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通用16篇)

时间:2023-12-24 08:13:09 作者:笔舞 文秘知识

通过对范文范本的学习和模仿,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蓄积和表达技巧。希望以下范文范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使我们在写作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范文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科书(原称教材)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增)(原9条,现10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增)。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四、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五)具体建议:

1.识字与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写作。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提倡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这两天,我认真学习了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要想形成共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这些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作文吧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在新的方案和标准中,教育部明确提出,考试评价要强调素养立意。就是要在创设的情境、给出的任务当中去考察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去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是简单考察学生死记硬背。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避免超出标准要求,人为加大学习难度、深度的情况。

四、加强了学段衔接。

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浪潮,每次的浪潮中总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弄潮儿。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研读,把握其中精髓,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共同构建语文教学大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定会散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们教师也应不断发展创新,采用更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特别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要紧跟时代,不断前进。

下面,结合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几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从以下几面入手,谈一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是基础知识中,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还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除了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布置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其他篇目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是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这个学期我布置课文背诵时,就尝试着用了这种方法。给每个小组长都印有一份背诵表格,包括课内背诵和课外背诵,成绩好的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全部的背诵任务,程度差的只能完成课内的。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三是结合课文,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心理因素。例如,今年的中秋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是每人制作一份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假期结束,有一半同学认真完成了,我挑选其中优秀习作贴在教室里展览。受此启发,我准备寒假我还会布置此类的作业,主题可以设成关于某部名著的,或关于某几部电影的(电影最好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者关于中央电视台拍的系列诗词故事节目等。

五是联系生活,布置关系学生日常的作业。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日常生活。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告诉他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战争或局部冲突,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查找有关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全球发生的战争资料,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作业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战争的种种态度,包括对正义的支持,对侵略者的蔑视,对人民的同情,对强权的愤怒??应该说正是学生们去感受生活才能够有这么多的体会。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利用语文学科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后作业,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课后作业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总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们学到的才会记忆深刻。

同学们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怎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上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下面是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通过上面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关于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上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知识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语文阅读的相关课程标准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通过上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下面是对语文识字与写字知识的课程标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通过上面对识字与写字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2022年8月26日,我有幸通过网络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安排得非常及时,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培训内容上看,本次培训主要是对新课标的一个研读,首先从语文课所面临的问题出发:1。教与学过于依赖教材,只有课堂“半截子”语文课,教学内容缺少社会、生活的关联;2。读书方式引导缺失,教学几乎都只是针对单篇精读精讲;3。学生阅读行为难以发生,实践活动形式方式单一;4。将语言文字运用简单地等同于言语形式,忽略与内容的有机结合;5。阅读量过小,缺少对长文章的阅读;6。学生缺乏阅读兴趣;7。写作的程式化、与生活无关联;……实际这些问题也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扰,所以,培训的开头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句句说在我的心坎里。

接着提到了核心素养,实际上“核心素养”这四个字我早都听说过,而且还参加过一次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培训会,但是我始终不理解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此次培训,蔡老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学车的问题。轻而易举地就解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养成核心素养。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语文的核心素养就反映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上,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驾驭好语言文字,以必备的语文知识、典型的语用现象、经典的文本篇目教文化、语用、思维、审美。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平常生活中能及时发现错别字、能与人沟通、能在一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等学会据理力争,把语文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从而产生成就感。这就反映了老师的教也决定了老师的教。老师在教之前要先研究学生掌握了这类知识后能获得什么?在生活中能实现什么?这才是语文这门学科真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后面蔡老师又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帮助我们如何把新课标理念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比如,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更加开放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努力设计出更具有挑战意味的创意作业,让作业也成为语文学习的亮点等。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为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根据学校安排,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2022年春季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教育专家作了专题讲座。老师们认真学习,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提供极大帮助。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是养成每课预习的良好习惯。教材在教读课文前设置了“预习”,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法上的特色。这个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抓好这个环节,鼓励督促自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是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重大,统编教材强调阅读,加大了阅读量。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从七年级开始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和报刊时文,通过作品推介、阅读分享、阅读展示等活动,激发兴趣,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

3、是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识字写字”是其基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抓好写字教学,要求学生规范地书写汉字、美观地书写汉字。认真书写,将会受益匪浅。

二、牢固树立三个意识。

1、牢固树立文本意识。使用统编新教材,首先,要研读文本(课标、教材)。首先,把握整本教科书的脉络和内容特色。其次,要在不受教参资料的影响下,潜心阅读教材,与文本进行深入会话(感知文章内容,揣摩语言表达,领悟思想内涵,由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其策略)。第三,要善于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将教学当作艺术,主动地实现教学相长,自如地驾驭着教材。

2、牢固树立生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已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首先,要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好的教学必须是适合学生的教学,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知识结构和个体差异等,对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语文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关键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学会学习,终身受益。第三,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教育学上说,学生是会学习的个体,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和锻炼。

3、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问题不仅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一是要善于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进思维活动。这是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问题不等同于教学问答,问题具有目标性和探究性,对学生思维有驱动作用,对教学流程有牵引作用,而问答更多具有及时性和生成性。从认知的角度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善于根据学习内容设置主问题。依据教学要点设置两三个主问题,有利于突出重点,让过程走向目标,使教学清清爽爽一条线,精彩无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非常感谢教研室组织我们参加了8月26日的新课标培训。培训老师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个维度为我们整体解读了新《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线的九年级语文教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它的表述是:我们的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学习过程中,我关注到了课程标准的细微变化。其中第一个就是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也就是我们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第二个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另外,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我会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考试评价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总结,力求不断成长,与时俱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2022年8月26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网络培训会如期举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解读和指导,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下就本次的培训学习浅谈一下我的心得:

一、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教学语文的目的不只是简单的认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章,而应从学生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考虑。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四、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引路人。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而已。

五、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标突出了“语文味”,让语文课更姓“文”了。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应该说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

人们正步入学习化社会,一劳永逸获取知识已成为过去。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迅速发展的机会现实,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与默契。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不觉之中感受到知识的滋养。

这次网络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巨大的,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为了更好的掌握初中物理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验创新精神,我于20xx年10月1-7号国庆放假期间,认真学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其后收获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看法分享如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初中阶段而言,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物理教学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初二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此时更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悉心指导,打开学困生通往物理学科知识的大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

(三)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物理实验和实践部分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针对教材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整改和创新是我们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注重学科渗透。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融入科学的、技术的和教育的人文观念,关注学生科学观的树立。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造就一批新时代的人才,在教育上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上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学科之间要相互渗透。

2、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3、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4、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

5、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二)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强调终身学习,作为教师尤其要注意不断汲取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逐渐积累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爱岗精神。用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育事业真诚热爱。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3、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育环境和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大纲中规定的“必学”课程仍然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完全掌握“必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体会,此次学习给了我重新认识物理教学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守以上几点,做一个爱岗敬业、勤于思考的好老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范文

经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后写出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的阅读体验与数学笔记的阅读体验相似经验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和写下来反映学习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们教师也应不断发展创新,采用更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特别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要紧跟时代,不断前进。

下面,结合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几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从以下几面入手,谈一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是基础知识中,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还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除了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布置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其他篇目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是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这个学期我布置课文背诵时,就尝试着用了这种方法。给每个小组长都印有一份背诵表格,包括课内背诵和课外背诵,成绩好的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全部的背诵任务,程度差的只能完成课内的。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三是结合课文,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心理因素。例如,今年的中秋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是每人制作一份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假期结束,有一半同学认真完成了,我挑选其中优秀习作贴在教室里展览。受此启发,我准备寒假我还会布置此类的作业,主题可以设成关于某部名著的,或关于某几部电影的(电影最好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者关于中央电视台拍的系列诗词故事节目等。

五是联系生活,布置关系学生日常的作业。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日常生活。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告诉他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战争或局部冲突,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查找有关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全球发生的战争资料,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作业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战争的种种态度,包括对正义的支持,对侵略者的蔑视,对人民的同情,对强权的愤怒??应该说正是学生们去感受生活才能够有这么多的体会。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利用语文学科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后作业,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课后作业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总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们学到的才会记忆深刻。

同学们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怎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上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下面是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通过上面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关于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上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知识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语文阅读的相关课程标准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通过上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下面是对语文识字与写字知识的课程标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通过上面对识字与写字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于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得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比如定期地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

通过9月20日半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一些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物理新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范文精选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心得体会《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在这次难得的网络教学培训中,我再一次感到要成为一名好的英语老师,是非常需要有创新精神的,而创新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视频当中的每个教学案例都给以给我带来启发,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但需我们要根据学情,自编chant,自编歌曲,自编游戏、编写课件以及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方法是想出来的,理论也是实践出来的!

新课程理念中提到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其实就是要求老师要教学生活学活用!减少语法规则知识的讲解深度和广度,多用有意义的语境来进行操练。这让我恍然大悟,过去的确大纠结于语法知识本身的教授,而疏忽了这点:运用比语法本身更重要。其实单词的记忆也是如此,一直有学生,在不断地发问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忆单词,纵然已经出炉了很多方法,比如联想法,对比法,归类法,形象记忆法等等,这个问题还是如此棘手!我突然意识到因为这些方法都不是最根本的的解决之道,或者说他们只有辅助功能而已!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我便明白了,学习果真是没有捷径的,仍需要我们告诉学生真正的捷径便是“勤”!若是要加一点便是,多使用!老师的作用便是多为他们创造与单词见面的机会,如提供练习,阅读,口语呈现,听力刺激等多种形式。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定当朝着这一方向靠拢。

在这次的网上学习当中,刚开始时是有点带任务性来学习得,不过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发现其中乐趣,前辈、晚辈无拘无束,畅谈心得体会,多方涉略,找出差距,正视不足,作出调整,摩拳擦掌,希望能在新学期有新气象!邓小平同志,说得多好: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此次学习过程中,自己的确获益匪浅!相信只有更大的碰撞,才能激发出更大思想火花,才能化为更为强大的教学行动力。

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令人震惊与振奋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刺激语文教师的地方莫过于“学习任务群”了。“学习任务群”是什么?怎样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近日反复阅读新课程标准,并学习一些专家的解读,我发现“守正创新”是认识与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态度。

“守正”就是守住教育的本质,守住该坚持的教育理念。不能因为课程标准变了,就把过去的科学理念、优秀做法,全盘否定。“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用好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创新评价办法。

守正就是守住育人之心。

很多教师认为此次课程标准变化之大,出乎意料。其实,只要关注国家教育方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就会知道,这次课程标准的变化是在意料之中的。

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到2021年“双减”政策的发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基础教育的政策文件,一再强调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必须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教育目标。

从某种程度来说,2022版新课标的推出,正是纠正越来越偏的应试教育方向,改良越来越严重的内卷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轨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立德树人”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育分”转向“育人”。

守正就是守住求变之思。

当前世界已进入智能时代,而教育却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教育。菜市场的阿姨都已使用网络支付,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是老师讲台上讲,学生课桌上学。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教学方式却仍然没有变,甚至很多老师还在满堂灌,还在不停地刷题。

教学方式的陈旧,有教育评价机制的问题,但更多是教师观念的问题。不少老师认为只要中高考存在,我们的刷题教学就改变不了,教育内卷就停不下来。确实中高考暂时是取消不了的,2022版课程标准里面对学业水平考试还做了专门的规定。但不能因此认为教育就没有变化,就不能变化。考试虽然存在,分数虽然还是学业评价的主要指标。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标志着考试配方已不再是昨天的配方,分数含量已不再是昨天的含量。好比女人的美,有的美是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美,敢于素面朝天。而有的美是浓妆修饰的美,经不住阳光,也经不住时光,只要卸了妆,就上不了台面。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利于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启智增慧,获取“天生丽质”的分数,而不是靠刷题,靠补课撑起的“浓妆”的分数。以“素养本位”的考试成绩,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分数,而是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现的素心素养的分数。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导向,坚持与时俱进。老师要有求变之思,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跟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守正就是守住语文之道。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语文课程的特色,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学习任务群,无论是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还是将来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行”,都必须坚守语文本色,即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但同时也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离开了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任务群也是如此,无论学习任务群多么丰富或多么复杂,都要始终以语言运用为基础。

学习任务群必须是“语文”的学习任务群,必须是依托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设计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学习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就必然建立在语言运用的实践基础上。

以“守正”前提,再追求“创新”。“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不会瞎折腾。“守正”是传承,“创新”是发展。

创新就是创新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志着语文教育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要落实这一任务,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22)在课程理念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任务群”之所以叫“学习任务群”而不是“教学任务群”,即说明要突出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任务群”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激发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情境”“任务”“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线。目前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九年级每学期都设有一个单元的活动探究单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今后则可能在每一个单元都要设置真实的情境,具体的实践活动。

以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民俗文化”为例,当前教材提示的学习方式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方式重在“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思、品味作品语言。”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不能主动激发学生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这一单元看成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则有这样的情境与任务:“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阅读本单元课文,制作他乡民俗卡。振兴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了解家乡的民俗,探究本单元民俗写作的方法及语言特色,创作一篇介绍家乡民俗文化的文章。”这种学习方式的重点是设置一个核心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源,注意学生自身的探究与思考。从而突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创新就是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同时强调教学中要“综合考虑”教材与学生,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还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细读课程标准的这些表述,我们不难发现,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大单元的教学模式,要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学习任务群,由“学习”“任务”“群”三个要素构成。“群”既是文章的群,也是学习任务的群。教学设计时,既要找出群文内在的联系,也要安排有层级关系的多个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培养核心素养的终极任务。

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联想与想象”单元为例。假设也做为学习任务群来教学,则可以这样设计。

任务一:感知——快速阅读单元课文,根据你感兴趣的程度给课文排序,并各用一句话来评说四篇文本。

任务二:研读——仔细研读《皇帝的新装》,分析其想象的荒诞性与合理性,以及童话的特点。

任务三:比读——比较阅读《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区分想象的类型,明确四种体裁在想象上的不同特点;发挥想象改写或自编寓言。

任务四:拓读——阅读《女娲造人》以及相关的中西方创世纪神话和造人神话,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任务五:写作——学校《写作舫》杂志以《十年后》为题征集稿件,请发挥想象,为杂志写一篇稿子。

这样的设计把群文做为一个整体,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较好的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创新就是创新评价方式。

一线老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就是害怕考试考不出好分数。所以评价方式不改,学习任务群就没办法实施。为此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特别增加“学业质量”部分,为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对终极性评价的“学业水平考试”做了明确的说明。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要坚持素养立意、坚持依标命题、坚持科学规范。强调命题要求“应以情境为载体”“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

一、构筑语答家园。

[活动一]推敲字音字形。

[活动二]撷取诗文精华。

[活动三]探索汉字奥秘。

二、阅览多彩生活。

[活动一]文学名著阅读与研讨。

[活动二]科技资讯发布与应用。

[活动三]代诗文阅读与赏析。

三、表达自我认识。

[活动一]社会短评。

[活动二]自我表达。

金华市的语文中考,整张试卷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群里,这样的中考试题将促进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

创新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评价方式。将促进学-考-评的一致性。这也是课程标准(2022年)的重要理念。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课程标准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学什么”就“考什么”,避免了当前教学“过头”“过深”的弊端,能较好的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能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能较好的解决当前教育内卷的问题。

守正是守住本质,守住初心,守住不该变的。创新是创新理念,创新教法,在创新中求变。愿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守正创新,行而不辍,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近期,我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线上还学习了xx教授的《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和《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xx版)解读》的报告。通过学习,对20xx年新课程标准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发展性。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本质上是抽象,就是从生活到数学,数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逻辑推理,也就是从数学到数学,数学的语言,本质就是数学模型,也就是从数学再到生活。“三会”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体现,也是对数学教育目标,数学课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准阐述。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数学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数学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数学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研读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开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培养学生“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依据和终极目标。

课标对初中部分课程内容有所调整,其中新增内容18条,两条选学内容中的星号删除,删除了4条内容。其中,新增内容中了解代数推理,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做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等内容都值得关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都成了必学内容,这些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数学教师对知识的体系有新的认识。

在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几何内容中更加强调直观,代数内容中强调设计合适情境,提出合适问题。xx教授明确指出,本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坚持不单纯介绍概念,不单纯介绍方法的原则。数学的概念,源于生活的抽象,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概念,只是形式,没有本质;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方法,也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实质,而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思考、表达、理解现实世界的问题。所以,课程内容的安排,尽可能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中抽象概念,研究它的性质,丰富它的内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标修订还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习成就表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更加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业质量也是对课程内容深度、广度的解读,新课标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更加科学,设置更加明确,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

1、注重对数学课程的宏观认识。

新课标已经明确了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我们研读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进行课堂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有宏观明确的认识,如本节数学知识最初的生活和数学来源是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情景?本节数学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程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与学生前后知识有哪些联系?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的?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准备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2、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让学生感受结构化知识体系,能够学会挖掘,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学科本质。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对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有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前后递进有系统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有整体把握,对内容体系和知识网络有清晰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的是问题,是数学思想,是思维方法,是生活问题的情境化,情境问题的数学化,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这样才能在课堂把握本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注重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

课堂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思维品质的主要载体。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更新理念,我们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育人。每堂课多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启发思维,归纳出一般性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数学活动,交流探讨,思考内化,尝试训练等多种途径,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总结规律,提升思维,发展品格,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用心课堂实践,努力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物理新课程标准版解读心得范文精选

通过这次学习,深有体会。初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

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测定机械效律,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

通过以上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在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的推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暑假,我有机会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认识到要上好英语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新学期里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通过这次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聆听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及时和借鉴经验,使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