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宫博物演讲稿(大全6篇)

时间:2023-09-05 10:58:31 作者:温柔雨 工作报告 最新故宫博物演讲稿(大全6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一

《故宫博物院》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文。在多次的教材改编(版)过程中仍保留了下来,足见其有一定的“可教学性”。已多年未执教八年级,因此反复看了几遍课文。这是本册说明文单元的第4篇课文,属课内自读课文。教学要求主要是学会用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这也是本册说明文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来说明某一建筑物的课文。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还写过诸如介绍“我的学校”这样的习作,似乎教学起来困难不大。但在第一遍阅读时,我依然感觉到阅读的难度——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对一个假如从来没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对众多的.宫殿、门楼和迷宫一样的布局,一定还是会有很多的阅读障碍。

比如文中提到的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就会误为是故宫的大门,好像进故宫就是从“天安门”进去的。再比如“像一条玉带”的“金水河”,在阅兵场景电视镜头里,它就在“天安门”的外面,桥上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但文中偏偏就有一句“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后经查阅资料,才知道金水河有内外之分)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作者来说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但对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来说却是凭添了不少疑惑。怎样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清楚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进而了解作品的介绍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了我备课时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是的,就可以从“还原故宫面貌、读懂课文”为教学突破口来设计教学。由此确立了我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环节如下:1、预习解决生字新词,课堂上由教师检查和补充。2、学生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宫殿、门楼、花园等建筑物,既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又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从众多材料中选择适合表现中心的材料。3、读课文第1-3、7自然段,画出故宫外围简图,以了解课文内容。4、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名称图(参考课末p114练习一图),了解课文介绍的各主要宫殿的位置和功用,初步学习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5、结合说明文特点,认识全文结构。6、重点阅读课文详写部分——太和殿,再次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划出文段中的方位词,明确空间顺序说明中的“立足点”问题。7、小结:突出作者对故宫的情感。8、作业:采用阶梯式作业方式。a、有条件的同学可利用寒暑假亲游故宫;条件不成熟的同学可在网上先游览,展示“网上虚拟游故宫”网址,并提醒学生重点延伸至本文没介绍到的博物院中的故宫藏品。b、通过网络等媒体,比较中外宫殿建筑的异同,或介绍其他国家如法国卢浮宫等建筑,下节课上课小组交流。c、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我校的小短文(300-500字)。

结论:从后来听课老师的反馈来看,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和本课特点,教学设计能以学生的“学”为主导,教学问题设置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作业设计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引导延伸学习。

二、从教实施过程反观教学预设

教学设计再详尽也终究是“纸上谈兵”,它始终要靠教学实施检验。一节课下来,因为学生在环节3“画出故宫外围简图”消耗了较多的时间,致使环节5和6只能大体带过,特别是环节6的精读部分,只能放到第二课时进行了,不得不认为是相当遗憾。

改进:如果把环节3和环节4对调位置会更加有效。因为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通过读课文后,能较快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图的填写,而且,根据文字填写图上建筑物的名称,远比根据文字创造一个简图要容易多了,调换后也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能节约好多课堂时间。

在教学环节5,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留给过多的提问和研究的时间,而是由教师直接用幻灯片展示,始终觉得这样教学不够踏实。

改进:不管问题大小,只要是确定要给学生学习的问题,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结论:本课时的备课阶段,我已觉得对学生的阅读给了很充分的考虑,但从实践检验来看,教学预设还可以再详细一点,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中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毕竟课堂只有宝贵的40分钟。当然,如果是上示范性的公开课,最好还是找另一平行班试上一节,再经过调整,就会更有把握。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二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我将此文的授课环节设计为三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课后讨论,时间为2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 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3、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教学环节与前设计稍有改动,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带领学生对比“前朝”与“后廷”的详略。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头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三

1、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 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 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

3、 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

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

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总)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分)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

(六)重点研读

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

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

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5段:外观特征

6段:内部装饰

7段:建筑位置

8段:用途

说明顺序:由外到内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小结:课文在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详略搭配的特点。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学校或自己的房间。

要求:按照空间说明顺序,重点突出,300字左右。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四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我在校内上的一节公开课,较好的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字词注音字形展示。

2、简介你所了解的故宫。

3、简介作者。通过展示扫除了字词障碍,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特别是让学生简介故宫,大部分学生会查找一些资料,起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故宫作为明、清的皇宫,规模宏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布局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的特点,因此弄清楚作者的参观路线就会梳理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因为我曾经游览过故宫,把自己在故宫的照片展示给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在网上搜索的一系列照片,依次展示了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宫殿。然后让学生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故宫的示意图。从图片到文本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部分,通读课文,理清思路,安排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下,胸中有了“丘壑”,阅读文本就不会有大的障碍。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它的功能是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中圈点出方位词。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同学们按小组进行讨论,完成问题。弄清了前朝和内廷的功能区别。特别是第3个问题的设置,同学们通过找方位词找出了立足点,初步掌握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否则就无法确立方位。

写太和殿时,深入到太和殿内,其位置在中轴线上、其内景有众多的龙的图案,特别是金銮殿的布置等问题,在学生热烈的探究、讨论中得出结论:太和殿集中体现了皇权这个中心,突出了皇帝的威严。

这一部分也体现了详略处理的技巧。就是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该突出重点。

为了及时巩固提升所学,重温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我设计了第五部分“美读课文,我做导游的环节”要求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我们的校园。由于同学们身处校园之内,天天在校园生活,所以不会感到无话可说,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学生介绍时必然要选择一条主干线作为参观路线,沿着主干线依次介绍。一位同学重点介绍了“诚信石”和本班教室,我问他原因,他认为“诚信石”位置居于中轴线上,又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所以应该详细介绍。至于自己的班级是自己天天生活的地方,最有感情所以要详细介绍。学生理由充分,也体现了教学效果较好。为了配合学生较好的完成这一任务,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我展示了“建民初级中学校园平面图”和“建民中学整体鸟瞰图”建民初中整体布局一目了然,学生介绍起来降低了难度,而且也加深了学生爱校的感情。

第六部分:跳读课文,理清方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在上课的实践中,后边显得时间有些仓促,实际上冲淡了本节课教学重点。也就是说明顺序和说明重点。内容安排上显得过多。完全可以安排在第二节课中学习,或者布置成预习效果会更好些。

第七部分,布置预习。

总之,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课改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课堂热烈、有序,预设生成比较自然流畅,但也有点拨过多,对学生潜力引导发挥不够,内容安排过多、学生展示人数较集中的遗憾。我会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学习改进,力争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补记:这节课上完以后,我又听了我校赵启兰老师和雷娟老师的同课异构。赵启兰老师设置的“故宫知识我抢答”环节,搜集了一系列故宫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学生抢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学习本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雷娟老师课堂布置了让学生解说自己的教室,学生们把金銮殿的写法活学活用,在选择观察点、运用方位词,教室各景点介绍详略方面做得很不错,课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我也有很大的启示。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五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次的说课比赛。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故宫博物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我对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对比较枯燥。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于理解。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文章总体结构:总—分—总。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

2、通过讨论协作梳理课文。

3、通过做小导游的片段作文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全文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游踪介绍

重点:说明顺序,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解落实重点段落

重点: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文按空间顺序说明时该如何寻找立足点。

第三课时:课文知识,能力及其情感培养的拓展以及对课文做小结

重点:学习写作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朗读并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五)完成课堂活动

(六)理清课文结构

(七)朗读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

(一)导入

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宫博物馆的珍品图片激起学生对故宫的好奇,从而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读音。

(三)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学生自主介绍通过朗读课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宫。

3、演示课件,总体

介绍故宫及简略介绍故宫四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四)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根据图片及课文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2。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参观顺序:

(五)完成课堂活动

根据图片和课文(5—8自然段),写一段导游词,介绍太和殿。

(六)理请课文结构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与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相照应的句子。

2、课文首尾照应,都是对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描写,而中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体描绘,由此可见,课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七)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试着由北向南,从神武门进入,介绍一下故宫博物院。

2、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3、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4、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说板书设计,很容易看出,我们朗读的部分分别是课文总说的两部分,而具体分析的则是课文分说的部分。分说部分则又是按作者的游踪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的,而且我们做活动的部分正是课文写得最详细的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很容易得出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如若能够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以上设计,那就为后两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故宫博物演讲稿篇六

我中了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毒,天天缠着妈妈带我去博物馆。这不,放了寒假,大年初三,我就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故宫博物院。

你知道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总数达到了1807558件,其中6.4%是普通文物,0.4%是资料标本,剩下的93.2%都是国家珍贵文物!每年都会有一万多件文物分布在70多个展厅里展出。你问我怎么知道这么多?我是提前做了功课来的呀!

故宫有9000多间房屋,建筑非常有特色,气势恢宏,造型优美,色彩鲜艳。我在东华门的建筑馆里看到了宫殿建设的整个流程,还有各种各样的屋檐样式。我还知道了一个家族,样式雷家,半个北京城的建筑都是他家设计的。古代人民没有现代的技术,可是他们拥有智慧的头脑,灵活的双手,榫卯结构的建筑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项很伟大的发明。这种结构的房子,有着弹性的框架,在抗震方面非常有优势。

再说说石鼓吧,这可是入选了《国家宝藏》的珍贵文物啊!它们在公元627年被发现于陕西宝鸡荒野。这些石鼓身上的字形不一,分别命名为: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它们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高二尺,直径一尺有余。这十只石鼓记载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托起了中国历史的一角,为古文考察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素材。我仔细观察了石鼓上的字,发现每个石鼓上都能找到几个跟现代字相像的象形字。

在石鼓馆,我还看到了方印,被黄色的绸缎包裹着,很特别。故宫最大的一枚方印,是乾隆85岁时用的,一个人都搬不动呢。

滴答、滴答、滴答……我们走进了钟表馆。它们大多以黄金、宝石、珍珠为装饰,美丽极了!这里的钟表大部分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献给给皇上的。古代的钟,大小不一,有的很大很大,比如宝塔钟,戏台钟,简直就是一个建筑的缩影;有的造型奇特,充满异域风格,比如钟的几只脚有的用大象驮着,有的用仕女抱着,还有的用小天使背着;到了整点,钟表报时的时候就更奇特了,有的是乐队在演奏,有的是小孩子在敲钟,还有的是动物们伴着音乐游来游去,声音美妙动听。

出了钟表馆,我们又来到了珍宝馆。珍宝馆的宝物真多啊!那里有光闪闪的珍珠,绿油油的翡翠,黄灿灿的金饰,各种各样的项链、耳环、扳指、朝珠……还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花纹繁复,美不胜收。妈妈对我说:这些宝物都是宫里皇上皇后使用的,别的人只能是皇上皇后赐给他们才能用。怪不得这么精美,看得我眼花缭乱。

出了珍宝馆,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故宫太大了,这次我们只游览了东线。汹涌的人潮已经散去,站在宽阔的午门前,我依依不舍的回望故宫,真是“一眼千年,一览百朝”啊!以后有机会我会再来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