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案例13篇)

时间:2023-10-30 00:26:01 作者:雨中梧 毕业论文 精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案例13篇)

范文范本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和展开结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借鉴。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数学思维与方法已成为公安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学科自身的抽象性和传统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导致公安院校数学教学和公安实践相脱节。正视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不相适应的尴尬现状,科学架构课程教学板块,有效满足“数学工具”应用要求,讲究课堂教学策略,发掘数学魅力,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成为公安院校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公安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尤其在高科技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信息化时代,数学思维与方法已成为公安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有效适应未来社会、孕育和焕发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重专业技能培训、忽视基础学科学习的弊端使得数学课程成为公安院校可有可无的鸡肋课程,严重影响到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正视数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建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公安院校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数学在公安院校开设的现状分析。

大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科学实验、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等,在公安实践中,已大量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痕迹检验、情报分析、轨迹跟踪、犯罪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即如华罗庚先生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但数学学科自身的抽象性和传统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导致公安院校数学教学和公安实践相脱节,加之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缺乏严重,影响到数学的教学效果。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校甚至在开设数学课程数年后基于教学效果差等原因无奈取消该课程,目前各公安院校基本上仅在理工科公安专业如刑事技术、交通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而公安专业均属于应用型专业,均需要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如《xx警察学院2013级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第3项明确规定毕业生需“具备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而数学无疑是该项素质培养所需的必要课程。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的不相适应成为公安院校数学课程的尴尬处境。当前,随着专业教学的日益标准化,课程设置也越来越标准,对于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公安院校大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审定稿)》明确规定,刑事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安全防范工程、交通工程、法医学等公安技术类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必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对数学的规定是: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单元。规定制图、计算、建立模型、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工艺操作等技能是其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可见数学课程在公安技术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当前,课程设置规范化后,如何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就成为现时代公安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科学架构课程教学板块,有效满足。

“数学工具”应用要求大学数学已经成为公安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针对性地发展完善以提升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数学“工具”应用要求,为轨迹跟踪、数值比对、概率统计、情报分析等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就需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前铺后垫,所谓“前铺”,就是要充分考虑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分类教学。公安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第二批本科学生,数学分数往往不太高,数学也成为其比较畏难的课程。故需要进行入学后开课前的摸底测试或者按照高考分数将学生进行分类。所谓“后垫”,就是要根据公安类学科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的要求,不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而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要排除通用性的《高等数学》,即不分学科专业,统一选取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不宜严格按照课程教材内容授课而不考虑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要以“工具满足”为标准,科学编排课程知识要点,强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公安专业教学而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集中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提高;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否认识、体会到这些理论知识对具体公安警务工作的作用;是否掌握了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具体公安警务工作的方法;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理论知识随心所欲地应用到公安警务工作中,从而真正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1]。故公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选取要严格依据《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审定稿)》所规定的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制图、计算、建立模型、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等而设计教学板块如下:数学基础板块,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与无穷级数、行列式与矩阵、线性方程组等;数学应用板块,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数学实训课程板块,包括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软件、计算器、绘图工具等的用法。

三、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构筑数学魅力,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组合,数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当中有许多故事,数学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论,能够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很多的路径,数学方法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科学中的具体体现。关键在于展现数学魅力,在数字组合中找到乐趣,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问题。要求老师讲究课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解决,变繁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以吸引力的建构引导学生逐步喜爱数学课程,改变其十多年求学生涯的惯常认识和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数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乐趣所在,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

(一)认识学生心态差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差异较大。大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得过且过的心态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尤其是公安院校学生,基于工作基本无忧、数学实在太难、毕业后几乎不用等因素考虑,往往将数学当成“混学分”的课程而不在意学习态度。故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心态差异,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好高等数学课不仅可以积累基本知识,而且是自己踏入更高学府甚至获取好工作的金钥匙。再为学生详细分析“数学工具”在公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以真实案例和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来分析数学工具欠缺对于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课程和关系未来职业发展的理念,从而端正数学课程学习态度,自觉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课堂气氛调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礼记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的最终效果在于学生能够愉快学习、主动学习、学以致用。要求教师把握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数学教育的变更要求,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是新时代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应当积极思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证和实际问题解析;要摸清学生的数学基础,考虑到他们对数学的厌倦情绪,按数学基础层次分类施教,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优秀教师。另外,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地教知识,也要重视调节课堂气氛以吸引学生来学知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互动中,多鼓励学生提问与思考、多欣赏学生的表达与论述,提供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与尊严,让他们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克服畏难情绪,从而产生学习热情。

(三)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集组织者、引导者、调节者、促进者、反思者和创造者于一身,不能单纯作为一个“教”者而存在,要明确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你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学会以丰富的科学语言、严谨的思辨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进而做出发明和创造”[2]。在教学中,将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方法、数学演算、数学模型制作等内容步步分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解析,将对话、讨论、质疑、商讨、沟通、演练、争执等都适时引入到课堂教学进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同老师一道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引起师生共振效应。教师的角色主要在于引导和控制课堂进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最大限度激发教师教学智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即由教转化为学,由学转化为教,又由教转化为学的过程。学生基础、学习兴趣、课程认识和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进程控制、个人魅力展示等都会影响到教学实际过程和学习效果。故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实施要求与教学方法运用的针对性要求,针对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如课堂上精彩的师生对答、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触类旁通的解题方法、数学方法在公安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等等。其实际上亦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新时代的公安院校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听课。要积极思考教学方法运用的适当性、教学进程控制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编排的科学性、教学效果呈现的差异性等,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教师智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培养实践性人才,并且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本文基于对《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研究,了几点具体教学改革策略,为实现教学改革有效性,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并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不断培养更多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1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在培养学生过程,重视教学实践,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不断实施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基于有效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有效助力。

2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基础,只有学生拥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身到学习之中,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激发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通常采取以下的方法。首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较为基础、难度较低的模块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可能出现的挫败感。其次,在进行实验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寻具备趣味性、对动手要求高的实验,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转化为主动。再次,教师要提前布置好课程设计题目。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任务,从而首先了解到预先学习的内容,不仅能够降低学习任务还能够有效调度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最后,教师要充分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发现学生之中对嵌入式系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同学,并鼓励其持续学习。同时,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并参与一定的国家设计比赛,不仅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3.1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力量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嵌入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做好对课程的调整与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拓展。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最大使用群体,往往对互联网的运用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利用好高度资源共享的互联网资源。所以,教师应当在授课的过程中,留出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主使用互联网搜寻相关的资料。此外,还可以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完成探究、讨论与分析。

3.2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嵌入式课堂相对较为结构松散,其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分开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部分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时间推移较长,也无法充分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所用,实验课程质量无法保证。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嵌入式的培训班,其培训内容为mcu与arm为主,同时还设立了一定的c语言基础的教学课程。不仅许多有需求的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到培训班之中,还有许多学校学生也报名参加了社会的培训班,也从侧面表现出学校的嵌入式课程的不足与问题,因此嵌入式课程的改革已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在社会的培训班之中,往往最为常用的方式为“教、学、做”为一体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操作方法,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学生往往只有短期记忆,没有形成长期记忆,不利于未来踏入社会岗位之中。在转型优化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吸收课外培训班的“教、学、做”一体模式的优势,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将其付诸为实践操作所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只根据教材课本进行讲解,要运用好目前高度发达的多媒体模式,落实“边做边讲”的授课模式,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落实一个知识点的操作。区别于社会的培训班,学校里的课程相对知识点更为牢固,学生有更为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让学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人才,为其后续踏入社会岗位夯实基础,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3.3加大实践环节培养力度。

嵌入式课程,是一项高度强调实践培训的课程。普通的理论课程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部分知识点,却没有做好知识点上的串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最佳方案即为做好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找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后,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达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实践任务的难度系数,不然学生完成有困难,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教师可采用分等级设置实践任务的方式,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完成基础的实践设计任务,而高阶段的任务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以尝试和操作。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实践操作活动,例如参加全国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应用大赛等,从而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应用知识内容,让学生获得更为完善、全面的知识考察,最终为其踏入社会岗位夯实基础,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嵌入式专业的教学是一项高度契合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所以相关教师应当组织好学生的校企合作实践学习。教师应当找寻相对难度较低的岗位,让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以求更好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要将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和建设目标给予学生,让学生真正以从业者的心态完成实践操作,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企业也可以将自身的建设目标告诉教师,让学校完成定向人才的培养工作,达到互惠共利的目的。

4科学设置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考察学生的实践水平,学校应当摒弃传统的考试方法,仅仅以最终的成绩评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当在考核前,考察学生原有的水平与能力,当学生在原有技术水平上有所进步和收获时,就应当予以及时的肯定,而非仅仅凭借最终的成绩来下定论。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不能只以其最后的作品或结果给予学生定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驱动其以更为积极主动地姿态投身到相关学习任务之中。

5结束语。

总之,作为应用型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过程。要根据自身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出更优秀的嵌入式系统的人才。

参考文献。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针对应试教育阶段学生无暇阅读外国文学经典,进入大学后网络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文学性的不断丧失,从2003年到2006年,我们实施了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全面回归外国文学经典为宗旨的'教学改革,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与学,从作业批阅到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整个改革过程,计划周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袁文平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712000刊名:中国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chinaadult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g72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实践。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703072。

前言。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算法,移动通信信道传播特性和抗衰落技术,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的组网原理等[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通信教学需要介绍各种信号调制解调的算法,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特征;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信号分集接收、纠错编码技术和均衡技术,组网技术的多址访问、区域覆盖、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和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技术,gsm系统总体、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课程还需要补充介绍4g、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原理[3]。

在移动通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要求不断提高[4]。在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由数字无线电技术组成的数字蜂窝组网技术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时代。2009-,移动通信发展到基于cdma技术的3g通信时代。之后,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典型代表是数据传输速率显著增大。目前,5g通信技术标准已经正在制定。不同阶段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进展较大,移动通信课程不仅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补充最新技术发展。增加了课程难度,对有限的课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完移动通信基础组网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是移动通信教学的一个难点[2,5]。

第二,移动通信课程试验箱无法保证全部学生深入学习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我学校之前使用的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rz8001移动通信实验箱。该实验箱可以完成各伪随机序列产生,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波形实测等基础实验,以及移动通信7号信令演示等系统实验。

上述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但是无法促进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制约了教学效果。移动通信实验设备价格较贵,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更新试验设备,是无法赶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步伐[3]。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符合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实验环节,就成为了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2]。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教学质量,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合作,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从多个方面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负责理论方面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负责实践环节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拥有较先进的通信设备试验机房,如无线类的3g,gsm,cdma,wlan等。培训过程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可以有效保证实践环节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将部分先学课程中介绍过知识点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教师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知识点。将《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经学习过调制解调算法原理和纠错编码技术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包括调制解调原理概述、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噪声与干扰、纠错编码技术等。学生以作业形式汇报学习结果,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移动信道传播特性、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传播模型、组网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等内容。同时,补充介绍4g通信核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思想,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拓展介绍5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上述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具有较为扎实的掌握。

在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中心实习中,重点突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搭建、配置和管理。实习内容包括学生实践操作gsm网络质量评估和双频优化,无线参数设置与调整、gsm网络网络规划,路测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分析讨论无线网络优化实际案例等。以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背景,学生自动进行频分双工(fdd)的基站硬件配置,时分双工(tdd)基站硬件配置和网管配置操作(fdd和tdd)。上述实习内容和移动通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互为补充。在强调移动通信网络基础原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最新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考试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专业面向未来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必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与商用技术发展的差距。借助面向应用的实践培训,增强学生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较好地提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就业和深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4]莊陵,曹建玲,李强,“新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36.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通过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不足的分析,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提出物理实验教学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沙金巧范君柳朱爱敏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4)分类号:g64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素质教育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面临着愈加严峻的不利局面,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层面的极大关注。在高校教育系统开设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适宜且积极的就业观和相关职业理念。因此,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展,大学生就业情况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作为高校教育系统,需要给予带学生以必要的就业指导及服务水平,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实质上,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国家、社会及家庭层面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主要在于大学毕业生处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对于未来就业形式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并未有系统的认识和准备的了解,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已成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教学意义便在于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置挖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职业规划的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规划性,增强应对职场变化以及就激烈竞争的心理意识,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及能力,从而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机会。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是一门具备时代意义的公共类型课程,此课程的教学性质定义为以职业发展为教学中心,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教学目的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其主要功能在于强调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良性且积极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促进大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功能

传统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传授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式教学,

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地位,这与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功能存在不符。因此需不断强化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功能,引导学生在听中学,在说中学,在做中学。通过了解基本的职业发展阶段性特点,掌握就业市场最新需求信息以及劳动法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职业知识理论体系。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课堂研讨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于自身职业规划进行自主性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际规划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

针对职业生涯管理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可以通过丰富其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而实现。职业规划课程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过程、实际就业市场的信息分析过程、学生构建个人角色和求职行动的过程、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育过程。在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思维角度不断调整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

(三)控制教学规模,增强层级性学习的有效性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性质不一样,因此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了提升课堂体验和课堂质量,可以适当开展小班教学的模式,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加强实践活动的效果。这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游戏环节、实践模拟等多样化的互动活动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规模的控制,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并且也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外职业生涯规划需增强层级性学习的有效性,避免仅针对毕业生层级而突击开课教学的情况。可以从大一层级开始唤醒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大二层级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偏好和职业兴趣,而在大三和大四层级则可以进行职业规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入学初期便开始建立职业意识,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加强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需要从优化教学模式着手,增强职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功能;其次需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控制教学规模,增强层级性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构建。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对于园林植物保护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应该确定学习任务与内容,这就需要广泛地调查园林绿化企业,再对园林的绿化岗位群进行设定,以此计划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而确保任务的完成。

1.2通过专业岗位需要改革评价体系。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改革,需要进行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改革也需要依据专业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因此,对于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的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需要采取过程与结果考核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评小组以及小组互评等考核方式,以笔试与口试的方法为主,包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

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商贸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业就业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营销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创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界、业界都纷纷响应,社会活力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下,与创新创业有着紧密联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营销学教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有效适应创新创业环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现阶段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依然采取教育计划制度,教材版本相对滞后。在这个瞬息万变、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的社会市场环境下,这种老版本的教材内容明显存在脱节情况,缺乏时代感。受现代资信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也愿意去学习新生事物。这种与社会环境相互脱节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更偏向于理论化,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极其不利。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没有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接轨,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够了解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无法进行明确定位。此外,由于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所以人才培养上存在系统性、实用性缺失问题。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会间接地导致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相互协调。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仍旧是主攻场所,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实践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或载体,比如社团、企业、专业软件、实验室等。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平台对于教学需要还难以满足,而企业实践也仅仅局限于参观,没有真正发挥出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授课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经历,所以营销实战经验匮乏。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营销知识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对接企业的营销实战。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市场营销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得营销知识,但是教学过程比较乏味、枯燥。虽然有部分教师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情境和案例本身,不能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难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也是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依然采取卷面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强记考点知识去获取高分,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有所忽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课程是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学校首先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前沿性。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既具有较强实践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在选择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时候,尽量选择最新版本的、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的教材;其次,教师应当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最新营销案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以与校外部分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然后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案例加入到教材之中;最后,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留在本地就业,习得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最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当地企业进行走访或者关注媒介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营销情况和营销新动向,然后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当地的营销要求和产业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7]。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设置上面不仅要重视市场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合,还要确保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置项目的实施、营销计划拟定、目标市场的定位和选择、市场调研等方式,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由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受待见,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工作能力且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当迎合当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再根据社会需求去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有帮助的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市场营销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实践应用。学校以及市场营销教师要结合国家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落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室、课堂等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模拟实训营销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比如依附模拟软件、建设营销实训室等,目的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营销思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营销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项目比赛等一些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锻炼。校外实践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展开。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有所了解,在实战训练中完成营销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吸收。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理清教学思路。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定价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价格变动的应对策略做到明确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促销策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促销预算方式和促销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对市场分析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市场营销预测效果以及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理清教学思路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模拟实践对抗式教学、分组研究性教学、视频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了要看学生的卷面成绩,教师还要以实现学生能力提升、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积累为目的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折合成学分,此外还可以使用实际操作、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升考试的灵活性和应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市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市场营销学对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教师必须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55—156。

[2]赖育青,陈桃利。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普通本科财会类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2017,44(09):198+201。

[3]赵晶。以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64。

[4]李燕。基于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7(03):62—64。

[5]彭绮。浅谈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民营科技,2017(03):231。

[6]高金城。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193—195。

[7]赵锋。基于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学》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125—12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合理设计“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既要在基础理论与实验课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又要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实际需要,融进一些有新意、能真正体现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热情的内容。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一些大学生比较关注、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如“河南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质量比较”、“不同厂家牛奶的质量比较”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等,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实验中的求真欲,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促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2切实抓好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实验前的预习是做好实验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应让学生清楚预习的内容,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熟悉实验原理,预习实验教材中本次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做到目的明确、原理清楚、做法明白,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好实验提纲。另外,通过测试题目,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测试,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及总体的预习情况和对实验掌握程度,以便于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这样既加强了教师实验课讲解的针对性,又使教师能够把主要精力用于观察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实验课内时间。

2.3加大开放性实验力度,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像和表达能力,而传统的`“三定式”实验教学方式,即在实验手段上采用规定好的实验线路和步骤,使用规定的仪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导致学生没有选择余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均受到了局限,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研究生加大开放性实验的力度,做到随时预约、合理安排,尽量满足研究生的实验要求,鼓励研究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从而增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2.4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而考核方式也起着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作用,科学的考核方式会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传统的实验考核只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分,而且实验成绩不计入学生最后的课程考试成绩,这样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不认真听讲,不专心做实验,课后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我们通过实行多元化的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考评体系主要体现在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态度的综合评定等。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更加注重评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过程、善于思考的能力,它能科学合理、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真实水平,激发了学生自主训练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

3结束语。

实践证明,“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我院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安排实验内容、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了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科研创新意识,培养了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也意识到对于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探讨。

中职活文教学改革之路的探索论文中职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应该积极的加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的需求,不能培养出一些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所以,积极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的发展。

一、基于市场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不科学。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重点,但是,实际的改革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1]。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一些相关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计算机人才专业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相关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利用率低。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一些严重的教学弊端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就目前来看,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具有一定不均衡性,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相关的基础社会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的计算机教学器材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有的地区的教学器材不符合相关的教学要求,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良好的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不够重视。

3.相关的教学不符合一定的时代性。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中,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计算机更新较快,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所采用的设计还是以前的设备,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样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4.相关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和市场需求不符。

积极进行相关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是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因此,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以市场需求为标准,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中职院校和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导致和实际教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中职教学不断发展。因此,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市场的良好的发展势在必行。

1.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2]。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积极进行一些新的理论教学,并且还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实践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相关的教学设施分配不够完善,导致了教学质量过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加强对基础设计的利用率,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应该严格的对学生的上机进行考核,不仅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保证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的进行改正,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职教学的发展。

3.保证相关教学内容的全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科技更新换代比较快,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通过网络,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保证相关的计算机人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

4.把握良好的市场情况。

在不断的发展中,相关的院校应该积极对市场进行调查,保证对新的变化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保证市场需求和学校培养的有机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模式企业的相关环境,保证在学校中能够感受到企业氛围,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院校应该积极的从企业角度着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

5.加强校企合作。

在目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还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市场环境。

三、结语。

基于市场需求积极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能促进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因此,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积极规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濮中.基于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教书育人,2013(30).

[2]夏欣荣.市场需求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2015(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创新探索论文

会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操作性强、理论性强、保密性强的特点,所以会计实训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在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笔者学校教师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省级培训的机会,与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普遍认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面临如下境况。

1.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单薄,而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必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学生必须同时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这给会计专业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2.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大多名不符实,只停留在浅层合作上。

由于会计工作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方面的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很难获得真实的会计职场体验,不利于开展会计专业实训教学。

3.缺少具有会计实务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虽然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缺少会计职场体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涉税事务、细节性业务处理知之甚少,“双师”素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4.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

当前,会计职业是热门职业,很多职业院校开设有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小微企业就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会计、出纳、商务文秘、统计等,会计对口就业率不超过20%。因此亟须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兼顾非对口就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5.选用的教材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差距大。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带有明显的学科教材的`特征,教材体例、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脱节,制约了教师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补充实训辅助教材,或者直接编写有针对性的项目教材和任务教材。

6.实训设备设施不足,某些实训软件是鸡肋。

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差,实训岗位不够。有些学校买来的实训软件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内容太多太难,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与选用的教材不兼容,而教师又没有能力对实训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实训教学中的鸡肋。因此很有必要補充与实训软件配套的实训辅助教材,提供充足的诸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耗材。

1.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就是要通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表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五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应将其作为核心专业课程,要排足够的学时。

改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地把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内容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强化货币资金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涉税业务、财务成果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核心内容的实训。

加强教材建设,就是对主干课程和重要的业务技能,开发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进行补充和强化。比如开发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进销存实训、纳税实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校本实训教材。

2.探索会计实训教学的“四段进阶实训”模式。

第一段:随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理实相融,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在技能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专业理论,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仿真操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第二段:核心专业课程实训周。对于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当期授课教学结束前安排一周时间,其他课程停课,专门做一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这个实训周既是对该课程的一个技能强化训练,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段:综合模拟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模拟一个一般纳税人的小微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全盘会计工作,实训内容包括:了解企业概况,明确选用会计政策如何衔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设置账户,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备查账;填制和传递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资金收付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经营成果业务核算;编制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整理装订会计档案。由于中职会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常常只有一个会计,需要会计一人独当一面去处理。因此在设计实训内容时一定要突出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存货进销存核算、成本与财务成果核算、涉税业务核算等。

第四段;顶岗实习。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学校安排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熟悉财经法规,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场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务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选择适用的项目教材或者辅助实训教材,积极开发编写一些配套的校本实训教材。

4.实施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技能成绩及理论学习成绩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考评中,平时的实训、作业、学习态度等过程性评价成绩占30%,体现过程和结果性评价的技能实训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

5.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用活用好數字化教学资源。

要求教室和实训室都要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机房配备必需的会计实训软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三、对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1.面对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现实,教师不要怨天尤人。

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师要勇于面对现实,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开展教学改革,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训教学,使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职场体验。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的重要一环,是提高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外在条件。加强校企与合作,可以使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开阔视野,促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教师要自觉提高“双师”素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不能一本书读到老,要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除了校企合作、“国培”“省培”进修培训、参与会计实训场室建设、参与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写之外,教师还应虚心向会计实务工作者学习,熟练使用常用的会计机具和实训软件及设备,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追踪了解财经最新动态,特别是会计、税收方面的新政策,及时更新和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

4.人才培养要准确定位,对接市场需求。

学校要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和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的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会计专业素养外,还要兼顾其他非对口就业学生,设置商务文秘、营销、仓管、自主创业等其他课程。通过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尽可能减少学非所用的情况。

5.按照岗位需求,整合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出发,与其对征订教材内容进行修修补补,不如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学校要做好开发校本教材的统筹规划,通过行业专家研讨会,提炼重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突出专业工作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这样会使专业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6.学校要不断充实实训设备设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会计专业实训,就要配备必要的仿真实训环境和实训耗材,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仿真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训室,购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纳税申报表等实训耗材。

参考文献:

[1]赵荣敏.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

[2]陈文雅.浅谈市场定位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5).

射频识别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研究管理论文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该门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概念抽象,数学符号和统计学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掌握该课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3]。然而,部分学生特别是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具有畏惧心理,如果教师未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重点,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是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在1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现将一些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设计,突出专业性和应用性。

对于将来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行业的学生来说,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既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析工具,更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一门课程。与纯粹的数理统计学不同的是该课程更侧重于应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灵活运用。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必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和应用性,适应新时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

实践中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突出本学科前沿知识,强调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例如,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在原有培养试验法的讲解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培养试验研究法中的根际营养研究法的教学内容和土壤微生物研究法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相关研究的需要,这是与大农类专业的生物统计或统计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如让学生调查获取区内当地的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生产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系统的调查方案的拟定—资料的获取—统计方法的应用—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的研究手段的训练,既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思路,又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在介绍统计学软件教学内容时,不仅介绍简单的excel的统计功能,同时也介绍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功能强大的sas和spss统计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在选取教学案例时,紧密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精选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例如,结合土壤学有关课程,选取针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或重金属分布状况的案例讲解配对法设计的t检验,作出准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判断;选取植物营养学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肥料施用效果的比较试验等案例进行方差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熟练掌握所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科学研究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教师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已经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信息学等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师生互动,教师既是主讲人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也是平等的讨论参与者;学生既是听众又是主讲人与参与者[4-5]。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发表观点。

例如,在开始讲授试验研究的一般过程、田间试验和培养试验方法这些章节的内容前,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安排1个有关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或环境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相应的试验研究设计,这其中包含了资料查阅,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确定,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研究手段的选择等多项内容。当教师讲述完这些章节的内容后即安排和组织课堂讨论,每组成员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向全班展示,阐明本小组课题的科学研究思路、试验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和研究手段,然后展开讨论,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并接受同学好的建议进行修改。然后任课教师对研究计划的不足和优点加以点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通过这样的参与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单纯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研究计划的撰写,同时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日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9]。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来设计试验,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科学试验中的问题。因此,教学上安排了试验研究方法和生物统计2个部分的内容,这是2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统计分析是在试验设计的基礎上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真伪的判断,而统计分析的结果又是对试验设计合理性的反馈,从而帮助改进试验设计和提高试验效率。该课程安排有2周的课程实习,在实习周中将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实习,且分散在整个授课学期进行。将学生在学习试验设计章节时所设计的试验方案改进后进行田间试验,要求学生按照试验条件,根据自己所设计的试验,正确地划分区组和小区,选择合适的重复数,布置田间试验,并全程对试验进行管理,根据试验目的选取和获得相应的试验指标。试验研究实施完毕之后,对所获得的数据严格按照理论课教学上的统计原则来选取正确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成科技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理解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科学试验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工作中必备的操作仔细、一丝不苟、连续工作的作风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水平得以明显提高,从而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乃至参加工作后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纯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转变为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占学生课程成绩的50%,且采取“一纸开卷考试”的考试方式,即学生可带一张书写由本人总结的各种统计公式的a4纸进入考场(纸张考试前由教师统一提供),同时考试试题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二是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及课堂参与讨论情况来评定学生的课堂成绩,这部分占学生总成绩的25%;三是根据课程实习时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实习成绩,这部分也占学生总成绩的25%。这种教学评价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积累与实际运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10]。

5结语。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和应用技术的前景,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和严谨的科研精神和素养。

6参考文献。

[3]白厚义.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9]陶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j].改革与开放,(8):161.

[10]张燕妮,谭光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