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通用20篇)

时间:2023-12-28 17:00:24 作者:紫薇儿 工作报告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还应注意语言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和借鉴。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一、外出考察的基本情况。

二、外出考察的几点体会。

1、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是加速推进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不二法门。我县应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重拳出击,政府先要搭好框架,由公司带头,农户填空。

2、面向大众,低档消费是农家乐的最好定位。

3、宣传造势应当先走一步,舍得下本钱。

4、应追求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和群众的长远利益,管理和收费部门要简化手续,多收费不如少收费,少收费不如不收费。

三、当前应抓的几项工作。

我站在宣传部和文联的角度考虑,应当尽快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造势鼓劲:

1、应在西安、宝鸡、咸阳三地建立旅游广告牌,在312国道,福银高速等处张贴宣传标语。

2、全力推进《走进永寿》的出版发行;支持《永寿文库》的编选工作;重点编辑一本dm杂志(公共读物,免费发行,放在酒店车站等处,供人随意阅读)如定名为《永寿印象》;全方位不间断地向国内外介绍永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3、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征联、征文活动。

4、适时组织汉唐文化研讨会,重点推出娄敬陆贾为代表的汉文化;长孙无忌、来俊臣、安金藏为代表的唐文化;以及马平民任哲中为代表的戏曲民俗文化等。

5、农家乐初步建立后,室内布置等事,县文联应组织书画家进行创作,达到一家一品,一屋一局,绝不重复。

6、应积极联系中省文艺界人士多在永寿举行笔会。

7、应组织人力搜集甚至编写民间故事,分门别类刊发各地,侧面迂回,以补正面宣传之不足。

总之,这八个事情就是一牌两书加杂志,征文研讨紧相随,民间故事提情趣,书画高悬升档次。

xx。

20xx年xx月xx日。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精心包装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渠道。

即墨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即墨市积极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旅游规划相对接,立足山、海、岛、泉、滩等乡村特色资源,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促进了以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农家食宿、民俗节庆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即墨建成开放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7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青岛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星级酒店8家,星级餐馆3家,旅行社6家,山东省旅游强镇2家,其中,59个村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600人,间接就业人数15113人,季节就业人数5500人。在东部各镇发展农(渔)家宴200多家,解决直接从业人员1300余人。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2亿元。

(一)接待初具规模,特色日趋明显。我市积极引导和培育利用农业、渔业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的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东部沿海乡镇积极培育“渔家宴”、“农家宴”等特色旅游项目,制定“渔家宴”、“农家宴”特色旅游项目评定标准,包括“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两大类60项评分标准,发展了农(渔)家宴接待户200余家,今年又新评12家,即墨市、镇两级挂牌特色饭店80余家。

(二)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旅游接待持续增长。为充分挖潜乡村游内涵,精心串联我市乡村旅游线路,编制出了4条一日游线路和3条二日游线路。每年“五一”、“十一”,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都推出采摘、收获等体验式旅游项目,游客可以观赏和亲手采摘从国内外引进的各种优质瓜果蔬菜,亲自参与挖花生、挖地瓜等农事收获活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乡村旅游节庆蓬勃发展,田横祭海节采取“一年一祭,三年一节”的办节方式,祭海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原则上每三年由政府组织举办一次,其他由民间自发组织,2009年市政府主办的田横祭海节共接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田横祭海节被誉为中国渔文化中最富特色,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山柿子节为一年一届,年均接待游客约5万人,旅游收入80万元,带动了鳌山卫镇周边地区以“渔家宴”、“农家宴”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发展,当地土特产品销售和餐饮接待大幅度增长。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后劲十足。树立“环境是旅游先导”的理念,不断加强对旅游环境的基础配套,全线贯通鹤山路,新建泉海路、观光路、汤泉一路等道路,形成了以三大旅游观光圈为主体、与滨海公路相衔接的路网布局。配套完善东部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实施大规模绿化,完成温泉主题公园等景观建设,东部区域服务功能和项目承载力明显增强。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硬件设施,在全市主干道路设置31处旅游景区点道路指向牌;在人流集中公共区域设置6处大型旅游交通地图广告牌。2009年制定了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信息指示系统和从青岛市区、机场进入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道路指向牌设置方案。以温泉为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在温泉度假区设置625面道路灯杆耳旗、13处指示牌、4处旅游地图、12处户外高炮。开展旅游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在田横岛度假村、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鹤山等主要景区投资40万元,改造设置标识规范醒目、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旅游厕所。还扩建了鹤山停车场,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

二、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

(一)政府主导,完善机制。我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情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我市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先后成立了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旅游开发指挥部等综合协调机构和一个政府主导的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细化了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扶助措施等方面内容,全力保障旅游业发展。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我市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为:依托丰富的山、海、岛、泉、滩等旅游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滨海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风情体验为亮点,统筹布局、点线结合,把即墨打造成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着重突出“两大主题”,塑造个性化乡村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山水风情,“登山游海吃渔家宴”。依托东部的便利交通和优势资源,借助田横祭海节、鹤山柿子节、东京山山会等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开发温泉旅游、海岛游、登山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使其成为东部高端旅游的有益补充。二是突出农家风情,“体验观光吃健康菜”。依托无公害农业资源优势,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田园乐趣,得到教育和休闲。目前于家沟渔家宴、鳌角石有机茶园、院上花卉生态园等乡村景点已成为都市人的向往。

(三)优化环境,规范服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5年间累计投入23.5亿元,完成了93项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配套工程。积极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是加强烹饪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在保持地方风味的基础上,增加菜式品种,适应游客口味。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培训。去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对全市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培训,并到城阳、崂山等地参观考察。今年6月还计划邀请专家对全市农家乐进行专门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诚信意识培训。引导农民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假售假、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共同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宣传,强化促销。坚持“整体策划、分步宣传、重点推介”的原则,综合运用vi形象标识识别系统等科学手段,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倾力打造“即墨——寻山水神韵、品乡村风情”整体旅游品牌。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专门在即墨电视台开设旅游专栏,播发旅游宣传专题片和形象片;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各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70余篇、形象广告50多版次,形成了强烈的宣传攻势。二是发布大型户外广告进行宣传。在青岛市区、机场、车站及即墨城区、东部重点镇等37处重要路段设置了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户外旅游广告牌。在全市218辆出租车、60余处公交站点候车亭张贴旅游形象宣传标语。在商贸繁华地段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户外led即墨旅游电视屏。三是组织参加大型对外促销活动。积极参加上海旅游精品推广大会、青岛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交易会,先后邀请台湾、韩国、俄罗斯等多个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等到即墨实地考察洽谈。四是多渠道、多形式展开促销。拍摄制作10多个旅游风光片、形象宣传短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和楼宇电视联播网播出,策划发行了《风情鳌山湾》、《即墨旅游》等旅游精品文化图册;设计制作了台历、挂历、明信片、宣传折页、形象邮册等旅游宣传品;创意设计的“即墨之法化”齐国刀币被评为“青岛市十大特色旅游纪念品”,另有两件产品入选“青岛市十大旅游特色商品”。成功举办旅游知识电视大赛、旅游讲解员大赛、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主题赛事和“喜迎奥运、牵手旅游”大型广场活动。每到周末,即墨东部的度假宾馆、酒店、农家宴游客盈门,客房入住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总的看来,全市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还需提高,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需要强化。农民对乡村旅游缺乏认识,已经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满足于眼前经营,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不强。

(二)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资源整合及产品开发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和挖掘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产品少而单一,规模小而分布散,没有形成旅游品牌和整体合力,乡村游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旅游产品的特色、创新和深度开发做得不够,“住、游、购、娱、导”等旅游要素的开发还相差甚远。乡村旅游的对外推介工作需要加强,还没有树立起乡村旅游品牌。

(三)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对已发展起来的农(渔)家乐等乡村游项目的服务、引导、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规范化经营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农家乐项目布局混乱、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住宿、消防、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滞后,饮食卫生安全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有待整治,特别是西北部道路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温泉休闲度假旅游。

依托海水溴盐温泉特色,做足做好洗浴休闲疗养健身旅游。

1、做大做强一批:充分利用好已建成的金麒玉麟温泉山庄、青岛阳光酒店、芭东小镇等温泉度假项目,不断挖掘温泉理疗的内涵,经营各式各样的理疗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2、推进建设一批:加快港中旅青岛海泉湾、青岛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熙景温泉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温泉旅游档次和规模。2010年港中旅项目完成风情商业街内部装修,五星级酒店9层主体完毕并进行装修,温泉海洋中心、海鲜大世界三层主体完工进行精装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1年建成运营,年可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2010年完成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博览中心主体及装修工程,将整个温泉区域打造成为以商务会议、节庆会展、休闲养生、大型演艺为主的滨海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

3、招商引进一批:借鉴日本香根温泉模式,积极发展花园式、个性化单体度假酒店,引进开发仿日式的奥特莱斯温泉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奥特莱斯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温泉主题会所等,在温泉度假村内建设相对独立的一家一户式或两家一户式单体温泉度假单元,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体现差异化温泉旅游,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丰富温泉旅游内涵。

(二)山林休闲旅游。

以鹤山为核心,整合豹山、天柱山等周边资源,积极发展山林休闲旅游。

1、山体氧吧。依托优越的自然、区位优势,科学有序开发鹤山、天柱山、豹山等山林自然风光,建设集山林休闲、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攀岩健身、道教文化于一体的鳌山湾国家森林公园。

2、山体健身。以鹤山、豹山、天柱山为载体,完善登山路径及相关设施,吸引青岛及周边市民登山健身。

3、山林生态。搞好山体绿化,选择适宜鹤山栽植的四季花,营造“春有杜鹃、迎春,秋有枫叶、柿子”的自然景观。

4、休闲农业。搞好鹤山与周边旅游的互动,以旅游景观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线索,搞好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整体促动景区旅游、沿海渔家宴、院上花卉、土特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利用鹤山千亩柿子园,继续举办好鹤山柿子节,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品尝、体验等休闲农业活动。

1、建设即墨滨海樱花主题大道:在滨海大道鳌山路段(自莱青路口至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道路)两旁启动樱花种植工程,品种以樱花为主,背景种植雪松,单侧长6.5公里,每侧种植樱花树宽20米,面积400亩,种植樱花1.6万株,花期一个月,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樱花集中种植片区,每年4月底樱花绽放时,这条“樱花大道”将成为滨海大道的标志性景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开发两大生态观光旅游种植区:在大任河南岸、大任村南种植千亩薰衣草;在鳌角石村以东、大任河南岸种植蓝莓,在原有4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300亩。以两大园区为基础,与温泉度假等旅游串点成线,吸引青岛婚庆旅游市场和乡村旅游市场,并引进金王集团制作婚庆蜡像,打造浪漫乡村旅游胜地。

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品牌。重点发展:

1、民俗节会。继续策划举办田横祭海节、马山山会、金口天后宫庙会等一系列民俗节庆,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民俗节会,丰富乡村民俗旅游内涵。

2、生态农(渔)家乐。继续培育做强七沟、于家沟等村庄渔家宴,重点对鳌山七沟村进行统一规划,招商引资,建设高档次的舟山模式大排档渔家宴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渔)家乐”,充分发挥好田横“喜行渔舍”、鳌山“欢乐海湾”等渔家乐品牌优势,规范现有农(渔)家乐市场,挖掘包装沿海民俗文化、渔文化等,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

3、山乡花村。依托鳌山卫院上村花卉,扶持发展花卉产业,打造山乡花村。

4、生态茶园。依托鳌角石村2000亩生态茶园,发展采摘、炒茶、品茶等生态旅游。

5、海岛旅游。依托田横岛等良好的海岛生态环境、古朴的渔家风情和渔业特色产业,以海岛观光、历史文化为主题,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打造兼具海岛观光、历史遗迹、渔家乐的渔乡海岛度假旅游。

(五)历史文化旅游。

挖掘即墨古县衙、雄崖故所、李秉和庄园、凤凰古村、王吉墓群等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周浩然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招商开发,打造体现即墨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游览区。

(六)大沽河生态旅游。

以移风大沽河沿岸为核心,以生态观光、农家乐为主要功能,开发建设以下内容:

1、生态林吧。以大沽河沿线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千亩槐花树为载体,以生态观光为发展方向,发展杨树、柳树、槐树等沿河风景林带。

2、休闲农家乐。以“乡下有我一分田”为主题,利用农家生产、生活的传统用具,发展一批以无公害蔬菜、农耕体验为特色的农家乐村庄,让城市人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生活。设置采摘区,游客可以享受亲手采摘新鲜蔬菜、水果;设置“参与体验区”,加入推磨、垂钓、摸鱼、自助烧烤、蔬菜种植等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五、今后对策建议。

下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建设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农家旅馆为重点,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整合财政、文化、公路、旅游、林业、农业、城建、水利等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建立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盘中考虑,加大财政投入,对道路、水、通讯、旅游购物商店、游客中心、旅游信息指示系统、景点、路线等进行开发建设,形成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同时出台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激励和引导。

(二)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和落实产业标准。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的要求,尽快编制完成《即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加强对乡村旅游规划的监督、指导和引导,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重点指导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设计工作,彰显个性,突出重点,严防资源破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旅游强镇和旅游特色村标准,逐步建立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设施配套,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卫生间、信息指示系统、游客服务咨询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

(三)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公司+乡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挖掘、整合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和投资实力。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导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介品牌包装。制定完善的乡村旅游促销方案,对乡村旅游分市场、分目标、分手段、分时间地统一形象、统一口号、统一定位进行市场促销。邀请青岛市等主要客源市场媒体、旅行社参观考察即墨乡村旅游,将即墨特色旅游产品纳入区域旅游捆绑促销。新闻媒体开辟专刊、专版、专栏,集中时段和版面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在市区主要游客集散地、景区景点设立乡村旅游宣传广告牌。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研发与设计,打造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借助青岛旅游知名度,主动将即墨乡村旅游与青岛旅游进行对接和合作,实行捆绑式促销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互动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建设,通过互联网,介绍景点、节庆活动、往返交通、服务设施和客房、餐厅预订等信息。

(五)完善乡村旅游的管理、培训机制与配套服务。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抓手,强化对导游、讲解员、经营管理、服务等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此外,重点加强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专业培训,组织外出考察,着力转变他们的发展观念,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县政协于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推进我县三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章登畅主任的精心指导和方庆峰副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历时数月,先后听取了营盘、石瓮、凤凰三个乡镇及景区管理处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石瓮景区、牛背梁景区、凤凰古镇景区,并赴云南、四川考察了部分知名景点,通过召开各层次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书面征询良策等方式,广泛听取涉游部门、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关心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

经过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柞水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

1984年溶洞的开发,开始了柞水旅游业的起步。

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的《柞水县关于优先发展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决议》,从根本上将旅游确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围绕旅游发展“三步走”战略,突出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定位,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三廊六区九点”旅游整体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建立。

(一)主导产业地位明显提高。

近年来,县政府围绕建设陕西旅游强县和国家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的对外影响力得到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强县。

20决议作出后,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快柞水渔鼓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打造柞水渔鼓文化品牌加快普及推广柞水渔鼓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发展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稳步攀升。

年至,5年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门票收入3885万元,旅游总收入4.66亿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特别是,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3.8万人次上升到126万人次,门票收入由89万增加到1776.5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由1500万增加到1.95亿元。

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综合效益大幅攀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4年的0.5%上升到20的15%。

(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0多年来,我县相继开发建成了天佛洞、风洞、百神洞、东甘沟银杏园、县城三道井公园和橡胶坝蓄水项目等景点,特别是近年县上强力推进牛背梁、秦楚古道、凤凰古镇、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牛背梁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溶洞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柞水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盘谷山庄、秦润度假山庄正式营业,姜家沟和药王庙旅游开发项目、卢才沟休闲度假和莲花台度假山庄、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五洲盘龙植物观赏园和五洲(万国)大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s210道路改造和南关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分步实施,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工程初步建成。

县城的宾馆饭店进行了升级改造,盘龙酒店、汇生源度假酒店启动建设,乡村酒店、农家乐建设在经受旅游市场的洗礼后逐步规范,东甘沟村被评为陕西农家乐明星村。

目前,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接待容量达4500人次/天。

(四)旅游文化开发有序推进。

重点抓了以渔鼓为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了渔鼓艺术的挖掘和开发,柞水渔鼓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型情景歌舞剧《竹风清音渔鼓情》的成功编排,将为深入挖掘以柞水渔鼓为重点的地方文化,打造陕西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力文化支撑。

(五)旅游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

加强了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二是旅游市场促销机制初步建立,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县旅游公司与陕旅集团成功举办了“春色柞水”首发团仪式,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组团接待合同,大力宣传推介柞水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柞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开展了居民学文明礼仪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够有力。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隆安县将乡村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扶贫脱贫、提升县域经济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着力创建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体系,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年以来,隆安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县主要有布泉乡布泉山水、屏山乡境内的龙虎山及绿水江漂流、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的金穗生态园等辐射或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景区、园区。全县共发展农家乐25家,直接从业人数100多人,间接从业人数250多人。主要分布在乔建镇新光村、屏山乡屏山街、布泉乡布泉社区等地。其中,星级示范户4户(三星4家,无四星、五星级农家乐)构成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经营主体。

近三年来,我县共集中进行了乡村旅游培训8次,参训人数近800人次,其中,县城集中培训2次,下乡培训6次。培训聘请了旅游系统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农户的欢迎。

(一)依托景区发展的乡村旅游。

布泉乡境内有风景如画的布泉河、更望湖,虽未得到很好开发,但是随着近年自驾休闲游的发展,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自驾前往游客逐年增多,有力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目前,布泉乡发展农家乐共8家,其中有三星级农家乐3家,主要集中在布泉街。屏山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又依靠境内龙虎山景区、绿水江景河流景区及大新方向旅游线路,通过宣传推介和景区辐射作用,大批游客进入,为该乡集镇、沿路的农家乐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屏山乡发展农家乐共4家,主要集中在屏山街。乔建镇则依托龙虎山景区、绿水江景河流景区及大新方向旅游路线过境的区位优势,逐步在靠近龙虎山附近路段发展农家乐,全镇发展农家乐共13家,主要集中在如新光等村。

(二)现代农业带动发展的乡村旅游。

定典屯被列为南宁市8个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隆安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定典屯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推进定典屯现代农业观光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园项目基础硬件建设配套开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金穗公司按照园区整体规划启动该项目局部硬件配套实施基础建设包括:投资80建设定湖水上乐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资15万元完成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图、投资5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投资10万元建设景区标识指示牌、投资8万元建设旅游区公厕、投资12万元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大门、投资16万元建设景区内民族特色景观、投资5万元改造农家乐接待设施等。定典屯现代农业观光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园建设定位为特色生态农业型名村统筹安排村民居住地和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场所大做乡村生态旅游文章。2014年我县创新工作方法将现代农业园建设和综合示范村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资金推进完成了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一期项目建设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有效促进了休闲旅游的发展目前生态园周边的定江村许多村民对发展农家乐兴趣浓厚我县已对该村部分村民进行了发展农家乐的相关培训3期150多人次。目前定典屯有5户有意向今年要做农家乐并着手建设我县也计划依托生态园的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开展农家乐。此外正在建设的城厢镇境内的粒粒谷生态农业园、雁江镇境内的潜龙山庄以及建设的城厢镇旺中村岜旺屯综合示范村都将对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和基本情况。

隆安县委、县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十分重视,为有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印发了《隆安县打造南宁市旅游休闲基地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对全县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定位、布局提出了明确任务。月,县政府又出台了《隆安县发展旅游奖惩办法》,鼓励社会民间开发旅游,2014年对全县旅游规划重新进行修编,同时,加强对全县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改造,完成了屏山到布泉的`环乡村游的公路;完善完成了各景区标识牌。投资800多万元,实施龙虎山景区提升改造,完成了景区生态停车场、星级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步道等建设工作,2014年初获得了国家4a旅游景区称号。投资250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潜龙山庄农业观光园9栋客房主体建设,完成6栋外墙装修,3栋正在装修中。2014年布泉乡列入南宁市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单位,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布泉河源头景区改造、生态停车场建设、上下准、龙会片区基础设施等建设,目前河源头景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开展验收工作;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也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工作,预计10月份该项目可完工;上下准、龙会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6月份方可开工建设,预计年内能完工。特别是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举措,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定典综合示范村(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并于2014年底举行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园仪式,20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荣誉称号,使之成为隆安一个新景点和休闲旅游热点。

三、隆安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

近年我县乡村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乡村旅游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初期发展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全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整个乡村旅游目前大都属于民间民营投入经营为主的形式。全县10个乡镇包括县城,目前开发有乡村旅游的有布泉乡布泉山水、屏山乡境内的龙虎山及绿水江漂流、那桐镇定典屯和雁江镇的潜龙山庄。而发展有“农家乐”休闲旅游都集中在布泉、屏山、乔建3个乡镇,且星级农家乐极少,只有布泉乡4家3星级农家乐。

(二)农家乐开办无规划,经营服务档次低。农家乐发展无规划,导致新开办农家乐不成规模;并且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依个人主观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大部分是在旅游路线要道边或集镇上原有房屋及庭院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缺乏特色。开办者大多手续不全,证照不齐。厨房、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更是缺乏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县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规划,科学打造。做好调研,重点对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或潜力的村屯,结合综合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科学打造;做好工作计划,主动到先进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我县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突出特色,科学开发。突出把隆安“那”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结合,根据具体乡村地域特色,把民俗文化、农事体验活动及其它娱乐项目挖掘开发出来,改变单一的局面,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三)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充分整合资源,利用政策性投入资金打造项目,扶贫、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生态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乡村旅游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商投资乡村旅游开发,进一步加强对农家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同时严格监督检查,加大对全县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确保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洁净、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隆安县旅游局。

205月25日。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631张,直接从业人员2377人,实现经济收入5292.4万元。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区通过财政扶持、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多种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支持。南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通过验收的17户“农家乐”分别给予5000-6000元奖励;洋县实行部门联户帮建机制,确定59个县级部门和单位采取帮助财物、信息和招徕等方式,在长青一华阳景区建设“农家乐”59户;略阳县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10户“农家乐”示范户,相关部门减免一切证照办理费用。勉县、留坝、城固、西乡等县在发展“农家乐”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文秘杂烩网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www.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以“农”为根。“农家乐”应以农业为根,业主是农民,通过自家的田地、果园、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接待设施利用现有的宅地和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庄稼照种、粮食照收,但却带来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以“农”为形。“农家乐”应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出“家”的形态,规模适度,不贪大求洋。对屋舍、庭院、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舒适温馨。

——“农家乐”以“乐”为魂。利用“三农”作文章,挖掘乡风民俗,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认种蔬菜等。

——“农家乐”以“富”为本。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各级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积极创新。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农家气息”和体现“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别对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湖泊水家型等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三)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制订出台我市“农家乐”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知识培训、食品加工技术培训、服务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指导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提高烹饪农家菜的技艺,教育从业人员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适时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通过推出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要注意“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家家乐”纳入到我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旅游”的要求,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和标准化建设,科学推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xx年初,市旅游局针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制定措施,细化任务,建立了由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科室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定期督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全力确保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顺利推进。

(二)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开展星级农家乐申报工作。结合四川省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酒店)的评定标准,组织各区县、部分农家乐业主开展培训活动,并积极配合各区县旅游水平。针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及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市坚持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抓手,积极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形成定期召开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专题例会机制,并通过实地调研,明确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和实施方案。20xx年,全市举办近10期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班,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并向学员免费赠送了培训资料和光碟四千余套。通过采取专家授课、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市旅游局为科学发展乡村旅游初步建立了乡村旅游统计体系,形成了统计制度。一是每个季度、黄金周、小长假等时段,各经营户向市旅游局上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相关数据;二是组织统计工作培训。市旅游局组织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开展统计工作专题培训,建立了乡村旅游统计队伍;三是市旅游局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工作思路。

我市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高水准、高质量打造品牌,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全市各区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特点:

一是点多面广、内涵丰富。

二是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三是地方特色产品迅速发展。

市旅游局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农办、旅游部门根据各地资源的`特色,指导业主们开发了乡村土特旅游商品。在我市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上,共有200余件作品参赛,包括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绣品、炭雕、瓷器、特产组合包装、休闲食品、酒类、食用油脂和地方农产品等。

(一)加强领导,坚持政府主导。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加强政府引导、指导扶持力度。充分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打捆使用各项惠农资金,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旅游。

(二)挖掘内涵,发展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坚持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原则,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生命力强、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塑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

在我国,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农家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广安作为一个相对工业经济落后之地,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当然,由于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念不统一、强调短期效益、商业化太浓、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本人从广安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玉,共同为广安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1、农业资源丰富,乡土风情浓厚。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是四川最东端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华蓥市及武胜、岳池、邻水三县。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27.11万。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约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安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川东民俗文化。广安自然的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是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的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广南高速、广渝高速的全线贯通,南合、邻垫高速公路的建成,广安已逐渐成为连接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的交通枢纽。广安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成都犹如近邻,重庆近在咫尺,上海朝发夕至,广安的区位优势正在显现。

近年来,广安市依托“小平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华蓥山“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成为了广安市独特的旅游品牌,广安市、华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小平故里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华蓥山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神龙山巴人古堡、隋唐古镇肖溪等等,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广安是川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之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工业化,每年都在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却也是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很难有所超越。我们只有另辟溪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使广安的总体发展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直接跳跃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广安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的内涵也因为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兴趣而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为到乡村观光娱乐,休憩度假、康体健身、进行自然与文化的“软探险”而乐然陶然。因此,把广安农村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广安旅游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没有可用经验,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缺乏整体规划指导。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农家乐”发展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在与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就成了问题。

3、产品单一。

目前广安乡村旅游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4、旅游销售不成体系。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依赖关系户和政府进行宣传,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景区、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1、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发中地方政府主导其开发速度快,投资效益高。鉴于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自发性、松散性的现状,地方政府在开发时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挖掘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我市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与教育开发相结合,把“农家乐”与修学旅游、周末短期游相结合,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还可开发为“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示范基地”,让城市学生来农家乐上户外课,与课本结合,加强实感。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仿生仿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增加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与地方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开发地方风味小吃,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评定地方十大特色小吃等。

3、产品开发突。

出“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强调的是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而不是宽阔的马路、显眼的电话亭、先进的电脑和传真机、进口的装饰用品和高科技的应用等。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农村特有的甚至是传统的东西,如参与农事活动,体会乡村野趣,学习磨豆腐、纳鞋底、舂糍粑、包粽子等,才是乡村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乡村的建筑、民俗、民风、山水、生活甚至小道等都是乡村旅游的特色,这也是其吸引城市客人的独特卖点。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2004年举办的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说:“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财富。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确实,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发展旅游的要点,而且客人到乡村旅游的诉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乡村旅游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主题需求,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商业化、城市化倾向。

4、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食宿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在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设施的标准。但同时应该注意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5、创新方式,扩大整体营销影响力。

一是坚持常规宣传。有针对性的大量发传单、小册子、图册,定期把资料发到各大单位;在交通要道上增加宣传图画;制作宣传片,与旅行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二是区域联合,整体营销。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方式很难适应农业和农业旅游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知识化、规模化、甚至网络化的需求。因此,要尽快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统一筹划,联合促销。三是要不断开展市场调研与市场定位。什么样的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市场,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目前来看,市民对应的是低、中档产品,部门活动对应的是中档产品,企业对应的是高档产品。经营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定位,开展有目的促销活动。

乡村体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体育场、26000㎡的全民健身广场和24000㎡的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

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19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19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20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806个;体育场地面积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4个,田径场4个,小运动场32个,民营游泳馆3个,足球场地37个,篮球场地217个,排球场地36个,乒乓球场地231个,羽毛球场地23个,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3个,全民健身路径222个。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3、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指导,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参与率,推动群众的体育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加强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共享。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

今年是全国乡村旅游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了××省乃至全国乡村游一颗闪亮的明珠。截止11月,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在今年“20xx—××乡村游十大美景及十大景区”大型评选活动中,××景区以最高票位入选,并获得最佳影响奖。××在发展乡村游产业的时候,以环境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亮点,深度挖掘××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本土化的东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使该产业逐渐成为××旅游兴县的主导力量。

该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要做大做强该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本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生态这一品牌,宣传生态、保护生态,以生态留客,以环境聚财。一是××具有资源优势。××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年均气温17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7%,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有全国罕见的无菌区,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九岭山海拔1794米,是赣西北最高点,从其南麓源出的北潦河南北两支流平行横贯全境,水资源四季充沛,且无污染、矿物质含量高。二是生态产业链初具规模。优良的生态,造就了×ד中国椪柑之乡”和唯一的“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美名。以无公害椪柑、绿色大米、珍稀白茶、早熟梨、油光板栗、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和加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上市前全部达到了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三是生态保护卓有成效。××是全省沼气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县沼气池保有量达7000只,有数万农民从中受益,年节约薪材3万多立方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娃娃鱼保护,现已成功繁殖娃娃鱼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20xx年颁布了禁伐阔叶林的政府公告,近年来共关闭30多家粗放型的木竹加工企业;严令禁止在境内主干河流上游开工建厂。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国内乡村游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的经验说明,传统文化越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更红火。因此,××注重把自身的文化建设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去,使得该产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该县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公元937年),迄今一千多年,诗词文化、青天文化、禅宗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诗人刘慎虚、高僧马祖道一,宋代诗僧释善友,明代礼部尚书李叔正、清官况钟,清代著名词人舒梦兰,当代著名导演陈方千。境内座落千年古刹宝峰寺,是佛教禅宗“三大祖庭”之一,南天八祖马祖舍利归骨地,全国各地数百高僧在此修性传佛,享誉东南亚,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任方丈,并在寺内兴建××佛学院。××是“中华诗词之乡”,乡乡有诗社,妇孺皆吟诗,被认为“踏遍山乡路,诗朋满××”。通过精心酝酿,科学规划,该县在乡村游的各条线路、各种产品中以不同形式铬入本县文化历史的东西,让乡村游注入文化这一元素,使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乡村游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游的品味。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无限生机与希望。一方面,该县发展旅游的大举措、大手笔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该县县委、县政府本届班子以来,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列入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领导相继外出到四川成都、湖南张家界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典型,分析县情,召开千人大会进行部署和动员,把旅游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任务分工方案》、《风景旅游区“穿衣戴帽”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和《关于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付诸实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风景区已形成了由况钟园林、宝峰、盘龙湖、骆家坪“四大景区”组成的百里风光带。景区有国家级景点93个,开发出漂流、户外拓展、滑草、野战、溜索、水上娱乐、农家乐等20多个项目,有山庄、宾馆40多家,床位3500余个,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观光娱乐、宗教朝觐、名人瞻仰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是全国著名的“漂流大县”,境内开发峡谷漂流点4个,有船只3000余只,同时,一支上千人的××漂流大军在全国20多个漂流点投资兴业。正是因为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旅游产业逐产翻番,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实现旅游投入10亿元,接待各类游客550万人次。旅游业的大发展使乡村游的大发展成为可能,并成为该县旅游发展的品牌产品和主打产品。

在我县,虽然发展乡村游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为基础,有发展乡村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县委、政府始终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出××乡村游的特色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的发展目标。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家乐”项目的发展,目前,中源乡、高湖、宝峰镇等乡镇已开发建设的“农家乐”示范点20多个,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种农家地、享农家乐、体验乡村风情民俗。二是丰富乡村游内容。来到××,不仅可以使游客享受到乡村田园风光,探访古村古建筑,还可以体验漂流、野战、滑草、看环球飞车表演,采野果、摘椪柑、观赏娃娃鱼、帐篷露营、篝火晚会、风昧烧烤等,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相得益彰。三是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每年农历2月举办的马祖节,在宝峰寺举行,突出“禅宗祖庭”品牌,弘扬“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教义;每年7月举办的漂流节,突出“娱乐天堂”品牌,打造“锦锈中华第一漂”;每年11月举办的椪柑节,举行采椪柑,垒椪柑、吃椪柑活动及比赛,丰富秋冬季××乡村游内容。由于××乡村游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成为众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

××××乡村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政府主导的强大支撑和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使得该县乡村游呈现出强劲发展地逼人态势,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景区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该县将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支持乡村游发展,××乡村旅游,一定大有可为。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20xx年7月的一个清晨,我们全家和其他几家好朋友一起去位于马剑镇的“农家乐”――石门山庄游玩。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凉爽清新的空气,完全没有城里的那种酷暑之感!石门山庄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我们游兴真浓,马上去山庄后面爬山游玩。等到我们回到山庄,各式小汽车已停满停车场!我们吃了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来不及休息下午又去溪涧戏水,玩得不亦乐乎!

【调查目的和方法】。

近年来,我市部分乡村和农户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旖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创办了一大批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消费群,以浓郁的乡村风味经营特色见长、以农家村居为载体的“农家乐”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在“农家乐”火爆的背后,由于农村配套设施不全,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农家,由此而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生态景点开发和游客的到来在为村民带来经济回报的同时,也给原本自然和谐的山村带来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今年暑假时间对我市部分“农家乐”如五泄镇白杨山庄(照片1)、五泄山庄(照片2)、清水湾山庄、马剑镇石门山庄等山庄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并就“农家乐”一些基本情况向农业、环保部门进行了咨询。

【结果和分析】。

通过调查,基本了解全市“农家乐”分布和环境污染情况。

1、我市“农家乐”分布情况。

目前全市约有53户“农家乐”经营户,分布在全市21个镇乡和街道,相关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单见下表:

所在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称所在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称暨阳街道诸暨市大侣湖钓鱼农庄马剑镇沈家湾休闲农庄诸暨市淀塘畈休闲农庄石门山庄诸暨市城北渔橹休闲苑店口镇琴坞西湖山庄浣东街道黄婆桥华康休闲乐园白塔湖鱼场渔业休闲园校家堡渔村凤凰尾农业休闲园璜山镇华园农庄官雕窝农庄绿康农庄力可坞山庄晓居云雾山庄应店镇双蝠休闲农庄茅顶农庄枫桥镇齐乐山庄直埠镇祝园山庄小溪湖山庄善终黄金谷休闲山庄赵家镇东塘山庄牛人园龟鳖场香榧山庄(宣家休闲山庄)街亭镇金沙山庄樱花山庄聚星山庄东和乡剑青山庄老龙休闲山庄天马山庄东白湖镇鹿鼎农庄牌头镇东泉西灵休闲山庄五峰山庄安华镇三合休闲观光园岭北镇鹿(群)苑农庄三联水库农庄绿船山庄桔园山庄岩顶农庄伊甸园休闲农庄陶朱街道青龙草堂休闲农庄同山镇富润科技生态园五泄镇白杨山庄金竹山庄清水湾山庄锦林原野餐饮山庄五泄山庄月亮湾饭店洋塘岭山庄次坞镇凰桐休闲山庄赛文射击餐厅金大地农庄山下湖镇黄泥公渔村。

2、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经过对我市21个乡镇的不同特色的“农家乐”抽样实地考察、调查,发现我市大多数经营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生活垃圾等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处理。但仍普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废气的污染情况。几乎所有经营户都没有安装油烟净化器,油烟废气直排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废气污染。如金竹山庄直排油烟情况(照片3)、三联水库农庄直排油烟情况(照片4)、月亮湾饭店直排油烟情况(照片5)等等。

第二,废水的污染情况。虽然有些“农家乐”经营户建有格数不等的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有的“农家乐”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附近山体、竹园消化吸收(如照片6),这样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但大多数“农家乐”产生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特别是所有餐饮废水都没有经隔油池处理。同时,也存在个别“农家乐”经营户直排污水的情况。

第三,固体垃圾等废弃物的污染情况。有的经营户对生活垃圾实施了定点、定时收集和清运,但多数经营户没有正规的垃圾收集装置,经营户自己和游客乱扔、乱丢垃圾现象较为严重。

【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家乐”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全市范围内现有的具有餐饮服务的“农家乐”经营户需配置正规的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并规范做好垃圾收集处置工作,严禁擅自焚烧垃圾;厨房须安装油烟净化器并保证油烟净化器正常运行,确保排放的油烟废气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处理“农家乐”的污水,使污水做到达标排放或者经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经多方咨询,“农家乐”污水治理可参考以下方案:

(1)采用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处理污水。该技术属浙江大学进行科技攻关、引进日本技术的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方式(该方法在浙江省安吉县已有尝试)。多介质土壤层技术的好处在于利用陆地生态系统中随处可见的土壤进行污水的深度净化和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处理水的再利用成为可能,而装置中的材料在系统拆除后完全可以作为土壤改良材料和园艺用材,通过生产实现污水和土壤的循环利用。据了解,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用于间歇式排放污水的处理,无动力且系统的运行管理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适合“农家乐”污水的处理。

(2)采用安吉县目前较为普及的处理方式。餐饮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日常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然后两者都进入厌氧池,最后经生态湿地处理后排放。这种方案最适用于附近有山地的“农家乐”。

(3)采用我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推广的已有成功经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四格式厌氧酸化加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2、规范审批手续。

环保、农业、工商、旅游等部门要加大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新建的“农家乐”必须去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从源头预防“农家乐”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避免“农家乐”再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3、采取奖惩措施。

对能充分认识到“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做好相应污染治理工作的“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以调动他们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污染问题麻木不仁的经营户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4、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农家乐”这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令人欣慰,但作为一种寄托在小农经济环境中的第三产业,它从出现到发展壮大处于一种粗放的状态,存在巨大的环保隐患,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如何将农业旅游引上一条经营规范、环保合格之路,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培育“农家乐”经营者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的环保素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总之,“农家乐”旅游亟须从自娱自乐走向规范娱乐。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休闲度假旅游伴随着旅游的火热兴起悄然而生,并以蓬勃的姿态迅速蔓延开来。文章分析了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廓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发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休闲度假旅游;态势。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国民的需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一词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

一、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概述。

(一)休闲度假城市定义。

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和空间,发达的休闲产业,普遍的休闲活动,适宜的休闲度假环境和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包含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和狭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是指休闲度假是城市的.共性,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舒心的休闲环境,满足他们的休闲需要的城市都可以称为休闲度假城市。另一方面,狭义上的休闲度假城市基本上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自然等方面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的休闲度假功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决定着城市的性质。

综上所述,休闲度假城市可以概述为:在城市中,休闲活动普遍,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占重要地位,符合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要求。宜居住,宜人性,具备欢迎游客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在营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理想城市空间时,其环境资源条件必须包括成熟稳定的城市建成区、成长活跃的城市功能拓展与发展区、保存完好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优质宜人的自然景观生态区,这样的城市,则可以称之为“休闲度假城市”。

(二)旅游城市定义。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

此外,有发达的旅游业、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和支撑,以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资源,借助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形成旅游主导产业和特色显著的城市品牌,成为在世界或洲际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发展旅游城市应具备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情况。

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是中国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过程。“住、行、游”是休闲度假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房地产市场培育“住”,交通体系和汽车产业培育“行”,而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是“游”,意味着休闲度假游已经逐步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目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转型当中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1.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产品转型。从比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发展,即度假、商务、观光,适宜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各种旅游产品综合配置。

2.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市场转型。本地市场与小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周边市场与中型休闲度假旅游闲相对应,远程市场与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不同的休闲空间与不同年龄的需求相对应,不同的设施与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对应。

3.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管理转型。在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无论是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还是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并且不断走向成熟。

4.城市转型。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条件,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另外一些正在起步阶段的城市,也借鉴了其他的城市发展经验,不断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迈近。

5.发展转型。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开始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的要求,推动产业融合,构造大旅游体系。从旅游服从大局,到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服从还是服务,都意味着旅游是边缘化的。而现今强调的是旅游融入大局,构造大局,这个观念的转换,就逐渐将旅游边缘化转向旅游中心发展,就是主流。一是促进城镇化;二是服务工业化;三是拉动新农村;四是推动国际化。这样的格局,休闲度假旅游自然就是中心工作和发展主流。我国自开始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后共有339座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此外,我国自至,共有48座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如表1。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行;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要达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度假名不副实,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我国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度假区接待游客能力遭到制约,导致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度假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设施也相对陈旧,服务水平低下,例如有的度假区海水浴场粗陋,许多体育运动设施破败,游乐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度假区内的住宿设施缺乏个性特色,众多疗养院的硬件体系陈旧老化等。

(三)季节差异明显,淡旺季失衡。

我国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因此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自然景色比较萧条,大多数休闲度假旅游区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树木凋零、河湖结冰、自然景观较为荒凉,气候比较寒冷,使许多水上运动无法在冬季进行,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损失惨重。

(四)个性特色不突出,盲目跟风。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有相当一部分无视地方特色、地域差异及自身环境条件,盲目的跟风模仿,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明确的主题,导致没有独特的优势,进而也就没有长远的生命力。例如苏州多地打造以园林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其他一些省份在以经济收入可观的基础上,开始生搬硬套,完全无视自身是否符合园林休闲度假的条件,照搬照抄,毫无个性特色。

四、对策及建议。

(一)慎重选址,重视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导休闲度假意识。

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选址应综合分析环境与区位两大方面。因此在休闲度假旅游区选址前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其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景观品质等开发因素,作为选址的一项最重要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在综合考量环境与区位两方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地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此外,政府和官方机构可以通过传媒或是自身宣传积极引导休闲度假的意识,使真正的休闲度假旅游不仅是深入民众的心,也要深入一些投资者、建设者的心,这样才可以使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真正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改善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交通状况,完善交通网络,充分结合当地的先天条件,将相应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完善起来,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长足发展。其次,提高接待能力,改善设施设备,将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一些陈旧设施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满足现代度假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使度假者充分感受到放松和休闲,以度假者的满意度来衡量该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水平程度。

(三)弥补季节性不平衡,加强营销力度。

休闲度假旅游区淡旺季突出,可以体现出该休闲度假区的优势和特色季节。因此在充分考量将淡旺季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应该通过一些管理措施,例如淡季提出一些对度假者优惠的套餐或服务来缩小季节差异。在特色月份则着重推出相应的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吸引大批的度假者。同时,加强营销力度,例如可以向度假者推荐该区淡季的优惠项目,将旺季与淡季进行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地缩小季节差异。

(四)展现当地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休闲度假旅游区应该结合本区个性特色,准确定位,充分利用该区的特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突出该区的特色文化内涵,根据当地的地理、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因素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提升内涵,塑造出本区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主体形象,形成特色持久、别具一格、独特创新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经济以及其他各领域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也需要跟上国际步伐。实现旅游产业全面绿色转型,把我国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美丽中国生态旅游的新范例。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久居喧嚣闹市的城里人到此一游,可以一洗烦嚣,陶冶性情,使身心得到调养。我这次的实践主要是当了回小导游,当导游当然先要了解xx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xx生态村位于xx岛中北部,于1969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成,总面积3671亩,人口753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集农、工、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投资规模达1.2亿元。

昔日一片荒凉的沉寂小村,如今是既具城市风光,又有田园诗意,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碧波锦鳞鳖蟹嬉水,大棚喷灌一派风光,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绿茵深处健身苑之间,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自1984年以来该村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村”,95年又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联合国在土耳其授于“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千禧年之际,xx生态村隆重推出“农家游”旅游项目,让游客“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做一天真正的xx人,享一回有趣的“农家乐”。

目前,xx村共有28家接待农户,其中4家为aaa级,15家为aa级,“农家乐”上了新的台阶。在领略田园风光之际,亦有观赏斗鸡、鱼鹰表演,到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

xx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xx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

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xx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xx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

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

“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

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

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

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xx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xx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xx的大开发、大开放,xx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

这四个发展阶段看,休闲农业发展正在经历五个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可以说,我国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具备了空前的优势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少地方党委政府不仅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把它作为为城乡居民创造文明健康的休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成一项公共性、公益性的事业,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山东省东营市为不断拓宽休闲农业的路子,采用创新帮扶机制,仅区、镇已为南二路休闲村投入三网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休闲观光项目扶持资金300多万元,促进了休闲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年年底预计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农业生态旅游占全村收入的一半以上。基本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五、一”“。

十、一”长假和双休日,旅游休闲活动逐渐兴起,岚济公路、104国道、津沪铁路、京福高速贯穿全境,交通极为方便,今后渔区休假旅游将是节假日的一个重要去处;其三,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市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方向列入水产业“十五”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让淡水养殖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并共同发展。

加快休闲农业建设的步伐。山东省济宁市规划建设包括兖州农技园、泗水圣源山庄在内的40个休闲观光示范点区,推出5条精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可达1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亿元。

5、休假增多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假日114天,这为城乡居民增加休闲消费创造了重要条件。去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5%。

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就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计划从2010年开始,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出一批示范县(镇)、示范村(企业),制发一张全国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产品地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乡村休闲度假指南。

全国发展红色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容,以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红色文化”,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2.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3.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发展乡村旅游宣传标语

一、古朴游仙,灵秀水乡。

二、好山好水,醉美游仙。

三、巴蜀灵秀地,绵阳金三角。

四、好一道山水风光,好一派古镇风韵。

五、无限风光,旅游圣地。

六、最勇冠两江,美胜成渝西,游跃三国城,仙人不思凡。

七、修身养性,当蜀游仙。

八、身在游仙,我心悠然。

九、富乐同“游”,逍遥成“仙”。

十、游人间仙境,品巴风蜀韵。

十一、钟灵毓秀融古今自游自在,养生仙境。

十二、寄情山水间,揽胜到游仙。

十三、走遍千山万水,还是游仙区最美。

十四、万顷游仙水贴天,不爱百度爱游仙。

十五、悠然东方味,风情醉古镇。

十六、游仙区旅游,给心灵放个假。

十七、游仙千古情,怎不忆江南。

十八、梦里水乡,诗画游仙区。

十九、美梦落地的良辰之地。

二十、游仙区旅游,让你触碰古与今的连接点。

二十一、那一刻的幸福,那一刻的梦。

二十二、远离都市,还您一颗纯净的心。

二十三、回归自然生态,度假休闲享人生。

二十五、三国很近,游仙不远。

二十六、三国写意画卷,千年山水游仙。

二十七、梦起三国,桃醉天下。

二十八、星梦落地,良辰美景。

二十九、快乐中国行,醉美游仙风。

三十、天上人间,醉爱游仙。

三十一、梦寻三国故地,情醉游仙山水。

三十二、巴蜀好山水,动感新游仙。

三十三、游仙区,给你一个绿韵怡人的家。

三十四、上山下乡梦田园,乐享科技醉游仙。

三十五、不做游人,做游仙画里游仙,诗里脱俗。

三十六、桃花传神韵,游仙聚知音。

三十七、读三国,论科技,品富乐,赏游仙。

三十八、游美丽游仙,赏花乡山水。

三十九、夜漫烟花,古居新梦。

四十、山水游仙,快乐无边。

四十一、静河赏翠,望云浮生。

四十二、乡“游”胜地,山水“仙”境。

四十三、游仙区,遗梦千年。

四十四、三国故地,生态绿城,巴蜀仙境。

四十五、游闲逍遥,一步当仙。

四十六、城载梦想,湖秀天下。

四十七、畅游三国村,游仙一梦真。

四十八、夜魅繁华望,长河数千年。

四十九、花舞金秋,乡约游仙。

五十、走进历史长廊,铺开山水画卷,见证非凡游仙。

五十一、醉身游仙区,梦回千古江南。

五十二、天生山水之美,地造人文之盛。

五十三、诗里画里梦里,游山游水游仙。

五十四、社戏游仙,自然脱俗。

五十五、灵性沐浴自然,身心倍享奢华。

五十六、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水。

五十七、书水乡灵秀,绘古今繁华。

五十八、蜀来蜀去,还是游仙。

五十九、游富乐游仙,品耕读文化。

六十、圣地之光,天下任我游。

六十一、三国蜀汉城,幸福新游仙。

六十二、一城山水韵,满眼桃花情。

六十三、若道游仙美如画,愿君巧成画中人。

六十四、纵览三国秀丽景、尽享游仙四季情。

六十五、旅游仙境,修身养性。

六十六、人文休闲,乐动游仙。

六十七、游仙区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情。

六十八、来游仙,仙游心驰醉美三国,神往魅力游仙。

六十九、古色三国,金色田园,绿色游仙。

七十、古今有游仙,客来梦中游。

七十一、生态最美,乡村最亲,科技最新,三国故地,魅力游仙。

七十二、大山大水,游我游仙。

七十三、游仙区旅游:绿色山旅,自由旅行。

七十四、宝地一游,天外飞仙。

七十五、三国经典美地,东方魅力游仙。

全国发展红色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月至**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

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的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09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乡村体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协调研要求,对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现将我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及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委员汇报如下: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加快体育场地基础建设步伐,为全民健身工作奠定牢固基础。创新发展思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163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61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市政府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全市中心城区规划体育用地45.72公顷,15个乡镇规划体育用地60公顷。

二是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以省、市体彩公益金投入为主渠道,市政府注入配套资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378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普及。

三是扎实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省全面直管这个机遇,加快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了市体育文化中心,预算投资6亿元,实际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310亩,包括主体育场、综合办公楼、篮球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会议中心等设施。目前,整个工程进入验收阶段。近三年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共完成新型农民体育工程140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7个,健身路径30条,健身步道3万余米。借力百城提质工程,围绕打造“10分钟”健身圈,利用城市公园、游园、绿地广场安装健身器材90余处。持续发力,提升体育健身设施,争取省资金500万,政府配套500万元,在万汇城三期以东、新华书店以北建设市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已基本完成选址、规划、论证、征地等前期工作,另外为解决城区健身设施不均衡问题,在煤山公园建设市老年体育公园。建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对于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制度。先后出台了《xx市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标准》、《xx市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全市体育场地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紧紧围绕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以省全民健身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等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促进民间特色体育蓬勃发展。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企业、学校利用五月“全民健身月”,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元旦、春节、老人节,开展富有当地民俗和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村、居委会和社区,年参与群众40万人次,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群众体育格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积极支持教育系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保障16多万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优秀达标率21.65%,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xx中心校大力普及花样跳绳活动,多次参加全国性花样跳绳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我市体育工作知名度。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协会融资,近三年坚持开展“中睿速递杯”全国冬泳邀请赛、“河滨公园杯”全省摩托车越野赛、市文明单位篮球赛、“江山杯”篮球邀请赛、市老年门球值班赛、“xx农商银行杯”乒乓球邀请赛,逐渐形成了在全国、全省和当地叫得响的六大体育活动品牌。先后承办省品牌赛事“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全省健身气功站点总决赛,中美男篮对抗赛,“龙府杯”全国大学生男篮邀请赛,“戴尔建生杯”友好城市羽毛球邀请赛,全省“公仆杯”乒乓球赛等重大赛事。三是举全市之力组织市第xx届运动会,引领公共体育新气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历时x年成功举办第xx届运动会,实现了“隆重、热烈、精彩、节俭、圆满”的办会目标;省体育局局长、市四大班子领导、市拔尖人才以及来自全市的113个参赛代表团、文体表演参演人员等2万多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项目设置、参加人员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开幕式受到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赞扬。四是组织参加省第xx届运动会和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增强我市体育工作影响力。我市代表团总积分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5,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是十个直管县(市)中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县(市),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0月23日,在夏邑县政府会议中心,我局作为省体育系统的代表,在全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得到了省体育局和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五是开展机关干部系列体育活动,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我市举办科级干部篮球、乒乓球、登山、自行车、健步走等体育活动,处级干部100余人次登顶九峰山,科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参加了篮球、自行车、健步走等系列活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近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2017年再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一等奖、全民健身评价体系考评位居十个直管县第一。2018年9月,我市积极申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第一阶段申报材料已上报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待国家体育总局测评标准出台后,我局将严格按照测评标准准备创建条件,力争完成创建任务。

一是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优势,不断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16年修订出台《xx体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组织场地建设、开展健身活动、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相关单位给予补助。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的健身热情。二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体育专干,各行政村、社区设置文体协管员。

将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狠抓业余训练工作,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继续加大投入,科学指导,让体育活动、体育组织和体育服务达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要求,为健康汝州建设、为新时期xx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