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6 16:18:32 作者:碧墨 口号大全 2023年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大全10篇)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来发表我的观点和经验。引用一句名言或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注意。观点呈现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一

重庆市万州区长岭第一小学牟联发

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一、情景教学法。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理解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欣赏。此时,学生眉飞色舞,议论纷纷,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二、想象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使语言文字形想化,用感知的表象,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立马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开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接着放手让学生读书,圈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继续提问,并联系课文来回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借助范例来提问,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思考,加深了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示范教学法。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模仿、运用,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五、合作教学法。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即可以在课外开展,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分组阅读,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解答课文问题。这样即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因此,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网友来稿)]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二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及意志、品德的综合教育和全面培养的过程。从科学教学的角度来讲,“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发展三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笔者结合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从知识的引入,启发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文教学过程的再优化,科学处理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题目、写法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展现学生个性,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优化。笔者就这个问题反复思考,进行一些肤浅的尝试,仅供同仁教学参考。

一、优化教学过程要有优化的教学设计

当前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是:教学效果佳,时间消耗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那么,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知到比较完全知,并把前人认识转化为自己认知过程。因而,优化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它包括教材选择,教法安排,教师水平,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原有的写作水平,学生中写作水平的差异等。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应从教学设计入手,而不是只注重几次作文题目指导的教学。一堂作文指导课质量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掌握情况如何,写作态度及写作兴趣怎样,还应看学生在思想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写作技巧知识方面有没有得到提高。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其方法而言,采取教师先指导,学生后起草、修改、誊抄,然后由教师批阅——评讲。结果是学生只管听评讲了事。教师不愿去亲自按评讲的优劣,再让学生进行提高性的重写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是一个再提高的个性展示过程。为此,我做了整体设计,即期中考试前指导,如何能使自己的作文写得夺目亮丽——考后再评讲——再指导,为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合作探究考场作文再提高的写作方案。之后,再对教学设计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

作文教学的优化,是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环节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

1.作文前的指导。

在期中考试前,我作了“如何能提高作文成绩”的`写作指导。其中,写作技巧中有一项是“采用小标题写法”可提高作文分数。它的主要特点是条理分明,结构醒目,能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小标题如果命得得体,可引人入胜,不妨可在考试作文中一试。

如此简明的导语把学生引入一方绮丽的天地,让他们品尝到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知识圣果的魔力。然后师生互动,请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其写法的奥妙。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尝试这种写法的盎然兴趣。

2.重新去热爱,探究写法奥秘。

(1)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考场作文,精心引导学生“再去爱一次”。

期中考试批阅试卷后,发现我班果然有采用“小标题”写法的文章。我做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居然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学生敢大胆尝试,真的令我喜亦令我忧。令我欣喜的是,有的学生作文成绩接近90分;令我忧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小标题”命得不尽如人意。采用小标题的写法这把火是老师点燃的,可如何让它烧得轰轰烈烈,而又温暖持久,并成为写作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这对我是一次憾动,对学生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

为让学生在这方面真正的成熟,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写出的文章重新去热爱。为让学生喜欢而又娴熟地掌握“小标题”的写法,我又作了优化过程的设想与实践。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探讨如何重写,然后再去实践。

众所周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教师,就是要能让凝固的岁月动起来,让感动常驻心田,并努力向这个世界贡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爱心与诗意。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为创设作文再指导的教学情境,我精心设计一段导言,就如磁石吸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从而为新课内容顺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思维探究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考后再次指导作文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是否知道苏小妹在结婚洞房花烛之夜的故事,其中两人作诗答对的对联是:“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还有当今流行的一首歌曲题目是《让我再爱你一次》,我想借它山之石来攻世间美玉。也就是说,利用同学们在考场上写出的作文,来探究“小标题”写法的奥秘;对同一作文题再修改、再提升、再做一次。同学们:你愿意对考场上写的作文“再爱一次”吗?问题的抛出,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学生探究再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涟漪也随之荡漾开来。(2)合作探究,百炼成钢绕指柔。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教学要教学生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问。一切理论都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我请学生分别反思自己写的考场作文,有无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有无改进的举措,对于好一点的作文如何提升文章质量等等。先反思后交流。特别是对少数学生的作文不知如何才能提升,在老师的点拨下,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既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之目的。

例如,我班学生刘元同学的作文,小标题分别是“宁静——幸福”、“投入——幸福”、“情感——幸福”、“劳动——幸福”。不难看出,结构完整、醒目,但仔细推敲在所命的小标题并不是很得体。比方说“情感——幸福”就显得牵强附会,况且内容对小标题也只是泛泛而谈。不过这次考试,她起到夺分的良好作用,30分的作文,她得了26分;即100分的作文得了近90分的好成绩。

就这篇作文而言还能再提高作文质量吗?几经同学专题讨论,共同拟定了这样三个小标题:“宁静是种幸福”、“竞争是种幸福”、“劳动是种幸福”。老师让她和同学们一样再重写自己的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重写的作文更让人耳目一新,不仅结构完美,命题醒目、得体,而且语言也更加经典、优美,内容更加充实而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更令学生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重视作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可把作文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继而达到学生愿写、乐写、会写的效果。俗话说得好,“攻玉可借它山之石”。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同时,也达到了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过程还要及时反思

优化课堂反馈要及时,信息交流渠道要广泛,体现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项信息交流的特点。老师应作为评价过程中的主导者和信息的传递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为此,本人已作了优化过程,亦提高教学效果的尝试,并及时反思该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激励今后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再创新。细经反复思忖,本人优化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是:

其一,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指导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点,并进行同题作文的再指导。比如,结构清晰、醒目的“小标题写法”对初中学生来讲是“窗外月”,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启迪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并对原作进行再创新——列出贴近大标题又更具特色的“小标题”。即让学生“重整旗鼓”,创造出一片“艳阳高照的佳境”。因此促成学生既掌握“小标题”这一写法,又使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其二,是两次写作同题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激发学生主动思索,愿重写、乐重写、会重写。对“小标题”写法这个“窗外月”,用一节课时间的再评讲与再指导,激发学生对原作文再修改的兴趣,这一优化过程,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即达到正可谓“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教学效果。

诚然,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选材与小标题还欠完全吻合与得体的现象也在所对难免。本人将在今后的作文指导中再探讨。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过程,而要遵循古代学者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理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就此生发开去,激起思维的火花。至于一次考试的作文再让学生重写势必画蛇添足。其实则不然,学生会思维飞扬,议论风生。再者应让学生明白,适时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具有驾驭思维、逻辑、表达、思辨、交际和创新等的能力则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教师重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只是笔者的一点尝试。还望同仁在这方面继续再尝试、再探讨。

文档为doc格式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三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的好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当而有效地调节好自己和学生的情绪,优化情绪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情绪管理教学效果

一、引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位公司经理早上出门前和妻子吵了一架,心情十分糟糕;到了办公室,冲主管发了一顿脾气,主管很窝火;继而主管莫名其妙地教训了员工,员工感觉很无辜;员工回家把气撒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很委屈;为了平衡心理的失落,儿子看见自家的猫就狠狠地给它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这一效应反映出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会像链条一样层层传递,如不加以妥善处置,可能就会导致十分可怕的后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由于教师的课堂情绪难以控制而导致与学生之间产生冲突甚至发展为伤害事件;经验告诉我们,当教师的情绪受到身体、家庭、同事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非常低落时,会导致课堂毫无生气;教师情绪心烦意乱,会导致讲授的内容毫无章法,颠三倒四,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教师情绪冲动,易于动怒,会导致学生情绪压抑,思维活动迟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二、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内涵及作用

(一)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内涵

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维持或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情绪,降低、消除或者预防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消极情绪,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能力。它是现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也是在教师的知性能力得到充分关注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片面夸大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参与。虽然教学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不能仅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它同时也应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优化情绪管理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作用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有利于学生情感素质本身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自然包括运用自身所具有的高尚情感、人格力量和教材、教学环境中蕴涵的各种有利的情感因素,形成一种健康、积极、浓郁的情感氛围,对学生施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感染、陶冶。由于人的情感是循着情绪一情感一情操的轨迹发展的,因此,学生在这种情感氛围中多获得积极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十分有利于高级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孕育和形成。不失时机地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高尚情操,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也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以教学促进发展的原理。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素质的发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更多地注意吸收与那些学科和认知内容有关的信息。当学生怀着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进行认知学习时,会更多地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也会有所加强。兴趣浓厚、情绪愉快的状态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活动的效率。不仅如此,强烈的认知兴趣还会促使学生不满足于仅仅解决问题,而是力求发展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积极地运用认知策略。当学生对认知内容产生积极情感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认知内容乐于接受的程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外部认知内容的内化。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评价指标。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内因,而良好的情绪状态则不仅会增进健康,有时也会使已有的疾病减轻甚至消除。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将有利于增进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生理素质水平。

其次,良好的情感素质将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由此形成一种动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互敬互爱,彼此尊重会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爱的天平之上的,而失败的教育则会催生出埋怨仇恨的火花。因此,强调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与交融,也会促进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氛围,优化学生的合群性和社会化过程,促进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途径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成功的要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提高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才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化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正视自己,做自己情绪的管理者

从发挥。因此,教师要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学会忍耐和克制,转移消极情绪,不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教师只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化解消极情绪,调动积极的情绪色彩,才能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把教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落实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教师要悦纳学生,做学生情绪的引导者

新的教学形式要求我们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是不完善的人。他们的情绪、心理、观念、行为是动态多变、充满矛盾的。我们要正视他们这些特点,允许学生犯错。老师的职责就是鼓励帮助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因此,对待学生教师应当理解宽容,而不是求全责备。在学生出现胆怯、畏惧、自负、厌学等消极情绪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能够经老师的正确引导,在失误中成长,提高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其次,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美,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心境上保持愉悦,保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效果,取得求知的成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收起指责抱怨的食指而代之以肯定赞美的大拇指。悦纳学生,赏识学生,让他们在教师喜悦、肯定、期待的眼神中体味到成长的进步、成功的快乐。

(三)师生要相互沟通,做良好情绪的支配者

在教学中,沟通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素质。懂得与他人进行情绪交流,彼此了解对方的感受,可以加强团队间的合作,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教育的本质是情感交流,情感激发。用真情唤醒真情,用真情激发真情。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使学生“异想天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关心他们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学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转变为“我爱学”。

四、小结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多元智能理论、情绪智力等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观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还和动机、兴趣、需要、信念、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当而有效地调节好自己和学生的情绪,优化情绪管理能力,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谋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实现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协调发展,实现个人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现代教育研究,1995(4).

[2]卢家媚.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学,1998(6).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四

自读教学研究,是在市教委教研室姚建庭同志指导下,以天山中学为基础,以长宁、奉贤二区县为试点,由近10所学校、数十位教师及教研员共同参与、群体合作的教学科研课题。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6原则是在7年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筛癣提炼后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提问设计为突破,激发认知冲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鲜明“个性”,即学生不是从全不知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语文教学的这一鲜明“个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学生看来的无疑之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一定要追根刨底的求知欲望。这样往往会收到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课文第2小节第一句话是“且把闲话休题”,那么第1小节究竟写了那些“闲话”?你认为这些话究竟是不是“闲话”?为什么?在上《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则我们又以“苏比究竟值不值得同情?为什么?”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既是不易一下子找到明确答案的,又是必须贯穿前后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所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认真看书,仔细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提问的问题来源有二种:一是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后提出,二是可以在学生自读中提出,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二、以读书时间为保证,营造参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看来似乎有些“浪费时间”、实际上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师的提问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使学生形成了独立地主动地上学习的倾向性,从而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需要。

学生在认知发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生冲突后再去看书,其效果一定要比课前无目的的预习高得多。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是“有意义的学习”促使学生进入兴趣状态,而当学生真正进入这一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可以达到比较稳定、持久的程度,从而留下的“痕迹”必然比较清晰、深刻。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他们自己的实践,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都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别人不能代替。因此,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不行的。达尼洛夫曾经说过:“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机会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由此可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学生的参与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活动力创造了条件。

三、以“角剖一点”为示范,实行“点面结合”。要做到“以点带面”,首先必须认真确定教学目的,尽可能做到教学目的的单一化。有人担心教学目的的单一化会造成学生语文知识的短缺或语文素质的不全面。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仍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赏析小说的方法”,就以第一、二部分“闲话不闲”为“点”进行重点解剖,然后要求学生用这种赏析方法赏析小说三、四部分,结果许多学生都能举一反三拿出自己在“艺海”中拾到的五光十色的“贝壳”,谈出了甚至连教师都未想到的真知灼见。学生的成就欲成为他们认真钻研课文、积极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驱力。“解剖一点,点面结合”既避免了千篇一律面面俱到的分析,又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以学会学习为目标,掌握学习策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不需要教”,学生能自通。“自通”也就是学会了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制定出像理科那样的公式、定理,但读有读“法”,写有写“法”,它完全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恰当的程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反映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类似“公式”“定理”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把这些策略教给学生,从而让他们运用这些策略去“解”成千上万的文章,凭借这些“钥匙”去打开无限丰富的语文宝库。这就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我们就把近体诗与散文诗的主要区别告诉学生,让他们掌握启承转合、粘对押韵的一些规律。以后当他们拿到一首被打乱了顺序的律诗要他们重新排列时,他们就会灵活地运用这一学习策略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做练习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做几道同类型题目就能抽象出“解这一类题目的规律”。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策略,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五、以指导学法为先导,培养学习习惯。以指导学习方法为先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化教学过程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自读教学中,我们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努力。

1.教给学生圈点评注的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善疑好问的良好习惯;3.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良好习惯;4.教给学生讨论、辩论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表述和思辩的良好习惯。

5.教给学生评论赏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评品、鉴赏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六、以课型形成为标志,构建运作系列。自读教学要被学生接受,就必须以课型形成为标志构建运作系列。经过实践,高中年级的自读课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课型:1.评注型:在教师示范并规定符号的基础上,按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一个或二个重点,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研读,圈点钩划,并写出恰如其分又能抓住要点且言简意赅的眉批评注。然后将评注结果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评析。

2.质疑型: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按照教师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质疑,可由学生互答或讨论交流解答。

3.讨论型:教师按教学要求设置疑点,学生自读,分小组质疑、评析,大组讨论、交流。

4.论辨型:根据学生自读后的质疑或教师事先设置的甲、乙两方的对立观点,学生按甲、乙两方观点的要求通过自读,先作精心准备,然后进行辩论。

5.赏析型:按不同文体,由教师事先确定鉴赏的目的或重点,学生经过自读后,就某一重点相互进行交流赏析。

6.比较型:在自读过程中,重点选择一部分或片断,与以前学过的类似材料或课外相关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达到互为比照、举一反三的目的。

7.编题型:根据自读材料,由学生当堂设计语段练习题或综合测试题,然后相互交流解答。对设计质量高的题目或题型由解答者向全班推荐(或由教师抽查推荐),进行交流。

8.测试型:根据自读教材,教师事先准备好试题,学生边读边按要求自我测试,教师再作精当评析。

9.表演型:自读有关小说片断或剧本片断,学生选择不同人物,按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再由学生评价被表演者对人物的理解或把握的分寸程度是否准确。

甚至可让学生自己改编课本剧,并在课外自导、自演,组织课本剧会演。

总之,自读课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以上各种课型在实施过程中将依照不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对象,灵活机动地运用。即使在一堂课中,也并不是固定某一课型一成不变,而是以一种为主兼顾其他,或多种课型套用,其最终目的仍要归结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上来。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五

[作者]汪叔阳

[内容]

自读教学研究,是在市教委教研室姚建庭同志指导下,以天山中学为基础,以长宁、奉贤二区县为试点,由近10所学校、数十位教师及教研员共同参与、群体合作的教学科研课题。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6原则是在7年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筛癣提炼后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提问设计为突破,激发认知冲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鲜明“个性”,即学生不是从全不知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语文教学的这一鲜明“个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学生看来的无疑之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一定要追根刨底的求知欲望。这样往往会收到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课文第2小节第一句话是“且把闲话休题”,那么第1小节究竟写了那些“闲话”?你认为这些话究竟是不是“闲话”?为什么?在上《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则我们又以“苏比究竟值不值得同情?为什么?”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既是不易一下子找到明确答案的,又是必须贯穿前后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所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认真看书,仔细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提问的问题来源有二种:一是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后提出,二是可以在学生自读中提出,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二、以读书时间为保证,营造参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看来似乎有些“浪费时间”、实际上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师的提问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使学生形成了独立地主动地上学习的倾向性,从而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需要。

学生在认知发生冲突后再去看书,其效果一定要比课前无目的的预习高得多。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是“有意义的`学习”促使学生进入兴趣状态,而当学生真正进入这一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可以达到比较稳定、持久的程度,从而留下的“痕迹”必然比较清晰、深刻。

[1][2][3]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六

今年三月中旬,辽宁省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协作组在大连市召开第二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同志观摩了市内两所小学所上的体现课内外整体改革的美术课。中山路小学尹志强老师上的二年级美术课“记忆画――欢乐的春节”引起了观摩同志们的兴趣。与会者高度评价这堂课是“有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这是一堂“发展式”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验课。教学目的是在使用油画棒与水彩色配合进行的创造性绘画游戏中,运用排水技法制造意外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艺术创造表现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绘画语言和文字、音乐语言在形象思维的心理时空中互相启发,启发学生创造表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观察识记与忆想创造的能力。

实验教材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与识记,和忆想与创造形象语言的训练上,认定教学的难点是创造“欢乐”、“节日”的色彩语言。根据实验教学的教法建议,执教者在备课案中,为完成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作业与指导,总结欣赏与审美教育,都做了认真的设计:

一、选择录像进行直观的启发,配合学生的日记导入课题。通过演示儿童画,运用儿童的绘画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出作业要求。通过音乐语言调节情绪,创设节日快乐的情境。演示动作补充形象,向学生输送形象信息,启发联想,丰富创作的形象语言,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表现高兴的.色彩、快乐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节日色彩,进行色彩配合的游戏,突破创造色彩语言的难点。

二、学生作业分两步走;先让学生直接用油画棒构思做画,引导学生尽量完美、充分地表现出忆想构思的情节内容,再让学生使用选择的水彩涂染,利用排水技法创造意外的艺术效果。

三、总结欣赏学生自己的艺术创作,让学生谈画题,谈画意,讲内容情节,讲场面故事,用语言补充发挥,交流思想感情,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作文引导。

四、把美育贯穿在忆想创作的活动中,欣赏作业艺术美的重点是色彩美和人物动势的美,通过节日气氛的美的表现,引发对生活美的感受。

执教者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外活动中选取六幅儿童画。反复筛选收集了适合教学启发使用的春节录像和锣鼓乐曲。还与语文教师共同备课,商定了由日记――记忆画――作文的教学配合与分工。

教学过程是,启发导入开始放了一组《春节》的电视录像,把学生带入寒假春节的欢乐情境中,教师插话激发学生的感情和对自己节日活动的忆想。两个学生讲述自己的日记,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日记描绘的画面自然导入课题。

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有集中指导,也有个别指导,重点突出,程序分明。

表扬引导学生直接使用油画棒构思作画;谈话启发学生选择画题和内容、情节、环境场面;演示表演动作和让学生自己比划动作,通过观察识记和运动感觉的体验,让学生自己扑捉形象信息,补充表象,启发联想。

引导学生边想边画,边画边想,随意的组合画面,表现视觉空间的主观印象;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启发表现出近似三维透视空间的作业;运用“五彩缤纷”等色彩形象词语,引导学生表现“高兴”、快乐、的节日色彩,大胆地进行创造色彩语言的游戏。

用表扬快手,激励学生追求速度。展示有创造性的画面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优秀作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大胆创造。

展示作业中画出人物背面和侧面不同角度和活动方向的造型,启发学生创造表现多种神态的动向造型。

整个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室里充满了惊讶和赞叹。教师满腔热情地鼓励,帮助学生突破了加工艺术形象语言和色彩语言的技术难点,画面上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审美的感受。

总结欣赏时,师生们饱含激情品味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到前面展示和发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人感动。黑板上展现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形象语言与热烈温暖的节日色彩,感动了旁观者,在场的一位局长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美术课。

这节美术课所以能够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主要是它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优势,在直接认知、艺术与创造和艺术与感情三个方面都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

首先它改革了依靠临摹教材抄袭资料的教学常规,发挥了美术教学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训练的教育作用。

其次这节课在启发引导和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绘画欲,引导学生观察识记。形象信息教学的传导是通过吸引注意、直接观察与识记和自己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生动的直观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发展。

再次这节课调动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感情,对艺术创造的兴趣与欲望。所以它也很好的进行了美育。

另外把美术教学与语文写作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化的教学改革尝试,在科学地运用电教手段和利用儿童画的绘画语言进行教学启发、提示教学要求方面,也都是这堂体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重要方面。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七

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每个体育教师在上课时都会有一些收获或不足,无论多么成功的教学课,总是存在可改进的地方,为使其臻于完满,就需要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整体优化的意识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材选择,教法安排,教师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教学的器材,天气现象,运动场地等。所以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控制好整体方面入手,而不是只注重几个技术动作的教学,一堂课的质量高低,不单看学生在动作技术方面的掌握情况,还应该看学生在思想品质、作风、意志、体育能力方面有没有得到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示范加练习的模式,强调课的运动量与练习密度,而体育理论方面很少讲,学生只管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体优化,从培育跨世纪人才入手,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与多思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要抓好四点一线

所谓四点一线是指重点、难点、关键点、兴奋点和知识线索。在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后,要找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要知识线索,编织覆盖教材各知识点的知识网络。这个网络就像河流水系一样有干流支流和河水补给的源头,应主次分明,脉络清楚。

教学过程中应确定一个或几个兴奋点,或几个高潮。兴奋点的正确运用是保证教学过程优化的关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兴奋主要有两种,即情绪上的兴奋和思维上的兴奋。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奋侧重点是在情绪方面。体育竞赛活动犹如在交替上演喜剧与悲剧。这必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诸多变化,所以体育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常用手段。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简要的提问,使学生在思维上兴奋,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动作思维,促使对体育运动动作要领的领悟;这时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启发学生的关键点和时机。如在篮球投篮教学过程中,叫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飞行的特征,问学生在罚球线附近投出的篮球与行进间低手投篮出手的篮球是不是一样旋转,细心的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两种投篮方式投出去的篮球旋转的方向刚好相反,球为什么会旋转?球旋转有什么好处?一系列问题都出来了,于是学生的思维也给调动起来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能的任务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进行球类教学时,讲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多次获得胜利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整体水平高,参赛运动员在乒乓球运动技术上又有创新、作风顽强。我们的足球队冲不出亚洲是总体实力不够,是运动员头脑中足球的意识落后,采用的技战术僵化不够灵活,没有做到扬长避短。学生听后也会继续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创始性思维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从来没有一种方法可称为最好的。正如广告中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在根据教材及教学要求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换和组合。这也许是“杂交优势”的缘故吧!教学方法需要经常革新,一是由于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况且,再好的教学方法程式化了,用多了,也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手段,在知识大量地进行横向联系的今天,就决定了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手段也应该相互借鉴和引进。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体育运动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突出,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每一个项目都用到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高科技的产品用在体育运动上也成了极其平常的事。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头脑内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好的教材可以产生知识,利于知识的运用。体育认知结构是有关体育方面的全部内容以及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所有知识点所编织成的知识网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将现代的知识、现代的科学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文化知识与各项体育运动的相互联系,要拓宽学生视野,如讲一些统计学与运筹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讲三个投掷项目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讲化学方面的高分子材料在体育运动器材中的应用;讲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达标》成绩管理方面的应用;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都应该有一些了解,如田忌赛马、孙子兵法、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战,体育运动中高科学技术的运用等,都应该有所了解。尽可能把学生现在刚学到的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实际相联系,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如果没有把它应用于实际,那么多半是要遗忘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某些体育项目中的要点与中学现在所学的文化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线索,就会给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从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三、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学过程好像一场演出。教师既是舞台监督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演出”中,对教师的要求是:

1、讲解语言要“活”,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是教师应该练好的重要基本功。叫口令要响亮、动作讲解要生动、比喻要形象、指导用语要幽默。幽默则容易使学生情绪上兴奋,使教学气氛达到高潮。要尽量避免粗鲁的语言。练习的形式要活,练习时的队形要多富有变化。

2、动作示范要“准”,示范动作的速度要尽可能放“慢”,要注意示范的位置是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时也不要过份强调动作的细节。通常让学生来做一下示范动作,往往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3、学生的练习形式要“优化”,可以按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进行分组,练习时应该有不同的指标,如在三级跳远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动作,他不是第一跳“单足跳”第二跳“跨步跳”第三跳“跳跃”,而是连续跳了两次“跨步跳”。课后,再三想了想这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三级跳远的动作概念不清楚,所以教学方法上就要改进,先不追求三级跳远的成绩远度,重点讲清三跳的方法,做一些原地三级跳远动作,在明白三级跳远动作要领后,再短距离助跑做完整的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这样就可以明显减少错误动作,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充满信心。

四、优化教学要及时的调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技术的同时,还应该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动态,这也就是师生之间要建立一个反馈回路。教师一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有什么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这实际上是在教学中进行调控的过程,往往这种调控能力越强,教学的艺术水平越高。课堂气氛也就越活。看一位学生练习动作后,教师就及时评价一下,所用的语言是以鼓励为主,对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对学习掌握不够的学生也不是用批评的语言,而是讲你要在那个方面改进一下,就会将动作做好的,千万不能挖苦,讲有伤自尊心的话。有一次,我在篮球教学时用平和的口气对一位学生讲:“你投篮为什么总是不进”。这样一句话,那一位学生心时难过了一天。后来我了解到这件事,才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需从小处入手。但是在对一些上课不认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也不是说不能批评了,讲明道理,适当批评,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还是有作用的。在及时的教学回顾中,我们能够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体育教材中有一部分动作技术是比较难以马上学会的,这时光靠教师示范与讲解是不够的,优化教学过程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动作技术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来示范一下,效果可能还要好一点。教学过程要“抓两头、带中间”,注意自然连接。首先要设计好课的'开始部分,因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讲解时多用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法)、在进行新课新技术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和上次练习的自然衔接。“天衣无缝”当然是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流畅性。好的结尾应使学生最好在笑声中完成。

五、注意积累教学经验

点滴教学的体会的积累,在于经常地、及时地进行教学回顾。一些真知灼见往往就产生于课后及时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回忆,再现课堂教学情景之中。教学回顾就是课后备课,它能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作出客观分析。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要想一想:好在那里,差在何处?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有不断更新的教学结构模式,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我们的体育教案最后总是有一个课后小结,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教案设计不符合,就要对比一下谁优谁劣。然后,肯定好的,否定差的。对差的地方最好当时就提出改进的措施,还应该记在教案的课后小结一栏中。教学的“优化”,应该长期不断地积累经验,体育运动中包括的文化内涵与教育素材,教师要有心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也要吸收其它学科教学的优点为教学所用。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按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能够熟练地运用上述艺术的方法和技巧,如在课中安排分散练习时或分组竞赛时,学生的练习强度比较大,兴趣也高。可是在要教动作技术时,要使学生领会技术要点,培育运动思维,从科学原理上了解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较快地掌握教学教材的规定内容,其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很困难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集中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个别辅导,这样体育基础好的学生感到太简单,一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又觉得动作太难做。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因材施教,这时最好对学生要按不同的素质水平分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叫学生来做示范可收到双重的教学效果,对好的学生是一种无形的表扬,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重要的是要在进行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及特点。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有利于对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对知识要全面掌握,有利于丰富教学经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最终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八

大连孙永惠

今年三月中旬,辽宁省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协作组在大连市召开第二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同志观摩了市内两所小学所上的体现课内外整体改革的美术课。中山路小学尹志强老师上的二年级美术课“记忆画――欢乐的春节”引起了观摩同志们的兴趣。与会者高度评价这堂课是“有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这是一堂“发展式”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验课。教学目的是在使用油画棒与水彩色配合进行的创造性绘画游戏中,运用排水技法制造意外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艺术创造表现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绘画语言和文字、音乐语言在形象思维的心理时空中互相启发,启发学生创造表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观察识记与忆想创造的能力。

实验教材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与识记,和忆想与创造形象语言的训练上,认定教学的难点是创造“欢乐”、“节日”的色彩语言。根据实验教学的教法建议,执教者在备课案中,为完成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作业与指导,总结欣赏与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都做了认真的设计:

一、选择录像进行直观的启发,配合学生的日记导入课题。通过演示儿童画,运用儿童的绘画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出作业要求。通过音乐语言调节情绪,创设节日快乐的情境。演示动作补充形象,向学生输送形象信息,启发联想,丰富创作的形象语言,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表现高兴的色彩、快乐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节日色彩,进行色彩配合的游戏,突破创造色彩语言的难点。

二、学生作业分两步走;先让学生直接用油画棒构思做画,引导学生尽量完美、充分地表现出忆想构思的情节内容,再让学生使用选择的水彩涂染,利用排水技法创造意外的艺术效果。

三、总结欣赏学生自己的艺术创作,让学生谈画题,谈画意,讲内容情节,讲场面故事,用语言补充发挥,交流思想感情,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作文引导。

四、把美育贯穿在忆想创作的活动中,欣赏作业艺术美的重点是色彩美和人物动势的美,通过节日气氛的美的表现,引发对生活美的感受。

执教者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外活动中选取六幅儿童画。反复筛选收集了适合教学启发使用的春节录像和锣鼓乐曲。还与语文教师共同备课,商定了由日记――记忆画――作文的教学配合与分工。

[1][2]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九

一、教学氛围要更加融洽

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更加注重人文性,教师要熟悉心理学知识,深入研究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美术教学营造融洽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学氛围创设中,笔者首先注重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交流,不再以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这是增强师生沟通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增强其积极的学习情感,这也是推动美术教学发展的有效抓手。笔者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对其学习的方法、态度予以表扬,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外,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多一些展示的平台,从而让美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欲望,也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教学手段要及时更新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美术教学涉及的信息量较大,从各种画法技巧的演示到优秀美术作品的介绍,教师如果完全局限于口头讲解,教学生动性、形象性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有效开展。如,在《端午节》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运用信息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各地端午的风俗,除了裹粽子、赛龙舟等大家较为熟悉的风俗之外,还通过影音展示各地有关端午的一些习俗,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增强其美术学习兴趣方面帮助较为明显。在影音演示之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梳理总结端午的由来、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人情,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纪念端午节的小饰品、小物件。正因为有了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学生对端午这一概念的理解才更加全面深刻,也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各地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人情。信息化手段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用以展示丰富的`艺术作品,从凡高的《向日葵》到徐悲鸿的奔马,无论是国外的名家名作还是国内的大家画作,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他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也是美术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三、教学模式要不断优化

教学模式的优化在整个美术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核心和主导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多少年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师徒式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美术学科发展需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表达的平台,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如,在《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对照教材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有哪些显著的标志,了解各种标志蕴含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自己制作一些精美的标志。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为美术教学所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在美术教学模式的优化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作题材的引导,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无论是艺术品的鉴赏还是绘画手法的探究,都要避免简单的给予,而要画龙点睛,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与技巧。

四、教学资源要充分聚合

美术教学具有丰富的发展底蕴作为支撑,特别是各地乡土美术资源,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发掘这些乡土资源,对其中有价值的艺术形式予以发扬光大,通过将通行教材与美术乡土资源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如,笔者所在地区有一些丰富的乡土艺术,木版画、剪纸、农民画等都有一定的基础,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可以较好地体现对现行教材的补充和完善,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笔者将这些方面的乡土资源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筛选、编辑、提炼,与教材内容穿插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中汲取灵感。因为这些乡土资源和学生距离较近,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将其融入教学能够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学生也具有较好的认知基础,对综合推动美术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空间要广泛拓展

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引导之后,还要为学生拓展学习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如,在《当一回蔡伦》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认真回顾、分析造纸的过程,学生对古代造纸术这一传统工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在课后运用这样的手法尝试自己造纸。有的学生为了造出不同颜色的纸,在纸浆中掺入了相应的颜料,有的学生对如何提高纸张质量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等,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而且使美术学习更具生动性效果。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理念的创新与措施的优化,使教学工作始终紧贴时代发展要求,紧贴教育改革的目标,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丰富、活泼高效的美术教学。

高质量教学探索论文篇十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人性化,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理念严重缺失。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营造人文化管理环境,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等,可以加强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培育和实施,优化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人本理念;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人文化;人性化;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被管理者唤醒,渗透到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践行人本理念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之上进行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化已有的知识理论,并获得某个领域内更为前沿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思想能力,使学生在个人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提高,毕业后更好地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高等教育是围绕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展开,因此,学生是高等教育的轴心,教育的最终成效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此外,作为国家人才的集中机构和场所,高等教育聚集着各方面的专家人才,各种前沿理论也都需要通过高校传递出来。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首先需要通过高校实践。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以学生为本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现实情况下,高等教育一切围绕专业技能、高深知识的传递和应用,一切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忽略了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有碍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只有在人本理念下发展高等教育,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

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高等教育的成效会通过社会各个领域体现出来,高等教育的管理情况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状况又关系着人才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求下高等教育必须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但是由于发展理念及认知等方面的偏差,国际上很多国家非常重视高深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掌握前沿科技或是生活在前沿科技社会中的人,容易造成个性发展缺陷,导致人际关系冷漠、精神障碍等,甚至沦为“科技的奴隶”“智能机器人”,从而影响高等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众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人本管理失衡的教训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必须强调人本理念,养成学生的人本意识。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

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渗透是由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状况所决定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人本意识缺失的严重问题,尤其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和主体地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管理不够人性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现代学生和以往学生在性格特征、理想追求、表现方式等方面有多种差异,追求个性发展、自主意识强烈、个性色彩鲜明是现代学生的基本特征。虽然现代学生和以往学生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是这些变化并未在学生管理中得到更多体现,很多高校管理者把学生看作未完全独立的个体,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上受传统道德理念的影响,管理条款设定太多、内容陈旧、生搬硬套,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缺乏人性化管理。目前,一些学校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要想在人本理念下做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尽快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设计和学生实际相一致的管理制度〔1〕。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差异化的个性主体,高等教育的`学校管理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才能使管理更加人性化。但是在现实高等教育中,大多数学校管理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从学生的差异化实际出发,对学生要求多、命令多,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教育管理手段的缺失使得学校管理难以使学生对学校建立信赖,难以和教师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没有认识到人为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少,感情淡化生疏,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管理目标的达成。正如魏书生所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物的管理,不能只强调秩序,只强调行为的统一,而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学和学习两个层面的主体,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两个方面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但是在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多数学生没有感受到自身在教育中的主体影响。说明在学校的管理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主体边缘化〔2〕。学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从当前多数学校的管理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校都只是强调了学生要向学校所定的制度标准靠拢,而并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制度设计中进行特别强调,即便是某些方面有所涉及,也大多是仅仅限于口头或书面上的表述,在实践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释放,使其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二、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

(一)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应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权利充分尊重,将学校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基础之上。其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采取情感激励、讲评激励、成就激励、获奖激励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努力地实现自我价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在制定有关规范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师生的基本权利,一切制度、规定、安排都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实际需求,努力树立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为管理原则。在课程和专业的选择上,不要限制学生的权利,要尊重学生的决定,真正让学生自由选择,实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其实是指采取合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主体,都有特殊的自身内在价值,而人的本性就是自身内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要真正激活人的内在价值,就能在管理体制中体现主体的功能,才能实现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方面,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行全面认识;二是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教学层面的主体意义,使教师在制度管理设计时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当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时,主体意识会促使教师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管理〔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可以在教育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制度方面的规范、考核方面的导向,教师的主体性可在教学管理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二)营造人文化的管理环境

“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范畴。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对人有教化作用,文化可以引导个体的思想发展,可以使个体对自我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可以使个体在文化滋养中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制度是文化的一个层面,制度对个体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制度条款对个体进行行为约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制度中的文化熏陶,促使个体的行为转变。因此,学校教育管理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方面的人文化规定来实施;另一方面还需要创设人文化的管理环境,使学生在这种人文化环境中自觉管理自己的行为,最终用先进的思想营造人文化的管理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通过引领让学校整个环境充满活力,让师生充满激情地学习与工作,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通过思想理念、文化精神等引导,师生把梦想变为现实,实现学生、教师、环境融为一体。譬如,用校长的思想营造人文化管理环境,校长的教育观、人本观等,都会通过其干预管理行为反映到学生身上。如果校长的人本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就会相对滞后,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校长能够高瞻远瞩,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本思想理念,那么师生就会不断追求探索,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本思想理念,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开展好人本理念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文化环境的熏陶,可以逐渐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思想经过众多学生的不断实践,便会沉积成为学校特有的人文管理理念。人文环境需要校长有意识地去培养,把人本理念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营造人文化的教育环境,才能创建学习型的学生队伍,塑造个性化的人才。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勇于拼搏、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只有这样,学校的人文化环境和行为规范才能促进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三)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是从眼前功利角度出发,忽略了人本理念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对知识的培养也都体现在实用价值上,使学校出现重知识轻人文、重智力轻道德的现象,这与教书育人的功能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由学校僵硬化的制度所造成的,因此,建立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制度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制定相关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建立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使教育脱离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在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时应去除行政化管理的弊端,建立“民主管理、学生参与、党委领导”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由以前的支配型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变。要建立自由的人性化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以吏为师”“学在官府”的传统思想,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像政府,学校的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像官员,不按照人才成长、教育规律办事,用行政的思维解决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行政化”使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缺失,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功能的发挥和精神的传承。因此,要使学校教育管理符合人性化的发展,就要去除官本位思想,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四)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教师既要以自身的言行展现出知识和道德的统一,又要做到做人和育人相统一;既要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人,又要以诚恳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其以育人者的标准要求自己时,便会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关注自身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注重自身的言行自律,提高工作能力和人文精神素养。在其以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时,便会注重修身养性,最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重在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塑造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地教书育人,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出全面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专业教育时要深挖人文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学校应在专业课程与教学中体现人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内容,揭示技术创新中的方法启迪和精神品格。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久而久之,教师的人文素养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要加强人文教育,科学确立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格,提升人性和知识的相互统一,是教育的切入点。教育内容旨在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课程覆盖广泛,涉及多学科如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使教师既了解历史与现实,又了解国情与世界,专业造诣与文艺修养同步提高,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内化的形成需要基础铺垫、需要营造环境、需要氛围、需要激发,而这些又都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模式支持,即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本理念。学校在开展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同时,使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一体化、系列化,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感悟内化为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龚友德.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6):6-10.

〔2〕孙娜.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建材科技,2016,(1).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