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反思心得(优秀17篇)

时间:2024-02-01 12:11:02 作者:薇儿 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了吧。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学反思,首先需要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在对这节课进行研究的时候,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牵一点而动全文”,避免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于永正老师认为“简单不是减少,是目标简约、精简环节”。

以前我也听过有的老师讲《爱如茉莉》,从头讲,妈妈说爱像什么?我一开始同意妈妈的看法吗?后来,我又怎么认为的?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回答,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占用了不少,学生也没有真正地深入文本去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在听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这篇文章有更好的切入点吧。看着文章的题目,我在想“爱如茉莉”,不就是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吗?一是茉莉花有什么特点,二是父母之间有什么样的爱。二者都弄懂了,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我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就抓住了这两条线索:茉莉花的特点与父母的爱。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

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对父母的真情有了了切身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而“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所以我就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爱的细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课后作业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身边的真爱。

一件件小事啊,一个个细节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缕微笑??只要留心,我们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啊,但因为太平常了,常常给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质朴无华、幽香袅袅、平淡无奇。也不知道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真爱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否也能有一颗爱别人有心。

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也请在坐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渗透出父母之间深深的爱。爱原来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但却散发出缕缕幽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仔细寻找课文中的能体现父母之间爱的细节描写,慢咬细嚼,体会其中滋味,通过体会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体会父母之间以及和我之间的平淡淡却又散发着浓浓亲情的爱。成功之处是:

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支粉笔、一张嘴。在初读课文时就注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同时,要注意体会字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精读课文时,着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只给于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地碰撞,从而让学生悟出爱如茉莉的真谛。

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描写的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父母间的那份“茉莉爱”,在重点字词的品读中引起共鸣。如对“直奔”“探”、“轻轻”“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的品读感悟体会父母之间的平淡无奇的爱,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体会独特富有见解。

通过教学我认为如果在以下环节做得更好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第一,课前要布置预习,明确预习的任务,节省课堂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学生品读感悟留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特别是指导朗读的时间不足,引起学生共鸣不够。

第三,在挖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未能感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孝敬与关爱。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让人有灵性。因此,在课的伊始,我就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感场,在最后学完全文后的总结时,我也配上了音乐。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会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尽管语文教学要回归简单,但也并不一定要谈多媒体色变。

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对“奔”字的教学中,我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是思想锤炼的结果。当学生即兴创作的小诗在课堂上静静流淌时,那一刻的我内心被滋润了。“爱,是一把大伞,为你遮风挡雨。爱,是一束鲜花,芬芳怡人。爱,如甘甜的露水,滋润心田;爱似灿烂的阳光,带来无限温暖……”即使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也在最后的创作中吐露出了心声。

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心得

在我彷徨求索的时候,收获了《爱如茉莉》这篇文章,它以一个个无声又无痕的细节感动着我们。这些细节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一样散布在课文中,咀嚼这一个个细节就像品味着茉莉花的缕缕幽香,温馨又美好。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片字豪言壮语,但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突然明白:感人至深的一定是最真最小的细节;最好的课一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那就是——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一、抓细节,品字词,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花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我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给文中的插图配上解说词,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花香沁人心扉。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从而让花香沁入学生心灵,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内化延伸,让花香净化心灵。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关于“爱”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体味爱的内涵,明白生活中的爱都隐藏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动作中,抑或是一句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中。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爱,体验爱,直至自己也付出爱。课终,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在我的心中,爱是_________,使爱的花香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从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爱的洗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如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把握和区分不够清晰,在目标界定上总是犹豫不绝;如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我将继续努力,为我的课真正成为一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而奋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尝试了知道,学生现场反应和自己的预想是相同的。一是因为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更主要是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才能很好理解这次的意图。难怪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我既有围绕文章的词句来进行读词,用词语说话,关键词语的理解等。又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同时引入“于细微处见真情”等词句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我在上课时就给学生留下空间,既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

从知道要上评优课开始,我就酝酿着,准备着,想着该怎样设计出新颖的流程,怎样把握教材学习的重点,怎样写出富有诗意的引导语言。我在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搜索别人先进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感受语言”不必和“关注细节”割裂开来。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关注细节”就是在“感受语言”。

阅读原文,解读教学参考书,欣赏教学配套课件,动笔撰写教案等的一系列工作;到上第一课时时,我再读教案,感觉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的思路,没有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说白了,就是预设不够充分。

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在心中模拟着学生可能会说的话,一边播放着自己设计的课件。渐渐的,对每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情况逐渐心中有数起来;对两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尽情朗读的'过程中,我被课文优美的语言所感动。我豁然开朗,像这样抒情性的景物描写,不必让学生拘泥在一个字或一个词中,就让学生像我一样,在音乐的渲染下尽情地读。语言的分量,真爱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学生的心里。语言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教学相长”,说的不错,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闪光之处,激发出我的激情和灵感。比如对于“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一句的理解,有个女生说:“爸爸非常紧张妈妈,连听我的解释也来不及了,说明爸爸爱妈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句子比较法,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很好地理解了这句话。

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能够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关照了文本中的词句,对于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把握就显得稍弱;还可以在课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觉得爱如什么?”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学生读书的感情还要加强指导,我想,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我能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等。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上学期,上《清平乐村居》时,第一次大胆拨动了那根情弦:

那个直呼“谈情说爱”的男生迫不及待了,“老婆子对老头子说:‘老头子啊,你都好几年没说你爱我了,我好想再听你说一遍。’”口气极挠人。再引导,“哎呀,老夫老妻了也需要不时甜蜜一下的嘛!”

一对女生举手,想扮演两人说话。学生间对话,这是我在引导说话时没有想到的方式,学生自己“冒”出来了,教学相长啊!“老婆子,那片竹林是咱俩亲手栽种的,如今已经高耸入云了,明天,咱们过去看看吧!”“好啊,明天一起去看看,它们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啊!”不羞涩的学生积极说话,其他学生也都乐在其中,“同学们,我相信这一对老夫妻‘相媚好’的样子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各不相同,读书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活。”“你感觉这对老夫妻的生活怎么样?”生答“美满”“和谐”“幸福”。“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任谁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被打动的。再读这两句词,把理解和感情读进去。”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那是我们第一回在课上共同“谈情说爱”,彼此都有些不好意思,但交流下来,我知道了什么叫“思无邪”。

继续交流了下片对三个儿子的描写之后,我们回头再品了“醉”字,“醉”不只是“喝醉”,更是“陶醉”“沉醉”,这样的感情和睦、生活安宁怎能不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旁观的词人也不免羡慕向往。那一课,我们都上的很开心,因为有情。

有了那一课的铺垫,本课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了:

一、感受爱:从字里行间感受“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幽香沁人心脾”。

“爱体现在细节处”,“爱是互相怜爱”。

二、交流爱:爱体现在细节上,谈自己感受到的父母、朋友、老师对自己的爱。

辩析恋爱是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的吗?

父母之间在爱吗?结婚是恋爱的结束吗?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父母间爱的细节。

三、采访爱:采访父母,了解他们恋爱时对方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个爱的故事或爱的细节。

四、追踪爱:调查孩子成功采访完成作业的比例,70%。

发现遭遇的困难——父母耻谈或表示不记得了。

成功案例分享,询问是如何和父母沟通的、何以能采访成功,交流当时父母的神态、语气、对采访的态度。

五、爱不完……。

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对我说,“麻烦以后不要布置这样肉麻的作业了。”我回应,“这是爱的作业。”看来,爱,依然是中国孩子羞于交流、需要学习的。爱不完,我愿意在自己更有体会更能发言之后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第一次深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时,我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动于妈妈生病时仍牵挂着那顿允诺的饺子,感动于爸爸感知到妈妈生病时焦急的脚步,感动于那幅安静幸福的相依图……是呀,感动贯穿于全文的各个角落!鉴于此,我想:这课的教学不需要太多的讲述,学生独立地个性化阅读应该占据主导。于是,在充分的阅读课文以后,我就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虽然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各方面的教学点很多。但是,通过每位孩子充分地读、品、说、再读。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孩子们发现了“奔”、“怔住”、“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等这些词语背后包含的'深情。

同时,我们得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始至终被感动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默默地、无声地、自然地流露。这就是本文的文眼:爱如茉莉。怎样让“爱”和“茉莉”连接起来,这也是我始终在努力的。于是,我在揭示课题时,让孩子们初识茉莉,在读通课文时,我又让孩子们体会“平淡无奇”的茉莉。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这样简单,平凡,却饱含深情,就想茉莉一样,虽“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这样,孩子们在最后的联系生活实际时,才能够去发现自己身边那茉莉般的爱。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1、课的开始让学生补充板书,听写了上节课的重点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并运用词语来谈谈对茉莉花的印象,既巩固了字词,又在词语的运用表达中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会、感悟。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为一体,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景物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品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文旨。如文中爸爸的“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为此我创设了情境想象“爸爸顾不上------,就------”,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表达中感受到爸爸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妈妈。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另外,检测导结时,通过学生用朴实的语言的来描述爱是什么?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关注了细节,丰富了表达。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

4、语文课程必须开放拓展,让学生通过小故事来了解大社会,真正学会做人。因此,教完课文,回归课文时,我让学生凭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可像作者那样打比方,结果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有的说爱如……有的说爱如……我满怀欣喜地总结:“不管爱像什么,真正的爱平淡、真切、永恒、无私,温暖自己,温暖别人。希望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能体会别人给予的爱,也希望你能用真情献给别人你的爱。”

但在本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的鼓励、肯定还不及时。教学过程还可简单些。因为简单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单的背后其实是深刻,是精要,是智慧,也是超越,简单折射出的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澄澈的感受。今后我在教学中将奉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跟学生共同经历着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同构,领略学习带来的快乐和甜蜜。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而这样的一个关于爱的主题,如何在自然和谐中传递给学生,让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理解感悟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进行了几次尝试:

第一次:我以各种鲜花的图片展示,以及鲜花所包含的不同寓意,通过对比的形式引出茉莉花,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茉莉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接着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父母的生活细节,相机板书动作、语言的关键词语,最后由父母之间亲情的爱,延伸到生活中同学朋友的友情,再延伸到社会中的大爱,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整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对茉莉与父母之间爱的相似点,处于分隔的状态,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提出“为什么爱就如茉莉,而不如玫瑰,不如百合呢?”。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仍处在表面的状态,没有能够抓住题目,解题、破题。

第二次:我围绕课题质疑“有人把爱比作玫瑰热情似火,有人把爱比作爱百合芳香怡人,那为什么课文却把爱比作茉莉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爱如茉莉的相关语句,教师结合学生反馈相机引导抓住细节体会真情。最后从关注文本细节上升到关注生活细节,回忆自己身边的真爱,体会爱。

第二次尝试过后,学生能够清晰地明了,母亲将爱比作茉莉的内涵,爱就表现在生活中的细节,一声叮嘱、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中,细节中的爱就如同茉莉平淡无奇。然而,学生却无法真正的体会,为什么如此平凡的爱,能够打动人心,能够温馨甜美呢?我想,学生可能仍然没有走进英子的生活,没有能随着英子对茉莉认识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也没有能走进父母病床前的那一幕美好的画面,细细地品读。由此反思,抓住英子的认识情感变化,进行情境创设,再通过朗读引领是本节课的突破口。

经过反复尝试,最后,从《小学语文标准》中,我们知道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是,我再一次认真地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了一个主调——以情促情,以情育人。我抓住映儿对“爱如茉莉”的认识情感变化,和妈妈爸爸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我采用创设情境,试着把学生带入到映儿的生活,了解作者对他的话 “真爱就像茉莉”感到了怀疑,借此提出 “那株茉莉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呢?”让学生带着质疑,到父母平常生活细节中感受,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导入部分,五(3)班的学生,顺利地进入了文本情景当中,体会到了映儿真爱就象茉莉最初认识态度!

第二步,精读细节,体会真爱。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接着把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相机点拨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关键词语等,慢慢地体会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细节 ,一声叮嘱、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在交流过程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读中感悟,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它就像茉莉那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第三步:从关注文本细节上升到关注生活细节,让学生通过观看爱的一组图片,回忆自己身边的真爱,引导学生与自己心灵对话,写出自己对爱的理解,感受爱、懂得爱、表达爱。!

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来看,我感觉有几点精彩之处:

1、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将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共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真爱。

2、在朗读指导方面:让学生在充分谈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找准关键词读出感情。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我还恰当地运用了范读,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来渲染环境,用音乐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智,通过努力,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3、在这个总结升华部分,我感觉到一播放这一组爱的图片,学生被深深吸引住,因为这些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勾起学生的点滴回忆,借时我再将写话训练融入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写作的发馈,感受到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效果比较好。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景语文字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在仔细研读文本后,拟定了教法: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里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抓住题目和细节进行教学,整合成四个板块:

1、导入课题,初步感受茉莉;

4、归纳提炼,拓展延伸。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赞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从细节处一次次表现了父母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借茉莉纯洁、朴实的特点来托物言志,赞叹这对普通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茉莉般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之前并没有充分的预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依然保留了感知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环节。但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否则重、难点就不够突出了。

在感受“爱”这个环节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充分地读6-13节,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标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励学生真实地谈谈自己为何而感动。并且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闪光点的回答进行点拨、渲染和深化。我想,语文的课堂应从“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我们不应机械化地拉着学生围绕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跑,而应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于茉莉花的特点,文中很明确地用三个词来形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清香。由于在6-13节细节中,学生已深刻体会父母的爱,因此,能轻松地浅谈这三个特点与“爱”之间的共同点,我相机总结。

达到“解题”这个教学目标后,我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爱,无论是茉莉般朴实的爱,还是玫瑰般热情的爱……从而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爱”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升华,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课本的范围。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课件设计不够新颖、板书的位置有些偏、语言方面可能还需日后的锤炼……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我的反思不够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继续摸索,继续努力!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在心房。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读后,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

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妈妈生病住院让我为爸爸煮饺子吃的嘱托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设计该课时,我抓住“爱”这个字眼,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二、适时提点,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作批注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文中对阳光的描写,我渗透进环境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景是为感情服务的,领悟情景交融的作用。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如下拓展练习:

1.观察幻灯片,导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现出来的爱,从而强化学生的观察与积累能力。

2. 说说生活中爱的表现

3. 用“爱是……”来总结一下。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学生讲的很好,但我没有及时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2.课堂时间把握不当,导致课文环节未能全部完成,对课文总结力度不够。

3、课堂语言相对于缺乏,不能营造那种如诗如画的韵味。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明白我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强化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基本功,增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本节课课堂容量稍大,如果在课堂之前让学生找到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领悟,课堂上完成妈妈的话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这两部分的细化感悟,引导总结爱是什么和课外拓展,时间分配就能合理完成,课堂结构也较为合理。

3、课前和学生交流不够,强化备学生的环节。

4、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上再下功夫,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下一番功夫,增强课堂效果。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提炼“文眼”,经营课堂感悟的核心.对语言文字的习得和语感能力的获得,必须“一字未易忽,语语悟其神”,当然,也不是说“倾筐倾箧”,而是要“画龙点睛”。全文就是一条龙,在何处点睛?文眼。《爱如茉莉》的文眼是什么?愚以为是“爱”与“如茉莉”。紧扣“爱”字,父母之间爱的表现与发现成为学生感悟的中心;紧扣“如茉莉”,父母之间爱的实质便会步步彰显。

具体细节在文中相当多,不一一详说,只针对9~16自然段设计一个指导流程。这部分写的是女儿去医院看到爸爸妈妈相互体贴相互关爱无微不至的一件事。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感悟,实践证明无法深入、真切地体悟。经过思绪和验证,如下流程比较实用:

a、教师设问过渡:爸爸每天都去医院,那么爸爸是如何照料妈妈的呢?指名学生朗读9~1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b、于无疑处激疑:爸爸每天来医院照料妈妈,竟然让妈妈那么累,“手脚都麻木了”,怎么搞的?有这样照料病人的吗?手脚为什么会麻木?学生能够一眼找到相关语句:“你爸爸伏在订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接着追问:手脚麻木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办法?这学生都知道。既然手脚都麻木了,为什么不动一动呢?学生也知道。为什么妈妈手脚动一动就会惊醒爸爸?喔,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睡着呢(第9自然段中的“紧握”自然就照应上了)。爸爸为什么紧握着妈妈的手睡觉?自己睡得深不易醒,担心妈妈不事不叫他而耽误了妈妈养病。妈妈牵系着爸爸,爸爸牵系着妈妈。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正暗合了这样一句话:“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再领学生读一读这一句,潜意识里总会有所触动。

c、两个“一切”概括出了“我”眼中所见的美好。设问:这两“一切”指什么?学生自然会找到“我”推开病房的门所见到的一幕。关键词“紧握”因上一环节迎刃而解,否则学生是很难体味到“紧握”的内在涵义的。妈妈嘴角挂着的“恬静的微笑”,也正是因为接收并享受着爸爸的爱而自然流露出的幸福,也会水到渠成。

这个步骤是在感悟“爱”的基础上实施的。要让学生敞开来谈谈,妈妈即使病着,心中牵挂的还是谁?爸爸纵使累着,心中牵挂的还是谁?你从何处见得?这种心底无私爱自大的境界不凸显出来了吗?你们觉得爸爸和妈妈之间相爱吗?爱得深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一件件小事啊,一个个细节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缕微笑……只要留心,我们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啊,但因为太平常了,常常给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质朴无华、幽香袅袅、平淡无奇。听——“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十里飘香听过,花气袭人听过,却没有听过花香还能“钻”到人的心里去。除了花香钻进了人的心里,同时还有什么也钻了人的心里?为什么用钻呢?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大的。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生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从诗歌中去感受“爱”字,去体验“爱”所带给人们的温暖。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己去找句子,写体会,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找的句子的内涵,我让学生带着感悟读自己的句子,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首先说说为什么选择这篇课文,不经意见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尝试着给他们罗嗦的讲了道理,也给他们读了些课文,如《第一次抱母亲》《番茄太阳》等等,还有一些《读者》上的文章,个人感觉怨言还是有的。于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决定了要用它作为引子,给孩子们灌输爱的教育,虽然这学期我们班读了《爱的教育》,但是我觉得效果并不明显。孩子们会这样,应该来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应当让孩子们体会到别人的爱,也要让他们学会去爱别人,他们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准备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了,这段时间看世界杯,所以,这份教案是今天早上5点钟才定稿的',上课之前非常的紧张,因为心虚,甚至小腿都发软,担心设计的一些过渡的词句给忘了,因为我本来就记不住。但,课文其实已经很熟了,上课的脉络也很清楚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好担心的。

从课堂实施的角度来说,基本上达到了我的目的,但是,没有能最后交流一下,让我很遗憾,回来找时间补上。另外,有些环节还是可以优化一下,整合一下,使之更合理的。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平常的书没有白读,孩子们比较深刻和敏锐的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我很高兴。

最后,向大家道歉,没有认真准备,没能给大家奉献一节好课,下次努力。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本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文章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文章开篇就写到修剪茉莉花枝的妈妈,由真爱像什么的问题获得妈妈“就像茉莉花”的回答,这就引出话题,点明题意,开启下文。

中间写爸爸、妈妈互相关爱也不离茉莉花,爸爸叮嘱“我”带上茉莉花到医院,到医院又把茉莉花插进瓶里,在茉莉花中寄托了爸爸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末了又写到茉莉花,以其洁白纯净、幽香缕缕状写环境,点击真情,并且由此及彼,以“爱如茉莉”作结揭旨,赞美真爱之情。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互相之间有着心照不宣的“真爱”,有着令人感动的情意,有如茉莉花一样洁白清纯,上面已经在词句分析中作了探解,这儿从略。

开篇提出话题,点明题意,通过妈妈之口说出“爱如茉莉”之意;结尾以“爱如茉莉”连续反复作结,揭示了“真爱”的内涵,深化了意旨。

这样,首尾呼应,结构缜密,却又不着痕迹,一切是随文而来,自然有致,令人佩服。

为让学生能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如茉莉般的真爱,教学时,我特意作了一些安排。在读第一部分内容时,我紧紧抓住“平淡无奇”一词,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所得,说说茉莉的特点,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从妈妈的话语中初识如茉莉般平淡的真爱。在指导学生读第二段的时候,紧紧围绕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感受、体验“真爱”之情。这部分文字浅显易懂,但读起来让人感动。我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体现父母之间真情的词句,再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对文中所表现的如茉莉般纯洁的爱认识得更深了。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在我彷徨求索的时候,收获了《爱如茉莉》这篇文章,它以一个个无声又无痕的细节感动着我们。这些细节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一样散布在课文中,咀嚼这一个个细节就像品味着茉莉花的缕缕幽香,温馨又美好。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片字豪言壮语,但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突然明白:感人至深的一定是最真最小的细节;最好的课一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那就是——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花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我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给文中的插图配上解说词,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从而让花香沁入学生心灵,让学生终身受用。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关于“爱”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体味爱的内涵,明白生活中的爱都隐藏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动作中,抑或是一句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中。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爱,体验爱,直至自己也付出爱。课终,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在我的心中,爱是_________,使爱的花香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从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爱的洗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如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把握和区分不够清晰,在目标界定上总是犹豫不绝;如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我将继续努力,为我的课真正成为一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