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2 03:27:54 作者:梦幻泡 活动 最新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动物的喜欢。

3、愿意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头饰 《小白兔借尾巴》课件。

活动重点: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语气学习动物的对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想不想见一下啊?

2、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回答,并模仿动物做动作。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依次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提问并出示图片一:

(1)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幼儿可随意说出故事中的情节)

(2)小白兔先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没有?为什么?(做睡觉姿势)

2、出示图片二并提问:

(1)小白兔又向谁借尾巴?(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

(2)为什么没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3、出示第三、四图片,依次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动物尾巴的作用。

4、出示最后一副图,提问:

小白兔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妈妈和它说什么了?(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逃命)。

三、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相应动物对话场景)。

1、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动物会怎么办?(引导幼儿明白助人必须量力而行的道理)。

2、小白兔向别人借尾巴的行为对不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四、游戏:比尾巴大赛

引导幼儿学会互相交流,并能简单说出动物的尾巴特征和用途。

1、师出示小松鼠:我是小松鼠,我先来说说:我的尾巴长长的,粗粗的,可以用来当被子,天冷的时候盖着好暖和。我的尾巴还可以当降落伞,这样我从树上跳下来就能保持身体平衡。)引导幼儿说出小狐狸、小红马、袋鼠、绵羊尾巴的用途。

2、教师出示更多动物图片,了解不同尾巴的作用;(小猴、燕子、)

师:动物的尾巴各式各样,尾巴对于他们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拽他们的尾巴,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五、情景表演。

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要求幼儿将小动物的语气,动作表现出来。

六、欣赏歌曲《小兔子乖乖》一起结束今天的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二

1.启发幼儿体会小老鼠想吃苹果的心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并将自己的想象用“要是我像**一样会**就好了”的句式表达出来。

3.感受小老鼠和海狮的珍贵友情和合作精神。

1.多媒体课件“想吃苹果的小老鼠”

2.幼儿人手一幅有留白的故事连环画。

一、出示绘本的封面,引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吗?

2.这棵苹果树长得太高了?小老鼠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幼儿讨论)

3.小朋友们想的办法可真好,那故事里的小老鼠,它又会怎么做呢?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二、在悬念中出示四张图片,引导幼儿通过想象讲述故事。

2.出示犀牛吃苹果的图片。(学说重点句:要是我像犀牛一样会撞树就好了!)

三、让幼儿通过想象将自己想法在留白的图片上画出来并用重点句式“要是我像**一样会**就好了”的句式表达出来。

1.大家猜猜,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摘苹果吃?

2.拿起你们的笔和绘本册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3.鼠小弟又是学大象,又是学长颈鹿、学袋鼠和犀牛,(根据孩子们的回

答)它经过了这么多努力,有没有成功?唉,可怜的小老鼠,努力了这么久还是没吃到苹果,好着急哦!

四、出示最后两张图片,引导幼儿体验海狮与鼠小弟合作的快乐。

五、完整讲述绘本并给这个绘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1.和孩子们一起完整讲述绘本。

2.提问幼儿,你们喜欢这个绘本中的谁?为什么?引导幼儿知道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三

认知目标

知道一棵树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技能目标

了解植物对人类、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热爱植物的情感

知道一棵树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活动难点了解植物对人类、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提问:故事中有谁?小蜜蜂采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吗?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树公公、梨花姐姐、树叶哥哥、树干大叔)2、教具演示,串讲故事,启发幼儿说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进一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蜜蜂采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吗?在什么地方采到的?

(采到了,在梨花上采到的`。)

(2)梨花为什么开的又香又美丽、(树叶哥哥每天用阳光和水分制造成养料送给梨花,所以梨花开的又香又美丽。)

(3)小朋友能摘梨花吗?

(不能。要爱护树木)

(4)梨树怎样才能结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农叔叔给梨树浇水、施肥、捉虫、梨树才能结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后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四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五、网络资源链接: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五

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2、体会散文诗重复变化,均衡完整的结构,能根据图一学习创编散文诗。

3、理解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等描述色彩的词语的含义,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 1、活动挂图、配乐用的音乐。

2、幼儿操作图书(关于秋天的段落)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1、游戏“鸟窝窝”组织幼儿坐好。

2、引入、出示小兔及其房子,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3、熟悉春天段落的内容,理解结构,感受并学习关键词语。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有关春天的段落。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内容(2)教师朗诵第二遍以后,再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绿油油”“藏”等词语,并带领幼儿学习原文中的诗句。与此同时,挪动挂图,提示幼儿。

(3)教师结合挂图朗诵第三遍。

(4)师幼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3 遍。

4、集体创编有关夏天的诗句。

(1)交流夏天时房子发生的变化。

(2)出示有关夏天诗句的挂图,幼儿自由看图创编。

(3)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完整的有关夏天的段落。

(4)引导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3 遍。

(5)配乐朗诵第二、三段,结合挂图。

5、鼓励个别幼儿创编有关秋天的段落。

(1)发给幼儿图书,幼儿仔细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讲到果子的颜色时,帮助幼儿用“金灿灿”来形容)。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创编结果,师幼倾听并学习。

(3)总结幼儿创编的诗句,并引导幼儿组成完整的段落。

(4)结合挂图,师幼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不同的关于秋天段落的诗句。

6、结束活动。

(1)给诗歌取题目。

(2)欣赏散文诗最后一段。

师: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日子过得真快乐。

7、延伸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变色的房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

一、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变色的房子》这个故事来自于大班语言上册《丰收的秋天》中的第五个活动。该故事中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猪、小鸟等动物,讲述了小猪想给自己的新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争取朋友们意见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特征。由于教材上安排的是早期阅读和看图说话的形式,但是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有所欠缺,根据这种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改早期阅读为故事为主的语言综合课,既有故事、又有讲述、还有表演,让幼儿在观察、思考、提问、讨论、表演中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及特征,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与《纲要》中“鼓励幼儿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相吻合。

(二)班级幼儿情况 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纲要》中所要体现的。我班幼儿年龄在四岁半左右,对颜色、表演极富兴趣的时期,对于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总是津津乐道,还不时的总喜欢卖弄自己,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在《变色的房子》这个故事中,通过观察、讨论、表演等方法感受四季的颜色变化,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设计意图,这次活动确定为四个目标:

1、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猪征询朋友意见的过程,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清楚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提高幼儿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3、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春、夏、秋、冬,并尝试说话。

4、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中提到: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清楚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提高幼儿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因此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的理念。

因为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观察图片也是丢三落四,所以确定活动的难点是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猪征询朋友意见的过程,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春、夏、秋、冬,并尝试说话。这也是《纲要》中所提出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要求体现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在活动中,主要以观察发现法、谈话法、游戏表演法三个方法为主。

在活动的开始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中,采用的是观察发现法。

在了解故事内容时所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谈话法。

游戏表演法是要幼儿戴上头饰扮角色,演情节,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

此外还应用了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散文诗《变色的房子》 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它把种子拌在泥浆里,刷在房子上。

春天,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房子藏在绿叶中,狐狸看不见。

夏天,小树开花了,红艳艳的,房子藏在花丛中,灰狼看不见。

秋天,小树结果了,金灿灿的,房子藏在果子中,老虎看不见。

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日子过得真快乐。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八篇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六

1、幼儿能观察理解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改编故事的兴趣。

2、体验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感受,学会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表达。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份;

3、多媒体(幻灯片)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谁?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

2、看了图片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结伴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你们讲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有可能发生,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

1、看幻灯片(一半故事内容):

(1)看到些什么?还有吗?

(2)刚才你们都说狐狸偷了蛋糕,谁来找一找这幅图片!

(3)看到狐狸拿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会怎么样?

(4)理解、区别“偷”和“抢”。

2、狐狸抢蛋糕干什么?为什么不自己吃而送给老虎呢?老虎狼吞虎咽吃完了蛋糕,伸出了大拇指怎么表扬狐狸的?(哪个小朋友来做一做!)

3、老虎表扬了狐狸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4、听听老虎说了什么!(放录音)原来老虎要吃第二块蛋糕!

(1)明明是抢来的蛋糕却说是自己做的,为什么呢?

(2)狐狸听了怎么样?(刚才还是得意扬扬的,现在怎么样了呢?)

(3)这可怎么办呀?你们猜猜接下去狐狸会怎么样?(幼儿猜测)

(4)这个故事就藏在后面的小图书里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找一找好吗?

三、自主阅读小图书:

1、老虎拿到第二块蛋糕后怎么样了?

2、从哪里看出蛋糕很难吃?

3、老虎越吃越生气,越吃越生气,最后怎么样了?(感受火冒三丈。)

4、这只狐狸真是自作自受、得到了该得的报应。可我有个问题,它的两个蛋糕都是从小动物那里抢的,为什么第一个好吃,第二个难吃呢?出示第二次抢蛋糕图片:蛋糕被抢走了,小动物们怎么都在笑?(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5、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完整欣赏

1、老师完整讲述故事(边看幻灯片边听故事。)

2、我刚才在想,要是狐狸没有抢到第二块蛋糕那结局会怎么样呢?(请几幼儿讲讲。)

3、对于这个不同的结局我们可以到区域活动中再去想一想、编一编,编一个不同的《第二块蛋糕》。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目标也基本达成。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想象、猜测,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了故事的趣味性。但从各个环节看,还有些不足,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还有些不够,没有满足大多孩子的表达欲望。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七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材料准备:ppt课件、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

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八

1、启发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1、鹅、刺猬、鸭子、蝴蝶贴绒教具

2、在分区中投放万花筒若干个

2、组织幼儿讨论

(1)为什么说世界象个万花筒?

(2)诗中提到的“就像爷爷那样,眼睛一戴,哈!什么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3)诗中提到哪些问题你可以解答?

3、鼓励幼儿带着诗中的问题回家问父母或其他人,并把答案告诉大家。最后在完整地朗诵一遍诗歌。

我觉得诗歌欣赏不单单是让孩子们欣赏,更是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融入到诗歌中,并尝试对诗歌进行一个简单的创编。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注意不要再犯同样的问题。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九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分清儿歌里的平翘舌音。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3.通过回忆打造小树林的过往,学会保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

1.打造小树林的过程实录图片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小树林打造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小树林的打造过程。

师:这两张图片是哪里?是同一个地方吗?

师:小树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都是谁来帮助我们的小树林变得这么美丽呢?

(引导幼儿回忆打造小树林的过程)

二、中间部分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师:你听到儿歌里的树林怎么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展示树林变化过程的图片。)

3.根据图片学习儿歌《树林你好》。

(1)师:小树林里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2)师:有哪些人来帮助小树林,让它变得更美丽呢?

(3)师:我们在小树林里做了些什么来让它变得更美丽的呢?

(4)师:现在的小树林变得怎么样了?你觉得小朋友在小树林里玩游戏的话会怎样?

(5)师:小树林和之前相比,增加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6)师:除了吊床、滑梯和木屋,小树林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大自然朋友呢?

(7)师:那这么美丽、有趣的小树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

(8)师: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做为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见到客人要说(你好),是的,那见到美丽的新小树林,我们也要说(树林,你好),现在你们来猜一猜,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什么呢?(《树林,你好》)

(9)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完整地朗诵一下吧!

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师:这是我们一起打造的新小树林,所以我们朗诵这首儿歌时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形容一下自己的感情,如激动、自豪等)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朗诵一下《树林,你好》吧!

5.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朗诵兴趣。

(1)教师抽掉部分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诵。

三、结束部分

师:刚刚儿歌的结尾说:大家都要保护好,那我们怎么做才可以保护好我们的新小树林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保护小树林的方法。)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了好多来保护小树林的方法,那下次我们就来一起试一试吧!

儿歌:树林,你好

小树林里脏兮兮,

大家都来做整理。

一起捡走小叶子,

再来种下小种子。

小树林里好有趣,

吊床滑梯和木屋。

小花小草和小鸟。

树林你好,树林你好,

大家都来保护好。

大班语言活动我长大了教案篇十

1、比较中、英、日三国文字,初步区分他们的'异同,了解汉字的主要特点。

2、认识自己的名字,激发学习汉字的愿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自备姓名卡片和汉字卡片,教师准备中、英、日三种文字卡片极其录音。

1、让幼儿从三种不同的文字卡片中选出汉字。

2、在黑板上展示三张用不同语言书写的“中国”、“幼儿园”、“小朋友”文字卡片,让幼儿找出英文和日文卡片。

3、再分别出示用中文、英文和日文书写的上述词语,并把卡片一一对应放在相关的卡片下,和幼儿一起进一步分辨三国文字在字形上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也可用录音带),让幼儿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语言,进而突出汉字的字形和读音特点。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姓名,并与幼儿一起点数这张姓名卡片的笔画,让幼儿了解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5、让每个幼儿取出自己的姓名卡片,点数笔画,以加深对汉字的笔画印象。随后小组同伴互相辨认姓名,寻找姓名中的相同汉字。

6、在自带的汉字卡片中辨认自己熟悉的汉字,并要求幼儿分别取出一个笔画最多和最少的汉字,贴在“有趣的汉字栏”中。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