来看,20xx年我国城镇户均达到1套房,20xx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按照国际经验,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之后,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需求都将发生明显变化。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在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长24%,今年前三个季度已下降到2.6%;汽车产量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7.9%,今年前三个季度却下降到0.9%。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需求和汽车市场需求的下降,钢铁、水泥、玻璃、轮胎、电子、家电、家装等关联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

从供给侧来看,20xx年以后,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820万人,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不断强化,以往那种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过去一个时期制造业迅猛扩张而形成的巨大产能,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过剩局面,特别是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利润水平大幅回落,有的行业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由此可见,新常态更具本质的变化特征还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在需求侧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一味地扩大投资和产出规模,虽然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投资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其结果,不仅会使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明显减弱,进而还会错失结构调整的机会。因此,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资产重组,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动力。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需求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不主动调整也会被动调整,而被动调整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窗口期。过去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固然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但也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机遇。因此,“十三五”时期要充分用好经济下行形成的倒逼机制,把握好窗口期的宝贵机会,下决心推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出清过剩产能。过剩产能特别是“僵尸企业”造成资源沉淀,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再配置,还会延误结构调整的时机,使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可以说,近一个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工业品出厂价持续回落,与产能过剩是分不开的。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到今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连续43个月负增长,表明产能过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只有下决心出清过剩产能,促进资源优化再配置,结构调整才能有效推进。因此,“十三五”时期要下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动力转换要把握好新旧动力的相互关系。新旧动力并存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旧的动力如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产业板块体量较大,虽然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来替代。今后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让旧动力焕发青春。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新的动力,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逐步替代传统动力。

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动力转换,都要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在生产要素供需形势发生趋势性变化、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迫切要求从提高要素生产率中挖掘新动力。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对冲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家和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发挥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中的积极作用,真正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

第一,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创新是提高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未来产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的根本途径。二是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四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最核心的功能是创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产业标准和商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减轻企业家创新风险。五是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金融支持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创新用好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第二,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过去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铺摊子”,主要是扩大产能和规模。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能过剩压力增大,产业发展需要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四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进入国际前沿水平。五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第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最大内需所在。20xx年,我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54.77%,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已经进城的两亿五千万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能够实现市民化,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购买能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城镇化发展还将创造高铁、地铁、机场、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是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二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继续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全面实行身份证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严格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多采取“补人头”方式,有效消化现有的存量房地产。

第四,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一方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将直接进口资源转变为进口原材料。拓展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的国际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创新是走向未来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要通过创新引领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发展方向,被清晰地表述在五个词汇当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引领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重磅文件的通篇。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中共中央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的说明,《建议》的起草工作始于今年2月10日。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

这也是中共中央近20xx年来首次向全会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表示,《建议》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第三,“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建议》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其中,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

根据《建议》,“十三五”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为此,“十三五”期间(20xx-20xx年)将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增长底线是6.5%以上

作为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编制的首个5年规划,《建议》对增长方式、增长目标的考量都与过去有了巨大的区别。根据《建议》,未来5年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就《建议》向xx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经济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等。

他表示,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根据就《建议》作的说明,要确保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标,20xx年至20xx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实际上,经济总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速持续放慢是一个规律。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如果按7%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在6.5%左右时,20xx年人均gdp在1.1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中国人均gdp会更高一些,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的标准。“如果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则等于是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那时还只是高收入国家的下游水平。”蔡志洲说。

《建议》涵盖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三五”规划建议受益股大盘点

xx届五中全会闭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也出炉了。根据各大券商研报,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龙头股。

美丽中国

环保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之一,已经板上钉钉之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相关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已经写入五年规划,环保产业链也愈发引人注目。太平洋证券、渤海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广证恒生、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中投证券等十多家券商发布了关于环保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报告,力挺环保产业链投资机会。

粗略统计,蒙草抗旱成为近期环保产业链表现最好的个股,10月以来涨幅高达79.3%,成为该行业龙头股。此外,大禹节水、福建金森、永清环保、丰林集团、万邦达、中电环保等个股涨幅也超过30%。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也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列出的此次五年规划的十大目标之一。以此推论,农业信息化、农机板块两大概念是较为确定受益十三五规划概念板块。农业信息化概念股在a股市场还较为稀缺,目前智慧农业、神州信息两公司确定有农业信息化业务。农机板块方面主要有一拖股份、新研股份、星光农机等个股。

健康中国

继“美丽中国”概念去年横空出世以来,健康中国概念也在近期得到了热烈响应,相关标的近期股价暴涨。专家表现,健康中国有望写进十三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论,医药医疗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概率也不小。

统计,九安医疗成为该概念板块龙头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127%。另外乐金健康、蒙发利涨幅超过80%,健康元、宝莱特、华邦健康、海虹控股、仟源药业等个股涨幅超过40%。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目前主要包含3d打印、机器人等两大概念板块。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民近期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数据显示,金自天正、博实股份、赛象科技、gqy视讯、沈阳机床、海源机械、华丽家族、三丰智能等个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50%,领涨概念板块。

数据中国

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辞都或多或少与科技有关,尤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产业有望受益“十三五”规划。

数据统计,大数据概念股中,同有科技、拓尔思、天玑科技等个股概念较为纯正;云计算概念股中,超图软件、国脉科技、紫光股份等个股近期涨幅较大;信息安全板块中,北信源、蓝盾股份、任子行、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等个股近期走势较强。

二胎概念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已得到xx届五中全会确认。二级市场上,频频收购幼教资源的威创股份无疑受益二胎放开,婴儿保育设备龙头戴维医疗、奶粉生产商贝因美等,受益最为直接。

国企改革

“改革体制机制”也是“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之一,国企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促进。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主要有军工领域的改制整合,央企层面的整合以及地方国企的改革。

此外还可关注电科四大天王国睿科技、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以及内生外延高成长、低估值的军工平台型“民参军”公司的银河电子和军工测试龙头,工业4.0新宠东华测试。

央企改革概念股,市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等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则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身上。

新能源汽车

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来已久,近段时间更是频频发布各种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产业链无疑是受益最大的。

锂电池产业链方面,多氟多、国轩高科、欣旺达、沧州明珠等个股是龙头;下游充电桩,上海普天、动力源等个股表现最佳;整车、汽车部件方面,比亚迪、宇通客车、江淮汽车、万向钱潮等个股龙头效应显著。

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在减排技术主线下,建议关注中电远达,相关公司还有凯美特气;在减排设备主线下,建议关注中材节能和华光股份。

2023年对新常态看新常态干心得体会优质篇九

五大发展理念是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新理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以多维视角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学习,我体会有三个思维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工程或技术层面的思维,第二个层次是逻辑或设计层面的思维,第三个层次是哲学或理念层面的思维。做经济工作,这三种思维均需具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新理念,属于哲学或理念思维层次,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

有人可能会担忧哲学或理念思维距离实际比较远,容易成为一般号召,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谋篇布局,而且每个发展理念又有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同时,五大发展理念要统领和贯穿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还会有更加具体的政策设计和发展举措支撑。显然,哲学或理念思维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对实践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当然,不同思维层次的选择未必完全一致,如同战略与战术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有时为了战略全局的主动,战术局部就要作出牺牲。

认识和把握发展新理念,应从新阶段、新常态的判断入手。一段时间以来,在经济工作中,我们经常运用的是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诚然,诸如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和多国模型等,当前仍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就工业论发展,只从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看问题,显然已不合时宜。

我国重视收入水平的分析,尤其是对“中等收入陷阱”保持高度警惕。不言而喻,这是正确的。20xx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从实证分析角度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可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工资水平上升,这个优势会逐渐丧失;如果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现停滞。一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发展共享度不够、盲目采用西式民主、实行民粹主义福利政策等原因。我们要汲取其中的教训,但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发展环境,仅仅从收入水平单一因素看问题是不够的,还需引入系统分析方法。

新阶段、新常态与发展新理念关键围绕发展思路。要从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发展程度、发展的关联性、发展的国际背景等多维视角看问题,既分析需求又分析供给,既分析总量又分析结构,既分析生产又分析分配,既分析收入又分析投入,既分析资源条件又分析技术和体制因素,既分析现状又分析趋势,既分析经济又分析社会和文化。因此,我们对发展阶段的判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树立全面、系统、动态思维,不能简单化。既要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规律出发,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把握阶段性特征,如由粗放到集约、低端到高瑞、简单分工到复杂分工、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等;也要把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世界经济长周期特点联系起来分析。还应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与新阶段相联系的发展状态,绝不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另一种说法。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态,不是短暂的偶然现象,而是长期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并引领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