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0:34:05 作者:灵魂曲 评语寄语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优质8篇)

诚信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一个诚信的人往往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诚信和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一

活动中选取的音乐是节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乐曲曲风比较活泼、欢快,是aba的结构。这次活动整体来说比试教的感觉要好,因为是音乐欣赏活动,一直都觉得是比较难把握的,因为有很多的疑惑在里面,在试教中这些疑惑都付出了水面,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音乐欣赏活动更多的应该是侧重在倾听、欣赏上,但是试教的时候总感觉到动作模仿多过于欣赏,怎样让幼儿更多的去倾听欣赏音乐,教师应该如果引导,这也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最大的困惑。

活动共有三个大环节,首先直接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音乐,说一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引入主题;接着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出图谱,通过理解图谱来剖析音乐;最后通过动作来感知乐曲曲式风格。在活动中我也注意观察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调整音乐欣赏的`次数。

试教的时候教具用的矿泉水瓶我是直接透明的展示,最后发现变色时幼儿容易兴奋过度,导致在音乐欣赏时幼儿的注意力只被眼前变色现象所吸引,所以这次我做了一些调整,在矿泉水瓶子外面套了一层布,一来增加了神秘感,二来幼儿只能在音乐结束后才能够发现变色成功的秘密,解决了试教中出现的难题。

幼儿需要两次取放瓶子,第一次取瓶子时我没有提出要求,导致第二次拿瓶子(瓶盖有颜色的时候)的时候很多幼儿的瓶子直接倒了,活动中非常的担心怕幼儿发现瓶盖里的秘密,如果能在更加仔细点,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在活动中请幼儿欣赏了很多遍音乐,有安静的倾听、有看图谱倾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但是在每一次倾听前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在这一次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音乐里的重的声音在哪里,或者仔细听听有什么变化。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幼儿在听的时候也有了目标,不会听无所听,一遍一遍等的很急迫。

图谱展示的时候,对于乐曲aba的结构,没有提出来,只是提到了第一段与第三段一样,第二段不一样。其实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完全可以让他们了解aba的概念。

活动有比试教时进步的地方,也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有不足就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我相信通过这样一次音乐欣赏活动的展示,让我对音乐欣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不再只是疑惑。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二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2.运用肢体表达a段的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水的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一个盖子上没有颜料。

2.《加速度圆舞曲》(节选)、音乐cd(盒带)。

活动过程

1.初次倾听,欣赏并表达倾听音乐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猜猜里面发生了什么故事,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音乐联想。

2.情境引入,再次感受倾听。

(1)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位能干的小精灵,小精灵可神气了,会变魔法呢!它最喜欢制作魔法汤,用这个魔法汤做什么呢?原来,这个汤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小精灵每天都在家搅啊、搅啊、搅啊,然后还往里面放入很多的魔法(做抓、放的动作),小精灵就这样开始变魔法喽。

(2)听音乐教师演示小精灵“变魔法”的过程,用动作引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如a段越来越快,b段很有规律等。

3.再次完整欣赏,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边听边画出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放音乐画图谱:制作这个魔法汤有一个秘方,这个秘方千万不能错,一错就制作不出来了,现在我把这个秘方画下来。

(1)提问: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制作魔法汤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

(2)提问:一共要搅拌几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

4.请幼儿听音乐随图谱变“魔法汤”,了解aba曲式结构和a段旋律越来越快的特点。

(1)幼儿随着教师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2)启发幼儿说一说:搅拌的时候速度是一样快的吗?(a段,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渐强、渐快)什么时候放魔法药的呢?(b段重音时)

(3)随音乐再次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旋律的变化。

5.游戏:小精灵的魔法汤。

请幼儿完整听音乐,变“小精灵的魔法汤”。第一遍使用的瓶子没有颜料,让幼儿练习;在幼儿熟练后第二遍换用有颜料的瓶子,表演结束后能够让水变色,让幼儿感受成功感。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三

乐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而得名为“加速度”,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段。整首乐曲欢快流畅,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翩翩起舞。这种音乐力度、速度产生的变化能带给孩子愉悦和激情,也能引发孩子情绪的自主表达。

本活动力图借助图像符号、肢体律动来帮助孩子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将“小精灵制作魔法汤”为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孩子富有兴趣地反复倾听感受,富有创意地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通过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aba的曲式风格。

难点:感受a段音乐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黑色塑料袋、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师: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精灵,她发现森林里的树木感染了病毒,这将会毁灭整片森林。正当小精灵一筹莫展的时候,魔法师告诉他只要熬制一种神奇的魔法汤就能消灭病毒拯救整片森林。熬制魔法汤的配方就藏在一首音乐里面……让我们一起仔细的听一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第一遍完整欣赏音乐,交流感受。

教师:小朋友听完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二)分段欣赏音乐,绘画记录引出图谱。

1、播放a段音乐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1)梳理经验,引导幼儿发现a段音乐的渐强、渐快。

提问:咦!符号和熬制魔法汤有什么联系呢?谁能看明白这些符号?(搅拌、加魔法)让幼儿指出相对应的符号。

(2)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渐强、渐快。

(3)聆听a段音乐,一起做动作。

2、播放b段音乐用并描绘乐谱。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b段音乐的轻松活泼。

3、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发现aba的曲式结构。

(三)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第二遍完整播放音乐。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没有变出来?(可能是我们动作没做好)

小结:我们把刚才没做好的地方改过来再来一次好不好?

3、再次完整听音乐变魔法两次。

每次失败后一起讨论要注意的细节。

4、完整欣赏音乐。

请幼儿闭上眼睛回忆动作要领,教师轻轻的将瓶盖有颜料的瓶子放到幼儿前面。

5、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袋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1、2、3幼儿揭开魔法袋,发现魔法汤熬制成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可以帮小精灵破解了魔法,他可以去拯救整片森林啦!开心吗?这首藏着配方的音乐好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系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首先,我用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使孩子们对制作“魔法汤”的过程感兴趣,最后,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魔法汤、变出魔法汤的那一环节,有一个孩子还没等到我音乐响起就把颜色摇出来了,情急之下马上换了一瓶,才使现场没有尖叫的声音。课后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开展,可以初步的感知aba的曲式结构,但是对于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这方面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因此孩子们在用肢体来感应旋律变化方面不能很好的来体现,目标二就没有完满达成。

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只要每次认真的实践总结,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大胆表现,尝试用创编的动作表现音乐。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在音乐中变魔法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重点难点

大胆表现,尝试用创编的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蓝精灵》入场

引导语: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魔法森林,到这里来的每个人都能得到魔法(魔法棒点一点),我是最会变魔法的—魔法精灵,我最喜欢做魔法汤,我做的魔法汤可不是用来喝的呦,是帮人们实现愿望的!

二、观看“魔法”,初步制作魔法汤

串词:有请我的道具:这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小朋友看一看,还需要一块魔法布,你们检查一下,在小朋友面前抖一抖,请小朋友摸一摸,有没有问题?接下来我要把魔法布盖在矿泉水瓶上面,掀开让幼儿看一眼,有问题吗?再次盖上,有请我的魔法音乐,我要开始做魔法汤了。

2、听着音乐,教师完整演示。

3、倒数3个数,看我成功了没有?水瓶里的.水变色了。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点一点、搅一搅、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搅拌是为了让魔法汤更均匀,放材料是为了增加魔力,点住是为了不让魔法流走,摇晃是为了混合魔法材料。)

4、你们想变吗?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将魔法布盖在瓶子上。(没有成功)

三、引出图谱,感受aba的音乐结构。

1、坏了,我忘了告诉你们我的魔法配方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看乐谱。

2、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配方代表做哪些事情?

(圆圈—点住魔法,不让魔法逃掉2次。螺旋—用力转圈圈—越来越快的搅拌,4次。箭头—施加魔法—4次。摇一摇,看一看,前面轻轻地摇,后面重重的摇。)

3、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第一段和第三段音乐是一样的)

4、我们一起来跟着魔法配方试一下。(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5、(看图谱)还有人没有学会这个魔法配方?那我们再来练习一次。(师不做,简单提示)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再次制作,尝试创编)。

1、师:我们用刚才学会的魔法再变一次好不好,注意按照魔法配方来操作哦~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收瓶子)

4、还有没有更厉害的搅拌方法?还可以怎么摇?我们再试一试用自己不一样的魔法看还能不能做出魔法汤来。恭喜你们已经成为一名高级魔法师了。

5、做出来的魔法汤可以喝吗?不能,是帮助人们变快乐的!让我们回班再研究一下更厉害的魔法吧!

活动总结

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加以想象,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尝试创编动作,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大胆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体验到了倾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同时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五

我有很多漂亮的玩具,它们形状各异,例如:芭比娃娃,她的裙子是粉色的,而且,头发长长的,上面有各种花朵,她的眼睛亮闪闪的.。最最喜欢的玩具当中,有一个在德国天鹅堡买的漂亮而又美丽的水晶贝壳。

它的颜色稍稍有一点点淡蓝,我和水晶贝壳在家里玩过找宝藏的游戏,水晶贝壳当我的珍贵宝藏,我来找漂亮的水晶贝壳,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我的水晶贝壳有一套玩具,那就是,一只潜水小熊,他们俩是一套玩具,而且,是在我的玩具当中我最喜欢的呢!因为他是一个水晶做的贝壳,所以,我每次都很小心的玩儿,他的壳里面装着一颗小珍珠,只要放在手心上,就能反射过来蓝色的光哦!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贝壳,因为,他在反面的贝壳上,可以看见相对应的样子呢!对我来说,他的样子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宝贝呢!他是我一辈子能给我带来快乐的宝贝!

在我的心中,它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漂亮的小精灵,可以把我的信带到各各地方,各各国家。我很珍惜他这个水晶贝壳。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感受并用肢体感应乐曲a段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飘带、矿泉水瓶、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

二、倾听感受

1、初次倾听,幼儿与教师交流初步的感受。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放音乐)

2、引入故事情境,分享音乐联想

师: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师讲述故事)这个小精灵真厉害!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变这个魔法呢?(请幼儿先观察教师变)

我在变魔法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

3、了解乐曲结构,描绘图谱

师:小精灵告诉我,变这个魔法汤有一个步骤,这个步骤可千万不能错,一错就变不出来了,现在我来把这个步骤画下来,这样我们就不会弄错了。(放音乐,师画图谱,带着幼儿理解图谱)

4、跟随图谱动作表现

师:现在,我们也来变一变这个魔法汤吧!(放音乐)

三、体验a段

师:小精灵在搅拌魔法汤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放a段,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渐强、渐快)(发放瓶子)

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应旋律的变化。(放完整音乐)

四、游戏《小精灵的魔法汤》

1、根据音乐表现故事情境:搅拌――变――搅拌(此次游戏玩两遍,第一遍没颜料的瓶子,第二遍有颜料的瓶子)

2、调整游戏要求,增加情趣再次游戏

增加皱纹纸飘带与魔法瓶,增添情趣。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七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元素。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做汤的过程;听过有关魔法、小精灵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图谱、音乐、矿泉水瓶、颜料盖、魔法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题,启动情感

师:在大森林里,有一座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的`魔法小精灵,(出示课件小精灵形象)小精灵会调制一种神奇的魔法汤。小精灵把这种神奇的魔法藏在了一首神秘的乐曲里,我们来听一听。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1.幼儿完整欣赏。(并配上课件)

重点:了解图谱的意义

三、动作表达,深入乐段

师:我们一段一段的听,听听音乐里的小精灵到底在做什么?她的魔法汤是怎么做出来的?

重点:分段欣赏,了解aba曲式结构,学习动作并与音乐匹配

四、感悟音乐、集体表演

师:小精灵说,做魔法汤还需要一件道具,(出示矿水瓶)让我们一起做一碗神奇的魔法汤。

集体随音乐表演,教师观察。

重点:能运用肢体动作较好的在线音乐的不同特点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师:魔法师要更换一下道具再变了。(讲解换瓶盖),并请幼儿盖上一块魔法布。

师幼和着音乐表演

重点:在游戏中升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关于颜色的游戏,可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操作中让幼儿记录颜色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一步体验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美。

小精灵的魔法汤说课稿马宁珊篇八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曲式结构。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律动表现旋律变化。

3、乐于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的表现。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物质方面:透明水瓶(均装半瓶水与幼儿人数相等)、颜料

2、知识方面: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能力。

3、心理准备:对魔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魔术有浓厚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曲风。

难点是感受乐曲速度与强弱的变化。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瓶水(可变色),在音乐伴奏下演示魔法,并成功变出有色的魔法汤,让幼儿感受魔法的神奇。(提问:我是怎样变魔法的?做了哪些动作?你们想尝试吗?)

2、幼儿初次在无音乐伴奏下尝试变魔法,简单模仿魔法动作。(提问:为什么没有变出魔法?寻找原因引出音乐)

3、幼儿聆听音乐。

魔法音乐与魔法:请每位幼儿自取一瓶水(不带色),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魔法汤呢?

4、幼儿聆听音乐,教师画图谱。“神奇的魔法秘方就藏在音乐里,我们来仔细聆听,把秘方找出来。”播放音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谱,幼儿观察。

5、观察图谱,分析曲式结构,理解符号与魔法动作的关系。

讨论:音乐的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像是在干什么?哪些代表搅拌、放魔咒、摇瓶子?

6、借助图谱分段欣赏。搅拌、摇瓶的音乐,感受乐曲速度和强弱的变化。解决难点问题:搅拌的速度--越来越快;摇瓶子的速度与强弱--轻轻摇,再快速使劲摇。

师幼一起边欣赏音乐边看着图谱“变魔法”。

7、教师与幼儿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的施变魔法,并成功炼制出各种颜色的魔法汤,幼儿间相互交流欣赏。

8、教师介绍乐曲的名字:《加速度圆舞曲》。

幼儿许心愿。“向着心愿魔法汤许一个小心愿,让神奇的魔法快点帮我们实现愿望吧!”

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系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首先,我用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使孩子们对制作“魔法汤”的过程感兴趣,最后,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魔法汤、变出魔法汤的那一环节,有一个孩子还没等到我音乐响起就把颜色摇出来了,情急之下马上换了一瓶,才使现场没有尖叫的声音。课后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通过课后的反思及与陆老师进行讨论以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亮点与不足:

1、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开展,可以初步的感知aba的`曲式结构,但是对于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这方面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因此孩子们在用肢体来感应旋律变化方面不能很好的来体现,目标二就没有完满达成。

2、教师能用森林里住着会变魔术的小精灵这个情景来贯穿游戏的始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并且在活动中老师让孩子尝试第一次变魔法汤的时候,最终失败,更加巩固了幼儿的搅拌、抓材料、点、摇等动作。

3、音乐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是网上下载的音乐有些浑浊,不够清晰,教师在节奏的把握上还不够。

4、由于音乐的不清晰,造成孩子在尝试当中没有了自主性,如果能将整段音乐里的搅拌部分、抓材料部分、摇的部分分段截出来,有针对性的去听音乐,孩子们可能更加清楚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这样孩子们在结合音乐做动作时,也能更加的生动形象,更能切身的体会一个魔术师的快乐。

虽然在活动中我对于奥尔夫音乐的开展仍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只要每次认真的实践总结,一定可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