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心得(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8 23:10:46 作者:纸韵 心得体会

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环保科技创新的突破,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环保车间基层管理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作为一名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者,我深切感受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车间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环保意识要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作为车间基层管理者,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只有自己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够有效地影响身边的人。在车间中,我定期组织环保培训,向员工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实例告诉他们环境保护对于企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其次,加强环境管理。环保车间的基本任务就是保护环境,因此环境管理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定期检查车间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废气排放、废水处理等。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噪音和污染物的控制,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提高环保设施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员工的环保培训。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只有让员工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做好环保工作。因此,我在车间中积极组织员工的环保培训。我们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向员工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培训一些环保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员工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第四,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作为基层管理者,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监管部门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我们要定期与监管部门开展座谈会和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与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能够使我们的环保工作更加有力、更加高效。

最后,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是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者,我认为我们更有义务多做一些。我们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我组织车间员工参加环保义工活动,如清洁河道、绿化环境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

总之,作为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者,环境保护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通过深入的环保意识、严格的环境管理、加强员工培训、与监管部门合作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打造绿色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焦化企业环保管理心得体会

焦化企业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而环保管理对于焦化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在一家焦化企业工作多年,参与了环保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到了环保管理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于焦化企业环保管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焦化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环保工作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每个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培训讲座,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其次,焦化企业要加大环保设施和技术投入。环保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环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焦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环保设施进行改造或者新建,以确保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环保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确保焦化企业的环保工作能够持续改进。

第三,焦化企业要加强环保监督和管理。只有细致入微地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落实环保要求。在监督方面,企业要加强与环保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环境问题。在管理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开展环保检查和评估,确保企业的环保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第四,焦化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减少环境影响。焦化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焦化企业要强化污染治理。对于废气治理,企业要采取有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减少废气排放量。对于废水治理,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于固体废弃物,企业要分类处理,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焦化企业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环保工作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焦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广泛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增强社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同时,要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环保治理项目,共同推动焦化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综上所述,焦化企业环保管理的心得体会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环保设施和技术投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加强环保监督和管理,落实环保要求;加强污染治理,减少环境影响;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只有全面深入地做好环保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焦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赢。

焦化企业环保管理心得体会

焦化企业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环节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煤炭资源巨大且成本相对较低,许多焦化企业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存在严重问题,严重威胁到环境质量和民众健康。因此,加强焦化企业环保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引入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焦化企业的环保工作,让企业意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性。

第二段:加强环保技术设施建设。

首先,焦化企业应加强环保技术设施的建设。例如,采用先进的煤气净化技术和高效的粉尘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此外,加强焦化炉的密封和清洁设备的运行,可以有效避免污水和废气的泄漏,减少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设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环境影响,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

第三段: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也是焦化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对于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和及时监测,是企业有效实施环保管理的基础。

第四段: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

此外,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也是焦化企业环保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员工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责任感。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员工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技能和操作水平,确保环保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五段:积极响应政府环保政策。

最后,焦化企业还应积极响应政府的环保政策,主动履行环保责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目标和计划,积极参与环评、能耗审核等工作。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主动接受监督检查,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推动焦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环保技术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以及积极响应政府环保政策,焦化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为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加强环保管理,焦化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与环境和谐共处。

铁路隧道环保管理心得体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需求逐渐增长,铁路在现代化交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铁路隧道作为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还对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然而,隧道建设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如土壤侵蚀、植被破坏以及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等。为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铁路隧道的环保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就铁路隧道环保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在铁路隧道的设计和规划阶段,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隧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应该充分考虑隧道对土地、水源、植被和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并提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隧道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要制定严格的环保施工规范。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尘土、废水和噪声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并保护周边的环境,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施工规范,并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中。比如,对尘土、废水和废弃物等的处理和处置应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再次,加强对隧道运营期的环境监管。隧道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隧道运营期的环境监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对隧道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其次,要加强对运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严格执行环保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得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后,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隧道运营策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最后,倡导环保意识,强化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广泛弘扬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真正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铁路隧道环保管理中,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环保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同时,要倡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保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铁路隧道环保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对环保管理的共识。

总之,铁路隧道作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保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的环保施工规范、加强对隧道运营期的环境监管以及倡导环保意识和社会参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铁路隧道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铁路隧道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只有做好环保管理,铁路隧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交通事业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与舒适。

环保车间基层管理心得体会

环保车间是现代工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基层管理,它对于车间的运作效率和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基层管理心得体会,以期为环保车间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第二段:建立强大的团队。

一个成功的车间管理,离不开一个出色的团队。因此,建立强大的团队是基层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首先,我们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招聘环节,我们要根据工作需求,设定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并进行严格的面试,以确保雇佣到合适的人才。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另外,我们要注重团队的协作,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各种适当的活动和培训,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实现良好的协同效果。

第三段:明确目标,激励动力。

明确的目标是基层管理的核心,也是推动车间管理发展的关键。在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中,我们要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使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此外,我们还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奖金制度、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等,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员工的心理激励,通过关怀和关注,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素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第四段: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在环保车间的管理中,优化工作流程是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工作流程,找出其中的短板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工作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和顺畅。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科技创新,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方法,减少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车间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对工作流程和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提高工作执行的效果和质量。

第五段:塑造企业文化,促进发展。

在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我们要倡导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团队合作和诚信正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此外,我们还要注重沟通和反馈,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和共同发展。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我们可以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环保车间的持续发展。

结尾段:

基层管理是环保车间运转的重要保障,它对于车间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强大的团队,明确目标,激励动力,优化流程,塑造企业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基层管理,我们才能够实现车间的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作为车间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以推动环保车间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铁路隧道环保管理心得体会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铁路线路的一部分,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和便利至关重要。然而,隧道的建设和运营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隧道所处的环境,我所在的团队积极探索,并总结了一些关于铁路隧道环保管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注重隧道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隧道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对项目进行全面审查,了解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样可以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我们要注重隧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隧道施工期间,我们要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有效的隔音、防尘措施,保证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同时,我们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对周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第三,我们要注重隧道运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隧道建成后,我们要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此外,我们还要加强隧道周边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同时,我们要加大隧道救援设备的投入,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隧道运营的安全和环保。

第四,我们要注重隧道员工的环境意识培养。隧道环保管理的工作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只有员工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地执行环保管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最后,我们要加强隧道环保管理的宣传与监督。通过对外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铁路隧道环保工作的关注和认识。同时,加强对隧道环保管理的监督,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只有宣传和监督相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铁路隧道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铁路隧道环保管理需要注重项目评价、建设、运营、员工培养以及宣传与监督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重视和实施,才能保障铁路隧道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铁路隧道所处的环境,为推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保车间基层管理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近年来,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推进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我有幸担任一家环保车间的负责人,并积极参与环保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感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对于环境保护任务的落实至关重要。以下是我总结的环保车间基层管理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建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约200字)。

作为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者,第一步就是建立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发放环保倡议书等方式,向员工宣传环保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环境保护培训,并制定了环保目标考核制度,以激励员工主动参与环保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第三段:提升环保技术水平(约200字)。

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还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环保技术水平,以确保生产过程中更好地达到环保要求。我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在废气、废水处理方面,我们加强了监测和治理,确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四段:加强环保宣传和交流(约200字)。

除了在企业内部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们还积极开展外部的环保宣传和交流。我们邀请专家到车间进行技术指导,与同行业企业分享经验,参与各类环保论坛和展览。同时,我们也通过媒体发布环保成果和经验,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这些宣传和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推动了行业内的环保共识,实现了共赢。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约200字)。

在环保车间的基层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建立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要加强环保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和交流。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团队建设,推动环保工作在企业内部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中,让环保理念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出一份力。

环保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财税〔20xx〕61号)、《山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晋财预〔20xx〕70号)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财政专项资金分配职责规定的通知》(晋财办〔20xx〕24号)等规定,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排污费、排污权专项收入和预算内资金安排的污染防治资金用于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支出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环境保护以当地投入为主,省级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指技术、工艺等符合环保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纳入各级环境保护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现污染物减量化排放的各类污染防治和技术改造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指重点区域、流域实施污染防治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ppp模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推广应用示范项目。

(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限于排污权专项收入安排)。

(五)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第五条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或“项目申报法”方式分配。“因素法”方式通过资金分配因素测算切块下达,并明确资金用途。“项目申报法”方式分配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方式下达。

第六条“因素法”分配方式,由省环保厅按照各设区的市环境治理工作任务需求、上年度上缴排污费金额、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环境质量状况、以往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等提出分配因素、权重、分配公式并商省财政厅同意后,由省环保厅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分配因素、权重等可根据当年环保工作重点和任务调整。

第七条“项目申报法”分配方式,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环保厅负责建立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库。由县级环保部门按照省环保厅制定的《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项目申报,逐级上报省环保厅。省环保厅按照规定及程序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初审、专家评审,在择优排序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具体项目并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

第八条省环保厅将资金分配计划以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文件报省财政厅审核。

第九条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省级部门或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财政部门。对按因素法分配到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的专项资金,由市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环境治理任务要求,规划或方案确定的目标,按照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和原则、年度支持重点和预算指标,将资金分配到具体项目,并于省级预算下达后1个月内将资金分配情况(含资金安排原则、安排依据、安排明细表等)、专家评审结论等相关资料报省环保厅。

第十条各设区的市、县(市、区)财政、环保部门要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并督促项目单位抓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按进度实施。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严禁随意改变专项资金支出用途和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责任制。项目单位要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落实项目法人,承担项目申请、实施、验收、运行等全过程的管理职责。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工程类项目),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技术规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质量,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批复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确需进行调整的,项目单位应原渠道提出变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项目执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项目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验收。按“项目申报法”拨款补助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环保厅组织竣工验收。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和按“因素法”安排各设区的市、县(市、区)的专项资金项目,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并将验收有关资料报省环保厅备案。

第十五条省环保厅应科学确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省财政厅组织审核后批复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资金。预算执行中省环保厅应加强绩效监控,项目实施效果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的.应及时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项目执行。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向环保部门报告本单位绩效评价工作情况,提交绩效评价报告。省环保厅负责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省财政厅要求在年度结束后一个季度内提交上一年度的绩效评价报告,整改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负责审查省环保厅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或组织实施再评价,或对重点项目引入每三方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十八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应接受财政、环保、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和财政部门(或评审机构)等方式,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按“因素法”切块分配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的专项资金,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设区的市应于次年1月底前向省环境保护厅报告上年度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九条凡违反国家及本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省环保厅应在门户网站或通过其他媒体渠道向社会公开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绩效评价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凡此前我省有关规定和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设区的市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环保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爱心环保协会(以下称爱心环保协会)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公文管理等。

第三条归档范围:发展规划、学期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项目策划、通告、通知、海报、传单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第四条财务方面、档案管理由人事部负责,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完整。

第五条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一)会长、副会长及部长借阅档案应通过秘书处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二)协会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会长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三)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转借、遗失。

第六条协会印章一般由副会长负责保管。未经会长批准,印章不能交给他人管理使用。

第七条协会印章的使用一律由会长签字许可后副会长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后果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3)对于擅自使用印章或以欺骗手段使用印章,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协会所有需要盖章的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九条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会长签字批条方可开出。

第十条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第十一条各部门所有打印、复印公文或文件必须至少一式两份,交秘书处留底存档。

第十二条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协会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交秘书处研究并提请理事会批复。

第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归爱心环保协会常委会。

第十四条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生效。

环保管理制度

实验室为切实履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本校实验室排污管理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相关教学人员和学生的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1.实验室应定期登记和汇总本实验室各类试剂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存档、备查并报学校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2.实验室中易燃易暴及腐蚀性的物品的暂存、交换、运送和处置,应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接触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废弃。禁止将废弃药品以及已受污染的器皿等转移给不具备污染治理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使用;禁止丢弃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废液等。

3.实验室应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采用试剂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实验方法和设备。

4.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清点整理好教学仪器、药品及其它设备,玻璃仪器要刷洗干净,摆放整齐,并向教师询问仪器、药品禁止使用情况及问题,经教师或实验教师验收并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5.要爱护公共财物,小心使用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注意节约药品和水电。

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公司环保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和噪声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致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环节。

生产部、工程部及各生产车间。

4.1“三废”定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的废水、废气、废渣。

4.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4.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4生产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4.5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4.6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7废水方面。

4.7.1纯化水站:树脂再生后的废酸、废碱、纯化水罐清洗用的废酸或废碱。

4.7.2锅炉房消烟除尘废水。

4.7.3车间生产产生的废水及生活污水。

4.7.4纯化水站、锅炉房及车间产生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滤池滤过达标后排放。

4.8废气方面:锅炉燃烧产生的含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水幕除尘处理。

4.9生产车间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锅炉煤渣采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4.10空调机、空压机及锅炉引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4.11公司内危险品必须按照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贮存、保管以及销毁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管理制度

为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防止环保设施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各车间负责环保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等的管理。

行政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环保设施运行。

台帐建立。

1)各车间建立运行台帐。

2)各车间建立检(维)修台帐。

检(维)修计划。

1)各车间在每年11月制定下年度设备、设施检(维)修、费用、备品备件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检(维)修期间监督。

1)各车间在检(维)修期间前要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安全设备、设施检查、现场安全监管人员落实。

2)办公室要督促检查检(维)修现场安全措施落实状况。

环保设备、设施的使用。

1)各车间在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操作前,由设备所在部门对其进行设备操作规程的培训。

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点检。

1)各车间做好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点检,并保存点检记录。

2)环保设备点检内容:。

(1)环保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

(2)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正常;。

(3)环保设备、设施润滑、清洁情况;。

(4)其他需要点检的项目。

环保设备、设施的定期保养。

1)环保设备、设施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做好日常的清洁、润滑等工作。保养由使用部门负责监督。

2)环保设备、设施保养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马上查明原因;报各车间维修。

环保设备、设施的维修。

1)环保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按年度检修计划或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对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并保存检修记录。检修完成应由设备使用人签字确认。

2)正在修理的环保设备、设施在环保设备、设施显著位置放置安全警告标志标牌。并在设备开关处设置“禁止合闸”等标识牌。有必要时拉出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检测环保设备、设施的定期检验、校正。

1)各车间负责按规定的周期实施检测环保设备、设施的检验、校正。

2)各车间保管好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并将检验合格的标签张贴在检测设备的醒目位置,并注明有效期限。

3)年度检验情况必须记录在《检测设备台帐》中。

各车间按照备件的磨损和需求情况,购买必要的备件,每月对设备的备品、备件进行盘点。

环保管理制度

1、设立环保管理基金,每人每月100元,当月未出现环保事故,按时发放,出现事故的按情节严重处罚处理。

2、加强设备管理,严禁“跑、冒、滴、漏”的发生,对出现“跑、冒、滴、漏”造成环境污染、熏坏花草树木的每发生一次扣除车间全部环保奖金。

3、所有冲洗废水一律要收集进入污水池,冲洗地面要用喷枪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违反规定每次罚款100元。

4、生活垃圾由统一暂存于垃圾存放区集中处理,废油、废液不能随便乱倒,一律倒入废液罐集中处理,私自乱倒的每次罚款100元。

6、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搞好环境卫生,对各人的卫生区要坚持每天清扫,始终保持清洁,每星期五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一次不合格扣除效益工资30元,日常检查发现四次不合格扣除效益工资30元。

7、对生产过程和实验、化验用完的试剂、包装瓶、桶、废弃物要造册登记上报,做好化学危险品“三废”的收集和回收工作,不得随意乱丢乱放。垃圾桶分类放置,禁止将易燃、易爆、有毒的废弃物倒入垃圾桶和混入垃圾收集站,对私自乱倒的每次罚款100元。

8、对出现的各种环保隐患和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本部门不能落实的,要提出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落实整改和技改。

9、实行奖罚制度,每年底对环保方面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环保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好我县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沉、全面覆盖"原则,改革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形成各有所管、各尽其责、信息畅通、集约高效环境监管格局,实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无死角。

(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要求将大气、水、重金属、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各项污染防治目标和规划落实到位。

(二)确保污染源环境监管工作到位、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监督全县工业园区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到位。

(四)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和整治。

(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信访、重复访总量,优化投资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环境安全感。

(一)网格划分。设立县、乡镇、村三级责任网格,做到监管有机衔接、不留空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格管理责任制。

一级网格: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建立一级网格,主要领导为全县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网格监管工作负总责,行使统一指挥、监督和调配全县网格化体系;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调度、督促工作具体开展;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开展网格化具体工作;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负责各自工作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承担具体责任。

二级网格:全县共划分18个乡镇人民政府和1个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网格监管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指导辖区内相关单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开展好环境保护各项行动,协调处置辖区内环境违法行为。各地应根据辖区内企业污染排放现状,建立县级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把国控、省控、县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作为县级网格监督管理的重点,适时开展检查。

三级网格:以村(社区)建立三级网格。由各村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网格监管负总责,指导、协调和监管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协调解决环境保护各项事宜。

(二)网格职责。按照巩固一级网格、优化二级网格、提升三级网格的工作思路,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制。下级网格接受上级网格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上下级网格间统筹协调,共同完成所担负的环保网格监管工作。

县(一级网格):县政府对全县的环境质量、河流出境断面、饮用水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管理以及各项污染防治目标和环境信访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制度。配备人员,投入资金,确保网格监管正常运行。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全县重点环境问题,分解工作任务。制定考核细则,负责对下级网格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县环保局受县政府委托负责全县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对下级网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并负责向上级环保部门和县政府报告工作。

镇(乡、街道)(二级网格):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环境工作负总责。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管内容、监管流程、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建立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带领所属网格相关部门落实环境监察制度和要求,明确责任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做好网格内环境监管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网格内各项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参与重大环境专项检查行动,协助一级网格对网格内重点环境监管工作和突出环境违法问题的调查或督查,做好有关环境污染和纠纷的调解工作;汇报、上报本网格单位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度情况。统筹各部门力量,牵头解决辖区内上级交办、群众举报、媒体调查和自查发现的各类环境保护信访问题。建立环境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人员、装备、物资器材,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处置各种环境污染事故。

村(社区)(三级网格):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在上级网格的指导下开展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对本级环境监管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对辖区内的污染源摸底排查,建立全面准确的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立即上报上级网格,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协助上级网格完成对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及处理工作;及时调查处理污染纠纷和信访案件,防止发生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部门网格职责。

环保部门: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进行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督,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综合督查;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区域限批、企业环境行为监管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组织和监督实施;负责本行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管,协调辖区内各级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对环境违法问题进行联合执法,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建立环境监管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发改部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实施本行政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拓宽环保筹融资渠道;负责统筹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经贸部门:组织实施全县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的淘汰工作计划,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引进、开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及科技成果;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参与拟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制定和发布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协调配合各执法部门对落后产能依法实行监管;承担工业企业的节能目标考核,采取措施推进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提出由政府审批和核准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的能耗、水耗审核意见,指导协调工业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节能监察工作;依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规定,办理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教育部门: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在突发环境事件和恶劣空气状况下,可能危及师生安全时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急保护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科技部门: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公安部门:依法查处涉嫌环境刑事犯罪案件和因环境违法需予以行政拘留的治安管理案件;负责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进行监督管理,依法组织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监督管理;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和泄漏等各类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监察部门: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执纪监督问责;参与和监督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负责环境问题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民政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积极参与涉及环境公害事件的社会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加强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健全环境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按部门预算程序将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贯彻中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和经济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我县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依法加强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推进环境保护税费改革;加强对各部门涉及环境保护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人社(公务员管理)部门:会同纪检监察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环境问题问责调查结论,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落实问责处理决定。

国土部门: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组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手续;开展地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矿山地质灾害,负责国土开发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依法取缔非法矿山开采和粘土烧砖等行为。

住建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并经批准后依法实施。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防范违法开工建设行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督促和指导房建和市政工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城管部门:城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负责辖区内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交通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推进绿色交通建设;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依法办理交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组织实施港口、码头、船舶及交通干线污染治理,对职责范围内机动车船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公路建设工程污染防治和管理;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会同和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水务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办理水利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组织开展地下水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及治理,预防和治理河道采砂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厂建设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依法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负责城镇供水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和管理。

农业部门:制定并实施本级行政区域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本级行政区域农业资源区划;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场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和修复治理工作;加强农业野生植物、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牵头管理外来物种;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防止和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形成的污染;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和管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指导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组织实施畜禽养殖业及其他农业节能减排项目。

林业(园林)部门:拟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负责对林业(含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负责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石漠化防治、湿地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加强县城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等环境要素的保护。

投促部门:坚持"环保优先",严把招商引资环境保护准入关口,推进流通领域各环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报废汽车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和机动车燃油的供应管理,推动油品升级和油气回收工作。

文广部门: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防止噪声、震动等污染环境;组织、协调我县有关媒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发布环境公益广告;指导和监督媒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依法依规查处利用环境问题恶意炒作和新闻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

卫计部门:加强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对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指导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配合和支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查处医疗卫生机构环境违法行为;指导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应用辐射设施设备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和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伤亡人员救治和相关疾病预防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及研究结果,协助做好与环境污染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审计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把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对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绩效考核。

国资监管机构:督促监管企业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严格奖惩;指导督促所监管企业自觉接受环境执法检查,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市场监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负责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根据其他部门提供的企业环境信息,充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并作为工商监管的参考内容;依法加强对进入县场的野生动物和其产品监管,防止污染环境;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在受理企业申请和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要求。负责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技术检验机构的资格许可,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监督,对用于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依法进行计量检定。

安监部门: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

统计部门:将环境保护有关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依法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及时提供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减排统计核算、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审计和环境问题(事件)问责调查。

法制部门:审查、修改有关县政府组成部门起草并报送政府的加强环境保护地方性草案、规范性文件;对有关部门报送政府审议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依法办理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

税务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面的税收政策规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污染违法等不符合环保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单位,不予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负责对环境污染违法单位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强化税收征管及税务稽查、进行纳税评估、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通过税收的县场杠杆作用,强化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更好地发挥税收在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有作用。

金融管理部门: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的环境保护信息,加强授信管理,依照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信贷;实施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

保险监管部门:支持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督促保险经营机构认真履行保险合同,建立健全保险理赔服务体系。

供电部门:负责监管能源行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重大项目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督促输变电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监督供电企业严格执行有关部门作出对淘汰、关停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的停、限电措施;监管供电企业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差别电价等节能减排电价政策,依法对违规发电企业采取吊销发电上网许可证等措施;.

气象部门: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提供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气象信息,拟定气象干预应对措施;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其它相关部门:在政府领导下,结合实际,按照本部门职责,认真落实环境监管责任。

(一)巡查督查常态化。各级网格内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联动监管,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定期在本辖区内组织巡查;上下级网格间明确责任、精细管理,定期组织对下级网格工作的督查。巡查工作中,对于网格内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监察;对于有违法排污情况或信访投诉的企业,应视情况加大检查频次;督查工作中,对于下级网格机构,原则上上级机构应做到每季督查1次以上。

(二)及时响应举报和应急处置。各级网格面对环境安全应急事件或接到管辖网格内的环境违法排污举报,原则上应在半小时内准备就绪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非工作日或夜间原则上应在1小时内准备就绪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管辖网格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执法人员应按照指令要求,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网格机构汇报事故情况。

(三)掌握辖区污染底数。各级网格机构人员,应加强对辖区内的抽查,摸排各类排污企业的总数和分布情况,包括环境规划、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费征收情况,清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和去向。熟悉主要环境敏感区域、主要环境风险隐患点及群众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等。

(四)加强协同合作。在实际监管中,各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工作;下级网格对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业务等一系列监管问题的,均可向上级网格或相关部门要求给予支持和指导。

(五)强化宣传监督。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广泛支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发布查处情况、挂牌督办案件等相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畅通公众信息表达渠道,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大胆揭露和曝光一批反面典型,以案说法,加强舆论引导,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编办、检察院、发改局、教育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农牧局、水务局、投促局、卫计局、审计局、林业局、安监局、市监局、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正安县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网格监管日常工作的开展、督促和指导。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网格主要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网格实际,做好检查和监管,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适时检查责任网格内重点单位的环保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监管机制。强化区域限批制度,对未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河流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等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依法实施区域限批。强化联合执法机制,环保、发改、经贸、公安、国土、安监、工商等部门要履行部门职责,要服从所辖行政区域的统一调度指挥。

(四)强化责任追究。各级网格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通过新闻媒体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和各级网格责任单位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监管不力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对工作人员没有履行环境监管职责,导致污染事故发生的,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县政府督查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报告情况。

环保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财税〔20xx〕61号)、《山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晋财预〔20xx〕70号)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财政专项资金分配职责规定的通知》(晋财办〔20xx〕24号)等规定,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排污费、排污权专项收入和预算内资金安排的污染防治资金用于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支出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环境保护以当地投入为主,省级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指技术、工艺等符合环保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纳入各级环境保护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现污染物减量化排放的各类污染防治和技术改造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指重点区域、流域实施污染防治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ppp模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推广应用示范项目。

(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限于排污权专项收入安排)。

(五)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第五条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或“项目申报法”方式分配。“因素法”方式通过资金分配因素测算切块下达,并明确资金用途。“项目申报法”方式分配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方式下达。

第六条“因素法”分配方式,由省环保厅按照各设区的市环境治理工作任务需求、上年度上缴排污费金额、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环境质量状况、以往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等提出分配因素、权重、分配公式并商省财政厅同意后,由省环保厅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分配因素、权重等可根据当年环保工作重点和任务调整。

第七条“项目申报法”分配方式,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环保厅负责建立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库。由县级环保部门按照省环保厅制定的《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项目申报,逐级上报省环保厅。省环保厅按照规定及程序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初审、专家评审,在择优排序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具体项目并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

第八条省环保厅将资金分配计划以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文件报省财政厅审核。

第九条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省级部门或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财政部门。对按因素法分配到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的专项资金,由市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环境治理任务要求,规划或方案确定的目标,按照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和原则、年度支持重点和预算指标,将资金分配到具体项目,并于省级预算下达后1个月内将资金分配情况(含资金安排原则、安排依据、安排明细表等)、专家评审结论等相关资料报省环保厅。

第十条各设区的市、县(市、区)财政、环保部门要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并督促项目单位抓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按进度实施。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严禁随意改变专项资金支出用途和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责任制。项目单位要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落实项目法人,承担项目申请、实施、验收、运行等全过程的管理职责。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工程类项目),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技术规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质量,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批复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确需进行调整的,项目单位应原渠道提出变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项目执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项目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验收。按“项目申报法”拨款补助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环保厅组织竣工验收。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和按“因素法”安排各设区的市、县(市、区)的专项资金项目,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并将验收有关资料报省环保厅备案。

第十五条省环保厅应科学确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省财政厅组织审核后批复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资金。预算执行中省环保厅应加强绩效监控,项目实施效果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的应及时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项目执行。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向环保部门报告本单位绩效评价工作情况,提交绩效评价报告。省环保厅负责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省财政厅要求在年度结束后一个季度内提交上一年度的绩效评价报告,整改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负责审查省环保厅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或组织实施再评价,或对重点项目引入每三方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十八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应接受财政、环保、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和财政部门(或评审机构)等方式,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按“因素法”切块分配各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的专项资金,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设区的市应于次年1月底前向省环境保护厅报告上年度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九条凡违反国家及本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省环保厅应在门户网站或通过其他媒体渠道向社会公开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绩效评价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凡此前我省有关规定和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设区的市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环保管理制度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昭通市辖区范围内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和侵害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行为,都可以通过“12369”环保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揭发。

(一)登记受理:热线电话分为人工接听和录音留言相结合。上班时间热线电电话确定专人负责接听,详细记录电话内容,热情回答有关事项,询问来电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非正常上班时间热线电话采取录音留言受理投诉,信访登记人员每天上午上班时负责查询上一个工作日之后的信访投诉留言,并予立案登记。所有来电、来信、来访登记受理后,当日交分管领导批转办案人员或有关部门查办。

(二)调查取证:监察人员在接到案件后3个工作日内到现场调查取证,并作好调查记录。

(三)提出处理意见:对办理的案件,监察人员要进行案情分析,重大问题要报局办公会研究、讨论,明确责任,做到依法、秉公、科学办案。

(四)协调监督落实:复杂案件必须经局办公会议研究,由分管领导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统一认识后监督污染责任方按期履行职责和义务。

(五)结案时间:一般性投诉案件在15日内结案,复杂性投诉案件在3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延期须在期限内告知投诉人未处理完毕的原因。

(六)回访:除匿名和无法联系的电话外,都应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

(七)结案归档:整理已结案的所有资料,经分管领导审查签名后交档案人员立卷。

信访投诉案件在30日内未办结,又未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办案人员被新闻媒体批评或曝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将对办案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办案人员办案及时,受到各新闻媒体表扬或者送锦旗的,单位在年度考核时将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参考依据,列入年度考核。

“12369”环保热线电话投诉案件实行急事急办制度,对一些紧急重大的信访案件,及时处理并向局领导报告。

环保管理制度

1.以总承包为首、监理公司协调、安装专业项目负责参加的多专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的运行模式:。

1)凡是进入广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总承包现场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由各专业项目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培训教育。

2)接受总承包定期和日常安排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检查,检查出的问题,由专业项目负责组织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汇报项目监理会议和总承包。

3)执行总承包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奖罚制度,由项目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监督实施奖罚制度的落实效果。

4)专业项目负责向项目监理例会定期汇报本期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下期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计划,由管理体系监督执行情况。

5)各专业负责自己作业区、生活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生产、生活区垃圾及时打扫干净,集中堆放,及时集中运输。

6)负责保护好本专业施工区域总承包商施工安全、环保设施,做到不拆除、不损坏、主动维护好自己施工区域的安全设施。

2.由总承包项目安全经理周明根代表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主抓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各专业安全员,检查日常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情况,有权对不文明、环保工作做得不好的专业施工队伍或个人罚款。

3.由总包负责收集、整理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资料及归档工作,各专业项目负责有责任进行积极配合。

4.项目专业施工区域不好划分的部位,应有项目监理会议组织分工,划分好各自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的区域,各专业应遵守对方管理区域的安全、环保要求。

5.由总包项目安全经理负责每月对专业工程承包商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情况在项目监理会议进行公布,对考请不合格的分包商执行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