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8 10:34:20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 2023年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篇一

第一次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使我感慨万千。我想:班主任不好当,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作为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要在个过程,即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总之是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除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科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一个看似细小,实质重大的因素,即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班干部不偏袒,对劣等生不歧视,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班干部犯错误,一样受到批评教育,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全体学生听其、信其道,言听计从,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护。

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班主任自身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研教学方面的事。

总之,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篇二

作为一名刚以"人民教师"的身份踏进校园的青年教师,我的内心充满抱负,充满爱与希望。班主任工作是对新青年教师的磨砺,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我也在担负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有待进步之处。《致青年班主任》一书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使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积累起的,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要想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更应该立足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稳扎稳打。

"教育无小事,小事蕴大理",教育对细节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都说教书育人,而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教育发生在平常的堂上,发生在主题班会上,发生在学生平时的嬉戏打闹中,发生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活动中……在校园生活的每一天中,都有升旗、上、做早操、晨读、用餐等琐碎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句脱口而出的粗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之处。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个细节,十分细微的事情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发生很大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从而动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动摇他们的纯真的心灵。忽略了这些,就是忽略了教育者的职责。教育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抓住每个教育的契机,引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前进,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的言行中的表现,传递的是他内心对人事的看法,是过去的某些经历保存在其潜意识中,从而影响其对自身和他人的判断。当我们通过细节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吗?我相信还有比这更有效更温和的方式。一般说,行为表现不好的学生,情感系统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它的根是情感匮乏。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但是我们可以言传身教,影响一个人。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方法不当,用难听的话语批评辱骂学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学生心灵中的情感匮乏,那么老师的教育很可能会起到教育的反作用。在学生的意识中,则是"在老师眼里我有很多缺点"、"老师认为我做的都是错的",这会使对方本能地在心中建立防御机制,更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唤醒孩子、影响孩子的前提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愿意亲近老师的时候,自然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

与孩子建立亲密感,尤其是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容易惹怒老师的学生建立亲密感,并不是一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尝试改变自身对孩子的认知,认定孩子的本性并不坏,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与孩子的交谈时,也要调整与孩子的谈话方式,把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换为与朋友之间的谈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剖析问题,从根本问题击中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打开心扉,从内心信服你,(fsir)这样你的循循善诱才起到作用。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当学生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大喊大叫、扰乱堂、暴力)获得他人的目光。在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我认为,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能够感知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发自内心对学生的不愉快经历有同情之心。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味指责学生所犯的错误或者一些不恰的言行,而是和学生一同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找到唤醒学生能量的方法。与学生相处,更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假惺惺、敷衍行事,学生必定也不会与你真心相对,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就会收到他人同样的回馈。只有真诚地教育,才能收获学生的真心;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学生。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渴望关心、渴求尊重。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周围人的行为习惯都会令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带重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事入手,观察学生、关心学生、研究学生。正是由生活、学习中一小事的积累,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态度。从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当中,教师应当迅速捕捉并准确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经过短时间深思熟虑的决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可以说,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往往就是一个老师竭力寻找的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关注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把这些"小事"一一地串起就是教育的"大事"正确的引导和适时地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生活无小事,教育无小事!同时,教师也要严以律己,即使细微之处也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以自己的榜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篇三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篇四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习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习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习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篇五

段惠民老师在一个小乡村从教,然而却在“小”地方成就了“大”事业,用他的话说:“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是一棵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小草,是生活、成长在乡村僻野、渠旁沟沿,常常被人践踏的小草,有时还难免生活、成长在污水横流、滋漫的下水道旁,饱尝恶臭、足嗅酸馊的小草。”在这样一个小地方,段惠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认真总结成就了一番事业。读他的《做智慧班主任》,更是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段老师是个有心人,他特别关注细节,懂得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了做好教育工作,他阅读了《论语》、《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等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他还坚持每天读《教师之友》、《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教育报刊。除了读书他还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他发现:一棵小树弯折了,种树人会给他打上“绷带”,然后经常来看看小树,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小树重新绷带。就这样三番五次,直到小树的伤口彻底愈合了,长粗了,强壮了,再也不会弯折了。受到种树人的启发,他想到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麻烦。在学生努力几天,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将泄气还未泄气时,他就会像种树人再次给受伤的小树打绷带一样,再次出现,给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他向驯兽师讨教的“不相容法则”:看见做不希望做的动作,转身走开,假装没看见;看见喜欢做的动作,扔肉,强化这个动作,以及“鲸鱼哲学反应”:发现别人做的正确的事情,及时加以鼓励。这两条理论在我们日常教育学生中显得很重要。鼓励、激励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做一个智慧班主任就要处处留心生活。段老师甚至在生活中逐渐悟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之后,创造出了他的名言“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可。

段老师在讲座中指出: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才能更快地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但是,学习他人,并不是把他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机械地搬运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理念、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去悟,悟所学先进经验背后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内涵。段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如:带学生去北京,看天安门、爬长城,他希望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亲身体会祖国母亲的伟大,不仅爱天安门,爱首都,还要爱人民。而回来之后,组织“给照片起名字”的主题班会,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或许比老师在班里要求学生写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号召学生要爱国、爱人民的说教更有效果。

段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告诉我们: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当我们真心爱学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是可爱的。当我们真心爱学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困难的工作。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就会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育人的幸福。段老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做老师的,没有能力断定学生的未来,做智慧班主任就要懂得爱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学生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当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育他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只有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怎么解决问题;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学生,不把自己神圣化,有一颗学生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尤其当学生犯错时。理解学生才是我们真正教育学生的开始。仔细想想,现在学生身上很多优点,我们当初做学生时没有,但是现在学生犯的一些小错误,我们做学生时也常常有。老师有了一颗学生心,往往容易宽容学生。宽容学生是老师的一种美德,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段老师的讲座幽默风趣,他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自信和名师的魅力,简直是一本无字的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段老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爱事业,对学生的真挚情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不在于他本人的地位和处所,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头脑。段老师的讲座用了整整一天来讲,但是在结束时他依然激情澎湃!诙谐幽默!使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为之感动,不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最后,我用段老师的话来结束我的感受:“学习是要借鉴他人的智慧去生发自己的思想”,今后就让我们用心、用爱、用智慧去温暖、滋养与浇灌这一棵棵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因为有了学生,我们老师的生命和事业才有了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