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绘本西西读后感(大全8篇)

时间:2023-10-09 01:04:34 作者:翰墨 文秘知识 最新绘本西西读后感(大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一

临走的前一天傍晚,她重走了很多人生路。她坐在河边的石头上,静静地看着挂在山头的落日;又跑到不远处的那所小学,那里荒凉得如同一座百年城堡。她站在破落的窗边,寻找那个曾经的领地。她似乎真的看到了那个脏兮兮的.自己,在一次作文课上,大声地朗读,“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走出大山,走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高圆圆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她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原点,曾经的挣扎似乎毫无作用。她就是那个西西弗斯,始终在将一块大石努力推下悬崖,以为成功了,却发现那块石头又滚回了山脚;她就是那个西西弗斯,以为自己可以走出大山,可以摆脱宿命,却发现自己还是回到了生命的最初。

第二天清晨,高圆圆就坐上农民的专用车离开,而这只是暂时,还有一生供她重复母亲的命运。她趴在窗口,幻想这是一次永别,于是她睁大眼睛,想把外面熟悉的山水刻在脑子里。然后她看到另一辆疾驰的车上,一闪而过的徐斌。她的泪水静静划过脸颊,抬头时,看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路边的树上一群鸟儿高唱着一支歌:命运是一曲重复。而她就是后高考时代的西西弗斯,始终重复着同一种宿命,却无能为力。(文/兰州大学詹静珍)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性文学作品,时请注明其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和作者姓名“詹静珍”】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二

,翻开《西西弗的神话》,我才发现“哲学随笔”正如荒漠里的甘泉,让人能够明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西西弗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位很痛苦的神,传说中,他上千年地重复着一项无效而无望的行为――每天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又由于自身的重量滚下山去。这就是他的悲惨命运。以往我就是这样看待西西弗的,对他,我只有同情,却并不理解。我以为,上帝给予了他这样的命运,他本来可以抵抗,可以拒绝,就算上帝无法战胜,他也可以以死相争。然而,《西西弗的神话》却告诉我们,西西弗这种永不休止的推石上山,正是对上帝的反抗和对天堂的蔑视,他接受了命运,却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不哀求上帝改变这种命运,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让巨石停留在最高峰。上帝不懂西西弗,我们也不懂。

所以,我们都以为西西弗是个失败者,却不知道真正输掉的人是上帝。西西弗其实代表的便是人类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西西弗要向世人说的是:人类终究会赢,当他们为着自己的命运努力着,即使没有意义,因为一切的结局早已注定,但也还是幸福的。只要不屈服,人类的命运便不属于上帝,而是属于人类自己。

推石上山,巨石滑落――这一反复无休止的过程当然会让西西弗感到痛苦,但西西弗知道,自己如果为此痛苦,便正中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的下怀。西西弗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蔑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不让痛苦吞噬自己的灵魂,而是从痛苦中寻找幸福和快乐。他想通了一个道理:推着巨石爬上山顶所进行的斗争,其本身就足以使人感到满足与充实。所以,西西弗仍然是幸福的。

这才知道,《西西弗的神话》要告诉我们的很简单:不要诅咒自己的命运不由己,命运与你其实是一体的,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拥有自己的幸福。正如加缪历来的手法一样,《西西弗的神话》同样语言简朴,风格淡雅,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鲜艳的色彩,但在平淡之中,我感受到了他清晰的哲理,在其近乎白描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火热的激情。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三

《鲁西西传》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我一看这么厚,不知道要看几天才能看完,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故事生动有趣,总想看接下来的故事。用了一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还回味无穷。

《鲁西西传》这本书里面都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把我带入了鲁西西的世界。我最喜欢《鲁西西开始远航》,这里讲的就是鲁西西见到了阔阔船长。他的军舰是要在开到别人的心里。有些人心眼小阔阔船长就会帮助他们把心理的疙瘩解开。我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要心胸开阔,不要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里。我们也要像阔阔船长一样帮助别人,开导别人,让身边的人都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我觉得里面最好玩的故事是《蛋糕公主》,这里讲的是鲁西西进入了一座用蛋糕作文做的宫殿。里面的一切都是蛋糕做的,就连公主也是蛋糕人。鲁西西那时候还正饿着呢看见这些蛋糕就更饿了。鲁西西实在忍不住了就给蛋糕公主说了她很饿。可是,蛋糕公主从来没有吃过饭,所以也不知道饿是什么。鲁西西开始给蛋糕公主讲什么是饥饿,蛋糕公主听了就开始着急了,她问鲁西西能吃什么,鲁西西说他在这个宫殿什么都能吃。公主就让她吃了花瓶、吃了梳子,干脆让鲁西西把桌子吃了。我觉得蛋糕公主很可爱,也很善良,我很喜欢她。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主人公鲁西西是一个善良、勇敢、敢于冒险、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哥哥叫皮皮鲁,虽然学习成绩差一些,但是他勇敢、善良、天真,也是个很有趣的小男孩。他的故事都在《皮皮鲁传》里也很值得一读哦!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四

我的家里有许多本书,令我映象最深的是《鲁西西传》这一本书了,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但是百看不厌。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皮皮鲁和鲁西西……他们都是好孩子,只不过一直都被父母误解了。让皮皮鲁受了不少委屈。从罐头小人这篇文章里,五个罐头小人出现后,鲁西西的成绩严重下降了。父母盲目地把他们关起来,而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成绩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的妈妈把皮皮鲁所有心爱的小动物都扔掉了,使得皮皮鲁很伤心,于是无心学习,成绩下降了。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的话,我一定会告诉大人:“大人,请不要抢走我们孩子的自由!”

古人云:“可怜天下父母心。”试问天底下又有哪一位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子女?谁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有所成就,但是我觉得一定要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榜样。不要阻止孩子的想象,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家长则在一旁提醒孩子什么时候错了,如何去改正错误。支持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从中领悟到一些书本学不到的真理,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的。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家长的用心良苦,接受家长的教育,尽量让自己做到最好,让自己让家长满意。如果觉得家长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和睦相处。

在最后,我衷心祝愿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像朋友一样互相尊敬互相关心。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五

在1942年动笔塑造《局外人》中默尔索这一小说形象时,加缪便已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完成了自己对“荒谬”狂风骤雨式的思考。1936年,他开始酝酿作品,直至1941年,《西西弗斯的神话》问世,一把开启荒诞哲学的钥匙就此交付给了众生。在书中,加缪毫无隐蔽地谈论孤独与自杀,从哲学角度剖析存在于虚无。但这些并非其思考之本原。他用了大篇幅来阐述荒谬与普通人或物之间不可割舍的联系。世界在荒诞的氛围中成长着,顶着一张似是而非的面孔,并且仍在成长着。

散文入眼第一篇便是《荒谬与自杀》,读到这样的字眼,从心理上便多多少少有了畏缩之意,然而咬咬牙看完第一篇,心里便稍许有了宽慰。我们抵触的无非是生死无常,幽默点,或许也可以说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戏剧性,是我们在看穿人类之渺小与自然之博大后恍然大悟之所在。然而肉体的衰老对于个体来说固然可怕,但放在无尽的虚空中,便也成了随风飘散的尘埃。自杀或许是一种悲哀的沉寂,但换个角度,它也是对受生存支配的反抗和对失效信仰的嘲讽。加缪阐述的文字很平淡,没有同情,没有批判,冷静得近乎冷酷。但他的热情比冷酷来得更汹涌。他的论述似乎是于至高处俯视芸芸众生,不带一点私人感情(或许哲学本就如此),可细细读来,澎湃的感情则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如同火山喷薄前的炽热。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得罪了诸神,而被惩罚日夜无休止地推滚石上山。无论是其生前对诸神的嘲弄还是离开后对死亡的愤恨和对生命的激情,都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挣扎、争取、反抗。追求、坚持、逆转。日复一日,是对信仰的执着;精疲力竭,是对奋斗的不懈。他不认命运,于是甘心承担诸神的惩罚来做回自己人生的主宰,他看得通透,却被世俗误解,因此加缪称其为“荒谬的人物“。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是一篇渲染着悲剧色彩的英雄主义神话故事,然而有谁知道,在西西弗斯拒绝诸神指令、追求人生梦想时心中没有畅然快意;又有谁知道西西弗斯下山之时,思及自己为希望奋斗之后受此惩罚,心中没有一丝骄傲与幸福?”荒谬“在作者笔下俨然成了一种更深刻的人道主义和人生幸福感。无独有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荒谬“之处也比比皆是。红楼一梦,正为”荒谬“,梦醒时分,早已不知今夕何夕。宝林情愫暗生偏遇着”金玉姻缘“;妙玉天生孤僻却“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更有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初临红楼,满心都是哀戚悲凉。读过加缪后再至红楼,种种荒谬却有了别样风情。莫轮结局好坏,只要过程是为了希望而不懈奋斗,只要心中始终装有未来,纵使结果不尽人意,想来也不会心生悔意。

加缪说:“人与生活的背离,演员与舞台的脱离,正是这种荒谬之感。”“荒谬”这个词,总能勾起心底最静的那根弦,幽幽地颤出令人心悸的音。但加缪笔下的“荒谬”,仿佛有了别样的神韵,更显平易近人。丢开了形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加缪洒脱地刻画出世间万物的荒谬柔软而不乏刚性的线条。书中,加缪畅言的“荒谬”非我往常认知中简单的“疯得出人意料”,而是在乎世间万象,在乎宇宙中最普通的一切。没有人能对“荒谬”作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人指出荒谬的标准究竟在何处。或许在我们对“疯子”的言行做出“荒谬”的评价时,他也在心里对我们的举止感到讶异呢!

“荒谬”的内涵太过深广,褒贬皆宜,但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荒缪”的过程不一定愉快,但结果却一定是希望站在阳光更充足的地方,拥有更幸福的生活,就如同海浪不断反复拍打岩石,只为使它坚强。读着这些生涩的文字,我的心有着莫名的感到,是钦佩,亦是赞叹。当读到“一个燃烧却寒冷、透明而有限的宇宙”时,我忍不住惊叹:正是我苦苦久寻却又无法用语言说出的那个世界啊!心底的共鸣如潮汐般密密地涌入脑海,我近乎幸福地想要落泪。指尖抚过铅字,我仿佛可以感受到一个以不羁而绚丽的姿态燃烧的世界,壮观得使人几欲痛苦。它在狂傲地叫嚣着,但我偏偏听出了一种凉薄着却仍积极着的意味。这个世界浴火燃烧,如同涅盘,是重生,是不顾一切,是无言的反抗和对幸福的争取。

人生不在乎长短,最真实而宝贵的时刻即为当下。在每一个当下做最真实的自己,让脸上的表情、肢体的动作、心底炽热的情感都属于那个最爱、最真的自己,而不是多年后翻开照片时的那个连你自己也反感的陌生人。

十六岁的年龄,正是如梦般的花季,有着炽热的心、奔腾的热血和坚强的毅力,但也有偶尔的迷茫和“欲赋新词强说愁”,如小小愤青一般将“荒谬”挂在嘴边。只是现在,我读懂了“荒谬”是另一种追求,另一种不懈,是另一种人生前进途中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自此,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瓦蓝色的天空!

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那种“举杯邀明月”的孤独,那种在孤独与自负时可以只与自己影子对话的坚持——加缪笔下,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令人心醉折服的“荒谬”啊!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六

众多希腊神话人物中有名的一个当属西西弗斯,他太过狡猾以致惹恼了宙斯,被罚推大石头上山,但每次刚当到山顶时石头就会滚落下去,如此反复,这种惩罚被人们认为是“永无尽头而徒劳无功的”。但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文中,却认为这一惩罚只是荒谬的一种形式罢了,惩罚是外在强迫的,西西弗斯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来摆脱这种荒谬。或许他在上山的途中跟同路的乌龟快乐竞赛,在到达山顶的那一刻看见了高山夕阳美景,在下山的路上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加缪对于西西弗斯的角色重新审视,一改以往人们心目中那愁眉苦脸的背影,代之以眉开眼笑的形象。

和师兄聊到这个话题时,他提到了加缪以西西弗斯来影喻现代人,现代人在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中,逐步丧失了生活意义,日复一日的工作却看不见未来,似乎唯有盼着退休等死。无聊人生需要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才能获得意义,重新寻找到激情。

我也很赞同这一点,现代社会以科学精神来启蒙,将宗教赶出世俗领域而完成去魅,上帝死去,人妄图取而代之,却发现力有不逮,依然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或者人类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过去以宗教为信仰,人在世俗的所有功绩都属于上帝或用于荣耀上帝,所作所为皆有宗教神圣意义,例如建立更宏伟更奢华的大教堂竞赛;如今尝试以科学或人本身为信仰,除了满足人自身之欲望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人自身之欲望一旦摆脱了限制,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不可控制,欲望之外还有欲望,这张血盆大口永远无法填满。荷兰新教徒在政治上摆脱西班牙控制而获得自主地位,经济上环球航海而成为海上马车夫之后,欲望也相应地在膨胀,但受限于新教徒生活简朴的教义,于是在衣着上花心思来打扮,一件看似普普通通的黑色长袍可能价值连城,他们享受的是浮华物质但精神空虚。

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不断的翻山越岭之中实际上陷入了欲望沼泽而无法自拔。

有人问放羊娃:“放羊为了什么呀?”

放羊娃答道: “为了挣钱买房。”

问:“买房为了什么呀?”

答:“买房娶媳妇儿。”

问:“娶媳妇儿为了什么呀?”

答:“生娃。”

问:“生娃为了什么呀?”

答:“放羊。”

现代人也是处在如此无尽循环当中,工作为了还房贷,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为了存养老金,这些欲望的背后是什么?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他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而变得麻木,亦如推着磨盘走的蠢驴,看似一直沿着直线走,但蒙上眼睛就只会走成一个圈而后回到原点。

尝试改变吧,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或许你喜欢音乐,那就如《爆裂鼓手》里安德鲁即使手掌流血也要坚持参加演出,因为成为优秀鼓手是你的理想;或许你喜欢足球,那就如《足球小将》初中毕业足球赛中的大空翼那般即使被踢飞也要顽强站起来,因为足球是你最好的朋友;或许你喜欢数学,那就如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刀剑时镇定地说“请把脚挪开我的几何图形”,因为你相信数学是解释世界万物的钥匙。

爬到高山后石头还会继续滚下去,请不要灰心气馁,记住你所追寻的人生意义。如果还有人问西西弗斯你为何坚持做如此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你可以平静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意义就行,怎样?”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七

其实,对西西弗推石头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志来判断事物。就像西西弗,他快不快乐,只有他自己知道。

加缪觉得西西弗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西西弗的命运是他自己的。他的每一步都是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所以他的痛苦应该是不存在的。

西西弗快乐吗? 西西弗幸福吗?

日复一日重复同样工作的人,如果放大到一定角度,他们也是向西西弗一样,工作重复而单调,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所以他们必须工作,且必须坚持下去,他们快乐吗?应该是吧。他们的命运也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有工作的动力,即使重复,即使单调,他们也能在家人的期望与鼓励下,他们也能从中找到支持自己走下去的理由。

当没有目标,没有支持的力量,就会慢慢疲倦,慢慢颓废。

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会在人的心里深处升起。不要老想着遥远的美好的生活,重要的是当下该干什么。大学的生活也是单调而重复,没有了高中时的激情,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但我们的命运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为自己负责。单调重复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孤独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

在加缪眼里西西弗孤独地前进,奋斗,他是荒谬的英雄。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前进,努力奋斗,成为自己世界的英雄。

绘本西西读后感篇八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没有劲,感觉很无聊,也觉得活着就是为了受罪,但也不能死,因此还是活下去。

也很多时候,边工作边郁闷,工作几乎成了赚钱的手段,工作是为了拿工资,感觉自己跟奴隶没什么区别。

活着,痛苦太多,有太多不顺,眼看成功了,结果还是又失败。

有的时候,取得了小成就(包括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应该算是小成就),很高兴很兴奋,但不久面临很多困境。

加缪,通过一篇散文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西西弗的神话》,这就是加缪的伟大之处。

这种简短的散文,比那些长篇哲学论著更具力量,因它简洁。直入心脏。

加缪写到,“对于这则神话,人们只看到了绷紧了身体来几百次地举起巨石,滚动并把它推上斜坡的整个体力部分;人们看到贴着石头皱起的脸庞和脸颊,沾满泥土碎屑的肩膀,插入的`脚,双臂张开有力的开始,还有沾满泥土的双手带来的全部人身保障。”。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像西西弗?

每天劳碌着,参加工作的,日复一日地重复几乎相同的工作内容,而生活是如此的艰巨。

但我们又不是西西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