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4 16:24:32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 最新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反思(模板10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一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465、463两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高三教学显得尤为紧张,转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认真回顾教学工作,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时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反馈如下,期望能对于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1.如何让政治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高三以复习课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师不停的讲,学生被动地理解;到头来是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口干舌躁,学生却是听得很困,很烦,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到了高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老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在今后的课堂里我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我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这一实际状况,如果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课堂效果也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我们政治学选的资料是《步步高大一轮复习》,有知识点有联系,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习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针对我班实际状况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紧扣课本,以基础训练为主,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学难度?

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对我班的实际状况教学上如何应对我认为务必抓好基础,难度过高,过大的题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持续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务必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必须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4.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讲评?

这一学期我们组织了单元考、周考、月考等考试,高三离不开试卷讲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起到它应有的.效果呢?长期以来,总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听的提不起精神,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我认为我们就应大胆的放手,把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讲解,教师只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就能够了。

1.勤充电,强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潜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在那里,我个性要重视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务必每一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务必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讲方法,提效率。

高三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确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我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其次针对提纲,从考纲要求的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明白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就应了解,哪些就应重点掌握;二是讲准重点。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三是讲透难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攻克难点,能够把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直到他们心神领会;四是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五是讲活热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六是规律知识。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我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构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

3.阅试卷,常沟通。

我校定期都会以小考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试卷,然后收上来批改,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告诉他(她)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我会加以鼓励。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把我对他(她)的这种指导当作是一种浓浓的爱,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我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很多。

4.重时政,勤反思。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在复习中我坚持以人为本,主动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在复习中,我经常写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善、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二

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评价课改后学生的变化:“课改后,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们的思维活了,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课堂上老师们说的少了,学生们讲得多了。”因此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讲的也不敢讲,惟恐别人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的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该讲的教师必须要讲,而且必须要讲清、讲透。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太重要了。

今天我与学生共同解决《回顾整理》中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让孩子们根据条件、猜年龄的思考题。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

“我比你大。”

“我们两人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岁。”的信息,推算出两个小朋友的年龄。课堂上我没给孩子们任何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根据题中给我们提供的条件,自己进行分析。原打算,让他们互相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但一想,这是一道包含简单推理的问题,需要学生静静反复地思考方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合作,大家七嘴八舌,反而会影响孩子们思考问题,因此我选择了自己解决的方式。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举起了小手,我找了两个小手举的非常高的学生,他们俩的答案都是:女孩是8岁,男孩是7岁。原因一是女孩的年龄比男孩大;二是他俩的年龄都超过了6岁。三是从图中看,他俩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所以女孩8岁,男孩是7岁。问了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同意他们的意见。这时我又问了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一个小女孩说:老师,我不同意,因为题里告诉我们:我们两人的和是17岁,而8+7=15不等于17,所以他们的答案是错的。我猜小女孩是9岁,小男孩是8岁。

谁来说说我们解决问题前首先应该干什么?孩子们迅速回答发现信息,寻找已知条件。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学生们很快找到题中的三个条件。接下来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三个条件的作用,题中的条件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最后根据条件我们再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还要学会验证一下,你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正确。必须要符合每个条件才行。咱们看前两个同学,答案与题中的两个条件相符。但是与第三个条件:我们俩的和是17岁不相符。因此说明什么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猜错了。而另一同学的不仅前两个条件与题中的条件相符,而且第三个条件也与题中的条件相符,因此说她猜对了。在数学上我们把分析的过程叫推理,把解决问题过后再依据条件进行逐个分析的过程叫做验证。我的话刚讲完,我班调皮的徐扬同学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猜这个小女孩是10岁,小男孩是7岁。”“那咱们互相合作,就用刚才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检验一下他说得对不对。”孩子们忙活开了,一边说,一边指,一边点着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你再看看这个小家伙,此时脸上的表情正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般。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这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结束了。

可我一看,还有一个女孩的小手在举着,我让她站起来,她说:老师,我还有一种答案,我猜这个小女孩是11岁,小男孩是6岁。话音刚落,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争论起来,这个说:不对,不对;那个说,错了,错了。此时此刻,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都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去。我问孩子们:她猜得对不对,我们可得想办法验证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思考。记住要说清你根据什么说明她猜对了?错要说出错在什么地方?此时的孩子们完全与刚上课时的表情绝然不同,刚上课时,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孩子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把小手举起来了。而此时,孩子们显得非常安静,静静地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接下来,他们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很惊讶,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之处。

以下是我班的马秋实同学的分析问题的小片段:题中告诉我们两个小朋友的年龄都超过6岁,而徐青扬猜的其中那个男孩的年龄只有6岁。和题中我们两人的年龄都超过6岁这个条件不符,所以我认为她猜错了。我认为这道题只有两个答案,一种是小女孩9岁,小男孩8岁;另一个答案是小女孩10岁,小男孩7岁。没有第三种答案。说得多好哇!不仅会分析问题,而且说得言简意赅。我带头为他鼓了掌。接下来我又请徐青扬他谈她错在哪里?她意识到自己没有逐个条件进行分析、验证,因此出现了错误。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虽然在解决“猜年龄”这个问题上花的时间有点长,但我想:教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最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结果。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三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电脑作为人类总体指挥的结晶,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现在“科教兴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的腾飞大有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四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问题研究太多。在正常的课时安排下,一个学期一名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问题研究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每个章节都有一个问题研究,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一个学生所能完成的极限。一名中学生在高一阶段需要学习九门功课,其课业负担已经很重,每一学科都有问题研究,再加上研究性学习等其他活动,试问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调查研究?解决措施:将问题研究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完成。

3、练习与课改的不同步。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我们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4、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也许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

1、组织全组教师首先统一了认识: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

2、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

4、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5、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6、进行集体背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以上是我对于进行了半个学期的高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五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

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六

1、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校、学生等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2、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且内在逻辑严密。它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节课45分钟根本讲不完,不是内容多而是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如在讲解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我们要介绍北宋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那就必须花费不少时间来介绍唐中期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如果不介绍这个过程,而大讲特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其结果事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符合。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

3、教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未更新。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完的。在教学上还是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方法,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听课的积极性。即便有讨论,也会由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肤浅,而无法深入地进行讨论。

总之,讲好历史课,难。讲好新课改中的历史课更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好教学准备。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的知识。

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上课时才公布上课的内容,剥夺了学生的课前知情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显得很被动。而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有的`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可能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而且学生能够在课前将所知道的知识等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的下一次课前探究做好准备。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习尽管很有兴趣,也乐于听讲,尤其对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等特别感兴趣。但是,高中历史学习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兴趣、课堂的气氛热闹等上面,而应该注重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习方法。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讲述讲少了,学生的探究、学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合作相对多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等旧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足量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有效地延伸到课外,使每个学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课后开放,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制订课后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等。

4、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综合

历史课的特点在于既有大量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又有诸多需要理解领悟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和理解历史的事实与规律。在这方面,我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少下结论,多提疑问,少进行灌输,多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理解历史、把握历史。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七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在我半年的杜郎口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主动参与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八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开始面对课改时茫然无知,不过现在课改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也算是轻车熟路了,悟出了自己的方法,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现在我分配学习任务,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也分享到了成果。我觉得这样上课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一节课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原来一节课在教师的主持下,从头到尾,称之为一条鞭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而现在就能多开几个窗口,效益提高了很多。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可以不必申请便可发言,便可上讲台讲解,只要他展示的有水平,讲解的有道理,他就会赢得师生的尊重甚至是掌声。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敢想、说、问、演、答,张扬个性,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总而言之,我觉得新课改比原来的教学模式更实用,对于学生们来说,更能释放潜能。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面对课改这个新生事物时,也着实困惑了一段时间。新课改教学模式较以前比可以这样来比喻:就像是在山上铺路,费时又费力,而且见效慢。但我又一想铺好了路,后人可以很方便的行走,关键是使这条路怎样修建的又平整又牢固,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探索,总结出:作为教师起着关键的指挥作用。

教师的这10分钟怎样抓紧,抓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课的导入:可以将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复习旧知指明方向,使新知不脱节,做到水到渠成。

探究新知: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展示不到位时,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追问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另外,在此环节,对于书本的重点知识,教师应加以重点指导。

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每个环节展示完毕,我们应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评价,使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及时的反馈到,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的总结:一是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二是对小组展示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技能得到指导和提升。

总之写景作文教师应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学习到知识,参与展示,收获成功和快乐。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它的铺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在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存在找一些问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还不能自主学习,出现不认识字和不明白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缺少交流,这时,学困生乘机搞小动作。而后,学生开始汇报,说自己认为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必不可少,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随意性很大,表面上看,体现了教学的多样化,以为的强调合作,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自主性。表面上热热闹闹更多的是放任自流,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

三、在学生评价的问题上,如果一味的表扬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惑。似乎有太多的表扬和肯定了。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有建设性的纠正和批评。

总之,课改不是一件今天说明天做后天就能成功的事情,他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不断变的实践中进行摸索和反思中,才能形成符合我们实际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九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门应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的精彩。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做法上进一步调整。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民-主教学,优化创新环境

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欲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也尊重其各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也尊重其敏锐有余而又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和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应运而生。

2、加强博览培养,强化创新训练

授之以方法,读活每篇文章。巧于发问设题,训练研讨有序。而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正是从提问开始。

3、精心设置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典范文章或段落,学有所得,进行仿写,旧瓶装新酒,既掌握行文技巧,又写出新意,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4、多方开辟创新思维的活动空间。

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思维训练,但如果不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开启创造思维,仍达不到目的。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去思维,让他们“下海”埔鱼。可进行如下尝试:

赏粹(找出自己认为妙笔精华处,试说明);比较(还有什么与之相反或相近的内容);补白(思考作者留下什么悬念空间,我可以补上什么,怎么补);置换(可否换上其他的材料,或增一个,或减一个);改序(可否重新组装,重新排序);变向(看材料换个角度,方向,可否有新意);拾遗(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观点,知识);体验(亲自动手,刊物行不行)

在这些尝试中,处处渗透创新新思维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只是一种新理念,一种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换位思考,精心设计,巧妙自制,但决不能割裂“教”“学”“创”之间的密切关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课改反思与心得体会篇十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观看省优秀教师的的做课,结合我近一段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反思。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认识到新课程与旧课程本质的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旧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才是知识的载体,教材是中心。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例如股市涨跌、世界时差、银行计息、电话计费、体育比赛等等。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实行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

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把数学定义、定理和解题方法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先记住它。背下来,然后能够达到应用,这就是比较成功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则是数学教师能运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巧妙、生动的语言提出让学生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同时,还要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使学生在一个人文色彩丰富、语言环境优美、畅所欲言的气氛中度过一节数学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把准备好的内容,到课堂讲,学生只有听,跟老师学,学生学会,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活跃、互动的、讨论的。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一些范围广泛的、跨学科的、意想不到的、深浅不一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的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也是一个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无从抗拒。并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还要抓住关键。就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大胆推行与尝试,不要观望,不要怀疑,同时,也应清楚看到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把以往的教学全改了,全变了。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不可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仍是“涛声依旧”。

多媒体使用声、光、电等技术,使课堂更加鲜活起来,能很好的创建教学情境,并且能够做到直观的演示图形的变化规律,这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但也应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恰当的合理的运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潮流不容阻挡,希望广大同仁竭尽全力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丰富我们的课堂,愿我们携起手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