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07:05:13 作者:念青松 心得体会 2023年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篇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这一课时,我从本文的课题入手,抓住“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让学生感受法布尔情感的加深以及成为昆虫学家的原因。

本篇课文题目独特新颖,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我认为本课可以以课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探究课文的兴趣。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此时,全班同学的思维火花碰撞在一起,使得他们兴趣盎然,主动去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改变按自然段顺序“平推”的教学流程,理清课文层次。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是环境造就的。这个小镇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这让小法布尔从小对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捉纺织娘开始,小法布尔的着迷转变成了迷恋,为了捉这只“歌唱家”,他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找了3天终于找到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却将任务抛到脑后,自己跑去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被父母责骂后,依然去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到这里,迷恋走向了痴迷。正因为这种痴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哪些句子反映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本次教学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我只顾着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法布尔的精神,忘了让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

比如第一节有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教学时,可以故意说文章的第一节环境描写太多余了,可以删掉。让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辩中越辩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引导学生朗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从责骂声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看出父母亲很严厉,有的会说父母亲很爱儿子,有的则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这次的教学让我认识到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课文的文本内容,更要关注课文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思想情感要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体悟,而不是老师一个人枯燥的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更要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该如何使用、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为习作积累素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篇二

这次在学校开展的“有效备课,有效上课”的开放周活动中,我执教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而帮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上语文课关键还是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每节语文课都得渗透一个点或者两三个点的语言文字训练。这节课上我着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复述能力。在学生学完捉纺织娘的段落后,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学完第二个故事后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我想学习语文不是仅仅让学生读懂每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面的语文素养。

这节公开课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课是在下午第一节上的,由于自己的疏忽,没有让学生提前到校,学生匆忙进入多媒体教室后,纷纷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看到很多老师又显得比较紧张,整节课学生的显得拘谨,生硬,思考问题肤浅。这种状态完全是可以靠我来调节的,可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课上不能很好的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感觉整节课老师拽着学生走,老师拉着累,学生学得没劲。还有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只顾着从学语文的角度去深挖教材了,其实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如果像吴永红主任评课时提到的教学两件事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个故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讲一讲,再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品读,去感悟,效果会更好。看来备课还是没有充分地去备学生。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篇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将一个热爱大自然,对昆虫充满迷恋的小男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课堂之初,我以“衣袋”为突破口,以法布尔的行为为主线进行授课。“和你们年纪相仿的男孩,口袋里没有装着零花钱和零食,而是装满了昆虫,这是什么原呢?以此进行探究。

在学校吴校长的指导下,在这堂课中,我特别强调指导朗读和课堂评价,而这正是我以前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找出表现法布尔热爱昆虫的语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读出法布尔“欢呼雀跃”或者“极不情愿”的感情。并且在学生读完后进行及时评价。通过这次上课,我惊喜地发现了指导朗读和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同时,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了主题阅读书上法布尔写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和对昆虫的喜爱。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多,吴校长的指导对我有很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实践。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篇四

课上的很清晰。一开始认识主人公,那她一改常规,充分利用书上的文字,让学生根据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来介绍介绍法布尔,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收集资料和概括能力的提高!然后是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种概括的方法又渗透在其中。先让学生说了说,然后及时出示课文中的三句话,让学生们了解概括课文内容也可以抓住课文的里面的句子,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好的是这三句中就有个知识点: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对比。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来听,为什么会你读了不同。这样比教师在那里说教式的解释词语的`意思好得多。那对词语的理解形式有很多这也是一种方法。词义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将词义放入情境中或者用这样的方法等等,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并能举一反三。

其次是让学生找出突出法布尔是昆虫迷的事例。这对学生写作优帮助,让学生掌握了写人等一些特点的方法,要举具体典型的事例,才能更充分地反应人物特点。高年级的学生重在学习写作方法,这篇正好可以作为教学写人习作的例子。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多钻研教材,会发现里面学习的地方很多!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收获和体会篇五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去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吸引。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并与实际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设计我做了两点:

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在教学捉纺织娘时,我从纺织娘入手,因为农村的孩子对纺织娘比较熟悉,我让他们描述了自己听到的纺织娘的声音和样子,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觉得纺织娘的声音很烦人,浑身绿色比较难捉,而且也都表明到处可见,对那小昆虫没多大兴趣,接着我马上问学生法布尔呢,是怎么做的,通过读文章学生找到他觉得纺织娘是“歌唱家”,并用了三天时间去捉它,两者一对比,学生马上体会到了他对昆虫的痴迷。在教学放鸭子片段时,指导了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的不同动作,也让他们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有这些动作,体会出了对昆虫的喜爱和痴迷。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时的有趣画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有小时侯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