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在学取得成果(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21:24:00 作者:碧墨 毕业论文 最新论文在学取得成果(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文在学取得成果篇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优劣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环境一般是指各种影响活动开展、质量和效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比如说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能是客观因素,比如说外界环境等。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于课堂环境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尤其是在国外,国外还出版了《课堂环境》等关于课堂环境研究的刊物。

一、学生对中学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存在性别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中生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会受到性别的影响,往往女生对英语课堂环境有着更为积极正向的感知,而相比之下,男生在这方面的感知则比较少。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女生的英语成绩比男生好,而且很多女生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成绩。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高中英语课堂,也同样适用于初中和大学英语课堂。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女生比较擅长文科,而男生更擅长理科,这正是女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高于男生的表现。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也能证实这一结论,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种价值取向的区别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感知内容与程度。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环境感知的性别差异来进一步优化课堂环境,给男生以积极的引导,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他们的二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积极的课堂环境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成果

所谓积极的课堂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活泼的、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参加各种英语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说一个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其作用大小不言而喻。研究表明,在一个学习气氛融洽、目标明确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二语学习,其学习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国外一些研究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关系的学者也得出了这一结论。并补充道,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不论是利用什么学习工具,或者是哪一个年纪,课堂环境与学生的二语学习成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课堂环境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的课堂环境最主要的是依赖于课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使英语的学习更加的简单、有趣,从而调动起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一些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支持不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学习环境,而教师授课也是面对的众多学生,无法全面地满足每个人的独特需求。很多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应该比较强了,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自身非常详细的讲解,否则只会让学生形成依赖性,其独立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成长。这种思想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欠缺沟通,严重缺乏沟通就无法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课堂环境通过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影响英语学习成果

通过众多的教育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习态度的形成是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成长环境等,这些社会因素通过习得者的学习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其态度也形同于兴趣,如果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则其学习成绩也就好,因此,学习态度如同课堂环境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堂环境既分别直接影响二语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又通过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对于这一结论,国外内很多教育学者也纷纷赞同,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在教学改革中应改变传统的将“了解学生如何学习英语”作为重点模式,转而去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毫无疑问的是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并且英语课堂环境往往对学习成果有一个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师进行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乃至国家对教学的改革中应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玲,胡天啸.浅谈大班额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

学教学参考,(7).

[2]刘丽艳,刘永兵.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j].

论文在学取得成果篇二

一、引言

数字化教育的内涵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目前,外语院校的教学模式正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学习理论被大家所认可,而成为一种主流。它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源作为依托,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成为了外语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外语院校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内容和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科学运行管理模式等的研究就非常重要。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在如此高的教学普及率之下,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等,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自身的不足,如:缺乏互动,学习效率低;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进度统一,不能区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语言环境不足,导致学生在离开教室后找不到相应的练习环境。学习资源分散,无法整合。这些只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是花样繁多,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接收、轻探究;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

三、数字化自主学习的优势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如何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将这种学习意识受用终生是目前我国教育模式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字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它基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学生成了“主体”,通过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能接受课程内容。数字化自主学习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时刻创造出英语的学习环境,通过统一管理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学习,将学习地点无限延伸,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实时学习到最新的资源,可以进行在线考试、在线答疑、远程教学等传统教学所无法提供的模式。“绘声绘色”的课件也是数字化教学的优势,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大的提升,打破了书本的.局限,实现了学习方法的创新,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四、数字化自主学习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基本研究思路

通过对我校150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感觉听力难度较大,阅读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在口语表述方面更是不能满意。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出现如“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等情况成为许多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英语课教学是在语音室或普通教室里进行的,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设备向学生播放,然后就具体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授课时间有限,进度统一,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对一指导培训,不便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并提供在线测试评分和成绩统计分析曲线图,以便于学习者查看自身学习情况。学生充分拥有学习的自主性,自己安排时间在线学习,教师通过在线交互系统,给予个别指导。教师们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等特点。

2.研究方法

(1)首先在本校教师中开展外语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调研,结合我校历年教师科研立项,调查关于我校目前教师对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所持的态度,分析在我校开展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的可行性,以及教师的理论及应用水平。

(2)考察相关外语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掌握目前我国外语院校教学中自主学习环境建设的最新动态和建设内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3)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规划设计我校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方案。包括数字化自主学习的功能模块设计、数字化平台的硬件设计规划、现有硬件设施的利用和整合、软件运行平台的设计、管理运行模式的设计方案、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新型教学体系的评估设计、外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等,并提出我校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4)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的结果决定本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需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加人学生和一线教师的参与,力争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就贴近师生的实际需要。

五、数字化自主学习设计思路

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队伍和交互方式三个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教材形式、教师的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考试方式等。交互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数字化自主学习的环境要基于目前已成熟的网络技术,同时资源库的搭建也是重点,要打破书本的束缚,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灵活多变的教学资源库,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

六、数字化自主学习推广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

虽然数字化自主学习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1.搭建适合学校自身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的平台的策略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不能一味的参考目前已经存在的学习的平台,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增减功能,使平台确实可以满足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从学习实际出发,在项目开始前,一定要多调研、多考察,将需求分析到位。

2.资源库的搭建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事情

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强大的教学资源库,这是数字化平台的根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课件、在线考试等功能都是以资源库为依托的。而整合这样的资源库要比搭建一个平台难得多,这就要求学校对资源库足够重视,考虑多方面的需要,将资源库的内容搭建的既充分又合理、同时便于存储、检索。

3.实际应用的推广

一个教学平台的好坏完全是看使用率和满意率,如果推广不利,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前期付出高昂代价建起的数字化平台将毫无用武之地。

4.培训、维护的难度

与传统教学相比,数字化教学需要教师、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比如课件的制作、资料的上传与下载、对新型设备的应用等等,所以要想用好平台,就必须对“受众”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技术人员也要更新思路,使平台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必定会和传统教学模式产生部分冲突,而且让所有人都接受数字化所带来的好处仍需要一些时间。但数字化自主学习模式一定是必要趋势。

七、结束语

数字化自主学习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水平及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下产生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不再枯燥,使学习者不再孤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及效率,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放出来,真正使得学习能够转化成实际需要。

论文在学取得成果篇三

一、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属性

环境权在早期的人权立法中没有被提及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达到对抗非常激烈的程度再加上人类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所以在法律上确立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权利这与环境权所要表达的理念完全背离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环境权的建立只会束缚人类前进的步伐显然这样一项背离社会现实的权利是得不到确认的但随着人类对自然征服程度的深入启然最终也不堪忍受其对人类的报复也开始显现出来人类过去错误思想的指导使世界固定在一项悲剧性的行动方针中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不能对环境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六类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良好的环境是人共同享有的东西,失去环境人将不能生存六也就不再为人环境权概念就是以人权的名义提出来的团例如月联合国人权与环境原则草案摘录下规定:有人都对安全的、健康的和符合生态规律的环境享有权利这一权利和其他人权包括民事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权利是普遍的相互依赖及不可分割的虽然人权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也一直受到各方的批评:概念模糊、主体不确定、范围不确定、无法具体化、司法实践困难重重等,所以环境权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具有强制力其必须法定化正如赫里曼所言:“人权的神圣名义不论其可能意味着什么都能被人们用来维护或反对任何一个事物”,“人权似乎就是一切又似乎什么都不是”但是环境权的法定化进程却要受到一定的阻碍,那就是环境权如需法定化的话应是由什么层面的法律来对它加以确定环境权的性质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多样性导致其法定化的进程不可能由某一个具体的法律部门来承担,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也导致其法定的高位阶性所以宪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环境权应被宪法所固定成为基本权利。

二、环境人格权的民事权利属性

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是不能具体适用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要想让环境权在具体的法律部门中有所作为,即以具体权利面目出现那就意味着必须在具体法律部门中找到能够体现环境权理念的权利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中的体现,我们称其为环境人格权,环境人格权是独立存在的是自然人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维护主体人格完整所必备的权利。

所以环境人格权不是基本权利,其只是人格权的下位概念是人格权一部分内容的民法体现其不能成为一项基本权利,同时环境人格权也是环境权这种基本权利的下位概念也是环境权一部分内容的体现所以说环境人格权是人格权与环境权的融合是这种融合在民法上的体现诚然基本权利的功能和民事权利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基本权利并不是个人用于对抗他人的工具而是用以对抗国家权力,免受国家的侵害的工具同时国家也应为公民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并随时调整自己法院解决纠纷时也应不偏离基本权利的精神所以基本权利不仅仅是一项法定权利其还具有“客观法”作用基本权利整体构成一种价值体系辐射于整个法秩序因此基本权利可对民法产生效力,但是这种效力的发挥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呢?目前有三种学说:无效力说、直接效力说和间接效力说通说采用了间接效力说这是因为民法是体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法是市民社会的法肩主性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为防止对个人意思的阻碍基本权利是不能直接适用于私主体之间,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基本权利与民事关系不产生任何的关联,即基本权利应经由民法的概括条款或不确定法律概念而适用于私法关系毕竟基本权利作为价值体现还应对私法进行统摄,而不是漠不关心,只不过这种统摄是间接的而非直接作为民事关系的安排的法律依据。

人格权和环境权作为自然权利而入宪不管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现实法律文本上都已得到证实(虽然中国宪法还没有将环境权纳入基本权利范畴但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地位已得到多国宪法的承认)所以环境人格权不管是从人格利益享有方面还是从环境利益享有方面都包含在上述两权利之中,其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涉及到的人之生存和尊严内容的部分自然应受到宪法保护但这并不能妨碍其作为民事权利出现环境人格权客体是存在于人自身的环境人格利益,具有生命特征而享有(此处还涉及胎儿和具体后代人的法律地位问题),死亡而消灭环境人格利益为人之尊严地生存而必备与人之生命、健康密切相连权利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这一点与民法本质不谋而合应纳入民法进行直接保护,仅靠宪法的间接保护是难以为继的除了中国没有宪法诉讼导致公民不能直接适用宪法寻求救济外最主要的是宪法作为一国之根本法是不可能详细规定各具体权利的,即使人格权或环境权在宪法中的规定也仅仅是宣示性的规定至于像环境人格权这样一个属于人格权或环境权的下位概念更是不可能详细规定也不应直接出现在宪法文本中而且权利的规定不仅是一宣示性规定其还涉及到权利的救济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导致其不可能对受害人提供完善的救济而且基本权利是用于对抗国家一般其所涉及的侵权行为往往不直接涉及私人,所以尽管环境人格权内容可以暗含在宪法中,但是要想真正得到实现还需要由民法来加以保障,即环境人格权是一项民事权利,护的是私益但是环境人格利益真的是私益吗?环境具有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物物相关,也就是说自然万物都是相互联系,不管某一因素是多么微小启都会影响到其他万物这就导致了对环境人格利益侵害并非只影响到其权利人还会辐射到其他人(包括后代人)或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因此环境人格利益并不单纯是私益还具有公共性是公益当然由于具体环境人格权类型的不同,有的私益性多一些公益性少一些,有的则相反环境人格权的私权化也为环境人格利益找到了明确的权利人这样也弥补了环境作为非排他性的系统导致的主体缺位进而产生搭便车行为的缺陷从而使环境利益的保护落到了实处所以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私益也保护了公益但我们在强调其公益属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环境人格权毕竟是一项民事权利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益至于公益是其在保护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后果而非有心为之所以它是社会性的私权而非个人性的`公权。

三、环境权与环境人格权之间的区别

(一)效力不同

宪法的效力在法律体系中是最高的其效力是基础的不能来自更高法律所有的法律效力都是来自于它,其本身就是基本规范是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实在法律体系的效力终点问所以基本权利的构成不会像民事权利那样细致和复杂可以为人直接引用基本权利并不能取代民事权利和其他权利,当然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取代这些具体权利而是成为民事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基础,以自己的价值来衡量具体权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效力辐射整个法律体系所以基本权利的效力并不是只发生在国家和自然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对法的所有领域都产生影响所有的社会生活,不管行为是发生在市民社会还是政治国家都需要在基本权利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自然也不能直接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所以环境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所直接依据的不是环境权而是其在民法中的投射—环境人格权,即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是将环境作为可供人利用的物质资料,世间的每一物都是人可以在其中发现人性的东西与增加人性的东西的容器冈是人之人格的体现所以环境人格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其法律效力要远远低于环境权启是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中的体现被环境权所指导毕竟环境人格权作为舒适权本身就存在模糊性启是人的客观和主观感受的统一而人又千差万别尽管采取一般理性人标准但是特殊人的利益也得兼顾这都使其不能像物权或其他人格权那样清晰也给法官在法律适用中设置了很多障碍而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其理念可以为法官进行法律解释时提供指导。

(二)内容不同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是人在良好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这样一个宣示性的概念导致其所涵盖的内容要比环境人格权宽泛得多,包括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人格利益享受权、环境状况知情权、环境事务参与权、环境侵害请求权等很明显这些权利有的属于实体性权利包括财产性权利也包括人格性权利;有的属于程序性权利肩的属于本体性权利肩的属于辅助性权利所以环境权,内容包含了性质、地位不同的权利而环境人格权的范围要窄的多又包括享受环境人格利益的权利是实体性本权。

(三)功能不同

尽管环境人格权是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上的投射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环境人格权看成是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上的具体化,这限缩了环境权的功能事实上环境权对环境人格权的影响远非如此正如前面所论环境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作为主观权利的环境权针对的是国家,其适用范围是国家行为要有理有据,自然人可依据基本权利条款要求国家不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国家为一定行为确保人民的福利加果国家机关不履行上述义务那么自然人可以寻求司法救济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功能,即第一种功能要求国家权力不得滥用否则人民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而环境人格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其所受到的侵害更多的是来自私主体提起的是环境人格权请求权与环境人格权侵权请求权的救济权不仅可以要求私主体排除影响权利完满状态的侵害或危险还可以要求财产和精神损害赔偿以弥补损失而作为客观规范的环境权所发挥的价值秩序的影响,则不仅仅体现在私法领域其在所有的法律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或者说整个法律体系处处都体现着环境权的身影处处受到环境权的牵制也处处以环境权为理念衡量调整着社会关系环境权对于环境人格权而言其是强制地施加于其上的价值判断环境人格权的适用处处离不开环境权的指导和限制但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环境人格权这一具体的权利环境人格权不存在如环境权般高位阶的效力对整个法律体系而言其并不是一种价值秩序也不是基础性的存在环境人格权仅为一项民事权利是人们享有人格利益的民法依据。

(四)环境权与环境人格权互为影响

环境权对环境人格权的辐射在前面环境权的客观规范功能中已进行了详述,不管存不存在宪法保障机制建没建立违宪审查,无碍于此种功能的发挥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可以渗透于民法当中通过环境人格权来实现其对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当然这种渗透并不是简单地从上而下,即直接存在这样一项权利去对应环境权这只是环境权对环境人格权影响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讲人格权法毕竟是人立的法,由于人之前有限这导致了许多新的环境人格权类型不可能在人格权法中得到体现但法院不可以此为借口而推脱此类案件,这并不是说环境权可以直接被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而是说环境权仍然可以间接地通过人格权保护一般条款去保护这些利益同时环境人格权也可以影响到环境权在宪法上的确立,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由于宪法的根本性,导致了不管其修正还是修订都比一般法更为严格也无法轻易启动,以很多时候在很多国家环境权并没有写进宪法中,但在民法当中已经存在了环境人格权,当环境人格权的重要性被广泛承认后,就为环境权成为基本权利提供了有利支撑进而获得最高位阶的效力这也符合了法律发展的规律。

论文在学取得成果篇四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信息技术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如网络信息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而探究与发现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服务呢?笔者谈了几点经验。

一、巧借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这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予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问题的趣味性、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领略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也对小兴安岭充满了向往,学习兴趣自然更浓厚了。

二、巧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与发现学习中,学生是认知主体。创设情境后,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参与到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先让每位学生自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都提出疑问:“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笔者让学生根据提示先自主探究,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巨人回来之前花园的样子,以及巨人回来之后花园的样子。通过前后对比,学生能发现巨人情绪的变化,从中引出“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又如在教学《杂交水稻之父》时,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事迹。待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笔者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w习的快乐,从而有信心更深入地探究学习主题。

三、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演示“车”由甲骨文―金文―小篆

―简化汉字的全过程。在演示中,教师可以讲解:“最初的车字很像车厢、车轮、辕轭齐全的车,简化之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车’。”通过呈现生字的演变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汉字识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动感画面,以课堂游戏的形式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四、巧借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写作时“知其物却言之无物”的困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其他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讲评与修改,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并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继而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作的难点。

五、巧借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学生无法体验社会实践时,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最鲜活的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如在教学《夸夸我的家乡》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茶文化。然后,笔者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安溪观音茶文化寻踪”活动。

1.第一阶段:活动准备,启发探究

首先,由师生共同研讨,确定活动主题,即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过程,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动态。然后,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择研究茶文化的方法。

2.第二阶段:深入调查,实践探究

第一,查阅资料。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利用多媒体查找有关茶文化的资料,或者去书店寻找茶文化的书籍,了解茶文化。

第二,社会调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请教当地茶王,了解茶叶制作过程;参观安溪茶叶大观园,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近茶叶,了解茶叶。

第三,聆听茶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茶仙陆羽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查找赞美茶的美文佳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叶的了解。

3.第三阶段:资料整合,交流汇报

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对茶叶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进行初步总结,统计搜集的各种信息。然后,学生按照自愿成组的原则,分小组研究茶叶制作工艺、茶诗、茶画等,最后以各种形式汇报各组的收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论文在学取得成果篇五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职业生涯中,有效教学一直是我的追求与梦想,在我心中,有效教学不仅是教学成绩的显著和优异,更是在课堂上师生心灵相通,彼此享受课堂里的每一分钟。这应该也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毕竟,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也是我们职业成就感的所在。在这21年追求梦想过程中,有过欢笑和哭泣,更有过迷惘和徘徊。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反思。

1.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毋庸置疑,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但这里功不单是指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也不仅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而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是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授课知识融会贯通并烂记于心。在课堂上只见他于学生面前一站,用一个精巧的导入、一句幽默的话语便让学生记住了课堂的重点,于寥寥数语之间便简明扼要地化解了课堂的难点。这样的境界,这样的效果,必然要你功在课前。

2.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仅是在课后与学生做朋友,更是在课堂上把全部的注意力留给学生,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在刹那间便与你贴近,对你充满信任。贴近学生,即在你讲课的时候,能触摸到他们原有的知识,触摸到他们每日身处的生活,甚至触摸到他们内心的感受,如此,师生便真正地在课堂中融合在了一起。例如在教高一growingpains时,我先讲了我小时候成长的烦恼,又讲了现在我与儿子之间的一些观点分歧与矛盾,自然而然地,学生们都纷纷倾诉他们的一些成长的烦恼,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俨然成了心理专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并教给他们怎样通过与家长交流和沟通来达成和谐的理解和彼此的宽容。

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兴趣和方法是天下教师能给自己学生的最好的两件礼物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loveme,lovemydog;loveme,loveenglish.爱屋及乌的道理大家都懂,教师如能像演员、歌手一样成为学生的.偶像,那么英语也必将成为他们的最爱。有了兴趣之后,所缺的便是更为重要的方法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问学好英语有没有方法。

曾经,不知如何精确地回答,害怕误人子弟,在去南外、南师附中以及金陵中学的高中英语课堂观摩学习后,一切便豁然明朗。他们师生纯正流利的口语以及庞大的词汇量固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每个学生手边一本厚厚的词汇积累本更让我明白了他们学好英语的秘诀。如今,讲怎样学好英语的方法已成为我给每一届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了。要想学好英语,得有“三宝”:“一宝”为恒心,“二宝”为积累,日积月累新接触的英语词汇、习惯表示法及俗语等等,“三宝”为多练,光记不说只能成为哑巴英语,只能在笔试中一展身手。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方法,便可处处得益,不仅在课堂内爱学,学校生活之外也爱学。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无论在知识、情感、人生观等各个方面,教师都有着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课堂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决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是为了教师秀出自己,因此,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说来惭愧,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是我在几年前经人指点才真正理解它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的。当时,在一次名师班学员的研讨课上,我流畅的口语、上课的激情、精心设计的人生观教育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好评,但是,教科院指导老师的一句评论让我醍醐灌顶——公开课不是秀出教师自己,而是展示学生发展的水平。是啊,深深反思这十几年来的教学观念,太多时候,以自己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有多少课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设计呢?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他们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5.快乐中教学,教学后快乐。很多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也有很多学生憋着劲苦苦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考取理想的大学之后再快乐地生活。面对学生这样一种心态,我想,我们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把快乐的心态还给学生,也把快乐带给自己。我很欣赏台湾心理学专家张怡筠博士的话,要快快乐乐地工作和生活,不要非等到有成就后才快乐。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让我们师生在课堂中一起快乐地学习,只有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促进课堂智慧的生成,才能带来快乐的学习效果,也只有这样彼此快乐的课堂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的成长。

有效教学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永恒探究的课题。通过不断学习、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相信在以后的探究中会有更好的方法、更好的途径来达成我们的梦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