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10-14 08:21:31 作者:曼珠 汇报体会 最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运动会即将举行,我们需要一句能够激发热情的宣传语。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我们需要注重训练和技巧的提升。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小编整理了一些运动会宣传语,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一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请学生们练习第一横行、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4)小结:笔算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在计算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几。

1.完成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指名完整的说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

问:为什么要先算15个茶杯一共有多少元呢?

4)小结: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先确定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解答。

2.完成第4题。

生独立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生独立解答。

集体核对。

3.完成第5题。

学生完整的读题,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1)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2)需要注意什么?

教后记: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二

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三

1、能运用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两位数多笔直加的`计算。

2、熟练而有正确掌握拨珠方法,巩固两位数多笔直加的珠影象。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两位数多笔直加计算的方法,建立正确的珠影象。

商品柜台、玩具、算题、数字卡等

一、记一记

请幼儿记一记电话号码(看数报数、看珠报数——大小、前后、第几个等)

二、理一理

1、整理商品:引导幼儿分类摆放。

2、各组介绍是怎么摆放的。

三、算一算

1、买文具类商品需要多少钱?

请个别幼儿用数字卡列算题

幼儿尝试拨珠,教师演示

幼儿实拨

为什么答案都是一样的?

2、交通类商品需要多少钱?

幼儿用数字卡列一种算题并记录下来

幼儿实拨并算出答案

3、生活类商品需要多少钱?

请幼儿看着货架上的价钱记录多种算题并用脑心算方法完成。

互相核对、反馈。

多笔两位数直加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四

第四单元第2课时

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1、口算:3×22×710×620×4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10+10+10=

13+13=26+26=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12+12+12=36(本)12×336=(本)10×3=30(本)

2×3=6(本)

30+6=36(本)

1、列成乘法算式12×3=(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12×3=(本)

12121212×3→×3→×3×3

3、引导小结“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5、教师引导小结“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口答。(略)

2、笔算。(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小棒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1、用竖式计算。13×22×214×22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的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相加、几个十是多少以及两位数加法和一位数乘法笔算等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二——

在学习例1——20×3时,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多样化的算法:

(1)20+20+20=60

(2)3个2堆是6堆,6堆是60。

(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2×3=6,所以20×3=60。

(5)……

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看到有6堆,就是6个10是60。

二是“先不看20的0,算2×3=6,在6后面写0,就是60。”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二种算法,让学生说出道理,并和实物图对应起来,使学生初步理解这种算法的原理。

紧接着,让学生对比练习:

4×3=7×8=5×6=9×2=

40×3=70×8=50×6=90×2=

练习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编题:同桌学生仿照刚才的口算题,一人先编上面一道,另一人对应编下面一道,然后交换。

我感觉,以上的教学,表面上看好象没有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面对的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模仿编题中理解和掌握优化的口算方法。

感觉不足的是,这个例题的教学时间好象用得太多了一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六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28+1050+74+20

20+3060+2080+1050+40

2.口答:

(1)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3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4)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3.30+40+6=4+3+5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再次出示算式:30+2,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我们学过的知识.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你们会计算吗?知道计算方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34+2=____.

(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4人一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结合实物这样回答:

也可能结合算式这样回答:

先把个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变,个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观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4加2呢?(因为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6个一,是6)

板书:

接着,可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把34分成30和4,先算个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变式练习.

试算:2+34=____(板书:2+34)

师: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34+20=____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

3.教学:34+20=____.

(1)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4根,右边摆2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2)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师:34+2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4,得54)

板书:

(3)变式练习

试算:20+34=____(板书:20+34)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然后老师再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三)巩固反馈

1.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43+50=

2.口算:(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2+64+53+2

35+392+64+253+72

25+32+653+4644+4

25+3020+6530+4644+40

3.接力比赛.

以一张卡片为例,题目为:

36+205+4317+40

50+248+3133+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练习的设计中出现44+4和44+40一组式题,再次强化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七

第1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5题。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的算理。

能熟练地口算。

10×514×2100×7130×2

20×334×2200×4210×3

问:“谁能说一说14×2是怎样口算的?”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14×3,问:14×2我们会算,14×3又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回答后,再根据口算过程用方块演示一下。

(3)“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与口算结果一样吗?”

2、比较14×3和14×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这两道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积加起来,只是14×3,个位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3、例1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说第1、2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同位说),其它独立完成。

4、教学例2。

讨论想法,汇报(鼓励多种想法)。

5、例2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想法,再填得数。

1、练习一的第1题。

说图意,填数,讲想法。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4、5题。

口算乘法

14×3=42140×3=42

想:10×3=30想:14×3=42

4×3=12140×3=420

30+12=42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八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反思

上午,自己我刚上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一课。下午,又听了一节同题课,感触很多,下面把好的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片断:教学例题“52÷2”

师:拿出2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小棒)每份几根?(11根)算式怎么列?(22÷2=11)

师:拿出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小棒)每份几根?(21根)算式怎么列?(42÷2=21)

师:每份21根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先把4捆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20根,再把零头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合在一起就是21根。

师:拿出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小棒)每份多少根?(26根)算式呢?(52÷2=26)

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先拿2捆,再拿6根。

师:你一下子就知道这样分吗?

思考:这里教者最好不要用这样的口气去问学生,当时那个学生就什么也说不上来了,“先拿2捆,再拿6根”,学生这样拿是有可能的,有可能学生数感较好一眼就能看出可以这样来分,最好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拿,即使不是这样,我们也应该鼓励她。

生2:先拿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5根。再把零头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合在一起就是26根。

思考:当时我一听,多么好的思路啊!可是教者的引导令我有点疑惑,“你是这样想的吗?,板书:50÷2=25,先用40除以2等于20,再用余下10除以2等于5,合在一起是25。”当时那个学生也相应地点了点头。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就是先把50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虽然课本上还没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学生就不会计算“50÷2”啊!所以我觉得教师在让学生说思路时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达真实的想法,不要替他去过多解释。因为学生的想法有时是让我们异想不到的。

生3: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0根,再用1捆和2根合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合在一起就是26根。

生4:先拿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0根,再把1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最后把2根平均分成2份,用20+5+1=26根。

生5:……

思考:这里非常佩服教者,能引导学生说出这么多种不同的思路,我在我两个班的教学中没有听到学生有这么多想法,看来是我引导的不恰当。我想这是因为教者在教学“52÷2”这个例题前作了很好的铺垫,以及学具的使用,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新知有很好的“帮手”。

我是这样教学这一部分的:

师:你能估计出下面的商是几十多吗?(“想想做做”的第6题)

64÷585÷395÷491÷2

(目的让学生感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而且沟通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生:52÷2=26

师:你是怎么知道结果是26的?

生1:先拿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0根,再用1捆和2根合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合在一起就是26根。

(板书:40÷2=2012÷2=620+6=26)

生2:用竖式计算。

(学生说分法)

师:竖式中的“12”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重点理解)

……

思考:上完课后总觉得自己的课上的有些乱,也不够严谨。确实,要想上好一节课,那就必须在课前认真专研教材,了解学生。也唯有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下是引用快乐虾在5-9-820:59:18的发言:

感谢“快乐虾”的参与!

当时,我也意识到学生这样分不符合笔算的思路,但是这毕竟是他真实的想法所以当时我没有给予,我想在下面方法优化上环节上让他自己进行自我纠正。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九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竖式计算方法。

2、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十位上余下的数与各位数合起来再除。

创设情景,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突破难点。

挂图、小黑板等。

1、出示准备题:把40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指名列式计算。说一说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1、把准备题改成例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1)借助学具摆一摆。

a、分法一:体会到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40÷2=2012÷2=620+6=26

b、分法二:先把5筒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平均分成5只;再把2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只;最后得到每份26只。

(2)引导比较分法,形成统一认识。

(3)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4)用竖式计算。

26

3)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3、验算。

26×2=52

1、想想做做:第1题

78÷384÷692÷280÷5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自行练习。

(2)再通过比较,沟通每组两题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1)热水瓶的价钱是一幅画的几倍?

56÷4=14

(2)热水瓶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56÷2=28

(3)一幅画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4÷2=2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十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0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情景图,接着出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位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活动重点:

掌握除法(首位能整除)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

探索算法,明确算理。

活动对策:

借助情景图和实物操作,由易到难,逐层讨论、探索算法,明确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