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层综治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时间:2023-10-24 20:49:38 作者:紫薇儿 心得体会 专业基层综治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的行为。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职业的工作心得文选,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聆听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又再次拜读了李林森先进事迹材料,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触颇深,李林森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如何做一名真正组工干部。记得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聚集前来缅怀李林森同志呢?为什么李林森的事迹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答案只有一个:李林森同志虽然走了,但是他还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他那做人做事的风格,他那坚持原则、忘我工作的品行,他那面临抉择,毅然舍小我、为大我的情怀,等等方面无不令人敬佩万分,“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燃尽生命写忠诚,山河无不垂泪;锐意创新,情牵百姓,呕心沥血铸党魂,万民有口皆碑。”这是李林森同志的挽联,也是其一生德行的真实写照,表达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感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林森担任宣汉县副县长兼五宝镇党委书记时,带领全镇抗洪救灾,因为过度劳累,几次在救灾重建现场晕倒;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他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呕心沥血,发挥着最后的余热;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为惦念的仍旧是党的事业,在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后,才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向达州市领导发出最后的短信:“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李林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忠诚的力量。“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这是李林森留给组工干部的肺腑之言,是一种要求,一种操守,更是一种精神财富。李林森的一生,始终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切言行的源泉。

的道德观,把是否对百姓有益作为衡量道德是否高尚的标准,也为所有组工干部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准则。

有人说,决定人一生的有有三种境界,高度、宽度和长度。高度代表信念与职守。宽度代表视野与胸怀。长度代表生命与时间。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可能很短,但生命的宽度和容积却可以拉伸得很宽、很大。李林森短暂但精彩的人生演绎,验证了这一点。李林森用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书写了人生的“长度”;用其无私奉献、勤政为民、求实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彰显了生命的“宽度”;用其对党和事业忠诚和公道正派、忠诚厚道的人品构筑了生命的“高度”。李林森的事迹让人感慨万千的同时,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与李林森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当官总喜欢追名逐利,老是把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斤斤计较。甚至象文强这样的官员因未如愿被提拔而牢骚不段,抱怨组织,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腐败,最终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而李林森用忠诚写就的“生命宽度和容积”恰恰值得这类干部深学。还有现在的一些年轻干部上班就想着找个舒适的位置,满足于往大城市挤、往好单位去、往好岗位去。不理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分外香的道理。

李林森放弃当检察官的优越地位,选择去当村官,那是因为他心中有干事创业理想,他更愿意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而基层就是他的理想的天地。事实证明,李林森虽然失去了在外人看来优越的岗位,但他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事业。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组织部长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用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的信念和感恩情怀,铸就了一座无愧于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时代丰碑。“我们党90年来的历程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李林森一样优秀党员的不懈奋斗,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坚信,会有千千万万个李林森站出来,为我们伟大的事业继续努力奋斗。”爱人者人恒爱之,李林森同志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与百姓同在,为组工干部所铭记,他的精神不灭,生命不朽!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我们的感情,更是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族坑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仿佛是鲜活的,把我们与这个陌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上面这段话不是在写散文,而是我们这几天的真实感受,离开族坑村,我们都被"掏空了",人回到北京,心却留在了那里。群众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我们又怎能不对群众充满感情?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

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04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

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教学。

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

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两天来,我参加了入党培训,本着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努力为入党做好思想准备、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悉心聆听了老师的讲课,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性质、组织制度、指导思想、最终目标、现阶段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课程,使我对党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自己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体会、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党的本质、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通过党课学习我意识到我之前对党的了解是局限的、片面的,现在我才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她伟大的历史、崇高的理想以及艰巨的任务,同时老师精彩的讲解、对党的热诚和忠贞也深深得感染了我,通过这次党课的洗礼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刻的领会了将“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因此,我们共产党员都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胜利完成我们的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通过这次对党的十七大主题思想报告的学习,认识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下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新修改的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坚持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党章的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论断、奋斗目标、“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些成熟制度写入了党章。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3月,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励政策。这些政策涉及用人导向、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等多个方面,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真切的感受到了组织上对我们的关心。各地各单位如何结合实际,更好的贯彻落实《意见》出台的政策,对此,我有一些想法。

一是及时进行学习传达。各地各单位要及时进行学习传达,组成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落实具体办法。

二是细化激励关爱措施。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建设,选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同时,进一步夯实基层财力保障,落实乡镇(街道)干部待遇保障,保证乡镇(街道)均有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等,满足干部职工正常生活办公。

三是加强部门之间联动。组织部门要加大与编制、财政、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定期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积极选树一批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的优秀乡镇(街道)干部,激励全区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下基层“百村调研”活动,让我对基层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二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族坑村小学共有学生58名,包括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到镇上中心小学学习。据当地一青年老师回忆,他当年也是在族坑小学上学,师范毕业后回村任教,当年小学一到五年级全有,每个班有70-80个学生,比现在整个学校的人都多。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计划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现在普遍一家一个孩子,个别家庭会生两个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转移,部分学生随父母搬迁至打工地或当地县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生去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此外,优秀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镇里抢村里的,县里抢镇里的,市里抢县里的”。小学生源的减少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降低学校所得经费,教学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长安区科级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合近期的培训内容和____在中央党校秋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的要求,我有以下三方面认识和体悟:

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____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坚持用__新时代__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对_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树牢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要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七种能力”中提到的群众工作能力,__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都时刻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落实到自身实际工作,我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入了解老干部所喜所忧所盼,及时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六联六送六必看”制度和定点医院就医“五优先”制度,不断提高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严于律己,不断强化责任担当。____要求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在工作中,我将做到知行合一,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为建设美好新长安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5月22日-2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作为第四团第四组的一名成员,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族坑村开展调研工作。在一周的调研时间里,我与第四组的其他5位同志一起,驻村入户,走访慰问,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的统一要求,围绕“三农”有关问题,解民情,察民意,探民心,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交朋友,获取了宝贵的调研资料,也经历了难得的心灵锤炼。这次下基层农村调研实践活动,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体会,现从三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立足现实,把“三农”问题继续摆在战略基础地位。

“三农”问题为何一直这么重要?因为农业仍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仍占有最广大的国土面积,农民仍是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又因为即使在已经开始迈步走入“”的今天,无论农业、农村还是农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也亲身感受到了。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民难,最难在增收。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农民的收入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族坑村的情况看,对绝大多数农户而言,家庭经营收入的来源是种植水稻、脐橙和养殖畜禽。种水稻,只能保证温饱,在增收方面的贡献很小。种脐橙,是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和大多数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第三,农村教育为何两难?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次调研中,最感动我们的恰恰也是孩子。当听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我们欣慰,但转而见到年久破旧的校园,我们又不禁嗟叹;当发现孩子们在“小白老师”的课堂上十分活跃,我们开心,但转而探访一个孩子的家,看到一间不属于他们家的旧屋,一桌简单且缺乏营养的饭菜,一对年老体病的老人,以及一个与白天在学校截然不同的男孩儿,我们又不禁心酸。特别是那一晚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面对他们反映出的农村教育两难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尚未巩固的农村教育体系内,却和城市一样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这是农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镇上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将村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集中到镇中心校继续学习,这本是好事,但上学地点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政府补贴孩子生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因为有了上面的问题,所以作为国家基础的农业、农村、农民都还不稳固,必须把“三农”继续放在战略基础的地位来对待。短短一周,我没有给上面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但我有了继续寻找下去的决心。同时,我也明白了,绝不能离开“三农”谈“三农”,只有返回农村,回到农民身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最后,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都处在剧烈的大变动之中。越是变动,越要找到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这样才不致迷失。这股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最深厚的感情,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应对一切变动,迎接所有挑战。与人民群众相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在去族坑村的路上,我心里也忐忑过,不知见了那些陌生的农民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见面后,握一下手,敬一根烟,我得到的是一脸憨厚的微笑,换来的是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转眼间,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

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xx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反对空口无凭,本本主义。我们年轻干部最缺少的是经验。在缺少足够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最容易犯的是两种错误:一是空口无凭。张嘴就说话,什么都敢说,这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但如果说的内容没有事实作为基础,没有认真的思考和论证作为依据,空口说白话,就要不得了。特别是在对群众说话、为群众制订政策的时候,尤其要反对空口无凭,因为它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二是本本主义。喜欢说书上怎么怎么写的,领导怎么怎么指示的,文件上怎么怎么规定的,唯独不愿说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当然,这不是说书上的话、领导的话、文件上的话不能说,我们的工作要以书上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避免漫无目的,主观臆测。调查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做好很难。这里面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态度问题。漫无目的就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到农村,满眼全是没见过的新鲜事儿,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最后在脑袋里什么都没留下。调查研究首先得目的明确,你要了解什么,寻找什么,获得什么,挖掘什么,都要事先准备提纲,按照提纲,按图索骥,才能得到需要的资料。拿稀罕当宝贝,是调查研究最容易犯的错误。即使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

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三十几年的国资、国企改革历程已充分证明,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并符合当时的国情,并要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无论是承包制的大放异彩,还是两步利改税的失败结局,无论是国资局的先立后撤,还是国资委的破茧而出,都是或应或悖当时国情而必然要出现的。今天,我们的国资监管成效显著,但深层次问题也越发突出,下一步的改革怎样走、向哪里走,答案同样要在国情里面去找。“三农”问题看似与国资监管工作无甚关联,但实际上它是我们出台政策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工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处在高端和前沿地位的国有企业,必然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承接农业的转型,引导和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时候,对此给予足够的考虑。又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发,国有经济在其中的布局和发展也需要提前谋划,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国资监管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大局,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党执政基础的稳固,更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所赚的每一分钱,都应该为增进人民群众的福利而有所贡献,当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坚持深入基层,把调查研究当作开展国资监管工作的“必修课”。中国的国资监管工作没有先例可循,外国更没给我们提供可以照搬的模式。要做好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事业,实践是我们唯一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许多,但其中调查研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对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人员来说,加强调查研究有着特殊的必要性:一是国资监管事业极具探索性、挑战性,在实践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和问题出现,我们要及时做好应对,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实践资料,特别是一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情况,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做调查研究,就要放下身段,到企业去,尤其是要到基层企业去,到生产经营的一线去。这是因为,基层的情况是最原汁原味的,问题是最直接的,经验也是最鲜活的。在机关工作主要是掌握面上的情况,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主要是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两相结合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制定的政策措施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想见,一支具有良好调查研究工作习惯和能力、掌握有效调查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的干部队伍,对于提高国资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而言,深入企业基层,还能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感情,培养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事业的责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基层综治心得体会

第一段:基层综治的背景介绍(200字)。

在当今社会,基层综治作为一种治理模式,逐渐展现出其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前景。基层综治是指在基层社区中,通过各种人员和资源的整合,对社会问题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的工作。基层综治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改善民生,并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参与了一些基层综治项目,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基层综治在实践中有着许多令人称赞的优点。首先,基层综治能够将资源充分整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基层综治将治理工作下沉到基层社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增强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智能化。再次,基层综治强调合作与共治,各方共同参与决策与实施,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增强了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第三段:基层综治的挑战(300字)。

然而,基层综治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由于基层综治涉及的社会问题众多,需要调动大量资源和人力,因此资源不足和技术条件限制是很常见的问题。其次,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综治工作的难度,需要各方进行广泛协调和合作,避免各种利益冲突和问题风险。再次,基层综治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规划和执行,但目前在一些地区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工作难以持续和稳定发展。

在基层综治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意义和重要性。首先,基层综治需要注重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加强社区培训和宣传,让居民了解并参与基层综治工作。其次,基层综治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和意见。再次,基层综治也需要注重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法治意识,确保综治工作的科学和合规。

第五段:基层综治的未来发展(200字)。

展望未来,基层综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层综治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基层综治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改进和创新。再次,基层综治可以加强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和配合,形成上下合力,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发挥社区的作用。

结尾:总结基层综治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100字)。

总之,基层综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和潜力。在实践中,虽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注重法治,基层综治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基层综治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培训

第一段:认识基层培训的重要性(引入)。

基层培训是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作为一名员工,参与基层培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增加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基层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多次基层培训,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基层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岗位和工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管理培训、技能培训还是沟通与协作培训,都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培训的内容不仅实用,而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参与培训,我学会了许多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我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在基层培训中,我发现交流和合作是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可以向专业老师学习知识,还可以与来自不同岗位的同事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与其他同事的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参与基层培训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训,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并且为日后的晋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训也有助于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通过参与基层培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个人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基层培训的改进和展望。

尽管基层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培训内容可以更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更加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定制化培训。其次,可以增加互动和实践的环节,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此外,培训也可以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培训机会。展望未来,我希望公司能够进一步完善基层培训机制,为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总结:

基层培训对于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参与和体验基层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其作用和价值。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交流合作的机会,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我相信,在公司的支持和培训的引导下,我会在职业生涯中继续努力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集团公司第二期团干培训班顺利落下帷幕,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班,感到幸运的同时,也深感收获了很多,现简要谈自己的三点心得体会。

体会之一:既要竞争,但更少不了合作。

几个户外拓展和课程项目,让我加深对竞争与合作的认识。作为企业员工的一员,竞争是必不可少。我们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赛中,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彼此需要相互超越的过程中,竞争就会使自己进步更快。但是,竞争不能离开合作。要想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依靠团队的力量。通过合作我们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发挥出整体的最佳效果。这也需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会之二:不轻言放弃,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体会之三:要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培训的课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内容十分丰富,蕴含许多道理,对人的思维冲击较大。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培训,让我感觉做事思路一定要开阔,方法想到越多,就会发现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多,就能更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去想怎么做,而且需要不断地去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教训,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

总之,回首这次团干培训班,确实收获很多,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和宝贵的友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把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会很怀念这段紧张而充实的时光。

心得体会基层培训

基层培训是指为了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基层工作的有效运转而进行的培训活动。对于一个组织或公司而言,基层员工是组织工作的基础,所以基层培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基层培训,员工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目的。

基层员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基层,他们对公司业务流程和流程管理的认知相对较少,这需要公司通过定期的基层培训,让员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基层培训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它能帮助员工开拓视野、提高自我素质,为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我有幸参加过公司组织的基层培训,我觉得这是一场十分有益的学习和成长之旅。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许多我以前不懂的业务流程和流程管理方式,学习到了更加职业化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我有幸认识到更多的同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经验,相互交流,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为了提高基层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定期进行基层培训,让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2.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3.加强交流和互动,让员工与同行进行互动和学习;

第五段:结论。

基层培训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定期的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顺畅运转。同时,培训也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员工开拓视野、提高自我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公司工作服务。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基层培训的作用和意义,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为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一次学习提高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次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从的外出参观总部情况到干部的集中学习,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本次培训班的感受,即“精”、“实”、“全”:“精”在行程精心安排、课程精益求精;“实”在授课老师真情实感、内容注重实际;“全”在知识覆盖一应俱全同时学员听课全神贯注。通过参加这次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参观公司感受,也是借着培训的机会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总部。来到了在照片中看了无数次的大楼,走到了宽敞明亮的大楼里,最大的感受我们的活动大堂里、走道里和活动室里都铺上了坐席,我们都被这样的规模所震惊。培训完后我们也来到了基地,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我们的心情也更波澜起伏了,骄傲我可以在这样的公司上班,成为万声人。

二、“精”课程精心安排,精益求精;培训的目的是对于组长岗位的较色认知,做的时间不一样,如何去定位这个角色,承担这个岗位的职责,管理的知识和管理的技能的传授,从而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7月2日培训,于总为本次培训做开训,讲解了带团队精华的问题,也为这次培训的完成做了很好的铺垫。1、管理人员角色认知及职责,李霞为我们讲述了小组长岗位的的基本知识,对这个岗位的角色认知。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做一个目标性的管理人员,不是保姆。对员工要会关心,会帮助,会要求!2、业务运营指针运用与分析,数据部主管通过公司业务和指针给我讲解,让我们学会如何用数据分析业务,让我们的重视数据也我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3、职场新态,王总给我们的讲解了积极心态、将军心态、感恩的心。而且用了很新颖的授课方式,我们的听课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4、合格班组长的塑造,谭主任以理论加实践的案例给我们的分析,让我们很快的接受到知识。5、让沟通更有效,王静老师讲述沟通的几个重要的技巧,并通过实战演练让我们认真体会沟通和重要性。6、会议经营,由保险项目运营经理国丽娜授课,做为运营管理中有效的工具之一,这门课是我感觉最有用的,会议如何去开展,会议的几种模板,。例如说早会经营的关键点有四个:业绩的汇报与跟踪,用数据说话公布团队指标的完成情况,达成的个人,那些个人是差一点点就能拿到激励方案的个人都是使团队目标强化的办法;技能培训与分享,赠得比较好的伙伴要进行赠单分享;奖励的兑现与表扬,表扬实现目标的伙伴;激励的方案与追踪,拿数字说话我们还有几个伙伴差多少,最后加油喊口号,开心上线。7、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孙经理通过丰富的简报给我们分析了现阶段公司业务,远景和后期公司的战略目标等等,更深切明白做为公司的一员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三、“实”授课老师真情实感、内容注重实际。原本以为一些简单的管理知识,可以给我们的老师讲解得实在丰富,在老师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到这些陌生的管理理念。

四、“全”这些课程有比较系统的做为组长所应具备的管理理念,不一样的是管理理念的中有加入有有效的管理工具,对于这些有效的管理工作都有一门专门的课程让我们更深入的去学习。管理中要有数据做为支撑,我们学习到了指针;会分析我们还要会和话务员沟通,那么沟通课程就是增强我们的沟通的技巧;会议是很好的任务下达分解激励人心的手段,会议的经营让我们如何去开展更有效的会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心态,都说心态决定一切,如何去自我激励和影响别人,用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不一样。

五、“全”在知识覆盖一应俱全同时学员听课全神贯注。整个培训都贯穿着学习管理知识,如何通过一些办法能使我们的管理知识学以致用。

六、学无止境。培训期学到的知识获益良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无止境,培训班里有只入公司半年的储备组长,有在组长岗位上工作半年的,也有在公司做过多个业务入公司十几年现在参加储备组长培训的,但是我们都暂时忘记自己的工作,忘我的学习,抱着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岗位上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咱们总部的管理人员,更强烈的去表达自己。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有差距没关系,意识到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进步。

这次培训我会把学到的更多的通过想练和创新更好的运用到我的工作当中,我应该庆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学习,但是任何的技巧只有不断的时间,反复练习成为习惯性行为后才能产生效果。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运用,我们的管理能力会有更大的进步!

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对领导和机关来说,是一项基本任务;对每个机关干部来说,是一项基本功夫。这个功夫深浅,是衡量一个机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决定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的机关干部下不去、蹲不住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机关干部对下基层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自觉性不强。有的觉得自己职权有限,下去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下不下都一样;有的机关干部则认为与基层天天见面,不下去也能把基层的情况说个大概;有的整天忙于机关的业务工作,被事务性工作缠住了手脚;还有的害怕基层条件艰苦,不愿意下去。为了解基层情况,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今年4—5月间,我先后分别两次带部分机关综合科室同志深入24个基层分局进行蹲点调研,按照“了解情况到一线,指导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的要求,沉到基层抓基层,深入一线抓落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机关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成绩在一线创造。下面就下基层调研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

组织机关工作组下基层,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掌握情况、实施科学决策、解决基层问题的常用方法。作为机关干部,参加下基层工作组,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抓基层调研工作组特别是综合性工作组,有利于机关干部跳出业务工作圈子,开阔视野,放宽眼界,从全局、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机关干部反映,每参加一次抓基层调研工作组,思想和工作上都会有新的提高。根据一些机关干部的体会,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下基层的目的、任务,认真做好下去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机关按照党组的要求和基层工作的需要,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一般来讲,每一次领导和机关下基层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比如,集中帮抓基层党支部、对重大任务和阶段性工作实施重点指导、指导基层搞好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指导基层做好专项工作,等等。机关干部只有正确领会下基层的目的和任务,开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此,下去之前,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刻理解本级党组、领导对工作组的有关指示、要求和意图;及早进入情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了解所要去的单位的基本情况,根据党组的意图、主要工作任务和所要去的单位的实际,订制下基层调研工作的计划安排,并征求带队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要及时通知所去单位,讲清启程时间、车次、人员、主要任务和活动安排,同时准备文件资料、生活用品等。

(二)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调查展开前,要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调查纲目,明确主要调查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方法调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防止先入为主、带着框框看问题、带着观点找素材。要注意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既要注重从干部那里了解情况,也要认真听取普通群众的意见,还要听取其直接上级和友邻单位的意见。这样得来的情况才比较全面,否则就容易产生片面性。要注意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听汇报、开座谈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还要善于把听、看、察、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了解基层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弄清基层建设的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帮基层所需。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是调研基层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也是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新形势给基层带来许多“难唱曲”,千头万绪的工作使基层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挠头事”。这些“难唱曲”、“挠头事”制约了基层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遇到的“挠头事”,机关干部要善于发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那些由于基层干部经验不足造成的问题,要着眼于强化基层“内功”,注意教方法、传帮带,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外部压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解决自身的问题。对基层自身无力克服的实际困难,能帮助解决的要就地解决,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对那些需要从政策上、全局上协调,本级本部门无力解决的,则应做好解释说明,等返回后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

(四)搞好研究和汇报,善于总结和提高。工作组下基层除了帮助解决问题外,很重要的是要搞好研究,为党组制定加强基层建设的决策当好参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情况下,工作组返回后,党组要听取下基层情况汇报。汇报成功不成功,关键在于研究深入不深入。因此,从下到基层一开始,就要把开展工作与调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工作边思考边研究,善于站在队伍建设的全局上,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基层建设形势,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汇报时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和对策上,既要实事求是地汇报所去单位取得的成绩,又要客观辩证地汇报存在的问题,更要提出能够进入党组决策、推动基层工作的对策和办法。同时,要搞好总结反思,细心琢磨和体会成败得失,珍惜每一次参加抓基层工作组的机会,力求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二、下基层蹲点。

下基层蹲点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情况和集中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采取的一种常用工作方法,在机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转变领导机关作风,增强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局领导反复强调领导机关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我们各级机关干部都应当身体力行,认真抓好落实.同时下基层蹲点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慎选蹲点的时机和去向。蹲点首先要选好点。无论是负责组织协调下基层的部门,还是要到基层蹲点的机关干部,都需要合理、慎重地选择蹲点的单位和时机,以收到窥一斑知全豹、抓一点带一片、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要围绕市局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组的主要意图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着业务对口、突出重点、适度分布等原则安排确定。一般在基层任务转换、执行重大任务或发生重大转折、工作总结等时机安排。有突出主题的专项蹲点,需要根据蹲点的目的和意图慎重选定:抓先行试点,一般要选在编制比较健全、客观条件比较适中的单位;帮助赶队的要选择问题比较明显、对面上有指导意义的单位;工作研究性的则宜选对反映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此外,还要重视到直属和小、散、远等容易被忽视的单位蹲点。

(二)掌握蹲点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由于蹲点的任务、时机、单位不同,蹲点抓基层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也不尽一样。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以下五个环节。

1.熟悉情况。首先,要透彻了解上情。当确定下基层蹲点时,要通过动员部署、翻阅文件和报刊、请教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等途径,把握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规划、工作重点,领会好党组的意图,熟悉蹲点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详细掌握下情。要留心了解基层单位的历史概况、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了解其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总体工作安排,当前任务和进展情况,单位的主要矛盾,亟待解决的困难、实际问题等等。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五个字:一是“听”,听听所在单位本级或上一级的情况介绍,听听友邻单位的反映。二是“谈”,深入到群众中间进行谈心、谈话,可集体座谈,也可个别交谈;广泛听取多方面的看法。三是“看”,通过查看各类登记记录,观察工作、学习等,看基层的精神面貌、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四是“干”,与基层实行“五同”,直接参与基层活动,从中感受基层的生活、情感和苦衷。五是“析”,把了解的情况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基层的形势、经验教训分析透。

2.确定方案。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组的总体意图,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蹲点期间的工作安排及帮助重点。根据需要还可以制订蹲点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指导基层,一步一步地抓落实。

3.开好头局。打仗需要慎重初战,蹲点也要从某一方面开好头局。可从自己最拿手的同时又是所在单位弱点的某项工作抓起,这样容易迅速见效,赢得基层信任。如业务部门的同志帮助攻克一两个办案难点,综合部门的同志帮助搞个教育、组织个活动等。

4.重点帮带。蹲点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内容很多,应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但无论蹲点的时间长短、所在单位基础如何,一般都应当从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着手。一是帮助基层理清抓工作、搞建设的思路,帮助基层党支部认清形势,确定工作路数,选好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是帮助基层搞好班子建设。帮助基层建好支部班子是蹲点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对班子运转不力的,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驾驭能力;对组织不够健全、制度不够落实的,要帮助他们尽快上轨运行;对班子内部有隔阂和矛盾的,要帮助他们搞好谈心交心,消除思想疙瘩和误会。三是帮助基层扬长克短。对蹲点单位的强项和优势,要帮助他们开动脑筋,让强项更强;对缺项或弱项,要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四是帮助基层解决难题。对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跟基层一起研究解决的对策。对基层无力解决的,能通过自己做工作的尽力帮助,包括向上级反映请示。五是搞好传帮带。在具体工作中,要一点一滴地帮,一招一式地传,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带,言传身教,讲评示范。

5.总结汇报。蹲点结束之前,要回顾反思一下蹲点的体会,就经验教训等诚恳地跟基层的同志交流思想,同时也如实地讲出对他们单位的看法及希望,力求人去影响在。蹲点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机关指导基层的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对蹲点中了解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给党组提供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基层需要领导和机关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反映给有关领导或机关部门,并努力搞好协调。必要时要写出书面报告。

(三)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蹲点人员既不能光把眼睛盯着上头,一味按照机关的意图和需要摆布基层;也不能一味迎合基层,看见问题不说,发现偏差不问;更不能为了取悦于基层而隐忧护短,甚至把短说成长。二是处理好抓眼前与谋长远的关系。蹲点期间,要把抓眼前工作与基层的长远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只图在蹲点期间红红火火地出“速效”,打乱基层的总体规划,更不能只求眼前变化大,让基层“竭泽而鱼”、给基层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三是处理好“给鱼”与“授渔”的关系。蹲点少不了对基层面对面的指导,有些工作也需要具体去干。但指导不是包办,帮助不能代替。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多给基层干部、骨干传授工作方法和要领,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四是处理好抓单项与抓全面的关系。领导和机关下基层蹲点,有综合性的、全面的,也有业务性的、单项的。不管哪一类,都不能为了抓一个单项而丢掉全面建设,让基层“见风使舵”,顾此失彼,甚至把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放到了“次要”或“不要”的位置。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在“对口帮”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蹲点与基层合拍合力,产生最佳效果。

(四)蹲点十忌。蹲点,是领导和机关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沟通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渠道。要使蹲点确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是“十忌”。

一忌“嫌贫爱富”。就是在选择蹲点对象的时候,只愿意去先进单位、条件好的单位、容易出经验的单位,而不愿去后进单位、条件差的单位。领导和机关蹲点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熟悉情况,检查指导工作。为达此目的,先进单位固然要去,但比较起来,后进单位更需要机关的同志去帮助指导,因为后进单位是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往往更突出一些。对后进单位“雪里送炭”,比起对先进单位“锦上添花”,应该是更迫切、更需要做的。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只有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才能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否则,先进经验出得再多,后进单位问题严重,也会影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忌心不在焉。人到了基层,心还留在机关,有的甚至只把公文包放在基层,自己则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在机关蹲点中时有所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同志下基层蹲点的态度不端正,是带着“出公差”、混日子的目的下来的。从领导方面找原因,则是为了凑人头、凑天数,不管能不能出效果,先把人赶下去再说。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蹲点就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也不行。

三忌“桌子搬家”。有的同志到基层后,业务工作带了一大堆,“吃基层的饭,办机关的事”。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作“井下的葫芦”——从上面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还浮在上面。机关的同志各有各的分工,有些一时处理不完的事,带到基层抓紧办一办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办公桌”也搬到基层,在下边搞“遥控指挥”,势必牵扯抓基层的精力,使蹲点流于形式。

四忌“越俎代庖”。有些同志工作很负责任,也很卖力气,敢管敢讲,但就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尤其不注意发挥基层同志自身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机关蹲点一般是“指导”工作而不是直接“领导”工作,什么事情都是你在那里主持,发号施令,基层的同志就会缩手缩脚或者干脆撒手不管。这样,工作组在时还好办,工作组一撤离,问题、矛盾就会暴露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领导和机关传帮带,主要是对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方法,带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样,即使你离开了,也会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组”,使基层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五忌“当劳动力”。与上述同志相反,有的同志下到基层后只知埋头跟班工作,成了一个纯粹的劳动力。我们提倡领导和机关干部与基层实行“五同”,是为了加深对基层的感情和改造自己的思想,但一般说来,实行“五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下基层接近熟悉群众,摸准问题,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领导机关蹲点的目的。否则,混同于一个普通职工,蹲点过后脑子空空,所获了了,同样失去了蹲点的意义。

六忌妄加指责。看到一点就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批;把树木当作森林,把部分当作整体。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下车伊始,乱发议论”的工作方法对指导工作十分有害。机关的同志蹲点,时间毕竟有限,看到的问题也不见得全面。有的基层单位弄虚作假,搞表面文章,往往是由上边“逼”出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哪能保证不出一点问题?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发现后要作具体分析,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必然造成的?应当全面了解、周密分析之后再下结论,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忌“滥开小灶”。机关为基层办实事是对的,但办什么实事,怎样办实事,值得研究。如果给钱给物才算办实事,那么不管钱不管物的部门下基层怎么办?如果只给你所蹲的这个点办实事,那么其他单位怎么办?“滥开小灶”不仅容易造成基层之间的矛盾,也让别的单位对你抓的这个点不服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赛跑,就是得了冠军,这个金牌含金量也不足,难以达到激励竞争、共创先进的目的。

八忌“迁就护短”。自己蹲点的单位出了问题,自然脸上无光,于是就千方百计掩盖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矛盾既然发生了,不及时报告、及时解决,总有一天会酿成大祸。有的同志有一种侥幸心理,只要保证自己在这里蹲点期间事态不扩大就行,走之后问题闹得再大也可摆脱干系。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到基层蹲点,就要跟基层荣辱与共,成绩有你一份,问题与你相关;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选择。

九忌“拔苗助长”。为了使自己抓的点早出成绩,早出经验,早到上头挂上号,把本来计划要做的,说成已经做了的;把明明是萌芽,说成参天大树。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缺苗断垄”,出现“红旗跟着领导走”的现象,除了领导蹲点“嫌贫爱富”这一条原因外,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工作方法在作怪。任何一个典型的成长都有条件、有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灵。特别是有些后进单位,本身条件很差,领导到那里蹲点,主要是怎样帮他们赶队的问题,而不是怎样出经验、怎样能挂号。

十忌油水难溶。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下到基层,与基层的同志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思想上、感情上打成一片,就会形成“鱼水关系”,亲密无间;但如果高高在上,摆官架子,搞特殊化,便会形成“油水关系”,上下之间怎么也合不到一块儿。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蹲点就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不能缩短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反而会扩大距离乃至形成新的裂痕。一般来说,基层同志是通情达理的,对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是很照顾的。越是这样,机关的同志越应自觉,各方面更要检点一些,真正做到进了基层门,就是基层人,不说两家话,不办两家事。有的同志蹲点后回到机关多少年了,基层的同志还时常念叨他的为人,他的好处,而且还经常保持联系和来往。这是很值得称道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来自基层的奖赏,才是最真挚的奖赏,也是最高的奖赏。

基层综治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引入基层综治的重要性和目的)。

基层综治是指在城市或乡村等基层社区内,通过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治和有序服务等方式,达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层综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名基层综治工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法治意识。

基层综治的关键是培养和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使居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对此,我们在社区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制作宣传册等形式,引导居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依法行事的必要性。同时,我们也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向居民普及常识性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和教育居民。这种宣传教育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法治意识,降低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第三段:开展便民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

基层综治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提供居民的基本便民服务,以增加居民的满意度和社区的凝聚力。为此,我们在社区内设立了咨询中心和服务站,并在每周安排时间与居民进行交流和咨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我们尽力为居民解决困扰,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加强了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第四段:加强社区防控,维护社会安宁。

作为基层综治工作者,我们眼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加强了社区内的巡逻和防控工作。我们定期进行联合执法行动,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我们也注重发现和化解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及时做出调解和处理。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的安宁,给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五段: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基层综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注重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还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开展基层综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六段:总结(强调基层综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基层综治工作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的作用,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当然,基层综治工作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基层综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基层综治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便民服务、加强社区防控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履行基层综治工作的职责,为社会的安宁和和谐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基层综治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基层岗培训心得体会

基层岗位是每个员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职场资深人士,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岗培训,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素养。基层岗培训从中锻炼了不少优秀人才,也使许多人在工作中更加成熟。下面将总结我在基层岗培训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积极参与与学习的重要性。

在基层岗培训中,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岗位通常是一个缺乏资源和人力的环境,但这恰恰是提高能力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良好平台。在我的培训中,我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求知欲,主动请教长辈和同事,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知识分享。通过这些行为,我不仅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还加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基层岗培训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合理分工和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可以极大地提高团队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个岗位培训中,我们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每个人不仅明确分工,还互帮互助,及时沟通和协作。在短时间内,我们完成了大量任务,为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也提高了自身能力。

第四段: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基层岗培训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在我参与的一次培训中,我曾遇到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调查和研究来解决。我主动请教了专业人士,学习了相关知识,并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和解决。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实施。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基层岗培训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五段:培训的价值和影响。

基层岗培训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它不仅帮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也促使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成长。通过基层岗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培训让我更加自信和成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基层岗培训是一个对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积极参与和学习,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基层岗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成熟和自信。让我们珍惜这个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

综治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综合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综合治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治培训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一环。近期本人参加了一次综治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综治培训对于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综治培训提升了人员的专业素养。综治工作涉及广泛,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多种岗位的需求。这次培训通过专业讲师的授课和现场案例分析,向我们介绍了综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涵盖了从社会矛盾调处到公共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如何加强舆论引导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对综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

其次,综治培训提高了人员的应变能力。综治工作是一项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工作,需要人员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培训重点关注了综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我们学会了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应对各种情况,提高了我们的执行力和响应速度。这对于我们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综治培训也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综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高效沟通和协作,没有团队的配合和合作,很难做好综治工作。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活动,通过合作的练习和互动,让我们更加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尊重别人的想法,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商解决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只有积极与别人合作和沟通,我们才能够形成更好的工作合力,取得更好的绩效。

最后,综治培训也提高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综治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做到公正、廉洁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培训中,教师们通过讲解案例和分析行业规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通过培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综治工作的开展。这让我们明白了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提高了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总之,综治培训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专业素质和应变能力,加强了沟通合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这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承担责任,做到实事求是、积极主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相信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综治工作心得体会

全市基层综治办主任培训心得体会2012年4月5日至月8日,根据单位领导的安排,参加了榆林市基层综治办主任培训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是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作为基层综治工作者,我有幸参加此次培训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将近几天的学习心得作以下。

总结。

一、明确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治办主任的职责主要有:一是根据党委、政府和综治委的部署,研究贯彻综治工作方针、政策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并组织落实;二是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综治委员会反映;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治安状态,并提出整治措施和建议;四是推广先进经验,总结工作成效和教训;五是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综治部门交办的工作。综治办主任处于一个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位置,担负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1、在其位谋其职。综治办是综治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综治工作的落实靠综治办干部的扎实工作。综治班主任既要热爱这项事业,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能官能民,能写能说、能讲能干。

2、注重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做好综治工作,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不行的。因此,综治干部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业务、法律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仅要掌握新形势下综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学会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

3、加强调研,全面掌握基层情况。综治办主任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情况,了解基层综治工作的举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深入基层不要走过场,不搞形势。考虑工作和问题,要做到头脑清、业务熟、点子精。

二、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综治工作。

对于综治办主任是怎么去干、干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求真务实。工作要主动,精力要集中,做到求真务实,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综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围绕中心抓综治,也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2、紧扣工作思路。综治工作面广量大。每年综治工作必须在领会上级精神,总结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并紧扣思路,加以实施,抓好落实。

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社会治安群防群治。

4、做好协调工作。综治工作很多方面要靠协调来推动,靠督查来落实。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是综治办主任工作的关键。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商量意见,细化上级文件精神,发挥部门作用,共同抓好综治工作。

9、力求创新。综治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工作。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结合实际要抓重点、创亮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从实践中得来好的作法、好典型、好经验要加以推广。

三、

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有人说,综治工作是个框,什么事都往里面装。这话虽然不够准确全面,但可以说明,综治工作涉及面广,作为综治办主任,要统筹安排,保持清醒头脑,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1、条与块的关系。在工作中综治办要灵活运用块结合来开展。既要抓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又要发挥条的作用。有很多单位的工作受条上制约,块上管理难度大。而综治工作的开展就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条”的作用。

2、实与虚的关系。综治工作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如开会发文好像是务虚的,但要落实会议精神就是务实的。

3、有为和有位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而综治工作是维护稳定工作的基础。我们把这块工作做好了,为领导分忧,为发展服务,工作就有为。这样,领导对综治的工作就满意,综治办才有位。要有位必须先有为,如你抓的工作,总是推不动,这出事,为领导添乱,那还有什么为,更谈不上位。

4、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综治工作内容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抓落实。而落实的情况和完成的工作内容必须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就要靠图、表、册、资料、台帐等表现。形式也是归纳,也是总结。我们通常所说的干得好还要说得好,是形式对内容的表现。

5、综治工作与公安工作的关系。公安部门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综合治理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任务,公安力量是综治力量的主力军,打、防、控等工作主要靠公安抓落实。作为综治办,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这项工作。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而这民力就要靠综治办组织广大干群积极投入到综治工作中,配合支持公安抓好工作。公安工作是综治工作的主要力量,综治办在紧紧依靠公安力量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共保平安。

为期三天的全国基层综治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三天来,在县政法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自觉遵守培训班纪律,把握重点、潜心学习,使自己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今后开展综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体会交流如下:

一、培训学习情况及收获。

一是听取陈冀平关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科学发展”的讲话。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安建设是综合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就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这些理论知识使我对综治工作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二是听取张新枫部长和夏诚华主任对于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及稳定形势的分析。张部长强调要依托信息化,搭建协作平台,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管控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针,公正执法。夏主任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互联网的影响,接着指出了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他强调要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加强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和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加强调研、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几类原因和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明确了维稳工作的目标责任。

三是听取汪鸿雁书记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讲话,她从预防青少年犯罪角度入手,分析青少年的群体特点和违法犯罪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探索新机制。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对于青少年认知规律的把握,增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

四是听取武东立关于“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讲话。他指出人口的流动是正常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对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违法犯罪已成为某些地区的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工作难度大等等,她要求既要依法严格管理,又要搞好服务;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保护合法权益;既要发扬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作用。

做好这方面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学习,一方面使我认识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于消除社会治安重大隐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争取领导和群众支持,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势;抓好“大墙”内人员的教育改造;要带着感情工作,用真情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六是听取李万钧关于“严密社会面防控,加强社会管理”的讲话。他指出社会防控工作点多面广,因此要突出重点,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这方面工作的认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统筹协调上,把重心放在基层基础建设上,把着力点放在广大群众上,把目标放在防控体系建设上。

最后是基层综治干部分享经验,进行交流。通过听取综治工作一线同志的报告,我对调解、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等各方面工作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工作的信心,也对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有了清晰的认识,收获不少。

二、几点体会。

这次基层综治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我自己来说,获益良多。下一步,要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契机,紧密联系xxx镇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提高认识,严格落实责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和谐治安环境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社会治安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环境”、“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把综治工作的重心放在治安防范上,不断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健全激励机制,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层基础抓起。一方面,要在去年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将综治工作向村组延伸,按照“一站一室两会一队”的标准,在村建立综治工作服务站,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切实承担综治、治保、民调、帮教、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各项责任,推动平安建设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例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全方位、多途径地加强对村组综治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形成防控合力。

各组成部门及工作人员,建立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四联动服务工作运作机制,坚持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实现组织间工作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形成合力。

(四)增强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技巧。

2009年12月23日篇三:社区综治维稳工作小结和感受综治维稳工作小结。

一、加强领导建全组织机构。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综合治理工作,每月专题召开一次综治维稳工作会议,每周星期一召开一次社区工作例会,必讲综治维稳工作,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了重点保障,安排社区主任和一名总支成员重点抓综治,积极主动配合协调,社区书记经常查询综治工作情况,做到了综治工作齐抓共管。

二、加强目标管理落实维稳责任。

1、按照上级要求,社区研究制定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防范和邪教处理等工作方案、各类重大应急处置预案和领导小组,建立了各种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以及一、二、三责任人奖惩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奖惩,做到用制度管人,确保责任制度落实。

2、年初召开了辖区综治责任单位的综治维稳工作动员大会,与责任单位签定了综治维稳以及上级所要求签定的各类责任状。

3、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对邪教、涉稳等对象严格按照“五包一”的包保措施落实到人,刑释解人员也实行了“三帮一”,定岗定责,在重大节假日和特别稳定维护期加强值班督查,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确保辖区稳定,并作了值班情况详细记录。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安全稳定。

织了专人认真开展禁毒、禁赌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法制宣传,提高了禁毒、禁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效果。

2、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对学校青少年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社区组织安排专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摸底排查、实行了全方位整治,制定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3、安置帮教工作。社区居支两委研究,建立了长效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对刑释解人员进行安置,一月一帮教,与他们交流、深层次地了解,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机,做好他们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使他们改变了人生发展观,并建全了安置帮教工作台帐。

4、治安防控工作。社区每月专题组织召开辖区内各责任单位、小区、庭院负责人综治工作会议,重点讲述了安全、交通防控措施,法制宣传教育知识等,在“两会”特护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了专人义务巡防;对辖区内进行长期不懈地排查,特别对交通要道、公共场所、人员复杂、危险等地进行重点巡防,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对渡口船只每月进行督导督查,在大水季节一天一督,排除隐患,确保了安全,并作了详细的查询记录。

涉稳对象的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隐患、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情况,确保了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心得体会基层培训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关注基层培训。作为一名获得了基层培训的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项培训对我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基层培训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一、“知行合一”始终是核心。

在基层培训中,我所记忆最深刻的是“知行合一”的概念。培训中,讲师不仅让我们了解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将所学材料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知行合一”的策略不仅对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使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

我现在已经将这种策略应用到我的团队管理当中。我会鼓励我的下属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尝试创建并实际践行新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也学到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培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作为一名员工的基本职责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好和上级、下属、同事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我需要与公司另一部门的员工进行交流和协调。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同事之间直接沟通交流的技巧并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我也尝试着不仅在工作中,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多交流沟通,取得了许多积极的社会关系。

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的讲师分享了许多有关于专业领域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学习了新的技能和方法,有更多的机会去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来解决业务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我记得在一次客户会议中,我们的客户抱怨我公司的服务流程不够完善。然后我通过在基层培训中学到的技能与知识,成功地帮助公司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这让我更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我的公司已经为我提供了必要的培训与支持。

四、学习领导力。

在基层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领导力的重要性和技巧。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知道如何管理团队,还需要善于鼓励激励员工,为团队创造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为员工提供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

我现在是我团队的经理,通过基层培训的学习,我开始意识到我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我开始更加注重总结沟通中的亮点,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且尝试为下属提供更多支持,在团队建设中大幅提升了自己。

五、一步一步学习塑造自己。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需要定期参加课程并逐步学习塑造自己。这项培训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等。这些经验使我在公司的成长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总的来说,基层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全新的视野,提升了我们在公司中的实际价值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并将我们带进一个更好的自我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不断地保持进阶思维和领导意识,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有足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