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12:33:41 作者:文轩 毕业论文 最新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精选8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一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语文课,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题记

【教学自评】

冯骥才《珍珠鸟》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教参上有“和谐说”。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有郭初阳老师的“欣赏囚禁说”(从鸟笼切入),窦桂梅老师的“信赖说”(从信赖开掘)。经典的文本足以承载反复的推敲,我认为,对于《珍珠鸟》,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于是我以“距离”为话题,从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发学生更加冷静客观地去感受和审视冯骥才的爱,透视了作者对珍珠鸟的行为,引导学生从观察爱的表相走向体悟爱的内涵,深刻挖掘“爱”的真谛,力求对文本进行更有深度的贴切的解读。爱是信赖,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自由,爱是距离的保持,在这样的步步挺进中,让孩子们感悟爱的艺术和思考爱的困惑。

这是难忘的一课,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的经典言论至今让我回味不已。距离的话题、征服的话题、无形的笼子的话题、人对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话题、精神沦丧的话题……这些发言无不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让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鸟》,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拒绝做我的续写训练,她告诉我:“林清玄说向人乞讨的只是宠物,不会乞讨的才叫动物,人类把动物变成宠物也不是件难事,而老冯说:这叫信赖”。 这一次教《珍珠鸟》,不仅课堂上群情激奋,下课后孩子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提出了比如“如何看待动物园”等等绝不浅薄的问题,很欣慰,这一堂课,我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深度思考人和动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成为孩子们在未来学习中自觉的探索吧。

语文课,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句上,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语文、语文教师、学生都会在这漫溯中获得尊严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讨论片断。

一、距离产生的美——研读“我对珍珠鸟”

师:昨天听了同学们的初读交流,很受启发。今天我们从“不”字入手来解读文本。请大家浏览课文,“我”对珍珠鸟有哪些“不”呢,请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着“不”。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生:从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关爱鸟儿。

师:“刻意”一词有意思!请继续说。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此文转载

生:我觉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线,让鸟儿自然发展,自由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员,鸟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我认为这些“不”是作者给予珍珠鸟的自由,他爱护鸟儿,更尊重鸟儿,所以就让鸟儿自由自在地生长和玩耍。

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畏惧人和与人友好相处。这三个“不”消除了鸟儿的畏惧感,让小鸟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们都说小鸟依人,就是文中的这种境界吧。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绪不外露,一直很安静,这就可以激发小鸟的好奇心,让它自然而然接近人,最后让它发现人这个庞然大物原来这么温柔可亲。

师:原来这是人的一种策略啊!(众笑)这个策略好不好呢?

生:这个策略很好。因为这表明了作者对鸟儿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地去关注它、看它、管理它,其实作者是刻意地这样做的。

师:哦,大家听懂了吗?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认为这三个“不”表明作者是了解鸟的,因为鸟和猫狗不一样,猫狗是渴望亲近人的,但鸟怕人几乎是天性,因为了解,所以作者才会有三个“不”的表现。

师:哦,这样做是对鸟性的一种了解和尊重,说得真好!

生:对,鸟其实是不需要人类的爱慕和欣赏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让鸟快快乐乐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这是把鸟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鸟当玩具宠物,不刻意干扰鸟的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中,我看出了作者很善于和动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鸟合一,不是和鸟儿融为一体,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声)

师:说得太好了!人鸟合一并不是最好的状态,那么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生:保持一定距离,给它自由空间,让它自己去发展,它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就要求它做什么。作者和小鸟之间因为保持了距离,所以也就有了和谐和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作者行为中的这些“不”敦促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深刻的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像你们的成长,小时候你们需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需要亲密的爱抚呵护。但是现在呢,你们长成小大人了,你们渴望和大人拉开距离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了。爸爸妈妈如果过多干涉你们的生活那在你们的眼里就不是爱了。所以,了解这一点的爸爸妈妈就会适度地保持和你们的距离,让你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种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爱! 爱它,就尊重它!爱它,就信任它!爱它,就给它自由! 爱它,就要有信念远远地欣赏它而不干扰它。距离能够产生美,距离也能够升华爱,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人和鸟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鸟》中的美好的境界,更来自于作者对人鸟之间的距离的艺术性地不露痕迹的保持。距离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鸟之间的距离。这其中的关于爱的奥秘真是意味深长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此文转载

二、距离产生的惑——研读“珍珠鸟对我”

师:刻意的不刻意,零距离的远距离使冯骥才找到了对待珍珠鸟的最好方式。但是珍珠鸟对冯骥才呢?在听同学们的阅读汇报的时候,有两个同学的发言让我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是贾秋阳同学说珍珠鸟把我当作了一棵大树了,二是刘佩灵同学说珍珠鸟和我亲密并不仅仅是因为信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只小鸟涉世不深,天生牛犊不怕虎。大家议一议。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根本就是人的对鸟的一种想像,或者说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想像。这就好像一只蚂蚁在桌腿上爬,人自作多情地把它捉起来放到桌面上去,可是其实人家蚂蚁其实是想往地上爬的。人和动物本质上是不能相通的,小鸟它也不懂信赖不信赖的道理,也许在小鸟的眼里,冯骥才就是一棵安全的树罢了。(众大笑)

师:文学作品当然是充满了人的想象,表达了人的希望的,你这样说不是彻底否定了人和动物之间是可以有感情交流的,这合理吗?你的思路挺好,但还需要文字佐证。

生:我也觉得是作者是一厢情愿的想像。比如开头第一段的描写:一个简易的笼子,一卷干草,就是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吗?我看未必,大鸟后来生气地呼唤小鸟不就说明大鸟对自己生活的大环境并不是完全放心的。还有第三自然段“从中传出来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中的“也就”两个字让我感觉到了勉强,我也读出了作者一厢情愿地猜测。鸟儿们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冯骥才并不知道。

生:我认为表面上看人鸟相处得非常和谐,其实深入去看,珍珠鸟和人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师: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请谈仔细一点儿,扣紧文本。

生:这个故事我觉得很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个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动物。和一般的征服不一样的是把动物捕杀了还不算,还要征服动物的心,但是冯骥才真的征服了珍珠鸟的心吗?显然没有,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鸟爸爸鸟妈妈对人的态度几乎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作者越来越友好,但它们戒备的态度一点儿都没有变。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大鸟恐怕对人性看得太深刻了吧,它们不相信把它们关在鸟笼子里的喂鸟人能够真正地爱鸟。

生: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它的家在这里啊。

师:它可以飞出去后再飞回来呀!

生:小鸟不再飞出去,我想一来是因为它还小,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二来时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飞翔的意识了,它认为这里就是它的生活环境,它根本就没有天空和森林的意识了。

师:它为什么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呢?

生:那个笼子啊!它的爸爸妈妈根本不可能从那个笼子里钻出来,没有人教它飞翔,没有人带领它去练习飞翔啊。

生:从这个细节看来,小鸟虽然可以“挤”出那个笼子,但是它的心里已经有了无形的笼子了,这个无形的笼子让它失掉了飞翔的欲望。

生:对,这个笼子永远不会被人打开。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小珍珠鸟还可以“挤”进“挤出”笼子,有一天,当它的身体长得和大鸟一样大时,它的命运也就只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永远被囚禁了。它的命运其实比它的父母还可悲得多,因为一旦笼子打开,它的父母也许还有可能飞回蓝天,而小珍珠鸟呢,它可能根本就飞不起来了。

生:从小鸟儿站在窗框上都不飞出去这一个细节,我看出小鸟儿根本就没有鸟性了,它已经不是一只真正的鸟了,它只有鸟的躯壳,但是没有鸟的心灵了。

生:小珍珠鸟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人的宠物,只是人没有意识到,小鸟自己更不可能意识到罢了。

师:对鸟儿飞不飞走这个问题,大家从冯骥才这个角度来看看呢?

生:作者既不关窗子,也不阻拦鸟儿到处飞,看来他心里头有底儿:鸟儿根本就飞不走。

生:当然是远了。大珍珠鸟并没有因此而信赖作者,这个距离本来就远,小珍珠鸟失掉了鸟性,沦为人的宠物,它连鸟都不是了,我们还能讨论鸟和人的关系吗?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和宠物的关系。

师:可怕的笼子,虚伪的自由,虚伪的爱!

生:人表面上征服了鸟,但真正的鸟却离人越来越远了!

师:我想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

生: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

师:是的,征服鸟不一定换来人和鸟真正的和谐相处,征服自然最后人类换来的可能是自然的报复。刚才冉雪立同学说人和鸟的最好的关系并不是人鸟合一,这话深刻!我想,人合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但不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这才是人和动物之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我又想起了徐来同学刚才的精彩发言。她说“人往往会对人和动物的关系作自我陶醉般的想象”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堂课,同学们交流初读感受时,大部分同学站在作者的角度细细揣摩文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和谐之美,那么为什么第二堂课大家同样是紧扣文本,但却提出了这么多反对意见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抛弃了人的本位,而自觉站在了鸟的本位上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发现了平等背后的不平等,和谐之外的不和谐,发现了信赖背后的残酷的征服,征服之中的人鸟的对峙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同学们,我相信,如果冯骥才参加了大家的讨论,也一定会深受启发的,他的爱的艺术也一定会因此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有形和无形的鸟笼桎梏了小小的珍珠鸟的飞翔之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不是也被某一种笼子笼上了而不自知呢?学了《珍珠鸟》,对于同学们反省自我也应该有一定的帮助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此文转载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首课《珍珠鸟》。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首课,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的关系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主要通过由于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1从德育的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的,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把人的良知焕发出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爱和自由,乐于创造,热爱自然,学会生活和怀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从语文角度讲,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课标对初一学生的要求,我将学习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十个词。

2、摘抄生动、优美、深刻的语句。欣赏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欣赏,养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设置理由:

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有爱心的下一代”、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设置理由:

1课后练习一、二。

2本文语言优美,内容充满爱意,是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设置理由:

1课后练习三。

2以七年级的学生的能力层次,对课文的理解很可能只会停留在本文是写“人与鸟的关系上”。但本文绝非如此,而是小中见大,即不仅是人与动物需要信赖,而且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

提问法、点拨法、师生互动法。

设置理由:

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

1、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提问法、讨论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

3、学习抓住关键词去揣摩、品味。

设置理由:

课堂是学堂,学生是学堂的主人。

由“人与鸟”的关系导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与鸟儿之间的难忘的故事。

设置理由:

为了调动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将阅读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是字词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是结构方面的。

2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其他学生解答,有难度的教师适时点拨、启发,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这样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出示幻灯片一(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冯骥才的简介。)

设置理由:

促进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

1朗读课文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2出示幻灯片,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幻灯片的内容是: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4引导学生小结并出示幻灯片三

改善鸟居环境信赖胆小

按时添食加水}我——————鸟{渐渐胆大

按捺住好奇心爱亲近我

不轻易打扰。信赖我

设置理由:

1促进学生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

2三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三个问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欣赏、研讨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与作者对话,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融情于动作、融情于景、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1跳读,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括号括起来。

2朗读自己括起来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摇头晃脑,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并体会哪些地方最顺口,哪些地方最动情。

3在旁边批注喜欢的理由(可以就一个词的妙处,可以就修辞手法的作用,……

4前后桌交流赏析研讨

5请同学赏析(小组代表)

6教师小结:

可围绕“如何批注”、“如何赏析”、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设置理由:

1批注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学语文的好方式。

3此环节,学生可能有新问题产生,鼓励他们带出课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四(5分钟)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样做一个让同学信赖的人?

设置理由:

1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

2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与鸟相亲的画卷,这是用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欣赏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在播放歌曲时出示幻灯片五,也就是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写雏鸟憨态可爱的句子。

2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3课外阅读老舍的《小麻雀》。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初读了《花钟》一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小结: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有一位植物学家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大自然的花钟,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大自然的花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花钟图片,生欣赏。

3、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4、读文章第三段说说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5、生汇报。

6、指导朗读,注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7、小结,导入第一自然段。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句。

2、学生汇报,师引导朗读中心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4、交流:

a、生说花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图片)

c、联系课文及图片理解“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d、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6、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自已知道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师生对读第一段。

7、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出示问题,学生自读找答案。

2、同桌讨论,相互交流。

3、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4、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王国,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那我们就应学会观察自然。(出示课件)

六、总结内容

七、作业: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四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

生:还可以换一个成语叫娇小玲珑。而且胆子还小,那就可以说“胆小如鼠”。

师:意思一样,但就是不美了。(学生领悟,换成“谨小慎微”)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学生读书,找出:“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等句子,即兴精彩短评)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采访你(指刚才读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就是让它感觉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兰来让珍珠鸟感到这笼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师;“我”用吊兰来打扮笼子,实际用的是那颗——

师:请你再读这句,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不要吓着它们,你该怎么读?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范读,读得“小心翼翼”,而后学生读,掌声)

师:三个月后,听!(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生:这声音,和它的爸爸妈妈叫得一样,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还更娇嫩,真好听。

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

(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不动声色的写……”、“……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句子,读得很小心)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读了一句)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

(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作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_____。”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师:然而,这都是“假如”。我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我决不……不……不……”(和学生又把刚才这几句读了读),如果说装扮笼子,感到作者的用心,这里真可谓——(师生一起说出)用心良苦。

三、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

师:原来鸟怕人,人不怕鸟,现在我怕鸟害怕,怕鸟担心,怕鸟飞走,结果呢,鸟却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结合具体文字谈谈。

生:(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老师出示刚才学生说出的这段话,但把三个“一会儿”去掉了)

生:老师,这句话不完整了,你把“一会儿”丢了。

师:意思没有改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表现了小家伙的调皮,让人好喜欢;也有的说,这三个“一会儿”,一个比一个程度深,把小家伙的调皮写得活灵活现了)

生: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神气十足”。去掉这三个“一会儿”,小家伙顶多也就“神气”,谈不上“十足”,可用上这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这段,表现了小鸟的“神气十足”)

师: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读,女同学读第一个“一会儿”,男同学读第二个“一会儿”,我读第三个“一会儿”,大家读了以后一定要像小家伙一样神气十足哦!

(师生合作读,读得很精彩。然后师生结合文本继续品味小珍珠鸟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教师不时肯定学生的精彩表现)

生:(读)“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引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生:(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打出这段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一人鸟和谐相处的状态,然后配乐朗读)

师:看,这就是小鸟趴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请给画面题词。

生:和谐。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呵呵,你用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划下来,读读。(教师板书这句话)

生:我想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

师:你和我的题词一样啊。那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赖)

师:从刚才细致的品味中,感觉到: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生:信赖)如果说小家伙一点一点的和人亲近,正像同学们说的心里放松了,行为上就——(生:就变得有些放肆了)

师:嗯?再想想,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形容此时的小珍珠鸟,别忘了它是那么可爱?

生:这个词用得过了,应该是“放纵”比较合适。(掌声)

师:真正的放松,还有点儿放纵,这是撒娇的表现,呵呵。至此,才可以说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颗“怕”着的,竖着的心彻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掌声)

师: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人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生:信赖就给它在屋子里撒欢的自由。

生:信赖就给它趴在人肩头睡觉的幸福。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心,甚至是关怀。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爱,让它感到人的温暖。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鸟创造的这信赖的美好境界吗?把课文开头的“真好”,和结尾的一段话连起来,再朗读。

生:真好!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诵中已经明显带着阅读后的体验了)

师:把黑板上这两句再颠倒过来说——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第一课时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

师:题目是珍珠鸟,我们上节课只研究了“我”和小鸟创造的“信赖”的境界,那大鸟呢?朋友送“我”这对关在笼中的大鸟,“我”觉得真好,大鸟也这样觉得吗?……找出描写大珍珠鸟心情变化的句子读读。

生:小家伙在屋子四周活动,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大鸟生气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人的可怕。

生:当小家伙贪玩,晚上忘记回到笼子里的时候,“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唤……”它们急得不得了,召唤孩子赶紧回笼子。

师:(出示图片)看到笼中的那对大鸟了吗?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听,父母在生气地叫呢。(放鸟叫声)

师:听到笼中的父母会对小鸟的“再三呼唤”,想想大鸟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纷纷发言,大意是大珍珠鸟的眼里和小珍珠鸟眼里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小珍珠鸟太天真了,大鸟们对作者是不信赖的)

生:看似自由的小鸟,也只不过在房间活动,它压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多么美妙,这种自由又是多么的可怜。当它身体钻不出笼子的时候,也便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由此,我们了解到,大鸟呼唤的就是,一句话:孩子啊,我们大鸟的今天就是你小鸟的明天。(热烈掌声)

师: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不就是大鸟发自心灵的呼唤吗?

生:其实它们呼唤的就是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这里的笼子。

师:让我们先听听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吧。

(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出示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马光的《放鹦鹉》、欧阳修的《画眉鸟》),学生朗读)

生:回到密林深处,回到它们自己真正的家。

师:回到课文第一句。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应该在哪里?(播放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

生:它们呼唤的,是要离开这些笼子回到森林,到属于它们自己的树上的巢。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师:是啊,方寸之地,何谈信赖!这渴望获得生命尊重的鸟,即便死,也不愿被笼子囚禁,这笼子也许就像它们的牢笼,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坟墓呢!(给“笼”字加上方框)

(师生探讨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理解的信赖的不同,认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笔尖端流泻下“一时”而不是“一生”的感受,如果作者真正喜欢珍珠鸟就应该放飞它们,让它们自由飞翔)

生:还!(改课件:“信赖,就还它……”)

师: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么不同!请用这样的句式再次呼唤出大鸟们心中的信赖。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应有的尊重。

生:人和鸟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要建立信赖的关系,那么信赖,就还它平等的权利。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的鸟性。(掌声)

生:……

师:谢谢你们发出的这样多的感慨。一个“还”字的不同,意义就不同。也许,你们理解和感受这么多信赖的内涵,才是大鸟眼里的信赖。

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的启发。原来,信赖的美好境界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这样才能得到两者的真正平衡。精神心灵才会相通,相属。彼此有一份强烈的安全感。就好比我们信赖一个朋友时,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可靠的,真实的,不需要作出什么来的一样。

生:所以我要说,人,不能按人的意志安排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不能以人的幸福为标准判断一切。这样的信赖不是真正的信赖。

生:我们就把课文可以改写成——“我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鸟儿们依然会把笼子当作第二个家,从中传出的笛儿般的声音依然轻松自在。”

师:更重要的是,笼子的门是开着的,想飞出笼子就飞出,想飞回笼子就飞回笼子。甚至连笼子都不用设置,整个屋子就是小鸟的家。(擦掉“笼”字)

师:真正的信赖,‘我”还有必要“决不……、不管……、不动声色”吗?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也不会。”学生答出“大惊小怪”、“难过”“害怕”……)

师:真正的信赖——小家伙白天,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大鸟还会生气地叫吗?夜色入暮小家伙还在和我玩耍,大鸟还会再三呼唤吗?(改课件)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白天,小家伙不仅在我的肩头睡觉,哪怕在我的手掌上翻跟头,大鸟也不会生气的叫了,夜晚,假使小家伙贪玩一些,大珍珠鸟也不会再三呼唤小家伙赶紧回去了。”

师:是啊,真正的信赖非得等把窗户关久了,才打开吗?

生:不用。可以改写成——“不用多久,它最多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就飞出去了……”

师:“小家伙”想飞出窗外就飞出窗外,还可以再回来,依然趴在我的肩头做梦,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窗户,而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请大胆想象,因信赖创造的这种美好的境界。(学生听音乐,创作。六七分钟后学生发言。)

生:我打开鸟笼,让它们出去透透气,可是它们一去不复返,就连小家伙也一去不复返了。鸟儿们感受大自然的呼唤,蓝天是鸟儿飞翔的家,草原是鸟儿生活的家,那树上的巢啊,是鸟儿休息的家。自由就是它们的家。

生: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放了他,因为我想给他自由。

生:我也会放。

师:老师想问你若是鸟,你飞不飞?

师:那你宁肯失去蓝天,丢掉你翅膀的飞翔?

生:我不会飞,因为这里很好,作者对我很照顾。

生:我也不飞,因为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如果我们飞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临的危险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吗?要自由,代价也是无价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从前,人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坏,也许就好了。

后面的学生都在说不会飞……

师: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舒适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飞翔的天空!作者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这也不是放与不放,走与不走这么轻松和简单。一句话,我们人类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经营这个世界?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下课)

板书:

珍珠鸟

真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中“笼”有几个变化:先写出,再加框笼,然后擦掉。)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开拓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而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窦老师的课堂,洋溢,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在这种背后,还蕴涵着巨大的理性力量,她引发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以及对”信赖”主题的思考。《珍珠鸟》这一课教学充分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师的形象:深厚的语言功夫、精湛的挖掘教材、扩展教材的能力。教学伊始,窦老师以“珍珠鸟是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寻找文中人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文章主旨。随后,窦老师跳出文本,引用了“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谁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等古诗名句,通过点拨、引导,将学生建构的关于信赖的话题进行了解构,由此挖掘出文中所谓的信赖其实是狭隘的,真正的信赖是还给鸟儿自由。紧接着,窦老师又启发学生想象:假如“我”给了珍珠鸟真正的信赖,珍珠鸟就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吗?由此,引发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以及对”信赖”大境界的思考。

实现了对文本的“突破,突破,再突破。”

……

此次她还带来了自己对“主题教学”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最新的思考与感悟。她指出,“主题教学”是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她还指出,作为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化积淀为人格,敢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具有问题探究意识和审视眼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表现为:

真正的“思”还源于教师在哲学层次上对课文的理解。从文本理解目的的角度分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探索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立场,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尽管绝对的复原不可能,但如能够根据文本背景及内容,追求尽量复原或辨证复原作者的意思,则能够剥茧抽丝、取其精华。二是站在读者立场,这里理解的关键是读者能读出什么,而不是回到作者最初的意思里,此时你就会发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是站在教学目的立场,从目的出发,读此文为何,作为语文课教学,关键就是学习诗意的表达,至于意义,则为目的服务。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五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2课时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什么花?

2、媒体出示图片,配上轻音乐,师简说。

3、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4、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可大家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齐读)

1、让我们一起去课文里看看这个花钟吧。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淡雅艳丽娇嫩

舒展花瓣含笑一现欣然怒放绽开笑脸

(1)开火车读

(2)一起读。

3、把他们放入课文中,同桌两人也来读读课文,读完后再说说你从课文里都知道了些什么。

4、(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1、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那么多知识。那课文花钟上到底都有哪些花,他们都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用横线轻轻地划出时间,用波浪线划出花儿的名字。

2、交流,什么时候什么花开放了?

3、生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5、作者词语用得真准确啊!那么小作者又用怎样的语言来写花儿开放的呢?再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1)先来说牵牛花开得怎么样了?

老师把这句子改成牵牛花开了,你觉得好吗?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这一句把牵牛花的颜色、开花时候的样子、声音都写了出来,一起读。

(2)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做做绽开笑脸的动作,一起读。

(3)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从梦中醒来,怪不得叫睡莲呢!一起读。

(4)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给怒找个朋友,“怒气冲冲,愤怒”以前这些怒都表示生气的,那这里的怒还会是生气的吗?怒放是怎样的开放啊?你也在脑子里画画,万寿菊欣然怒放是怎样的?看着这些欣然怒放的菊花,一起读。

(5)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傍晚六点,天色渐渐朦胧,这个时候的天色就是暮色了。指名读,女同学一起读。

(6)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现在你们就是一朵朵的月光花了,月光花们,我们一起舒展一下自己的花瓣吧

(7)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要想看到昙花开放可不容易。你要一不留神呀,就错过了。看图片,看着那么美的昙花一下子闭合了,有什么想说的?昙花开花的时间是那么地短暂,但它仍然把最美好的那一刻展现给了大家。有一个成语就叫“昙花一现”。

6、小结:同样写开花,每种语言都不一样,这么美的花,这么生动的文章,快把他们存在大脑仓库里,积累下来。

(1)互动,交流背诵。

(2)师生配合背诵。

学着小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午时花,夜来香也开出更美的姿态!

1、出示: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

2、交流,语言训练

3、仿写:快把刚才那么美的语言写下来,拿出你们的作业纸。

摘录好词:把你最喜欢的好词积累下来。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笋芽儿》[板画课题]。

上节课我们只在文中的插图上看到过笋芽,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到竹林中去见见真正的笋芽,你们想去吗?(播放笋芽图片课件)这就是笋芽,打声招呼吧!笋芽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很多人关爱着她。

二、朗读感悟,理解文本

笋芽钻出地面前:

(一)感知春雨的关爱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笋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笋芽的?找到后和你同桌说说!

2、汇报:先遇到的是春雨姑娘,在第一自然段,(生读)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因为笋芽正在沉睡中,她怕惊醒笋芽。

3、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沉睡”呀?春雨姑娘怕吓到沉睡中的笋芽,

只能低声呼唤。

4、大家再想象一下,春天的细雨如果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手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轻轻的、柔柔的)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春雨的轻柔、温和吗?

(生读)――真是一位温柔的春雨姑娘;

谁再来试试

(生再读)――这是一位细心呵护笋芽的春雨姑娘!

5、现在男同学你们就是沉睡的笋芽,女同学也就是春雨姑娘们,请你们低声呼唤一下沉睡的笋芽吧!齐:(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二)感知雷公公严厉

1、除了春雨姑娘,笋芽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他跟春雨姑娘的呼唤一样吗?(她还得到了雷公公的帮助: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板画雷电)

2、为什么说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呢?

(因为打雷的声音很吓人,雷公公想让笋芽清醒、清醒),

4、这位雷公公你好像对笋芽说――

这位好像说―――

5、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用不同的方式呼唤着笋芽,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

(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出示)

6、春雨姑娘叫醒了笋芽,刚刚醒来的小笋芽,你又听到雷公公雷鸣般的呼唤立刻就--(精神了)(清醒了)

清醒了的笋芽(出示)“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句话你想怎么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突出“扭动着身子”说明“笋芽很用力的钻”)

如果不扭动着身子,不用力呢?(钻不出去地硬)

现在我们就是地下的小笋芽,我们一起扭动着身子用力地往外钻,看谁最先钻出地面!用力啊!能这样带动作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生读)

我听出来了,他突出了“一个劲儿的”,什么是一个劲儿的?

(不停歇的,连续下去,一直向上钻)

谁来让我们体会一下笋芽一个劲儿的去努力的精神?

(你来读,再读,我们一起试试吧)!

8、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突出“向上钻”说明“有明确的目标”)

9、连笋芽都能为了自己的目标一个劲的去努力,那我们那,我们是怎么做的?

10、还有谁关爱着笋芽,继续汇报?

(还有笋芽的妈妈:妈妈见了,忙给笋芽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板画竹子)

笋芽还小,她还不懂妈妈的爱,认为这是一种“唠叨”!

你认为妈妈这种关心是唠叨吗?(不是)

能换成别的词吗?(“叮嘱”“嘱咐”)你认为谁的词更恰当?书中的词适合小笋芽,你们说的词适合你们,各有千秋!看来你们对妈妈的爱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笋芽钻出地面后

(看课件演示笋芽钻出地面视频)

2、笋芽来到这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她看到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笋芽看到了什么。

(生读)好美的春光啊!谁再来读读?

(生读)我都被这美景陶醉了!

我们合作读读好吗?

3、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

联系上下文想想省略号在这里是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的景色)

那我们想象一下,笋芽可能还看到了什么呢?

4、让我们也一起欣赏一下这美好的世界吧!(课件演示美好春光)

5、此时,笋芽的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

那你高兴地来读读笋芽说的话———(多美好的春光啊……)

你兴奋的读读————

6、带着我们自己不同的感受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好吗?

把第六自然段中的“笋芽、她”,都改成我,读一遍吧?(齐读)

7、笋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了春光无限好!

8、钻出地面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春雨姑娘还一如既往的关爱着小笋芽,现在又加入了太阳公公的照顾!谁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我来采访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你们为什么这么做?

(为了让笋芽享受最好的阳光和水分,长得更快、更好,帮帮笋芽。)

让我们用心体会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的良苦用心吧!

(生读: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谁再来读读?

8、除了他们,别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春风姐姐着她,着她;

笋芽妈妈着她,着她。

9、此时的笋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自豪的)

她在爱的温泉中成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长成了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她是骄傲的,她是自豪的,因此(出示:她站在山冈上……)生带动作读!

10、笋芽带着此时幸福、自豪的感觉,我们合作读最后一段好吗?

三、体会感恩,延伸结束

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啊!笋芽终于长大了,在她的成长中要感谢很多人!那我们同学,在你的成长中,你要感谢谁呢?(畅言)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人,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读给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也会像笋芽一样努力,长大成才的!好吗?齐读全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四、伴着《小笋芽》的歌声结束。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七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4.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补充阅读资料;学具教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欣赏鲜花盛开的图片,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娇嫩”,书写“娇嫩”。

4.指名读全篇课文。

三。品读感悟,理解积累

1.阅读第三自然段,解释“花钟”。

2.阅读第一自然段

(1)读懂课文,设计花钟。

(2)美读课文,欣赏词句。

(3)对比朗读,品味词句。

(4)背诵课文,积累语句。

(5)补充资料,填满花钟。

(6)介绍花钟,运用语言。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交流作业

1.交流作业,展示学习成果。

2.听写词语。

二。结合资料,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植物开花时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小组交流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3.适时书写有关生字词。

三。回顾全篇,理清顺序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总结学生意见,融入教师建议,师生共同设计作业。

珍珠鸟课文原文教案篇八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本课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中词句的积累,在读中内化,然后在情境创设中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力求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语句;

4、初步培养孩子留心周围现象,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课前准备: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到网上搜集有关会报时的花的资料(课文中描写的花除外)。

教学流程: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呢?(板书:花)

预设:生1:我喜欢康乃馨,因为它是母亲之花;

生2:我喜欢百合,我要送给爸爸妈妈祝他们百年好合;

生3:我喜欢牡丹,因为它是我们的国花,代表富贵,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

2、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学生欣赏花卉视频,伴随着《春之声》圆舞曲)。

3、师:“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挑选好的词语分类写在黑板上)

师点评:真好!这些词语中,有的描写了花的姿态(板书;花姿),有的描写了花的色彩(板书:花色),还有的描写了花的芳香(板书:花香)。说明我们小朋友平时爱看书,会积累,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4、师:这么多的花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啊!你们知道吗?花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可以组成花的“时钟”。(板书: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花钟。学生齐读课题。

5、师: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组花钟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著名的花钟)

1、师: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用“——”划出课文中直接介绍花钟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三节,请同学们轻声读这段文字,等会老师要请大家当一名植物学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介绍花钟。

(随机点评:他抓住了“不同时间开放的花”,这很重要;他抓住了“陆续”、“大致”这两个比较关键的词语,很好。)

4、师:花钟里种着哪些会报时的鲜花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节,用波浪线划出花名。

(课件出示书上介绍的鲜花图片),我们一齐来跟这些花打声招呼吧!

1、师:这些美丽的鲜花,组成了神奇的花钟,课文中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的?老师先让小朋友欣赏一下。

(1)课件出示第一组: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该怎么读好它们呢?请小朋友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读给大家听。

预设:生1:争奇斗艳,看,有“争”有“斗”,花在比美呢!我们要读出花儿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景象。(师:说得真好,花儿在竞相比美呢!我们一起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地来读读这个词语。请一二两组读。再请三四两组读。)

生2:欣然怒放,花儿很高兴地一下子盛开了,我们要开心、快乐地读。(放鲜花怒放的视频。师:鲜花欣然怒放的情景,请男孩子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

生3:含笑一现,我用欣赏的语气读这个词。(师:好一朵害羞的昙花!是啊,昙花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可要抓紧时间欣赏哦!请女孩子们读。)

生4:芬芳迷人,真香,真另人神往啊!(师: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置身于芬芳迷人的花海中了,让我们都陶醉在这片花海中吧!请同学们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组: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从梦中醒来

在暮色中苏醒

师:这一组短语都在写什么?(写花儿开放)老师请小朋友选自己最喜爱的一个,边读边用动作演示一下花儿开放时的情景。

预设:生1: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学生作吹喇叭状)。师:花还会吹喇叭。真有意思!一起高兴地来吹吹小喇叭!生齐读。

生2:绽开了笑脸(女孩子把小手托在下巴上作笑脸状)。师:多美啊!全体女同学都来笑一笑!女生齐读。

生3: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一男生边读边慢慢张开双臂)。师:咱们上课好久了,是不是觉得有点累了?我想像月光花那样舒展一下我的身体(教师做舒展样)。哦,好舒服啊!男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像它一样?我们也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请男生齐读。

生4:从梦中醒来(一学生作睡梦状)。师:嘘!睡莲花醒来了,一二两组小朋友一起轻轻地来读一读。

生5:在暮色中苏醒(一学生惊喜地读着这一句)。师: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个小朋友,你刚才读这一个短语时很惊喜,为什么要这样读?三四两组小朋友一齐像他一样,带着这份惊喜,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2、师:好,我们先读到这,刚才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今后可要好好学习这种写法。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些词语和短语都记住?请你选二个词语,一个短语写在采蜜本上。(学生摘录)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七点左右,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师:这两个句子请你们读一读,有什么不同?(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

4、师;我们把这些词语、短语、句子都送回到课文第一节,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节,把你读得最好的一种花读给小朋友听。

(学生展示朗读,配音乐和画面)

自评:“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读得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互评:“你觉得他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师评:“多么可爱的牵牛花啊!老师听了也被你深深得陶醉了等等随机即兴点评。”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是花海里的一朵朵美丽的花,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两到三种花来介绍一下花开的情景。

(1)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花,可以说“大家好,我是牵牛花……”

(2)可以加进我们以前学过的描写花的词语,师点一下板书上分类的描写花的词语。

(3)表示时间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点击出现前面所欣赏的两个句子)

(4)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

注:这些要求在学生介绍时可以逐步完善,体现层次性。

2、师:只有这些花会报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节末尾的省略号)

3、师:还有哪些花会报时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搜集来的资料。

4、小练笔:(课件出现鲜花图和相应的开花时间)老师把你们找的这些花都打在大屏幕上了,请你选择一种花,学习第一节的写法,来写写花儿的开放,报报花时。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交流。师每种花各请一个小朋友。师:按时间顺序应该谁先来?谁第二个?谁第三个……(配上音乐)

6、师: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我们用优美的语言又设计组成了一只新的花钟。

7、师:学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师:是啊,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会不同的?我们可以到书中、到网络上寻找有关的科学知识。下节课我们将邀请科学老师与我们一起参加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背诵课文第一节。

2、(出示老师制作的花钟,挂在黑板上)师:老师利用双休日制作了这只花种,遗憾的是还有一些空格,因为老师没有找到相应时间开放的'鲜花,请小朋友帮老师再课外资料中再找找,把这只花钟填补完整。

附板书设计:

花钟

花姿花色花香

亭亭玉立万紫千红芬芳迷人

含苞欲放姹紫嫣红沁人心脾

欣然怒放五彩缤纷香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