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05 23:40:25 作者:曼珠 工作总结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一

1、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其他副总为副组长,各二级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运运输领导小组,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保节日运输安全、优质。

2、加强对驾驶员管理和教育。公司要求各二级单位在节前要专门召开一项驾驶员会议,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他们从近期发生的几起重特大中汲取教训,不开超载和超速车、遇紧急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的.发生。同时对参加节日运输的驾驶员逐一进行违章记分比对,对记满12分的驾驶员,一律不得从事节日运输,对违章三次以上未处理的驾驶员,原则上也不予参加节日运输。

3、加强对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公司要求凡参加节日运输的车辆,必须进行车辆安全检测,不合格的不予参加节日运输。同时要求各营运车辆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应急锤等,不得私设小板凳或加座。

4、加强对客运站的源头管理。严格按照《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例行检查、出站检查等安检工作,做到“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无关车辆不进站;超网载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车辆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车辆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签字审核不出站。

5、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节前公司将组织人员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6、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设备和g定位装置,全程监控进出站的人员、车辆。落实专人负责gps定位监控值班,发现违章行为及时提醒、教育,确保车站秩序良好,车辆安全运行。

7、签订节日运输安全责任状,落实安全责任。总公司与各二级单位签订责任状,二级单位与驾驶员、车主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责任。

8、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节日安全运输氛围。汽车客运站将充分利用横幅、站牌、电子显示屏、录像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过往旅客和驾驶员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运输参与者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二

提高我乡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接种技术水平,我们将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定期对我乡预防接种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杜绝预防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上级要求,要求医院医务人员及各村乡村医生发现传染病可疑病例及确诊病例及时上报,同时每旬我们安排专人对医院门诊日志、病房出入院登记进行核对,每旬对各村居民及卫生室进行调查,是否有疑似划免疫工作情况计划如下: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病例,及时汇总监测情况,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对发现的疑似传染病及时上报,并按照上级要求采集标本。

流动人口管理是预防接种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防止疫苗相应传染病的输入,消除免疫空白,我们按照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定期到乡计生委、派出所、村委会,核对当地儿童出生数及暂住人口摸底调查,及时摸清居住本辖区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建卡建证,及时按照免疫程序安排各种疫苗的接种,详细记录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迁入迁出时间及接种记录,确保免疫规划疫苗的按时接种。建卡建证率要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防止流动儿童中发生疫苗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们加强对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微机化管理,同时为了保证儿童接种史数据上传质量,我们对20xx年以来的儿童接种史全部及时录入电脑,随接种日及时录入信息卡,使儿童接种信息卡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防止疫苗相应疾病在中小学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与辖区较为联系,搞好20xx年新生入托入学预高了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我们加强对各学校分管老师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验证技术指导工作,对无接种证或漏种疫苗及时补证和补种,并做好相关记录,较好地完成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对无证和疫苗接种不全的我们均按照要求进行补证和补种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我乡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从自身做起,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措施,使我乡的计划免疫工作再上新台阶。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三

放眼20xx年,榆树实现“吉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暨“哈长城市群中心节点区”这样的目标,应须全力推进榆五“一带双核”战略,通过打造“榆五工业产业带”这条轴线,建设榆树城和五棵树滨江新城,使各类发展要素在轴线两端的榆树、五棵树快速集聚,随着“两个中心”辐射半径日益拓展,终而形成相连接的整体区域。此预期的五棵树滨江新城,在产城融合动力的推动下,要实现以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新兴工业产业为主导,以滨江旅游为第一特色产业的松花江畔魅力宜居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5:35;区域涵盖五棵树、刘家、先锋,总面积48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90%。

至20xx年的“十三五”期间,五棵树要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和现代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牢牢把握“扩权强镇”有利契机,推行镇区合一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松花江畔生态型小城市,区域要涵盖五棵树、刘家两镇,总面积达到36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8万,城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5%以上,要建成2.5平方公里的西南新区,滨江新城雏型基本形成。要推进人口和区域服务功能向中心城区集聚。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公共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和集中供热、燃气普及率以及城区绿化、人均绿地等各项指标全面提升;要推进工业产业向“榆五轴线”集中。在“榆五产业带”上,玉米化工、生物医药、机械加工、新型能源、农业物流五大园区初步形成;要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在松花江沿岸系统开发。初步形成以松花江为基础,以湛江寺为核心,以“关东文化”、“松江文化”、“萨满文化”、“xx文化”为内涵,以“五棵树小烧”、“五棵树干豆腐”、“五棵树xx特色餐饮”、“纯江鱼”为旅游资源品牌,以江心岛、水上乐园、码头、渡口、农家乐为景区的“aaa”级旅游产业,带动商贸、餐饮、交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为给上述发展目标打好基础,20xx年重点实施以下骨干工程项目:

1、启动五棵树滨江大道建设工程,全长1500米、宽49米、双向四车道,作为旅游专用线路,为发展旅游产业开辟绿色通道。

2、启动五棵树大街南延至松花江十八盘渡口工程,全长米,宽49米,双向四车道,配套标准化地下管廊建设,为中等城市和滨江新区建设打好基础。

3、启动“引松入五”工程,实现双管供水,为城市工业化建设和滨江新区建设提供充足水源。

4、启动东风大街公铁立交桥建设工程,为中心城区东部的开发建设及幅射东北部地区提供交通便利。

5、启动五棵树大沟和带状花园的改造建设工程。五棵树大沟镇区段全长7000米,通过雨污水排放系统工程和两侧沟坡梯次美化绿化工程,将五棵树大沟建设成城市中心雨污水隐形排放通道和市内主要文化休闲场所。

6、完成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在镇区东侧7公里刘家镇东牛村东南方向建设一处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吨的垃圾填埋场。

7、完成松花江江心岛的前期开发工程(引桥入岛)。加大“湛江寺”的基础设施投入,推进“aaa”级景区建设。成立旅游区管委会,开通“湛江寺”、“老牛道、十八盘”渡口、周边农家乐、江心岛、游船至乌金屯大桥“一日游”项目。

8、完善松花江边2306米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榆陶公路五棵树镇区段风光带(农业采摘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的前期工程。

9、筹建五棵树农贸物流区,集中在五棵树西部贴近公铁交通干线区域布局,立足哈长城市群,服务东北亚,争取纳入省级特色服务业开发区试点。

10、在五棵树松花江北岸、榆陶路以南地区规划建设农业高校、科研单位集聚区。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四

今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和未来的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挑战因素不断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可能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更依赖创新累积形成的新动能。

(一)从供给侧宏观增长模型看趋势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描述,经济增速是由技术进步增速、资本投入增速和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的。

从我国目前趋势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18%,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5%,在上海等超大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30%以上。

由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集中影响,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接近18%。

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后果是储蓄率逐渐下降。事实上,我国总储蓄率过去几年已经由51%左右下降到了48%左右,虽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属较高之列,但下降速度比较明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总体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至40%左右。

储蓄资源增速下降,加之资本产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几年逐渐下降,由过去较长时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

从劳动力供给看,老龄化毫无疑问会降低劳动力供给增速。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平均每年净减少200万-300万人。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我国过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年均提高约12%左右,迫使不少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退出或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开始下降,由过去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过去5年年均增长5%左右。

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看,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二)从供给侧部门模型看趋势

从增长的供给侧部门模型看,gdp是由各部门国内生产增加值+净出口构成的。各部门增加值的增速及其权重共同决定了gdp的增速。

从不同产业门类变动看,考虑到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制造业传统部门和农业生产增速会比较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制造业众多门类中,过去五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速的只有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应用相关新兴部门或新经济部门增速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两位数增速。但由于对同一领域的传统模式具有替代效应,未必会产生对整体行业增速的实质性提升。

服务业表现出高于制造业和农业的增速,特别是服务业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体育健康等部门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增长的收入弹性很高,具有持续稳定的扩张性,这与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比重提高的升级趋势是一致的。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8%。

(三)从需求侧宏观模型看趋势

经济学教科书描述的宏观模型十分简单,gdp=c+i+(_-m),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_为出口,m为进口。这说明支撑gdp增速的是所谓“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

从目前态势看,我国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已经由过去10%以上两位数增长下降到8%左右的个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高点期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6%左右的增速。

由于投资收益总体上趋于下降,市场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新动力。净出口因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再加上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仍有较大概率出现周期性回落,恐难有大的作为。

制造业景气的逐渐收缩会逐步蔓延至服务领域,从而导致就业增速的进一步转弱,失业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会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并进而使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因此,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似乎也在进入弱化的通道。

总体结论:综合上述多重因素、相关约束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具有下降趋势。

如果我们假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变动趋势,未来5-1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下降至5%-6%的区间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客观接受在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只能取得6%以下的年均增速。

国家五年规划预期增长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各地设定各自的五年规划预期目标具有重大导向性影响。

从过去的经验看,过高的预期目标一般会使各级地方规划预期目标跟随性加码提高,最终会导致因整体目标过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性政策,产生杠杆攀升、违约增多、产能过剩、泡沫加大等副产品,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既然未来潜在增长率已经落入5%-6%的区间,如何更多向6%左右靠近,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

从中国目前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较大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更长时间的经济稳定增长,并通过更好的创新激励,延缓因要素红利逐步减弱、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导致的降速压力。

(一)以全方位创新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发展主线,这一任务不可能在五年内完成历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应该在一下几个领域采取措施,深度发力。

1.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

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2.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

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不足。这需要强化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通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应该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育能够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员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缓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的人才浪费。

要全面提倡专业精神,减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养个人专业兴趣,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领域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认可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使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专家和工人都能成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职业人士。

3.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

以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我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我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

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体系看,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很多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完全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进口。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通过互通有无和比较优势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这原本不是问题,况且我国还属于贸易顺差国。

但不幸的是,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国家安全保障、意识形态差异、制度体制差异、获得竞争优势等为借口的高技术封锁和禁运且这一和平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美国主导的技术禁运还在进一步强化。

在外部压力遏制下,任何对全球化产业链和技术链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们还不得不在关键领域继续采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

鉴于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好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资源,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环境,以及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环境。

4.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是,今后的外部国际环境对中国可能会带来诸多挑战。

这些新挑战可能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货物与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和准入,可能还涉及体制机制的与国际接轨。

这是因为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投资往来,这涉及到跨国间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和对参与主体法律保护的一致性。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过去一些传统的习惯思维。比如,我们过去常说制定产业政策是一国主权,不容别人说三道四。

这一听起来合理的论断在新环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国际规则的表现,因为一国在使用产业政策工具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别是政府补贴等手段,极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使受补贴企业相对于不接受类似补贴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

所以,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如果尊重国际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国际规则对他国可能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说三道四。

因此,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出于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实际成效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

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的引进,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在城市开放发展方面,中国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群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改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好吸引国外创新性资源和高品质企业参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培育形成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5.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中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资源的人均自然禀赋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为3吨标准煤左右,与美国人均11吨标准煤、俄罗斯13吨标准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行为趋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会趋同。

我们不能向美国和俄罗斯趋同,但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国趋同,我国人均能源消费还将提高约1倍,但前提是达到日本和德国的能效水平。

这也意味着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最终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这将给中国带来能源安全和减排方面的双重挑战和压力。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190.1万吨,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天然气9039万吨,2551.8亿元,总价值约3000亿美元。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45%,而且还在进一步上升。

相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具有风险敞口的特点。解决能源问题和挑战的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和制造领域加大节能力度,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能主体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能效水平。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电气化和电动化,减轻对原油和天然气的持续上升的进口依赖,降低进口依存度。这是因为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核能发电方面,还有较大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扩大电力供给能力。这一替代不仅是绿色低碳的,还具有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长远战略意义。

6.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内容。

一是更好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私有产权,我国民用经济占比已经大大超过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对就业、创新的贡献日益显著,都达到了70%左右。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后,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可以稳定私营部门企业家的长期预期,更好激励民营企业和研发人员投入创新、投资未来。在实体经济并为资本市场造就更多面向未来、创新驱动、依法经营,更具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百年老店。

二是要创新性化解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基础的民营比重还在继续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行主体越来越多是民营企业,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且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传统的最终要革资本家的命,这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或在国内上市后变现部分资产转移出境,是这类担忧的一种表现。

过去,执政党创造性提出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顾虑,缓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化解这个矛盾。对这一结构性矛盾,需要执政党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实事求是、创新性地加以探索解决。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但又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历史性话题,值得立足长远、认真研究,找到可行的根本出路,否则我国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是不稳固的,以资本市场作为资产配置场所的资产安全也是不可靠的。

三是强化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扫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内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公平竞争的任何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政府补贴招商引资的不合理竞争行为,废除各类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行为,使我国具备的大国经济统一大市场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四是依法行使政府治理和管制,减少政府决策、监管和管制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减少政府对微观主体市场经营行为的随意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改善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可预见的政府监管,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

(二)如何更有效促进内外需增长

从需求侧提高内外需对增长的贡献度,发力点不见得就在需求侧,也不在于简单增加消费补贴和扩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实际上在供给侧,与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密切相关。

1.基于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的内需扩大。

国内需求总体上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是保持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稳就业的根本措施在于在制度上放水养鱼,养活更多的企业。

这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创业就业环境,特别是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尤其要注重发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创业和就业效应,一些城市试图通过赶人的做法控制城市规模,实际上扼杀的是城市内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从企业税费负担来看,在前期降低企业税负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降低企业社保和公积金负担,并通过更多划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以更好地通过稳定就业、优化保障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减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从长远财税制度建设和财税制度国际竞争角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结构,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过渡,使企业税费负担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了使降税具有可持续性并不对政府民生支出形成挤压,需要进一步优化并精简政府支出项目,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支出。

特别是削减那些锦上添花的政府支出项目、面子工程和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开支,逐步降低预算内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提高民生福利支出的比例,政府要带头勒紧裤带过紧日子。

2.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较大的城乡收入和福利差距、明显的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依然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2倍后,城市化动力才减弱并趋于稳定。

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还在2.7倍左右,落后地区城市人均收入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差距还十分明显。

这说明我国还远未到逆城市化的阶段,需要继续消除城市化的体制障碍,为城市化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以人为核心推进深度城市化本质上属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内容,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具有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效应。

我国现有统计制度下的城市化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化实际水平,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应该采取措施允许2.7亿进城农民工和近1以亿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自主选择获得就业居住所在地户籍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政府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用于进城落户人口的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

这有利于稳定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形成政府支出与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效应要强于简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社会结构的改善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也具有积极作用。

考虑到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都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该完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禁止城市政府采取限制外地人流入或是以疏散为名驱赶外地人的错误做法,还城市社会应有的开放包容姿态。

这在经济减速、失业增加时显得格外重要。在深度城市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供地机制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高效配置机制。

使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城市常住人口特别是落户人口的增加相适应,使进城落户农民工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更好的入市变现通道和市场化权益价值实现机制。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也要与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流入规模特别是流入人口落户规模相适应,形成对吸纳转移就业人口落户的正向激励机制。

在城市房地产调控模式方面,要改变目前通过行政管制限购限价的扭曲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的不合理做法,通过税收手段调控抑制不合理炒作行为,使正常的房地产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3.基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我国未来城市化率将达到80%以上,主要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20个左右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的。

如果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做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就形成了。

以往以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的四大板块区域战略,加上点菜单式的碎片化区域政策,经过20年左右的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考虑到任何一个板块内部不同省区市之间的较大差异,延续如此大尺度的区域战略或过于碎片化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指导,实际操作性、指导精准性和市场统一性都面临挑战,最后极有可能沦为不同板块之间争相寻求中央优惠政策的政治借口。

我国作为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区域差距甚至远远大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这本身就有值得检讨的制度原因。

事实上,从他国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经验看,真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恰恰是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允许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产生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同效应。

而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户口制度制约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平等配置。因此,区域战略和政策应该基于统一市场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聚集机制,做顺势而为的引导而不是逆势而为的干预。

因此,应该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将原有的以四大板块为主要构架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转变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空间单元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优化战略,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

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会实现真正有市场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要素分布和经济分布空间协调基础上实现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收敛,而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会有利于内需的稳定扩大。

从大的城市群格局看,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群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这些城市群中,只有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未纳入国家规划视野。

这个行政区经济总量达到18.7万亿元,占全国的21%,值得在"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战略,像"十三五"时期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来予以认真研究、全面谋划。

在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基础条件最好、创新能力最强、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这一地区有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还有大连、沈阳、青岛、济南、滨海新区等知名中心城市和新区,以及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如果在这一地区结合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实施深度对外开放,将是缩小国内南北发展差距最值得发力并取得成功的地区,具有缩小区域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4.基于宏观审慎的财政货币政策优化。

在面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导致的外部需求剧烈萎缩时,为了避免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强烈冲击,可考虑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导致的明显波动。

但在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时,依然需要顾及我国经济的货币累计发行量偏大、债务杠杆率偏高的隐患,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中让财政政策扮演更积极的主导作用。

货币政策主要是在流动性供给方面保持适度宽松的配合,使债务工具的发行利率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到期债务置换创造条件。

要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放水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的再度攀升。

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强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还要细化优化金融监管举措,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

特别是提供有利于降低债务杠杆率的股权融资服务,为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的市场化募资和投资运营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激励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将更多支出用于与深度城市化相关的大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地铁网络、城市群都市圈快轨、生态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区域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减少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不合理基础设施投入和浪费,减少锦上添花类基础设施项目。

5.基于深化开放的出口稳定增长。

深度对外开放不仅是对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放开,还包括国内有可能导致贸易和投资行为扭曲的制度改进并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有利于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营造稳定友好、安全可靠的外部营商环境。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出口规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职责。

对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努力为企业营造公平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和经营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产品关税、扩大服务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关格局。

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重点关切,基于国际规则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高产业政策实效为出发点,避免对我国产业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指控或不对等开放的指控。

有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企业才能更好地专心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升,稳定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从国内条件看,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呈现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

这需要我们不满足于近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供需两侧更有利的增长支撑。

从国际看,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和信息化世界的形成,使得我们即便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努力维护友好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由贸易体系。

尽管如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来更好激发国内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更平缓并延续更长的增长平台期。

因此,相对于“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十四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全方位创新实现上述目标情景,中国就可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稳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都会有新的提高,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五

(1)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及林下产业。

针对***林业资源特点,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力为中心,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资源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成成熟的林业产业体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丰富森林文化内涵的总体目标,建成武陵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发展特色林产业,建成武陵山区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

建设100万亩木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加快推进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加快花卉苗木产业本土化进程,建成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扎实推进泔溪镇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打造花卉苗木第一镇。重点实施渤(海)桂(塘)路青花椒产业示范带建设,建成全县50万亩青花椒基地,推动青花椒精深加工,做强“武陵天椒”青花椒品牌。加快建设油茶种苗定点繁育基地,建成油茶基地20万亩,逐步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大力发展油桐、香桂、生漆、五倍子等特色经济林和杜仲、厚朴、黄柏、红豆杉等森林药材基地,建成30万亩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推动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把林业建成支撑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建成武陵山区林业产业大县。

(2)推进高效生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加大山地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优化城郊平坝农业、酉东丘陵高效农业、酉中中山生态农业、酉西低山特色农业等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优质粮油、绿色蔬菜、中药材、烟草等种植业优势产业带。稳定发展水稻、玉米、油菜等优质粮油产业,大力发展能源甘薯、烤烟、蔬菜、茶叶、荞麦、脐橙等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围绕五大库区水域资源,发挥库区养殖功能,建设苗种繁育基地,加大经济性鱼类及名优水产品苗种繁育和生产,重点发展渔业生态养殖。

(3)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

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优化并延长产业链;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示范,制定严格的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标准。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制度,根据社会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产品互换,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4)努力发展优质中药材产业

加大中药材产品的开发利用和销售市场的拓展力度,强化品种选育改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中药材gap生产。优化种植布局,形成以大溪、酉酬等为重点的酉东丘陵青蒿片区,以毛坝等为重点的酉中中山白术玄参片区。突出发展青蒿、白术等主导中药材,因地制宜发展天麻、黄姜、百花、前胡等其他特色中药材。

(5)全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景区。突出桃花源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推进酉水河、龙滩古镇等景区建设。深度开发古桃源,做靓民俗风情街,创意开发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加快推进桃花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建成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加强龚滩古镇、龙潭古镇、后溪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推进龚滩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龙潭古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设河湾山寨、石泉古苗寨、楠木桩古寨等特色村寨。与周边区县联合开发乌江画廊,重点建设龚滩旅游集散地和万木旅游节点。实施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综合开发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草场旅游资源。

——强化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旅游直升机场,提速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实施乌江、酉水河航道整治,增强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景区的可进入性。提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全面完善景区景点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垃圾转运、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安全防护,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善配套交通、信息服务、餐饮住宿等游客服务设施和功能;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和星级旅游饭店,引进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中心,推动旅游与商贸共同发展。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加强桃花源、龚滩、龙潭、后溪等乡镇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片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对外形象窗口,形成一批叫响全市的旅游重镇和旅游强镇。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六

为建设乡村业态最美的运河之畔最美县,打造“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灰瓦白墙、河清湖秀、墨香”的北乡村画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自然资源厅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和《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发〔xxxx〕xxx号)等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v^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县域自然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板。

(一)规划引领、节约集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强化“多规融合”规划引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实现减量”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现土地要素配置“质量提高、布局优化、结构改善”。

(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组织合力、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自然差异、尊重现状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科学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式和整治工程,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时序,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前提,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推进农用地整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复垦、宅基地退出、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低效化、碎片化、无序化农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切实改善农田生态。穿城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万亩,整治农用地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新增耕地xxx亩;裴圩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万亩,整治农用地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新增耕地xxx亩。在形成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的农田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规模经营,培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开展建设用地整治。依据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稳妥开展村庄撤并,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田园风光的传统自然村落,对穿城镇砖井村薛仁贵征东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修复。穿城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x亩;裴圩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亩。按照“一镇一特色”发展方向,精细排定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一批涵盖加工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特色小镇。

规划编制工作意思篇七

很幸运自己能够成为张晓刚太谷工作站中的一员,为珍惜这次帮助自己成长的机会,保证三年中认真完成教研工作站的各项任务,尽自己全力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者。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做事情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比较顺利地进行,为此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认为张晓刚太谷工作站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今后我要将个人的发展与教研工作站的各项任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在教育教学中的学习与成长,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1、做一名教研上、教学上和教育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期刊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对前置性作业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2、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让学生舒服的学习。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舒服的学习。

3、作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的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积极投稿。

4、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2、每周至少写三篇教学日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4、积极参加各种公开教学、专题讲座,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讲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

5、每月参加一次“网络研讨”,及时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和感悟。每月上传一篇教学设计、课件、教学随笔或读书心得、推荐一篇好文章(论文)、每学期上传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前置作业和特色作业练习。

6、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总之,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会以“让学生舒服的学习”为目标,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思考,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提高。