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8篇)

时间:2023-10-13 18:59:39 作者:JQ文豪 文秘知识 最新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8篇)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于考试总结不知从何下手?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一些灵感。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初中生物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很多,那考生怎么记下这些理论知识?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p6)

(2)生物的归类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注: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拓展阅读: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生物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有哪些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范文通用

初中生物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1)处理好八年级生物教材,揭示单个知识、知识联系、知识扩展3个层次知

识的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

(2)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即把导、学、讲、练融为一体,优

化课堂结构。

(3)识记知识和知识运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目标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整理复习资料,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2)把每单元重点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针对一些难点,对照基础训练进行知识的订正和讲解。

(3)每个单元复习完之后,出一些单元习题,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促进学生的复习兴趣。

(4)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复习,让优生带动后进生更好的复习。

(5)让学生自己举出某一个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6)针对某些差生老师进行单独辅导。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才能得心应手。我们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具体到每一个课时。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用何资料,都要详实,。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我们的计划大体如下:分三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立足课本,分章节复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复习,小步进行,打牢基础。这需要七天时间.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归纳、整合,训练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段考模拟试卷.需要10天。第三阶段,学生自由复习,调整心态,进行查缺补漏。

二、强化训练、精选精做,举一反三

加强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能提高做题、应试的技巧,提高成绩。我们就要精选训练题。精选要做到:训练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重复做,选择这一题目要训练哪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定要有数;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多种题目来考查,我们可以把这多种形式的题目进行优化组合;对同一题目进行扩展和变形;及时做好检测,并且进行认真的讲评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了,到底哪方面的知识疏漏,再指导学生弥补缺陷;过一段时间,再用相似的变形后的题目进行训练或检测,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考点,精心组题,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

四、与学生谈心、交流,鼓舞学生的斗志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信任,促进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及时帮学生解决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学复习的效果。二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自己的教学改进工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促使教学相长。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五

初二年共有10个班级学生529人,我们县原来三所中学的生源一样是学生派位抽签(实验中学是私立的),但我们学校借读的学生较多,还有去年南坑中学并入我校,可以说学生大都是农村学生。

二、时间安排:

上学期我们就开始上八年级下册的书,可以说是用赶的,到这学期开学两周就上好八年级下册。

接下来前面两周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好了刚好年段组织的月考(月考内容就整册的八年级下册),然后各用两周时间复习另外三本书(复习内容主要是书本的基础知识)

书本基础知识就复习一遍,剩下的时间主要是做练习,通过练习补缺补漏。

三、教学措施

复习书本的基础知识时,每周都布置相应的任务,比如这周学生要复习第七单元,该记的该背的学生回去要完成,然后每次上课前要提问或听写,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可以说给学生的练习卷每份都要讲评(除了年段、学校组织的考试试卷有批改外,一般的练习应该说都没有批改,主要是人数太多了)在讲评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有牵连的知识该复习的再复习一下。

四、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学校领导重视,从校长、分管副书记、年段长、班主任齐抓共管,通过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制定可行的目标,就一个原则初二年必须拿下生物和地理这两科。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六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实数

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叫做被开方数。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5、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七

一提基本概念,好多同学就联想到“背”,实际上我这里提到的“记”是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懂的基础上的记忆。而不能等同于“死记硬背”。比如“新陈代谢”这个概念,首先要从宏观上理解它,在生物个体水平而言,体现了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相伴的能量转变过程。这一点可以通过动物摄食和排出代谢产物的实例来进一步加强理解。其次,再从微观的细胞水平理解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要有原料的来源和产物的排出,且与此相伴有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搞清新陈代谢的概念就不会感觉困难了。如此记忆基本概念会更加牢固持久。你不妨试一试。

窍门之二:图表利用很重要

图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学习的难度。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图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正确的识图,利用图复述相关重点内容,会使学习更加轻松而有乐趣。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学习,对于有些同学来讲感觉比较困难,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画图的方法,记住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出规律,在应对这方面试题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轻松自如了。

看结构图时,一定要与其他功能联系在一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在看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时,遵循一定的方向,从外到内搞清各部分的组成成分,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功能。进一步再搞清这些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相适应的。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这样就把知识学活了。

利用列表的方法学习生物知识,有利于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易混知识个性化,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比较和区分。这些在课本中有可能找不到现成的,需要你将课本中的文字描述理解后提炼出来。如: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后可以用如下表格比较,加以区分。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八

关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点是生物学习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知识点掌握之后在学习起来会变的轻松很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阅读参考。

1.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

2.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3.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4.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为病毒来不及感染。

5.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

6.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7.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9.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1.任何生物都能独立地具备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并符合细胞学说。答案:错!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于细胞中。

2. 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答案:对!

3.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错!自然情况下, 有机物只能由生物体制造。

答案:对!

解析: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4. 蔗糖和淀粉不能用本尼迪特来检测。果糖没有醛基但是也可以用本尼迪特来检测。本尼迪特的检测需要使用水浴加热。

答案:对!

5. 地震灾害后,灾民啃食树皮和草,通过消化纤维素来给机体供能。答案:错!

解析:纤维素不能被消化。

6. 在小鼠的口腔细胞中可检测到麦芽糖。答案:错!

解析:麦芽糖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细胞,麦芽糖存在于植物细胞。7.糖原的代谢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是氨基酸。

答案:错!

解析:代谢产物是指氧化分解的产物,而不是水解产物。糖原的代谢产物是co2 和h2o, 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是co2、h2o 和尿素。

8. 脂质只由c、h、o 元素组成,可与糖类之间相互转换。答案:错!

解析:脂质除了油脂还包括磷脂等,磷脂含有p。脂质中的油脂只含 c、h、o,可与糖类相互转换。

9. 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对!

10. 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错!

解析:氨基酸的r 上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

1、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掌握高中生物的学习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的学习有自身的规律,掌握这些生物的学习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我们需要明白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

3、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4、学习生物还需要有浓厚想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会发现高中生物学起来真的很有趣。

5、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 、标本 、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提升知识的理解效果。学习生物时,零散知识条理化 ,理论知识具体化、一般问题特殊化等突破难点的方法,都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好方法。

6、严谨是生物学科最大的特点,往往在概念上差之毫厘,结果上可能就会谬之千里。在碰到自己常错的题目或是一些经典题目,高三学生要学会整理错题。不要放过任何错题,只有现在把所有的错题改正并掌握好,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7、想要学好生物,对于课本中的实验也有给予重视,像是孟德尔测交实验就是考试中经常出题的点。另外实验中的常用方法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出题点,像是演绎推理法、控制单一变量法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实验的重要性。

8、在做题时不能只做,还要学会分析。要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然后对照着书上的知识点复习,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一些。对于做错的生物题一定要做好标记或是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在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九

1.定义: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流程:

1.概念: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学生讨论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新型农药的使用。

1.定义: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就是生物防治。

2.学生合作探讨在一个农田中,如何利用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1.信息激素:是指由成虫释放于体外,能够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交尾的一类激素。

2.应用:学生探讨吸引素是如何用来防治害虫的?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一

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5、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对于活细胞而言,增强呼吸作用,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2)对于死细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食物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温度,减少氧气浓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吸收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对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二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三

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5、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对于活细胞而言,增强呼吸作用,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2)对于死细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食物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温度,减少氧气浓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吸收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对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四

课堂上不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要做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许多个兴奋中心相联系,留下不易肖退的记忆痕迹。

老师讲课尤其是讲授新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本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听课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生物进化、发展的观点。在听课时应该注意老师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例如:在消化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老师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结构,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听课不是仅指用耳朵静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还要求动静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和实践者,应积极主动地将耳听、脑想、手动三者有机结合,才会更好更快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五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六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七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1、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2、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4、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5、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八

生物囤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赖于生物圈。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资源、能源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由此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局面。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我们的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还给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相对稳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但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