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GDP 计量经济学论文1汇总

时间:2023-05-31 12:29:39 作者:曹czj 毕业论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一

;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文(一):
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
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定义;
科学性;
不精确性;
局限性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透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必须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能够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其次,我们能够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透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透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透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潜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带给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明白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就应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2007(5):139-156.
[2]frisch,1993,editorialeconometrica,pl.
[3]陆继业,杜两省.经济学中实证研究、经验研究的联系与不同—基于科学哲学的分析.当代财经,2009(6):15-21.
计量经济学论文(二):
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
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
计量经济学;
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齐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超多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
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构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资料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超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
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就应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理解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思维潜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校园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校园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明白就应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明白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潜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务必具有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潜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理解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仅使学生透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用心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思维潜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透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实际工作潜力,从而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料的调整与选取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加以适当地选取与调整,就务必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根据理论教学资料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资料;
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资料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资料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透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潜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潜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透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潜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理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提高,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资料与方法进行宣讲,并理解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潜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和沟通交流潜力。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期望透过以上的几点推荐,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0):212-213.
[3]鲁嘉华,成琼,张燕.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机制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72-175.
[4]陈国平,张勇.实践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4(44):12-14.
计量经济学论文(三):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一线《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材选取,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材选取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料过多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基于这种状况,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经济学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务必具备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前,务必开设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教学体系安排的缘故,有些经济学专业在同一学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另外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差,讲授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老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讲解的知识资料过少以及过于简单。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缺乏足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选取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课本资料注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介绍,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说明甚少。另外虽然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书籍资料体系完整,案例资料丰富,但是思考到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资料设置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的资料包括经典计量学知识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主要以回归分析为主,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包括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独立学院教师上课时选取的教学资料偏少,只包含回归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不涉及任何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教学资料的选取使得学生对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本一无所知,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一些理论进行板书推导。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差,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较为简单,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或者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或者60%。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同时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很难综合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因此最终得出的成绩很难综合评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独立学院计量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推荐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对应的推荐: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资料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时间上,计量经济学适合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
资料上,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时,既要强调理论性,也要强调应用性,以帮忙学生更快构成对经济学整体资料体系的认识,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计量计量经济学打下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二)合理选取教材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学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教材选取不恰当,会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状况,一般不适合于选取国外的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一般来说选取一些国内的专家编写,逻辑结构比较完整,应用资料相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比较适宜。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庞皓编写的《计量经济学》。该教材逻辑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案例详实,浅显易懂,很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合理设置教学资料
计量经济学包含的资料十分的丰富,即包括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包括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教师在选取的教学资料不能过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较差的状况,能够以经典的回归分析的知识资料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在讲授资料的时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理论的证明推导为辅。讲授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资料讲授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课件展示主体的教学资料,板书展示理论的演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教学。要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
讲解中注重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忙学生构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框架体系。同时能够增加小组课程论文,并要求每组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组所做的论文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提问,并给与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考核加分。

(五)创新考核方式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校园,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也就应以这个大方向为基准,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基础上能够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随堂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用心性。第二,增加小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考核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潜力。这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
[1]庞浩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文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创新教育,2013(30).
[3]郭学能.关于“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科技.
计量经济学论文(四):
摘要:
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资料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带给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就应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忙,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资料。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
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样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状况下怎样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料就应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资料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资料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潜力,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能够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专门透过课程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段,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既培养了学生撰写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潜力,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虽然从教师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抄袭严重。使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资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部分论文虽然不是透过网
络抄袭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学也会引用相同的选题,在研究资料、分析思路、软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论文并没有实质性差异,这是抄袭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是透过抄袭而非自己的动手实践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好处,非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反而造就了恶劣的研究习惯。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要适当的设计,以避免教学形式和目的相背离现象的发生。

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路
3.1课时设计
课程论文主要是透过学生课下的自我实践完成,单纯透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因为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氛围和时限并不适合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要的条件。所以,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实践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进度在适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透过课上指导和课下实践的结合到达应用性教学的目的。一般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安排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安排下,本文推荐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安排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讲解课程论文的规范和写作要求,可安排在主课程对基本的方法理论讲解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安排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这部分课时根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活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安排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能够安排
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能够与实验课后期课时结合进行,如果是要求把课程论文的资料当作操作实践的部分资料,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结合;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分析,可安排在主课程的后期。

3.2选题设计
本科阶段学生一般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方法和掌握学术规范而非进行学术研究,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必要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方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能够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成熟的领域。但如果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领域,在该领域已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文献,又容易出现上述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由选取空间。但如果实行纯命题作文的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确的论文题目,则学生体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究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在选题时就应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何选取适宜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研究视角、这个研究视角是否具有现实好处、研究问题是否有理论基础、如何确定研究变量、数据是否能够获取和量化、样本量是否满足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的要求,这些都是在确定选题时需要着重思考的方面,如果把题目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体会到研究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由,也不应太过死板,就应在灵活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平衡点。推荐
用如下方法进行选题设计:按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究领域选题,学生在该领域内自由选取研究角度,并且题目和资料不能完全相同。研究领域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思考到选取的多样性,也要思考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讲解的资料一般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部分,所以研究领域就应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系方程模型等)能够解决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究领域能够选取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格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究成熟的领域一般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师能够在研究领域基础上对研究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定该组内哪些学生研究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究哪些地区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研究的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

3.3资料设计
选题设计好了之后,虽然教师已经给每位学生安排了具有必须选取自由度的研究领域,并规定了可研究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领域,相关主题已经有超多的研究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网络抄袭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完成的,还需要对课程论文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在课程论文中体现个性化的研究资料和操作过程。但如果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规范,学生也模糊了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养学术规范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资料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资料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按照标准的实证分析论文的要求去写,正文完后要求添加附录。附录资料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说明),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利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要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透过这样的资料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抄袭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一般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能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资料,这就避免了网络抄袭行为。

3.4辅助教学手段设计
论文选题和资料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必须的教学手段,才能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用心性至关重要,如果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是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绩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因为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取敷衍了事,消极对待,课程论文就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要从两个方应对论文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提高课程论文成绩占比权重。如果是考试课能够把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成绩占比提高到50%,与期末考试成绩等重;如果是考察课能够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形式。透过提高课程论文的成绩权重,学生才会重视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确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就应根据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应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上,如规定高分的标准是:数据搜集的充分性、方法选取的适当性、方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以及研究资料的独创性,对于有拼凑和模仿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抄袭无自主研究资料的论文则直接判定不及格。评分标准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二是实证分析范
文讲解。大三本科生一般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对于实证分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了解,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规范指导是必要的。能够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范文,给学生展示和讲解。除了讲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讲解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规范,如做实证分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依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方法的应用说明、实证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分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理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讲解中要强调,对于检验结果就应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示想要分析的资料,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洁性。学生透过对范文讲解的直观认识,了解了学术规范,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三是结合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分析所没遇到过的。一般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验证性的操作实践,学生只需要依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资料。但现实研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
进行选取、模型函数形式进行变换的实验过程,单纯透过验证性的实验课操作难以体会到这种探索的过程,为此徐占东和王维国(2009)提出了探索性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中结合学生课程论文的资料展开实验能够到达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课程论文写作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回归结果系数不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通但是、实证结果与经济好处不相符等问题,在这些状况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如何把研究改良和推进,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利用实验课的2或3个课时,让学生把课程论文的资料当作操作实践的案例,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即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软件的操作,又能够加深对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就实现了。四是课程论文作为案例分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只是为了讨论特定的估计方法或者检验方法而设定的,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角度看,教科书中的许多例题的模型设定是错误的,如果只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案例分析讲解会给学生以很大的误导(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分析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讲解,选取学生完成质量较好的优秀课程论文当做案例进行讲解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利用1个课时,透过对学生做实证分析较规范的研究
论文进行讲解以及对论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学生能够更深入领悟到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做实证研究的全过程,除了了解方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案例中体会到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等一般教科书案例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加深对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的理解以及对论文规范写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余妙志,蒋烨.案例教学在计量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45-246.
[2]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1-92.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料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4]马成文,魏文华.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1(12):113-115.
[5]柯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1):108-111.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开设的课程更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烦琐的理论推导。虽然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计量经济学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计量经济学是由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也是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三者的交集,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资料丰富。其次,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的先修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讲,大部分为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推导,各种公式充斥着教材,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以文科为主,枯燥乏味的理论推导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惧感,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学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过多过繁、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且不被重视、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潜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潜力的现象。对于经济类的学生来讲,经济类的专业都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模型的讲解相对较少,课程更重视理论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理论方法的讲授,缺乏透过实验对计量模型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教学中缺少经典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导致学生学完理论方法之后,不知如何用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不知如何对模型的经济好处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好处。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效果欠佳
经济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上机模拟的形式出现,总体状况不太乐观。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往往是2~3个班的100~150人同时上机,教师在前面演示实验,很多同学看不清楚,并且人数太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材难度太大,不适合本科生
纵观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很多校园选取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这本书很经典,不仅仅适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样适合。对于本科生而言,这本教材难度太大,其他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对于经济类的本科生而言,更需要一本适合他们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的教材,理论上能够深入浅出,同时又能结合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避开烦琐的数学推理,掌握一些更实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课程设置和课时设置不合理
目前计量经济学安排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2节,上机课为16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很不容易。课程设置为前面16节课为纯理论课,后面32节课是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课,课时数偏少,加上理论的晦涩难懂,一些理论需要反复讲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善理论教学,培养应用潜力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考试都是以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作业等为主,若将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指导学生透过图书馆网站下载相关计量经济学的论文,并指导学生从统计年鉴下载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估计方程并看懂相关统计指标的含义,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
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课程而非数学课程,因此教学过程应当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数学推理,重视理论方法,重点是思路而不是数学推理过程,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应当加强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加强演示实验,结合经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演示实验步骤,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潜力。此刻很多课程都是2~3个班合班上课,对于其他的课程是能够的,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来说,最好是小班上课。因为要透过软件演示实验,人数太多效果不好,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应对面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潜力的提高。教师针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应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搜集实验资料,注重吸收其他课本的精华,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比如《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这类书籍就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和视频,能够借鉴过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还能够结合spss和excel,分析介绍eviews和spss、excel的功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软件的功能、
操作,培养学生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根据所选教材,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自己校园组织教师重新编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实验教学案例等,安排学生在机房完成实验操作训练,并加强课堂交流与讨论。有效地将计量课程的专业理论、实验教学融为一体,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潜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课程课时
校园应当根据实际的课时总数合理安排课时,在讲述理论时可根据需要引入一些实验资料,加强演示联系,边讲边练,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计量经济学论文(六):
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齐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超多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构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资料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超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就应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理解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思维潜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校园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校园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明白就应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明白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潜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务必具有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潜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理解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仅使学生透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用心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思维潜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透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实际工作潜力,从而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料的调整与选取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加以适当地选取与调整,就务必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根据理论教学资料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资料;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资料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资料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透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潜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潜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透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潜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理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提高,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资料与方法进行宣讲,并理解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潜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和沟通交流潜力。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期望透过以上的几点推荐,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0):212-213.
[3]鲁嘉华,成琼,张燕.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机制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72-175.
[4]陈国平,张勇.实践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4(44):12-14.
计量经济学论文(七):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模型的分析
(一)模型变量的选取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yt)。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大小和资料的可比以及预测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x1t)、财政支出总量(x2t)、固定资产投资总量(x3t)、上期国内生产总值(x4t)、出口额(x5t)等。在这些指进标中,储蓄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过多的储蓄也会减缓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上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对下期国内生产总值有必须的影响;进出口额能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因此,上述解释变量的选取贴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透过散点图发现,被解释变量yt跟解释变量x1t、x2t、x3t、x4t、x5t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于是得到模型的理论方程:
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чtt=1980、……、2001
1.模型的参数估计
对于理论模型运用ols进行参数估计,再用eviews
软件进行运算,得到的结果如下:
yt=-273.74-0.66x1t-0.34x2t+0.96x3t+1.00x4t+0.62x5t
(-0.34)(-6.31)(-0.95)(6.00)(13.60)(6.55)
r2=0.999681,d.w=1.7047,f=10039.38
2.模型的检验
(1)经济好处检验
从上面模型能够看出β2《0,这证明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反而减少,这是不贴合实际的,因此不能透过经济好处检验,把此变量剔除。剔除变量后,再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所得结果如下:
yt=-937.46-0.74x1t+0.94x3t+1.03x4t+0.59x5t
(-2.52)(-12.14)(5.94)(16.37)(6.60)
r2=0.999663,d.w=1.606115,f=12617.16
(2)统计检验
上面的参数暂时透过了经济好处检验,再进行统计检验。取α=0.05,
n=22,k=4,查t分布表及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
t0.025(17)=2.11f0.05(4,17)=2.96
能够看到,所有变量都透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十分高,方程的显著性也十分好。所以该模型透过了经济好处检验和统计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首先进行异方差检验:用eviews软件进行white检验结果为:
由上述结果可知,tr2=2.76《×20.05(27)=40.1,所以结论是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然后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先用d-w检验法进行检验,现已知dw=1.606,若给定α=0.05,查附表知,dl=0.96,du=1.80。因为,dl《dw《du所以不能确定是否自相关。那么采用gb检验法进行检验,用eviews软件进行gb检验结果为:可知lm=tr2=0.75《×20.05(1)=3.84,所以该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然后用eviews软件输出模型的残差散点图:
可知不存在序列相关。模型拟合的比较好。

三.模型的预测及经济解释
(一)模型的预测
透过〈〈中国统计年鉴2005〉〉可知,2005年的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是141050.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88604亿元,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进出口额116494.16亿元。把它们代入模型我们能够得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为187314.57亿元,而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误差为-4993.57亿元,相对误差仅为2.7%。所以该模型能比较好地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状况,能够用于经济预测与分析。

(二)模型的经济解释
1.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从式中β1〈0能够看出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成负向关系。这证明随着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从公式中能够看到当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增加10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就减少74亿元。这再一次证实了储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财政货币政策以扩大消费需求,但效果却不太明显。

2.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从式中β3〉0能够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向关系。当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100亿元时,国内生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二

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应该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接受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学校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知道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与调整,就必须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通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宣讲,并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三

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
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实践教学;
计量经济学;
开放性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
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应该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接受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学校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知道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与调整,就必须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通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宣讲,并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四

应用型本科开设的课程更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烦琐的理论推导。虽然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计量经济学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计量经济学是由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也是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三者的交集,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资料丰富。其次,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的先修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讲,大部分为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推导,各种公式充斥着教材,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以文科为主,枯燥乏味的理论推导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惧感,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学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过多过繁、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且不被重视、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潜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潜力的现象。对于经济类的学生来讲,经济类的专业都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模型的讲解相对较少,课程更重视理论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理论方法的讲授,缺乏透过实验对计量模型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教学中缺少经典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导致学生学完理论方法之后,不知如何用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不知如何对模型的经济好处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好处。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效果欠佳

经济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上机模拟的形式出现,总体状况不太乐观。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往往是2~3个班的100~150人同时上机,教师在前面演示实验,很多同学看不清楚,并且人数太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材难度太大,不适合本科生

纵观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很多校园选取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这本书很经典,不仅仅适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样适合。对于本科生而言,这本教材难度太大,其他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对于经济类的本科生而言,更需要一本适合他们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的教材,理论上能够深入浅出,同时又能结合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避开烦琐的数学推理,掌握一些更实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课程设置和课时设置不合理

目前计量经济学安排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2节,上机课为16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很不容易。课程设置为前面16节课为纯理论课,后面32节课是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课,课时数偏少,加上理论的晦涩难懂,一些理论需要反复讲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一)改善理论教学,培养应用潜力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考试都是以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作业等为主,若将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指导学生透过图书馆网站下载相关计量经济学的论文,并指导学生从统计年鉴下载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估计方程并看懂相关统计指标的含义,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

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课程而非数学课程,因此教学过程应当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数学推理,重视理论方法,重点是思路而不是数学推理过程,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应当加强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加强演示实验,结合经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演示实验步骤,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潜力。此刻很多课程都是2~3个班合班上课,对于其他的课程是能够的,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来说,最好是小班上课。因为要透过软件演示实验,人数太多效果不好,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应对面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潜力的提高。教师针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应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搜集实验资料,注重吸收其他课本的精华,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比如《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这类书籍就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和视频,能够借鉴过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还能够结合spss和excel,分析介绍eviews和spss、excel的功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软件的功能、操作,培养学生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根据所选教材,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自己校园组织教师重新编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实验教学案例等,安排学生在机房完成实验操作训练,并加强课堂交流与讨论。有效地将计量课程的专业理论、实验教学融为一体,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潜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课程课时

校园应当根据实际的课时总数合理安排课时,在讲述理论时可根据需要引入一些实验资料,加强演示联系,边讲边练,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五

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中译本。

1、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中译本。

2、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 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中译本。

3、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影印本。

4、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6、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7、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中译本。

8、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9、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六

通过这个学期学习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王新华老师在我们学习计量经济学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我们针对学习内容主要学到的主要有两点:一:对evies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学会了eviews软件,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很幸运,因为毕竟有些软件是属于那种有价无市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传授我不可能从市场上或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它;二:对于计量经济学各种案例分析的认识我是很深刻的,在这一次对一个案例进行回归分析讲述中,我不但巩固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也提高了胆识,增长了见识,也学会了团队与协作的力量。

以下我将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一些认识以及个人从中学到的经验与心得。

一:计量经济学教我了我很多。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可以旁征博引,同时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有意思的启发,因为即将面临考研的抉择,这门课也是我考研过程中必备的一门课程,因此,它作为一门核心必修课,我们都会很用心得听讲,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做了记录,从而为自己的考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关心统计工具在经济问题与实证资料分析上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对于经济现象逻辑一致的可能解释。因为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经济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当研究者无法进行实验室的实验时,一个理论必须透过其预测与事实的比较来检验,计量经济学即为检验不同的理论和经济模型的估计提供统计工具。

其次有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统计检验与应用,包括:

1.一元回归模型:

关于拟合优度的检验,也就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被解释变量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回归线,另一部分来自于随机势力。所以,我们用来自回归线的回归平方和占y的总离差的平方和的比例来判断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这个比例,我们也较它可决系数,它的取值范围是0=r2=1。

关于变量的显着性检验,是要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的线性影响。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我们在进行变量显着性检验时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是t检验。这在之前我们的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不算是新的知识。

关于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的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概率包含这真是的参数值。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希望缩小置信区间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样本容量和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2.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几点不同:

关于修正的可绝系数。我们可于发现,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这样就引出了我们这里说的调整的可绝系数。

关于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f检验的思想来自于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式:tss=ess+rss。通过比较f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放宽基本假定模型

经过这次对于案例回归分析,老师的指导,使得自己对于论文的查找和内容的筛选也得了不少学习,通过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很好的分析出各种不同因素对我们国内税收的增长情况,让我们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七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字的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对于能源的消费也是非比寻常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对于能源的消耗占主要地位的就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源的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着重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旨在从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能源的消费之间寻找到一个协调点,促进工业经济的高效增长。

一直以来,工业都是能源消费的主体,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对我国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能源为代价的,由于在科技水平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欠缺,能源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经济发展的弥补品。虽然说几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临近,以及世界对绿色生产的呼唤,我国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等来限制能源的粗放性消费,但是毕竟我国还处于经济大幅增长的阶段,所以对于能源的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现阶段,对于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工业生产以及能源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促进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协调经济与能源关系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能源消费 能源生产 计量经济学模型 能源战略

总论: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能源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是必然的,而与年俱增的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怎样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清楚了解能源供需形势,做好影响能源消费因素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相关概念

(一)能源概念及其分类

1.按照能量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地球本身所蕴藏的能量,比如地热、原子核能;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量,比如,太阳能,它为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矿物质能的形成提供条件;地球和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比如,潮汐能等。

2.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就是天然的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则是在一次能源加工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能源,比如,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等等。

3.按照能源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燃料型能源与非燃料型能源。燃料型能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木材等,而非燃料型的能源则为水能、风能、地热能等等。

4.按其生产情况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就是可以通过一些形式能够得到不断的补充或者是在较短的周期内能够再次产生的能源。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而反之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够再生产的能源就是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二)能源消费

在认识了能源的概念以及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再看看究竟什么是能源消费。其实能源消费故名思意就是对能源的利用以及使用,在使用中包括个人以及家庭对能源的使用,也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对能源的使用,这属于统计学的范畴。

(三)经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

对于经济增长,经济学界有着比较统一的认定,认为经济增长是实际总产出或者是人均实际产出的不断增加。它的增长是指生产总成果在量上面的增加,在对其衡量的过程中要将所有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

断增长的一个过程。它的界定是在一段时期内的界定,而并不是在一个点上面的界定。

二、中国能源供求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53年—1978年gdp由1615亿元增长到6584亿元,再增长到20xx年的183084亿元,1953年—1978年,1979年—20xx年两个阶段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和9.7%;能源消费量由1953年的0.54亿吨标准煤增长到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再增长到20xx年的22.47亿吨标准煤。年均分别增长了9.9%和5.3%。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迅速增长,1953年—1978年由0.09吨标准煤增长到0.59吨标准煤,再增长到20xx年的1.70吨标准煤。20xx年全国城乡生活人均年用电量为173.7千瓦时,而1980年只有10.7千瓦时。

从已收集来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供求矛盾有扩大的趋势。

从图中可看出,1996年之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呈温和上升局势,虽然能源的生产不能满足消费的要求,但二者差距也相对平稳。但1996年之后之一差距不断扩大,能源的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它的需求,到20xx年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而能源生产却不能同步增加,能源矛盾突出。1997年—1999年中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出现了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市场出现需求疲软现象,能源产品需求减少;一些高能耗、污染大的“五小”企业被关闭;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由另外的资料表明,20xx年—20xx年连续三年的能源需求弹性系数都大于1,说明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的能源代价在扩大。种种证据表明,我国的能源问题比较深刻,迫切需要解决。

三、数据选取

1、能源消费总量,在模型中用y来表示。是指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组成(单位:万吨标准煤)。

2、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1)能源生产总量,在模型中用x1来表示。是指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该指标是观察全国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单位:万吨标准煤)。

(2)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在模型中用x2来表示,是指一次性能源在在生活方面的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模型中用x3来表示。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单位:元)。

(4)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在模型中用x4来表示,是指工业方面的能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5)其他因素,在模型中用u表示。我们将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扰动项,如能源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国家的经济结构政策等。

原始数据: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四、模型设定

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

y=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x1=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

variable c x1 x2 x3

x4

r-squared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0.999297 mean dependent var 0.999175 s.d. dependent var 1588.843 akaike info criterion 58061714 schwarz criterion -243.3577 f-statistic 1.376476 prob(f-statistic)

回归方程为:

1、 经济意义检验

由回归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能源生产总量、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呈线性正相关,与现实经济意义理论相符。

2、 统计推断检验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0.999297,f=8176.41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地比较理想。系数显著性检验:给定α=0.05,x1、x3、x4的t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表明能源生产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对能源消费总量有显著性影响;仅有x2的t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接受原假设,表明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对能源消费总量影响不显著。

(1) 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下表可看出,模型整体上线性回归拟合较好,r2 与f值较显著,而解释变量x2的t检验不显著,则说明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在eviews中计算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得如下结果,也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用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的多重共线性。

加入x1的方程-r2最大,以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经比较,新加入x4的方程-r2=0.998541,改进最大,而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但是x2的符号不合理,选择保留x4,再加入其他新变量逐步回归。

在x1、x4的基础上加入x2后的方程-r2明显增大,但是x2的t检验不通过。加入x3后不但方程的r2明显增大,而且t检验值也通过,所以选择保留x3,继续回归。

variable c x1 x3

x4

r-squared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0.4907 0.0000 0.0001 0.0000

0.999289 mean dependent var 0.999200 s.d. dependent var 1564.382 akaike info criterion 58734956 schwarz criterion -243.5191 f-statistic 1.371751 prob(f-statistic)

(2) 异方差检验 图示法:

std. error

t-statistic

coefficient

0.445875 0.384209

prob.

obs*r-squared

test equation:

r-squared

0.342698 mean dependent var 0.014047 s.d. dependent var 271561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3e+14 schwarz criterion -448.3515 f-statistic 3.175863 prob(f-statistic)

2

nr2=9.595539,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χ因为nr2=9.595539χ不存在异方差。

arch检验:

arch test: f-statistic

std. error

679705.5 0.196543

t-statistic

3.542855 -0.855043

0.400648 0.381099

prob.

0.0016 0.4006

20.05

0.05

(10)=18.3070。

(10)=18.3070。所以拒绝备择假设,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

obs*r-squared

test equation:

variable c resid^2(-1) r-squared

coefficient

2408098. -0.168053

0.028413 mean dependent var -0.010450 s.d. dependent var 279047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5e+14 schwarz criterion -437.9989 f-statistic 1.850657 prob(f-statistic)

20.05

(1)=3.84146,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

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残差项e的图形。从图中可看出,e随t的变化逐次有规律地变化,呈现锯齿形的变化,可判断随机扰动项u可能存在正自相关。

variable c x1 x3 x4

r-squared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0.4907 0.0000 0.0001 0.0000

0.999289 mean dependent var 0.999200 s.d. dependent var 1564.382 akaike info criterion 58734956 schwarz criterion -243.5191 f-statistic 1.371751 prob(f-statistic)

variable c x1 x3 x4 ar(1)

r-squared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128217.4 54831.80 17.62805

inverted ar roots

17.86802 8696.007 0.000000

从上图可知,可决系数r2的值为0.999368.非常接近于1,模型拟合度非常高。在1%的显著水平条件下,参数显著不为零,模型整体性良好。ar(1)对应的prob值为0.0067,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d.w.对应的值为1.85,查解释变量为4且自由度为27的d.w.分布表,上下限分别为1.16,1.65.由于1.651.852.35,所以模型不再存在一阶自相关。

最终回归模型为:

①此案例存在的问题是样本容量太小,其可靠性受到影响。

②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出现的平稳性问题,本文未做处理。由于我们选取的数据都是宏观经济变量,极有可能出现非平稳性,但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无法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调整。

③在考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引入了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观点,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具体回归时发现t检验值不通过,与统计意义不符。对于这一重要的影响变量,我们没有轻易剔除。但是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剔除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比保留时的拟合效果更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将其剔除。

六、结论:

1、在多重共线性的修正过程中,可以发现,时间序列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工业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具有共同变化趋势,在经济上升时期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在经济收缩期,又都呈现下降趋势。当这三者同时作为解释变量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出现多重共线性的另一原因是:抽样仅仅局限于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的一个有限范围内。

2、在自相关的修正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全国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等经济数据都具有时间上的惯性,即在经济高涨的时期,能源消费在各个领域的较高增长率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一方面,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经济活动的滞后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会使居民能源消费的水平当期就达到应有的水平,而是要经过若干期才能达到。因为人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存在一定的适应期。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向高效、清洁的方向发展。在工业方面,有重点地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增长。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要合理的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从而确保国民经济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人民生活方面,政府应该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培养全民节能意识,倡导全社会节能降耗。

2、优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科学技术在此类能源上的创新性。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在中长期战略上做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3、加强能源统计,制定有效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应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国际可比性,便于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战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八、参考文献

一、问题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1981~20xx年的20xx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在高速的增长,从20xx年中国财政收入不足2万亿元,到20xx年接近4万亿元,再到20xx年上半年突破2.6万亿元,短短5年间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xx年1至6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收额创近几年同期最高。

20xx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可以说是继20xx年财政收入突破4万亿元大关后的又一个惊人数据。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长,成为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20xx年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收入的95.7%。目前在我国税收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税,由于现阶段我国依然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也带来了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的结果。其实,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只是表象,而投资增长过快造成的经济过热的体制顽疾才是最需要担心的,因此,面对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人们担心的是经济过热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建议。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回归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回归方程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考虑过多的变量,不仅计算量增大许多,而且得到的回归方程稳定性也很差,直接影响到回归方程的应用。通过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

(1)税收。税收由于具有征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点,可以为政府履行其职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各国都将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会促进国民收入,从而会提高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储蓄量,并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同向性。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源,进而拉动财政税收收入整体增长。

(4)模型形式的设计

lny= c+ c1lnx1+ c2lnx2+ c3lnx3+ μ

三、数据的收集

国内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注:1.20xx年以前,农业各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 税、契税和烟叶税;从20xx年起,农业各税只包括耕地占用税、契税和烟叶 税。

2.企业所得税20xx年以前只包括国有及集体企业所得税,从20xx年起, 企业所得税还包括除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的其他所有制企业所得税,与以 前各年不可比。

3.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进口产品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不包括进口产品消费税。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1. 参数估计与解释变量问题处理

lny= c+ c1lnx1+ c2lnx2+ c3lnx3+ μ

eviews的最小二乘法计算结果

根据表1中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0.6921) (0.1687) (0.2476) (0.2424)

t=(2.4457) (4.1080) (-1.2903) (1.9466)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由此可见,该模型r20.9855,r0.9838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的值为566.1477,说明回归方程明显显著。首先,由于税收是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同向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刺激gdp 增长,间接影响财政税收收入整体增长。所以,财政收入一般和税收、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即 c1至 c3 应该均为正值。而且财政收入中税收应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即 c1 的数值应该比较高。上面模型得到的 c1 和 c3 都为正符合经济理论,但 c2 却为负与经济理论相悖。其次,税收、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t 统计量值分别为4.1080、-1.2903、1.9466。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22t/2(nk)t0.025(294)2.060,不仅lnx2和lnx3的系数c2、c3的t检验不显著,而且lnx2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lnx1、lnx2、lnx3数据,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2)修正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lny对lnx1、lnx2、lnx3的一元回归,其中,加入lnx1的方程r2最大,以ln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ˆ0.70710.9336lnx lnytt

t=(3.4049) (39.6998)

这说明,当税收每增加1%,平均来说财政收入会增加0.9336%

2.随机扰动项

自相关问题的处理

(1)自相关的检验

ˆt0.7361et1 e

对上式的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可得方程输出结果

ˆ*0.14420.9477lnx* lnytt

se=(0.1267) (0.0513)

t=(1.1375) (18.4734)

r20.9292 f=341.2685 dw=2.0120

由于使用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28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328,du1.476,模型中4-du,dw=2.0120du,说明在5%显著水平下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见,可决系数、t、f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差分方程式有:

ˆ=0.1442/(1-0.7361)=0.5464191 

由此,得到最终的财政收入模型为

lnyt0.54640.9477lnxtt

异方差问题的处理

(1)异方差的检验

由于各年存在不同的税收收入,因此,每年对税收收入的数量存在不同的变化,这种差异使得模型很容易产生异方差,从而影响模型的估计和运用,为此,必须对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

经估计出现white检验结果

不拒绝备择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五、本文的结论

(1)该模型的经济意义很明显,即财政收入主要取决于税收。lnx1 的系数为财政收入的税收弹性,即当年税收每增长1%,平均说来财政收入会增长0.9477%;可见税收变化相当影响财政收入的变化。

第9 / 10页

(2)税收弹性系数为 0.9477,与 1 非常接近,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上来源于税收的增加。

(3)当然,以上不一定只有税收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上述模型中不排除在多重共线修正的时候把一些相关的因素给排除掉,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4)模型的不足:模型样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虽然在最后通过剔出线性解释变量使模型多重线性性质并不显著,但在此基础上的 r2 极高,仅能说明该方程能较好地解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而拟合率其实并没有实际看到的这么高。

六、政策建议

(1)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和税收收入。目前,我国的税收已占财政收入的 90%以上,我国的税收已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税务部门要大力组织税收,确保国家税收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这就要求税务机关要依法治税、依法征税,通过加强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保持税收随着经济的发展平稳增长。

(2)加强税费改革、推进税制改革调整各项税收政策。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对经济运行产生调节作用。进行税费改革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政府收费全部改为征税,而是要将两者之间的比例保持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税务部门要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及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节约的财税制度的要求,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2]《计量经济学》(第二版)庞皓 科学出版社

[3]《西方经济学》李军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马海涛:中国税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 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6] 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7]中国统计年鉴

新疆三大产业对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新疆经济快速增长,1952年新疆为166元,195

年就翻了一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xx年新疆人均生产水平是改革开放前的30倍。然而即使新疆的经济快速增长,跟全国大部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增加新疆人均生产总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三大产业是构成新疆生产总值的全部,因此研究三大产业对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们是如何影响新疆生产总值的呢?本文用eviews6.0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研究它们对新疆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那么就可根据结果对新疆的三大产业的改革提出意见。这便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 模型的设定

研究三大产业与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的关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方面:

(1) 数据性质的选择

由于研究的是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的差异是根据每个年度三大产业的量不同而不同,因此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

(2) 模型形式的设计

y=a1*x1+a2*x2+a3*x3+u

其中,y是新疆人均生产总值(单位:元),x1、x2、x3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量(单位:亿元),而a1、a2、a3分别是伴随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三、 数据的收集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xx》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variable c x1 x2 x3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二)自相关的检验与处理

分析如下:有分析结果可知dw值为0.952196 ,而查表可知,dl=1.533大于1,所以可知该dw小于dl,可判定回归模型存在正自相关。

variable c x1 x2 x3 ar(1)

variable c

coefficient 12078.55

std. error 762779.0

t-statistic 0.015835

prob. 0.9874

x1 x2 x3 ar(1) ar(2)

.99

有结果可分析,dw=1.961664大于dl的临界值,不存在自相关,t检验值很显著,而且拟合程度很好,因此可选用二阶自相关模型。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1、相关系数检验法

用命令方式执行cor x1 x2 x3可知结果:

x1 x2 x3

x1 1

0.97746035587

37368 14855

1 39678

0.988404954300.99453787680

1

x2 37368

x3 14855 0.99453787680

39678

0.977460355870.98840495430

data a;

set ; proc reg corr;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run;

(四)异方差检验

我们采用white检验,结果如下: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test equation:

124.6217 prob. f(9,48)

55.61969 prob. chi-square(9) 231.9616 prob. chi-square(9)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2.164166

因为nr^2的伴随概率小于0.05应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异方差。

计量经济学论文1篇八

通过这个学期学习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王新华老师在我们学习计量经济学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我们针对学习内容主要学到的主要有两点:一:对evies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学会了eviews软件,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很幸运,因为毕竟有些软件是属于那种有价无市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传授我不可能从市场上或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它;二:对于计量经济学各种案例分析的认识我是很深刻的,在这一次对一个案例进行回归分析讲述中,我不但巩固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也提高了胆识,增长了见识,也学会了团队与协作的力量。

以下我将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一些认识以及个人从中学到的经验与心得。

一:计量经济学教我了我很多。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可以旁征博引,同时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有意思的启发,因为即将面临考研的抉择,这门课也是我考研过程中必备的一门课程,因此,它作为一门核心必修课,我们都会很用心得听讲,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做了记录,从而为自己的考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关心统计工具在经济问题与实证资料分析上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对于经济现象逻辑一致的可能解释。因为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经济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当研究者无法进行实验室的实验时,一个理论必须透过其预测与事实的比较来检验,计量经济学即为检验不同的理论和经济模型的估计提供统计工具。

其次有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统计检验与应用,包括:

1.一元回归模型:

关于拟合优度的检验,也就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被解释变量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回归线,另一部分来自于随机势力。所以,我们用来自回归线的回归平方和占y的总离差的平方和的比例来判断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这个比例,我们也较它可决系数,它的取值范围是0=r2=1。

关于变量的显着性检验,是要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的线性影响。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我们在进行变量显着性检验时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是t检验。这在之前我们的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不算是新的知识。

关于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的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概率包含这真是的参数值。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希望缩小置信区间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样本容量和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2.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几点不同:

关于修正的可绝系数。我们可于发现,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这样就引出了我们这里说的调整的可绝系数。

关于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f检验的思想来自于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式:tss=ess+rss。通过比较f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放宽基本假定模型

经过这次对于案例回归分析,老师的指导,使得自己对于论文的查找和内容的筛选也得了不少学习,通过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很好的分析出各种不同因素对我们国内税收的增长情况,让我们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学习了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