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字优秀

时间:2023-06-24 16:17:58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一

我们去逛街,众多店铺都贴起了崭新的对联,句句祝福暖人心扉。门上几乎都贴上了无比显眼的"福"字。而喜气洋洋的灯笼更是无处不在。这一切充满了欢乐的味道。令我大惑不解的是,挂着的成百上千盏灯笼,形状各种各样,美不胜收,但颜色,为什么无一例外都是红色?据说,是因为灯笼象征吉祥与喜庆,而吉祥与喜庆的代表色非红色莫属!

我们听见了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想起那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过,今年的鞭炮声似乎远不如往年那么不绝于耳。可能是因为雾霾越来越严重,而放鞭炮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不放鞭炮吧!

我们来到了广场,恰巧遇上精彩非凡的舞狮表演。"狮子"们不停地大吼大叫,在凹凸不平的,摇摇晃晃的架子上上蹿下跳,做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狮子的威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激情澎湃的欢呼声。舞狮不愧是春节的一大习俗,热闹非凡,精彩不断!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二

转眼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时,春节也随之而来了。

在以前每次吃年夜饭的时候,总会有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而我也总是把饺子一个个接连不断地塞入自己的嘴里,吃噎着已是寻常事,妈妈也一直在旁边为我拍着背,对我说“慢点儿吃,没人和你抢”,直到饺子被我吃光只剩下白花花的盘子我才肯放下筷子,打了个嗝离开餐桌。

此时的我也不例外,早已坐在餐桌前,等待那盘香喷喷的饺子上桌,等了一会,还不见饺子,我大声喊到“饺子呢?”妈妈走了过来:“喊什么,你都长大了,要吃就自己过来包!晚饭还早地很咧!”我一听这话,心情一落千丈,想反驳,可是妈妈也说的没错,我确实长大了,自己的事该自己做了。

不一会,我已经坐在了厨房,我看了一眼坐在我对面的妈妈:“开始吧!”妈妈抓起一块面皮,往中间挑了了一点儿馅,点点水,用手一捏,一个饺子便可以算包好了。这一系列动作是多么的迅速、自然!我也学着妈妈的模样,刚开始包了几个,一个个都是长得奇形怪状,和妈妈包的饺子放在一起显得格外突出,我脸上露出了难堪和尴尬的面容,妈妈看着我,轻声细语的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静下心来,不会做没有关系,但一定要认真的学”,在妈妈的一番教导下,我也静下心来,严格按她教我的步骤,认真其实的领悟其中动作要领,虽然是冬天,而我却热得满头大汗。

过了一会,一个个饺子从我手里生产出来,妈妈看着我娴熟的动作,成品饺子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终于,我抽走了最后一张面皮,包了最后一个饺子,我擦了擦额头上汗,和妈妈将这些饺子放入了锅里。

不一会,一盘饺子端了上来,我知道,这些饺子都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尝了一口,虽然馅是一样的,可我心里却感觉味道比以前的饺子更有味道。

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过年的味道,过年包饺子吃饺子,其实就是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感受包饺子,一起劳动的幸福!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三

除夕夜,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贴上了寓意着吉祥的对联,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气。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笼罩了整个村庄。

随着一阵阵炮竹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村里的邻居早已团团圆圆的围在了饭桌前,等待着年夜饭的开始。唯有我却坐在门前的.石板凳上,煎熬的等待着迟迟未归的父母。奶奶做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我看着却不是那么有食欲。

过了许久,一辆出租车缓缓的从那巷子口驶了过来,在我家门口停了,两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我一股脑儿的冲进父亲的怀中。心里是责备父母的晚归的,父亲却一再以他工作忙为借口,而我却并不对他的文过饰非领情,但仍感到一丝宽慰。父母们收拾好了东西,便围在了奶奶做的那一桌子菜前。闻着菜香,一股温暖涌上了心头。在奶奶的吆喝下大家吃上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好生热闹,那一碗碗可口的饭菜也所剩无几了。

晚饭后,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楼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大箱子都是零食和衣服。母亲摆弄着一件件新衣,又在我身上比划着,生怕我们有一点儿的不喜欢。母亲拿起给爷爷奶奶买的新衣,让他们试穿上,一向节俭的爷爷奶奶责怪母亲乱花钱说,老人不像小孩子,过年哪要买什么新衣。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我很幸福。”每当我遇到困难,每当我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的时候,我总会回想起家人团聚时的一幕幕。它像是有魔力似的,总会带给给我无穷的力量。因为我知道,春节的味道,沁入了我的心脾。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四

春节的味道 生活的现代化缩短着人们物理意义上的距离,也扩大了人们情感生活的距离。现在人们活动半径大了,不要说四世同堂,就是能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也难。不要说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就是想见个面也不容易。今年是龙年,儿子两口腊月二十八回家,正月初五就回了上海,女儿腊月二十七从深圳回来,正月初六也走了,小孙女总算多留了六天,今天还是飞走了。孙女飞走了,房子顿时空旷起来,安静下来,失去了不少生气和活力,孙女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孙女飞走了,我精神上的春天走了,我的春节过完了。尽管窗外依然是红灯高挂,金桔怒放,桃花盛开,礼袋喜庆,灯节还会有花车大巡游。

当然孙女也决不是我精神生活的全部,孙女走了,我又可以在电脑上阅博写博结交天下有识之士,我又可以云游四方饱览天下奇美之景,我又可以在k厅放歌、在书房读书赏画、在网络上看电视剧,以我为中心的生活了,我得迅速投入另一精神春天的怀抱,这个春天也是美丽多彩的令人神往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喜庆丰收的节日, 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神明的照顾。现在人们真切的认识到敬什么神也没用,只有知识、智慧、胆识才有力量,才是真财神。取而代之的则是儿女们从天南海北回来,交流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春节是一个亲情流淌、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祀祖过后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初一过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现在其它形式都在消退,只有压岁钱是由几角到几元到几十元到几百元到几千元几万元的飚升。

春节也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初一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十五过后大年才算真正过完。现代人的取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了,有了电脑人们完全可以一日阅尽九州花,不过传统的娱乐方式对孩子们还是有吸引力的。

春节更是一个人们怀旧的节日,为什么春节回家?也许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的根,也许是一种寻找过去的渴望。为什么春节回家?也许是为了看望自己父母,祖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许是为了看看珍藏有你青春记忆的旧房子、旧桌子、旧柜子、旧照片、也许就仅仅是为了你挥之不去,梦牵魂绕的,那梦中的橄榄树。也许怀旧还包括有你的昔时伙伴、左邻右舍,还有老街老巷、乡土风物与小吃。岁月苍桑,人生如梦,只有回家过年,你才可以穿过奇妙无穷的时光隧道,才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昨天与前天。

我总习惯于春节时间,自己在家里做吃了几十年也吃不厌的八凉八热,这里面寄托着我的青春记忆,记载着那乡情亲情。但是我的故乡并不是儿女们的故乡,我的他乡或许成了儿女们的故乡,也可能他们精神上的故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也许是在北京,在上海,也许是在他们青春挥洒、精神驻守过的某一个地方。他们并不需要识同我的故乡,也不需要理解我的怀旧,他们有着新的青春记忆,有着自己的精神故乡,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喜欢过年住星级宾馆享受星级服务,更喜欢去大酒楼吃饭,特别是孙女她最喜欢吃的竟是我并不爱吃的西餐。今天春节我准备了几桌菜,本想在家大干几场,可儿女们要去酒楼吃,还要自己选店,自己买单,我也只好将它们束之高阁冷藏起来。于是从三十到初四我们都吃的是酒店大餐,完全没有了我刻骨铭心的家乡菜,完全没有了我心中春节的味道。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是归根结蒂是他们的,他们代表着明天代表着未来,龙年我们跟着孩子过的是一个和过去不一样的春节,有着不一样的春节的味道,这是一种新的味道,为我未曾体验过的味道。于是我想起了鲁迅的故乡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是的,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那一定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也许他们春节会去南极看企鹅、去北极看北极光,或者去深海探险,去月球散步,只要他们生活的比我好,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五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味道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每走过街道,一阵阵腊肉,香肠、五花肉的香味飘了出来,也似个“勾魂使者”,令人神魂颠倒,那味道肥厚绵长,愈嗅愈浓,愈抗拒愈留恋!禁不住唾液的潜溢了。吃饱喝足后,满意的.拍着肚皮,就连喉咙里都游走着腊肉的味道。

街边小摊的一幅幅对联,闪着金光大字,异常耀眼。金漆纸泊的味道虽然有点刺鼻,但令人无限憧憬。幻想着对联被贴在门上的情景,对联被折得整整齐齐,还有一阵浆糊的味道。这便是春节的预告了!

早晨,一地的鞭炮和烟花狼藉一片哪晓得昨夜的欢腾与兴奋。绚烂缤纷的烟花道出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空气里弥漫着烟雾,好似仙境,在这时候,总觉得连火药味都是淡香欣雅的。

餐桌前,前来拜年的亲戚络绎不绝,增添桌椅声,叫喊添酒声,声声不绝。一桌的菜肴,一桌的家人,围在一起唠嗑,也好暖暖心,至少在这个热闹非凡的时候,心不会像往常那么冷!

这便是春节的味道,是家人团聚的甜馨味道,是烟花爆竹的味道,是满桌菜肴的味道,更是暖暖的味道!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六

每当到了过年时,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了。满大街都是热闹。街上到处都是放鞭炮的人,有大人也有小孩,但还是小孩居多。看,两三个小孩一伴在大街上玩耍,东走走,西瞧瞧,看看热闹,放放鞭炮。

到了过年时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大人们忙着布置,还要准备好年货。而小孩们可是悠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看花灯,放鞭炮,还可以观赛马。说到观赛马,可甚是好看。一个人先是坐在马背上骑着马溜达几圈热热身,忽地把半个身体腾空,手脚也各放开一只,然后换另一边。观众都看呆了,个个瞪着眼睛把头往前伸看。这可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接着,表演者又把双脚往上一蹬,双手往前一撑,倒立在疾行的马上。这一下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刹那间掌声、欢呼声、马蹄声应成一片,奏起一曲热闹的旋律。

转眼间到了夜晚,全家人围在一张大桌子周围,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佳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笑着,聊天声不绝于耳。小孩子看到满桌子的菜,嘴巴那可真是没停,把每道菜都尝了个遍。在饭桌上,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脸,热闹中又是那么的祥和。

小孩子最爱的莫过于放烟花了。一个个闪着光的“火球”冲上云霄,带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向往,绽放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一些胆小的孩子不敢放那些刺激的爆竹,便点燃一支支“小烟花”,那些烟花喷发阵阵绚丽的火花,在夜空中飘舞着,像一条条银蛇在空中炫舞。

过年,并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对新一年的一种向往,一种期待,那夜空中阵阵绚丽的火花更是人们的幻想,那幻想一定是甜的,就像过年一样,它也肯定会是幸福的,幸福在人们的心间。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七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味道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窗外,漫天飞雪,整个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上的行人都换上了新装,孩子们在雪中追逐、打雪仗,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个不停,空气中传来浓浓的春节的味道。

自行车在积雪上行走,轮胎深陷雪中,十分难行,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深深的痕迹。但我很兴奋,今天是春节的第一场大雪,怎么能在家里度过呢。

雪地上太滑了,车把手很难控制,突然轮胎往右边一滑,“砰”车倒了,我也重重地摔在地上,幸亏雪比较厚,没把我摔疼,但当我扶起自行车时却发现脱链了。这可怎么办呢?推回去吧,还有好一段路呢!去修吧,可这大过年的,人家都回去过年了,哪有人呀?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朝我走了过来。

等走近了些,我发现他和我爷爷差不多年龄,头上戴着厚厚的帽子,精神矍铄,他在我前面停下,呵呵一笑:“小朋友,怎么了,愁眉苦脸的?”我指指车子无奈地说:“车坏了。”老人蹲下身子,却轻松地说:“原来是脱链了,小事一桩,你放心,交给我吧。”我一听,心里顿时平静了下来,真是雪中送炭啊。

老人伸出双手,开始摆弄自行车的链条,这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借此打量了他一下:一顶褪色的大棉帽,脸上的皱纹很深,但嘴角却是上扬的,很慈祥,双手又粗又大,布满了老茧,已经满是油污。他熟练地把链条对准齿轮,转动车轮,链条“咔”的一声就装上了。老人站起身来,从雪地里抓了一把雪,搓了一会,洗净污垢,然后拍拍双手,站起身对我说:“好了,你骑上试试。”我十分感激的`连声说谢谢。他摇摇手说:“这点小事算什么,大过年的,大家开心就好。再见,路上小心!”这句朴素的话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底,他的背影越来越远,我的心越来越暖。

雪还在下着,我又想起了出门时爷爷对我的关照,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多像自己的爷爷,在这个春节里,我体验到了一份不一样的味道——暖暖的、温馨的味道。

“别动!”中年男子突然不耐烦的骂了一声并且粗暴的用手拽开那个小孩的手。孩子的脸上露出惊慌的表情,吓的忘记了哭。“哦哦,宝宝乖,呜呜……”奶奶带着那有些乡音的普通话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慈祥的抚摸着他的头。

一会儿,奶奶把西瓜称好了,小心翼翼地装好,笑着点头把西瓜递给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接过西瓜,转身带着孩子走了。奶奶收拾着摊位,整理东西时,却在车子边上发现了中年男子挑瓜时落下的手机。

奶奶立马停下了手中的活,站起那有些麻木的双腿向着中年男子的方向跑去。“诶诶,你的手机……”也许是不常这样跑,也许是太着急,她有些喘气。中年男子恍然大悟地回头,”谢谢!”“不用谢!呵呵。”奶奶带着额上的汗水走了回来嘴角挂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夕阳斜射在奶奶瘦弱的身上,我目睹了这一切。红色的短袖镀上了一层金色,不知是因为夕阳还是奶奶散发的光辉。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八

“红红的对联门上挂,大红的福字墙上贴;红红的鞭炮震天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伴随着喜庆的歌谣,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节。

我的外婆家在舟山群岛的.岱山岛上,今年,在外婆的盛情邀请下,我度过了一个风味独特的新年,那里的年味可比我们萧山浓多了。

农历腊月二十四,我顺利登岛。刚跨上岸,空气里就闻到里浓浓的海鲜的味道。外婆说,那是家家户户晒鱼鲞产生的味道。晒的鱼越大,越多,就意味着今年的海味是个丰收年,同时也表达了海岛居民的喜悦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车子行进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确实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窗户外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鱼鲞。跟随外婆来到农贸市场,一股浓浓的海鲜味扑鼻而来。鳗鲞、安康鱼鲞、风带鱼……菜市场里购买鱼鲞的市民络绎不绝。外婆说从腊月廿三祭灶日举行过祭灶起,海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社区里的年糕作坊早就已经开工了,由于我的好奇,外婆带我来现场感受了一把年糕甜甜的味道。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外婆说以前的年糕都是手工搡出来的。搡年糕是个力气活,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手握大木槌反复敲打;另一个人则要趁着木槌提起的时候,手在温水中一蘸,捋一下木槌,让热气腾腾的糯米在大石臼里来回舂,渐渐变成香糯可口的年糕,浓浓的年味也从这反复敲打中慢慢地弥漫开来……现在手工制作基本上都被机器生产取缔了,既方便又快捷,只要有两个人在机器的终点把做好的年糕移到空处就行。年糕作坊里都是左邻右舍熟识的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说笑笑,气氛热闹又喜庆,这是我从没感受过的。刚出炉的年糕吃起来糯糯的,弹弹的,沾点桂花糖,能直甜到你的心里。

过年的重头戏就属辞旧迎新了,也就是岛上说的送年。岛上的送年有非常多的讲究,首先得先翻阅黄历,挑个好日子,看准涨潮落潮的时间。送年的食材种类要求繁多,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点心糖果,还有各种饮料酒水,且不能落下。我和外婆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将鸡鸭肉类都摆好造型煮熟,蔬菜按照数量搭配炒好,水果洗净,糕点上桌。摆桌的位置和碗碟茶盏的数量也有讲究……全程我都在做外婆的小助手,欢快地跑来跑去帮外婆递东西。等到东西全部上桌,香点起来,蜡烛点起来,叩拜的时候也要不停的说吉祥话,让菩萨保佑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谢年结束后,再做年羹饭,这个次序决不能反过来。年羹饭就是供奉祖先及已逝世的亲人,祈求先人的保佑,即“请祖宗大人”。供品可以用前面谢年用过的供品。如果碰上很好的日子过年,涨潮时辰一到,岛上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意味着别家送年和年羹饭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在大家的欢歌笑语声中到来了。

除夕夜的团圆桌上早就高高的垒起了菜盘子,冷菜热菜,荤菜素菜,各色酒水饮料随便选,只要你喜欢的外婆全都满足。一家人围坐一团,在推杯换盏中期盼明天的美好,在轻语呢喃中互诉衷肠,这就是圆圆满满的寓意。时间即将过零点,新一轮的鞭炮声足足响了半个多小时,没有人出来说扰民,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满足的微笑。

这就是海岛上的春节,热热闹闹,欢欢喜喜。有海的味道,更有幸福的味道。

春节的味道字优秀篇九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对联,挂上了大灯笼。除了这些,我们还会聚在一块空地上——打年糕。

爷爷从里屋搬出来热腾腾的糯米,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倒入一个石臼里,随即就开始真正的制作了。

于是他们开始一上一下地搅拌糯米,那样子可真和谐。一个上一个下,配合得非常有默契,他们的嘴里还轻生念叨着:“嘿呦!嘿呦!”随着节奏,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快。让我感觉像广场上披着狮头的舞狮者。气氛越来越活跃,周围的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会有小孩拍着手,大声地说:“真厉害真厉害!”也有几个淘小子围在石臼边转着圈玩儿……过了一会儿,爷爷就提着一桶水,喝道:“来来来!搽水喽!”大伙儿都让开,只见爷爷兴致勃勃地往石臼里洒水。然后挥了挥手说:“继续!”总之,在打年糕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

姑姑和婶婶早已准备好了:她们在桌子上抹满了食用油。爸爸把打好的年糕小心翼翼地搬到桌子上。刚打好的年糕黏糊糊的,于是姑姑沾了油,把整团年糕都涂上油。然后婶婶熟练地把年糕拉长,撕开,搓团。一团年糕在婶婶的手上翻过来翻过去,我们都拍手叫好。

家乡的春节是热闹欢跃的,我觉春节就应该缺不了这抹年味。

又一年春节将至,来的悄然,就这一年在杭州过年,忘不了老家的春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