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画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2023-10-12 20:11:13 作者:XY字客 祝福语 最新画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9篇)

梦想是人生的翅膀,它让我们飞翔于蓝天之上,追求自由和快乐。寻找合适的机会和资源,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梦想。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它鼓舞着我们前行。那么我们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一定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并努力追求。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故事,希望能给您启发和鼓励。

画的古诗教学篇一

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

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 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寒山”“霜叶” 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画的古诗教学篇二

在教育教学领域,古诗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由于古诗具有足够的文学价值、深刻的含义和诗歌的艺术表现,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道德、性格和文化素质。因此,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成为古诗的狂热爱好者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第二段:主体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对古诗教学的讲座,听了非常多的演讲和课程内容。其中,演讲者强调了古诗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演讲者还提出了一些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分析古诗、如何翻译和写作优秀的古诗解析等等。我发现,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发现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段:心得

首先,我认为,对于古诗教学,教师必须对古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只有当教师完全理解了古诗,才能将其清晰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领会古诗的内涵和美感。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古诗阅读的舒适环境,使他们能够深入地体验古诗的诗意和美感。最后,教师应该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古诗创作能力。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学素质,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第四段:启示

从这次对古诗教学的讲座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启示。我认识到,对于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美感,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诵读。因此,我们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背景,采用更加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理解和领会古诗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教师要紧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第五段:总结

总之,古诗教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古典而又深刻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古诗教学方法,使其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趣和有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育出一批文学人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画的古诗教学篇三

4月12日,本人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并执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对这节课,虽然听课老师说还不错,而我自己感觉却上得不成功,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课感。

结合上课和评课,我有几点想法与同行交流,不妥之处请指正:

我虽然赞同导师周一贯先生的评价,他说我“授予”的太多,放得不开。但是,我却疑惑:如果是预设出了问题,为什么前两堂公开课却能成功?这次上课,虽然事先有些紧张,但并不害怕,而且充满着信心。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上周又作了精心准备,对教学预设又作了深入思考,而且在本校试教了三次,其中二次感觉比较好。

是不是教学内容过于难,学生较难理解和体悟?虽然,前两次公开课我上的都是六年级,这次是五年级,但是我在试教的时候,也都选了五年级,除了一个班感觉不太适应外,其他两个班级还都可以。看来年级也不是问题。学生在我的“主导”下,应该能够理解。当然,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应该对教材、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但并不是要把自己的深入理解告诉给学生;学生没有必要理解得这么透,这么深。

其实,同样的情形,并不只有我才遇到过。我见过两个很好的例子。一个是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他来绍兴执教《古诗两首》,同样的精心预设,王老师能够获全国大奖,而且是一等奖中的第一名,但在绍兴却上得很不成功。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分析过原因,这里不再累述。第二个例子是我名师班的同学俞东江,那年我邀请他到南钱清分校上了《夏日绝句》,非常精彩。事后,他对我说在柯小等其他地方也上过,也上得很成功。但就是这样一堂预设非常精心的课,在省阅读教学大赛选拔赛中,在新昌南明小学不慎遭遇“滑铁卢”!

所以,我又对周老师的观点不赞同了。我们常常以课的成败论英雄,课上得成功了,预设就是好的;课不成功了,预设就是不恰当、不合理的。如果这样,如何看待我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同样的精心预设,却遭遇不一样的结果!难道预设还不够精心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他们在其他地方就上得非常出色?所以问题不仅仅出在预设上。

精心的预设能够精彩生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精心的预设都能够精彩生成。有了精心预设,还需要教师视教学环境的变化而临场的调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的心情、状态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所有这些,哪怕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原有的精心预设而导致没有精彩生成。

第二天的评课时,两位老师提出了同样的意见,即课堂中只是反映战士孤寂、痛苦的生活而没有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一位教师甚至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她的文化也是最光辉灿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埋怨朝廷、埋怨国家,似乎不妥。我对他们的意见并不赞同。首先是对于这首古诗教学,我的目标之一即是“体验人间亲情,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激发学生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思想感情。”王之涣虽然是个非常“乐观的人”(评课的老师如是说),写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的意境开阔,格调高昂的诗句。这首《凉州词》中也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的苍茫与雄浑,但我个人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远与开阔,正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有力映衬,更加强烈地衬托了“城孤”和“人孤”。“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的更多是战士(或者说诗人)对战争的埋怨,哪里有什么对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本节课,正像我在设计特色中提到的:“文本、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相融相生。”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许多音乐和图片。目的很明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前的谈话,我播放的是截取的《渔舟唱晚》,我把节奏快的地方删了;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诗句时,欣赏黄河奔流的图片,我播放的是比较欢乐的《黄水谣》;观看荒凉的玉门关,茫茫弋壁滩时,播放的是《梅花三弄》;诵读描写战争残酷与无情的古诗时,配的是《红豆曲》;出示描写杨柳送别的古诗时,配的是《阳关三叠》;出示亲人思念战士的场景,放得是悲伤的曲子,而交流妻子、老母和儿子对战士思念的环节,我配的是非常感人的《夜曲》,最后结束,点明“呼唤和平”的内容时,我配得是萨克斯管《回家》。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所以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进行渲染,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在两所实小上的时候,效果都是出来的,有些学生当堂就流泪了,特别是在亲人思念战士这一环节,尤其明显。这说明,音乐与图片的烘托还是有效的。但是,在这堂课上,学生他们显得很自信,也显得很轻松,显然音乐和图片所创设和情境对他们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但周老师说没有必要,《折杨柳》只是“别解”,既是“别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我觉得,因为战士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更能表现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本课的主题有关,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当然,我自己就以为描写折柳赠别的古诗嫌得似乎多余,应该还是去掉好,但是我觉得,折柳赠别还是需要。毕竟对主题思想有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这节课的思考还要思考。不成功的课也许更有研究价值。

画的古诗教学篇四

对于我来说,听古诗教学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我经历的课堂中,老师经常以吟诵古诗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智慧。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兴趣,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语言艺术。尤其是在听古诗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儿时的美好记忆相结合,从而也对古诗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喜爱。

段落2: 古诗教学中的韵律与节奏感

古诗教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的韵律与节奏感。古人为了表达情感,常常采用平仄交错的词句,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韵律美。通过听娓娓道来的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韵律的优美,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平仄和韵律的交错,使整个诗篇都充满了恬静和寂寥之感,让人顿生共鸣。

段落3: 古诗教学中的古人情感的传递

古代的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后世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世界。通过聆听古诗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让我们想象到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明月的光芒洒在床前,仿佛一片覆盖的霜雪。这种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吟诵,更加生动地传递给了我们。

段落4: 古诗教学对于语言表达的提升

古诗作为汉字的瑰宝,其语言表达的精准和深度令人赞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通过反复的听、思、吟,不仅能够熟悉古代词汇的使用,还能够感受到古代人文思想的博大精深。有时,我们会推敲一句诗词的内涵,琢磨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通过对“悠然”二字的反复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淡泊随性的心态,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段落5: 古诗教学对于审美和人文的培养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能够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通过听古诗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和人文思维。古诗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对于生命和美的探索,使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满足和升华。因此,我相信,古诗教学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世界。

画的古诗教学篇五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而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古诗的朗诵和听古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听古诗教学的培训,从中收获了很多,让我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此,我将与各位分享我在听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听古诗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古诗中的韵律之美。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注重韵律与节奏的运用。在诵读古诗时,老师有意识地强调了古诗中的音律美,以及韵律的规律性。比如,在学习《静夜思》时,老师会让我们重复几个词来感受古诗中的押韵和平仄。这样,我们不仅理解了古诗中的意境,更加深入体会到了古人创作古诗时所追求的音乐之美。通过听古诗教学,我更加学会了欣赏和领会古诗中的韵律之美。

其次,通过听古诗教学,我开启了一扇认识古人心灵世界的窗口。古诗作为一种传媒,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通过听古诗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和心灵世界。在学习《诗经》时,老师会讲解古人创作这些古诗的背景和情感起源。通过听古诗教学,我了解到,古人在面对生活苦难和悲伤时,通过古诗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古诗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古人文化和情感世界的一座桥梁。通过这次听古诗教学,我更加了解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使我对古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通过听古诗教学,我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在听古诗教学中,老师会给我们分析古诗的意境、结构和修辞手法。通过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创作古诗的用意和技巧。而在古诗创作环节,老师会引导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通过这次听古诗教学,我学会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时,学习古诗还培养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让我更好地欣赏和评析优秀的古诗作品。

第四,通过听古诗教学,我增加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古诗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要求朗诵者有自信和准确的语音表达。在听古诗教学中,老师会对我们进行朗诵训练,提高我们的声音掌握和语调。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对自己的语音表达和声线产生了更大的自信,也能更好地展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古诗朗诵比赛,通过这次比赛,我成功地展示了自己在古诗朗诵方面的技巧和魅力。通过听古诗教学,我不仅增加了自信心,还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听古诗教学,我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与智慧。古诗作为鲜活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通过听古诗教学,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古诗的美和智慧。比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时,老师讲解了诗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理。这样的学习让我深深领悟到古诗传递的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这次听古诗教学,我对古诗的美与智慧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总之,通过参加听古诗教学,我收获颇丰。在听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了古诗中的韵律之美,开启了认识古人心灵世界的窗口,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增加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与智慧。我相信,借助听古诗教学这个平台,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古诗的魅力延续下去。

画的古诗教学篇六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觉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诗人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言绝句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画的古诗教学篇七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画的古诗教学篇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对于诗词教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古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在初中古诗整合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我强调“感知”的重要性。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内涵,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就需要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其中的美。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感受到古人的感情、环境与时代背景。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其次,我强调“整合”的重要性。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通常是将每一首古诗独立地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一首古诗后,就开始学习下一首。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没有真正理解诗词的内涵。为此,我采用了整合教学的方式,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多首古诗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对比和梳理,让学生了解不同古诗之间的联系与共通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再次,我强调“运用”的重要性。古诗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在古诗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古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让他们运用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尝试写作自己的古诗。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另外,我注重“创新”的重要性。在古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朗诵、诗歌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我还引入了互联网技术,让学生通过制作诗词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我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在古诗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鼓励他们在古诗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评价外,我还注重通过一些课堂小活动,如诗词演唱比赛、诗词朗诵会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够增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古诗整合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我相信,只有通过感知、整合、运用、创新和评价的综合方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相信随着更多教育者的加入和探索,古诗整合教学将会在初中课堂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画的古诗教学篇九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教学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古诗教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为了使古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需求,整合教学法被引入到古诗教学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初中古诗整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整合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局限于背诵和解析古诗的技巧。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中的情感和意义。整合教学法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例如,在教学材料中引入历史文化背景和古代社会制度的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词句意义,同时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从而对古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整合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古诗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其语言和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由于学生的审美观念受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所欠缺。整合教学法通过融入音乐、绘画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美。例如,通过演唱古诗,并配以适当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音乐之美的感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古诗的意象,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意象之美的领悟。通过参观戏剧演出,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古诗中的戏剧性和表演性,从而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第四段:整合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通常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然而,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古诗的解读和分析,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表达。整合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和表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例如,通过给学生一段古诗的开头或结尾,让他们续写古诗的细节和情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整合教学法为初中古诗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合理安排整合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整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古诗学习体验。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探索古诗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