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14:13:50 作者:雁落霞 方案 2023年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优质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篇一

学生借助乐高机器人的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器人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科技活动及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做中学,玩中学”的无穷乐趣。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创新实验室学习,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动手制作与技术构建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技能,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创新实验室活动,不断丰富完善学校创新科技教育内涵;同时也在创新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规模,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3.通过创新实验室活动,组建各类科技代表队,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同时还参与相关的国内外交流学习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4.在开展创新实验室培训活动的同时,也面向在校科技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在开展创新实验室培训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最新的教学内容、手段和器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篇二

使用自己熟悉的机器人器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给定的任务命题。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参赛队由4名学生及1-2名辅导教师组成。

(二)人形机器人控球对抗赛

在规定的场地内两队对抗,每队两台人形机器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控球任务。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参赛队由4名学生及1-2名辅导教师组成。

(三)ftc机器人工程挑战赛

竞赛任务与20xx至20xx赛季全球赛任务一致。面向初中、高中二个学段,参赛队由4名学生及1-2名辅导教师组成。

(四)fll机器人挑战赛

竞赛任务与20xx至20xx赛季全球赛任务一致。面向小学、初中二个学段,参赛队由5名学生及1-2名辅导教师组成。

(五)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

竞赛任务与20xx至20xx赛季全球公开赛任务一致。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参赛队由4名学生及1-2名辅导教师组成。

以上为各竞赛项目的概况描述,详见大赛总则及各项目竞赛规则。

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篇三

3.将科技创新与学校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开展机器人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根据要求动手组装机器人,并进行简单的编程。结合学生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机器人”校本课程。

(二)难点、重点、创新点

重点:通过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了解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组成及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感受机器人与生活的联系;能根据要求自己动手设计、组装机器人,并能对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编程。

难点:有序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

创新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三)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邀请武汉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授为学生开展“机器人”知识讲座,普及机器人知识;

3.开展班级机器人创新教育,借助班班通设备普及科技创新知识;

4.学校购置乐高机器人设备,建立机器人实验室。

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篇四

1、领队会时间:各校参赛队辅导教师在12月2日(周五)下午2:00到城西青少年科技馆机器人工作室召开领队会,同时须上交“20xx年城西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比赛登记表”一式六份(见附件),以备评比委员会提前了解作品。无故不参加领队会及不按时上交“机器人作品登记表”的学校,将影响比赛成绩。

2、其他情况说明

(1)参赛队员应准时参加展示评比活动,严格遵守比赛流程。

(2)机器人的表演内容要充分表现作品的功能及特色。

(3)评委到作品前评审时,所有准备工作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各校领队及辅导员教师不能进入比赛场地。

(4)各项目可以制作能够说明本作品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各校须自带电脑等演示设备。

(5)如遇临时情况,需由各校领队或辅导员教师向竞赛组委会提出。要求每位参赛选手要尊重比赛,尊重评委。

机器人设计方案草图篇五

(一)各区县教委要指派专人担任区县领队,负责本区县竞赛活动开展和组织工作。协助做好市级竞赛中本区县参赛队的沟通及组织管理工作。

(二)各区县务必于10月24日前完成报名工作,并将本区县所有参赛单位的相关纸质报名材料收齐后统一报送竞赛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至联系邮箱。请各区县领队务必做好报名材料整理审核工作,所有报名材料务必填写完整真实,否则视为无效。(报名表格附后)

(三)各区县要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预案。督促各参赛单位在日常教学及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使用安全护具的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