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14:14:51 作者:LZ文人 心得体会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篇一

望着墙上的时钟永停歇的秒针绕了一圈又一圈,忘了你的离去有多久,只知道我痛得很深很深。又得写心得了,每每这个时刻,我的心都很痛很痛,因为我又得把结疤的伤口撕裂开。你可知道,你的突然离去,是我一辈子无法言语的痛。曾经想过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总想着以后会好的。总认为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是现在想来,依然是锥心的痛,只是我现在有了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我们的女儿。女儿啊女儿,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动力,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几年来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和女儿一直共同成长着。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从悲伤的茧中破壳而出。家庭的变故,犹如天崩地裂。我的世界开始倒塌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吃不下睡不着。每天是妈妈一口口汤水地给我灌下去、就这样在家里整整呆了快一个月,从未走出过家门。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临睡前,是女儿最伤心难过的时刻,也是我最艰难的时候,6岁的女儿总是哭着要找爸爸,而我只能强忍伤痛,安慰她说,爸爸去了美丽的天堂,他在那里一直关注着你,你要表现好,爸爸就会很开心了。从此,女儿也越来越懂事,常常说,妈妈我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好像爸爸一样可在帮你做事。此时,学校的领导,同事,亲人们常常为我送来了关心,他们关切的话语犹如一阵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灵。从他们的脸上,我也读懂了担忧,为我的现在担忧,为我的将来担忧。想到可爱的女儿,想到你依然阳光的笑脸。于是,我抬起头来,重拾笑脸!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一肩扛起了我们的家。没有了依靠,学会了骑车,学会了交电费,学会了取款,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在工作中寻找开心的源泉,学会了在苦闷中寻找快乐的理由!看到女儿你的笑脸,我再苦再累也值得。看到你那么爱画画,妈妈咬咬牙,也送你去学画画,你也非常争气,你的每一张画,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每张画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总是看了又看,每次看到你的新画,我总忍不住,拍下来,传到qq空间,闲时,总是看了又看,让我消除疲劳。有一次,你在作文中写到:妈妈,在我心目中,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自从爸爸的离去,您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虽然再苦再累,可您从未在女儿面前埋怨过,在我心目中,您真的是一位坚强的妈妈。在生活中,您给了我双重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让我虽然缺失父爱,却依然健康成长。我想对您说,我这有您这样的妈妈而自豪、读着读着,我的眼眶湿润了,女儿真的长大了,懂得理解妈妈了,妈妈依然会为你扛起一片天,虽然妈妈的肩膀没有爸爸的宽阔,但妈妈会为你撑起一片天。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带着你走在阳光的路上。经历了这些,妈妈也明白了身体健康的重要,于是,唐寨山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驾云亭中洒下了我们的汗水,妈妈带着你领略了九仙山的神秘,征服了大小险,春来寻春,冬来看雪,秋来赏叶,夏到玩水。我们一起行走在阳光下,领略着大自然的美丽,一路风光一路成长。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篇二

>弘扬好家风家教心得感悟5

如果你常到我家去,你就不难发现:我们家经常在饭后说笑话,讲当天的趣事,因而开怀大笑。是的,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充满朗朗笑声的幸福小家。我的家虽然充满笑声,但一家人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却是十分严格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爸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它的意思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了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贪图名、利,也不去羡慕别人家多么有钱,有权势,只是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晴朗的秋日,爸爸要去参加他初中的同学聚会。这对于正待在家里正无聊的我,无疑是个出去玩的大好机会。

“爸,就带我去吧……”我拉着爸爸的手摇着,祈求道。

“嗯……”

“爸,你就带我去吧……我待在家里都快发霉了,好不好嘛!”我见爸爸在犹豫,立刻又开口哀求道。

“好好好,真受不了你!”

“耶!耶!我可以出去啦!”我高兴得在家里蹦来蹦去,“我可以好好玩玩了。”

待我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还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衫。

“爸爸,你不换衣服吗?”

“不换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可……”

“哎呀,我们不要和别人比,我们只要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知道吗?”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嗯!”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在聚会时,爸爸遇到了一个和他曾经很要好的同学——张叔叔。张叔叔的儿子成绩很差,他们便聊起了家风、家教对儿女的影响。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注重家教对孩子的影响了,只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够了,自己却不管孩子,任由他们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说道。

“说来也惭愧,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关心着、管教儿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儿子会怎么样。”张叔叔叹了口气说着。

“家庭中的家风、家教好,这个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爸爸对张叔叔说着。

张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听了他们的谈话,我也觉得:不仅大人要注重家教,孩子也要谨记父母的话,这样才会不至于误入歧途啊!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篇三

>弘扬好家风家教心得感悟4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马鞍山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

从表面上看,家风仅仅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风对一自己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家庭具有好家风才干为社会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风刻画的官员更能变成公民的好公仆。

从广义上说,家风不只仅具有宗族特点,还具有社会特点。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所以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力力气,家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沉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风不只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一起也是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详细表现。因而只要家风正,才能民俗正,才能政风清、党风端。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篇四

>弘扬好家风家教心得感悟3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篇五

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