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9 17:49:30 作者:念青松 口号大全 2023年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篇一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以前也读过一些,但是读过之后,总有些东拼西凑的感觉,读过了,也就过去了。而这次读到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感觉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书的题目就带有革命性,对传统的家教理念是一种颠覆。由此,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先成人,后成才。在理念上,这点我们都懂。可是真正面对着自己上学的孩子,尤其是上中学的孩子,又有几多家长能对孩子的成绩泰然处之?处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的功利心在作怪,我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耗子的就是好猫”。但是,作为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程,这个工程的严肃性注定了我们是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舍本逐末的结果,就是不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已经告诉了我们此路不通。

只有脚踏实地,把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这是对孩子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这将为决定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奠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从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不期然而然了。这也是对“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后代,让我们现在开始,从学习开始,用学习来改变我们自己吧!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篇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经验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篇三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父母常常摆出家长作风,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为由,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对孩子好的,什么样的路是适合孩子走的。故而以“过来人”自居,企图用“爱”的名义来管教和操控孩子。

然,我们的“认为”真的是正确的吗?从其一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吗?我们所谓的一些人生经验,只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总结出来的主观思想。以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架构来衡量和要求仅仅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生活体验的孩子理解、接受和认同,就有点“强词夺理”。就像有的妈妈和我说的,“感觉自己说了一大堆道理,其实孩子根本不理解或者是根本不听。”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只是父母内在恐惧的替代物而已,任何企图通过“控制”和“改变”孩子来达到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和设想走路的父母,都是不成熟的父母。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放到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和我说话?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为有我这样的父母而庆幸、而骄傲?当我们角色转换,以孩子的目光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时,就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怎么做才叫做站在孩子的高度?

贾老师用两个小游戏,详细的阐明了站在孩子的高度,就是要从内心伏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体验世界,用孩子的心来感受世界;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和感受。也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才具备了教育孩子的前提和资格。

影响孩子的“黄金法则”:

引言部分:“黄金法则”的核心是,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不露痕迹,藏锋有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永远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就好比一则广告,使我们对一款产品或一种理念产生好感,又察觉不到它在操纵我们,这才是顶级的广告。

本小节,贾老师以一个真实的案例给我们详细的叙述了“黄金法则”的核心与功效。

韩女士的儿子游戏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成绩直线下滑。针对这个案例,贾老师给韩女士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淡然、超然。在孩子面前不谈学习,不对孩子进行学习说教。只管自己沉下心来学习,给孩子做好表率就行了。

第二,对孩子玩游戏,不仅不表现出反感,还要表现出兴趣,甚至可以鼓励孩子玩,最低标准是不干涉、不限制。

事实上也是如些,家长越在学习上和孩子过多的纠缠,孩子越会在学习上掉链子;当家长将目光抽离出来,转到自身的学习提升上时,孩子也就卸掉了心中的对抗,承担起了他的职责;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心甘情愿地让他玩游戏时,孩子也就放下了追求挑战刺激的心理,慢慢减少游戏的时间;就像贾老师说的:“教育孩子,其实就两件事,一是增长智慧,二是提高德行。”父母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对孩子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父母完美的人格形象。当韩女士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其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甚至是无坚不摧的。

父母如何做人,决定了孩子如何为人;父母怎样做事,决定了孩子怎样做事。在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韩女士的持续努力下,韩女士的儿子实现了从一个网瘾少年到同时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学院等六所世界名校录取的华丽转身。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在于父母的修为,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篇四

当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出现了自私、叛逆、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时候,读一读《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真是不错的选择。它将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灯,读过之后,你会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过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心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终点,我才意识到:如果我能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进而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读后震撼,想改变问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作者整本书向我们显明了这个最简单质朴但也是最正确的道理。

这是一本能让人收获幸福的书,告诉你怎样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变千万人命运和家庭的书,能帮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真爱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你一定要阅读此书,它值得你认真读、反复读!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篇五

寒假前的一个研讨会上结识了贾容韬老师,他在积极推广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倡导的“在爱中管教”的方法,与我提倡的“信念法”高度相似。

我把我写的《你的思维决定一切》赠给了他,他也回赠我他写的《家庭教育中国行》,贾老师的言行令人折服,书里面的案例令人惊叹。

下面引用一个贾老师的案例:

某高一男学生在校多次打架,虽不是主要责任者,但其平时的恶劣表现(打架、旷课、逃学)令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非常头疼,因为他总在班里起哄,影响大家学习。这次,学校下决心要开除他了。

他的妈妈得知后,到学校求爷爷告奶奶,赌咒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学校见她可怜,就立下字句,再犯事一定不容,最后给了留校察看处分,以观后效。

孩子妈妈也一筹莫展,孩子倒是老实了,从此上课天天睡觉,而下课就精神百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这时她向贾老师求助。

贾老师告诉她:“你先假设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呢。”哈哈,假设,这太搞笑了。

贾老师接着说:“他一回家,你就说:回来啦,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这位妈妈一听就傻眼了,说:“不可能,他光在学校睡觉呢,一点都不学,这话我说不出口哇。”贾老师说,你先对镜子练习,练好了说,天天说,就会有用。

死马当活马医呗,这位母亲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你回来啦,在学校学累了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呜呜呜呜”,说着说着她哭了起来,因为这太违背自己的内心了,说的话太不符合实际了,太假了。

但她天天练习,冲着镜子练了一个月,终于能说出口了,能说顺嘴了,下午放学他儿子一回来,她就低着头(因为她怕儿子看出心口不一的眼神儿)冲着儿子说:“你上学辛苦了,在家多玩一会儿吧,我去给你做好吃的。”

小淘气多聪明啊,一眼就识破了,冲他妈妈说道:“你少来这套,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也就是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回家就玩游戏,唉,实验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此后的时间里,这位母亲天天这么说,他儿子天天回来都能听到这句话。她说了15天后,她自己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她后来说:“我越说越感觉是这么回事,我儿子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的,他就是优秀学生。”我的妈呀,谎话说得自己都信了。

奇迹发生在第xx天,她儿子竟然开始回家写作业了。此后一段时间捷报频传,老师联系家长说“你儿子开始交作业了”、“交得越来越多了”、“不会的还知道问了”、“有几科不低分了”、“小测验竟然有及格的了”,几个月后,这个小东西竟然在大考中夺得全班第一,真的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真的成了优秀学生,全校都震惊了。

关键就在于妈妈的改变,她天天冲孩子念叨那几句,越说越像真的,说多了,孩子心理自然有了压力,感觉自己再不加油学习就对不起自己妈妈的这几句话。

这与我提倡的“信念法”的理念完全一致。学生都反映念叨完目标的感觉:有劲儿了;不困了;有思路了;心能静下来了;再玩有负罪感;一拿手机就感觉有事还没干完;感觉再玩就对不起自己;感觉有力量推着自己学习;感觉不想贫嘴了;感觉对不起家长;感觉对不起老师;不想玩游戏了;有愧疚感,所以要好好学;感觉上课精神了;感觉效率提高了;感觉背东西快了;感觉有奔头了……五花八门,要是心里没有目标,他们玩起来可带劲儿了,哪里有玩够的时候,哪里有什么负罪感,高兴、傻乐还来不及呢。

“强化目标……”是我们开学时主席台大屏上的字,的确每个人都需要有目标。学生也需要学习目标,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目标,无论是像贾容韬老师这样的,通过家长不断地暗示、催眠、提醒,或是像我这“信念法”一样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都可以使学生自主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