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精选9篇)

时间:2023-09-26 07:25:03 作者:书香墨 评语寄语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精选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一

细长的地平线向天空伸展

所有纯洁的花

始终生活在森林的边缘

山谷偶尔醒来

看看阳光下颤动的树影

风从一边吹来

又从一边过去

树上小小的屋子摇个不停

我每天都会出海

淡蓝的水域有几百根手指

几百根手指是大地的泪痕

我开始用网捞鱼

珊瑚礁中游荡着美丽的鱼群

银白的波浪现出微笑

告诉我收获的`是贝壳和海草

生活是一种符号

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上

有时走过一片草地

四下是雨后干净的泥土和空气

简简单单的幸福就出现了

栀子花赞美着一切

柔软的花床盛放着闪亮的梦境

春天在哪呢

直到男孩走出了冬季的夜晚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二

五千年以来数亿万人前赴后继、代代呕心沥血,终于创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无时不在体验着这种浓厚的文化。我们整个身心都沐浴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之中,这种氛围同时也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带入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集体中。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久远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看做我们民族的骄傲,把它当做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

其实我们每过一天都是在创造历史,神五“、”神六“载着中国人拜访了宇宙,接着”神七“也已飞向太空,并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中国人的脚印,”奥运会“、”世博会“那早已不是那几千年来的遥远的梦想,现在它们却是那一个一个美好的回忆、一张一张美丽的笑容、一篇一篇动人的华章,也在宇宙,”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也相继奔向了那有着神秘面纱的`月亮,代表中国向月球发出亲切的问候?一切美好的梦想,一切遥不可及的梦想,一切以前不能实现的梦想———现在我们都实现了!

女儿看我在看这本书,她也翻开跟我一起阅读了,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三

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杜甫《赠卫八处士》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8)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9)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李商隐《乐游原 》

10)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11)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1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1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5)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1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1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19)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咏梅》

20)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谢灵运《登池上楼》

21)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22)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23)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4)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陈与义《襄邑道中》

25)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26)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白居易《花非花》

2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王勃《滕王阁诗》

28)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29)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0)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1)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李白《送友人》

32)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杜甫《八阵图》

33)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4)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5)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36)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37)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秦观《春日》

38)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39)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40)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四

古代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典古训,这些古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融合了智慧与道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如今,随着社会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愈发快速,有时会迷失在享乐主义和物质追求中。因此,回归古训,以更深刻的眼光审视现代生活,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古训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指导意义

古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告诫人们要善待他人,以待人如己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这种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古训中还有“知恩图报”的教诲,敦促人们要报答帮助自己的人,以及“不忘初心”的劝告,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对自己最初的信念的忠诚。这些古训的影响力贯穿了千年,是现代人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宝贵财富。

第三段:古训对于家庭关系的启示

中华古训还可以为现代家庭生活提供指导。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古训中有关于家庭的格言警句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孝悌忠信”和“兄弟为名,不必太亲”等古训都告诫人们要顾全家庭利益,不仅要对年长者尽孝,还要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这些古训不仅指导着家庭的相处之道,也对于培养子女的品德起到了积极影响。通过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第四段:古训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从古至今,古训不仅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家庭关系至关重要,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训中关于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教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例如,古训中的“宁可直而不曲,人而不肖;宁可精而不博,学而不成”的意涵告诉我们要坚守原则,勇于拒绝不公正,尽管可能面临困难。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和道德的约束,只有通过秉持古训中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才能建设一个和谐富裕的社会。

第五段:重拾古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物质追求,忽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古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回归古训,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培养良好品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读经典、学习古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来先贤智者们积累的智慧和思想,这也是我们坚持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让古训成为现代人心中的明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古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千年智慧,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重拾古训并将之融入现代生活中,对于培养良好品德、建设和谐社会非常重要。通过积极学习古训,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改善家庭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只有继承和发扬古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繁荣。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五

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0、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3、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7、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8、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9、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20、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2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3、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2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25、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26、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2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8、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2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4、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35、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36、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3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39、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4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41、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42、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43、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45、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46、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8、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4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5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5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53、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54、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55、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5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5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5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9、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60、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61、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6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6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6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6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66、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68、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6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70、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六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的经典作品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代的思想和行为。近期,我有幸读到了一些中华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不仅领略到了深邃的思想和美丽的艺术,也汲取到了宝贵的生活智慧。下面,我将从学习的体会、文化传承的意义、情感的共鸣、人生的启示以及个人成长的影响五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华经典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学习的体会。阅读中华经典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士人追求德行的崇高境界。《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我深深地反思了现代社会的消极倾向。与古代文人的高风亮节相比,我们的内心往往缺乏了奋斗的动力和担当的责任。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使我对自身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激励我不断追求卓越。

其次,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华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如孝、礼、廉、耻等。这些道德观念成为了我们民族思想的基石,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通过读书,传承这些经典,我们才能不断弘扬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其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

第三,情感的共鸣。中华经典作品正如中国大地上的血脉流动,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读《论语》的时候,我不禁陷入到孔子和他的徒弟们的言谈之中,仿佛亲身感受到他们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高尚情操。阅读《红楼梦》时,我被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触动,仿佛亲历了他们的幸福和痛苦。这些经典作品所激发起的情感共鸣,让我深入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样性,也让我品尝到了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美味。

第四,人生的启示。中华经典作品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慨叹与思考。《庄子》中的“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以及《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给予了我对人生的种种疑问以启示。这些启示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和价值,提醒我要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幸福。

最后,个人成长的影响。在阅读中华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思考、感悟、品味文化的乐趣,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智慧。中华经典作品中的精神追求,对我个人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读《诗经》时,我不禁为那些短短数十字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所感叹。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也在这些经典中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和力量。

总之,阅读中华经典不仅让我品味到了深邃的思想和美丽的艺术,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中华经典,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也在其中汲取到了宝贵的生活智慧。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将中华经典的精神和智慧传承下去,使之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七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

烦君玉指分明语,知是琴心佯不闻。

年代: 唐 作者: 窦巩

懒性如今成野人,行藏由兴不由身。

莫惊此度归来晚,买得西山正值春。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白马逐牛车,黄昏入狭斜。柳树乌争宿,

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征人去日殷勤嘱,莫负心期。

寒雁来时,第一传书慰别离。

轻春织就机中素,泪墨题诗。

欲寄相思,日日高楼看雁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韩公堆北涧西头,冷雨凉风拂面秋。

努力南行少惆怅,江州犹似胜通州。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八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训,以增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中华经典古训的深奥和智慧。

第二段:尊师重道

中华经典古训中尊师重道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和待人,建立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老师,跟随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不断努力。正是因为尊师重道的思想的影响,我能够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经典古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德治的重要思想。通过修身,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通过齐家,我们可以传承家庭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治国,我们可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平天下,我们可以修复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四段:忠诚、孝敬和爱国

忠诚、孝敬和爱国是中华经典古训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忠诚意味着对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和朋友的付出和忠诚,同时也意味着对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坚定不移。孝敬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爱,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爱国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只有在忠诚、孝敬和爱国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段:结尾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念。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尊师重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诚、孝敬和爱国的实践,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筑起中华文化的长城,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继续传承下去。

诵中华经典朗诵稿篇九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古代经典著作,这些书籍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走进中华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经典著作,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中国经典著作中所包含的丰富哲学思考令人受益匪浅。《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本之一,它以深邃的思考和简练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道家的哲学思想。通过读懂其中的真谛,我们可以领悟到“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重要的道家观念。《孟子》则重点关注人性的善恶与教育的关系,通过寓言故事和对话,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性善论”和“存心者生”等思想。通过学习这些哲学思考,我得以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智慧的来源。

其次,中华经典中的智慧启迪了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塑造,向读者展示了封建社会中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等普遍的人生命题。《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格言和箴言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言,让我意识到了善待他人、虚心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中华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史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收录了自夏朝至汉朝的历史记载。通过阅读《史记》,我不仅了解了古代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故事,还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论语》中的一些典故和故事也成为我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遗产。

还有,中华经典教会了我如何正确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挫折。《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它在讲述思辨和幽默的同时,传递了许多人生智慧。《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经典,它以其完备的战争理论改变了战争的历史进程。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懂得了对时事和人生中的不如意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学会随遇而安和宽容他人。

总而言之,走进中华经典是一次独特的心灵旅程。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获得深邃的哲学思考、智慧的启迪、文化的传承以及正确面对人生的指导。这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将一直伴随着我,引导着我的思考和行为。我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中华经典,一同探索其中的智慧和信仰。

(字数: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