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阅读心得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21:33:52 作者:GZ才子 心得体会 最新国学阅读心得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通用8篇)

读书心得是评价一本书好坏和深度的一种重要依据。接下来分享几篇优秀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

国学阅读心得篇一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国学阅读心得篇二

进取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本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本事。

三、学思结合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贴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我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四、学以致用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五、学而时习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欢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贴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能够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齐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国学阅读心得篇三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2021国学经典阅读心得

国学阅读心得篇四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也有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立场、观点看待国学,是关涉到国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毋庸讳言,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也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民主传统缺乏、权利意识淡薄使我们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提倡,人们在讲“同情理解”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对传统文化负面内容的检讨与反省,从这一点讲,提倡批判精神仍有其积极意义。但我们提倡批判,最终目的仍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所以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的。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文化传统,如“大一统”的政治思维方式,追求统一的民族心理,多民族共同相处之道等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国情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内容就不能简单地贴上王权的标签了事,而应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心理机制、社会原因并加以调适、转化、引导,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道路”来。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国学,文化是有阶段性、时代性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大体也决定了文化的发展程度”,而国学、儒学的内容“是上个历史时期的东西,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看,其中固然有可取的养分,但从体系看,更多是阻力。

当前国学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与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民主、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这当然需要通过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创造之来实现。

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客观分析之上的,包含了对传统负面内容的批判。我们只有首先了解了哪些是传统的积极面,哪些是消极面,然后才能去做正面的弘扬。同样,我们提倡、弘扬正面的价值观,也就是对传统消极内容的批判和否定。

国学阅读心得篇五

第一段:引言(介绍国学阅读的背景和重要性)

国学阅读是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研究和阅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只有通过国学阅读,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学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能塑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第二段:国学阅读带给我的启示

通过国学阅读,我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积极意义。孔子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主张天人合一的道德伦理观,教育人首先要陶冶人的道德心灵。这启示了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段:国学阅读对教师的影响

国学阅读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国学阅读中,教师不仅从古代经典中汲取智慧,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这种使命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度。同时,国学阅读还注重教师的修养和素质提升,通过深入研读古代经典文化,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四段:如何将国学阅读运用于教学中

国学阅读对于教育教学是有益的。一方面,可以用国学名著作为教材,教授给学生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学阅读融入语文课堂,用古代经典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第五段:总结(国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对个人的影响)

国学阅读不仅对个人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国学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国学阅读和思考,我们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的新一代。国学阅读不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态度和人生态度,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国学阅读心得篇六

国学灵性阅读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需求,还能够唤起心灵深处的共鸣。近期我阅读了不少国学经典,并深受启发,特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国学经典传递的智慧与道德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代表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的智慧与道德观念。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睿智和真善美的追求。《论语》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义廉耻,要恭敬父母、师长有尊严;《道德经》教我适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红楼梦》引发我对爱情、人生、虚幻和悲欢离合的思考。国学经典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智慧和道德的传递者。

第三段:国学阅读的独特魅力

国学灵性阅读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内心的真实与平静。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迷失自我,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宁。而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文字与思考,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平衡与内心的安宁。阅读国学经典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仿佛他们在书页中对我细语耳语。这种特殊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也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第四段:灵性阅读的启迪与应用

国学灵性阅读不是空洞的理论,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丰富人们的生活。阅读国学经典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收获了对生活的独立见解,也意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将这些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尝试用国学经典的思维方式处理事务,发现更多生活的意义与美好。

第五段:让国学灵性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国学灵性阅读能够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启发,我们应该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在忙碌的日常中,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用文字与古人对话,聆听内心的声音。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自我审视,以更好地领悟国学经典的智慧。只有当国学灵性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受益于其中,体会到它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总结:

国学灵性阅读是一种珍贵的阅读方式,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国学经典传递了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与道德观念。通过阅读国学经典,人们能够找到内心的真实与平静,明白生活的真谛。我们应该将国学灵性阅读融入生活中,用文字与古人对话,聆听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受益于国学经典,体会到其中的智慧与力量。

国学阅读心得篇七

近年来,中国国学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关注。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起了国学阅读,并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投身到国学阅读当中,从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与启迪。以下是我对教师国学阅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教师国学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对于教学工作十分有益。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其中的真理和道理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启示。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人生等问题,从而深刻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这种与古代智慧的对话不仅能够坚定我们的教学信念,更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教师国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例如《论语》中多次强调孝道、友爱等重要品质,《大学》则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国学阅读,我们可以将这些美好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便成为有品德素养的人。

再者,国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国学阅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国学阅读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国学阅读,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和修养。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精准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国学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最后,我认为教师国学阅读应该是一种长久的习惯和坚持。国学阅读是一项长久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吸收。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国学阅读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将其中的智慧和启示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国学阅读对我们教育事业的积极影响。

总之,教师国学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智慧和启示,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加入到国学阅读的行列中来,以便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学阅读心得篇八

20xx年9月,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了解一些比较肤浅的知识,经过此次的学习,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曹廷华教授在“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中说到:国学是从明初到晚清这一段时期所提出的虚拟性概念。是相对于“西学”而提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大师翟鸿曾经说过:“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拖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这话对我们教师来说,说得太对了。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信仰,要有追求。对学生付出了爱心,你就会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就会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爱。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谛。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我心中不断提醒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像曹教授说的,对学生就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他们百般呵护,关心有佳。真正做到“大爱无疆”。

看完熊笃老师所讲的国学经典与教育艺术,使我懂得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学习要和丰富的课间活动相结合。劳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之中,就能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的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总是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现在年轻人,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国学中有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