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10-04 00:09:50 作者:笔舞 演讲稿 2023年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篇二

(一)、启发谈话。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挑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士、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卡片)

淅沥泥泞袖标队伍沥青幸亏挡住懵住踉跄

火辣辣淅淅沥沥和眉善目人影幢幢

2、刚才复习的这些词语都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去感受、体会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找一找,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环境)下发生的呢?自由的读1-8自然节。

(1)“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一句理解“夜雨”、“淅淅沥沥”,“泥泞”。体会红军在这样的情况行军,可见当时的环境特别的恶劣。

(2)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体会。

小结:从这里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行军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和环境里,我们的红军队伍却越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岭,又过了一条很深很长的沟。

(3)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拐的,有点踉跄。”理解“踉跄”体会走路不稳,受伤了。

(5)“老陈头抹去脸上的雨水,顺势往路边的草垛子上一靠,整了整担子,然后抬起脚后跟,用草擦去上面的泥浆,从烟袋里撮出一点旱烟往伤口上糊。”

a.读一读这话,说一说你都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b.体会到了老陈头不在乎,画动词。再读,体会。

c.下面就把你们的体会放到课文中,我们齐读这话。

小结:此时此刻,通过同学们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坚强、执着的老红军形象。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准确而生动地动作的描写,让这样一位坚强、执着、乐观的老红军形象跃然纸上,而这样的老红军在长征中有千千万万,他们正是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未来胜利的憧憬,才能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走在长征的路上!

3、正当老陈头在草垛边熟练处理伤口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和同桌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总司令与老陈头之间的三次对话,并把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哎—同志哥!你放下,我自己来!”体会老陈头坚强。

(2)“莫要紧,我帮你挑一截子,再还给你!”抢挑子的也是个和眉善目的老同志,嘴唇厚厚的,道出一口四川话,火辣辣的。”

a.理解“和眉善目”体会总司令,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火辣辣”看出总司令的直爽。

b.带着体会读一读。

(3)“我看见你脚上的血印子了,还有好几里路才到目的地,你就莫客气了!”

a.体会总司令是一位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好司令,无微不至的对战士关心和爱护的总司令。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我跑了,你就去司令部要人!”老同志也打了个哈哈,挑起油桶和行军锅一阵风似的走了。

a.体会总司令的幽默、果断。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下面让我们把这三次对话完整地读一读,从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对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的一幕吧!

a.自己先和同桌练习读一读。

b.指名读

c.教师分角色读。

总结:此时我们再看课题,《总司令挑行军锅》,我们就能感受到课题所深藏的浓浓的情谊。总司令挑行军锅凝结了总司令心中只有战友,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总司令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更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战友之间伟大的爱)完长征路的决心。

(1)老陈头懵了。体会“懵”

(2)“什么?总司令……”此刻老陈头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接着读一读,想到这,老陈头心头涌起一股热浪,为什么会涌起一股热浪?(感动)

学生回答

总结:在二五里长征路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事,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敬佩的人,有这样无私无畏的领袖,有这样意志如刚的战士,他们所组成的钢铁一般的队伍,他们才越过了一座座高山、走出了一片片草地,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三、拓展延伸

1、在长征路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收集了这样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介绍给大家。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生练读、齐读(配乐)

3、总结: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篇四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部编版搭石教学设计篇五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