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初中生辍学调查报告(案例21篇)

时间:2023-10-31 20:04:02 作者:LZ文人 工作报告 优质初中生辍学调查报告(案例21篇)

调查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应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所研究现象的客观而准确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调查报告仅供参考,请在自己的写作中遵循学校或组织的规范要求。

初中生调查报告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要进行正确疏导,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因此,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来看,一般有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内涵是通过对本校初一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施调查,目的.是了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第一次调查为以下两步:第一步,公开信调查和谈话式调查。4月,我们向全校教职工宣讲课题研究方案,在教师们充分了解课题研究内涵、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发出公开信,由教师以书面形式提供可能属于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们选择了初三的一个班进行谈话式调查(话题是:三年来,你对教师或家长是否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你渲泄此种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并由学生写出自己渲泄反感情绪的表现形式。第二步,5月,课题研究中心组认真分析了第一步调查的资料,与潍坊学院前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8名大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了调查卷,然后选定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对初一(7个班)300余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了问卷调查。

第二次调查:4月,在对学生和教师近一年的心理疏导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份调查卷,对原初二195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和新初二新初一各100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实施了对比验证调查。

(一)、调查结果

1、公开信与谈话式调查结果:

60封公开信调查反馈:认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的教师为100%,列举出可能属于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的教师为71%(43份)。谈话式调查反馈:三年来对教师和家长曾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的学生分别为48%和22%,其反感情绪的渲泄方式有10余种(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人数

百分数

1、诊断受挫情形明显减轻

106人

54%

2、诊断受挫情形未见减轻

45人

23%

3、诊断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认为经疏导能把挫折转化为动力

57人

29%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初步分析

1、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世界。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1)学习方面:大多表现为兴趣谈化或丧失,经常走神,学得及其被动;有的表现为故作学态或抄袭作业,以逃避老师或家长的责备;严重的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转移同学注意力,干扰教师教学;少数学生还会借故迟到,早退甚至借故负气出走。

(2)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老师或家长敬而远之,不理不睬,装聋作哑,不说真话;有的会背后嘀咕或说长道短,甚至假传教师意图,离间师生关系;严重的会故意找茬或当面顶撞。

(3)工作方面:有的会在班级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以此渲泄内心的不满;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外之人。

2、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去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忽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措施不适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加之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一味地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要求学生,则难免会出现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讽刺挖苦,当众训斥,告状揭短,秋后算帐;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校周边环境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普遍存在。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许诺不兑现;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五、主要疏导措施与初步效果

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组在认真分析了第1次调查结果后,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教师、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力争在一年内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有明显改进,把学生的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得到缓解。

1、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善来自教师的使学生心理受挫的外部条件。

要实现上述设想,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除了及时地与施挫教师谈心外还利用政治学习经常地向教师通报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时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此外,我们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以“读书会”为阵地,引导教师们学习中外教育教学新经验、新理念。据统计,38位读书会成员一年来利用工作之余读了70余部教育教学著作,写了20多万的读书笔记。“读书会”还以心理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举办了17次讲座。通过《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疏导技巧》、《焦虑心理的辅导》、《挫折心理》、《创新人格与心理发展》、《创新潜能开发与心理发展》等专题讲座和讨论交流,使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师生观,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了解,过去那种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的不当行为明显减少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2、开放聊天室,开放聊天信箱,以心理咨询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改善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部条件。

近一年来,心理咨询室接待了数十名来访学生,凡有来访者,我校值班咨询人员都能十分自然地抛弃自身价值和经验参照体系,以“真实的自我”而非角色的朋友身份坦诚地面对来访的学生,开试布公地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并能以各种心理暗示技巧,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此外,我们还认真处理了数十封学生来信。每封信我们都仔细阅读,揣摩心结所在,分析内外因素,及时回信,帮他们排忧解烦。

通过与来访学生谈心和书信往来,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后,我们还对许多学生进行了跟踪疏导并分类别进行了不定期的团体辅导,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一年来,我们把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紧密结合起来,把随机咨询与跟踪疏导同集体辅导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造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客观条件,促进了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从前文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中可见一斑,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的课题研究尚在中期,大量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摸索,为了及时反馈课题进展情况,谨以此文向领导和专家汇报,并以此与心育课题研究同仁者交流。

当你关心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关心着自己!

当你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帮助着自己!

初中生调查报告

2、初中生语文课堂需求的心理及其成因。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上坝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关于初中学生语文课堂的需求心理。

(四)调查过程。

1、20xx年10月9日,召开教研组会议,确定了此次调查的主题。并对调查过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2、20xx年10月10日,讨论制定并通过了问卷调查样表。调查样表的设计突出了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3、20xx年10月16日,在上坝中学初中四个年级,16个班级下发调查表,并有学生自主就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历时近2个小时。之后,收集齐了下发调查表853份。回收率达到100%。达到了预期目的。

4、20xx年10月17日—11月初,对问卷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5、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调查材料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召开了两次部分师生座谈会。

6、11月中旬开始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11月18日定稿。

(一)调查统计体现的学生课堂需求。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应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作用是为了应用,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调查显示,85%的初中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只有15%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文知识的掌握为自身需要。

3、调查显示,语文课堂需求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创新和教师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面。只有22%的学生认为此项需求不在意。

4、调查显示,83%的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关注程度高于知识目标。只有17%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目标关注程度高于情感目标。

(二)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又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归宿。首先,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的语文体验和感悟。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才能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成的精神追求。第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才会满足学生多层面的需求。第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不同看法、想法间实际蕴藏了太多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看法,那怕是有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能轻易扼杀他们的见解。

四、初中学生语文课堂需求变化成因的思考。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更加关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三)社会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影响。

我们审视一下传统的教学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教育定位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它最大的特点是教教材—教学的全部任务在于完成知识点的接受。因此,完成认知性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其他目标,如情感目标、价值观的培养等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整合。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之上,而社会发展推动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需求的变化。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及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需求的策略。

(一)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满足学生知识需求。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二)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需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课堂上淡化教师出场,在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想、交流和感受。

(三)鼓励合作学习,满足学生参与意识的需求。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在语文课堂中。就会极大的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满足学生课堂自我发展的需求。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也将会极大的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加强语文课堂学生的对话,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课堂需求的淡漠,必须革除。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力。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由于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堂进展走向上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共享制定课堂秩序、课堂方向,以及课堂纪律规范等。在课堂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

字正腔圆的汉字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算得上国粹类的传统文化。但是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淡化字词教学,导致学生易写错别字甚至提笔忘字、乱用词语的现象层出不穷。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淡化汉字的读写,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里错别字大量充斥、网络语言盛行竟然也渐渐演变成时尚与潮流。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还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影响,此现象已成为初中生学好语文以及初中语文老师教学中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往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大部分老师无非就是让学生读上两三遍,然后抄过三五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丝毫达不到会读会写会会用的目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就靠吃小学阶段的一点老本。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小学中的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对汉语普通话的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用词、造句也跟着变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了。

因字生词,由字组词,连词成句,正确理解与运用词语与否,是

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表现。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否达到正确理解词义、能否写对每一个字形、读准每一个字音,都值得研究与推敲。学生作文里表现出来的文意干涩、没有文采、乱用词语、词不达意等问题,都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担忧。

因此,本课题组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字、词、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以景洪市五中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初一十个班中抽取一个中等班级8班和一个平行班7班作为对照参考,其中8班学生汉族占大部分,而7班学生少数民族占大部分。另一方面,结合近三个月以来在景洪市第五中学实习期间所担任过的几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情况,并根据作业、作文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而得出调查结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本区内学生对字词句使用的基本状况,加强规范使用汉字的思想意识及在字词句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学生学习使用字词句的基本情况,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汉语的作用,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能够曾强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认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汉语使用汉字的精神。通过学校学习、日常生活的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汉语字词句的使用。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搜集材料,对景洪市第五中学初中生字词句使用情况及学习汉语、汉字的情况,学生作业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方法有:

1、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学习态度,及对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情况;字词句能力测试卷,包括汉语拼音、生字、词语以及造句写话等方面。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在景洪市五中初一7、8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7)班、(8)班、(10)班的平时上交作业,例如字词句的抄写、注音以及作文等方面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三、调查结果

(一)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地初中生的字词句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普通话的使用及态度

调查显示,在8班95%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而且除课堂

之外,在其他场合使用普通话的学生也较多;而在7班,只有40%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有30%的学生使用汉语方言,其余学生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而对普通话的学习及使用的态度上,两个班的学生7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但也有一个部分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学习普通话。

2、汉语拼音运用能力

关于汉语拼音方面,调查显示,在两个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汉语拼音的能力都很差,其主要表现为:(1)平翘舌音不分,很多学生受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很难区分zh/z、ch/c、sh/s这三组声母。(2)前后鼻音韵母不分,测试卷结果显示,两个班85%的学生不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如ing/in、eng/en、ong/on;同时,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会区分一些其他韵母,如,ei/ui、ui/iu、eng/ong等。(3)四声不分,测试中显示,两个班60%的学生都不能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四个声调,尤其是阴平和去声、阳平和上声、阳平和去声。经向学生提问可知,学生的汉语拼音问题主要由于小学时基础没打好,同时该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学生大多数从小讲民族语言,受到普通话的熏陶较少。

3、字、词掌握及使用情况

族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汉族学生无较大差距,而7班学生中差距就比较明显。在字词使用方面,两个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易写错别字,词汇贫乏,课外生字词的积累较少,不会将课本中的词语学以致用。

4、造句写作的情况

从测试中显示,8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一段话,语言比较通顺,其中有40%的学生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文采较好,但全班学生中,45%的学生的字数没有达到题目的要求。在7班的学生中,30%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写一段话,其余学生却抄写课文,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段话来。在这30%的学生中,很对学生自述没有达到要求。通过此次测试以及抽查学生的作文来看,两个班学生在写作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错别字较多,易写谐音、形近字;语病较多,很多同学语句不通顺,方音较重;词汇贫乏,语言直白、空洞,不会使用修饰语、修辞等写作手法;对课外知识补充较少,视野不够开阔。

初中生调查报告

光阴似箭,眨眼间,本人的小学生涯也快熬到头了。但是学海无涯,这不,初中生活即将来临。我的心情也复杂异常,为此特拟了一份《初中生活假想调查报告》,具体如下:

无处不在的“恐怖分子”:一个个蒙着面,藏着刀,身上机关无数。要问他们的真实身份?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学习科目喽!语、数、英什么的还好说,好歹小学时和它们一起度过了六年,怎么着也混了个脸熟,要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们,应该还是游刃有余的。可怕的是一下子冒出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生面孔”,要把它们弄明白非一日之功,万一中途偷个小懒,稍微掉以轻心,说不定它们给你一飞刀,再来一暗箭,弄得你披红挂彩,防不胜防。

神出鬼没的“活跃分子”:这些活跃分子可是我们的大爱,什么体育课、电脑课、音乐课、美术课什么的,既好玩又没压力。可是由于它们太活跃了,所以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稍不留意,它们就玩“失踪”,几天不见踪影。据调查,这些“失踪案”在初中会经常出现,它的发生率大约比小学生涯高出40%左右。

心怀不轨的“破坏分子”:因为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大,我们常常会疲于应付。这时,破坏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招数破坏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学习,降低我们的成绩。所以,为了防止它们“入侵”,我们必须从早到晚保持高度警惕,以上战场的精神全力拼搏,浴血奋战。

天哪!这么说来,初中生活真如地狱一般?

“no!”呵呵,对初中生活充满向往的同学们开始发言了。

“我个人认为,初中生活苦一点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初中阶段是逐步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过程,也是日后记忆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觉得,家长也挺辛苦的,为了我们,他们不辞辛苦,劳心伤神,也怪累的。”

“其实我还是很期待上初中的……”

这位同学的话还没说完,立即传来一大批附和声:“我也是!我也是……”

看来,无论初中生活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对于我们这批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充满期待的。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勇敢乐观地面对吧!

初中生调查报告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初中生课堂提问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初中课堂;提问心理;现状调查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其智能。好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课堂提问表现为一种师生之间的“对话”,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机。然而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呢?会不会在有意无意中采取了一些做法使之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学生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烟台市两所普通中学和东营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共144人,其中初一学生76人,初三学生68人。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6个题目,包括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情感体验,意向,课堂表现,教师的提问倾向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等六个方面。

(三)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收回问卷,14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一)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

调查表明,有88.9% 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只有极少数即11.1%的学生否定这一看法。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此看法有显著差异。二十名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消极的看法。从后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二十名以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少被老师提问的机会,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受到了损害,所以表现出对课堂提问的消极情绪。

当问及课堂提问是否与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时,有92.4%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初中教学中继续发扬课堂提问的优势,努力提高它的应用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年级差异。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对课堂提问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更消极的看法,这可能与初三学生的心态有关。

(二)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体验适度的紧张,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17.4%的学生在被提问时“很紧张”,56.3%的学生“有点儿紧张”,26.4%的`学生“不紧张”。可见只有刚过一半的学生可以达到适度紧张。且发现紧张程度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二十名之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之前的学生有更多人容易紧张过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学生与二十名之后的学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紧张。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状况有关。对前二十名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老师的提问有比较大的把握,所以老师提问时他们比较能顺利回答,紧张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欠佳,导致了更大程度的紧张。对有些学生的过度紧张,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三)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意向。

当问及是否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时,86.1%的学生表示希望。目前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喜欢按座次逐个提问整排的学生。但当问及希望老师挨个儿提问整排的学生还是挑选提问时, 77.1% 的学生愿意老师挑选提问,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年级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四)学生的课堂表现。

1、年级与课堂表现。

在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方面,只有57.6%的学生经常主动举手或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42。4%的学生则相反。且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调查显示,初一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极其显著地大于初三学生。当问及会回答时是否都会举手,有86.8%的学生选择“是”,13.2%的学生则相反。二者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有15.3%的学生在不会回答老师问题时也会举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举手就会让其他同学看不起。应该说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但它也反映出初中学生的自尊心理,对此应该给予关注。

2、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有显著相关。学习成绩在二十名后的学生与成绩在二十名之前的学生相比,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把握有很大关系。所以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同学越有机会回答问题,锻炼能力,提高成绩,而其他同学如果不是老师提问就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活跃分子学习好,而且越来越好,不活跃的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师提问的倾向。

对“老师喜欢提问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结果表明,有37.5%的学生觉得老师对所有学生“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好的学生”(36.8%),再其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17.4%)。对“老师较少提问什么样的同学”的回答结果中,有34.7%的学生选择“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差的学生”(29.2%),再次是“表现不积极的学生”(20%),还有“调皮的学生”(14.6%)。在提问频率上,对老师是“经常提问我”,“有时提问我”,还是“几乎从不提问我”上不同成绩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所有被调查学生中,选择老师“几乎从不提我”的问学生占极少数,但却都是学习成绩在三十名以后的学生。而前十名的学生选择老师“经常”提问自己的人数最多。可见,老师们在提问上有着一些固定的习惯。

(六)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

初三学生不赞成的比例显著大于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做法上,调查结果是,没有惩罚方式的有56.9%,其次是罚站,16.7%,批评,13.2%,还有打人的选择有6.9%。对每种做法,即使是没有惩罚也有学生不赞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学生赞同。可见,学生对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后的处理方式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但过度的处理方式如打人,对学生造成的身心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要避免。有27.8%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待改进。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老师能提问到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活跃课堂提问时的气氛等。

1、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往往能自觉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效果上重视程度不够。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挑选提问题目和人选。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不能毫无规则,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要保证使用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意无意的提问偏向,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个别学生。

2、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提问中师生的交流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教师的言行也在思想上影响着学生。所以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少讽刺贬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回答得对错与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其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3、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讨论氛围。

对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创造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民主、热烈的讨论气氛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充分认识和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和年级差异

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发生剧变。心理上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初一到初三,其自我意识发生深刻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成人感的增强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强。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但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水平还不高,不稳定,不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顺利解决该时期的问题和困惑。

1、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莉、徐建平.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初中生调查报告

20xx年8月24日至9月11日,笔者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对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运城市初中生辍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象征。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吗?为此,我和同学们展开了调查。

调查、分析与研究。

在一个周末,我来到菜市场。这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猪肉摇身一变成了“猪内”,鸡蛋来了个华丽转身成了“鸡旦”,而芹菜竟也七十二变变成了“斤菜”。这菜市场的东西可真实“五花八门”呀。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我离开菜市场时,看见一个小摊上写着“糖抄板栗”。板栗也可以抄吗?真是不可思议。

接下来,我又来到一条街上,街道两边有许多商店,在那儿,我也发现了许多错别:文具店的具少了一横,精品店也成了青品店,而一家服装店的招牌上竟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服装圭。而街道旁的一些提示更令人吃惊:严禁停车成了严禁示车,请不要乱丢垃圾写成请不要乱丢拉圾。看来出现这些情况的人真不少。

我又回想同学们的作业,荆棘的荆头上少了一个草头,“伐”写少了一撇,“蜿蜒”也变成了碗蜒。

出现错别的人群大多是农民、学生和文化不高的商贩。而他们写错别的原因大多是小时候没怎么读书,而小学生出错则是没认真学习写。

解决的方案。

出门时多注意这些错,要热心地帮助那些人。另外有关部门可以多关注这些人,多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纠正错。

初中生调查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周寨镇中心学校进行,共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有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目的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以下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

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务实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家庭教育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实现素质教育,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初中生调查报告

我于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具大力量,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但近年来,辍学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令人担心!他们为什么辍学呢?为了找出运城市学生辍学的原因,切实解决他们的辍学问题,我在运城市区内部分人群中做了一个调查。

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于5月2日-3日在运城市红昌建筑工地,调查了100名工人的情况,结果发现,有40人都是未满18周岁初中生,他们占了整个工地人数的40%,如果按平均每天工地招收3人,有一人是辍学初中生,那么一年就会有365个辍学初中生来此打工。我又于5月5日-6日在运城市区内抽样调查了“红都饭店”、“青海酒家”、“红卫理发店”、“小亮洗头坊”,通过调查发现,“红都饭店”25名服务员,有8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32%;“清海酒家”10名服务员,有2名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20%;“红卫理发店”8名理发员,有4名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50%;“小亮洗头坊”10名工作人员,有4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40%。由此观之,在运城市相当一部分打工者都是辍学初中生。看来,“辍学”的确是当前十分严重且十分棘手的大问题,希望我市领导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请看如下分析。

一、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市区内的辍学打工者的辍学原因,发现他们有25%是迷恋网吧,不好好读书,以致于整日泥溺在网络游戏中落下功课,而无奈辍学;40%是因为家庭贫穷,没钱读书;5%是因为父母亲离异,孩子无人教导,沦落到社会中,从而使他们学坏,不想上学;30%是因为学生厌学,由于部分老师水平不高,所以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辍学。

二、辍学原因分析。

近年来,政府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还有同学不断辍学。我想:这其中与社会思潮,学校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家庭困难。

这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至今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家庭人均收入不到350元,送子女上学确实力不从心,再有就是许多家庭都有下岗职工,经济困难,所以学生会因奏不够学费而导致辍学。

2、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近年来,上学出来不包分配,有的毕业生刚就业就下岗,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农门”的思想破灭了。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导致家长不但不劝已辍学的子女上学,反而劝他们别上学,所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

3、家庭离异。

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

4、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成绩差,对学习惧怕,所以会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二是少数教师水平低,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由此观之,师资力量弱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建议。

学生辍学是一个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否则,国家不会进步。所以,我希望:

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于教育方面,使学校环境大大改善。

2、应当大力培养师资力量,从而通过教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达到兴国的目的。

3、社会、家庭、学校都应配合国家,开展广泛劝学,使辍学儿童早日重返校园。

4、要实施对困难生资助或免费,使少年儿童能同在蓝天下,共同学习。另外,随着国情的发展,我们应让少年儿童不再为上不起发愁。

最后,我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帮助那些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我希望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能各尽其责,帮助辍学儿童!

初中生调查报告

今年我参加了市里的课题研究,我现在任职八年级英语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记忆单词,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关于《初中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我在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做了调查,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现在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考察科目,也成了语言沟通社交方便的一个工具,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以后能学以致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初中学生对单词因素音标的认识,更好的为以后的英语应用打好基础,所以做了这次调查问卷,希望能给以后的单词学习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单位英语因素音标的认识的统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

1.问卷的编制。

调查采用的问卷,在八年级一个班调查实施的,问卷由八个选择题和一个问答题组成。

2.问卷调查对象。

八年级十一班进行本班一共65个人,发出65分收回65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百,调查工作于20xx年12月10号进行。

3.调查结果分析。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

a.小学一年级5%b.小学三年级99%c.初一2%。

4.你以为单词在英语学习中重要吗?

a重要96%b不重要4%。

5.你认同背单词枯燥这个说法吗?

a.认同30%b.不认同40%c.一般30%。

6..你知道英语中的因素吗?

a知道40%b不知道60%。

7.大概平均每天背单词数量。

a.x1020%b.106030%。

8.你平时是如何背单词的?

a.不断重复抄写30%b.不断重复默写50%。

c.搭配在一起使用的词组或用法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记忆20%。

9.你认为你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有效吗?

a.有效40%b.没什么效果30%c.一般30%。

10.学习新单词时,你会看看新单词有什么规律,并和旧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吗?

a.会30%b.不会30%c.没想过40%。

11.你愿意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或技巧吗?

a.愿意80%b.不愿意5%c.无所谓5%。

12.你认同词汇量影响英语学习这个说法吗?

a.同意70%b不同意10%c.一般20%。

13.你认识英语中的音标吗?

a认识60%b不认识40%。

14.你是如何记单词的?

a根据字母顺序记单词35%b单词发音65%。

15.你在记单词时有困难吗?

a有35%b没有65%。

16.你认为学习音标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65%b没有35%。

17你用过音标来帮助自己记单词吗?

a用过60%b没有40%。

18.如果老师把音标学习融入单词教学中,你认为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90%b没有10%。

问答:

你对单词记忆还有什么疑惑或者更好的建议?

8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还是语法和应试为主,希望能够多注重单词的读音,句子和课文的朗读,多练习口语和听力。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对单词的重要性是比较认可,但是因为,应试和其他一些因素,孩子们的发音都不标准,这样在背单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死记硬背,所以我一定把这个课题做好让学生真正学到英语的发音,还有发音规律,来帮助更快更好的记住单词,为学好英语做好基础。

初中生调查报告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虽然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平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习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习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1、学校设“新班”。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

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

中国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九月十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

初中生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日益紧密,一些国外的事物也出现在国内,比如像肯德基一样的快餐事业,而我的这篇调查报告就是有关于肯德基消费群体的`分析。在此次社会调查中,我采用了实地调查,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得出了结论。消费人群中大多是青少年居多数,以及一些陪同孩子的家长,基本是一个满员的状态,利润十分可观。

研究的问题:肯德基消费群体分析。

研究的背景:西方快餐在国内的日益火爆。

研究的目的:了解消费群体,发掘火爆的原因。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肯德基有132个座位,青少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剩余5%是陪同来的家长们,大部分家长对这里的食品感兴趣,主要陪孩子,;有少一部分家长愿意在这吃。

我认为,以西方快餐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比较受欢迎,并没有完全被中国所接受,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里。

此次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调查出了消费群体,但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可以更加深入研究,深究其原因。

肯德基、麦当劳消费群体主要存在于儿童与青少年中,并深受欢迎,说明他们接受能力强,但是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在消费这些西方食品的同时,也应坚持对中国传统的接受。

初中生调查报告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在不断地更改,给更多的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因此造成我国大量单亲家庭,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的原因。以及人们因此对此的看法和认识与其评价,为了使我国人民更加和谐,青少年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我将以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根据我国在南京调查结果,在740个调查样本中。如下表:

单亲家庭占0。82%。

离婚有子女家庭占0。68%。

未婚子女的占0。04%。

因此通过上表得出结果,单亲家庭高出于离婚有子女的14%,现在社会的人们太多出于不负责任,在婚姻素质方面太过于低,在我国单亲家庭大约占我国人民20%,而且数量不定,有上升现象。

(1):由于违背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主观意见让家庭成为了一种被动状态,在这种状态占我国单亲家庭中的12。74%。

(2):家庭随着时间而自然死亡,多半出于重组家庭,和年龄悬殊大,关系不符合,但这占单亲家庭增大不多。

(3):单亲家庭的个我主观性太强占我国单亲家庭的87。26%,其一由于家庭暴力,而让另一方压力太大而选择自由,其二离婚虽普遍但造成这原因主要是第三者插足,这占我国单亲家庭的5%以上。总之,不管是在一个怎样的原因下,都会不利单亲同学的成长和产生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肯定是没有双亲家庭的爱要充足,总会少那么一些什么,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总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生长在世界上没有父母亲的疼爱,留给他们的是那么冷冰冰的房间和重重的责任,他们就像一根草一样没有人疼爱。而双亲家庭他们有充足的阳光和财富,他们有父母亲给他的问候与其比单亲家庭双倍的爱。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他们有着花工的照顾,所以单亲家庭是永远不能与双亲家庭能比的。他们需要我门社会上给的关爱,哪怕只是一点。

单亲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敏感、亲情观淡泊、整体要比双亲家庭要灰暗一些和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与其自己本身的年龄不符,渴望父母父母亲的疼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应该多与他们说说话,谈谈心,少忽视他们,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家庭的稳定性是阻止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家庭稳定性有了保证,那么小孩的成长环境就有了保障了!我们应该减少家庭暴力和大男子主义让家庭更加的和谐,我们虽不能阻止离婚率的增加,但我们可以让这一现象从此不在有,我们应该改变父母对婚姻法的观念加强他们对婚姻法的认识,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让父母们对婚姻观念更加正确一些。让他们的是想得到改观,解决他们的是想问题,说出他们对婚姻的想法和对单亲家庭的意见。

结果证明,我国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更加的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都走向幸福,不再出现单亲家庭增多现象,而成反比,能让我国青少年更加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多实行措施控制当前情况,我们应该重各个方面来发展,只有家庭的美满,家庭的稳定,社会才会稳定,青少年才会健康的成长。

初中生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师。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执笔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初中生调查报告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54%。

b、偶尔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没帮助0。

d、预不预习一个样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53%。

b、自己的习惯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20%。

b、做摘录,做练习68%。

c、提出问题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经认真预习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1.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辍学情况严重,学生辍学原因不在于经济困难.而在于学习困难,观念落后.及农村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其中学习困难是直接因素,观念落后是学生辍学思想因素,而因长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则是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尽可能缩短城乡差别,提高农村办学水平,转变现在办学模式,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是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有效策略.

**年我们接受普九验收,应该说那时控掇工作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而验收过去之后,我们没有从深层次上解决一些问题,造成辍学反弹。办学条件下滑,尤其是师资队伍流失严重,而与此同时城里学校在政策的倾斜下却发展很快,使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多,辍学率居高不下。

通过走访校领导并和各地学校的辍学生谈话,结果表明,农村学生辍学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观念落后、对学校老师不满意。其中经济困难占10%、学习困难占60%、观念落后占20%、对学校老师不满意占10%。

人们一贯认为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但从调查可以看出经济困难家庭条件差并不是主要原因,学习困难才是辍学的主要原因,如果单从主客观原因分析,因主观思想因素(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不能吃苦、迷恋游戏厅网吧。注:各村都有网吧)而辍学的占总人数的60%,因客观因素(家庭条件差、单亲家庭、家长不支持、有病、师生关系不和谐、学校管理不当)而辍学的占总数的40%,可见学生辍学主要是由于学生主观原因导致的,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差,又不能吃苦,最后导致缺乏自信而辍学。

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及观念落后只是学生辍学的表层原因,深入分析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初中生调查报告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从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解答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2005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下校听课调研中,a校与b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

调查报告初中生

这次老师留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让调查家乡的环境。

我去家乡的马路旁调查,看起来那里就像一个垃圾场,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又脏又臭,让人闻起来就恶心。

以前,那里是干净的,是清新的,还长着花草树木,但是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垃圾场了。我好想回到以前看看这里以前长什么样子。

因为人们丢的垃圾实在是太多了,那里已经找不下了,所以垃圾都洒了出来,弄成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还伤害了人们的性命。

以前马路旁边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是现在,已经被垃圾给淹没了。

再加上人们防火,造房子,做各种东西,那里现在已经没有人过了,那里还有一座小桥在上面驾着,人们常常去那里玩耍,嬉戏,拍照,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

所以,大家以后要爱护环境,让世界更美丽!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监护人):

你们的被监护人于年月日辍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十一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的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完成义务教育”和“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的规定。

请你们在接到劝学通知书5日内,送被监护人复学。

(此通知书一式二份,乡镇学校监护人各一份)。

发送单位(盖章):监护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初中生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4)、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1)、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3)、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4)、网吧问题。

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5)、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8、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1)、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2)、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3)、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082班。

学校对我们大四学生有实习这项要求,目的是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我认为在那里实习教学会更顺利些,而且未来回原籍教学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项调查是我未来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所以,我根据学校规定申请会原籍实习。

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对我家乡中学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和出现的状况并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1、听课。听课过程中记录教师的课堂出现的问题。

2、咨询。中学教学的问题作为当事人的一方—教师,他们的意见特别值得借鉴。

3、调查。主要是对中学生的调查,既有现场提问也有自己去观察他们的言与行。

因为调查时间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是调查完善。我选择了这种比较容易实施的方式。当然会有部分中学教师不是太配合,有的看到陌生面孔就选择让同学做练习题,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选择调查学生的方式。不过母校的教师是非常热情的,以前教过我的教师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说了些他们所担心的中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分享了他们的成经验,收获很多。

二中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