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13:11:06 作者:字海 活动总结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实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一

近期我阅读了张艳玲主编的《孔子的智慧》一书,读后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书中通过引用“原典”、释义,再结合现实生活、案例,阐述了五十一条做人的经典智慧,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全书从学习之道、孝悌之道、内省自胜、言行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智慧》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国,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富具哲理,感性自然,深入透彻,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迷茫和失落,《孔子的智慧》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人活得文明、充实、自在一些。下面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几点体会: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到老,学的老。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通过不断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构筑起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把学习当做了一辈子的事,完成了从“有我”到“无我”的过渡,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宗师。在谈到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时,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智慧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放荡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直率而不学习,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勇敢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刚强而不学习,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一个人心怀仁德、为人直率、处世勇敢、遇事刚强,但如果不爱学习,所有的这些好的方面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而那些心术不正、本身品质就有问题的人,若不学习就更可怕了。现实生活中,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单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信息化、互联网带给人类的科技成果,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求,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探索。作风上,要加强政治纪律、党性、法律法规学习,思想才能过硬。不少职务犯罪的高级干部,翻开他们的履历,原本不少是有能力,正直、优秀的人才,可他们沦为了阶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不就是“逾矩”了吗?他们不就是放松了党性学习,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好的品质向其反面发展,被“放荡”和“偏激”所蒙蔽,不洁身自好了吗?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只有终生学习,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个无憾的自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让自己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有了宽恕之心,才可以宽以待人、尊重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大家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生产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科室,一个邻居,“宽以待人、尊重人,不强加于人”是搞好团结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或意见、想法不一致,这时,怎么办?是打击别人?还是强加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别人分担,克服那种不尊重人格尊严的霸气和专横作风,工作水平和能力一定会随之提升,工作成绩也一定会优秀。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有充分的兴趣,这样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做事的最高境界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对职业、行业来说有了解,能掌握技能,这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真正热爱它,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叫“好之者”,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处在这个层次的人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最高的境界,就是“乐之者”,我的职业态度就是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转变。我从事的是电教工作,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是“知之者”。出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我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时的我是“好之者”。处于这个阶段时,我尽自己的所能勤奋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电教工作的特殊性,感觉工作非常的繁琐、枯燥。每天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坐下来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地干工作,头绪多,压力大,我内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压抑。当在《孔子的智慧》中读到“‘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走向成功。”这些话时,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热爱这份工作,将快乐充盈于工作的时时刻刻,得到的也许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个业绩,不是一个表扬,而是一种生命的大欢欣。我转变了思想观念,通过锻炼自身能将压力转换成自己能力。此后我变成了一个“乐之者”,用最佳的状态将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圆满,我的心体验到欢欣与鼓舞,这样的我不仅是在做工作,而且还是在享受工作。

《孔子的智慧》对我感悟颇深,她给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活的力量,一种做人的正能量;她就象那有滋有味清纯的鸡汤,细细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教我自新,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三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全新解读,解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经典中悟出适用于自己的处世哲学,用儒家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没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国这样主导一个国家的历史。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指导,更蕴含着古代圣贤理性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探求。林语堂先生对儒家经典的全新解读,让我们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儒家思想不仅是孔子对人生本质的探究,对人生价值的求索,更为世人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安顿身心的滋养。在品读儒家智慧的同时,也能找到适用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且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深思。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下面几条,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生活中,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孩子上学的除了吸收知识外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四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篇五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