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优秀9篇)

时间:2023-09-11 13:44:51 作者:文轩 心得体会 最新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优秀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佛山博物馆是广东省内颇负盛名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藏品实力雄厚,面积宽敞明亮。初来乍到,我怀着好奇和期待去参观这座博物馆,所得所想,在下述五个方面做出了总结和体会。

一、办理入场手续

经过一番自助购票,我抵达了博物馆入口。我发现,该馆入口处就有活动问询员,既耐心,又热情,为游客的参观做好导引和衔接工作。我还在博物馆的信息中心了解到,博物馆的立体视觉展览是全国首例,这个特别的设计除了能展示独特的文化形态,同时给游客营造一种灵动而非凝滞的感觉。

二、走进馆内

三、遇见独特文化

随着我们的深入,可以透彻地看到佛山博物馆所承载的独特文化。这里的宋代剪纸,港式茶餐等展品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广东港式饮食文化和广东的传统手工艺术,还有各种历史瓷器,古钟,文学艺术作品,尘封藏书,庶罕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其中青铜鼎、玉石雕刻、汉代漆器都是馆内展品中的瑰宝,在这里感受了独具广东风格的文化气息。

四、感受心灵启迪

参观馆内,不仅可以发现文物,领略文化,经历艺术,重要的是,它让人去洗炼思维,尤其在城市振兴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融与传承、城与文化接合万化成景,展现无与伦比的世界之美,激发我们的心灵启发,让我们要弘扬国家文化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五、细节处看文化的品质

在佛山博物馆,我还注意到了很多空间细节的处理,如空气净化、馆内环境、音响系统、信息发布等方面都是属于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创意和守护。通过这样的关爱,可以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化的成果。而馆内还配备了以三种博物馆多媒体展示系统为基础的智慧博物馆技术,让游客可以实时的感受碎片化的文化信息和珍贵文化大片,并收到组合的文化文明启发,可谓双赢。

参观佛山博物馆是一个博物馆体验,玩味其中,让我们发现了更多文化的内涵,感受到更多观察世界的眼界,而博物馆更是文化的守护者,是重塑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关键场所之一。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科学骨干教师,有幸来到了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参观,感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震撼。

据我所知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是南京所有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有着74年的悠久。首我们来到了恐龙世界。一进入恐龙世界里的一个放着恐龙骨架的大厅,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这个骨架整个身体长度约为26至28米,是目前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骨架。这一个骨架,差不多横跨整个大厅,它那长12.5米的颈子尤为显得特别,让人感觉好像伸的很远,令人感到又惊叹又畏惧。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及关于恐龙资料的展厅中间的走廊里,走廊两边分别介绍了恐龙的逐渐进化和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等,让我对恐龙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只要进入那随处可见我从未见过的化石的展厅,那一个个谜团都揭开了。鸟儿是祖先是树栖的小型恐龙,是恐龙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逐渐升腾起飞,也有的在树木之间来回滑翔,如此才有了振翅翱翔的本领。而我们的祖先从猿猴慢慢演变成人,当我们的祖先每会一项技能就算进化了一次,最初的鱼儿与很多最初的昆虫一样有这庞大的身躯,可如今它们都不是变小了就是灭绝了。

随后我们在运动地球区域,参观了许多关于熔岩、岩石、地貌和矿物质等一系列的资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与矿物质中,每一件都是形态各异,你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他们有的像一个迷你型的小山丘,还带着一些不同的颜色;有的像一个鸡蛋似的沉积岩,上面跌这不规则的图形,条纹型的图案‘还有的只有像黄豆那么大的金刚石,它可是所有岩石中最坚固的`,而最容易散架的是滑石。

这里还有许多的矿物质,气宗我最喜欢的是海蓝宝石。别看它体形小小的一个,但是湛蓝湛蓝的发出那种不想钻石那么刺眼的光芒。据说,海蓝宝石是哟蓝的海底住的一群美人鱼来打扮自己,并在关键时获得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宝石。因此,海蓝宝石又称“人鱼石”。

这次参观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收获很多,见识了很多,对我们身边的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领略一番。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佛山博物馆是中国南方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多项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博物馆,深刻感受到了佛山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历史特色。下面我将详细叙述我参观佛山博物馆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佛山博物馆建筑独特,分成含义不同的两组楼房和一个园林式的广场。馆内分布着多个展厅,举目所见均有形态各异的文化艺术陈列。博物馆内部布局合理,组织精细,共能容纳众多文物展示和游客参观,还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观展体验。尤其是园林式广场的设计,感觉非常高雅典雅,让人沉浸在一种古典的氛围中。

第二段:文物志趣悠长

佛山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佛山市各个历史阶段的遗存、佛山当地各个时期重要人物的故事、佛山地区优秀文化、美术作品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展示。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佛山历史文化展区,展区主要陈列佛山地区的古代文明、明清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和防御工事、工农业品以及宗教文化和传统婚嫁礼俗等方面的历史文物,颇有民俗风情。

第三段:人文资料与手工艺品

佛山博物馆还展出了大量手工艺品和人文资料,如佛山竹编、泥金荻花和土石制品等,让人领略到了佛山地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发源地。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巨佬的珍藏品,令我眼前一亮,深深体会到文化的广阔和深邃。

第四段:多元趣味的户外展示

佛山博物馆贴近现代展览、配以多媒体展现方式,丰富了游客的观展体验。博物馆有多个室外展示场馆,如清平洞古墓、燕子岩老佛庵以及三山岛草屋等。让游客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格,开拓了文化视野,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

第五段:结尾

佛山博物馆是一座多彩的文化宝藏,它展示了佛山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灿烂的历史文明。它以丰富多彩的陈列、优美别致的建筑设计,以及多元体验的展览形式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每个来参观博物馆的人,都能领略到佛山的多元文化和深邃的历史底蕴。我真心希望佛山博物馆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文化传统,创新拓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留存古老文化的同时承接着未来的文化光辉。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这周五,陈老师带我们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李山作品展。

刚进到馆内,我就吓了一大跳:在大厅里,有许许多多的半身人和半身蜻蜓的组合做成的模型,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蜻蜓来做实验呢?过了会儿,向导阿姨说明了原因:因为蜻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所以才用蜻蜓来做实验。我猜想,作者李山是想这样表达人和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吧。

更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二楼我们看见了许多被改造过的昆虫,甚至看见了dna。

在三楼,李山的画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人,不过很奇怪,上面布满了昆虫;有的是动物;有的还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是。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跟上画家的奇思异想。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到一个小屋里,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印刷工具。有一位阿姨介绍说:“这是用来印出图案的工具。”我满怀好奇地尝试着用这个工具印出了一幅图片,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身上布满了昆虫的人。不过因用力太重,我印出来的图案差不多是全班最黑的。而且,我还发现,染料还有一股巧克力味呢!

你说李山的作品有不有趣?这是我迄今参观过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展。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个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博物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佛山博物馆也不例外。今天,我来到佛山博物馆进行一次参观。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不仅让我更加翻开了佛山的历史和文化,也对我个人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震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一段:博物馆的介绍

佛山博物馆是佛山市内一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已经开放展示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文物展览,包括佛山各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它以培养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融合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第二段:馆内的文物展示

当我进入第一个展厅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展厅中央有一个巨大的铜鼓,其它的文物展品则围绕着铜鼓展开,让我想到了古代社会的场景。在飞檐翘角的建筑中行走,我看到了一个个古老的陶器、书法字画、铜器、佛像等等,惊叹于这些文物流传至今,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古人的文明和智慧。

第三段:博物馆的展示方式

佛山博物馆采用多种主题、多种角度的方式来展示文物,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文物分别以历史、地理、人物、生活等不同主题进行分区展示,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物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用碑文篆刻、模型仿制等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其中奥秘。这些互动方式让我非常兴奋,同时也让我对文物更加感兴趣。

第四段:展览的教育意义

佛山博物馆不只是一个文物展览的场所,它也承担起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在馆内,除了文物展示,还设有培训课程和文化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旨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同时也希望能够弘扬本土的文化,为国家文化责任肩负着自己的义务。参加完这些活动之后,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文物更加了解,也让我了解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佛山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展览布局到文物质量,每个细节都让我感到精致和专业。同时,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认真策划和设计了各种详尽的陈列图版,让我在参观过程中几乎有了身临当时的感受。这次参观的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在这里,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不仅能够参观,更要注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为自己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六

清晨,睡眼朦胧地从校车上下来迎着微风,我们站在了朝晖的校园,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漫步在在喧嚣中仍保持着自己韵味的老城区里,怀着对博物馆的期待,一路笑着、聊着。终于,我们到了。

钢架结构的外形,和边上建筑物毫无违和感的时尚感。第一眼的博物馆,最先让我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可一进馆,它的气质就变得不一样了。简洁的白色大理石墙壁、做旧的墙壁、墙上刻着的古文,一股书生气迎面而来。

一进入正馆,便被那厚重的历史气息所感染,可能是对许久未碰的历史重燃兴趣,又或者是单纯得满怀学习之心,大家出奇得都对馆里的各种石器、青铜器、瓷器等古老器具充满了兴趣。

在美丽志愿者小姐姐的带领及讲解下,同学们对着那些认不出名字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石器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观精致,甚至还略有点粗糙。但古人们可以用它狩猎、切割食材,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由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代表明人类的历史更进一步了。

历史的古朴——于心间荡漾,而这时,浙江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吴越之地,馆中陈列的大量的戈,矛,剑等冷兵器,虽然经历了时间的冲蚀,有些已生锈,有些已氧化褪色,有些甚至残缺破损了,却能依旧泛着亮光。用青铜制成的酒杯,大方鼎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享受生活的意识的加强。

再往前走,便是一件件光滑有色泽的瓷器,上面有着不同的花纹和不同的图案,又或是不同的烤漆,不同的烤花,这让我们感慨古代人们强大的智慧和细致的想象,即使放眼于现代,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墙上精美的壁画把我们从现代拉回了古代,让我们感慨壁画精致的同时,感到了南宋时期浙江的繁华,只是统治者偏安一隅,让这繁盛只是昙花一现。

而现在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正视现在的处境,经历了高考浪潮,来到了大学,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为踏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做准备。欣赏着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刚劲有力的兰亭序字迹,读着山水派诗人谢灵运所作的名句,不仅对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入木三分的精神所敬仰,也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深感惭愧。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七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还寒,尤以风大为特色,仿佛要将所有渴望接触春天的人们都赶回屋去。然而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消息让我有些心里发痒,早想去一睹为快。于是不顾那一天狂风呼号(吹得刚发芽的嫩柳都为之疯狂),我一头钻进地铁,赶往国博!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于20__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宏伟”: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铜孔子像,在我看来,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人们。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国家博物馆真是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历史的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是啊!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

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

这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

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八

在经历了紧张而多采的学年之后,暑假来临了。响应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学校特组织了十七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各个不同的岗位。我所在的经济系组织的济南市博物馆讲解员队。

济南市博物馆座落在美丽的千佛山脚下,始建于1595年,八十年代迁到此处。内有馆藏文物万余件。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洛庄汉墓精品展”,内有“龙马当卢”,“西汉编钟”等国宝级文物。上层是“古城辉煌”文物展,所有济南市代表性的文物。

博物馆是很特殊的组织,每年都会拨专款来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文物的费、日常开支等。博物馆之,主要目的是展示文明史,培养公民爱国主义情操。场经济的,还抱着计划经济下的落后思想,不会让饿死,那可以说是完全与时代脱节了。万一失去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恐怕都要喝西北风去了。这么好的博物馆,有时甚至一整天都人来,这简直太可怕了。原本是主营收入的门票,竟然可以忽略不记,这使不去思考如何招揽顾客,如何经济效益。

(二)工作人员问题严重

除了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偏低之外,人员的整体调配也有。警卫和管理员人数太多,值勤的警卫每次有五、六名,管理员也有四、五名。而讲解员一名,不成比例。

(三)开馆、门票价格不理想。

济南市博物馆一年四季使用着的8:30―17:00(周一休馆)这段正是大多数市民上班、上学的。很少人会去博物馆而请假、旷课。这就了矛盾。

门票价格是的,平时成人10元,学生5元,节假日成人5元,家庭套票10元。的票价了的市场细分,但完全可以再细一点。比如对外国人的和人的可以不同,重大节日和平时时可以不同,集和个人可以不同。

当然了!只是一小问题。我往往一件事的问题就像一块大玻璃,只要一点被击碎,其余的地方也很容易就碎了。博物馆中的问题这块大玻璃,要被击碎,也要抓住一点――增收。

我特建议:

(一)精兵简政

人员过多,过杂。无疑是落后体制下的老毛病了。多而无用,杂而乱,了管理系统不畅,人们懒惰的心态。要想,跟随时代潮流,精兵简政,使多余得人下岗,在岗人员也会竞争意识,塌实工作,既了,又可节省一笔开支。但也可以以公开招聘的,招收量本专业,爱好历史的人员。补充了新鲜血液,也可带来新的生机。

(二)加大宣传,门票收入

增收,主要是参观人数太少,有些人想参观洛庄汉墓,可不知道在哪里,大人连洛庄汉墓是都不知道。这就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露出问题――宣传。可以登报纸,发传单等来知名度。登的文字也要有策略,多写文物的轰动效应,和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那些文物的出土,形状完全可以忽略。也可以去找旅行社,学校之类的组织,把推销出去,有大团来参观,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

(三)和票价

要想解决刚才提到的上的矛盾,指望参观者,只能对开馆作,可以考虑把闭馆延长至晚上8:30对上班、上学族是吸引,可以到一想来而问题而来的那参观者。

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中,外国人有比例。来的目的是想文化,对门票的价格并不太在意,完全可以把节假日对外国人的成人票在10元。对学生,或是组团的参观者,则可以把价格再降,使双方而持续的关系。

(四)多途径组织收入

据我所知,除了拨款和门票收入以外,博物馆竟然毫无收入。可在我看来可以增收之处却不少。比如博物馆旁边有好多空置的库房,可以库房组织,书法展、绘画展之类与周围浓郁文化气息相的展览,的房间可以改老年人活动中心。购置象棋,扑克之类的娱乐用品,可以起服务、奉献社会的形象,吸引客源。至于经费,可以以股份制,在工作人员中筹集,待将来回报再按比例反还。

(五)在职人员素质,形象

警卫要必要的安全训练,值勤时站有站样,服装要,利索。有人没人样,要从心中提醒,知道担负的重任,万不可懈怠。管理员和讲解员的文化素质要过硬,要对馆藏文物的知识一清二楚。历史知识考核,以督促专业知识的。

(六)体现市博,灵活应变市场

济南市博物馆里的展品,自去年至今从未更换过,要知道古文物并的生活有用品,参观一次,在很长一段内不会再来了。这就要求,文物要更换,偌大的洛庄汉墓,几千年的济南文化,应该是有东西可换的。

市博物馆旁边的省博物馆是不提到的,凭这它十余万件的馆藏,和“省”字的开头,确实抢走了市博物馆的不少客源,但并不规模大就肯定有优势。市博可以它小而灵,小而专的。要“灵”活迎合市场的需求,把人们关注的文物租借展览;“专”门展示地域的文物,不与省博冲突。

我对博物馆的不成熟的建议,学经济的我次这类看法,有些还欠考虑,但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其实这次社会实践我的还不止,我觉得张大了,懂得了家长工作的艰辛,了交际能力,我真庆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实践,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有机会在的,为社会微薄的力量!

参观佛山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九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还寒,尤以风大为特色,仿佛要将所有渴望接触春天的人们都赶回屋去。然而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消息让我有些心里发痒,早想去一睹为快。于是不顾那一天狂风呼号(吹得刚发芽的嫩柳都为之疯狂),我一头钻进地铁,赶往国博!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于20xx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宏伟”: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铜孔子像,在我看来,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人们。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国家博物馆真是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历史的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是啊!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

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

这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

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